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鼎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 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 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答案】B【解析】【详解】西周分封诸侯国分封主要对象是王室、功臣、先代贵族,甲同学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属于先代贵族;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是功臣;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是王室;甲、丙、丁均可能被封
2、为诸侯王,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不可能被分封为诸侯王,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被封为诸侯王”,联系所学分封制分封的主要对象分析解答。2. 东史郎日记(日):“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七千人的生命(俘虏)转眼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 是道听途说,不符合事实B. 可供研究南京大屠杀的情况使用C. 真实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死场景D. 说明中国开始进入抗日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东史郎是南京大屠杀的直接参与者,其日记属文献证据。
3、故选B。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东史郎是日军侵略的参与者,其日记并非道听途说的内容;C项错误,东史郎日记记载的是南京大屠杀惨烈的情况;D项错误,中国开始进入抗战时期是在1937年7月,南京大屠杀是在12月。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南京大屠杀。3.“(1864年)7月19日,湘军掘地道轰塌太平门城垣20余丈,蜂拥抢入至21日,城内守军将士万余人,全!部壮烈牺牲,无一降者。入城湘军,肆意焚掠,繁华的古都顿成瓦砾。”这段材料所描述的事件标志着A.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B. 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C.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D.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答案】A【解析】材料描述湘军攻破太平
4、天国的南京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于1864年,湘军只围剿太平军的主力部队,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是在北京,故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是在海上和辽东半岛,故C项错误;义和团运动主要是北京和天津地区,故D项错误。4.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非常流行的政治口号。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题为“改造中国的第一步”的演讲,梁启超等创办了名为解放与改造(后改称改造)的刊物,新民学会的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于A. 辛亥革命的推动B.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C. 社会变革的需要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C【解析】【详解】五四运动前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新文化运动解放了
5、思想。材料中“改造中国”成为流行的政治口号,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是社会变革的需要,故选C;ABD三项从属于C,排除。5.冷战线束后,美国的实力虽然有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在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之时,欧盟、中国等“五大力量中心”成员的实力也都有引人注目的提升。由此可知,冷战结束后A. 世界紧张与动荡的局势加剧B. 欧盟与中国开始主导世界C. 暂时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D.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随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是暂时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国等“五大力量中心”成为多强成员,C正确;材料不是说明冷战
6、结束后世界紧张与动荡的局势加剧,A错误;目前欧盟和中国还不能主导世界,B错误;世界多极化是一种趋势,并没有形成,错误。6.春秋时期,齐桓公曾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越王勾践在与吴国的战争遭到惨败后,下令早婚并奖励生育。孔子到卫国访问,感慨其人丁兴旺。这反映了当时A. 人口多寡决定各诸侯国的兴衰B. 小农经济得到国家政权支持C. 民本思想受到各诸候国的重视D. 争霸策略推动社会转型加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下令早婚并奖励生育感慨其人丁兴旺”并结合所学,春秋时期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小农经济以精耕细作为特点,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越王勾践鼓励生产,支持小农经济,故选择B选项;诸
7、侯国的兴衰不仅取决于人口,还有经济实力等条件,故排除A选项;统治者奖励生育并不能代表提倡民本思想,故排除C选项;重视小农经济并不一定代表能推动社会转型,故排除D选项。7.19世纪中后期,近代中国社会反抗多起自农村,城市不仅是被动承受者,而且常常成为农村反抗的对立面。但晚清最后十年的民变中,占相当比重的反抗却发自城市。这种变化说明A. 农村革命不适应形势需要B. 西方列强侵略进一步加剧C. 革命党人发挥了领导作用D.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结果【答案】D【解析】【详解】晚清时期社会反抗由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村革命发展到以商人、学生、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城市反抗,恰恰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变动的
8、结果,D项正确。农村革命不适应形势需要不符合史实,排除A。西方列强的侵略虽是近代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主要原因,这个因素一直贯穿于整个近代中国,但题干材料主旨是从国内因素分析,排除B项。在晚清最后十年间,许多反抗既有自发的,也有立宪派领导的,不能都说是革命党人发挥了领导作用,排除C项。8.爱迪生被誉为“发明大王”,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之一。下列属于他发明成果的是飞机蒸汽机车钨丝灯泡纽约珍珠街发电厂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研制成飞机,与爱迪生无关,错误
9、。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与爱迪生无关,错误。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制成了碳化纤维白炽灯钨丝灯泡,故正确。1881年美国的著名发明家爱迪生开始筹建中央发电厂,爱迪生1882年在美国纽约珍珠街建立拥有6台发动机的发电厂,故正确。综上所述,ABC项错误,D项正确。9.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A.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B.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C.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0、、建立世界银行D.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修补资本主义是指建立社会福利制度,以缓解社会矛盾;修正民族国家是指西欧国家建立欧洲共同体,增强资本主义国家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社会福利制度与欧洲共同体的原因对材料的分析理解。10.吴晗历史的镜子中提及“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出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材料中的“他”A. 认探究“理”,只需内心反省即可得到
11、天理B. 主张限制君权,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C. 关注实地的调查和国计民生,富有时代责任感D. 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他晚年游历北方时,有和过去知道不符合的,就立刻检书查对,力求记载的真实他这种从实际山发,研究当前现实的学风,一反那个时代空谈性命,不务实际的学风。”可以看出这个人是一个学者,主张经世致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人是顾炎武,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这是理学家的思想;B选项错误,这是黄宗羲的主张;D选项与其不符。点睛:本题难度较大,很难从材料中判断出这个人物是谁。如果了解吴晗历史的镜子这本书的话可知这本书记载的是明代的历史,
12、所以可以确定时代是明朝。再根据材料的描述可以基本确定这是明朝的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应该是明末清初的大儒之一,进而根据主张来判断出这个人是顾炎武,选项也就明确了。11.元代作家夏伯和指出“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君臣如伊尹扶汤、母子如伯俞泣杖、夫妇如杀狗劝夫、朋友如管鲍分金又非唐之传奇,宋之戏文、金之院本所可同日而语矣。”据此可知作者强调元杂剧A. 注重演绎历史故事B. 达到古代戏曲的高峰C. 呈现世俗化、娱乐化趋势D. 具有伦理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君臣”、“母子”、“夫妇”、“朋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作者认为杂剧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伦理教化作用,D正确。作者强调
13、元曲不仅具有演绎历史故事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具有伦理教化功能,A错误。本题未涉及戏曲高峰,B错误。从“院本大率不过谑浪调笑,杂剧则不然”,可知作者认为金之院本有世俗化、娱乐化的功能,没有涉及杂剧,C错误。12.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事件”的文学流派是A. 古典主义B. 浪漫主义C. 现实主义D. 现代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可知这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故C项正确;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汲取艺术形式
14、和题材,故A项排除;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故B项排除;现代主义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故D项排除。【点睛】“行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是关键信息。二、材料分析题(共3小题,共52分)13.近代以来,一代代仁人志士为推进中国民主化进程而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此等革命,不能算成功。”他们一班人到了
15、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则是失败的“最大的原因”。孙中山全集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民主共和的形式,并为北洋军阀保留,因为他们知道,民心系共和,如果丢掉共和,自己的统治必将难以为继。但既保留了民主共和形式,所以又不得不遵循民主的某些程序,受宪法和其他制度的制约。尽管为了摆脱这些制约,军阀们动辄以武力解散国会、废弃约法、左右内阁,但又害怕激起更多的反对,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材料三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
16、监督权力。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中,孙中山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北洋军阀们受到临时约法的哪些制度制约?(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在法律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民主化进程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专制思想;自相残杀。(2)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3)1982年修订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4)历史传统;制度保障;法治水平。【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近代民主化
17、的发展。从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时期的法制建设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从材料“革命后仍不免为专制”“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中可以分析出答案。(2)从材料“民主共和的形式,并为北洋军阀保留”“武力解散国会、废弃约法、左右内阁”中可以概括出答案。(3)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修订宪法、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依法治国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历史传统、制度保障和法治水平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14. 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
18、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最重大的理论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题中“三次历史巨变”指什么?(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3)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三大理论成果分别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哪些问题?【答案】(1)1911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1949195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独立,推翻三座大山);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就举世瞩目。(3分)(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
19、建设理论。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形成标志:1978.1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标志着邓小平中特理论走向成熟,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5分)(3)毛泽东思想:回答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如何进行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一些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指导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辉煌成就。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指导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分)【解析】试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
20、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三位伟人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中国经历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毛泽东的内容,要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据此归纳出。对于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要回答出形成标志和形成完整体系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即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乡绅治理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基层自
21、治形式,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秦汉社会,各级行政权锐减且力有不逮,因此地方事务几乎由乡绅阶层负责。一般而言,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地理、交通、距离等客观原因致使乡村社会的治理并不依赖皇权!尤其是在秦汉大一统社会形态成型后,广阔的地域与层次分明的官僚结构使“皇权不下县”的思想流传下来。中国古代乡绅在才学和名望上都是乡村中的佼佼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先天下之忧而忧”等文化思想一直为士子们所恪守。因而乡绅成为普及知识,教化于民,淳民品性的中坚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央教化、管理地方的行政开支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村是国之命脉,是国家赋税、兵源、徭役的重要承担者。摘编自毛光
22、霞秦汉转型时期乡绅治理的功能研究(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乡绅治理的原因。(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古代乡绅治理的作用。【答案】(1)原因:中央对地方管理力不从心;交通不方便;地域辽阔;郡县制的影响;权不下县”的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的影响。(2)功能:有助于教化,减少犯罪;有利于乡村建设,支援中央;有利于维系皇权稳定,成为皇权渗透社会,提取资源的手段;开创了基层治理的模式,既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成本,又创造了社会财富;容易导致宗族势力的强大;不利于中央政策的推广。【解析】【详解】(1)由材料“各级行政权锐减且力有不逮”,可见中央对地方管理力不从心;由材料“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地理
23、、交通、距离等客观原因”,可见交通不方便、地域辽阔的情况下需要乡绅治理。由材料“层次分明的官僚结构”,可见郡县制的影响;由材料“皇权不下县”,可见“皇权不下县”的思想的影响;由材料“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村是国之命脉,是国家赋税、兵源、徭役的重要承担者”,可见小农经济的影响。(2)由材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央教化”,可见有助于教化,减少犯罪;由材料“普及知识,教化于民,淳民品性的中坚力量”,可见有利于乡村建设,支援中央;由材料“”,可见有利于维系皇权稳定,成为皇权渗透社会,提取资源的手段;由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中央教化、管理地方的行政开支”,可见开创了基层治理的模式,既降低了社会治理的成本,又创造了社会财富;由材料“”,可见容易导致宗族势力的强大;由材料“皇权不下县”,可见不利于中央政策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