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73KB ,
资源ID:254086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408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保山市保山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保山市保山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2017-2018学年保山一中高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在上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意识到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国语周语记载,周灵王二十二年,灵王之子晋劝阻其父雍塞谷水,按照周太子晋的理解,不毁高山,不填沼泽,不堵江河,不决湖泊,这是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准则。先秦儒家思想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处处强调“仁民爱物”。要想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首先要节制人类的欲望,按照大自然的节奏、万物生长的节律来安排人类行为。论语记载孔子“弋不射宿,

2、钓而不纲”,不捕射归巢的鸟,不用网将大小鱼捞尽,而是只钓鱼,意思是说要有节制地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存环境的可持续性。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孟子说的一段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礼记月令则明确要求要根据动植物的自然生长规律进行适时的砍伐和田猎。由此可见,传统儒家认为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人类作为有机整体中的重要一分子,应遵循自然规律,“以时禁发”,唯有如此,方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儒家的这种生态伦理思想也广泛存在于传统乡规民约中。各地乡村纷纷成立了封山会、禁山会、青苗会等民间组织,普遍制定和实施了严禁砍伐林木

3、的制度。以文堂乡约家法产生地徽州的文堂村为例,该村山林资源丰富,规定:“本都远近山场栽植松杉竹木,毋许盗砍盗卖。诸凡樵采人止取杂木。如违,鸣众惩治。”传统乡约不仅充分认识到了山地林木的重要作用,还看到了破坏林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如明末清初源头李氏族人于1828年订立“输山碑”规约指出:“募修岭路,挨路上下之山,必先禁止开种,庶免沙土泻流壅塞。斯为尽善乐助,有功兹幸。众山主矢志好善,自岭头至岭脚,凡崎岖之处,不论公私,永远抛荒;平坦处,挨路,上输三丈、下输二丈,永禁开挖。”这些材料证明,传统乡民们已经注意到森林植被对于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分、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清咸丰元年(1851年),今贵阳市

4、乌当区金花镇下铺村的村民在回龙寺前共同竖立了一块“禁止碑”,规定,“凉亭内不准挖泥;小山坡不准开石,挖泥,割柴叶、茨草;贵州坡不准开石、挖泥;大石板及敲邦候不准开山、挖泥、看牛、割柴叶、茨草;官塘不准担水,外面骑马与抬轿,不准进堡过道。以上五条如若不遵,罚银四两六钱是实。”这五条,有四条与保护环境有关,涉及植被、水资源等方面保护。正是由于传统乡规民约的禁规严密、惩治苛刻,在客观上培养了乡民种植和保护林木的习俗,提升了乡民们守住绿水青山的意识。(摘编自中华书局出版的好规矩共遵守乡规民约代代传)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的祖先在上古时代就已经意识到了维护自然生

5、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B. 传统儒家认为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人类只要遵循自然规律,“以时禁发”,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C. 儒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伦理思想在中国古代传统的乡规民约之中广泛存在,代代相传。D. 乡民种植和保护林木的习俗得到了传统乡规民约的保护,在客观上也提升了乡民们守住绿水青山的意识。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从儒家言论和乡规民约这两个视角,阐述了中国古代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地方民间的举措。B. 文章用大量乡规民约的原文,证明了自古以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落实到了行动之中。C. 文章用论语孟子礼记中的原

6、文,来证明人类如果要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就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欲望。D. 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其中的引用既有直接引用,也有间接引用,以直接引用为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认为,不毁高山,不填沼泽,不堵江河,不决湖泊,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准则。B. 传统乡约充分认识到了保护山地林木的重要作用,也注意到了破坏森林植被对水土流失、涵养水分等产生的严重后果。C. 徽州的文堂村山林资源丰富,其乡约规定,所有林木禁止盗砍盗卖,对违犯者将进行严惩。D. 下铺村村民在回龙寺前竖立的“禁止碑”是一部完整的乡规民约,每一条款都涉及环境保护。【答案】1. C

7、2. C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原文中“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前者对后者很重要。B项,“人类只要遵循自然规律就能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错,原文是唯有方能,即只有才的关系,选项将必要条件错成了充分条件。D项,原文是乡规民约培养了乡民种植和保护林木的习俗,而不是保护了这一习俗,主客颠倒了。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概括不当、论据分析不当、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

8、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答题时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对照选项内容仔细分析即可。【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文本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C项,文章用论语证明人类如果要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就首先要节制自己的欲望;用孟子和礼记来证明,应遵循自然规律,以时禁发,以达天人合一的境界。【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这不是古人认为,而只是周太子晋的理解;C

9、项,并非所有林木,从原文看,杂木是可以砍伐的;D项,“禁止碑”五条中只有四条涉及环保。(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一匹马两个人迟子建一匹老马拉着两个老人,朝二道河子方向走。马是瘦马,走起路来就难免慢慢腾腾的。两个老人,是一对夫妻。老头子跟老马一样瘦,老太婆则像个大树墩一样胖。他们都是小眼睛,是那种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尤其是老太婆。因而有的时候,马觉得老太婆是没长眼睛的人。二道河子离他们居住的村庄有二十里路。这条路,马不知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走了多少年,只记得以前背上吃了主人数不清的鞭子。马还记得,他们的儿子第一次被人用手铐带走时,

10、哪怕是走在没有辎重的平道上,它也要挨上几十道鞭子。而他第二次戴着手铐被人带走后,他们对它则温情多了,夜里不忘了喂点豆饼给它吃,女主人还常常用一把刷子给它理鬃毛,仿佛把它当成了他们的儿子。同以往一样,坐在车辕的男人垂着头袖着手打盹,车尾的老太婆则躺着睡觉。他们不用担心马会走错路,因为去二道河子只这一条路。他们也不用担心马会受惊,因为这个季节没有其他的车辆过来。马呢,它知道两个人都在迷迷糊糊地睡,所以它若遇见笔直的路段时,也抽空打一下盹,它老是觉得累。马打了一个响鼻,示意二道河子已经到了。果然,老头子下了车,他先用乎抚摩了一下汗涔涔的马,无限怜惜地说:“唉,瞅瞅你这一身的汗,真让我不忍心再使唤你了

11、。”说着,他回头去看车尾的老伴。“老太婆,你到哪里了,我看不见你,你给我个音呀!” 老头子叫道。老头听不见老太婆的声音,他急了,仔细地看看周围,也不见人影。他这才明白,老太婆丢了。他责备自己太粗心,边掉转车头,折回去寻找。马听见老头呼唤老太婆,已经明白了。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可是老头还是嫌它走得慢,他没有鞭子,就下车折了一根柳条,不停地抽它。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老头子并不领情,心急火燎地持续抽它。大约走了四里路,他们发现了老太婆,她横躺在路上。老头叫了一声:“你怎么睡在路上了,吓死我了。”马满身是汗,疼痛难忍,四条腿没有一条不在打哆嗦。它不像老头子那么乐

12、观。果然,老头子发现老太婆的额头都是血,而地上也是血迹斑斑。老头试了试她的鼻息,一点呼吸都没感觉到,再摸她那双粗糙的手,已经冰凉如秋日的河水。当老头子看见路面有一块凸出来的像笋尖一样的带有血迹的石头时,他咆哮着,使劲踢那石头,而石头就龇着血红的牙望着老头子。老头子从车上取下镐头,奋力砸那石头,石头迸溅出一串串火花,瞬间分崩离析。他们朝那村庄走去。一块这么不起眼的石头就要了她的命,老头子想不明白。她落地后是不是呼唤他了?可惜他耳朵不如年轻时灵便了,而且马车一旦走起来,听到的只是马蹄声。他这样一想,就有些怨恨马了。而马呢,也走得心事重重。它在责备自己。一定是因为它走路不如以往利索,腿常常抖一下,车

13、也随之颠簸一下,想必她就是这么被颠在地上的。而且,在拉扯的过程中少了分量,它应该有所觉察的,可它什么也没有察觉到。它是个废物了。马觉得自己最好就此不要吃草了,就这么完结算了。老马就在那一天水草未尽,老头子也是粒米未食(节选自迟子建一匹马两个人有删减)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头一段如特写镜头,把读者带入悠远的情境中,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同时引领全文,使文章显得有章法。B.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两位老人“懒得睁开的、老是处在半梦半醒间的小眼睛”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C. 在朝村庄走去的路上,作者细腻地刻画了老头子和老马深深自责又

14、责怨对方的心理,这这使他们的形象更加鲜明。D. 本文讲述了一匹马和两个人的故事,老人和老马相伴的平静生活被一块石头突然打破,情节简单,语言质朴,却耐人寻味。5. 小说讲述的故事“凄凉但不乏温情”,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6. 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的视角叙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D 5. “凄凉”表现为人生的悲苦无常:儿子两文人狱,老大婆猝然去世,老头子晚年孤单、凄凉。“温情”表现为人与人、人与马之间的深情:老头子对老太婆感情深厚,老马与老两口相依相伴,令人感到温暖。 6. )把马人格化,马的心理活动与人的心理活动相结合,更好地推动情节、

15、强化情感。用“马”这一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人们熟悉的世界,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休验。“马”的视角与传统视角相结合,互为补充印证,增强小说的表现力。【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项,“让读者对老马、老路有初步认识”“使文章显得有章法”错,其主要作用是点明小说主要形象,引出故事情节。B项,“显示出他们生活的懒散和内心的空虚”错,主要为下文“打盹”“睡觉”及后来老太婆出现意外和老头没及时察觉铺垫。C项,“责怨对方的心理”错,“老马”只是深深的自责,没有“责怨对方”。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

16、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本题,主要结合小说情节内容、形象描写来分析,小说中老马拉车,老马挨打,老人的儿子入狱,老人孤独无依,老太婆猝然离世,都让人产生悲苦、凄凉之感。但老头寻找老太婆的急切,看到老

17、太婆死去时的语言、动作、心理,表现了老头子对老太婆感情深厚;老马在寻找老太婆时“尽管它已经累得眼花缭乱了,还是加快了步伐”“马虽然疼痛难耐,但仍闷着头,拼命快走”,在朝那村庄走去深深自责,表现老马对主人的深情;这一些人间的真情,让人感动。【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艺术技巧的能力。小说的叙述视角有两层含义,一是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也就是作者的叙述视角;一是人物的叙述视角,即小说中的人物的叙述视角。前者,主要表现为人称的变化,即第一、二、三人称的叙述视角;后者,就是小说中从某一人物角度看人看事。小说的叙事视角的选取,同样是为情节、人物、主旨服务,解答时要扣紧这几点。还要注意叙事角度的选取

18、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接受与联想,更好地调动读者的参与感受。本文除使用传统叙事视角外,小说还刻意选取了“马”的视角。从“马”的视角叙事,从小说的内容看,主要是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体现世间的深情,凸显主旨;从读者的角度看,主要是视角新颖,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新奇的阅读体验。(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其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知识就是财富”这句格言,又有了新的解读,因为在知识付费平台上,实现了知识直接“变现”,成了另一种含义的“知识就是

19、财富”。另一方面,引入价格或经济回报因素后,是否会进一步提高人类知识分享与消费的效率,也逐渐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摘编自百度百科、秦洁知识付费兴起原因探析及前景展望)材料二随着知识付费概念的走红,短时间内各种知识付费平台一拥而上,致使行业良莠不齐。纵观当下市场上的产品形态,无论是综艺式的说话课程、快速解惑的付费问答,抑或是读书精华,内容均呈现大众化、浅层化、覆盖面广的特点,根本无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获得知识沉淀的需求。在此状况下,知识付费行业要良性运行,更需要从内容上下功夫,根本不是签约几个大V就能解决问题的。人们之所以愿意为知识“买单”,就是因为知识的可贵,而可贵的知识不是靠名人效应积攒

20、的,而是需要“肚子里有货”。唯有拓宽知识生产者的来源渠道,让更多的知识人参与到知识付费领域中,才能够解决知识付费“内容”不足的问题。(摘编自腾讯网“知识付费”缺少的不是理念,而是内容)材料三图一 2015-2018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及预测(数据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图二网友最愿意买单的领域(数据果壳网和网易云课堂公布的2016年知识青年付费报告)材料四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技术驱动的风口不同,知识付费的崛起,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演进,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具体而言,知识付费既借力于知识付费平台的演进、付费方式的便利,也得益于中国中产阶层及准中产阶层学历教育需求的爆发。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付

21、费只是一种应对当下中产焦虑的“止痛剂”,也不仅仅是IP变现的另外一种方式。知识付费通过交易手段使得更多的人愿意共享自己的知识积累和认知盈余,是通过市场规律和便利的互联网传播达到信息的优化配置。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实际上是现有的信息服务业互联网化的一部分,是人类信息生产、获取方式由线下转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由一对多转为多对多的一个阶段。最终,知识付费不仅会作为一种独立的行业,还会直接改造和融合现有的教育业、出版业、广告业、咨询服务业,成为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但相比未来的前景,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除了适应移动化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

22、体系和筛选体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从整体产业上看,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体需要扩大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付费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知识付费行业进行整体的梳理和检视。(摘编自冯尚钺我们研究了28家平台,为你揭开知识付费的现状与未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揭示了知识付费的本质、优势,同时也表达了对知识付费潜在缺点的隐忧。B. 材料二表明,当前知识付费行业普遍存在内容肤浅、缺乏个性、广而不精等缺点。C. 材料三图二表明,最能决定网友付费的意愿是内容的实用价值,其次是兴趣爱好。D. 材料四表明,“知识付费”的崛起,不是技术的

23、演进,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知识付费的兴起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将知识与金钱联系在一起,会使人变得更加唯利是图,从而败坏社会风气。B. 2015年-2017年,我国内容付费用户的规模及增长率均成上升趋势,但预测2018年这二者均成下降趋势。C. 未来的知识付费行业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多对多相勾连的模式,将成为独立的有万亿以上规模的巨大产业。D. 知识付费行业发展目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不宜寄予过高期望。9. 怎样才能使“知识付费”行业良性发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答案】7. D 8. C 9. 注重个性

24、,追求深度,推出精品。深入调查,满足不同用户的兴趣和需要。完善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等。整体布局和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等环节。【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D项,结合原文内容“与其说是技术上的演进,不如说是社会需求的爆发所致”“知识付费既借力于,也得益于”分析可知,“不是技术的演进,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篡改文意。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

25、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A项,“但将知识与金钱联系在一起,会使人变得更加唯利是图,从而败坏社会风气”于文无据;B项,图中的增长率是从2016年开始统计的;另外,2018年用户规模呈上升趋势,增长率呈下降趋势;D项,结合文本最后一节内容“目前知识付费行业发展仍然处于早期阶段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知识付费行业进行整体的梳理和检视”分析可知,“发展前

26、景不容乐观,不宜寄予过高期望”过于武断。【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怎样才能使“知识付费”行业良性发展,结合文本内容概括。结合文本内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如结合文本内容“纵观当下市场上的产品形态,无论是综艺式的说话课程、快速解惑的付费问答,抑或是读书精华,内容均呈现大众化、浅层化、覆盖面广的特点,根本无法满足用户深度学习、获得知识沉淀的需求”分析可知,应该注重个性,追求深度,推出精品。结合材料三内容分析可知,应该深入调查,满足不同用户的兴趣和需要。结合“除了适应移动化的消费方式造成的知识碎片化问题以外,还存在知识付费体验差、缺乏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

27、系、复购意愿不高等问题”分析可知,完善内容评价体系和筛选体系等。结合文本内容“从整体产业上看,商业环节和链条缺失、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不完全、用户群体需要扩大等问题都制约了知识付费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对知识付费行业进行整体的梳理和检视”分析可知,整体布局和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和产品设计等环节。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

28、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李陵)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

29、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选自汉书苏武传节选)10.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相坐 相坐:坐下B. 畔主背亲 畔:同“叛”,背叛C.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厚:关系很好D. 扶辇下除 除:殿阶11.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汉书是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B. 黄门驸马指宫中掌管

30、车辆马匹的官。C. 辇是车的一种,秦以后可以称老百姓所乘的车。D. 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因群臣不能直呼天子,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武有民族气节。他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在与卫律叛国求荣的无耻嘴脸的对比中凸显。B. 苏武富贵不能淫。卫律用武力威吓苏武失败,便改为劝说,遭到苏武的痛骂与斥责。C. 李陵劝苏武投降,说朝廷法令无常,苏武的安危不可预料,其目的是想告诉苏武他自己投降的原因。D. 卫律与李陵因为身份不同,劝说苏武的方式也不同,前者方式直接,后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空自苦亡

31、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答案】10. A 11. C 12. C 13. (1)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 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2)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相坐”,结合文本内容“副有罪”“本无谋,又非亲属”等内容分析,

32、应该译为相连坐(治罪)。【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项,“秦以后可以称老百姓所乘的车”错误。辇:车的一种,秦以后特指天子所乘的车。【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结合文本内容“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

33、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分析可知,李陵劝苏武投降,说朝廷法令无常,苏武的安危不可预料,其目的是想断绝苏武忠君报国的志向。【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空”译为白白地;“亡”通“无”,译为没有;“之”,助词,的;“见”同“现”,表现;“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2)“亡”通“无”,译为没有;“知”译为知道、了解;“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被动句);“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点睛】准确翻译文

34、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卫律对苏武说:“副使有罪,应该连坐到你。”苏武说:“我本来就没有参予谋划,又不是他的亲属,怎么谈得上连坐?”卫律又举剑对准苏武,苏武岿然不动。卫律说

35、:“苏君!我卫律以前背弃汉廷,归顺匈奴,幸运地受到单于的大恩,赐我爵号,让我称王;拥有奴隶数万、马和其他牲畜满山,如此富贵!苏君你今日投降,明日也是这样。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苏武毫无反应。卫律说:“你顺着我而投降,我与你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安排,以后再想见我,还能得到机会吗?”苏武痛骂卫律说:“你做人家的臣下和儿子,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我为什么要见你!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而你却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旁观两国的灾祸和损失!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想要使汉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灭亡的灾

36、祸,将从我开始了!”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足下,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本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以前你的大哥苏嘉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的棫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去祭祀河东土神,骑着马的宦官与驸马争船,把驸马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

37、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终日若有所失,几乎要发狂,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宋)蒋捷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38、,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内心酸楚忧愁之感油然而生。B. 下阙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眉紧蹙。C. 作者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对应“小”,拉开视野的宽度,“暮”呼应“朝”,拓展时间的长度。D. 词中重复展现敲打栏杆这一细节,一“敲”一“拍”,一遍一遍,突出其愁之浓,其情之切。15. 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与手法运用方面加以赏析。【答案】14. B 15. 同: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干来发排遣胸中

39、的抑郁苦闷之气。异:思想感情不同,辛词抒发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辛词愁更浓;蒋词,抒发词人故国难回,天涯无归路的哀愁,蒋词愁略淡。【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这首词的赏析。B项,结合词句内容“天不教人客梦安”“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分析可知,是因为被乡愁所困才蹙眉。春寒惊客梦,月下倚高寒,游子之心何以堪。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

40、,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词内容理解与分析。属于比较阅读,需要结合题干要求“从情感表达与手法运用方面”分析,比较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两者的异同。蒋词的“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动作描写,春寒惊客梦,月下倚高寒,被乡愁所困,抒发词人故国难回,天涯无归路的哀愁。辛弃疾词“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动作描写,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6.16.补出下列名句

41、名篇中空缺的部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人生空幻,并借凭吊明月寄托内心深沉情感的名句是_,_。(2)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时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3)蔺相如门客请辞时谈及离开亲友来侍奉他的原因是_,_。【答案】 (1). 人生如梦 (2). 一尊还酹江月 (3). 金戈铁马 (4). 气吞万里如虎 (5).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6). 徒慕君之高义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尊”“事”“慕”要理解字义

42、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1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中国人民;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在光耀在我们的眼前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 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B.

43、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C. 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D. 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坚贞不屈:坚定而有节操,绝不屈服。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前者突出不屈服,后者强调不动摇。对应“矢志不渝”应用“坚定不移”;自强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不松懈。生生不息: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前者突出自身的努力,后者突出新生事物的发生,根据“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应选“自强不息”;百废俱兴: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百废待兴: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新中国成立之初”应是“待兴”;奋起直追:指鸟类振翅起飞,

44、紧紧的追赶上去。奋发图强:振作精神,谋求富强。此处写“中国人民”宜用“图强”。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18.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近日,工信部指出,有些网络企业存在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规则、使用目的告知不充分等,并要求他们立即整改。B. 反腐败斗争能否取得压倒性胜利,关键是要找准问题的关节点、要害处,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C. 从1978年的冬天出发,中国风雨兼程走过40年,走进新时代,创造出震撼世界的发展奇迹,重要一条就是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D. 该市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宣传一个“神童少年”,能够让利益

45、链条上的每一个人受益,虽然当事人明知自己的成绩是假的,但为了此后出现的利益恐怕也难以开口说出真相。【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成分残缺,宾语残缺,应为“存在等情况”;B项,两面对一面,把“否”去掉;D项,语序不当,复句中分句主语都是“当事人”,主语相同,“虽然”应放到“当事人”后。19.19.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主要内容,画横线的四个句子表达得简明得体的一项是( )邀请函尊敬的XXX教授:为进一步促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交流研究成果,兹定于2018年3月4日在本院学术交流中

46、心会议室举办XX市第九届教育发展与研究理论报告会。诚挚地邀请您出席会议并发表您的一得之见。如有其他如住宿、行程方面的问题,您可于2月10日前垂询我院。请您务必拨冗出席,不胜感谢!特此邀请,恭候您的尊驾光临!XX市教科院2018年1月10日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简明、得体的题目,以应用文的形式出现,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题中A项,一得之见:自己一点浅薄的意见,谦辞误用。C项,“务必”不合邀请者口吻,使用不得体。D项,“尊驾”,用对方车驾指称对方其人,敬辞,前面已有“您的”,不简明。20.20.哈姆莱特延宕复仇的原因一直众说

47、纷纭,请结合选文内容写出两点理由。【答案】哈姆莱特担心所看见的幽灵是魔鬼的化身,魔鬼看准他的柔弱和忧郁,把他引诱到沉沦的路上,所以他让伶人表演与父亲惨死情节相仿的戏剧,以证实克劳狄斯的杀人罪行;当克劳狄斯在祈祷时,哈姆莱特原本可以杀死他报仇,但哈姆莱特又认为克劳狄斯的祈祷是在洗涤罪恶的灵魂,如果这个时候杀他,是把这个恶人送进天堂,这不算复仇;哈姆莱特犹豫不决、忧郁的性格让他时时徘徊在“生存还是毁灭”“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的矛盾中,迟迟未能实施复仇。【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名著阅读,考查的是哈姆莱特。哈姆莱特延宕复仇的原因,抓

48、住关键词“延宕复仇”,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主要原因可以从哈姆莱特的自身性格特点和外在环境等方面分析。从主观方面分析,就是从哈姆莱特的自身性格分析,哈姆莱特犹豫不决、忧郁的性格,让他时时徘徊在“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中,迟迟未能实施复仇。哈姆莱特的主观性格与当时的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哈姆雷特性格稳重、谨慎、内向、多疑、矛盾等,但是他并不是不善行动的人,他深知自己有责任改造这个“颠倒混乱的时代”,可是他性格中的软弱使他没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来杀死克劳狄斯,从而接替他登上王位,治理国家,因此便一拖再拖,最终酿成悲剧。根据朱光潜的谈美一文答题。21.2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49、 )朱光潜的谈美一书中还谈论了美感与快感的区别,_,_,_,_,_。_,它不包含功利目的,它使人暂时忘记自我而专注于欣赏对象当中。所以说,艺术可以使人出世。那么这只是快感而不是美感区分了这两种极易混淆的感觉指出“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当我们感觉到高兴而联想到自身的欲望时美感不是普通的感官刺激用“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这一生动的比喻A. B. C. D. 【答案】A【解析】由第5条横线后面的句号以及“它不包含功利目的”中的“它”,很容易判断出第6条横线必填,备选的6个句子中只有“美感”能被“它”指代,故排除B、D两项;中的“只是快感而不是美感”和中的“美感不是普通的感官刺激

50、”衔接紧密,所以选A。22.22.朱光潜的谈美中先后谈及“美感的产生”,下列总结中不属于美感产生的条件的一项是( )A. 审美的态度,它使人们的注意力专于事物本身的现象,它有别于实用的和科学的态度。B. 均衡、适当的距离,类似俗语“距离产生美”。C. 移情作用,即“推己及物”,它与“美感经验”关系密切。D. 天才与灵感【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下列总结中不属于美感产生的条件的一项,需要结合朱光潜的谈美分析。D项,结合文本内容“我们的态度是美感产生的首要条件。由于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其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就不同,同样的事物在不同心态的人的心理或视觉上都会有其

51、独特的反应。而那实用层次的态度是我们的本能对物质欲望的反映,因而它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但对于美或美感而言,它是物质活动之外的有意义,是精神的,也是无功利的”“距离是美感产生的另一个因素。作者引用典故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说明:我们在审美的过程中是不能以一种实用的态度,因为美的差别是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这个距离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只有均衡适当才能引起美感”“移情是美感产生的又一个条件”等内容分析可知,“天才与灵感”不属于美感产生的条件。四、写作(60分)23.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

52、义现代化。材料二:“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习近平)材料三:“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鲁迅)读了上面这些话,我们会产生许多的感想和联想。请你以“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勇于担当社会责任时光如风拂过代代历史,将岁月的锁蚀得锈迹斑斑。一道不可琢磨的门永久矗立,那边是一代圣人孔子弥留叹息的背影,这边是永担责任的精神亘古绵长。有人曾说:“人能尽自己的责任,就可以感觉到好像吃梨喝蜜似的,把人生这杯苦酒的滋味给抵消了。”的确,勇担社会责任是一种比时光

53、更恒远的甜蜜。周游用世,循礼卫道,那是孔子匆忙渐近憔悴的奔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社会责任感是永远不老的马鞭,鞭挞黑暗,策马追逐光明世界。因为一颗勇担责任的心,纠结和困苦化为途中颗粒尘埃。苦心孤诣,心心念念,那是鲁迅先生反复改稿不知疲倦的笔尖。“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这是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身体力行的主张,亦是他心中喷薄而出的对社会责任的热情。因为一颗勇担责任的心,纰缪和差强人意化为稿纸上修改的墨迹。生命置外,救死扶伤。玉兰花开的时节,时光翩然轻擦,46岁的护士长叶欣染病殉职,她的一句话铭心刻骨,久荡耳畔“这里危险,让我来”。因为一颗勇担责任的心,痛心和恶病化

54、为朵朵康复的生机。当付出小于收获,我们毅然前行。而当付出大于收获,我们心头写满迟疑。勇担责任的精神正是填补收支不均的内容物,也正是我们心灵洁白质地的组分之一。然而,它的一旦失去,致使生命舞台轰然倒塌,生活剧情黯然谢幕。医生脱岗,病人亡故,渎职的医生使洁净的白大褂上点染了悔恨的血滴。他无责任意识的观念使他忘记在卧的病人而惦念街中的饭食,填饱的肚子永远无法替代病人被痛苦掏噬的心。悲情如此,悔不当初,仅是那颗无责任感的心。玩忽职守,终酿惨祸。因为一支冰棍,20岁的铁路工擅离岗位,终引来10节车厢报废,3名旅客丧生的噩耗。轻视生命,恶果来袭,仅是那颗无责任感的心。他们丢弃责任,与生命打了一个必输无疑的

55、赌,开了一场毫无笑点的玩笑。而那些拥抱责任的人,抱住了沉重,却解开了心灵的重枷,咽下了苦涩,却吐出了幸福的云雾缭绕。你还如何不承认,勇担社会责任是一件甜蜜的事情?【解析】试题分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就要先认真审读材料,材料一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材料二鼓励青年一代去实现“中国梦”;材料三明确我们的责任:心中有他人,眼里有世界;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三则材料都要求我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肩担天下。作文时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抒写自己的认识、感想和联想,意在考查学生对自己以及未来的认识,考查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得出以下写作角度:青春梦是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青年人应该有责任与担当;个人对未来要做好准备和设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个人的命运与他人、社会都有联系。这些都可以构成作文的基本立意。注意作文时以“写给2035年”为副标题作文。点睛:这是半命题形式的作文,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以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