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明学校学生限时训练历史 学科 编号: 使用时间: 组编人: 邓捷 第 1.5 课程朱理学限时练(40分钟)班级: 姓名: 小组: 分数: 卷面: A卷 基础题1.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2.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
2、社会基础薄弱3.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4.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5.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
3、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颐在此所阐释的是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想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7.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8.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
4、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春秋繁露 四书章句集注 儒林外史 孔子改制考A B C D9.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10.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11.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痒死而后
5、已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 B C D12.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B卷 拓展题(共40分)14.默写朱熹的理学主张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将有失道之政,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董仲舒天人三策 材料二 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疢(疾病毒瘤),循之则其心私且邪。 朱熹朱子文集 (1)据材料二,归纳朱熹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和朱熹提出上述思想主张的共同目的。(4分)(2)主张:存天理,灭人欲。(2分) 目的:维护社会统治秩序。(2分) 1.5程朱理学限时练答题卡题号12345678答案题号9101112131415总分答案16.材料解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