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299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丽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1. 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业的“皇帝”和象征君权神授的“天子”等称谓相标榜,而是流行用与“酒家”“农家”“医家”等相类似的“官家”,“官家”成为宋代帝王的专有称谓。这反映出宋代A. 注重功业的皇帝观流行B. 皇权观念世俗化的倾向C. 君权神授的天子观强化D. 民间行为影响皇权观念【答案】B【解析】【详解】宋代帝王们的专用称谓“官家”,和“酒家”、“农家”、“医家”等以职业区分社会成员的称谓类似,反映出当时皇权观念世俗化的倾向,B项正确;宋代帝王“不再以注重功业的皇帝自称”,A项错误;“君权神授”的天子观“强化

2、”与材料内容不符,C项错误;“官家”由宋代帝王自称发展成专用称谓,不是“民间行为影响”的结果,D项错误。2. 在中国古代无论中央或地方,无论行政机构或官僚机构的变化无不折射着某个时代的政治特色,反映着中国古代政治演变的趋势,请按产生时序排列以下中国古代官职参知政事土司县令节度使御史大夫阁首军机大臣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易用排除法。县令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期即以创立,御史大夫是在秦朝在全国开创;因此选B。唐朝设立节度使;宋朝设立参知政事;明朝设置土司掌管地方;明朝设立内阁,清朝设置军机处。考点:古代的政治制度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实行的时

3、间。古代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和加强皇权,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他们在不同的时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是对于它们的作用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3. 在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列条款所属的不平等条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中国认明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故凡有亏损其独立自主体制,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活,用示平允A.

4、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日本要占领朝鲜,导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即如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可知日本想独占朝鲜的意图,并为其奠定基础,故为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根据五口通商可知为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根据内容结合所学可知为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根据所学可知的内容为1843年签订的南京条约附件虎门条约中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为。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4. 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事件道路内涵天朝田亩制度旧式农民革命道路农民阶级希冀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社会的道路戊戌变法日本式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改

5、良走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道路辛亥革命美国式的道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革命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南昌起义俄国式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中心城市革命的道路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自己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根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由此可知A. 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利于找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B. 民族矛盾的激化是革命道路得以发展的共性前提C. 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D. 所有的革命道路均大大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国人民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故选A;革命道路的探索有的是民族矛盾激发的产物,有的则是阶级矛盾的产物,

6、B项错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从传统道路到资本主义道路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历程,把这一历程简单地看成是从低级到高级的攀升过程,过于片面,C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走的是旧式农民革命道路,本质上是违背近代化发展的方向的,故D项错误。5.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 B. C. D.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从题干结构图中看出该时期政治协商会议处于最高领导地位,中央人民政府受政协领导

7、。这说明该时期应该是在建国初期,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责的时期,故 正确。是1954年颁布;完成于1956年底,因此与题意不符。【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 1976年可口可乐开始重返中国大陆的尝试,1978年12月13日获批重返中国市场,成为第一家外企,1982 年被商业部停止内销。同年一封反映外企积极作用的“人民来信”得以发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在中央关注下可口可乐公司重获内销权。现在可口可乐公司可以为中国消费者提供17个品牌60多种饮料选择。由此可知A. 可口可乐重返中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结果B. 商业部禁止其内销,是为保

8、护中国民族产品C. 解禁是中央顺应民意,打破思想禁锢的结果D. 可口可乐重获内销权,是自身品牌价值体现【答案】C【解析】【详解】1982 年重新解禁主要是因为当局在“人民来信”表达人民诉求后思想解放的结果,依据材料可知中央顺应民意。故选C;可口可乐进入中国早在1976年就开始运作,获得批准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是市场的选择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所以A不正确;1982 年被禁止内销主要是因为国内对产品的认识不足和受极左思潮影响,对改革开放政策不理解的结果,因此B错误;可口可乐的成功不仅仅是自身价值的作用,与时代发展也密切相关,故D错误。7. 雅典的每个公民都是战士。一、二等级的富有贵族可

9、以担任高级官职,也需要负担昂贵的骑兵装备,充当骑兵。行军时,奴隶侍候主人;打仗时,奴隶在后面观看。这一现象A. 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B. 一定程度维护了奴隶的利益C. 保证了贵族对权力的垄断D. 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雅典每个公民都是战士,不同等级的贵族在担任官职的同时,也需要负担骑兵装备,充当战士,同时在行军和打仗时奴隶和主人有不同的分工和职责,这些都表明在雅典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是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不是维护奴隶的利益,故B项错误;材料是体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无法表明贵族对权力的垄断,故C项错误;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10、是伯利克里的改革,故D项错误。故选A。8. 从历史上看,每当美国挥舞贸易保护主义大棒时,更多体现的是政党政治选举的隐性需求。至于“国家利益”和“民族经济主义”是否与大众的利益相一致则成了次要的问题。这表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A. 完全背离本国大众利益B. 是政党自利取向的产物C.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D. 顺应了民族主义的潮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其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目的在于满足各自政党政治选举的利益,是每一个政党自利取向的产物。B正确;材料表明在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家利益”和“民族经济主义”被放在次要位置,而不是完全背离大众利益,A排除;从长远来看,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

11、美国自身,但是在材料中并没有述及该层意思,C排除;材料中提及了“民族经济主义”,但是它与“民族主义”不是一个意思,前者是一种狭隘的、自私自利的经济观念,D排除。故选B。9.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下列各项可以印证“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某种意义上催生了现代化的新路”观点的是A. 1914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B. 一战爆发后,一位德国官员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战争的祸根。”C. 列宁成功实践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理论D. 威尔逊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

12、民族的解放而战。”【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俄国引发了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成功的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开创了一条与资本主义发展不同的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材料“列宁成功实践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理论”可知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强调的是一战爆发前的欧洲紧张的国际局势,A选项排除。材料“一位德国官员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战争的祸根。”强调的是协约国和同盟国的对抗,B选项排除。材料“威尔逊的战争咨文:我们很高兴为世界的最终和平和各民族的解放而战。”强调的是美国参加一战的重要性,

13、D选项排除。10. 世人把英国看作是欧洲一体化运动的一个特殊成员国,称它是这一运动中“牡蛎中的沙粒”。英国从袖手旁观“舒曼计划”,拒绝加入“欧洲煤钢联营”到密切关注并前后三次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加入后又与各成员国不断地讨价还价,面对新的世界形势逐渐融人欧洲联盟,但最终又退出欧洲联盟。这一过程从根本上反映出A. 国家利益主导了英国对欧政策的诉求B. 英国一直实行“大陆均势”外交政策C. 英国党派政治决定欧洲一体化的进程D. 英国与欧洲大陆国家的矛盾不可调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长期以来推行欧洲大陆均势外交政策, 二战后英国袖手旁观“舒曼计划”,拒绝加入“欧洲煤钢

14、联营”正是“大陆均势”外交政策的体现,但游离于欧共体之外的英国经济发展缓慢,国家利益受损,因而决定加入欧共体,后又成为欧盟成员国,这是国家利益使然。21 世纪初,英国面对难民等问题,决定退出欧盟,同样是国家利益起了决定性作用,A正确,排除B;欧洲一体化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是英国党派政治所能决定的,排除C;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可知战后英国逐渐化解了同政治宿敌法、德等国的矛盾,先后加入欧共体和欧洲联盟,排除D。11. 明朝后期,山西潞绸生产要靠四川供应蚕丝才能维持;江南木器制造业发达,材料却要依靠江西、湖广、四川等地;安徽芜湖的浆染业特别发达,而所用染料靛青则要依靠福建、江西供给。这表明A.

15、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B. 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C. 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D. 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山西潞绸生产要靠四川供应蚕丝才能维持安徽芜湖的浆染业所用染料靛青则要依靠福建、江西供给”等信息可知,明朝后期的商品生产呈现出区域化分工的发展趋势,各地区间经济联系较为紧密,故选C;材料中各地都有着自己较为独特的优势产业,无法进行有效比较,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并未提及雇佣关系的出现,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材料并未提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12. 1720年,日本江户幕府允许输人与宗教无关的西欧科学书籍,更令一些儒者

16、学习荷兰语,开启“兰学”。1723年,中国雍正颁布全面禁教令,使得中西文化交流随之告终,也中断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这样做的结果是A. 导致双方都闭关锁国B. 日本从此走向开放之路C. 终止了两国宗教传播D. 中国比日本更具封闭性【答案】D【解析】【详解】与幕府时期日本开启“兰学”相比,雍正帝全面禁教,中断了当时的西学东渐,导致了中国比日本更具封闭性,D项正确;日本开启了“兰学”,表明两国在闭关锁国政策的力度上存在着差别,A项不符合题意;幕府时期的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直到18世纪中期才被迫开放,B项错误;终止西方传教士在两国传教不是材料的主旨,C项错误。13. 据南海县志记载陈启沅)申岁(18

17、72年)近粵,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日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遂获厚利卒之(终于)风气日开,南、顺(南海、顺德)各属群相仿效。”据此可知,该情形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 广州被列为通商口岸B. 外国资本输入的刺激C. 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D. 新式企业的引领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872年,陈启沅在广东简村乡建立了继昌隆缫丝厂,获利丰厚,致使周边地方也相继建立企业,这体现了继昌隆缫丝厂的引领作用,D正确;AB两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是在甲午战争后,不符合题干时间,排除C。故选D。14.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建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为全世界唯一

18、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所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关于新中国工业化道路,以下说法符合题意的是A. 近代工业化起步于新中国初期B. 中国工业化未突破苏联模式影响C. 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工业化进程D. 中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答案】C【解析】【详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结合自身实际,虽然历经挫折,但是仍然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工业现代化之路,用较短的时间完成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故选C;中国近代工业化起始于晚清洋务运动,排除A;中国通过探索,已经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影响,排除B;D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点睛】解答本

19、题的关键信息是“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所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15. 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 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 工业结构趋于合理【答案】A【解析】表格数据反映了1982年到1988年我国乡镇企业发展中,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等非农产业迅速增加,这一变化说明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故A符合题意。材料

20、反映不出城乡一体化的信息,B不正确;1992中共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与史实不符;材料只是反映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得出整个国家工业结构是否合理,D不正确。点睛:本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主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等问题的理解。解答图表类选择题一般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以图表形式呈现,较直观地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历史的本质。解答该类试题要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解答问题。16. 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

21、贯通东西,辐射南北。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A.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B.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 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D. 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答案】A【解析】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可知应是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故A项正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在21世纪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沿江领域的开发和开放,并没有强调全方位的开放格局,故C项错误;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时间是198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浦东的开发和开放17.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白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

22、响。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在一篇关于白银的论文中指出,它“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它留在那里,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 中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B. 白银成为世界市场运转的媒介C.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D. 葡萄牙人垄断了美洲白银航线【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可见,白银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交流,成为世界市场运转的媒介,故B正确;A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美洲白银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全世界到处流荡,直至流到中国”,紧扣关键信

23、息分析解答。18. 霍布豪斯在自由主义一书中说:“19世纪可被称为自由主义时代,但是到了这个世纪的末叶,这项伟大运动却大大地衰落了。”导致自由主义“大大地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由主义导致了无政府思想的泛滥B. 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加强了统治C. 欧洲封建势力对拿破仑战争的胜利D.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时间,19世纪末自由主义“大大地衰落”,一定与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有关系。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组织能够减少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对自由主义来说是个打击,故选D项。19. 凯恩斯派人士坚持这样一种

24、观点:即工人完全就业产生的收入必然会带来消费需求,而这一需求会给萧条的经济带来最大的刺激动力。罗斯福新政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 整顿财政金融B. 建立紧急救济署C. 推行“以工代赈”D. 调整农业政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的一种扶持政策,其旨在解决工人的就业问题,故C项符合题意;A项并不指向工业的就业问题,不符材料描述,排除;紧急救济署更多的是进行直接救济,其并不解决就业问题,排除B;D项针对的是农业问题,不符材料描述,排除。20. 孔祥熙在给蒋介石的密电中汇报会议进展:“英、美暗斗颇

25、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现正进行商讨中”“弟复告我国久战八年,损失严重,此项摊额有关将来复兴建设”。此次会议A. 是二战后大国间争夺世界领导权的产物B. 解决了南京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问题C. 明确了削减关税和贸易壁垒的基本原则D. 有利于二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体系化【答案】B【解析】材料中“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可知是1944年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会议中对于中国会员费的摊派可以申请减免,这一规定可以避免南京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问题,故B项错误;该会议时二战胜利之前召开,故A项错误;C项是关贸总协定规定的内容;D项是二战后三大经济支柱建立的意义。21. 西周

26、王官学是一种包罗了西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科学为一体的百科之学,学术传承往往是家传,后因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王官学也逐渐向民间流传,孔子将其中部分整理编订为儒家六经。这说明A. 孔子开始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B. 儒家思想已成为官方正统思想C. 分封制的破坏推动了学术下移D. 西周文化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因春秋时期礼乐崩坏,王官学也逐渐向民间流传”可知,分封制的破坏推动了学术下移,故选C;材料显示孔子整理编订六经是在王官学逐渐转移向民间之后的,故A项中“开始”的说法并不妥当,排除;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是在汉代以后,排除B;西周时期王官学的学术传承往往是家

27、传,这意味着学术基本被贵族所把持,故其不能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排除D。22. “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孔子为此而采取的行动是A. 做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官B. 收徒授业,整理文化典籍C. 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理想D. 提出“正名”主张【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可知,孔子有志于传道授业,为此他开创了私学,进行收徒授业,同时他还整理了文化典籍,为我国古代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故选B;做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官显然不能达到孔子传道的理想,排除A;C项是孔子为实现其政治理想而采取的行动,而非为文化传道而采取的行动

28、,排除;D项为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同样也不满足材料设定,排除。23. 如表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思想简表。这反映出当时孔子提倡“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老子提倡“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墨子倡导“兼爱”“非攻”孙膑强调“乐兵者亡”A. 各派均反对争霸战争B. 诸子关注军事斗争C. 诸子的主张渐趋一致D. 民众渴求社会安定【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修文德以来之”“不以兵强与天下”“兼爱”“非攻”“乐兵者亡”可见图表中思想家们均反对战争征伐,体现了民众社会安定的愿望,故D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各派反对争霸战争,排除;思想家们反对战争,并非关注军事斗争,排除B项;

29、材料不能说明诸子主张趋同,排除C项。24. 西周至春秋时期有所谓“刑罚不能上加于官僚贵族,礼仪不能下用于平民百姓”的说法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成为当时的流行语。这一变化反映了A. “法”破除了宗法伦理和等级观念B. 社会转型带来制度和观念的变革C. 当时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D. 君主在一定程度上亦受法律制约【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刑罚不能上加于官僚贵族刑过不避大臣”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社会转型期,原有的社会制度和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逐步走向了崩溃,故选B;古代中国法外还讲究人情,宗法伦理和等级观念并未被完全破除,

30、排除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是在近代才逐步形成的,排除C;“刑过不避大臣”不等于“刑过不避君主”,D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25. 董仲舒的新儒学对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有一定作用,依据是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天人感应”学说C. “屈民而伸君”D. 统治者必须实行仁政【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改造儒学,旨在强化君权,提出了君权神授,同时又企图限制君主的权力,为此提出了天人感应学说,故B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旨在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与题干不符,故A不正确;屈民而伸君突出的是君主的权威,与题意不符,故C不正确;实行仁政是君主的统治思想,与制约君主的权力无关,故

31、D不正确。26. 宋代时,张载力主恢复三代政治,尤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复古为主要手段;朱熹在奏仪中经常提及要“变科举、均田产、振纲纪、罢和议”。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A. 力图弘扬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B. 成为解决时代弊政的有力武器C. 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D. 对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答案】C【解析】【详解】张载主张通过推行井田制达到均贫富的目标;朱熹均田产的主张,在本质上是先秦两汉思想家“制民之产”、“限民名田”的思想主张的翻版,其目的是通过堵塞兼并之路,解决贫困农民的土地问题,从而实现稳定的社会秩序。因此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

32、强化伦理”,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这些主张没有取得实际效果,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对君主权力的认识,排除D项。27. 关于个人学习,朱熹主张“慎思明辩,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王阳明主张学以致圣的关键在于“致良知”。这些主张的共同内涵是净化个人心灵树立独立人格提升人生素养强调学以致用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陆九渊强调“发明本心”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正心、诚意等修养功夫得到真善美,王守仁的“致良知”指要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恢复人良知的本性,可见三个人都在净化心灵方面和提高人生素养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故正

33、确;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个性,不利于树立独立人格,故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故错误。故选组合,排除ACD,B符合题意。28.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A “仁”B. “心外无物”C. “理”D. “格物致知”【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程颐、朱熹和王阳明等人共同的思想主张是“仁”,A选项正确;心外无物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B选项错误;“理”是宋明理学的观点,与先秦孔孟思想无关,C选项错误;“格物致知”只是程朱理学的修养观,不是孔孟的思想,D选项错误。29. 自元代起直至清末废科举,“四书”始终与“

34、五经”并列,而且被视为“六经之阶梯”,为初学者所必读,而其实际地位和影响则是凌驾于“五经”之上的。“四书”地位的提升A. 巩固了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B. 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影响C. 源于程朱理学地位的官方化D. 削弱了“五经”在科考中的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宋朝理学产生,朱熹编著四书集注,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科举考试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四书集注为标准,故C正确;孔孟在儒学中的地位在战国时期即已确立,并非通过“四书”地位的提升来巩固,排除A;“四书”属于儒家经典,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中论语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论,“四书”地位的提升不会冲击了孔子在儒学中的

35、影响,排除B;“四书”始终与“五经”并列,都是科举考试的内容,D错误。30.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作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新思想系统”A. 能够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C. 和宋明理学完全背道而驰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答案】A【解析】【详解】由已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反封建民主启蒙思想出现背景经济上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阶级上是新兴市民或城市工商业者阶层的壮大,故A项正确。明清时期西学东渐的主体是传教士,因此其不可能传播民主启蒙

36、思想,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民主思想既有“不脱儒家思想理路”的一面,又有创新和突破的一面,故C项错误。因为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几乎没有实践,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从董仲舒的建议批准以后,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变成了东方世界之罗马教皇,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恒不变的真理,谁要批判儒家哲学,谁就是名教的罪人,文化的叛逆。摘自翦伯赞秦汉史材料二 (北宋)张载庄严宣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文天祥、东林党人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无不浸润了理学的精神价值与道德理想。摘

37、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要材料三 清初思想家在许多问题上继续发扬光大了晚明的进步思想,比如王夫之强调天理与人情的协调统一;唐甄继续批判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陈子龙编明经世文编意在提醒士人对国计民生的注意;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等都是这种精神指导下的成果。这股实学思潮直接引发了清代中叶的朴学学术,并且间接开启了近代中国学术的科学精神。摘编自曹文柱、赵世瑜中国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建议”所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分析理学的社会价值。(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初的“实学思潮”出现的背景。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

38、文化主流地位的原因。【答案】(1)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2)促进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的建立;强化了中华民族气节和德操;增强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3)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理学束缚人们的思想,崇尚空谈。原因:儒家能不断吸收其他学说,丰富自己的思想;儒学不断改造,适应时代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孔子便从诸子百家之中超升出来,变成了东方世界之罗马教皇,而儒家哲学也就变成永恒不变的真理”信息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地位

39、等方面指出“董仲舒的建议”所产生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在异族强权或腐朽政治势力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等信息结合所学从促进道德自觉和理想人格建立、强化了中华民族气节和德操、增强了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等方面分析理学的社会价值。(3)背景:依据材料三中信息结合明末清初进步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相关所学从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说明清初的“实学思潮”出现的背景。原因:结合所学从其思想不断借鉴和丰富、根据时代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不断改造等方面说明儒家思想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地位的原因。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40、 农村以小农经济为中心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完全解决严重的劳动力过剩问题,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化为比较固定的工商业者,并汹汹涌入城镇,成为市镇勃兴的重要因素。明清时期密如星斗的市镇,聚集了以工商者为主体的大量人口。随着市镇多方面的城市功能的增强,特别是零售商业、铺坊手工业、饮食业和酒楼、茶肆等行业的蜂起,加上大量地主、士绅的迁入,使得市镇行政管理复杂化,官吏队伍遽速壮大。这些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凭藉经济、政治实力,消费水准高得惊人,高档奢侈性消费品的猛增促进了商业的繁荣。摘自孙竞昊明清江南商品经济与消费结构关系探析材料二 据著名的发展经济学家西斯蒙库茨涅茨的统计,英国在1801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

41、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32、23和45,而到了1841年则变成了22、34和44。城市具备了能提供充足能源和必要的生产资料、产品销售市场和服务设施的能力。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铁路、公路、水路把繁华的都市与荒僻的村庄联系起来。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装进他们自己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格拉斯哥在18世纪末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镇,但到了1831年已经是一个20万人的大城市了,靠得就是拥有60多条汽船和107家纺织厂摘编自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农村

42、人口的流向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英国城市化进程的促进作用。【答案】(1)流向:大量农民和地主士绅流向市镇。影响:造成市镇人口增多;城镇功能增强;官僚队伍的壮大;商人和达官显贵奢侈消费;促进市镇商业繁荣。(2)作用: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产业结构,工业比重上升,推动了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和发展;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为城市吸纳更多人口提供了可能;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方便了人口流动和转移(引起郊区城市化发展);工业革命促使新城市兴起;推动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入。【解析】【详解】(1)流向:由材料“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化为比较固定的工商业者,并汹汹涌入城镇大量地主、士绅的

43、迁入,使得市镇行政管理复杂化”可归纳为大量农民和地主士绅流向市镇。影响:由材料“市镇,聚集了以工商者为主体的大量人口”可归纳为造成市镇人口增多;由材料“随着市镇多方面的城市功能的增强”可归纳为城镇功能增强;由材料“使得市镇行政管理复杂化,官吏队伍遽速壮大”可归纳为官僚队伍的壮大;由材料“达官贵人、富商巨贾凭藉经济、政治实力,消费水准高得惊人,高档奢侈性消费品的猛增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可归纳为商人和达官显贵奢侈消费,促进市镇商业繁荣。(2)作用:由材料“比重分别是32、23和45,而到了1841年则变成了22、34和44”可归纳为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产业结构,工业比重上升,推动了机器大工厂的建立和发展;由材料“城市具备了能提供充足能源和必要的生产资料、产品销售市场和服务设施的能力”可归纳为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为城市吸纳更多人口提供了可能;由材料“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中,运输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归纳为推动了交通运输的发展,方便了人口流动和转移;由材料“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可归纳为推动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入;由材料“格拉斯哥在18世纪末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镇,但到了1831年已经是一个20万人的大城市”可归纳为工业革命促使新城市兴起;- 18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