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丽江市一中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卷一、 夯实基础(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酒馔服侍掇开安然无样B.迤逦撮合恶梦唉声叹气C.埋怨虔诚尴尬战战兢兢D.讥诮分辩报歉 筋疲力尽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险衅:指命运不好、遭到不幸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背:弃我而死去C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鉴:借鉴D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息:子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类的一项是()A今臣亡国贱俘 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C屈贾谊于长沙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4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沈从文有着丰富的“乡下”经验,这使
2、边地生活和民间文化构成了他创作的最重要的源泉,尤其是沅水,在沈从文创作生涯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B边城精心设计了主要情节发生的时节端午和中秋,充分营造了具有地域色彩的民俗环境和背景,这一切生成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湘西世界。C边城结尾写到作为小城标志的白塔在渡船老人死去的那个夜晚轰然坍塌,预示了一个田园牧歌神话的必然终结。D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湘西乡土地域文化的一个具体而微的地方,它能帮助我们懂得,地域特征是中国历史中的一股社会力量。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沈从文的创作与艺术追求 庄锡华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的追求相结合是沈从文文学思想非常突出的特点。他认为“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
3、最真切的欲望”。而他有意将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归结为“对于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这就改变了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取向,将问题引向真实、具体、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沈从文认为,“对现实不满,对空虚必有所倾心”,梁实秋关注抽象的人性确实同他对现实的不满有关。不满现实但还必须立足现实,沈从文特别表现了他对社会进步的信心。他说:“每个文学作者不一定是社会改革者,不一定是思想家,但他的理想,却常常与他们殊途同归。他必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这样谈论文学的价值与功用,似乎不容易受到左翼方面的攻讦。强调文学的自由本性也是沈从文文论特别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方面。
4、他认为:“文学是用生活作为根据,凭想象生着翅膀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的一件事情,它不缺少最宽泛的自由,能容许感情到一切现象上去散步。什么人他愿意飞到过去的世界里休息,什么人他愿意飞到未来的世界里休息,还有什么人又愿意安顿到目前的世界里:他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拘束他的行动。”尽管时局动荡,民生艰难,但文学还是应当成为一个允许心灵憩息的家园。从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看,沈从文似乎显得特立独行,他虽然被人列为新月派、京派文学考量,但我觉得,他同这些文学社团、文学流派始终处在和而不同的状态。新月派注重审美、注重形式的文学倾向,对此沈从文是认同的、接受的。他的作品结构精巧,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但
5、沈从文来自底层,目睹了社会黑暗,始终保持了对底层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关怀,自然地背负了对人生的一份责任。因此,沈从文的文学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他反对以游戏的态度从事文学活动。面对这位有着卓越文学成就而际遇坎坷的作家,总是难以抑制心中的感情涟漪。超思维的强制,终于不能“晾干”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致”,笔者也因此获得了评论的自由,可以将由观照沈从文而生的怅惘转化为对一个杰出艺术家命运的历史沉思。我相信,既然他那平易的、抒情的、散文化的叙述,能够刻画出一颗坦诚的、执着的艺术灵魂,那么对他的新的解读,便用不着非借助艰深的思辨、袭用辩解开脱的俗套不可,甚至可以不必理会岁月曾经泼洒在艺术家身上的污浊。(摘
6、自文艺评论,有改动)5.下列阐述不属于沈从文文学思想范畴的一项是()A.一部伟大的作品,要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这种欲望就是对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未来光明的向往。B.文学作者必须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他的理想与社会改革者和思想家不尽相同。C.文学以生活为根据,但又离不开想象,它可以自由驰骋,任意飞翔,其感情以一切自然与生活现象为依托。D.文学是极富自由性的,利用文学来表达思想情感的人,其行动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所拘束,而可以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6.下列对沈从文文学作品特点的阐释,正确的一项是()A.结构精巧,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且始终保持着对底层社会中人
7、民群众的关怀。B.关注抽象的人性,同时又对中国现实不满,因此将问题引向真实、具体、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C.在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中,显得特立独行,与新月派、京派文学处于一种和而不同的状态。D.一颗坦诚的、执着的艺术灵魂,是由平易的、抒情的、散文化的叙述刻画出来的,并没有借助艰深的思辨。7.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沈从文的文学思想能够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追求结合在一起,这与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不同。B.沈从文认为,尽管文学作者与社会改革者及思想家不同,但他与他们往往有着相同的理想、热忱和勇于进取的精神。C.沈从文的文学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他反对以游戏的态度从事文学活动,这跟
8、他来自社会底层、目睹了黑暗的社会现实有关。D.文学是允许心灵憩息的精神家园,特别是在时局动荡、民生艰难的情况下,它成了文学家的避难所。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共15分)一个文官的死(俄)契诃夫 在一个挺好的傍晚,有一个也挺好的庶务官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正厅第二排,举起望远镜,看哥纳维勒的钟。他一面看戏,一面感到心旷神怡。可忽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珠往上翻,呼吸停住他取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打了个喷嚏。切尔维亚科夫一点也不慌,掏出小手绢擦了擦脸,照有礼貌的人的样子望四下瞧了瞧,看看他的喷嚏搅扰别人没有。可这一看,他就心慌了。他看见坐在他前面第一排的一个小老
9、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顶和脖子,嘴里嘟嘟哝哝。切尔维亚科夫认出小老头是在交通部任职的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 “我把唾沫星子喷到他身上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不是我的上司,是别处的长官,可这仍然有点不合适。应当赔个罪才是。” 切尔维亚科夫就嗽一下喉咙,把身子向前探出去,凑着将军的耳根小声说:“对不起,大人,我把唾沫星子溅在您身上了我出于无心” “没关系,没关系” “请您原谅我。我本来我不是有意这样!” “哎,请好好坐着,劳驾!让我听戏!”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傻头傻脑地微笑,开始看舞台上。他在看戏,可再也感觉不到心旷神怡了。他开始惶恐不安,定不下心来。到休息时间,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
10、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你却说个没完!”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嘴唇。 “他说忘了,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着将军。“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对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不然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可过后就会这么想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的妻子先是被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在“别的部门”,也就放心了。但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似乎过于轻率。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他的妻子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 “说
11、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他有点古怪,且一句合情合理的话也没有。不过那时候也没时间细谈。”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布里扎洛夫那儿解释。他走进将军接待室,看到那儿有许多人请托各种事情,将军本人夹在他们当中,开始听取各种请求。将军问过几人后,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剧场,如果大人还记得的话,”切尔维亚科夫说,“我打了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简直胡闹天知道是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你有什么事?” “他连话都不愿意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一下”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者,正要返回内
12、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嗫嚅道:“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纯粹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您要知道才好!” 将军做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会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连一点开玩笑的意思也没有呀!他是将军,可是竟然不懂!既然这样,我也不想对这个摆架子的人赔罪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给将军的信却没写成。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并不
13、是如您所说的那样为了开玩笑。我是来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至于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真开玩笑,那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将军跺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突然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迷迷糊糊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咽气了。 (选自契科夫短篇小说选集,有删改)8.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了讽刺和反衬手法
14、,开篇交代的“挺好的”环境和人、切尔维亚科夫看戏时“心旷神怡”的神态,与结尾主人公悲惨死去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小说感染力。B.小说善于用语言刻画人物形象,如“没关系,没关系”“哎,您好好坐着,劳驾!让我听戏!”简单数语,将军高高在上和表面客气实则冷淡的形象立现。C.本小说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运用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喷嚏对主人公的影响,从而使人物的心理变化逐步显现。D.小说结尾带有明显的“欧亨利”特征,主人公出人意料的死去,不仅传递了作家对主人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且更能激发读者反思制度的合理性。9.请简要分析小说中切尔维亚科夫回家后和妻子谈话这一情节的作用(6分
15、)。_ 10.切尔维亚科夫之死有哪些原因?请结合小说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_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共19分)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夫知效一官 效:胜任B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16、非:指责C虽然,犹有未树也 树:树立D犹有所待者也 待:等待12对宋荣子嗤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的人的原因,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们不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B他们不能“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C他们自鸣得意,与斥一样所见甚小。D他们不值得夸耀,在世上没有更高追求。13文中为什么要提到宋荣子、列子?下列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A为了说明宋荣子、列子才智见识和修养都很高,是作者理想中的逍遥人物。B为了说明“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自视甚高之可笑。C为了说明像宋荣子一样修养品行,像列子一样,一无凭借,御风而行。D为了衬出自己理想中的至人、神人
17、和圣人,说明理想的境界是一无所待而游于无穷。1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5分,共10分)(1)虽然,犹有未树也。译文:_(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_五、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5-16题。定风波重阳苏轼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注翠微:指山上的小亭。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
18、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一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B词作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行踪,后一句侧面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D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16词作结尾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6分)_六、名篇名句默写(6分)17.(1)庄子逍遥游中“_,_”两句引用齐谐中的语句描写大鹏徙于南冥时的壮观场面,展现了大鹏展翅冲天的磅礴气势。(2)李白蜀道难中,先用“_”句夸张山峰之高
19、,接着用“_”一句衬托绝壁之险。(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两句借月亮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9分)中国画是融中国哲学思想、美学精神、绘画理念于一体的民族艺术。20世纪以来,新的文化思潮和艺术观念不断对中国画领域产生冲击,画家们既要突破传统观念推陈出新,又要继承传统发扬光大中国文化精神。(),也造就了当今画坛的各种风格。作为中华文化的传统瑰宝,中国画的笔墨纸砚等工具材料和表现方式有着其他画种无法比拟的特殊性,为历代画家崇尚与传承。其伟大而完整的绘画体系,成就了一代代宗师。然而,也正是这千百年来逐渐趋于完美的绘画准则,让一些画家“长跪不起”,不敢轻
20、易逾越雷池,仍在使用今日的笔墨纸张道说古人程式化的话语。事实上,单凭笔墨功力,是无法成就作品艺术灵魂的。 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新时代的中国画创作者,应该以笔墨激扬时代精神,让中国画在多元共融的艺术格局中保持鲜活的生命力。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使画家对中国文化有不同的理解B这其中尺度的把握体现着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C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影响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D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其中尺度的把握不同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
21、和文中“长跪不起”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他们的做法彻底撕掉了自己“文明”的面具,真相赤裸裸地展现在大家面前。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B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
22、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C画家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呈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D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至关重要的艺术法则。七、语言应用(11分)21、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得体,请找出。(每找出一处得一分,共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大作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盛夏将至了,请先生保重身体。_22、某班级拟了一个
23、班级学习分享活动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_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读书学习,塑造着我们的性格。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生活充满着酸甜苦辣,也蕴藏着学问与智慧,就像一本无字的书。从生活中学到的,也能影响、改变我们的性格。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丽江市一中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1、答案:CA项,“安然无样”应为“安然无恙”。B项,“恶梦”应为“噩梦”。D项,“报歉
24、”应为“抱歉”。2、答案C解析鉴:察。3、答案A解析“臣”之后省略判断词“是”,是判断句。其余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4、答案B解析A举足轻重:指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B.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用在此处不妥。C.田园牧歌:泛指田园生活。D.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5、思路解析:B项,不属于沈从文的文学思想。文学作者的“理想与社会改革者和思想家不尽相同”,这种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说文学作者与社会改革者和思想家的理想常常“殊途同归”。答案:B6、思路解析:B项,“关注抽象的人性”是指梁实秋,而不是沈从文。C项,所阐释的内容不是沈从文文学
25、作品的特点,而是他在现代文学中所处的位置。D项,原文是说对沈从文的“新的解读,便用不着非借助艰深的思辨”不可,并不是指沈从文文学作品的特点。答案:A7、思路解析:A项,原文是说沈从文“有意将人性最真切的欲望归结为对于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于未来光明的向往。这就改变了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取向”,并非指“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追求结合在一起”这一点与“梁实秋讨论人性问题时的思辨不同”。B项,说法不符合原文,原文是指每个文学作者“必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并没有包括“社会改革者”和“思想家”。D项,说文学“成了文学家”“在时局动荡、民生艰难的情况下”的“避难所”,贬低了文学家的觉悟与勇气。答案
26、:C8.D;“欧亨利”式结尾最显著的特征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切尔维亚科夫的死是夸张手法,是意料之中的事,结局是随意、自然而然的,目的是引起读者更深层次的反思。 9.从塑造人物上看,烘托出切尔维亚科夫胆小怯弱、惶恐忧郁的性格特点。当他妻子得知将军是“别的部门的”,就放心了时,他觉得妻子对这件事的态度过于轻率。从情节上看,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当切尔维亚科夫内心惶恐不安地把自己的失态告诉妻子时,她给予丈夫的建议是向长官道歉,这才有了之后的切尔维亚科夫向扎洛夫将军的道歉。从文章主旨上看,深化小说主题。揭示当时社会中切尔维亚科夫式的奴性意识和等级观念的普遍性。不仅切尔维亚科夫,就连他的妻子也认为应该再
27、向布里扎洛夫将军进行赔礼道歉,可以看出奴性意识在人民心中的根深蒂固。10.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不知道将军是否消气,在猜忌中惶惶过日,终于凄凉地死在得罪上司的罪恶感里和对自己命运的忧虑中。等级森严,权势至高无上的社会风气,使下等人整天处在惊慌不安中,乃至死亡。切尔维亚科夫的性格弱点,胆小懦弱,奴性心理极重。11、D12、C13、D14、(1) 虽然这样(即便如此),他也还有尚未达到的境界。(2)至于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之中人,那他还需要凭借什么呢?1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江涵秋影雁飞三幅画面”有误,“江涵秋影”是一幅画
28、,不能分开。而且是正面描写。16、答案第一问:表达了作者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3分)第二问: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劝诫人们要超凡脱俗,看淡生死。(3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下片“不用怨斜晖”“谁不老”“何必更沾衣”,显示了苏轼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是为主题服务。作答时,围绕苏轼唯物的生死观来谈即可。17、名句名篇(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8)B
29、(19)B(20)A(18)语境中,上文“画家们既要又要”,这就需要画家对中国文化把握好尺度。这尺度如何把握体现了画家对中国文化的不同理解。据此分析,CD两项因果倒置。排除CD两项。A与下文“也造就了”语意不连贯。排除A项。B“体现了”与下文“也造就了”语句衔接最恰当。故选B。(19)文中“长跪不起”并非实指,而是虚指,指一些画家对绘画准则的虔诚遵守,这里的引号,有表述特殊含义、需要强调的作用。A“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B“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引号的作用是表述特定含义。C“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引号是引用话语的作用。D“文明”,引号是表
30、示讽刺或嘲笑的作用。分析可知,B项引号的作用符合要求。故选B。(20)划线句子“画家能否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感觉,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是新时代美术创作并行不悖的艺术法则”存在两处语病,“能否”在句子是两面对一面,不合逻辑。排除BD两项。“并行不悖”用词不当,此词一般用在有两项以上内容的句子中,“让传统文化内涵及现代人文精神在画面上得到充分体现”只是一条准则。排除C项。A项修改的最恰当。故选A。七、语言应用21、参考答案“教书”改为“从教”;“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惠赠”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大作”改为“拙作”。22、班级学习分享活动由班级和小组组成,小组负责主题、数目和作业;班级负责海报展示、笔记漂流和投票评比。活动最终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23、参考立意:(1)学习能够弥补个人缺陷。(2)学习也提升了人生境界。(3)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走出“小我”,迈入“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