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43.53KB ,
资源ID:253976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397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年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年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练习:专题一 第2课 汉代儒学 WORD版含答案.docx

1、 第2课汉代儒学学习目标学测要求1.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高考要求2.理解太学的设立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罢黜百家1背景(1)汉武帝时,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2)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3)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4)汉武帝起用儒学之士,咨询治国方略。2过程(1)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推行教化等。(2)董仲舒提出文化的“一统”是政治“一统”的根基。(3)汉武帝采取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使儒学的地位由此开始提升。3影响(1)积极方面:汉王朝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

2、视,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2)消极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易混易错汉武帝的作为并非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的根本原因儒学获得正统思想地位,根本原因是经过董仲舒改造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直接推动了儒学地位的迅速提高,是儒学获得统治地位的重要原因。但若没有汉武帝,其他帝王也会选取适合其统治需要的政治思想。二、太学的出现1教育体制的设立(1)中央: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2)地方:各郡国建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2影响(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

3、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2)对社会风气:带动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3)对统治基础:打破贵族官僚对官位的垄断,少数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运动,迫使黑暗的政治势力有所收敛。思维点拨太学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太学的兴办,不仅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加强了封建思想专制。同时,它也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局面,将部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主题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新儒学思想的内容史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

4、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提出的哪些思想主张?提示政治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思想上统一。史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春秋繁露思考(2)史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提示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要求:百姓服从君命;天子治国要顺应天意,服从天命。2新儒学的影响史料它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制的需要,编造了“天人感应”的政治理论;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敷衍了“君权神授”的神学目的论;适

5、应维护和延续统一国家的需要,提出抑制土地兼并,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主张等。思考史料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产生了哪些影响?提示巩固了大一统,加强了君主专制,抑制了土地兼并,稳定了统治秩序。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1)从形成看:新儒学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等思想,融合儒家、阴阳五行家、道家和法家等各家思想为一体。(2)从内容看: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外儒内法,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3)从特色看:以神权限制王权,带有神学倾向。(4)从目的看: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官方统治哲学。(5)从实质看:儒学独尊,思想专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一、董仲舒的新儒学的特点(1

6、)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社会正统思想。二、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1)对汉代统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有利于构建中国传统道德体系。(3)对

7、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2017宿迁高二期末)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下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思想或主张是()A百家争鸣,思想自由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统一思想对巩固统治的作用,反对百家争鸣和思想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主张通过思想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大一统

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材料主旨相符,故B项正确;“天人合一”提倡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主张君主要实行仁政,与材料主旨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君权和君主的问题,故D项错误。2(2017扬州高二期末)史家许倬云认为:“西汉统一天下,从董仲舒的宇宙论开始,吸收了五行轮替的观念,将君主天命经常改换看作常态,不由一姓一朝永远统治。”材料中董仲舒的这一观念()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体现了儒生约束皇权的理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D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答案B解析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祸于他,与材料中“从董仲

9、舒的宇宙论开始将君主天命经常改换看作常态”相符,故B项正确。3(2017宿迁高二期末)汉书元帝纪:“孝元皇帝(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先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尝侍燕(宴),从容曰: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主要反映了()A汉家“外儒内法”的统治思想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宣帝时儒学失去了正统地位D汉宣帝时各学派间的融合交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宣帝反对太子“宜用儒生”的建议,这明显不是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自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一直居我国古代思想的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在汉宣帝时期

10、,社会思想方面依然是大致延用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大一统政策,故D项错误。4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卿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A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B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答案A解析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学的发展,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故A项正确;中央官学的建立一定程度上使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得到改变,故B项错误;中央官学的建立不能体现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局面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D项错误。一、选择题(110题为基础

11、达标题,1115题为能力提升题)1“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反映了董仲舒的()A大一统思想 B天人感应思想C君权神授思想 D无为而治思想答案B解析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此外为了限制君主暴政,提出天人感应,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本题题干材料强调上天通过自然现象警告君主要实行仁政,故选B。2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答案C解析材料的大意是“上天赋予人

12、以本性,具有善良的本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王,来教化人为善,这就是上天的本意”,董仲舒是在借天意来构建君权理论,为君权寻找一个无上的、不可辩驳的理由,这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故C与题意符合。3(2017宿迁高二期末)“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这一历史现象开始于()A春秋战国 B西汉C宋代 D明清答案B解析儒家学派的创立者是春秋时期的孔子,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重视,故A项错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确立了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故B项正确;宋代出现了理

13、学,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对理学进行了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故D项错误。4(2018启东高二检测)汉武帝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A实现思想的大一统B便于与民休息,社会稳定C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D尊重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答案C解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目的是用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C。5“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A孔子 B董仲舒C孟子 D荀子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可知是董仲舒。汉武帝时,董仲

14、舒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6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A“大一统”理论 B“罢黜百家”C“天人感应” D“仁政”思想答案C解析“天有四时,王有四政”体现了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从而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依据。7(2017扬州高二期末)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汉武帝接受了这一观点,主要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有利于()A光大儒家思想 B

15、重建道德秩序C建立太学机构 D加强专制统治答案D解析“汉武帝接受了这一观点”从根本上是为了巩固统治,与材料中“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相符,故D项正确。8(2017盐城高二期末)西汉海昏侯墓西室考古发现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上隶书撰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材料说明()A画像风格与后世文人画相同B西汉建立后有统一文字的举措C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D为研究孔子思想提供实物史料答案C解析文人画是表情达意的,与孔子画像的风格不一致,故A项错误;统一文字的举措在秦朝,西汉建立后没有统一文字的举措,故B项错误

16、;墓室屏风上有孔子生平的事迹和画像,表明孔子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因此从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故C项正确;孔子的画像和孔子生平事迹的材料不能成为研究孔子思想的实物史料,故D项错误。9东汉光武帝为更换太子而颁布的诏书中,即先引春秋,然后说:“春秋之义,立子以贵。东海王阳,皇后之子,宜承大统。皇太子强,崇执谦退,愿备藩国。父子之情,重久违之。其以强为东海王,立阳为皇太子,改名庄。”这表明儒学在当时()A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B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C作为政府选官制度的标准D成为封建君主政治利用工具答案D解析儒学开始成为国家的正统学说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故A项错误;适应统治需要成为官方哲学是宋代

17、的程朱理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东汉光武帝利用儒学为自己更换太子服务,并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故C项错误。10(2017扬州高二期末)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宣扬性善论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董仲舒思想与之有渊源关系A BC D答案D解析据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得出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故正确;据材料“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18、得出宣扬性善论,故正确;据材料“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得出将治国理念与人生修养结合起来,故正确;据材料“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可知孟子的思想和董仲舒“三纲五常”思想有渊源关系,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11春秋繁露中写道:“正朔、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B为三纲五常学说提供理论基础C借助天意来宣扬大一统和加强君权D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改变纪年、服色和制定礼乐

19、制度,虽然在时间上有先后不同,但顺天应人的想法是相同的,都最终归于一个大治的目的。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春秋大一统”思想。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后,儒学才成为正统思想,在此之前儒学地位低下,所以谈不上“巩固儒学地位”,故A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道德原则,是为“大一统”服务的,是维护“大一统”的手段,故B项错误;为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故C项正确;“将哲理引入儒学促使其思辨化”是宋明理学的特征,故D项错误。12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写了一篇文章,认为这些灾异都是天在表达它的意志,应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引起许多重臣愤怒,建议治其死罪,但汉武帝赦免

20、了他。这段材料说明()A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B上天要惩罚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C董仲舒的文章符合统治者的需要D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答案C解析据材料“引起许多重臣愤怒,建议治其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他”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的文章符合统治者的需要,故C项正确。13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答案D解析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即“天

21、子受命于天”,君主也要听命于天,宣扬“天人感应”学说,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这是对儒学的新发展。材料中并没有反映“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这一观点。1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秦汉以后儒学吸收其他学说的精髓,加以融合,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秦汉以后,儒学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得到丰富和

22、更新,故B项正确。15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A儒学地位上升 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官立学校出现 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答案A解析太学规模的扩大,太学生人数的剧增,反映人们对儒学的重视,说明儒学地位的上升,故A项正确;太学是官立学校,不是私人讲学,故B项错误;官立学校在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太学是汉代的最高学府,不是地方教育系统,故D项错误。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6(2017宿迁学业水平模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

23、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答案A解析汉武帝为了完成思想的大一统,重用儒生,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故观点正确。17(2017泰州高二期中)汉武帝推崇儒学,兴办太学,开始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孔子等兴办私学就打破了贵族垄断教学的局面,太学的兴办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故观点错误。三、材料题18(2017如皋高二期末)汉代是儒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24、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班固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公元前135年,汉武帝起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并且以优厚的礼节聘请了数百名儒生。这就是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以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材料三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材料四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

25、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思想主张产生的政治背景。据材料二,我们应如何理解这一思想主张的基本含义?(2)材料三对董仲舒思想是怎样评价的?(3)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中作者对董仲舒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你同意这一评价吗?请说明理由。答案(1)背景:汉武帝时期,诸侯王势力强大;匈奴为患;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交织,威胁中央集权,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维护政治上的统一。含义:要运用政权力量禁止其他各家学说与儒家学说“并进”,确立儒家在官学和朝廷政治中的地位。(2)评价:认为其功大于过,独尊儒术使国人有共同的信仰、目标和共同的利益(有利于思想统一)。(3)同:肯定独尊儒术的积极作用。(或政治作用)异:还强调了独尊儒术对文化发展的危害。同意:独尊儒术实际上实行文化专制主义,虽然利用思想的统一达到了政治上的统一,但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不利于文化的发展、繁荣。不同意:独尊儒术后,其他思想学说仍在社会上流行、传播(只是不能成为官方主流思想)。材料四夸大了其对文化发展的危害,汉代及以后,中国的科技文化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即是明证。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