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议高考数学 加入微积分知识23日下午,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华人数学家丘成桐来到盛产奥赛冠军的华师附中,与师生们分享自己“学算五十年”的心路历程(如图,王辉摄)。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奥数热”,丘成桐指出:“奥数学得好的学生,数学未必学得好。”他支持高考减少奥赛的加分项目。而对于高考改革,丘成桐建议,在高考数学里加入微积分的知识。“微积分其实并不很难,但应用很广,现在的高考反而不考是个很大的错误”。谈成才“研学之道贵在勤”中学二年级开始,丘成桐的数学就很不错,他特别喜欢几何学,觉得“那是最漂亮的科目”。于是在高一时就开始自学映射几何、共形几何等一些大学数学知识,他提出的问题甚至老师都答不上来。
2、“感情的培养是做大学问最重要的一部分。”对数学的痴迷,让丘成桐有了这样的感悟。上大学时,有位美国老师奇特的教学方法让丘成桐受益匪浅。他记得,那位恩师每回上课都让他用全副精力找书本上错误的地方,然后加以改正。正是这种敢于质疑的态度让丘成桐在数学的钻研路上越走越远。“研学之道贵在勤”。大学时代的丘成桐喜欢阅览群书,他还旁听了很多门课,代数、调和分析、复几何、数论、广义相对论等都有涉猎。除了学数学,丘成桐还特别热爱哲学、文学和物理学,“这些学科扩展了我的胸襟”。丘成桐认为,做笔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可他发现,现在很多学生都只有电脑做题,老师讲的都不记笔记,“不记笔记的学习是低效的”。成为数学家
3、后,丘成桐依然以“有识者为尊”。在他看来,年长的学者有经验,但解题能力往往不如年轻学者,也不见得有年轻学者敏锐的观察力。于是,遇到学问上的疑难,他还不耻下问。“做学问要有胸怀,只有放开胆子提问,才能获得真知。”这是丘成桐学算五十年来总结出的求学之道。谈高考赞成奥赛加分项目减少谈及一直没有降温的奥数热,丘成桐认为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奥数是个错误的看法。“数学有很多值得学的,不只是奥数,但很多中学的教学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数学是什么样子”。丘成桐认为,数学学得好的学生,奥数未必学得好,因为奥数范围窄但比较深。反之,奥数学得好的学生,数学也未必学得好,因为一般数学水平不需要太深,但学的内容会多些。“奥数是比
4、较机械的学习,为了让学生考高分,要不停地训练方法”。对于今年的高考改革奥赛加分项目减少,丘成桐认为这没有什么不好。“以往太注重奥赛了,学生基本的东西要学会,不要走偏门。”由此他认为,最好不要把奥数放在高考里面,高考不要参考奥赛的成绩。而对于高考改革,他建议,把微积分纳入高考。“微积分不会太难,而它在所有理科,包括经济、医学、物理、现代科技等领域都会用到,但我们现在的高考反而不考微积分,这是很大的错误。”丘成桐说,在美国,所有名牌大学都要学微积分。至于未来的高考方向可能是文理不分科,丘成桐认为文理分科有一定的需要,文科仍然需要学数学,但不用学得太高深。谈及现在不少中学都重视培养创新拔尖人才,丘成
5、桐认为创新人才不是偏才,但基础一定要打好,“就像武侠小说里面一样基本功要学好”。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
6、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