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0 ,大小:171.50KB ,
资源ID:253330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333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云天化中学2020届高二教学质量评估(一)历史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5页,第卷第6页至第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只有周天子才称王,春秋时期楚、

2、吴国君开始称王,而到战国时齐、韩、赵、魏、秦、燕、宋、中山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 宗法等级秩序不断加强B. 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C. 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D. 分封宗法体制逐渐解体【答案】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称王,这反映了当时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故D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宗法等级秩序加强,应该是逐渐瓦解,故A错误;诸侯国的实力不断增强,属于现象,不是本质,故B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分封诸侯数量迅速增加,故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韩、赵、魏等国的国君也都称王本质”,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的实质出发

3、,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A. 日理万机,勤于政事B. 高度专权,独揽朝政C. 完成统一,巩固政权D. 实行分权,集思广益【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事无大小均取决于皇上,这在本质上反映了秦始皇的高度专权、独揽朝政,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日理万机,勤于政事只是表面现象,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完成统一,巩固政权也只是表面现象,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实行集权而非分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3.中国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起用身边的亲

4、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前者的措施是A. 汉武帝设立中朝B. 唐朝实行三省制C. 宋代实行文官制D. 秦朝三公九卿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可知,由皇帝与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的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与汉武帝设立中朝的史实相符,故A项正确。B项内容属于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排除。宋代实行文官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武将叛乱,排除C项。秦朝三公九卿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4.中国古代简史指出,明朝“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变得更加重要”。出现这一

5、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八股取士的实施B. 内阁制度的建立C. 宰相制度的废除D. 三司制度的推行【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宰相制度的废除使得皇帝直接统领六部,加强了君主专制,C项正确;八股取士的实施与题意无关,A排除;内阁制度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是废除宰相制度后形成的产物,B项错误;三司制度是明朝在地方上实行的政治制度,与题目中“皇帝以国家元首的身份兼任官僚机构首脑之责”不符,D项错误。故选C。5.下表为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条款的部分内容。据表可知,十二铜表法条款内容第八表第二条故意伤人肢体而未能取得和解时,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第八表第二十一条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

6、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第八表第二十四条如手掷的标枪落得比目的地还远,则应供献牧羊为祭品第八表第二十三条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A. 具有原始色B. 体系比较完备C. 民刑不分D. 具有理性色彩【答案】A【解析】“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这些规定具有同态复仇和野蛮的色彩,“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应供献牧羊为祭品”等则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进行惩罚,总之上述制裁办法都具有简单和粗暴的原始色彩,故选A而排除D;题干仅仅提到了罗马法中关于某些罪刑的惩罚方式,不能说明体系完备,故排除B;民刑不分是古代东方国家法律的特征,故不符合古代罗马,所以排除C。点睛

7、: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史料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历史研究需要从若干个相同或者不同类的史料中找出其共性的东西,从而确定史料的真伪。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孤证不立”。所以这一题一定要根据几个文字材料的大意找出其共同之处,就是可以推论出的结论了。6.在罗马帝国时代,希腊式的民主(政治平等、轮番而治等)和个人自由是一种奢侈品,罗马人很少表现出对它的兴趣。这主要因为当时的罗马A. 大肆对外侵略扩张B. 仍然处于奴隶社会C. 更崇尚权威和秩序D. 受希腊文化影响小【答案】C【解析】【详解】A项是罗马帝国版图扩大的原因,排除;古希腊、古罗马处于奴隶社会,但这不是古罗马不重视

8、古希腊民主的原因,排除B项;希腊式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而罗马帝国则是地大物博,维持统治秩序更崇尚权威和秩序,C项正确;罗马帝国对古希腊文明有所继承,并不是影响较小,排除D项。故选C。7.1761年至1770年间英国先后换了6届首相,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这表明当时的英国A. 国王权力不受限制B. 议会权力遭到削弱C. 首相没有行政权力D. 君主尚有一定权力【答案】D【解析】“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可以看出国王拥有较大权力,结合所学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材料说明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

9、虽然确立,但有待完善,故D项正确;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国王的权力就受到了宪法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首相与国王的关系,未反映出议会权力遭到削弱,故B项错误;据所学可知,英国内阁首相掌握行政权力,故C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761年至1770年间”“有3名直接或间接地迫于国王压力而辞职,1名被国王直接罢免”,联系所学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时间和特点分析解答。8.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法国与美对比,相同之处是A. 国会议员都是由总统任命B. 总统都是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C. 国会议员的任期都是四年D. 总统的权力都受到一定的制约【答案

10、】D【解析】【详解】美国和法国的国会议员都是由选举产生,不是由总统任命,排除A;美国总统是由全国选民投票选举产生,而法国总统都是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排除B;法国参议院议员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选其中三分之一,而美国参议员任期为六年,排除C;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受国会和最高法院制约,而法国总统由法国议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间接选举产生,故总统受到权力制约,故选D。9.1871年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是世袭的联邦主席,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立法机构,统率帝国军队;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据此说明此时的德意志帝国A. 内阁首相全面控制国家军队B. 正在努

11、力构建民主共和制度C. 立法机构掌握国家实际权力D. 皇帝居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1871年宪法,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说明此时的德国尽管确立起君主立宪制度,但皇帝仍然居于国家权力中心地位。故答案为D项。皇帝统率帝国军队,排除A项;德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度,排除B项;掌握国家实际权力的是皇帝,立法机构在形式上掌握立法权,排除C项。【点睛】根据与议会、内阁的关系以及实际掌握权力的大小,国家元首可分为虚位元首与实位元首。无行政权力即没有实权,只是作为国家象征的国家元首,通常称之为虚位元首。在拥有虚位元首的政体中

12、,掌握最高行政权的内阁对议会负责不对国家元首负责。既作为国家象征,又拥有国家管理权力的元首,通常称之为实位元首。实位元首一般掌握最高行政权。在德国,内阁由君主任命,宰相只对君主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君主实际掌握最高行政权,具有“实位元首”的性质,故德意志帝国根据1871年宪法确立的是二元制君主立宪政体。10.蒋廷黻曾对近代列强在华取得的某项特权评价道:“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便,最省事的办法。”这项特权应该是A. 领事裁判权B. 片面最惠国待遇C. 居住和租地权D. 军舰“巡查贸易”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让夷人管夷人”可知,该项特权为领事裁判权,即

13、由外国人按照外国的法律处理外国人的事务,A项正确;片面最惠国待遇是与清政府缔约的列强片面享有最惠国待遇,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B项;居住和租地权是列强获得在中国居住的权利,与管理无关,排除C项;军舰“巡查贸易”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D项。故选A。11.“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中共中央这一指示针对的是A. 淞沪会战B. 徐州会战C. 平津战役D. 淮海战役【答案】D【解析】【详解】“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可知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故D项正确。淞沪会战位于上海附近,故A项错误;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对付日本的战役,与“勿使南窜”

14、不符,B错误;平津战役主要是北平和天津附近,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材料中核心词“徐州为中心”,另外要注意徐州会战与淮海战役的区别。12.有学者评价某战役“武力解决的方式打得十分精彩,和平谈判的方式也处理得非常圆满。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意义重大。”这次战役A. 是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一次战役B.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C. 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D. 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这次战役既有武力解决的方式,又有和平谈判的方式,并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结合所学可知,平津战役解放了华北地区,而且在平津战役中的北平是通过

15、和平谈判的方式解放的,因此这场战役是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战役指的是1940年的百团大战,该战役并没有和平谈判的方式,也没有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不符合题意;B选项错误,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序幕的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它并没有和平谈判的方式,也没有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不符合题意;C选项错误,1949年4月渡江战役的胜利宣告了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该战役并没有和平谈判的方式,也没有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3.1954年4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

16、社论,高度评价了此前中印谈判达成的协定。对印度方面最终放弃在中国西藏的特权的态度,社论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此协定达成直接相关的是A.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中国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C.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 中国实施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了印度与中国关系的改善,从而导致了中印谈判达成协定,故选A;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与中印之间关系的变化无关,故排除B;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而且与题干中中印关系无关,故排除C;“一边倒”方针是在建国之初提出的,与题干中的1954年中印关系也无关,故排除D

17、。14.下表反映了下表新中国成立初期向苏联派遣留学生情况表阶段时间人数第一阶段1950-1953年1708名第二阶段1954-1956年5853名第三阶段1957-1958年1654名第四阶段1959-1965年很少A. 对外交流受到国家关系的影响B. 苏联支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C. 派遣留学生是落实“一边倒”政策D. 世界格局转换影响对外交流【答案】A【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1959-1965年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数量很少,当时中苏关系恶化破裂,故有此现象,这说明对外交流受到国家关系的影响,故A正确;中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只能说明中苏两国的文化教育的交流,并不能说明苏联支持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故B错

18、误;派遣留学生的目的不是落实“一边倒”政策,而是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故C错误;1950年到1965年处于冷战和两极格局时期,世界格局没有发生大的转换,故D错误。故选A。15.列宁曾指出:“凡是居民生活习惯特点或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其机构则用普遍、平等、秘密的投票方式来建立。”这可为我国下列哪一制度的实施提供理论借鉴A. “一国两制”构想B. 村民自治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经济特区制度【答案】C【解析】材料“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反映了民族区域自治的主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这一理论,故C正

19、确;“一国两制”构想与民族区域自治无关,故A错误;村民自治制度属于基层民主制度,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经济特区属于对外开放的表现,不是民族区域自治,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的关键信息“民族成分不同的国内的各个区域,都应该享有广泛的自我管理和自治”,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特点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16.建国后,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既没有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两党制和多党制,也没有选择一些国家的一党制,而是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和发展了一种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成为世界政党制度中的一朵奇葩。这种

20、制度下A. 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B. 坚持“轮流执政”的方针C. 中共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D. 既有政协职能、又有人大职能【答案】C【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当中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并不是在野党,故A错误;政治协商制度并不是各党派“轮流执政”,故B错误;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故C正确;政治协商制度并不等于人大制度,故政协没有人大职能,故D错误。故选C。17.1947年,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演说中强调:“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取得欧洲经济及

21、军事的协调乃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这说明A. 马歇尔计划利于美国控制西欧B. 一个统的欧洲符合美国利益C. 美国通过创建北约以对抗苏联D. 欧洲市场形成威胁美国霸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人信息“除非欧洲的各个部分在一个和谐的整体中协调一致,否则欧洲复兴是不可能实现的”,可以看出美国希望在援助一个更加统一的欧洲,这更符合美国的利益。故B项正确。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主旨意思,故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北约组织,故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18.1983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称:“今后日本作为国际国家应同经济力量相称地在政治方面也积极发言,并履行义务。”日本的这种追求A.

22、改变了日本当时的国际地位B. 促进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C. 冲击了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D. 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日本要谋求与其经济大国相应的政治大国地位,这对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造成冲击,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只是日本的追求,并未使日本当时的国际地位得到改变;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并不直接对经济增长造成影响;D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作为二战亚洲战争的策源地,军国主义传统尚存的日本对政治大国地位的谋求和军事力量的膨胀引起了亚洲各国对日本未来走向的担忧和疑虑,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9

23、.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知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供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庞公夫妻相敬如宾,因释耕于陇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传“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秉耒把锄”(东汉)王充论衡A. 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B. 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 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D. 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三则文献都体现出以家庭为单位,男女分工合作的经营模式,故反映出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A项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是指在单位面积的土地上尽可能提高产量,与材料中反映的家庭生产模式的主旨不符,B项错误;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男女分工合作,铁犁牛

24、耕技术推广不是材料的主旨,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男女分工合作从事家庭生产,不能体现出妇女地位提高,D项错误。故选A。20.画像砖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仔细研读下图,判断这一画像砖反映的历史时期应该不早于A. 战国B. 东汉C. 唐朝D. 明朝【答案】B【解析】根据图片中牛耕的场景,可以得出当时为一牛挽犁,此项技术是汉代才出现的,故B项正确。其它几项都排除。点睛:铁犁牛耕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有所推广。西汉开始向全面范围推广,并出现了二牛挽犁,东汉出现了一牛挽犁的技术。唐朝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古代牛耕技术的成熟。21.白寿彝先生说:“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

25、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这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A. 技术水平领先世界B. 技术工艺不断创新C. 技术传承封闭保守D. 技术交流范围广泛【答案】C【解析】“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说明手工业传承的封闭保守性,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水平,故AB项错误;“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说明技术交流范围狭窄,故D项错误。22. 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载:“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A.

26、 土地兼并B. 重农抑商C. 工商皆本D. 闭关锁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信息“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等反映了封建国家对农业的重视性,主要是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结果,故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经济政策重农抑商23.茶叶在唐代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市场广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这说明唐朝时A. 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 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D. 南北经济交流日益频繁【答案】B【解析】从材料“市场广

27、泛,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可以得出唐朝时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故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比较得出唐代人们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和茶叶成为农民主要财源,故AC两项排除。南北经济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排除。24.北宋时期都城开封以经商为业的人口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与茶坊、瓦子都是通宵营业。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 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C. 封建制度阻碍经济发展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北宋时期都城开封的商业繁荣发达,并不能说明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

28、A错误;“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大酒楼与茶坊、瓦子”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加强,故B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封建制度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雇佣关系,不能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大酒楼与茶坊、瓦子”,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史实特征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材料信息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第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清入关前,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入关后,这种

29、传统被继承了下来。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称“国议”(或公议),权力很大,“诸王大臣佥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雍正七年(1729年),为方便及时处理西北地区与准噶尔部的作战军务,始设军需房,以亲王、大臣充任。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三月,颁军机处印信。军机处承旨办理机务,取代了议政王大臣会议诸王参预政务的权力。军机处大臣随时由皇帝在满、汉大学士及各部尚书、侍郎中选定,即所谓的“无专官”。凡被选入军机处的大臣,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参与军国大政,但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大臣不过是皇帝的机要秘书而已,“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30、材料二 当辉格派在政治上长期处于优势地位期间,他们的领导人罗伯特沃波尔长期(17211742年)担任政治上的重要职务。1714年辉格派在大选中获胜后,次年沃波尔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不久解职,但于1721年重新被任命为财政大臣。在当时的内阁大臣中,财政大臣总是处于首要的地位,也就是首席大臣。人们有时直接称他为“首相”,意指他的地位在各大臣中在重要性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首要的地位。事实上,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内阁首相。他虽然是由国王任命,但他的权力实际上来自下院中辉格派的支持。在他的内阁中,大臣们都依附于他,尽管他们名义上也是由国王任命的。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1)根据材料

3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英两国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答案】1.变化:中国:由皇帝权力受到限制到皇帝独揽大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由满族贵族把持朝政到满汉大臣共同参政;由议政王大臣会议专权到军机处集中枢机构职能于一身。英国:内阁成为法定组织,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议会政党制度出现并逐步发展;君主权力不断削弱,逐步形成“统而不治”的局面。2.影响:中国:强化了君主专制;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了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形成了文化专制;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潮流。英国:完善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促

32、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繁荣;加紧了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英两国在政治形态方面的变化主要突出中国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而英国却是民主政治不断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统而不治”的局面,二者有着质的不同。(2)中国的君主专制的影响既要突出积极影响又要突出消极影响,例如,中国的君主专制能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但却阻碍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等。英国是民主政治,其影响主要突出积极影响即可,例如,在经济方面调动了资产阶级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等。点睛:此类材料解析题在解题时要注意紧扣试题设问去阅读理解材料,然后获取材料中利于

33、解题的有效信息并联系相关史实说明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时特别需要注意表述的规范性。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重农思想和粮食安全观念始终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洪范八政,食为政首”反映了古人的粮食安全观。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还指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并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贾谊在论积贮疏中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也”。由此形成了对粮食生产尤为关注的良好传统,故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存量可以保证国家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满足人民群众的最低的生活需求,但灾荒年份难以满足粮食需求,导致饥荒的发生和蔓延。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

34、食安全观材料二 美国1933年农业调整法规定,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给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为期10个月的短期贷款,到期时如果粮食市场价格高于贷款额,农民可将粮食出售然后偿还贷款及利息;如果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农民则不必归还贷款,而是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并且,对按政府计划减少播种面积的农民提供补贴。在19745万公顷的广袤耕地之上,美国农业形成了产业发展商品化、生产分工专门化、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化等特点,成为现代化大农业的样板。纵观美国农业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摘编自美国是如何炼成“粮食帝国”(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维护粮食安全

35、举措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和美国农业政策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答案】(1)相似:政府干预和扶持;建立粮食收购与储备制度;稳定粮价;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差异:中国古代农业政策的实际效果有限,饥荒和社会动乱不断;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粮食满足需求并大量出口。原因: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精耕细作,单纯增加粮食储备;美国是集约化、高新技术化的现代农业,粮食生产和储备与市场有效结合。【解析】(1)根据材料一“食为政首”、材料二“联邦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给参加农产品计划的农场主提供为期10个月的短期贷款”,中美都有政府干预的存在;根据材料一“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

36、来增加产量”、材料二“政府的各种扶持政策显然起到了关键作用”,政府鼓励、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据材料一“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材料二“如果粮食市场价格高于贷款额如果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中美都注重粮食价格的稳定;根据材料一“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也”、材料二“粮食市场价格低于贷款额,农民则不必归还贷款,而是将粮食交给农产品信贷公司”,中美都注重粮食的收购、存储。(2)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灾荒年份难以满足粮食需求,导致饥荒的发生和蔓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不能很好解决粮食问题,饥荒动乱时有发生;根据材料二“1933年农业调整法”,结合所学,美国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并成为粮

37、食出口大国;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状态下,自然因素影响较大,抵御灾害能力较弱,增产有限;根据材料二“美国农业形成了产业发展商品化、生产分工专门化、生产方式高新技术化等特点”,美国农业已经走上集约化、高新技术化的道路,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27.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明清两代交替时期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来华那段时间作为近代中国的起点会来得恰当。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概括材料中内藤湖南和徐中约各自的观点。并任选一种观点说明其分期依据。【答案】内藤湖南:中国近代史起于唐宋之交。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起于明清

38、之交。前者依据:政治:唐代科举制打破社会等级和贵族门阀制度;经济: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群体兴起;海外贸易繁荣;租佃制弱化人身依附关系;文化:文艺世俗化趋向。后者依据: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中西交流;明清进步思潮,冲击传统思想体系;早期西学东渐。(两种观点同等得分,学生可任选一种观点作答)【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任选一种观点,然后说明原因。依据材料一“中国中世和近世的大转变出现在唐宋之际”可知内藤湖南认为中国近代史起于唐宋之交。依据结合所学从政治上实行科举制、经济上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繁荣、租佃制弱化人身依附关系以及文化上文艺出现世俗化趋向回答;依据材料二可知徐中约认为中国近代史起于明清之交。依据结合所学从明中叶资本主义萌芽、中西交流、明清进步思潮以及早期西学东渐等回答。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