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拟训练一 “12+2+4选1”限时训练(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钱氏家训载:“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强调( )A.道德修养 B.等级差异C.宗法观念 D.乡风民俗【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的“提携宗族”和“赈济亲朋”可知,此家训强调的是宗族关系,故选C项。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2.荀子说:“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非礼,是无法也”。这一论述表明( )A.荀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B.
2、援法入礼的思想主张C.儒家和法家思想趋于合流D.法是礼的前提和基础【答案】B【解析】材料阐明了礼和法的关系,认为礼是法制的前提,是各种条例的总纲,没有礼就没有法。A项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排除;B项很好的阐释了荀子礼法并举的思想,故B项正确;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表述错误,排除。3.青年毛泽东说,“吾国宋儒之说与康德同”。程朱理学与康德思想的相同点是( )A.重建人的哲学B.都源于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实验C.都追求自由平等D.都强调感性认识【答案】A【解析】程朱理学强调伦理道德对人的约束,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康德在伦理学方面,否定意志受外因支配的说法,而是认为意志为自己立法,人类辨别是
3、非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从后天获得,故A项正确;程朱理学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产物,与自然科学无关,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主张用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言行,故C、D两项错误。4.清朝地方县志记载:“市有定居,墟惟趁赶。南曰墟,北曰集”;“货物辐辏,处古谓之务,今谓之集,又谓之墟”;“日中为市,神农氏之教也。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A.农村集市的名称带有地域特色B.政府对草市的地点有严格管理C.南北方呈现不同的专业化市场D.长途贸易促成区域经济的活跃【答案】A【解析】墟市是乡村定期集市,从东晋、南朝到隋、唐文献记载中的草市,就是这类市场。明清时期是乡村集市发展、繁荣
4、时期。广大的北方地区仍称这种集市为草市,两广称为墟市,所以“南人曰趁墟,北人曰赶集。”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故B、C、D三项错误。5.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 )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映现【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把普度众生的观世音菩萨、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可知年画体现了三教合流的特点,故D项正确;A、B两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
5、信息,且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表述与事实不符,排除。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同根植于自然经济的保守意识连在一起的。”材料评价的运动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答案】C【解析】结合“根植于自然经济”可知,陈旭麓评价的是农民阶级发起的运动,排除B、D两项。比较A、C两项可知,保守意识更加浓厚的是盲目排外的义和团运动,排除A项,答案为C项。7.胡适说“我们肯往前看的人们,应该虚心接受这个科学工艺的世界文化和它背后的精神文明,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
6、暮气”。这表明胡适的主张是( )A.中学应充分世界化 B.全盘接受西洋文化C.保存中国固有的文化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答案】A【解析】“让那个世界文化充分和我们的老文化自由接触,自由切磋琢磨”可知主张中国文化与世界接触,故A项正确;“借它的朝气锐气来打掉一点我们的老文化的惰气和暮气”可知并不主张全盘接受西洋文化,故B、C两项均错误;D项是洋务派的主张。8.国民党在一次军事行动前发表宣言:“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盖一则中华民国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设;一则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之祸。故总理北上之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召全国。孰知段贼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
7、;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这一行动应是( )A.二次革命 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答案】B【解析】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内乱之祸”“总理北上”“开国民会议”“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涉及此次军事行动的背景有:军阀混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帝国主义与军阀的勾结。结合史实可知,这一行动应是北伐战争,故选B项。9.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A. B.C. D.【答案】C【解析】旗袍是以传统的满族妇女服装经过改良之后的能够展示女性曲线美的服装,体
8、现了西式服装对中国妇女服饰的影响;中山装是孙中山结合中国服饰与西服的特点改造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里弄住宅是西方建筑传入中国后的改进,也符合题意;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没有受到西方的影响,故选C项。10.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D.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答案】C【解析】表格数据反映出自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物价持续上涨,这是由于新航路开辟以及英国殖民扩张以来,大量金银输入,导致金银
9、价格下跌而物价上涨,选择C项。此时英国资本主义兴起,生产迅速发展,需要资本的原始积累,掠夺的财富基本上都转化为急需的资本原始积累,排除A、B两项;英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并不会影响物价,故排除D项。11.“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该纲领提出前布尔什维克党已经赢得
10、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故A项错误;“四月提纲”提出争取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故B项错误;革命前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早日实现和平,故D项错误。12.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据此判断,编撰此书体现了( )A.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B.对于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C.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D.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答案】C【解析】价值判断高于史实判断的观点不正确
11、,故A项错误;根据“编者认为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可以得出民族国家身份的认同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和“鼓励学生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历史,不会只给一种答案”可以得出历史共识需要批判思维,故C项正确;批判思维比历史真实重要,本身表述有误,故D项错误。二、必考题(本题为两大题,第13题为25分、第14题为12分,共37分)13.(25分) 20世纪,随着一流强国力量对比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利害关系的变化,国际关系格局几经变化。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图一格局的形成
12、过程及其反映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8分)这一时期欧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7分)(2)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处历史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面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应该怎么办?请你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别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10分)【答案】(1)过程: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出现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6分)特点:东西方对峙,两极格局形成。(2分)原因:美国的支持;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各国政府的改革;政府干预模式的普遍应用。(7分)(2)变化:东欧剧变;两德统一;
13、苏联解体;西欧向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任意2点4分)建议:政治上反对霸权主义,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经济上进一步改革开放,学习国外管理经验与技术,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融入全球化潮流。(政治经济各3分,此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6分)14.(12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9491965年间的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研究的重点主要在于那些“正面”的历史人物,如鸦片战争前后的龚自珍、林则徐和魏源,太平天国运动中的洪秀全、洪仁玕,戊戌维新运动中的维新派,辛亥革命中的革命派,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人物等等,而对于历史上的那些“反面”人
14、物,诸如清王朝统治集团中的道光帝、西太后、光绪帝以及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与北洋军阀、蒋介石,以及那些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历史人物,除了一些批判性的、宣传性的小册子外,相对说来缺少具有学术理性的研究著作。据不完全的统计,19491965年间撰写的林则徐以及与林则徐相关的传记性著作有12种,而同时期关于曾国藩的只有一种,还是范文澜在1949年之前写作,1951年修订重印的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50年代历史人物研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历史现象作出评析,并说明理由。【答案】曾国藩的研究以范文澜的成果最为著名,但他简单地将曾国藩界定为单一的屠杀人民的刽子手,明显具有借古讽今,影射蒋介石集团对内独
15、裁专制,对外投降卖国的意思,与其说是一篇学术论著,不如说是一篇政治宣言。从学术的立场观察,这篇文章的某些结论也是经不起严格推敲的。(12分)三、选做题(15分)请考生在第15、16、17、1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赵武灵王即位时,秦国开始向东方扩展势力;中山国在齐国的支持下屡次犯境;位于北部边境地区的东胡等少数民族不断侵扰赵国边境,大肆掳掠。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达“胡服令”,让男人改穿北方游牧民族的窄袖短衣;又开始“招骑射”,模仿“三胡”骑兵的装备和训练方法,大规模组建骑兵部队。通过改革,赵国建成了一支以骑兵为核
16、心的新式军队,扭转了以往对外兼并战争屡战屡败的局面,大大拓展了疆土,成为战国后期首屈一指的军事强国“胡服骑射”在民族融合、服饰变化、军事改革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赵武灵王的改革没有能够继续深入。赵国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军事领域,综合国力的欠缺使得其无法改变在统一战争中被消灭的命运。摘编自张卓琳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的意义分析(1)根据材料,赵武灵王进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其改革有哪些具体内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赵武灵王的改革。(8分)【答案】(1)原因:赵国面临秦国、中山国以及北部少数民族的威胁,外部环境十分险恶。(3分)内容:让男人改穿北方游牧民
17、族的窄袖短衣;大规模组建骑兵。(4分)(2)评价:赵武灵王的改革提高了赵国军队的战斗力,适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扩大了赵国的疆域,在某些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但改革局限于军事领域,政治、经济改革没有能够同步进行,这也使得赵国最终为秦所灭。(8分)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种新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而其斗争方法和态度又是和平的、渐进的,在本质上而是改良的”;“走向改良进步的道路,坚决反对保守反动的道路,也不愿意走向暴力革命的道路”。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民主党派的赞成。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简编材料二 194
18、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一方面是民主的人民的营垒,另一方面是独裁的反人民的营垒。不属于这个营垒,就是属于那个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摘编自中国民主同盟历史文献(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民主派的政治主张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2)说明民主派的政治主张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答案】(1)从主张走中间道路,到承认中间道路失败;从主张和平改良,到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6分)(2)民主党派没有实现政治主张的条件;国民党统治集团坚持独裁内战,对民
19、主党派实行政治迫害;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受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的思想影响和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9分)1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欧美国家的民族主义开始产生分化和重新组合,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民族主义以英法为代表,竭力维护和固守原有的民族利益、殖民利益和新获得的霸权利益不放第二种类型的民族主义以德国和意大利为典型,这是一种把民族主义推向极端、最为反动的民族主义第三种类型是东欧和东南欧众多中小国家的民族主义。这些一战后刚获得独立的国家是帝国主义列强弱肉强食、角逐争夺的对象,无法主宰其民族命运,最后被拖入大战的漩涡,付出了惨重的民族代价。(1)一
20、战爆发的原因可以用下列名词来解释,请给这些名词下简明定义并举例证明。(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民族主义思潮出现分化的根源,并分析这种分化带来的各自影响。(7分)【答案】(1) (答案具有开放性,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每空1分)(2)根源:国情和国家利益的差异。(1分)影响:以英法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导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分)以德意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则使这些国家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并导致了二战的爆发;(2分)中小国家的民族主义使中小国家获得民族独立,但却成为列强争夺的对象,并最终付出了沉重代价。(2分)1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查理一世死后,议会把行政权力
21、交给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国务会议。但是,英国人期盼的新生活却没有来临。英国内战推翻专制王朝的成果,就像附在玻璃板上的水彩画,被克伦威尔的独裁和社会动乱冲刷得了无痕迹。革命从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材料二 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后,不少人开始回顾起“为他们海外扩展开辟道路”的克氏,觉得他格外令人敬仰如今人们像对切格瓦拉一样将克氏塑造成了图腾,著名的英雄史观作者卡莱尔顺势给克氏安上了“王者之雄”的美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人期盼的是怎样的“新生活”,其没有“来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9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制约人们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答案】(1)“新生活”:民主、自由的生活。(3分)原因:克伦威尔的专制;(3分)社会动荡不安。(3分)(2)因素:史观;史料占有量及研究情况;时代背景;社会环境;阶级、党派立场;个人素养等。(每点1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6分)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