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绵阳东辰高2020级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 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骚传统”,又称“风骚传统”,即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所形成的文学精神的传统。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是对维系群体利益的“礼”“义”“和”“孝”“敬”“德”等伦常的形象再现,而骚则是对支撑个体存在的理想、信念、情感的浪漫表述。随着全球化引发的本土文化的深刻变化,在当代中国,文学领域内“我(们)是谁”的认同问题被推上了理论前沿,逼迫我们做出回应和解释。“诗骚传统”所特有的道德承担和哲学品格在当代社会正可以成为医治当下文学疾患的良
2、药,成为正在重建中的具有当代性和民族性的“新文学”的重要基础。首先,弘扬“诗骚传统”关注现实人生的精神,使当代文学重新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由周代礼乐文化孕育而成的诗,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不仅内含着儒家的礼教、乐教思想,也体现着儒家所提倡的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与贤人政治观念。先秦时期的中华人文精神不是空想的,不是神道,而是和理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力求符合实际的、辩证理论观点的结晶。而这一点正是中华人文精神得以“自强不息”、永不衰竭的主要原因。其次,提倡“诗骚传统”中兼济与独善相结合的人格,使当代文学成为重塑国民灵魂的一个重要途径。“诗骚传统”形象地展示和诠解了先秦哲人的人生智慧,倡导勤学
3、好问、刚毅自省等优秀品质。历代对诗的阐释发挥构成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人生诸观念,比如苦乐观、生死观、穷达观、处世原则等多方面的内在意义。“忠信诚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价值系统,成为历代文人在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的重要思想支撑点。再次,发扬“诗骚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使当代文学成为价值的引领者。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精神在中国古代从来不是借助抽象的概念建构而成的,而是通过诗、骚加以形象的表述,又以“诗骚传统”的延续而代代相传。诗骚在被儒家经典化的过程中,其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倾向被逐步地发掘出来。随着历代文人的讽诵,儒家的思想也代代相传。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展示了人在现实中进与
4、退的矛盾冲突和精神层面的取舍与延宕。历代文人在对屈骚的解读中反观自我,在他所处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由此可见,“诗骚传统”实际上就是古典人文精神和中华民族文脉的载体,历代能得此传统之真义的文人,才是中国文脉与人文精神的承担者。立足当下文学时代性、民族性缺乏的现状,借助于对诗骚传统形成历史的梳理及再阐释和再承续,我们便可以找回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找回那使人的信念清澈明晰的真理。 (摘编自论“诗骚传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经典化是“诗骚传统”形成的重要环节,二者虽然并称,却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传统。B“诗骚传统”中蕴含人文精神和道德倾向的理性精神,体现了先秦时期强调实
5、际和辩证的理性思维特点。C诗骚内涵丰富,都涵盖了儒家的礼乐思想、处事原则、人生观念、优秀品质、价值系统等方面。D“诗骚传统”是诗经、“楚辞”所形成的文学精神的传统,是古典人文精神和中华民族文脉的载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针对新时期当代文学缺少民族性和时代性的问题,提出了发扬“诗骚传统”以解决该问题的观点。B文章从社会责任、重塑国民灵魂、价值引领三个方面阐述了发扬“诗骚传统”对于当代文学的重要意义。C 文章通过“诗”“骚”不同内涵的对比,突出了“诗”中所蕴含的中华人文精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D文章通过“诗骚传统”的丰富蕴涵对历代文人产生重要影响的阐述,论证了
6、当代文学发扬这一传统的必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当代文学中,有些作品不关注现实人生,不传递社会理想,因而没有承担起文学所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B当代文学如果要成为承续中华文脉的载体,就需要在精神内涵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都传承发扬“诗骚传统”。 C 当代文人如果缺少兼济与独善相结合的人格和刚毅自省等品质,就无法成为中国文脉与人文精神的承担者。D随着全球化引发的本土文化的深刻变化,当代文学应致力于“诗骚传统”当代意义的阐释与民族性的重构。(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制定出
7、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政策导向,优化了产业环境,有效推进了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文化产业实现较快增长,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文化服务业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增大。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看,文化产业对推动国民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文化产业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具有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特点,为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十八大以来“文化及文化产业”发展数据总结)材料二:在十三五规划中,文化产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
8、性产业发展方向,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与长足发展机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0314亿元,比2015年增长7.5%。在此基础上,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迎来更高速发展,并进入深耕细作,传统文化和新兴文化产品进一步融合,我国文化产业迈入发展黄金期。业内将中国消费结构的发展划分为三次升级,分别是基本生活用品消费、电器消费、汽车和住房消费,并预言,第四次消费升级会向旅游、教育、娱乐等文化类消费转变,文化消费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际上,文化消费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进,其在总消费中所占比重持续增加。统计显示,我国文化消费潜在市场规模约为4.7万亿元,而实
9、际文化消费规模仅超过1万亿元,存在着巨大前进空间。(摘编自文化产业:提升国民幸福总值,2017年12月15日“中国青年网”)材料三: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要影响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必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应体现“以文化人”的独特作用,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赞赏带着血性和担当的电影战狼2高扬国威,为中国文化产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做出示范;取材于真实故事的湄公河行动横空出世,为主旋律电影的商业运营探路。他评价说:“这两部电影都是近年来主旋律电影的典范,讲述中国故事,讴歌伟大时代,实现了口碑和票房的双赢。”“党
10、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的定位,把文化放到了兴国强国的高度,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文化政策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祁述裕表示,文化工作者应有更高的使命和更广的视野,真诚记录和展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成长足迹,艺术地告诉人们中国历史的真相和发展走向,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广泛传播注入更多的精神内涵,让文化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摘编自文化产业如何拥抱新时代,2017年1月4日光明日报)4下列关于文化产业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2
11、012年到2016年五年间,我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了将近0.6个百分点。2016年文化产业的增加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B国民经济能够保持中高速发展,文化产业的贡献功不可没。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也得益于文化产业具有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特点。C 2017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更快,这是在十三五规划中文化产业被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发展方向,并且得到重视与发展机遇的结果。D虽然我国实际文化消费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但是仍然远远没有达到市场潜在的规模。这就决定着我们必须把文化消费确立为新的经济增长点。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产业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12、科技含量高而受到人们的欢迎,并直接导致人们的消费观念向旅游、教育、娱乐等文化类消费转变。B十八大以来,由于政策的扶持,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以有效推进。这使得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整体竞争力明显提高。C中国消费结构的四次升级发展,充分反映出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方面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到改善生活条件再到生活日益富裕的过程。D文化工作者应有更高的使命和更广的视野,不要再写虚构的作品,而要把我们民族的成长足迹和中国历史的真相、发展走向表现出来。6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端午的阳光 熊红久公元前278年的五月
13、初五,被流放至汨罗江畔的屈原,得知秦国军队已攻破楚国郢都,顿时感到支撑生命的最后一点亮光熄灭了。当他把“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诗句吟诵给江边渔父的时候,就已经决定,要将自己的清澈与江水的澄明合二为一了。我知道,这是屈子为保留个体纯净最无奈的选择,也是迄今为止,文化祭坛上最高尚的选择。最终,三闾大夫坐在了汨罗江边,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把最后的生路溺死水中。怀中石的沉重,恰如其心,所以屈原是抱着自己冰凉的心,走进激流之中的。而那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诗句,留在了岸上,留给了端午。一条江因为成了一个诗人心灵最后的归属地,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14、。一个普通的节日,因为收留了伟大诗人的高尚魂魄,而内涵充盈。端午,把缅怀和敬仰裹成了节日的粽心。节日的寿命当然要比人的寿命长久许多,所以,三闾大夫把自己的傲骨托付给了这个日子。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被江水灌洗的灵魂,犹如江面的粼粼波光,刺痛了后人的视线和思想。我知道,这种深入骨髓的隐痛,来自时间深处的行吟,一个背负着深重苦难,行走了两千多年的节日,其实是在为自己的存在寻找一个答案。所以,端午节带给我们的,应该是溯流而上的文化追源,恰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以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一个诗人的陨落,唤醒了一种文化的崛起,就像屈大夫生未能拯救楚国,却用死
15、成就了离骚一样。忽然觉得,端午节其实更像是包裹粽子的苇叶了,它把所有的内容和精髓,密密细细地包藏起来,让我们极具耐心地一层层打开,最后领略到事物的真相。熟透之时,苇叶汲取了糯米的黏质,糯米渗透着苇叶的清香,似如端午与屈子之间的浸染,节与人的统一。我对端午节的最初认知,完全来自粽子,那时候的小学课本,还没有涉及“楚辞”或者离骚的片言碎语,文化不高的母亲也无法给我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好在粽子并不因为我们的无知而改变所蕴含的味道。所以,我总会把端午节和甜香黏软的糯米联系起来。这使得整个贫乏的生活,还能透射出星星点点的光亮,就像枯枝间的芭蕾,渗漏出些许隐秘的春意。现在看来,那些夹杂在一年日历中为数不多
16、的能激发我们饮食向往的节日,早已成为精神上抵挡艰难生活的盾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为拥有这些值得回味的生活而向三闾大夫叩谢。对童年而言,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人情关怀的节日啊!那种甜腻的感觉,一直泛舟舌津。后来知道了屈原和楚怀王,知道了国殇和汨罗江,知道了每年这一天,人们蜂拥江岸,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竞龙舟,把一种悲情的怀念渲染成了欢悦的行为,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历史会在很多场合拐出一道弯来,就像屈原投江时所选择的河泊潭一样它是汨罗江注入洞庭湖口前的弯曲处。这种弯道,对河流而言,只是改变了水的流向;对三闾大夫而言,却是以生命为笔,填充了历史的章节,引领了情感的走向。许多典故都停泊在河流的弯道
17、,这些远航至此的细节,因为承载了有温度的夙愿,使得坚硬的历史柔软了许多。所以,更多的时候,是生命的结局让历史的叙述更具悲情。明白了这一点,再品尝粽子时,心情会沉重许多。事情往往是这样,在分享一种传统时,我们更多的时候只关注它所带来的结果,而其中蕴含的真谛,却很少探究了。因为时空的距离,让来源变得愈加缥缈和混沌。好在历史给了我们最好的解决方式,它让时间淡化了一个国家的破碎的同时,却强化了一种品质的高贵。它让我们穿越两千三百年的距离,聆听到了一条河流古老的潮汐。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从汨罗江的源头流淌过来,映照着江边每一位过客的内心。我知道,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它更像一面古镜,端放在
18、我们必经的路口,让人们从历史影像中,找到现实的映像。 (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来证明名家名作对于名胜的重要意义,正如欧阳修之于醉翁亭、范仲淹之于岳阳楼,表现了山河与文化血肉相连的主题。B文章以“端午”为线索组织材料,回顾了对端午节的认知过程,对自己最初只喜欢端午节粽子的浅薄感到惭愧,对世人将悲情渲染成欢悦感到不满。C文章末段赞颂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写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的不足,促使我们反思并不断提升自己,强化了屈原精神在现实中的意义。D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意蕴深厚,充满张力,所引用的余光中“蓝墨水的上游,
19、是汨罗江”一句,用了借代的手法,写出了屈原在中国文化中开创性的作用。 8文章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6分)9从全文看,“端午的阳光”有几重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
20、“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
21、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B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C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
22、/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D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弦歌:孔子的学生子游任武城宰,以弦歌为教民之具。后因以“弦歌”为出任邑令之典。B三径: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因以“三径”代指归隐后的住所,此处指隐居。C彭泽令:彭泽县的县令。因陶渊明做过彭泽县令,故借指陶潜,后世也用来指隐士。D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一生的功绩给出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
23、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B 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潜率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离骚中的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
24、之。(5分)(2)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唐末黄巢之乱。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居所破旧”,后者作“缺少”讲。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C尾联是对弟侄的慰勉之辞,诗人直抒胸臆,以长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鼓励弟侄。D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
25、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15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女主人公为了达到规劝女子不要沉溺爱情,以鸟作比的句子是“_ _,_。”(2)“_,_”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的。(3)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_,_”两句诗描述了屋前屋后的美好景色。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不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古代文章评点文献_,数量相当庞大,因此今天开发古代文章评点,首要
26、的任务就是深入开展文献调查。这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古代文章评点的存在方式是多样的,以往我们一般认为评点主要存在于选本之中,但实际上在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明清时期,形成了一种比较普遍的文学批评风气,即很多作家在写出作品后寄送给自己的师长、朋友和弟子阅读。这些人阅读之后,往往会有一番评论。很多作家在刊刻自己的文集时,就会把这些评论也附在每篇作品之后。这样一来,()。比如,康熙年间所刻醉白堂文集有王士祯等人的评点。类似的例子_。其次,古代文章评点涉及的对象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之中的文献,所以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文献类型之中。假如只注重散文或骈文评点,而不去了解八股文评点,或者只注重集部评点,对有关
27、经、史、子部的评点_,肯定不能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古代文章评点的脉络和格局。总之,只有进行全面而彻底的考察,编制出一个尽量完备和详细的古代文章评点文献目录,才能谈得上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否则只能是_。这需要学界同仁齐心协力,长期努力,才能最终完成。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擢发难数俯拾即是熟视无睹坐井观天B浩如烟海比比皆是熟视无睹坐井观天C浩如烟海俯拾即是视而不见盲人摸象D擢发难数比比皆是视而不见盲人摸象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不仅我们可以从中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而且还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 B 阅览古代文章评
28、点文献,不仅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C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我们不仅可以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而且还可以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 D阅览古代文章评点文献,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欣赏和借鉴古人文学批评的艺术,而且还可以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评点也就存在于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B就使明清时期的很多别集之中也有评点C就使很多明清时期的别集之中也有评点D就使评点也存在于很多明清时期的别集之中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
29、分)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传统文人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显示自信。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关系看,_,“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文化范围像大海那样宽广,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中国人爱喝茶,俄国人喜饮酒,美国人放不下枪,诸如此类,统属文化。按文化大逻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_,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_。21. 端午节要到了,学校要求每班准备一期以“纪念屈原、学习屈原、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请结合离骚所涉及的内容,为黑板报设置三个板块,并拟出三
30、个小标题。(6分)要求:每个小标题8个字,由两个四字短语构成。三个小标题中必须还有一处使用除对偶以外的修辞格。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色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1)颜色,(2)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是啊,一个人,一群人,一个集体,一个地方,一个年代,不同的年龄阶段,当他们(它们)与“色彩”联系起来,都会描一笔与众不同的色彩。请以“ 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将题目补写完整。(2)综合运用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3)注意书写的规范、卷面的整洁,本次作文有5分的书写和卷面分。(4)不得抄袭,
31、不得套作。(5)不出现现在的具体的班级和姓名。高2020级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1、D 解析:A项“两种完全不同”表述错误,从文中可以看出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共同之处的;B项“体现了先秦时期强调实际和辩证的理性思维特点”表述错误,体现这一点的是“先秦时期的中华人文精神” ;C项混淆了诗骚的内涵与“诗骚传统”的内涵两个概念,选项中所列出的是“诗骚传统”的内涵。2、C 解析:“突出了诗中所蕴含的中华人文精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作用”表述错误。文章开篇“诗”“骚”的不同内涵的作用是对“诗骚传统”进行界定。3、B 解析:文章并没有论述在“艺术形式”方面传承发扬“诗骚传统”。4、D 解析:文化消费将
32、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国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与文化消费的规模空间没有直接联系。5、B 解析:A项,“文化产业因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而受到人们的欢迎”过于牵强,文化产业受到欢迎是因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C项,前三次升级属于物质生活方面的发展,第四次升级则是精神生活需要的提高。D项,“不要再写虚构的作品”曲解文意。6、参考答案:国家层面:国家要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政策的扶持力度,明确政策导向,优化产业环境,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产品层面:必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作品必须是影响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的好作品。文化工作者层面:文化工作者应有使命感和
33、责任感,记录和展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成长足迹,告诉人们中国历史的真相和发展走向。解析:根据“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明确了政策导向,优化了产业环境,有效推进了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加强引导、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分析。根据“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要影响人的精神、塑造人的灵魂,必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从文化产品的品位和格调的角度分析。根据“文化工作者应有更高的使命和更广的视野,真诚记录和展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成长足迹,艺术地告诉人们中国历史的真相和发展走向,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广泛传播注入更多的精神内涵”,从文化工作者的使命角度分析。
34、7、D 解析:A项,作者写汨罗江因屈原而被人铭记的目的并不是谈名家名作与名胜的关系。B项,错在“惭愧”和“不满”,文中并无此意。C项,“屈原伟大的品格无人能企及”错,原文最后一段中的表述是“有些品格是无法超越的”。另外,“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依据。8、参考答案:内容:写了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的事件,点明了屈原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 作用:内容上,表现了屈原纯洁高尚的品质,赞颂了屈原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结构上,照应了题目,引发了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解析:本题第一问要求分析概括前三段的内容:首段点明屈原沉江的时间及屈原得知楚国灭亡倍感失意;第二段写屈原决意沉江;第三段写屈原怀
35、石自沉汨罗江,汨罗江永远被后人铭记,端午节由此而来。第二问考查前三段的作用,可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内容上,通过屈原沉江的事件表现屈原以身殉国的爱国精神和“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尚品质;结构上,承上启下,以屈原在五月初五的阳光下沉江照应题目“端午的阳光”,引出下文关于端午节的感想。9、参考答案:它是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的阳光,是照着屈原投江的阳光,是历史的见证。它是屈原的精神之光、品德之光。它是端午节的文化之光。屈原的爱国、正直,屈原的纯洁、高贵,就像阳光一样映照进后人的内心。解析:全文“阳光”直接出现有两次:第一次是第三段开头,“坐在了五月初五的阳光里”,这时的五月初五还不是端午节,“阳光”
36、是屈原沉江的见证;第二次是倒数第二段的结尾,“这时候的端午,或许更像是一缕阳光”,在这里,“端午的阳光”象征着端午节这一节日的文化内涵。间接出现的“阳光”有一次,第五段写屈原“在结束自己肉体生命的同时,也放射出了精神的光芒”。据此,“端午的阳光”不仅是屈原沉江的见证,还是屈原精神的化身,寓意屈原所具有的爱国精神和高贵品格。10、A11、D 解析:“功绩”错,谥号是对一个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有褒也有贬。12、A 解析:“亲人去世”错,应该是“双亲年迈”。13、(1)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携带着酒具,在半路栗里邀请他。(2)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消逝,我也不肯做出
37、这些人的丑态(行径)。参考译文: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自得其乐。曾经著写五柳先生传来自比,当时的人说这本书是实录。陶渊明的双亲年迈,家里很穷,后来他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但)陶渊明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他也)没有接受。他亲自耕种自给自足,最终得了疾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陶渊明回答说:
38、“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挥手叫檀道济拿开。陶渊明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出任一个县的县令来筹集过隐居生活的资产,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陶渊明让人把官府的公田都种高粱,并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末,恰逢州郡派督邮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赋。义熙末年,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他没有接受。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
39、他结交,却请不来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通之携带着酒具(准备好酒席),在半路栗里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高兴地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儿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起初颜延之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和陶渊明交情很好,后来到始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常常拜访陶渊明。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一来就能喝酒。他曾经在九月九日没有酒喝,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了才回去。陶渊明不懂
40、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元嘉四年,陶渊明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谥号为靖节先生。14、A 首句的第一个“穷”字指“处境窘困”。15、参考答案:颈联写的是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泉水发出汩汩之声,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高雅。 弟侄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中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内心宁静的体现。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注求学的态度的赞美之情。解析 首先要分析颈联写了什么景
41、色,然后分析这些景色所体现的环境特点(意境),最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分析情感时,要由表及里进行分析。“竹影”“泉声”既体现了环境的清幽高雅,也体现了人物内心的宁静,表达的是作者的喜爱之情;同时,结合标题分析可知,还有作者对弟侄的勉励之情。16、(1)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17、C 解析:“擢发难数”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难以数清。“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俯拾即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熟视无睹”指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有看见一样。指对应该关心的事
42、物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指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坐井观天”指坐在井底看天。 比喻目光狭小,看到的有限。“盲人摸象”比喻对事物了解不全面,以偏概全,乱加揣测。18、D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序不当的语病:一是关联词“不仅”的位置不当,两句主语相同,“不仅”应该放在“我们”后面;一是递进不当,应该遵循着由轻到重的原则,两个“可以”后的内容互换。19、B 解析:在连贯的语句中,前后各句的话题应该保持一致。A、D项不符合要求。C项语序不当。20、参考答案: “腹有诗书”是自信的基础 先有文化 理论之树才会枝繁叶茂解析:处,根据前文“腹有诗书气自华”以及后文“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可推知,应填写“腹有诗书是自信的基础”。处,根据后文“再有理论,如同文化体量大、资源足,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推知,应填写“先有文化”。处,根据前文“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可推知,应填写“理论之树才会枝繁叶茂”。21、参考答案:(1)忠君爱国,离骚明志;(2)洁身自好,宁为玉碎;(3)屈子精神,代代相传。解析:注意黑板报的主题,然后拟写板块小标题。可以从屈原的精神、屈原的品格、屈原的作品等方面来写。注意需要三个小标题中至少有一处使用修辞格。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即可。21、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