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61KB ,
资源ID:253870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387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6年考前问答题预测.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6年考前问答题预测.doc

1、2006年考前问答题预测1明朝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今天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对促进双方关系的发展及地区繁荣稳定有着极其重要意义。根据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与东南亚的友好交往最早可以上溯到哪一时期的哪一事件?(2)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对促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关系有何重要意义? 此后,大批中国人迁到南洋各地,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华侨当时对南洋的开发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 (3)在中国古代至少有三次被公认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这三次崛起各指什么时代?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4)在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中国与东盟国家有共同的历史遭遇,也有共同的英勇抗争。请结合二战以前及二

2、战期间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二战后中国与东盟各国走上经济发展道路的共同特点有哪些?(5)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曾出现过三次经济发展的高潮。概述这三次经济发展高潮出现的时间及代表性国家。归纳总结上述亚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 (6)结合二战后印度经济发展史实,指出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因素。(7)中国与南亚及东南亚哪些国家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相互关系是什么?(8)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彼此加强合作的基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加强合作直接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一趋势?并简述该 趋势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答案: (1)汉武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

3、(2)郑和下西洋,船队到达东南亚各国与这些国家进行友好贸易,中国的瓷器、丝绸销路很好。从东南亚国家购回珠宝、香料等,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联系。郑和的船队成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友好联系的纽带,许多国家的使臣随郑和的船队到中国访问,促进了双方的联系,加强了双方的友好关系。 加强了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是亚非各国间的优秀和平使者;对海洋交通作出了突出贡献;展示了不畏艰险、勇敢探索的精神;严明的纪律、科学的管理;推动了南洋各国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伊斯兰教在南洋的发展。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同当地人民一起,开发丛林、开采矿山、培育橡胶。 (3)第一次是秦王朝的统一,他确立的封建制度是当

4、时世界的先进文明;第二次是隋唐的统一和繁荣,他的经济文化泽被东西,远播世界;第三次元统一后明朝的复兴,他是当时世界的强国,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联系。(4) 共同历史遭遇:受到英、法、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野蛮侵略,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共同英勇抗争: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中,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与印度尼西亚等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互相推动,互相影响,共同打击了西方殖民者;20世纪初的中国辛亥革命,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二战期间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并取得抗日的胜利;1955年万隆会议后,有许多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摆脱列强统治,实现民族独

5、立,走上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结合国情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5)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韩国、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东盟(泰国、马来西亚)国家的经济高速发展。抓住机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结合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注意加强与邻国的经济合作。(6)史实:战后,印度实行国营经济与私营经济相结合。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粮食基本上实现自给。印度仍属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因素:

6、人口问题;宗教问题;民族问题;环境问题。(7)缅甸、印度。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8)都曾经遭受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和掠夺;相互间经济、文化长期紧密联系,具有友好交流的历史传统和一定的经贸合作基础。经济区域化趋势。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在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而产生了经济区域化的趋势。经济区域

7、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居世界前列,世界近现代史上出现的三次科技革命大大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试以秦汉、宋元为例,谈谈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共同原因。各有什么特点?分析秦汉和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在世界上产生的共同影响。 (2)写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以水力为动力的工具。清朝时期中国为什么在动力方面没有重大的发明创造? (3)世界近现代史三次科技(或工业)革命中出现哪三次动力领域(或能源)的重大突破?说明后两次重大突破与科学理论的关系。(4)结合史实说明第一、三两次动力(或能

8、源)的重大突破对中国历史产生的积极作用。 答案: (1)原因:国家强大,农业、手工发展,经济繁荣。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各民族交流密切,民族融合不断加强。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特点:汉代:统一与多样性有机结合;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宋元:封建文化高度繁荣,各个领域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完成和进一步发展;少数民族同汉族文化进一步交融,他们在保留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各有特点。 影响:中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促进人类文化的传播与进步,对世界文明做出贡献;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筒车、(水排)。清朝时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9、;封建制度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文化专制,不重视发展科技;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经济基础薄弱。 (3)第一次:瓦特改良蒸汽机,蒸汽成为新动力;第二次:电成为新的能源(答石油或内燃机亦可得分);19世纪电磁学的成就为制造发电机和电动机提供理论依据;第三次:原子能(或核能)成为新的能源。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质能转化的原理成为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 (4)促进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加速了中国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近代化的进程。如:蒸汽机传人中国,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近代民族工业产生。推动中国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如轮船、铁

10、路的出现。和平利用原子能,如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增强中国的国防力量。如近代海军出现,中国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推动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3.1517世纪、19世纪中晚期和20世纪中期,中国未能及时抓住向资本主义过渡、工业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等三次战略性发展机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517世纪,中国实现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为什么当时没有实现这种过渡? (2)19世纪中晚期,中、日两国应对第二次机遇的结局有何不同?简要分析其原因。 (3)20世纪5070年代,新中国未能充分把握第三次机遇的原因是什么?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是怎样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答案: (

11、1)有利条件:中国国力强盛;农业、手工业发达,私人海外贸易兴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原因:明清政府实行政治高压,思想专制;明朝政府限制私人海外贸易;清朝实行闭关政策。(2)不同: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亚洲强国;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原因:日本通过倒幕运动推翻了封建制度,实行了明治维新,并积极对外侵略掠夺;中国清政府腐朽,封建顽固势力强大,革新和进步力量弱小。(3)原因:对国情认识不清,政策严重失误;国际形势紧张,发展环境不利。(4)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5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

12、往北平。出发前毛泽东把中国共产党管理新中国比作“进京赶考”。五十五年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大会上指出“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我们党”。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加强党的建设。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图片分别反映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试以图一、图二、图三的史实为例,概述中共开拓创新和战胜艰难险阻的表现。这些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有什么作用?(2)新中国建立前夕,即将在全国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总任务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要求全党必须保持怎样的作风?(3) “三反”运动在当时为的必要性。 “三反”运动的重点是什么

13、?“三反”运动与“五反”运动有何关系?在“三反”和“五反”运动中,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相似的方针、策略? “三反”、“五反”运动对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建设有何意义? (4)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针对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的? (5)为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中共历史上曾进行了哪两次整风运动?试比较两次整风运动的不同之处?(6)20世纪50一7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自身建设方面曾出现过严重的失误。试举一例并要指出其严重后果。为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7)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了自

14、身的执政能力与水平。在思想理论、经济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政策等方面,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哪些成功的经验?(8)综上,你对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有何重要认识?答案:(1)图一井冈山会师,图二红军长征中爬雪山,图三遵义会议召开。 井冈山斗争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并取得革命胜利的革命道路;克服雪山草地的自然险阻;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 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15、。(2)总任务: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3) 必要性:新中国建立,共产党成为执政党,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政权不稳固,国民经济处于全面崩溃的状态,财政困难,投机商人兴风作浪,并行贿国家干部。一些国家干部和工作人员在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下,犯下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的错误和罪行,因此,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开展“三反”运动。重点:反贪污。关系:“五反”运动是“三反”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三反”运动中,暴露出了资产阶级不法分子同国家机关中的贪污分子相互

16、勾结的问题,要彻底铲除“三害”,就 必须除掉“五毒”。开展“五反”运动可配合党政军民内部的“三反”斗争。 发动群众展开斗争,团结多数,孤立少数,重点打击大贪污犯和罪大恶极的反动资本家。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增强了抑制资产阶级腐蚀的自觉性的拒腐防变的能力。(4)召开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确定了正确的路线;(若答出中共八大关于组织建设和作风建没方面的内容,酌情给分。)提出必须要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求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全党开展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5)1942年整风运动(延

17、安整风运动);1957年整风运动。背景:A党所处的地位不同(在野;执政);B前者是抗日根据地出现困难,党员队伍壮大,“左”倾思想存在;后者是社会主义制度已确立,人民内部矛盾突出地反映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前者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后者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目的: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建设。结局:前者成功,彻底清算“左”、右倾错误,达到了空前团结统一,奠定了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基础;后者前期成功,后期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使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严重偏离;“左”的错误逐步发展起来。(6)严重失误及其后果(答出

18、下列其中之一即可):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导致政治上阶级斗争扩大化,使国家的建设事业蒙受损失; 并展“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严重损害了党内民主生活; 发动“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问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了 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影响了对“左”的错误的纠正,导致我国建设事业出现徘徊局面。 加强自身建设的重大举措: 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文化大革命”。 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沦,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19、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韵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还决定拨乱反正,并审查和解决党内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7)教条主义严重,导致政治经济体制僵化;放弃科学社会主义,导致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混乱;实行多党制,党内斗争尖锐削弱了自身组织力量;官僚主义严重,脱离了群众,失去了民心;改革决策失误,加剧了社会矛盾;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等。形成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加快改革开放;提出“一国两制”构想,解决香港、

20、澳门问题;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8)认识:加强党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方面,中国共户;党勇于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6中国具有悠久的法制历史。自秦朝以来,中国历朝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制度,形成了具有特色、自成体系的法律体系。近代以来,中国的法制建设呈现出转型期特征和民主政治趋向。 (1)简述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法制思想。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制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秦朝在经济方面制定的法律法规,并说明对秦朝产生的主要影响。 (3)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大

21、明律在经济方面比秦律有哪些新发展?(4)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曾制定或颁布过哪些重要的法律文件?试举出性质不 同的三部法律,并分析它们各自产生的影响。 (5)谈谈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建设民主政治进行过哪些努力。(6)从以上不同法律制度的制定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秦朝建立后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明太祖统治期间,制定了大明律,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法律是皇帝意志的体现,社会成员的法律地位不平等;法律严酷;以令代法,主观性、随意性强。(2)法律法规:秦律、田律、徭律等赋役法律,度量衡

22、、货币、车轨的统一等法规。影响: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加剧社会矛盾,导致秦亡。(3)增加经济立法;严惩贪污贿赂。(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它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并成为革命派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的重要依据。中华民国宪法。1946年国民政府颁布。它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使蒋介石在政治上陷入空前的孤立境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体现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5)洪仁开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以法治国”的思想。

23、郑观应等早期维新思想家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康、梁等人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在变法法令中允许官民上书言事。孙中山等革命派提出建设民主共和国。新文化运动中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提出“民主”口号,要建设真正的民主共和国。(6)不同的法律是不同阶级意志的体现。7近代史上的美国与现代史上的德国各出现过一次严重的分裂,其表现形式有何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两国后来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途径有何不同? 两国统一对其政治和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对此你有何认识?答案:(1)不同表现:美国南部地区成立叛乱政府,宣布独立,出现内战。德国则一分为二,成立了东西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2)原因:引起分裂的主要矛盾不同。

24、美国的分裂是由于南北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引起,是国内矛盾激化的结果;德国是由于“二战”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或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矛盾引起的,是国际矛盾激化的结果。(3)途径:美国中央政府坚决平叛,通过军事斗争打败南方,实现统一,德国则是以东德并入西德(或两国合并)的政治方式实现了统一。(4) 强化了民族意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美国人民认识到美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发展和深化了统一的全国市场;推动了美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19世纪六、七十年代,德意志统一完成,工业生产迅速跃居世界第二,改

25、变了欧洲的国际关系格局(5)认识: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只要有利于国家统一,不论采取军事手段还是政治手段,都是必要的和可行的。8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统一欧洲,但都失败了。二战后至今,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迅速,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回答问题。(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拿破仑和希特勒两次试图统一欧洲的行动,在客观上产生的不同影响是什么?并简要分析这两次统一欧洲行动失败的共同原因。(2) 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是欧洲统一运动的重要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共体成立的原因和目的。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二战后至今欧

26、洲一体化进程有何显著特点?欧洲一体化趋势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答案:(1)影响:拿破仑帝国的统一行动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进一步摧毁了欧洲封建旧制度,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农民的解放和资本主义发展;法西斯德国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与暴政,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造成了加入对立集团国家间的对抗,出现了战后德国的分裂。共同原因:都企图独霸欧洲;都对外发动侵略战争,损害了欧洲各国人民的利益,引起欧洲人民的普遍反抗;都建立在军事独裁基础之上,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以英国为首的军事同盟力量的对抗。(2)原因:二战中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战后欧洲势力削弱;美国加强对欧洲的控制;苏联的威胁

27、;欧洲是“冷战”的主战场。目的: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经济进一步发展。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使欧洲在很多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欧洲国家不愿受美国控制,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逐渐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3)特点:由经济联合到政治联合。趋势:当今世界多极化、区域集团化和世界一体化的趋势。9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只能迎不能拒。试简析世界经济一体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并分析中国政府为之采取的措施和带来的影响。答案: 原因: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分工的日益扩大。措施:对内改革,逐步要求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

28、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加强与他国经济联系,形成了点线面全方位开放的格局;1991年加入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重要的成员国。影响: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影响;也推动了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10亚洲曾经是文化最为璀璨的大陆,古代巴比伦、印度和中国都是著名的文明古国。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1)列举唐朝与东亚、南亚交往的重大史实。并指出唐朝与这两个地区交往的不同特点。 (2)概括说

29、明近代日本是如何实现独立和富强的?(3)分别指出二战后,东南亚、西亚经济发展的特点。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后,印度取得的经济成就。答案:(1)史实:与东亚:朝鲜、日本向中国派留学生;鉴真东渡日本;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传人日本等。与印度:唐朝与天竺互派使者;高僧玄奘和义净西游;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计数法传人天竺。特点:朝鲜、日本主要是向中国学习;印度与中国是对等交流。(2)通过明治维新和工业革命,日本成为亚洲强国。(3)东南亚: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西 亚:利用石油财富发展本国经济。印 度:农业有较大发展;建立起部门齐全的工业体系。11.20世纪的后40年,亚洲

30、各国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模式。除日本外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时期。请回答:(1)概括这一时期亚洲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2)比较韩国、新加坡、西亚与中国发展的几种不同模式。从中你得到的认识是什么?(1)有利条件:民族独立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利于亚洲国家吸收新技术;西方国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国外转移,亚洲国家可利用劳动力不充足的优势发展经济。不利条件:大国争霸使亚洲一度处于不稳定状态;亚洲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经济基础薄弱;不合理的经济政治秩序依然存在(2)不同模式:韩国和新加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根据形势调整战略;西亚石油国,以石油工业带动国民

31、经济发展,改变单一经注济结构;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要抓住机遇,根据国情制定和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教兴国;要坚持改革开放。12. 社会转型: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条件、途径,明清时期社会转型积聚的因素、表现及对近代社会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条件: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分封制的瓦解;私田增多,土地制度的变化,赋税制度的变革民族融合,井田制的崩溃;阶级关系的变化。途径:各国变化,封建制度的确立)(明清时期:条件: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人头税的废除;商品经济的发展;西学东渐;表现:军机处、特务统治、文化专制、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资本主

32、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和抨击封建制度的文学作品出现;)13. 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对外、思想文化方面出的新现象、清政府阻碍这些新现象发展的政策。及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现象:经济上,萌芽;对外,外国势力入侵;思想上,西学东渐、反封建民主思想、反封建文学作品出现;政策:加强专制统治、文化专制、闭关政策、重农抑商;影响: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隔绝了与西方的联系,不利于对外交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拉大了同西方的距离,导致近代落后。)14. 魏晋时期、隋唐时期、明清时期的南方经济发展原因、特征、影响。魏晋时期: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

33、相对安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加速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特征:土地开垦,耕作技术提高,水利兴修,作物品种增多;产量提高,发展不平衡。影响:江南经济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于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隋唐时期:原因:国家的统一;民族融合;四通八达的驰道修筑;大运河开凿,交通便利;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所奠定的基础;唐后期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特征:江南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提高,圩田更普遍;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破坏自然生态平衡,;江南地

34、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兴修水利,工具改进和创制。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明清时期:原因:明清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鼓励生产;宋元时期奠定的基础。特征:棉花等经济作物由江南向江北推广,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出现具有特色的专业化工商业城市;江南一些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出现独立的手工工场,即资本主义萌芽。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明朝中后期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妨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有利于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表明封建制度由盛而衰,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

35、发展,阻碍了对外交往,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15. 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一次: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列强利用工业革命成果,发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在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生第一批中国无产阶级。洋务派举办洋务企业,引进第一工业的成果,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学习的要求和主张,新思想萌发。第二次: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要求资本输出,瓜分世界。加紧对中国的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列强加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产阶级兴起了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第三次:20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中国正处于内战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由于左倾错误,六七十年代,中国未能充分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改革开放后,我国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发展科技,发展经济,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积极采用高新技术成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