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06—2007学年度古代史测试卷.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329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2007学年度古代史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6—2007学年度古代史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6—2007学年度古代史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6—2007学年度古代史测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6—2007学年度古代史测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06—2007学年度古代史测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06—2007学年度古代史测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06—2007学年度古代史测试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06—2007学年度古代史测试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06—2007学年度古代史测试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06—2007学年度古代史测试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62007学年度古代史测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范围:中国古代史第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西周历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 B、武王建立西周 C、西周是一个地域空前广袤的国家 D、犬戎攻灭西周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牧野之战3、墨子、商鞅、韩非子思想的相似之处是A、反对兼并战争 B、主张互爱互利C、反

2、对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D、主张中央集权4、战国时期,学术空气活跃并形成百家争鸣局面,其客观条件是 A、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B、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C、社会大变革时期 D、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5、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 B、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C、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稳定 D、稳定统治秩序 6、西周初期分封的诸侯国中,至秦统一前仍存在的是图中的A、 B、 C、 D、7、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郡县制和分封制可以起到制衡的作用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A、 B、 C、 D、8、下列对西汉察举制的评述,

3、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属于严密的监察制度C、由下而上地推选人才 D、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9、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昭君出塞 、南匈奴向汉称臣、西域都护的设置 、班超经营西域10、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得以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西汉经济的发展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甘英出使大秦1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哪本史书中阐述的史学思想?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1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社会大动荡时期,但江南农业迅速发展,其客观条件是: A、北农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江南的商品经济繁荣、江南社会相对安定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1

4、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乘龙舟巡游江南 B、沟通南北的交通 C、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D、实现南粮北运1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郭沫若对武则天的评价,你认为主要是因为: A、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B、它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她重用有才能的狄仁杰、姚崇 D、他任用酷吏打击李氏士族势力15、科举制形成的标志是: A、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B、隋炀帝建进士科 C、武则天开创殿试 D、唐玄宗规定考试内容16、唐朝实行两税法的主要目的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 B、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C、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7、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开始实行时封建

5、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度增加。其增加的部分主要来自于: A、农民阶级 B、大商人 C、地主阶级 D、手工业者18、秦和隋统一局面的出现,其相同点有都是在经济恢复或发展的背景下实现的 都是由北方政权完成的 都是通过战争手段实现的 都是在最后灭掉南方政权后而完成的A、 B、 C、 D、19、下列对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表述正确的是: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中心开始难移 江南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 农田灌溉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 自然生态平衡受到影响A、 B、 C、 D、20、唐代和西汉对外交通状况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长安是陆上交通中心 B、不仅有发达的陆路交通,也由海路 C、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 D、与周边地区往

6、来密切21、有关唐文化辉煌灿烂的原因,下列各项中最主要的一项是: A、国家统一,疆域辽阔 B、政治开明,经济发达 C、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 D、对外开放,兼收并蓄22、宋太祖及其继承者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由于 : A、朝中大将权势过重 B、中央财政出现严重困难 C、宋太祖是通过政变获取皇位 D、地方藩镇容易形成割据势力23、“猛安谋克制度”和“八旗制度”的共同点,不包括:A、由女真人仿照汉制而创立 B、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 C、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D、与少数民族的军事扩张相适应24、从唐末到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北方少数民族崛起、与汉族政权并立,只至入主中原。这一现象表明的实质问题是:

7、 A、汉族封建政权日益腐朽 B、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C、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D、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文化25、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原因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行中书省权力过重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加强地方政权的实力 D、封建制度日渐衰落26、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命和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消除对明成祖帝位的潜在威胁 B、宣扬国威,显示明朝的富强C、开通了中国与印度洋地区的交通 D、加强了对南洋地

8、区的控制和影响27、清朝前期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其措施的先后顺序是: 设置台湾府 设置驻藏大臣 以法律形式确定中俄东段边界 设伊犁将军统管新疆A、 B、 C、 D、28、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这些市镇与战国时期的城市相比其主要特点有:多为工商业中心 个别市镇出现新的生产方式 呈现专业化特色 兼有政治、商业中心的双重功能A、 B、 C、 D、29、清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加强 , 主要表现在 设立宣政院建立僧官制度 设置驻藏大臣册封达赖和班禅A、 B、 C、 D、 30、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持完全相反的态度,其根本性因素是:A、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B、所处历史时代

9、不同C、社会性质不同 D、外来思想的影响程度不同联考试卷答题卷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90分】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31题15分,32、33题各16分,共47分)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

10、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一道旨意主要包括了哪些人的意见?(2分)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 (2分)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2分)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

11、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 (2分)结局说明了什么?(1分) (4)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 (2分)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4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高帝(汉高祖)自将兵往击之冒顿纵精兵三十余万围高帝于白登,七日冒顿遂引兵去。汉亦引兵罢,使刘敬结和亲之约,秦宗室翁主(汉代储王之女称翁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食物各有数,约为兄弟以和亲,冒顿乃稍止。 引自汉书卷94材料二 至孝文(汉文帝)即位,复修和亲。文帝遣宗人女翁主为单于阏氏孝文十四年,匈奴单于十四万骑入朝那、萧关(均为今甘肃省的古代地名)杀北地都尉印,虏人民畜产甚多,遂兔彭阳

12、(今甘肃镇原),使骑兵烧回中宫,候骑(负责侦察的小股骑兵)至雍甘泉(地名,在今陕西省)。 引自汉书卷94 材料三昭君出塞图材料四 (按:汉武帝时,有人献计伏兵袭击匈奴)汉武帝与大臣商议,韩安国曰:“高帝围(于)平城七日,乃返位。无忿怒之心,圣人以天下为度也。故结和亲,至今为五世利,臣窃以为勿击便。” 引自史纲评要卷7请回答:(1)汉高祖对匈奴采取怎样的政策?(2分)(2)汉文帝对匈奴采取怎样的政策?(1分)为什么采取这种政策?(2分)(3)韩安国怎样认识汉高祖对匈奴的政策的?(1分)他的认识正确吗?(1分)为什么?(2分)(4)从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社会状况看,韩安国的建议是否正确?(1分)为什么

13、?(2分)(5) 你如何看待古代史上的“和亲”政策。(4分)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大唐六典 材料二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 新唐书杨炎传材料三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

14、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明史食货志 材料四 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统谓之地丁银。 清史稿食货志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4分)(2)归纳材料一中赋税制度的特点。(3分)(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赋税制度有哪些进步性?(4分)(4)比较材料三、四所反映赋税制度的主要异同点。并说明其影响。(5分)三、问答题:(共3小题,34题17分,35题12分,36题14分,共43分)34、从张骞“凿空”西域到清确立“锁国”政策,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闭关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列举汉、唐和明朝前期对外开放事例各一例,说明各朝

15、对外开放的特点。(6分)(2)在中外交流史上,涌现出许多为中外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的外国友好人士。清举出唐、明外国友好人士的事例,说明他们的活动各有何侧重点,又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4分)(3)清朝闭关政策实施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何影响?反映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7分)35、我国封建时代的选官和用人制度,一方面,要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力量的发展现 状相适应;另一方面,又要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巩固和发展服务。用人制度是否得当,关系到封建王朝的兴衰。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有关历代选官用人制度的问题:(1)汉、唐分别推行什么选官制度?(2分)这两朝在选官程序上有何不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3分)(2)

16、汉至唐在选官标准上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3)请根据材料并合所学分析造成选官标准变化的原因。(4分)36、宋元朝时期,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居世界前列,但宋元和明朝时期的科技发展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据此回答下列各句: (1)列举宋元时期,我国居世界前列的主要科技成就。(分) (2)列举明朝时期,我国居世界前列的主要科技成就。(分) ()概括说明宋元和明朝两个不同时期,科技发展的趋势及其根本原因。(分)古代史测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第一次大统一是由秦始皇实现的。周朝只是比商朝的疆域要大一些。2、C。略3、C。三个人都不是奴隶主贵族的代表。A、B是墨子的观点,D是法家的观点。 4、

17、B主要要考虑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客观条件是没有形成封建的大一统。5、A封建统治的基础是地主土地所有制。6、D略7、B强化对地方官吏的监视只在明朝实行特务统治,其他只有监察制度。8、B察举制是人才选拔制度,刺史制度才是汉朝的监察制度。9、C略10、A只有张骞通西域以后,各种商品才有可能运送出去。11、B 略12、C整体是大动荡,但南方一直相对安定。13、C根本目的是维护自己的统治,南粮北运也是服务于封建统治。14、A肯定历史人物就是因为他促进了经济发展或社会的进步。15、B科举制正式形成是在隋炀帝时期。16、B实行两税法的背景就是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减少。17、C税收增加的都是财产和土地多的人,这些人主

18、要就是大地主。18、C秦在灭了燕和齐国,就标志统一了全国。19、D略20、C。西汉时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也有较为发达的海路;唐朝时海路、陆路都很发达。21、B唐朝文化的繁荣与其政治开明、经济发达密切相关。经济发达是基础。22、D宋太祖和继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是唐后期以来的地方藩镇形成割据势力,严重威胁中央统治,甚至夺取政权。23、A“猛安谋克制度”和“八旗制度”都是女真族独创的制度。24、C 。A、B、D三项都是历史现象的表现,只有项才是反映的本质。25、B废行省是明太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措施。26、C中国与印度洋的交通早在汉朝就开通了。27、A这种题先确定排在首位的,然后确定排在最后的

19、事件。28、A明清时期城市政治与经济职能分离,出现专门的工商业城市。29、C宣政院是元朝时设置的,清朝是设驻藏大臣,没有设僧官管理西藏。30、B君主专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不同,在封建社会刚刚确立时期主要起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晚期消极作用日益明显,所以两个人的态度不同。二、材料解析题:31、(1)包括:皇帝和三公大臣。(2分) (2)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2分)取决于:皇帝的个人品质和唐政权建立时代背景。(2分) (3)实质: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2分) 说明:法律权威占据上风。(1分)(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2分)认识:我国封建制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中皇权

20、至高无上。但唐朝初期,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这是由于唐初统治者的开明形成的现象。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4分)32、(1)与匈奴和亲,向匈奴贵族奉送物品。(分)(2)继续实行和亲政策,(分)因为汉文帝时汉朝国力不强。(分)(3)韩安国认为是汉高祖的宽宏大量(分),这是错误的(分)。因为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是因为战乱之后,汉初经济残破,国力衰弱,无力与匈奴抗衡。(2分)(4)不正确(分)。到汉武帝时,已粮食丰积,钱财充足,战马众多,战士训练有素,国内政局稳定,具备了大规模反击匈奴的条件。(2分)(5) 如何看待:肯定:“和亲”使双方减少了战争,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21、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同时也补充和丰富了汉文化。(2分)否定:“和亲”政策使女子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失去她们应有的幸福。“和亲”政策是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集中体现。同时,“和亲”很多时候并没有达到制止战争的作用,如西汉。只是满足最高统治者色欲或权欲的需要。(2分)33、(1)包括:唐朝前期的租庸调制;唐朝后期的两税法;明朝的一条鞭法;清朝的摊丁入亩(地丁银)。(4分) (2)特点:按丁征税,交纳实物,输庸代役。(3分) (3)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比按丁征税合理,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贵族官僚和商人都要纳税,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4分) (4)相同点:都征收银两;都简化了税收项目和手续。(2

22、分)不同点:一条鞭法没有废除人头税。(1分)影响: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驰。(2分)三、问答题34、(1)汉:开通“丝绸之路”;特点,对外交往以陆路为主。唐:与朝鲜、日本等国友好交往等事例;特点,对外交往水路陆路都发达。明:郑和下西洋;特点,对外交往规模空前。(6分)(2)唐:阿倍仲麻吕(晁衡)与李白等诗人有深厚友谊。学习和传播盛唐文化。反映唐朝强大和文化先进。明:利玛窦来华,传播西方宗教和科学知识。反映欧洲在近代自然科学方面已领先于中国。(4分)(3)条件:中国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自然经济遭到商品经济侵蚀,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海上外来侵扰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恶化。

23、(3分)影响: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脱离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2分)实质: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在对外政策上的反映。(2分)35、(1)汉代察举制(举孝廉)和皇帝征召制度;唐代科举制。(2分)汉代主要由地方推选人才为官;唐代主要由中央用考试的方法选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3分)(2)标准变化:西汉至东汉前期以才能和品德(声望)为标准;东汉后期注重出身门第;唐代以才能(主要是考试成绩)为标准。(3分)(3)变化原因: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选官逐渐被官僚家族支配。隋唐时期,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要求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国家统一,也要求把选官权力从地方豪族手

24、里集中到中央政府。(4分)36、(1)成就:北宋:活字印刷术问世;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军事上发明、使用火器;沈括创制有利于安排农事的先进历法“十二气历”。元朝:郭守敬编成精确的历法授时历,并主持了空前规模的天文测量。(分) (2)成就:有三部科学巨著问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农学著作;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朝的生产技术。(分) (3)宋元时期:趋势:三大发明开辟了应用的新领域;其传播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上升趋势。(分) 原因:宋元时期,我国封建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继续发展,社会进步保持着隋唐以来的活力。(分) 明朝:趋势:三部科学巨著均为总结性著作,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守成和滞缓趋势。(分) 原因:自明朝起,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社会进步的活力日益衰竭。(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