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388.50KB ,
资源ID:2536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364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保山市田家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保山市田家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检测试题(含解析).doc

1、云南省保山市田家炳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4月检测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

2、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

3、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

4、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

5、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B. 直到今天,以一个假想敌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影响着大国之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C. 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D.

6、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重要内容,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B.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C. 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D. 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

7、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B. 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本源。C. 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D. 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答案】1. D 2. C 3. 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作答这类试题的时候,考生要注意认真研

8、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比对分析。选项A,“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错误,原文只有第2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选项B,原文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此处扩大了范围;选项C,“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理解错误,原文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故答案选D。【2题详解】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

9、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C,“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故答案选C。【3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选项D,“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于文无据。从原文最后一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可以看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主要是反映中国的状态。故答案选D。【

10、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路徐全庆徐卫东又看一眼脚下的路。路面已经有些破损,一如他的心,布满点点伤痕。徐卫东依然记得修路的情景。那时候,这是村里通往外界的唯一的路。土路。晴天坑坑洼洼,雨天泥泞不堪。乡亲们多希望这是一条水泥路呀。修路要钱,但大家没钱。徐卫东有钱。那时徐卫东在浙江打工,挣了点钱。但不够修路

11、的。徐卫东就和乡亲们商量,能不能大家凑点钱。大家都摇头说,哪有钱呢。徐卫东说,他愿意出一半的钱,大家凑一半就行。大家还是摇头,那也出不起呀。徐卫东狠了狠心,出了百分之七十的钱,路才修起来。纯粹是做好事呢。徐卫东很少回村里,那时正准备把全家带出去呢。通车那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跑到路上来。连猫呀狗呀的也都跑来了。大家在上面蹦呀跳呀,都很兴奋。见了徐卫东,都说着感激的话。有人还说,下次换届,一定要选徐卫东当村长。这话引来一片附和。离开村后,还时不时有人给徐卫东打电话。说不两句就会提到那条路,自然还是一番感激。他们说附近的村子的人羡慕死他们了,都恨自己村里没有个徐卫东呢。这条路啊!徐卫东想起来就眉开眼

12、笑的。都是许多年前的事了。这次回来,徐卫东感到了明显的变化。周边的村子也都通上了水泥路,宽阔,平整。相比之下,他们村的这条路既旧且破了。徐卫东觉得很纳闷,现在大家都有点钱了,为什么不把坑坑洼洼修补一下呢?这用不了几个钱呀。更让徐卫东纳闷的是,乡亲们见了他,明显没有了过去的热情,甚至有些敌意。我哪儿得罪他们了吗?徐卫东一个劲地反思,却始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晚上,过去的邻居刘大爷到徐卫东住的宾馆找他(他的家早已搬到浙江,村里的房子还在,但已多年不住人了)。刘大爷犹犹豫豫的,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又说不出口。徐卫东就说:“有什么话你尽管说。”“我说了你别生气。不是我要来,是他们都逼着我来找你。”刘大爷又

13、犹豫了一会儿,这样开场了。徐卫东茫然地望着刘大爷。刘大爷说:“想来你也看到了,附近的村子也都修路了,又宽又好。”徐卫东很认真地点点头。“关键是他们的路都是政府修的,不要老百姓出一分钱。”徐卫东的心里就咯噔一下,盯着刘大爷看。刘大爷躲开徐卫东的目光,眼睛看着脚下,接着告诉徐卫东,村民们想让政府把他们村的路重修一下,政府说那路还能用,暂时没那么多资金,先给更需要的村修。村民们就觉得自己吃了亏,别人的路都是政府来修,凭什么我们的路就得自己出钱?这样一想,他们就觉得是徐卫东害了他们。不是徐卫东当年坚持修路,他们现在也能有更好的路,还不要他们出一分钱!“他们逼着我来问问你,能不能把当年修路的钱退给他们?

14、”刘大爷嗫嚅了半天说。徐卫东瞪大眼睛望着刘大爷,直到他离开,没有说一句话。第二天,徐卫东刚一起床,就发现他的门口围满了村民。都是来要钱的。徐卫东把钱给了村民。然后,背起行李返程。徐卫东最后回头看一眼身后的路,心中叹道,这条路呀。他这次回来,是想带一些村民到他的工厂里打工的。他的工厂发展壮大了,他本想让村人一起致富呢。(选自北方文学2018年第10期)4. 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刻画主人公徐卫东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多种方式,人物形象、生动,立体感十足。B. 小说倒数第二段表明了主人公复杂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后悔当年组织修路之义举,又感慨村民的无知。

15、C. 村民对徐卫东由感激转变为冷淡乃至敌意,是因为徐卫东当年坚持修路让村民们出了钱,而在当下又得不到政府免费修路的福利。D. 小说语言朴实自然,于平淡叙事中反映了当下无奈的社会现实,揭示了相对闭塞的农村需要思想改造的主题。5. 文章以“路”为题,有何作用?6. 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答案】4. B 5. (1)从小说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路”一方面是故事的线索,更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催化剂。(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徐卫东早年首倡修路并且投入巨资,而得到村民的感激与拥护;后来村民们因无法得到政府修路的福利而埋怨徐卫东,逼得徐卫东退钱给村民。一个古道热

16、肠一心为公却又深明大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3)从凸显主题思想的角度看。小说以“路”为题,一语双关,象征意义。路需要自己去修,需要自己去走,不然的话,不但没有路,也会堵住本来已有的路。很多时候,思路决定出路。愚昧的村民目光短浅,逼走了热心的徐卫东,也堵死了自己的致富之路。 6. (1)我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理由如下:整个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已经完全呈现出来了,且倒数第二段“徐卫东最后回头看一眼身后的路”与开头第一段“徐卫东又看一眼脚下的路”形成前后照应。目光短浅逼走徐卫东的无知村民们最终会有怎样的结局呢?小说在倒数第二段就此结尾,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的空间,给人以思考。倒数第二段“心中叹道,

17、这条路呀”,主人公口中的“这条路”似乎另有所指,又未点破,使得读者深度思考作者创作文章的意图。(2)我认为最后一段不是多余的,理由如下:在情节内容方面,最后一段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更加真实,合乎情理却又出人意料的结局使小说在结局形成高潮,悬念就此解开。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徐卫东早年带领村民们修路得到拥护,视为义举;而他在外建工厂富裕起来后仍然不忘故土,打算带领村民们共同富裕,最后一段把整个主人公的形象完整的呈现出来。在揭示主题方面,徐卫东的不忘故土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崇高精神品质与村民目光短浅思想闭塞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脱贫致富不仅要修公“路”,还要通心“路”的主旨。【解析】【4题详解】此

18、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针对题项的问题对应文章内容筛选出重要信息点。本题中B项,“后悔当年组织修路之义举,”表述错误。在文章中没有根据。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然后联系文本内容,可以从对人物、故事情节、主题的作用三方面来解答。本题中,联系文本内容概括为:(1)从小说故事情节的角度来看。“路”一方面是故事的线索,更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催化剂。(2)从塑造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徐卫东早年首倡修路并且投入巨资,而得到村民的感激与拥护;后来村民们因无法得到政府修路的福利而埋怨徐卫东,逼得徐卫东退钱给村民。一个古道热肠一心

19、为公却又深明大义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3)从凸显主题思想的角度看。小说以“路”为题,一语双关,象征意义。路需要自己去修,需要自己去走,不然的话,不但没有路,也会堵住本来已有的路。很多时候,思路决定出路。愚昧的村民目光短浅,逼走了热心的徐卫东,也堵死了自己的致富之路。【6题详解】本文考查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提干要求,然后再结合文本,锁定答题的段落,明确观点,分析概括得出答案。本题中“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画蛇添足”,你怎么看?请简要分析。”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再结合最后一段的作用,从情节、人物、主题三方面来分析,得出答案。答案可以概括为:我认为最后一段不是

20、多余的,理由如下:在情节内容方面,最后一段使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完整、更加真实,合乎情理却又出人意料的结局使小说在结局形成高潮,悬念就此解开。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徐卫东早年带领村民们修路得到拥护,视为义举;而他在外建工厂富裕起来后仍然不忘故土,打算带领村民们共同富裕,最后一段把整个主人公的形象完整的呈现出来。在揭示主题方面,徐卫东的不忘故土带领村民共同富裕的崇高精神品质与村民目光短浅思想闭塞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脱贫致富不仅要修公“路”,还要通心“路”的主旨。【点睛】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文本,然后联系文本内容,可以从对人物、故事情节、主题的作用三方面来解答。(三)实用类文

21、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从1956年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现在已有61年的历史,并经历过至少两个“冬天”。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人工智能仍然走不出实验室。人工智能遭遇的技术瓶颈,一方面有着时代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人们对它的期待太高。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选自人民

22、网)材料二:6月7日,由科大讯飞牵头的863国家高考答题机器人项目内的AI-MATHS高考机器人在成都参加了2017年高考数学的测试,在掐断题库、断网、无人干涉的情况下通过综合逻辑推理平台来进行解题。分别用时22分钟和10分钟答完2份高考数学试卷,分别获得了105分和100分的成绩(满分150分)。考试结果显示:机器人在不依赖大数据的前提下,逻辑分析能力远超人类,但在文意理解、多样性思维上要比人类逊色得多。近年来,国际科技巨头纷纷“发力”人工智能领域,国外以微软、谷歌等为首的巨头们已经抢先一步,国内科大讯飞、百度、阿里、腾讯等公司也紧跟步伐。“未来5至10年,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人

23、工智能产业发展,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在全球的话语权。”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人工智能改变世界,选自安徽日报)材料三:材料四:日本人工智能学会在2014年成立了“伦理委员会”,探讨人工智能与社会伦理观的联系。委员会认为,如果人工智能朝着与人类能力互补的目标发展,就不用担心人工智能变成“人造烦恼”,“我们不应该致力于发明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这样就能绕过人工智能“是机器还是人”这样的伦理难题。汉斯乌斯克莱特对本报记者强调说,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不是要取代人类,而是要与人类互补,增强人类的能力。人工智能不会取代人类,因为只有人类才具有创造力和目标,而机器只关注如何解决眼前遇到的问题。

24、要让人工智能避免犯下道德层面的错误,关键在于人类自己。(用好人工智能,关键还在人类自身,选自人民日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的创新,在技术实用的层面,曾经遭遇过技术瓶颈的人工智能进入了发展快车道。B. 高考机器人在不依赖大数据的前提下考试,总体结果差强人意,其短板主要表现在文意理解、多样性思维上。C. 我国人工智能的起步发展,AI企业的大量增加,AI领域新增投资额的成倍增长,这些主要得力于政府的大力推动。D. 日本人工智能学会的伦理委员会认为,让人工智能朝着与人类能力互补的目标发展,它就不会取代人类。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

25、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极大地掌控人类未来的生活,甚至影响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实力,它受到各国极大的关注与重视。B. 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当前人工智能可以像人一样很自然地识别对方的语言和脸型。C. 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的种种思考和忧虑,这些忧虑反过来促进了人类思考合理利用人工智能。D. 我国政府出台的关于人工智能的政策,当前已经由规划迈向实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主流趋势。9. 从以上材料看,目前人工智能与人类相比有哪些优势与弱势?请简要概括。【答案】7. C 8. C 9

26、. 优势:自身拥有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深度的学习模式。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弱势:意识与自我意识弱。只关注解决眼前问题,缺乏目标意识和创造力。不依赖大数据时,文意理解力与多样性思维力逊色。【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本题中C项,“主要得力于政府的大力推动”理解片面。材料二第二段显示,我国人工智能的起步发展主要是受国际形势影响,材料三显示我国政府也紧跟形势大力推动。故答案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

27、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本题中选项A,“掌控”一词依据不足,由材料二中“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可知只是影响很大。选项B,“像人一样很自然地识别对方的语言和脸型”属夸大其词,原文是说“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选项D,“新主流趋势”不当,原文只是说“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未见得成为主流趋势。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本题中要求回答:从以上材料看,目前人工智能与人类相比有哪些优势与弱势?请简要概括。根据对题干的理解,本题要从人工智能与人类的优势

28、和弱势两个角度回答。例如材料一中说的人工智能的优势:在脑科学尚未取得重大进展时,受益于互联网和计算机新一代技术创新,人工智能从更加实用的层面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互联网大数据、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深度学习模式的突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赖以突破的三大要素,它们造就了语音、人脸识别准确率的惊人提升,人机对话像人与人一样更加自然,乃至可以像“阿尔法狗”一样去找寻规律、自我决策。劣势在材料二中:考试结果显示:机器人在不依赖大数据的前提下,逻辑分析能力远超人类,但在文意理解、多样性思维上要比人类逊色得多。考生根据原材料加以概括和筛选答案即可。【点睛】新闻材料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的是对文意理解的考查,考生要

29、注意选项中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枉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问题,考生要结合对文意的理解准确判断选项中的表述是否正确。总之,这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认真研读作品内容,然后将原文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完成这类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宇文绍节,字挺臣,成都广都人。祖虚中,签书枢密院事。父师瑗,显谟阁待制。父子皆以使北死,无子,孝宗愍之,命其族子绍节为之后,补官仕州县。九年,第进士。累迁宝谟阁待制、知庐州。时韩侂胄方议用兵,绍节至郡,议修筑古城,创造砦栅,专为固圉计。淮西转运判官邓友龙谮于侂胄,谓绍节但为城守

30、,徒耗财力,无益于事。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侂胄得书不乐,乃以李奭代绍节,召还,以宝文阁待制知镇江府。吴曦据蜀,趣绍节赴阙,任以西讨之事。绍节至,谓大臣曰:“今进攻,则瞿唐一关,彼必固守;若驻军荆南,徒损威望。闻随军转运安丙者素怀忠义,若授以密旨,必能讨贼成功。”大臣用其言,遣丙所亲以帛书达上意,丙卒诛曦。权兵部尚书。统制官高悦在戍所肆为杀掠,远近苦之。绍节召置帐前,收其部曲。俄有诉悦纵所部为寇者,绍节杖杀之,兵民皆欢。升宝文阁学士,试吏部尚书,寻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安丙宣抚四川,或言丙有异志,语闻,廷臣欲易丙。

31、绍节曰:“方诛曦初,安丙一摇足,全蜀非国家有,顾不以此时为利,今乃有他耶?绍节愿以百口保丙。”丙卒不易。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嘉定六年正月甲午卒,讣闻,上嗟悼,为改日朝享。进资政殿学士致仕,又赠七官为少师,非常典也。谥曰忠惠。(节选自宋史宇文绍节传,略有删节)【注】圉:读“y”,养马的地方。摇足:动脚。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B. 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

32、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C. 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D. 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的“补”“迁”“升”“除”“进”都与官职变动有关,且这里都指官职升迁。B. 阙,本意是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后常用来代指皇帝的居处,也借指朝廷。C. 赠,追赠,指加封死者官职、勋位,古代可用于特别表扬对政府有贡献的死者。D. 谧,即“谥号”,古代对死去的有地位的人接其

33、生平事迹,给予的或褒或贬的称号。1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宇文绍节出身官宦,世代忠君。他的祖父宇文虚中和父亲宇文师瑗都因为出使北国而死,宇文绍节以族子身份成为他家后代。B. 宇文绍节谋划长远,措施得当。韩侂胄筹划对敌发兵,宇文绍节在庐州郡中谋划修筑城池,创立修造砦栅,专门为固守考虑。C. 宇文绍节善于识人,眼光独到。讨伐吴曦时,他推荐了随军转运使安丙,并派遣亲信用帛书传达上意,最终成功诛杀了吴曦。D. 宇文绍节为国尽忠,深受器重。皇上在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叹息伤悼,为他改变了朝拜祭祀的时间,并给予了特殊的恩典。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4、1)俄有诉悦纵所部为寇者,绍节杖杀之,兵民皆欢。(2)朝廷于蜀事多所咨访,绍节审而后言,皆周悉事情。【答案】10. B 11. A 12. C 13. (1)不久有人诉说高悦放纵他的部下抢掠,宇文绍节用杖刑处死了他,军人百姓都欢悦。(2)朝廷对于四川的事情经常向宇文绍节咨询,宇文绍节详细审查之后再发言,都全面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侂胄”“书

35、”“绍节”“公”“复仇之志”“复仇之略”“开边之害”“开边之利”“国力”“进取计(进攻的计划)”,虚词“以”“之”“而”“为”“所”,“有复仇之志”与“有开边之害”结构相同;“而无复仇之略”与“而无开边之利”结构相同,志性词“谓”,意思是“说”,其后断开,排除AC两项,“进取计”意思是“进攻的计划”,作“浪为”的宾语,其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再结合本句意思:韩侂胄写信责备宇文绍节,宇文绍节回信说:“您有复仇的志向,却没有复仇的方法;有开拓边疆的害处,却没有开拓边疆的利益。不衡量国家力量,轻率地作出进攻的计划,不是我所敢于知道的。”句子可以断开为:侂胄以书让绍节/绍节复书谓/公有复仇之志/而无复

36、仇之略/有开边之害/而无开边之利/不量国力/浪为进取计/非所敢知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A项,“文中的补迁升除进都与官职变动有关,且这里都指官职升迁”说法错误,其中“补”指补授官职,“除”指授予官职。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

37、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宇文绍节并派遣亲信用帛书传达上意”说法错误,原文是“遣丙所亲”,派遣安丙的亲信。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俄”,不久;“纵”,放纵,纵容;“寇”,动词,抢掠;“悦纵所部为寇者”,指高悦放纵他的部下抢掠;“杖杀”,用杖刑处死;“皆欢”

38、,都欢悦。(2)中“于”,对于;“蜀事”,指四川的事情;“多”。经常;“咨访”,咨询;“审”,详细审查;“周悉”,全面了解;“皆周悉事情”,都全面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宇文绍节字挺臣,是成都广都人。他的

39、祖父宇文虚中,任签书枢密院事。父亲宇文师瑗,任显谟阁待制。父子二人都因为出使北国而死,没有儿子,孝宗怜悯他们,命他的族子宇文绍节作为他家的后代,补官任州县职务。九年,进士及第。屡次升迁任宝谟阁待制、庐州知州。当时韩侂胄正在筹划发兵,宇文绍节到达郡中,策划修筑古城,创立修造砦栅,专门为固守考虑。淮西转运判官邓友龙向韩侂胄说宇文绍节的坏话,说宇文绍节仅仅考虑守城,白白耗费财力,对事情没有用处。韩侂胄写信责备宇文绍节,宇文绍节回信说:“您有复仇的志向,却没有复仇的方法;有开拓边疆的害处,却没有开拓边疆的利益。不衡量国家力量,轻率地作出进攻的计划,不是我所敢于知道的。”韩侂胄得到回信不高兴,就任用李奭

40、代替宇文绍节,召他还朝,以宝文阁待制的身份做镇江府知府。吴曦占据蜀地谋反,朝廷急忙催促宇文绍节回京,把西讨吴曦之事委任给他。宇文绍节到达后,对大臣说:“现在如果进攻,那么瞿塘峡这个关隘,叛军一定固守;如果驻军在荆南,只是白白地损失威望。听说随军转运安丙素来怀着忠义,如果授给他秘密旨意,一定能使征讨贼人取得成功。”大臣采纳了他的话,派遣安丙的亲信用帛书传达皇上的旨意,安丙最终诛杀了吴曦。宇文绍节代理兵部尚书。统制官高悦在戍守的地方大肆杀人抢掠,远近的百姓都以他为苦。宇文绍节召他在帐前任职,收纳他的部下。不久有人诉说高悦放纵他的部下抢掠,宇文绍节用杖刑处死了他,军人百姓都欢悦。升任宝文阁学士,试任

41、吏部尚书,不久授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安丙宣抚四川,有人说安丙有二心,事情报告皇帝,朝廷大臣想要撤换安丙。宇文绍节说:“当初诛杀吴曦的时候,安丙一跺脚,整个四川都不归国家所有了,他不趁那时谋反获利,现在反而会有谋反之心?我愿意拿全家百口性命担保安丙。”安丙最终没有撤换。朝廷对于四川的事情经常向宇文绍节咨询,宇文绍节详细审查之后再发言,都全面了解事件的真实情况。嘉定六年正月甲午日去世,讣告告知皇上,皇上叹息伤悼,为他改变朝日宴享的时间。进官资政殿学士退休,又追赠七官为少师,不是一般的恩典。谥号为忠惠。(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小题。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

42、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注:阳和能量;爝火小火炬;鼎彝鼎,炊具、彝,酒具。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开篇点题,简要概括煤炭开采的过程,气势非凡,写出了煤炭所蕴藏的能量,亦即人的才智。B. 尾联将煤炭彻底人格化,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和心愿完完全全融进煤炭,给了煤炭以生命和心志。C. 这首七言律诗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了煤炭的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了诗人的情怀。D. 于谦的这首托物言志的作品,作者句句运用比喻、拟人,语语双关,运笔自如,情感深沉,意蕴浑然。15. 这首诗

43、表现了诗人的哪些高尚品格?请简要概括。【答案】14. D 15. 心忧苍生、情寄社稷、忧国忧民的抱负。公而忘私、无怨无悔、奉献牺牲的高风亮节。历尽千辛万苦,痴心不改,不畏艰难、坚贞不变的决心。【解析】【1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句句运用比喻、拟人”错,这首诗并没有句句“拟人”。故选D。【1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

44、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本题中“爝火燃回春浩浩,藏蓄阳和意最深”,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意最深”,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春浩浩”承接“阳和”,“照破夜沉沉”,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铁石犹存死后心”,“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

45、人,托物言志。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

46、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三)名句名篇(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韩愈在师说中阐明择师方面不分地位高低和年长年少的原则:“_”,无论年长年少;“_”,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 _”,以美女衬英雄;再用“_”,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其中“进亦忧”指的是“_”;“退亦忧”指的是“_”

47、。【答案】 (1). 是故无贵无贱 (2). 道之所存 (3). 小乔初嫁了 (4). 樯橹灰飞烟灭 (5).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樯橹”,“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

48、形。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 ),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 ,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 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

49、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景德镇陶瓷、淄博琉璃、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 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证明,中国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 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方兴未艾 趋之若鹜 从容不迫 沧海桑田B. 如火如荼 纷至沓来 踌躇满志 饱经风雨C. 轰轰烈烈 接踵而至 胸有成竹 饱经沧桑D. 方兴未艾 心驰神往 信心百倍 饱经沧桑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50、是( )A.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B.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C. 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D. 保持乡土文化、传承乡村特色成为一致共识,一批充满地域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乡土文化的情结长期存在于人们心底B. 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C. 人们让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情结D. 人们把乡土文化

51、作为一种情结【答案】17. C 18. B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选成语填空,要求学生答题前先将空格所在的前后语境读明白,然后结合成语的意思用法等进行判断。第一处说的是传统民俗活动,后面说这活动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顽强的生命力。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适合语境。方兴未艾,是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不适合语境,因为乡土文化活动不是新生事物。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也适合语境。排除A、D两项。最后一空前面说“中国乡

52、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饱经风雨指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适合语境。而饱经沧桑是形容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与语境不合。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本题中要注意搭配不当和成分赘余。A、D项,“保持文化”搭配不当;C项“一致”和“共识”重复。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53、解答此类题目,选句子填空,要通读语段,整体理解语段的内容,重点捕捉空格前后的内容,注意前后话题的中心,表达的重点和角度,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加以比较推敲。文中括号前面分句的主语是“乡土文化”,后面省略了主语,根据语意,省略的主语也应是“乡土文化”。排除C、D选项。A项的主语是“乡土文化”,从语言表达简洁的角度考虑,主语和前面分句一样,可承前省,B项陈述对象和前文也保持一致。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选句子填空,要通读语段,整体理解语段的内容,重点捕捉空格前后的内容,注意前后话题的中心,表达的重点和角度,然后结合选项内容加以比较推敲。

54、20.下面是五类实用文的部分摘录,请根据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中的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2)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赵县参观“千年彩虹”赵州桥。我是导游,希望大家尊称我“小李”,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解说词)(3)各位来宾、各位校友,大家好。今天是我校50周年校庆,学校的图书馆、校史馆、办公楼全部开放。(广播稿)(4)有位同学于5月7日上午拾得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48元、饭票、手机充值卡等,望失主前往学校教育处找李干事认领。(招领启事)(5)近日闻尊夫妇喜添千金,弄璋之喜,明珠入拿,增

55、辉彩悦,衷心祝愿贵千金聪明灵秀。(祝贺词)(1)将_(2)将_(3)将_(4)将_(5)将_【答案】 (1). (1)将“莅临现场”改为“踊跃报名”,或改为其他。 (2). (2)谦敬不得体,可将“尊称”改为“称呼”。 (3). (3)将“全部”改为“全都”,只要消除“全部”与“全不”歧义即可。 (4). (4)将“48元”改为“若干”。 (5). (5)将“弄璋之喜”改为“弄瓦之庆”。【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题干要求“根据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每句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这是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考生应把握句子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

56、对象之间的关系。第一处,“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积极参加”,“莅临”,来到,来临,是含有敬辞的书面语,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此处说“同学”,不当,将“莅临现场”改为“踊跃报名”。第二处,“希望大家尊称我”谦敬不得体,“尊称”是敬辞,是对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不能用于自己,可将“尊称”改为“称呼”。第三处,“全部开放”中“全部”不当,忽略了“广播稿”这一文体,“全部”与“全不”音同,会造成歧义,可以将“全部”改为“全都”,只要消除“全部”与“全不”的歧义即可。第四处,“内有人民币48元”不当,这是招领启事,不能涉及具体的钱数。可以将“48元”改为“若干”。第五处,“弄璋之喜”

57、错误,前面说“喜添千金”,可见是女孩,应为“弄瓦”,“弄璋”指生男孩。【点睛】解答本题往往着眼于:依据语境,用语准确句式恰当;看准对象,用语讲究分寸;适应场合,巧妙用语;把握语体,既要注意区分书面语和口语,还要注意区分各类文章的语体要求,如书信、公文、广播稿等等。因此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要注意积累并能够正确使用生活中常见的谦敬词语,解答时要结合交际场合、对象和目的做出准确判断。21.2018年6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俄罗斯总统普京颁授我国对外最高荣誉勋章“友谊勋章”。下图为“友谊勋章”的章体,请说明“友谊勋章”的构图要素和设计意蕴。要求语言简明,逻辑性强。(不超过100字)。【答案】“友谊

58、勋章”由荷花、橄榄枝、地球、飞翔的和平鸽、紧握的手等主要元素构成;和平鸽、橄榄枝代表对和平的向往,地球和握手则象征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荷”取谐音“和”“合”,也有和平合作之意;它向世界传递了友谊和平、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也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此题属于分析徽标题,分析徽标常见的题目是写出构图要素和分析寓意(设计意蕴),构图要素要概括题干要求的徽标中主要的图案内容,重点注意徽标中的一些抽象变形的图案。比如本题,“友谊勋章”整体现状以一朵盛开的荷花,在荷花花边环绕橄榄枝,荷花花蕊的上半部分是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翔的和平鸽,在和平鸽

59、的下方、花蕊的下半部分是地球,在地球稍下部是两只紧紧握在一起的手。所以“友谊勋章”是由荷花、橄榄枝、地球、飞翔的和平鸽、紧握的手等主要元素构成。由于该徽标是“友谊勋章”,且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颁发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而橄榄枝、和平鸽象征和平,紧握的手象征友谊、合作与交流。“荷花”的“荷”与“和平”的“和”“合作”的“合”谐音,再联系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发展理念,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写出该徽章的设计意蕴。还有答题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本题要求不超过100字。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进入2018年,90后中最小的满了18岁,00后中最大的也满了18岁。这意味着,

60、从法律角度讲,他们跨入了成人的行列,成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当代青年人的理想与责任不同时代的青年人有着不同的时代气息,但是不变的是一代代青年人期盼祖国更加繁荣富强的激情和梦想。青年是民族未来的希望,是国家前途的希望,作为新时期的一代青年人,我们有着建设繁荣富强中

61、国的远大理想和重大责任,未来祖国建设成功与否,其命运掌握在青年人的手上。所以我们只有将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一起,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才能创造出无悔的青春,才能更好去完成我们的光荣使命。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方向和动力。理想更是一个人灵魂的寄托,人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基础,是责任、能力、形象的源泉,没有坚定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就无从谈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要有正确的理想,具体到每一个人,理想信念是灵魂和基础,是人生的坐标和航向,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伟大的理想必然产生伟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毅力。改革开

62、放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树立“八荣八耻”这一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标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才会适应时代的要求。青年人要有目标、有方向、有追求,而这目标、方向、追求必须与国家的目标、方向、追求相一致。这个正在崛起和复兴的伟大民族,这个正在转型中的庞大而复杂的中国社会,危机和问题依然潜伏,前面的道路并不平坦。所以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不能对理想产生动摇,而是抓住每一个能够实现伟大理想的机遇,积极投身于社会公共事业建设,努力在现实中奋斗、拼搏,用最好、最有意义的方式去实现自己心中的理想。今天,在知识更新步伐加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我们广大青年人不但树立起科学

63、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而且还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担负起时代和人民赋予的重任,要坚定信念,志向高远,把人生价值和国家的命运,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起来。抓住机遇,努力学习综合文化知识和各种技能,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和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学会过硬本领,才能更好去服务人民,贡献社会,担负起祖国、人民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在经济建设发展的社会中,不断面临着各种新挑战和困难,所以青年人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要自觉地把建设和平、民主、富强祖国作为己任,以不断充实能量,认真工作,爱岗敬业,提高为民办事实、办好事的本领,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青年人而感到自

64、豪。同时,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做一个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当代青年人。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共勉,牢记党的嘱托和人民的期望,勇敢地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放飞青春理想,铸就美好未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发图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放飞我们那朝气逢勃的青春,牢牢记住所肩负的使命,努力去实现心中伟大的理想,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命运,真正体现出新一代青年人不自强不息的气质。【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目中共有两则材料,第一则从法律的角度讲“青年”有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第二则材料主要从青年

65、的责任的角度讲,青年是国家兴亡的关键,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综合两则材料看立意的要点应该是“当代青年的责任”。行文时首先通过材料引出论点,然后分层论证,首先可以分析“青年人”从法律的角度应该承担自己的责任,然后分析如何承担,可从心系国家、民族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的角度切入,最后讲如何的落实做好当下的工作。点睛:这是一道多则材料作文,首先要分析材料的性质是相同或相反,如果相同,就从同一的角度立意,如果相反,首先提炼观点,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进行立意,最好是对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辩证的分析,这样文章会显得深刻、全面,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立意时首先抓住材料中的词语,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这道作文题属于相反的两个方面,注意辩证的分析。此题属于相同的话题,注意从“青年应该担当”的角度立意行文。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