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2 ,大小:84.50KB ,
资源ID:253969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396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6年高考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精选(新民主义革命).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6年高考中国近现代史问答题精选(新民主义革命).doc

1、2006年高考中国近代现代史问答题精选150题-2(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福建武平二中 林立明(364300)1. 五四运动怎样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李大钊在五四运动中的作用如何?.改造: .五四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使中国开始了无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新时期; .五四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使中国的革命有了科学理论; .五四运动期间,先进知识分子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五四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斗争,使许多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产生

2、了从根本上改造中国社会的中国共产党;.李大钊的作用: .号召:通过宣传十月革命,呼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指导、推动、领导:通过发表文章、组织社团,指导、推动、领导了五四运动 .组织:组织进步青年参加斗争,到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 .旗手:高举社会主义大旗,与非马克思主义斗争2. 20世纪初的20年,是中国社会剧烈震荡与转型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在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有哪些显著的进步?试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加以说明。.政治方面: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辛亥革命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这些都是近代化进程取得的重大成果

3、;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领导了一系列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维护了中华民国政体;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社会从此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为中共建立提供了组织条件.经济方面: .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比较快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条件.思想文化方面: .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了舆论准备;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

4、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猛烈抨击封建思想,是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并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救国与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相比,在近代革命问题上的认识有何异同?两者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效果有何不同?.在中国近代革命问题上的共同认识: .都把封建主义作为革命的主要对象; .都倡导建立民主共和国; .都体现了民族独立的要求;.不同认识: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不同:三民主义认为中国是封建专制社会;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革命的对象:三民主义认为是满清王朝;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为

5、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对中国革命的动力:三民主义认为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共民主革命纲领认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革命的最终目标:三民主义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实践效果: 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其指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最大限度调动了一切革命因素,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3. 为什么中共既要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又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加入

6、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的原因: .当时共产党力量弱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可以使革命统一战线有统一的组织形式,便于领导革命; .国民党是当时有影响力的大党,实行党内合作,能为国民党接受,有利于改组国民党;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有利于以合法身份开展革命活动;.保持独立性的原因: .国共两党性质不同:中共是无产阶级政党,代表人民的利益;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两党指导思想不同:中共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国民党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最终目标是实现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共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目的是将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以共同

7、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这是中共的革命策略,两党只能合作,不能合并4.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运动中的领导作用是如何体现的?.政治上:中共根据中国的社会现实,顺应历史发展进程,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并通过统一战线的政治领导,指引国民革命的发展;.组织上:在中共的推动和倡导下,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通过统一战线,中共领导并组织开展了工农运动,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发展;.军事上:中共推动国民党创办了黄埔军校,建立了革命武装,并在国民革命军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在北伐战争中,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群众运动方面,中共通过领导五卅运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以及农民

8、运动,配合支持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的斗争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进行,把国民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5. 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在斗争方式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结合近代中国国情及当时国内外形势,分析这一特点出现的历史必然性。这种抗争方式产生了什么影响?.特点: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历史必然性:.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力量强大,中国人民要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必须联合起来; .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各阶级阶层革命的共同对象,这就为他们之间的联合奠定了基础; .

9、以前各革命阶级单独进行的斗争都相继失败,这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经验教训; .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为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十月革命后,共产国际积极支持和帮助国共两党合作,为中国人民实现联合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影响: .使国民革命取得重大成就,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中共在以后的革命斗争中,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统一战线,调动各阶级、阶层共同斗争,成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法宝之一。6. 简要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济、阶级关系及政党组织的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其失败的内外因素方面又有什么相同点?

10、这两次革命的最终结局对中国革命有何启示?.变化: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1905年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领导了辛亥革命,后来发展为中国国民党; .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五四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国共合作,国民党改组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不同: .所处时代:前者处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者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目的、对象:前者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发展资本主义;后者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领导者: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后者是在

11、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领导下; .群众基础:前者依靠革命党人的力量;后者各革命阶级联盟; .结果、影响:前者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者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准备了新的起点,但蒋介石叛变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失败原因相同之处: .在客观因素上都有帝国主义的干涉: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英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 .主观因素上都由于革命领导者软弱妥协,导致革命失败: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革命派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没有发动群众,在内外反动势力进攻下,把政权交给袁世凯;国民大革命中陈独秀的右倾

12、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导致失败;.结局对中国革命的启示: .中外反动势力是革命的敌人; .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掌握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不能妥协退让7. 五四运动至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同时并存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这一时期中国革命运动主要是在三民主义旗帜下进行,请分析其原因。.并存原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使民主革命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是民主革命的动力; .孙中山继续坚持民主革命,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3、,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共成立,事实上为中国人选择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 .新三民主义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原则一致; .由于反动势力强大、共产国际促成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三民主义居主导的原因: .反帝反封建是当时中国人民共同愿望,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国共合作后,国民党成为各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也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原则一致,成为各革命阶级共同纲领; .中共刚建立,力量相对弱小,国民党力量和影响较大8. 1927年是中国政局剧烈动荡的一年。概括叙述影响这种局势的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发展方向各发生了怎样的

14、变化。并从阶级根源上找出原因。1927年影响中国政局的政治力量主要有: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北洋军阀。发展方向的变化、原因:.国民党由国共合作,各革命阶级联盟的政党,领导国民大革命运动,发展到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建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反动独裁统治: 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到武汉,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党右派反革命面目暴露,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不久,宁汉合流,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 原因:国民党右派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革命形势的发展,必然危及他们阶级利益,所以他们叛变革命,镇压革命党人;.共产

15、党由同国民党合作,共同领导革命发展到独立领导革命,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1927年,由于中共的右倾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妥协退让,大革命失败,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挫折,大革命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革命,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原因:中共代表无产阶级和人民利益,面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为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必须调整革命策略;.北洋军阀统治基本上被推翻: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原因:北洋军阀是帝国主义、买办势力、封建势力的代表,他们对抗革命,必然被革命的进步力量摧毁。8. 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分析北洋军阀统治的

16、特点。为此中国人民展开了哪些重大的斗争活动?结果如何?.特点:.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甚至复辟帝制,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主权,军阀割据混战不息;.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发展的春天;.思想文化上:各种思潮更迭,出现尊孔复古逆流;.活动结果:.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打击了北洋军阀统治,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激进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上掀起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但未能给中国人民指明出路;.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运动,

17、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给帝国主义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9. 国共政权对峙时期中国社会有何特点?.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再次合作: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疯狂屠杀革命党人;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形成国共政权对峙;30年代起,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国共两党又逐步走向再次合作抗日;.社会矛盾由阶级矛盾为主转为中日民族矛盾为主;.国共两党自身发生变化:国民党内部分化,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官僚资本形成并确立了对国民经济的统治地位,新民主主义经济开始形成;.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20年代美国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采取经济扩张手段,在中国处于有利地位

18、;30年代日本不断扩大侵华,美日矛盾不断激化;.革命形势在曲折中发展:大革命后革命处于低潮,随着工农武装割据的进行,革命形势高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革命力量遭到挫折,长征胜利后,形成抗日救亡新局面,革命形势重新发展10. 国共政权对峙时期中国的社会矛盾及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 (一).社会矛盾:.新旧军阀的矛盾: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奉系军阀仍然控制北京政府,形成新旧军阀对立;18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张学良东北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统一;.民党内部矛盾:大革命后,国民党分裂为众多派系。宁汉合流,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随后蒋介石依靠英美帝国主义和江浙财阀支

19、持打败所有同他抗衡的对手,建立起蒋介石军事独裁统治;.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大革命后,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屠杀革命党人;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形成国共政权对峙;.中共党内斗争:大革命后中共纠正了左右倾错误,走向成熟,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的路线;.中日民族矛盾:30年代起,日本不断扩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激化,中共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两党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二).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20年代后期,表现为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30年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三).说明了: .中华民族尽管内部存在各种矛盾斗争,一旦外敌入侵,各派政治势力又能一致对外

20、; .阶级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从属于民族矛盾11.国共对峙时期,中共怎样在实践中逐步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主要课题、取得哪些成效?总结这段历史,从中得出的主要经验是什么?.课题、成效: .确定革命方针: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在危急关头挽救了革命; .开辟革命新道路: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逐步走出一条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促使革命形势迅速发展; .制定土地革命路线:根据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制定一条完整的正确的土地革命路线,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采取正确的军事战术: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21、取得四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巩固了革命根据地; .建立了红色政权:1931年冬,召开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制定宪法大纲,形成国共政权对峙,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确立了正确的领导: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挽救了革命,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制定统一战线政策:根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从而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经验: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地解决中国革命面临的问题。12.

22、简述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获得成功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说明了什么?.历史条件: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井冈山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区,革命力量可以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区发展起来; .群众基础较好:大革命时期,湘赣边境建立过党的组织和农民协会,农民运动发展; .实践得出的教训:毛泽东等中共党人总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经验教训和分析革命形势,对革命进行正确的指导;.地理条件: .井冈山位于湘赣边境,远离大城市,反动力量薄弱,便于开展斗争,并且革命影响比较容易传播出去; .井冈山地区地势险要,进可攻,退可守; .四周各县都是产粮区,便于筹粮筹款;.说明了: .井冈山革

23、命根据地的开辟,是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说; .中国共产党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寻找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13.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革命道路?农村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的?.原因: .中国国情决定的: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敌人力量强大,农村敌人统治薄弱;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深受压迫剥削,是无产阶级的同盟军; .中国革命的需要: 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合流,疯狂屠杀革命党人,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为积蓄革命力量,需要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

24、去;同时,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只有发动农民进行革命斗争,才能形成巨大的革命力量; .实践得出的结论: 大革命后,中共为挽救革命发动的一系列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都失败了,实践证明,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开辟: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决定用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相继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但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都失败了; 在秋收起义中,工农革命军攻打长沙,损失严重,毛泽东在文家市会议上,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夺取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文家市决策,迈出了走向农村的第一步,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实践

25、中,相继写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总结了经验教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指引下,红军和根据地发展起来,建立了与国民党对峙的红色政权。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开辟出来了14. 20世纪头30年,中国先后兴起了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运动,但它们都失败了。请回答:两次革命失败后数年时间内,中国革命发展的形势有何不同?结合史实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不同: 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维护共和制的斗争,但革命日益陷入困境;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开始工农武装割据,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

26、国情的革命道路;.原因: 辛亥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维护共和制的斗争,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没有也不可能正确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没有修正革命指导思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没有发动民众参加革命,依靠军阀打军阀,革命屡遭失败,民主革命陷入绝境; 国民大革命虽然因国民党右派叛变而失败,但因为在大革命中,中共领导工农运动,使中共威望提高,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为广大人民所接受,中共掌握一部分军队,这些成为革命继续发展的新起点;大革命后中共及时总结革命经验教训,调整政策,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先后发动南昌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从实践上、理论上开辟了中

27、国农村革命的道路15. 结合大革命后的史实,说明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的历史原因。指出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历史原因:.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为中共指明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出路;.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首先从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失败中吸取了中心城市革命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教训,迈出了走向农村的第一步,使中国革命开始了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大革命后,毛泽东开辟农村革命道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使中国革命力量迅速发展;.毛泽东提出的避敌主力,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理论,指引了红军在反围剿中接连取胜,反之则失败。.思想路线: 马

28、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16. 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的挫折。据此回答.比较说明两次挫折发生的基本原因。 .客观原因:反革命力量强大。第一次是国民党右派与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勾结叛变革命,对革命党人疯狂屠杀,大革命失败;第二次是国民政府集中军事力量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红军被迫长征; .主观原因:中共政治上不成熟,背离了实事求是。大革命后期,在国民党右派进攻面前,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中,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失败;.中共为挽救危机分别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错误,确立了新的策略方针,以毛泽东为

29、代表的中共党人走出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使中国革命重新高涨;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的领导,从而使革命转危为安。 (两次挫折的挽救,都是通过党的会议从组织上清除错误路线和确立正确的方针政策为起点。).试分析两次挫折共同的历史教训。 .右的和左的错误,都可以葬送革命,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 .毛泽东是民主革命中优秀的共产党人,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是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17. 结合中国的政治情况,说明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直至七七事变前夕,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

30、的表现,并指出美国对日本侵华问题的政策变化。.日本加紧对中国侵略:.一战期间,由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何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日本企图独霸中国,出兵中国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又取得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几乎独霸中国;.一战后,由于中国人民反帝斗争不断高涨,美日矛盾尖锐,华盛顿会议,美国遏制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日本被迫归还山东主权,放弃“二十一条”的一些条款,签署了九国公约,承认列强对中国的共同支配;.大革命兴起后,日本田中内阁加紧对中国侵略,先后制造了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召开“东方会议”,提出占领中国东北和内蒙古,进而灭亡中国的侵略方针;.30年代,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31、利用国民党忙于内战的时机,不断扩大侵华,1936年广田内阁制定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准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称霸亚太地区;.美国政策变化: 一战期间和巴黎和会上,美日在中国问题上既勾结又矛盾; 华盛顿会议上,极力压抑日本扩张势力; 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在保障侵华利益前提下,对日本侵华实行绥靖政策; 30年代随着日本不断扩大侵华和推行独占中国,南下亚太地区侵略政策的制定,美国逐渐由绥靖政策转向遏制18. 试从“福建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时代背景、领导者身份、主张和策略及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异同。.都是在日本加紧侵华,抗日救亡运动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发生的;.领导者都是国民党的爱国将领;.两者均采

32、取了与共产党合作的策略;.福建事变主张“反蒋抗日”,建立了反蒋政权;西安事变主张“逼蒋抗日”,实行“兵谏”;.福建事变被蒋介石勾结日军镇压,十九路军失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19. 1927年,中共在八七会议上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而在1936年西安事变后,却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试分析中共这两种政策制定的依据是什么?各产生什么影响?.八七会议制定方针的依据、影响: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疯狂屠杀共产党人,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因此,中共制定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

33、动派的方针; 中共走上了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形成国共政权对峙局面;.西安事变后,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团结抗日成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西安事变为结束内战,一致抗日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 20世纪2040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呈现出什么特点?结合史实概括分析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两党在不同时期的关系变化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从上述情况中你有何认识?.特点:由合作到分裂,从再次合作到再次分裂。.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34、: .两党的阶级性质: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中共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矛盾斗争直至分裂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时,两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就能实现合作;当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时,两党斗争加剧,甚至分裂; .国际政治力量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与有利的国际环境,能促进两党合作;反之,两党矛盾扩大、关系恶化;.关系变化的影响: 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第一次分裂,国共政权对峙和内战,给人民带来灾难,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第二次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

35、证; 第二次分裂,又导致内战爆发,甚至影响到至今祖国不能统一;.认识: .国共双方的矛盾斗争有其必然性,但只要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求同存异,就能实现合作,推动社会的发展,国家的统一; .合作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共的倡导和推动,分裂内战局面,主要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治,以及国际反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导致; .合作则两利,分裂则两伤21.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后,中共是怎样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中共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抗战初期,国民党内出现“亡国论”、“速胜论”时,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驳斥了“亡国论”、“速胜论”,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指

36、明了正确的发展道路;.抗战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策略,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亲英美派动摇,反共倾向增长,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不断掀起反共高潮,制造皖南事变,中共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合作,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中共领导抗日军民坚决予以回击;.为克服投降危险,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坚定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在解放区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开展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团结开明绅士,共同抗日;.在国统区争取民主人士,领导民主运动22.比较农村革命根据地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异同

37、点。这两个时期,根据地武装斗争的最终结果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不同点: .指导思想:前者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后者是全面抗战路线; .斗争对象:前者是国民党反动派;后者是日本侵略者、顽固派、伪军等; .分布地域:前者主要在江南地区;后者主要在华北地区;.相同点: .战略构想:都是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试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发动群众:都着眼于到农村发动和依靠群众,壮大革命力量; .根据地建设:都是通过发展生产、政权建设、土地革命或政策调整等方式巩固建设革命根据地;.最终结果: 农村革命根据地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根据地大都丧失,红军被迫进行长征;抗日根据地抗击了大部

38、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根据地得到发展;.说明了: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军事方针和思想路线,才能巩固和发展根据地;中共在抗战时期已更加成熟,更具有革命斗争的经验23. 抗日战争中,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如何变化?分析其原因和效果,并简要评价。抗战初期:实行合作抗日政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原因: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效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保障;相持阶段:实行既斗争又团结,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 原因:相持阶段,日本改变侵华战略方针,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政府政策重点由抗日转

39、向反共,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为坚持抗战,中共一方面继续争取同蒋介石集团维持合作,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对国民党反共阴谋进行揭露、回击; 效果:既斗争又团结,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孤立了国民党顽固派;评价: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表明中共已经成熟24. 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上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抗战的影响。政治上:扶植汉奸傀儡政权。 1932年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1940年扶植汪精卫建立伪国民政府。影响:汉奸傀儡政权大肆出卖国家

40、民族利益,帮助日本侵略者加强对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组织伪军进攻日本抗日武装力量,沦陷区成为日本殖民地和侵华战争基地;经济上: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 日本侵略者在农业、工矿交通运输业、金融业、劳动力等方面进行不同方式的掠夺,大肆榨取中国的资财和掠夺劳动力。 影响:沦陷区经济成为日本经济附庸。思想文化上:推行奴化教育,实行同化政策。 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向青少年灌输奴化思想,企图把学生培养成他们统治下的“顺民”。 影响:消磨、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志,禁绝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军事上:集中兵力肃清沦陷区的抗日力量。 日军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实施保甲连坐制度,对抗日爱国人士实行恐怖政

41、策,企图肃清沦陷区抗日力量; 影响:中共领导人民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反对殖民统治,打击、动摇日伪统治。25. 中共处理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策略方针有何不同?结合两个事件发生的背景及结果,说明上述策略的正确性,其作用又有何相同,说明了什么?策略方针: .西安事变,中共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 .皖南事变,中共采取坚决回击的方针;正确性: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当时迫切任务;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高潮,中国各阶级阶层强烈要求团结抗日; .西安事变后,亲日派何应钦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夺取统治权,这将使内战扩大,有利于日本侵略,不利于中国抗战; 所以,中共以

42、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并促成和平解决; 作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内战基本结束,国共关系发展,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皖南事变坚决回击: .抗战相持阶段,由于日本的政治诱降,蒋介石集团政策重心由对外抗日转向对内反共,但由于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蒋介石集团既想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国际上法西斯势力猖獗,苏美英都不希望国共合作破裂,削弱中国战场抗日力量,向蒋介石施压; .中间党派和民主人士,反对蒋介石制造皖南事变。 因此,中共采取坚决回击方针,只有击退国民党反共浪潮,才能维护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用: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团结了中间党派和民主人士,维护了抗日民

43、族统一战线。共同作用:促进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巩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可靠的保证;说明了:.中共已经成熟,能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灵活处理中国革命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讲究策略;.中共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代表中华民族利益26. 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共产党曾分别处理过国共关系或涉及国共两党关系上的突发事件。据此回答:.中共在处理中山舰事件、西安事变、皖南事变中的策略方针分别是什么?.不同的策略方针造成了什么结果?为什么会这样?.你从中得到什么认识?.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对此采取妥协退让方针,同意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西安事变发生

44、后,中共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采取和平解决的方针;皖南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采取坚决回击的方针;.中山舰事件的处理不当,使蒋介石打击了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为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准备了条件。其原因是陈独秀惧怕统一战线破裂,推行右倾投降主义路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原因是当时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皖南事变中共以斗争求团结,维护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大局。原因是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未变,人民力量壮大,蒋介石既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国际上苏美也对蒋介石施加压力。.大革命时期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指导革命的成熟理论,经验不足,犯了右倾

45、错误,抗战前后,中共积累了10多年斗争经验,形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路线,能正确处理突发事件。27. .结合史实分析蒋介石为何敢于公开叛变革命,分裂革命统一战线,而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公开叛变分裂革命统一战线的原因: .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如蒋介石到上海,帝国主义鼓励他迅速果断行动起来,镇压革命;江浙财阀给蒋介石巨额财政资助;上海流氓头子保证为他充当打手。 .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对蒋介石的分裂活动,一再妥协退让,助长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气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蒋介石既要反共,又不敢彻

46、底决裂的原因: .反共反人民是蒋介石的反动本质; .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方针没有改变; .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日益发展壮大; .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压力:当时法西斯力量猖獗,苏联和英美都反对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行为,反对削弱中国的抗日力量28. 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分析与以往反侵略战争相比,体现出那些特点?原因:.根本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的抗战;.中共制定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有力地指导了中国的抗日战争,成为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国际反法西斯阵线和世界人民、爱国华侨,积极支援中国抗战,加速了日本的失败;.中国军民英勇抗战,是抗战胜利必不可少的条件;意义:.抗日战争

47、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抗日战争与近代其他反侵略战争相比,体现的特点:.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敌后战场、正面战场8年抗战未间断;.具有世界性(与世界人民的斗争联成一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争也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中的主要矛盾;.民族性(是第一次全民族的有组织的民族战争):抗战期间,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阶级阶

48、层广泛参加;.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抗日战争彻底打败日本法西斯,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29. 2000年1月23日,日本少数右翼势力在大阪举行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反华集会,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此表示十分愤慨并予以强烈谴责,同时也引起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们广泛的反应。请回答:(1)试分析说明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逐步扩大侵华战争的主观原因。(2)如何认识两个战场的作用和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3)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所表明的当今社会现象,谈谈你的认识(1) 日本侵华的原因:1927年东方会议(田中奏折)制定分割满蒙

49、政策,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日本为了摆脱危机,在军部好战势力的推动下,趁中国内战之机,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日本“二二六”兵变后,进一步建立法西斯专政,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 两个战场的作用: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敌后战场迅猛的发展,但若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中共的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逐渐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正是由于敌后反“扫荡”的胜利,使得国民政府正面战场坚持抗战到底,赢得战略反攻的

50、到来,抗战的最后胜利,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中国抗日战争的地位: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3) 胜利的原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胜利提供了保证;中国军民英勇抗战;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支持。(4)认识:日本少数右翼分子否认侵略历史的行为的实质是企图掩盖日本历史上的侵略罪行。对日本人民和政府来讲,要深刻反醒历史上的侵华战争,警惕军国主义和法西斯势力死灰复燃;对于中国人民来讲,要时刻牢记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历

51、史及血的教训,为增强国力而努力奋斗;努力发展中日两国间持久和平友好关系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重大原则问题主要是如何对待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历史问题。30.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面临着什么新问题?中共是怎样领导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新问题: 如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如何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错综复杂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取得人民的胜利?.中共领导人民取得抗战的胜利: .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并努力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提出并坚持贯彻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明抗战道路; .积极开展敌后游

52、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并不断巩固扩大根据地; .以斗争求团结,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注重加强中共自身建设,进行延安整风、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利用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及时进行战略反攻,取得抗战胜利31. 抗日战争时期与国共政权对峙时期相比,中共的方针、政策有哪些方面作了调整?分析原因、作用。对国民党的政策: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共产党人,中共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0年代起,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只有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调整政策,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

53、针,国共合作抗日,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政权建设方面:国共政权对峙时期,中共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形成国共政权对峙;抗日战争时期,放弃苏维埃名称,改为边区政府,采取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关于土地政策:国共政权对峙时期,开展土地革命,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抗战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有利于抗战;军事方面:国共政权对峙时期,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抗击国民党反革命围剿;抗战时期,中共把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54、,共同打击日本帝国主义32. 比较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异同,.比较近代以来在两次中日战争中,影响中国败胜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相同点: .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而发动; .以征服中国为目的; .曾对中国人民进行大屠杀; .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给中国带来空前的历史灾难;.不同点: .背景:前者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后者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时期; .战争规模:前者不到一年,侵略地区主要在沿海;后者长达15年,战火燃遍大半个中国; .前者日本打败中国,勒索了大量财富,增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力量,致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下降;后者中国取

55、得胜利,日本投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影响:前者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后者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因素:.领导因素:甲午战争清政府腐败无能,消极避战;抗日战争中国共合作,共赴国难,八年抗战中,中共始终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成为统一战线的领导核心,从而保证了抗战胜利;民众因素: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尚未觉醒;抗日战争时,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全民族抗战;.战略战术因素: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避战求和,先定守局,坐失战机,抗日战争中,中共制定

56、持久抗战的战略方针,挺进敌后,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正面战场敌后战场配合作战,最后赢得抗战胜利;国际因素:甲午战争时,列强默许日本侵略中国;抗日战争中在1939年以后,国际形势有所改变,1942年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世界人民的支持;.影响: 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历史灾难。但甲午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壮大了人民的力量,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3. 请回答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战场的几个问题。.形成的原因: 由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国共

57、两党有自己的政府和军队,只是通过协议,发表合作宣言,进行军事上的合作,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没有统一的组织形式,所以全面抗战开始后,形成两条抗战路线,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 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进行抗战; 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抗战;.两个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比较积极抗战,先后组织了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承担了主要的抗战任务,但由于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还是丧师失地,一溃千里; 进入相持阶段,由于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方针,正面战场出现豫湘桂战役大溃败; 共产党敌后战场: 抗战初期,八

58、路军、新四军在全面抗战路线指引下,挺进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为抗战前线,从日寇手中夺回大片沦陷国土,严重威胁敌人后方; 相持阶段,中共为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克服困难,采取一系列措施,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 反攻阶段,中共领导的武装成为对日反攻的主要力量。.两个战场的区别: .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 .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政府的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 .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政府统治区内,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进攻;形成正面战场;后者在敌后创建敌后抗日

59、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战前线; .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大兵团会战,进行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初期起主导作用;后者在相持阶段上升为主战场;.两个战场的相互关系: .两个战场是国共合作抗日的体现,他们互相依存,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作出贡献。 抗战初期,没有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的发展;没有敌后战场的发展,就没有相持阶段的到来;相持阶段,没有正面战场继续抗战,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没有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 .两个战场贯穿始终。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合作抗日,直到抗战胜利;.两个战场变

60、化状况: .正面战场初期积极抗战,后期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初期组织一系列会战,粉碎日本速战速灭中国的计划;相持阶段,政策由对外转向对内,消极抗战,积极反共; .敌后战场始终如一: 初期开辟敌后战场,严重威胁敌人后方;相持阶段,坚持抗战,成为抗战主战场,首先展开反攻,是大反攻的主要力量,直到取得抗战胜利34. 相对于清朝的屈辱外交,中华民国时期的外交出现了一些抗争,国际地位也有所提高。请列举反映这一变化的史实。引起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你对中华民国外交的总体印象怎样?依据是什么?.变化史实: 巴黎和会上提出正义要求,拒签和约;华盛顿会议重提要求,最终收回胶州湾;1927年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61、30年代发起改定新约运动形式上收回一些主权;1942年参加反法西斯同盟,废除英美等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参加二战后期会议,收回台湾主权;参加联合国筹建,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因素: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力有一定增强;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民反帝运动,特别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印象:尽管中华民国外交上有所抗争,国际地位有所提高,但外交软弱,受人欺凌的现状没有改变。因为: 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仍然掠夺中国,不平等条约没有完全废除,又有一批新的不平等条约签订,中国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经济繁荣富强的国家。35. 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政治问题的核心是什

62、么?围绕这一问题,当时国内三种政治势力的主张有何区别?各体现了怎样的阶级性?导致了哪些斗争?为什么当时没有爆发全面内战?.核心:和平民主问题。(和平建国与民主政治问题).主张及阶级性: .中共: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反对独裁和内战,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 .民主党派:主张实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走中间路线,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及要求;.斗争:以政治斗争为主。 .政治斗争:重庆谈判、政协会议等; .军事斗争: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不断发动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自卫回击;.当时没有爆发内战的原

63、因: .与当时国际形势有关: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和平民主成为世界发展潮流,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对中国产生积极影响; .由当时国内形势决定:国民党尚未做好内战准备,人民力量发展,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这些暂时制约了反动派发动战争。36. 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机遇(第一次是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之后,第二次是在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之后,第三次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试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每次机遇出现的过程及其最终命运,并从中谈谈你的认识。 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三权分立的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64、,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篡夺了革命果实,随后实行独裁统治,复辟帝制的活动; 第二次: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统治,中国再次出现了建立民主政治的机会,但是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叛变了革命,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国民党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 第三次: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重庆政协会议上,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是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在美国支持下,镇压民主运动,挑起内战; 认识: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资产阶级软弱,缺少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建

65、立37. 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军阀相比,有何共同特征?扼要分析说明新旧军阀败亡的共同因素。从他们的败亡中你得到的主要启示是什么?.共同特征:以帝国主义为靠山,实行独裁统治,对外出卖民族利益,对内镇压人民;.败亡共同因素: .军阀统治集团本身的腐败:如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倒行逆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如北洋军阀独裁统治,复辟帝制;国民党违背民意,挑起内战; .统治黑暗,激起全国人民激烈反对,通过革命战争推翻黑暗统治:如大革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解放战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启示: 一切腐朽反动的统治,都将被中国人民所推翻38. 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在国统区、共产党在解放区各采取了哪些重要的经济措

66、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对解放战争的结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国统区经济措施: .为求得美国的援助,大肆出卖国家主权,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 .增加苛捐杂税,加紧搜括人民; .滥发纸币,大搞通货膨胀; .控制全国工业、交通、金融,掠夺大量的社会财富;.解放区的经济措施: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影响: .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民族资本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工商业倒闭,农业经济破产,经济崩溃,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国统区经济危机导致政治危机,国统区各阶层人民与国民党政权的矛盾加剧,人民民主运动

67、高涨,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国统区民主运动,成为反对蒋介石统治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斗争;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进行,农民获得土地,翻身解放,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的保证39.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它怎样体现中共民主革命的思想?它与天朝田亩制度、旧三民主义关于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理论和主张有何异同?.核心思想: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体现中共民主革命的思想: 中共民主革命的基本思想是反帝反封建。要实现彻底的反封建,首先必须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没收地

68、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的做法,体现了中共彻底的反封建思想。.异同: 同: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旧三民主义提出平均地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异: .处理土地方法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土地;旧三民主义主张由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向地主逐步收买土地;中国土地法大纲主张没收地主土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反映的阶级属性和革命程度不同: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旧三民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对封建主义的妥协性;中国土地法大纲反映了以中共为代表的无产阶

69、级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性40. 请指出民主革命不同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实行原因和作用。国共政权对峙时期:.政策: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1931年制定土地革命的路线: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原因: .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必须发动农民进行革命;而发动农民进行革命,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作用: .调动了一切反封建的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 .使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积极参军

70、参战,支援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抗日战争时期:.政策: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原因: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为适应抗日战争的形势,提高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日;.作用: 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的积极性,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共同抗日,使抗日民主政权得到巩固;解放战争时期:.政策:1947年中共召开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土地改革中,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改革总路线

71、。.原因: .抗战胜利后,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解放区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为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战争;.作用: 土地改革的进行,废除了农村封建剥削制度,使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为保卫胜利果实,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4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农村政策、中共重视农村问题的原因、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革命斗争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农民的革命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地位。中共农村政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等积极发动农民运动,如湖南农民在农会领导下,进行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

72、归农会。但中央领导人对农民运动不重视,甚至压制农民运动;.国共政权对峙时期:毛泽东开辟农村革命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制定土地革命路线,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解放战争时期: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原因:.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有强烈的革命要求;.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无产阶级人数少,领导民主革命,必须发动农民参加,才能形成强大的革命队伍;.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

73、题,都失败了,历史证明,没有农民的支持,革命是不能成功的。特点:在中共的领导下,摆脱了旧的生产方式的束缚;克服了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地位:.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为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的依托43. 1927年下半年,党为什么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又为什么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从城市转向农村:.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合流,疯狂屠杀共产党人,革命处于低潮,城市敌人强大,为积蓄力量,必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发展革命力量;.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只有发动农民进行斗争,才能组织强

74、大的革命力量;.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起义相继失败,说明城市革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这样,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以文家市决策为起点,开始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毛泽东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从农村转向城市:.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革命即将取得胜利,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土地革命的进行,在农村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革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成分状况,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要对私人资本采取

75、利用、限制政策 为了完成上述的任务,所以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4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从理论上阐述革命道路问题?与同时期左右倾错误理论相比,毛泽东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对我们今天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提供了哪些借鉴?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实践上开辟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同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

76、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毛泽东在1935年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1938年又发表论持久战,提出持久抗战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针对国民党一党专政,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总任务; 特点: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借鉴

77、: 坚持毛泽东思想,也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反对教条化45.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曾先后两次提出同共产党进行谈判。据此回答:.分析国民党两次决定与共产党谈判的原因。.结合史实分析共产党两次谈判的目的、策略及影响。.国民党与共产党谈判的原因: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但由于国内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以及蒋介石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国民党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1949年初,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全面溃败,国民党内部反蒋呼声高涨,蒋介石企图用假和平作缓兵之计,取

78、得喘息,卷土重来。.共产党目的、策略及影响: .争取民主,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教育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派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政治上作一定的让步签订双十协定,军事上坚决回击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共产党的策略符合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表明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 .迅速结束战争,减轻人民苦难;以八项条件为谈判基础,同时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的骗局,最终推翻了蒋家王朝,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6. .结合民主革命时期颁布的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宪法、共同纲领中关于国体问题的规定,分析其共同点

79、和不同点。指出不同的根本原因。.四个文件都具有宪法性质;.不同点: .临时约法要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中华民国约法要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中华帝国”,规定总统拥有与皇帝一样的权力,还规定总统可以连任无限制; .中华民国宪法是要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中华民国,规定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需向任何机关负责,行政院成为总统个人独裁意志的执行机构。 .共同纲领是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不同根本原因:所代表的阶级不同。47. 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对华政策及其真实企图是什么?试加以说明。这种企

80、图是怎样受到打击并最终破产的?你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对华政策: 扶蒋反共是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基本内容,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投降后,美国帮助国民党运送军队到战略要地,抢夺胜利果实,还积极支持蒋介石打内战;.真实意图:把中国作为殖民地。 通过扶蒋反共,与蒋介石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特权,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打击、破产: 1946年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在全国展开;中共领导人民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打败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反动派,从而使美国的企图破产;.认识: .美帝国主义不会放弃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占有与掠夺; .不管殖民者用什么方式要达到控制中国的

81、目的,最终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会粉碎殖民者的企图48. 概述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说明了什么?19世纪初和1840年:清朝封建统治渐趋衰落,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居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首位的英国,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在对中国的侵略中占优势地位;19世纪中晚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法美德俄日等国纷纷加入侵华行列;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形成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混乱,列强分别在中国寻找代理人,导致中国军阀割据局面;一

82、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排挤德国势力,妄图独霸中国;一战后,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英法力量削弱,美国经济实力增长,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九国公约签订,又使中国回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妄图再次独霸中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8年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二战后和1949年,英法势力进一步下降,美国实力膨胀,国民党投靠美国发动内战,美国成为在华主要侵略势力,中共领导人民于1949年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消除了列强在华侵略势力。说明了: 势力的消长,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随着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加剧

83、,列强在华势力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49. 中国近代史上有过哪几次被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简述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被共同支配的局面又是怎样演变为由某国独霸的?最终结局如何?两次共同支配:一是在19世纪末;二是在20世纪20年代;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对外扩张,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再次以门户开放政策打破日本在一战期间取得的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签订了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到列强共同控制的局面;.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

84、府和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并同列强勾结,他们的反动统治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内因;第一次打破:一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加紧对中国侵略,出兵中国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又取得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形成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第二次打破: 20世纪30年代,日本利用经济危机,西方列强自顾不暇的机会,和蒋介石忙于内战时机,不断扩大侵华,占领大半个中国,独霸了中国; 二战中,日本战败,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结局: 中共领导人民打败美蒋反动派,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50. 18401949年的百余年间,关系着中华民族历史

85、进程的最伟大的两大革命成就是什么?它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这两大成就展示了怎样的历史曲折性和历史必然性?两大成就: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中华民国的建立,宣告了清朝反动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百余年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东方,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前提条件;曲折性: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敌视,以及反动势力的进攻,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革命的成果,进行了反复的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也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和党内左右倾错误的干扰,几经挫折;必然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人民共和国是民主共和国的最后归宿;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人民共和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过渡到社会主义才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