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5 ,大小:293KB ,
资源ID:25293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293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05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精要(中国近现代史&附精练)中国近现代史.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05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精要(中国近现代史&附精练)中国近现代史.doc

1、苏州 2005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精要(中国近现代史附精练)中国近现代史第一课时“落后就要挨打”19 世纪西方列强侵华史【总知识结构】19 世纪中期(18401864)19 世纪后期(18701900)工业革命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基础知识】1、前言:(1)近代中国屡次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掠夺性以及中国落后是遭受频繁侵略的两个重要原因。(2)西方列强采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

2、方式进行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主要根源;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根据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列强侵略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2、鸦片战争(P19)(1)鸦片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A、19 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了-,英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B、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四伏。C、林则徐领导的-是鸦片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2)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61842.8):战争开始的标志-;英军从广东沿海北上,到达-,清政府向英军作出保证,英军退到广东;1841 年初,英军扩大战争,攻占-和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

3、城市;-宣告鸦片战争结束。(3)主要不平等条约:A、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B、1843 年英国迫使清政府签定-和-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从中取得的三项特权-。C、1844 年,中美望厦条约扩大的侵略权益有-。D、1844 年冬,中法黄埔条约扩大的主要特权-。(4)鸦片战争的性质:-。(5)鸦片战争的影响(默)(6)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主要标志是-。3、第二次鸦片战争(P1015)(1)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A、19 世纪 50 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代。-是当时资本主义列强的共同愿望,英法美向清政府提出“-”要求,企图借机-,扩大-。B、英国借口“-”、法

4、国借口“-”发动战争。(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1856 年秋,英国出动军舰袭击-,战争爆发的标志;1857 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广东巡抚-降敌,巡抚衙门是中国近代最早的-;185 年英法联军夺取了大沽和天津,迫使清政府签定-。1860 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接着占领-。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定-标志着-结束。(3)不平等条约:A、1858 年天津条约的主要特权(默)。B、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C、19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主要条约-。(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默)4、甲午中日战争(P4853)(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A、日本的经济

5、原因-,日本的政治原因-。B、西方列强-,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C、1894 年,朝鲜-。D、清政府希望-。(2)甲午战争的过程:1894.7-,8 月-标志着战争爆发。甲午战争 1894.79 是第一阶段,主要战役是-。1894.101895.4 是第二阶段战争在-进行,主要战役是-。日军占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战争结束。(3)战争性质:-。(4)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默)(5)马关条约给中国近代社会带来严重危害(默)(6)三国干涉还辽:A、原因是-。B、结果-。C、实质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争夺。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7073)(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义和团运

6、动严重威胁帝国主义在华利益。(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过程:1900.6 八国联军从-向-进犯,义和团在-重创联军;6 月中旬联军攻陷-;7 月-陷落,侵略军成立-,对天津进行殖民统治;8 月进犯北京,不久北京陷落。(3)辛丑条约签定。主要内容(默)(4)辛丑条约的严重危害(默)【例题分析】1、甲午战争前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特点有什么变化?结合甲午战争前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明这种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2、马克思认为:“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

7、不自觉的工具。”根据这段材料概括指出 19 世纪西方殖民侵略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结合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影响说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参考答案】1、甲午战争前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特点有什么变化?结合甲午战争前后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说明这种变化。简要分析变化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一)侵华特点的变化:由 19 世纪中期的商品输出为主到 19 世纪末的资本输出为主,分割世界。如在 1842 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特权都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在 1895 年签定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割占台湾、辽东半

8、岛等特权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要求。(二)变化的原因:(1)十九世纪中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求广阔的颜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因此甲午战争前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2)19 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输出日益增大,殖民掠夺更加剧烈,因此以资本输出、分割世界为主要特征。(三)主要影响:甲午战争前的西方列强侵华促使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时代的侵华使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直至完全形成。2、马克思认为:“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

9、也很愚蠢。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根据这段材料概括指出 19 世纪西方殖民侵略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结合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的影响说明这个观点的正确性。(一)主要影响:(1)灾难性:促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中国贫困落后的重要根源。(2)革命性:客观上冲击了中国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观念,促使中国社会近代化。(二)鸦片战争的影响:(1)灾难性:战争造成了中国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大量赔款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大量主权的丧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随着国外商品的大量倾销,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大批农民、

10、手工业者破产,中国逐步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革命性:随着自然经济解体,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部分条件;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革命进入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思潮在中国萌发,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三)甲午战争的影响:(1)灾难性:战争的破坏性造成更严重的损失;更多主权的丧失,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中国经济进一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严重阻碍。(2)革命性: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某些条件;面对民族危机加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了戊戌变法等民主运动;资产阶级维

11、新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中国近代化步伐加快。一、选择:1、某些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为“通商战争”。据所学知识回答: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指出了战争的实质为英国的殖民侵略辩护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要求A、B、C、D、2、19 世纪末,一份外交文件中提出:“中国现实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之口岸装卸一切之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A、要求机会均等B、提出协定关税的建议C、反对各国在华划分“势力范围”D、维护中国关税统一3、下列“英、美、日三国对华贸易所占比重变化表”表明中国半殖民地化日益严重一战中日本侵略中国加剧中国的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大战中及大战后初期美日在华争夺激烈A

12、、B、C、D、4、19 世纪中期,英国连续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A、挽回中国禁烟所造成的损失B、打开中国市场C、输出英国天主教D、输出西方文明5、西方列强从通商口岸获得的下列特权先后顺序是开设工厂自由传教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租赁土地、房屋A、B、C、D、6、19 世纪八九十年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 19 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不同点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B、索取赔款的数额不断增大C、通商的开放口岸深入腹地D、列强获得对华输出资本的特权7、导致“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发生的决定性因素是A、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在华侵略权益的矛盾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C、外国侵略者与清政府的矛盾D

13、、欧洲帝国主义国家与日本的矛盾8、鸦片战争后,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主要指: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和发展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所取代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且日益商品化9、天京变乱后太平天国下列活动的顺序是:石达开率部出走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李秀成东征苏南,连战连捷安庆失陷陈玉成英勇就义A、B、C、D、二、材料题:10、请回答与台湾有关的问题:材料一:“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在历史上饱经战乱,曾几度落入外国侵略者之手。为了捍卫祖国领土的主权完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材料二:国家时间1

14、895 年1899 年1913 年1918 年1921 年英国11.7%11.4%8.5%11.8%美国9.5%7.6%12.8%17.3%日本3%11.5%19.7%38%25%台湾与祖国的关系,最早开始于,当时称;年,孙权派率万人船队去那里,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隋朝时台湾称,而在元朝时又改称,并设置了行政机构对台湾和进行管辖。自明代以来,台湾曾经遭受、等国家的侵略。台湾是怎样沦为日本的殖民地的?在此过程中,台湾人民是这样进行反侵略斗争的?有何意义?我国政府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的严正立场是什么?11、材料一、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又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

15、面租与俄国,在俄国 所租 之地及 附近海面,所 有调度水陆 各军,并治理 地方大吏,全归俄官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 年 3 月)材料二:(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之租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日俄朴茨茅斯和约(1905 年 9 月)材料三: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亦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 年 2 月)注:1945 年 8 月,中华民国与苏联政府签定了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材料四:缔约国双方同意一矣不迟于 1952 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

16、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有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货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1950 年 2 月)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侵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清政府与新中国外交政策有何根本差异。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采取了什么做法?第二课时“日美争锋”20 世纪帝国主义侵华史【总知识结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190

17、11919)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列强在中国激烈争夺1929-1933 世界经济危机美国推行全球霸权政策日俄战争华盛顿会议后列强协同侵华扶蒋反共严守中立、扶植北洋军阀策动军阀混战、镇压干涉革命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封锁日、美加紧侵略中国日本发动局部、全面侵华战争【基础知识】1、前言:(1)近代中国屡次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掠夺性以及中国落后是遭受频繁侵略的两个重要原因。(2)西方列强采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方式进行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主要根源;客观上也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根据资本主

18、义发展的过程,列强侵略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2、日俄战争(P75)(1)战争的原因:1904 年日本为了争夺朝鲜和中国东北发动对俄国战争(2)战争的结果:-。3、20 世纪初帝国主义侵略(P75)(1)辛丑条约签定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新特点是他们凭借-以外,又在-。(2)帝国主义侵略深入的影响:-加深。4、辛亥革命期间“严守中立”(P87)(1)“严守中立”政策出现的原因:-阻止革命的目的。(2)“严守中立”的实质:-工具。(3)影响:袁世凯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6、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侵华(P95)(1)原因:辛亥革命爆发后,帝国主义趁-,加紧侵略。(2)主要表现

19、:俄国对-、英国对-、日本对-尤为严重。7、一战结束后列强侵华(P129)(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背景:一战期间,日本-趋势,美国为了-。(2)结果:在华盛顿会议上达成了-的协议。(3)影响:在列强的操纵下,-灾难。8、国民革命期间帝国主义侵华(P145)(1)帝国主义国家干涉中国革命的原因:-恐慌。(2)干涉的表现:在上海-;在南京-。帝国主义列强支持蒋介石发动政变。(3)影响:是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客观原因。9、1931 年的九一八事变(P14)(1)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战争)发生的原因:A、日本对中国领土垂涎已旧。1927 年“东方会议”确定了-方针。B、1929 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政

20、府急于发动-创伤。C、当时中国-。(2)九一八事变的含义-。(3)九一八事变的影响:日本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沦为-。中国共产党、东北人民、国民党爱国将领等参与的-兴起。华盛顿体系解体。10、1932 年的一二八事变(P14)(1)一二八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气焰嚣张。(2)一二八事变的含义-。(3)结果:国民政府和日本签定-主要内容-。11、1935 年的华北事变(P25)(1)华北事变的含义-。(2)结果:国民政府与日本签定-重要内容-。(3)影响:中华民族面临-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方针推动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涨。日本在华北扩张损害了英美利益,他们支持-抵制日本。12、1937 年的七七

21、事变(P30)(1)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A、这是-的必然结果。B、1936 年日本制定了所谓的“-”方案,一方面-、另一方面-。C、1937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旧病未愈,-。(2)含义-。(3)影响:-开始。13、日本在沦陷区的统治(P36)(1)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A、建立的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对国民党进行政治诱降。B、1940.3 在南京建立了伪国民政府,其实质是-。(2)野蛮的经济掠夺:A、经济掠夺的总方针是-。B、日本对于沦陷区的工矿交通运输进行“统制经营”的目的是-。(3)推行奴化教育:A、主要措施-。B、奴化教育的目的

22、是-。(4)政治统治:在华北推行“-”,在华中推行“-”14、二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P50)(1)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的背景:战后,美国成为-,为了控制中国而推行。(2)影响:推动中国内战的进程。【例题分析】1、概述 18401949 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2、近代中国曾经两次受到日本大规模侵略,简要分析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内外原因。为什么两次战争结局不同?分别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参考答案】1、概述 18401949 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势力的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1)19 世纪中期,英国在侵华中占据优势。主要原因:清朝封建统治日趋衰落;世界资本主义

23、处于上升时期,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霸主。(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形成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主要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出现了发展不平衡,英法发展缓慢,美国、德国、日本、俄国迅速发展。19 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促使列强协同侵华。(3)一战期间,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主要原因:大战主要在欧洲进行,欧美国家无暇东顾,日本乘机扩大在华优势。(4)一战后初期(20 年代),中国重新回复到列强共同支配局面,日本、美国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国家。主要原因:战后,英法力量遭到严重削弱,美国、日本力量迅速增长,俄国成

24、为了社会主义国家。(5)30 年代,日本再次取得侵华优势。主要原因:在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影响下,日本为了摆脱危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扩大对华侵略战争;美国忙于处理经济危机,对日本推行绥靖政策。(6)二战后,美国成为侵华的主要势力。主要原因:二战后,日本失败了,英法遭到进一步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推行扶蒋反共政策。(7)最终结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 1949 年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清除了列强在华的侵华势力。2、近代中国曾经两次受到日本大规模侵略,简要分析日本发动两次侵华战争的内外原因。为什么两次战争结局不同?分别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一)日本发动甲午战争

25、的内外原因:(1)内因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面临国内市场狭窄、资源缺乏等问题;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政府为了转移矛盾,推行大陆政策。(2)外因是欧美列强的纵容、默许;中国清政府腐朽,寄希望于调停;朝鲜发生了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战争,提供了契机。(二)日本发动 30 年代侵华战争的内外原因:(1)内因是日本遭遇了经济大危机打击,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日本早在“东方会议”上确定了侵略中国的方针。(2)外因是欧美忙于摆脱经济危机,对日本推行绥靖政策;中国蒋介石国民政府忙于剿共。(三)结局不同的原因:(1)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

26、执行“避战求和”的方针;大多数清军将领贪生怕死。(2)3040 年代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援。(四)主要影响:(1)甲午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2)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一、选择:1、关于朴茨茅斯和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美国的斡旋下签定B、涉及到朝鲜和中国问题C、俄国战败被迫签订出卖国家主权的条约D、使日本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南部2、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和废除“二十一条”的主要意图是A、维护中国领土完整B、削

27、弱日本的在华优势C、联合中国抵制英日同盟D、表达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3、二战后,美国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可靠的亲美政权而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帮助蒋介石建立民主政府B、促成国共合作C、由蒋介石决定中国命运D、阻止共产党控制中国4、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的真实意图是A、武力镇压革命B、“严守中立”,不加干涉C、保住清朝政府D、积极扶植新的代理人5、武昌起义后,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说“我认为,行动的时间到了,如果列强不欲担负使北京政府瘫痪的后果,袁世凯必须得到支持。”这说明帝国主义国家A、策划“南北和谈”B、干涉中国内政C、“严守中立”D、准备武力侵略中国6、“府院之争”的激化,从根本上反映了A、

28、是否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争B、南方、北方军阀之间的地盘之争C、国会各派政客之间的权力之争D、美国、日本争夺对华控制权之争7、下列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民主革命反帝斗争的继续B、是为避免在中国境内作战而出兵C、是对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报复D、是为解放台湾受阻而采取的补救措施8、辛亥革命爆发后,乘中国政局动荡之机,加紧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主要是德美俄日A、B、C、D、9、近代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其共同点是A、都是中国大规模内战给日本造成可乘之机B、都实行过野蛮屠杀政策C、在国际上得到英美支持D、最终都被中国人民所战胜10、20 世纪 30 年代,英美有时支持蒋介石抗日

29、,有时又劝降,导致这种矛盾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既存在矛盾,又存在勾结避免日本南下维护英美在华利益推动日本进攻苏联A、B、C、D、二、材料:11、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美日既又勾结又有斗争。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试举出美日两国在侵略中国问题上勾结与斗争的事例各两例。在侵略中国问题上美日两国有何不同特点?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什么时候与两国的关系正常化?你认为影响中美、中日关系的障碍主要有哪些?三、问答:12、简述 17 至 20 世纪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台湾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实。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作了哪些努力?第三课时“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总

30、知识结构】19 世纪 60、70 年代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一战期间国民政府前期国民政府后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有所发展短暂春天显著发展萎缩破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主革命由旧转新早期维新思想产生康梁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化运动【基础知识】1、前言:(1)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最基本的内容是经济变革,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引起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客观上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作为中国近代先进的经济成分,它是推动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内在动力。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呈现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主要经济成分有封建地主经济

31、、个体农民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2、洋务运动(P36)(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出现了-的问题。B、洋务派形成后积极主张利用-。C、慈禧太后采取-策略。D、-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2)运动的时间-和主要旗帜-。(3)运动的主要内容:A、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为旗帜,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企业。比较重要的是-。B、洋务运动后期,为了-,洋务派打出“-”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是-。C、70 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划海防,80 年代建成三支海军-。D、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

32、创办了 30 多所新式学堂,培养-,又选送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4)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5)洋务运动破产的主要原因(默)。(6)对洋务运动的评价:A、积极方面:引进了-、培养了、-、抵制了-、刺激了-,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消极方面:维护封建制度违背历史发展潮流。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P40)(1)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的历史条件:A、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另一方面-某些客观条件和可能。B、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出现,受-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开始引进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于近代企业。C、洋务运动对于中国资本主义产生起了诱导作用。(2)时间和地点-、

33、-。(3)早期著名企业-。(4)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的主要影响:伴随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诞生了。(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既具有反对-又有同-的一面。造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一开始就-,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因此具有妥协性。(6)中国无产阶级产生的主要途径有,最早产生于-里,所后在-的厂矿里也产生了。中国无产阶级主要来源于-,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7)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是-。同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产生、成长的中国无产阶级还有自己的特点:-最强;-、-。这些优点和特点必然使中国无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

34、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 19 世纪末初步发展(P61)(1)发展的历史条件:A、随着帝国主义-条件。B、清政府为了-。(2)发展的主要特点:资本增加;企业数目增加;范围扩大;轻工业发展突出。(3)步履艰难的主要原因-。(4)社会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运动。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 20 世纪初的有所发展(P75)(1)发展的原因:辛丑条约签定后,在-刺激下。(2)发展的影响: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要求。资产阶级领导的-帝制。6、民国初年(19121919 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P108)(1)发展的历史条件:A、-扫除了一些障碍。B、一战期间,欧洲-

35、外部条件。C、-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特别是-。D、-成为共同要求。(2)发展的主要特点:新建厂矿、新增资本超过-;发展最快的是-。(3)主要实业家-。(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特征,具体表现在(默)(5)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默)7、大战结束后(19191927)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P132)(1)主要原因:-压迫;帝国主义策动-,战火弥漫。(2)影响:-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国民大革命兴起。8、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7)民族工业显著发展(P5)(1)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民-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国民政府为了巩固统治,提出开展-。(2)随着官僚资本的建

36、立和膨胀,民族工商业受到-摧残压迫越来越严重。9、抗战时期(19371945)民族工业破产(P43)主要原因是-。10、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民族工商企业大量破产(P60)主要原因是-。-。【例题分析】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的演变过程及原因。简要评价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2、根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演变示意图简要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阶段特征以及近代各种经济成分在中国产生和结束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的演变过程及原因。简要评价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地位。(一)兴衰过程:(1)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战后,自然竟逐步解

37、体;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19 世纪 6070 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2)甲午战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被迫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4)20 世纪 30、40 年代,官僚资本逐渐垄断了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蒋介石政府发动内战,民族资本主义陷入困境。(二)历史地位:(1)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他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38、的前提之一。(2)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存在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分布不尽合理等弱点,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2、根据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演变示意图简要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阶段特征以及近代各种经济成分在中国产生和结束的主要原因。(一)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阶段特征:(1)近代前期(1840 年1919 年)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洋务资本、外国资本、民族资本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2)近代后期(1919 年1949 年)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占统治地位,封建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二)近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成分有:

39、封建自然经济、洋务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1)封建自然经济:随着牛耕、铁器的使用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1952 年通过土地改革的完成,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在中国被废除,封建经济结束。(2)洋务经济:19 世纪 60 年代,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清政府发动了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甲午战争失败后,洋务企业基本停办,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洋务企业结束。(3)外国资本主义经济:鸦片战争后,凭借取得的特权,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出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收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外国资本结束。(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 世纪 60、70 年

40、代,在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影响下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1956 年,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成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20 世纪 30 年代,凭借国家政权,四大家族建立起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一、选择:1、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的维新变法运动的进步性在于政治方面有利于维新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经济方面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思想方面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传播文化方面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A、B、C、D、2、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

41、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3、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根本原因在于A、受新的革命思想的影响B、中国社会性质、矛盾依旧C、国际形势的影响D、先进阶级政党的建立4、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变法与革命,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其最深刻的根源在于A、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B、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C、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D、资本主义经济基础的薄弱5、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6、恩格斯曾在甲午中日战争时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却

42、是逐渐帝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主体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7、顽固派的请毁新学伪经考片中说:“(康有为)惑世诬民,非圣无法圣世不容,请焚新学伪经考而禁粤士从学。”这是因为此书A、否定了孔子的圣人地位B、批判了封建的伦理道德C、批判了专制注意的君主制度D、动摇了顽固派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8、革命派的民权思想比文学派的兴民权思想进步的主要体现是A、反对民族压迫B、国家政权的组成形式C、国家的阶级本质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9、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资产阶级思

43、想文化的传播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A、B、C、D、二、材料:10、阅读下列材料(注:小树代表民族资本主义)上例 4 幅图代表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几个阶段,请结合史实回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简述每个阶段发展的原因。结合上图分析,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后存在哪些进步倾向?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进行的两大政治运动,但均以失败告终,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三、问答:11、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的道路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19 世纪中后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还有人认为,近代中国对

44、西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夷务、洋务、时务、要务”的过程。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器物变革”和“制度变革”所指为何?简要说明促成“器物变革”的因素。上述历史事件的结果可以使我们得到哪些启示?结合“夷务、洋务、时务、要务”的发展过程,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特点的认识。第四课时“曲折中前进”现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总知识结构】19491952 19531956 19571966 19661976 1978民族工业的恢复一五计划的完成经济困难和恢复发展经济恶化和复苏回升经济迅速发展建立国营企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文革动乱和周邓整顿改革开放合理调整工商业一五计划的制定八字方针

45、和七千人大会【基础知识】1、前言:(1)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现代民族工业不断壮大。受左倾错误的影响也出现了许多挫折。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主要动力。(1)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中国经济结构出现阶段变化的特点。2、19491952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P98)(1)严峻的经济形势:A、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掠夺、-搜刮。B、表现-。(2)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采取的主要措施:A、-。B、-。C、-。D、在工矿企业进行-。(3)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意义-。3、19

46、531956 国民经济的改造和发展(P103)(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A、提出的历史条件:-恢复;-的巩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的任务迫切地摆在党和国家面前。B、主要内容-。C、特点: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改造同时并举。(2)一五计划:A、基本任务-。B、计划的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如果不优先发展就不能-。(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A、原因:国民经济恢复以后,资本主义工商业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国的任务发生矛盾。B、改造的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D、改造的方式是由-初级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发展为-高级国家

47、资本主义。E、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标志着-。(4)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A、主要工业成就-。B、一五计划完成的主要意义:我国开始-,-基础。4、1957196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P109)(1)中国共产党“八大”:A、召开的历史条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了主要任务。B、八大的主要内容:国内主要矛盾-;总任务-;坚持-方针。(2)1958 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A、提出的背景:-国家。B、路线的特点是强调经济建设的速度要快。C、对总路线的评价-。(3)大跃进:A、大跃进运动的原因:总路线提出后,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片面-。轻率发动了大跃进运动,B、大跃进运

48、动的含义:-。C、大跃进运动的影响:-。(4)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A、困难的原因:一系列的左倾错误-、-、-是根源。-严重。苏联-。B、困难的主要表现:工农业比例失调,-畸形发展;基本建设规模过大,财政出现巨大赤字。C、中共克服苦难的主要措施: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的主要工业成就:-两大钢铁基地;-三大油田;尖端科学-。5、19661976 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P123)(1)1967、1968 年,-扩展到经济领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损失超过-。(2)1973 年,国民经济形势出现复苏局面。主要原因是九一三事件后,周

49、恩来主持中央工作,提出-,着手-,积极-。(3)1975 年国民经济迅速回升。主要原因是-。(4)文革十年由于-,经济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 19661976 主要建设成就示意图举例)6、1978 年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国民经济(P133)(1)经济体制改革:A、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含义-。B、改革的必要性:这种体制的存在的严重弊端严重阻碍了-。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开始时期,逐步-;全面 展 开 主 要 是 把-;把-。D、意 义:经 过 改 革,城 市 经 济 出 现-。(2)对外开放:A、新格局:-。B、对外开放的意义-。(3)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A、

50、-的异军突起,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为促进-开辟了一条新路。B、工业方面代表性工程项目-。【例题分析】1、结合时代背景,简要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及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材料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主要又国有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五种经济成分构成。1949 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合作社工业占 34.7%,公私合营工业、私营工业占 63.3%。材料二:1952 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合作与公私合营的企业产值所占比重已达到 50%以上,与其他经济成分比较已占优势。材料三:至 1978 年,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占

51、 77.6%,集体经济占 22.4%,个体私营经济几乎不存在。材料四:19851998 年各类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单位:%)年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198564.932.13.0199534.036.619.4199828.538.338.8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 50 年来所有制结构演变的三个阶段,指出各个阶段的基本特点和作用,分析所有制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参考答案】1、结合时代背景,简要分析社会主义工业化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及原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一)19491952 年是民族工业的恢复发展时期。主要原因:人民政权的巩固是前提;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经

52、济的恢复,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等。(二)19521956 年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时期。主要原因:中共制定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人民政府编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三大改造,促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起步。(三)19571966 年是重工业突出发展时期。主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大练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影响下,重工业得到了突出发展。(四)19661976 年是社会主义工业艰难发展时期。主要原因:受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以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五)1978是社会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时期。主要原因:我国推行改革开放政

53、策。(六)启示: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尊重经济规律;要保持社会稳定。2、材料一:新民主主义经济主要又国有经济、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五种经济成分构成。1949 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工业、合作社工业占 34.7%,公私合营工业、私营工业占 63.3%。材料二:1952 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合作与公私合营的企业产值所占比重已达到 50%以上,与其他经济成分比较已占优势。材料三:至 1978 年,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企业占 77.6%,集体经济占 22.4%,个体私营经济几乎不存在。材料四:19851998 年各类经济成

54、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单位:%)年份国有经济集体经济非公有制经济198564.932.13.0199534.036.619.4199828.538.338.8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 50 年来所有制结构演变的三个阶段,指出各个阶段的基本特点和作用,分析所有制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一)19491956 年:国营经济主导下多种所有制并存。主要作用:促进经济恢复、巩固人民政权、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条件。(二)19561978 年: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主要作用: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不符合,其中存在的弊端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发展。(三)1978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主要作用:

55、适应了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一、选择:1、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A、没收官僚资本B、建立大型国营企业C、收回海关主权D、没收私营工商业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3、据资料统计,四川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森林覆盖率仍有 20%,60 年代初森林覆盖率只剩 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急剧增长B、盲目垦荒及商业性的采伐C、长江流域洪灾频繁D、“大跃进”运动中大炼钢铁4、1960 年国家提出了对国民经济实行“

56、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当时通过“调整”国民经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受到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畸形发展,工业受到破坏公有经济比重过高,私有经济比重过低发展经济中提出的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和高速度A、B、C、D、5、到 1973 年,国民经济形势出现了“文革”中最好的局面,其中主要原因是A、中央着手恢复国民经济B、邓小平明确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C、极“左”思潮开始遭到彻底批判D、“文革”运动接近尾声6、建国初期曾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合理调整,对其中“合理”的正确理解是A、剥夺资本家的资本所有权B、最大限度减小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C、使私营工商业接受国家计划经

57、济的指导D、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获得较大发展7、下列事件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B、合作化运动C、没收官僚资本D、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8、以下对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B、存在着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危害C、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力量D、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9、1953 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建设任务而言,所体现出的基本任务是A、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B、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社会生产有机统一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统一D、发展科技教育与独立外交的统一10、下列各项,属于片面强调生产关系,使生产

58、关系远远脱离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A、总路线的方针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土地改革运动二、材料:11、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变化,根据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一五”到“二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材料二“一五”到“九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请回答:材料一反映从“一五”到“二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试分析变化的原因。材料二中“六五”时期后国内生产总值与“六五”时期前相比,其增长有何特点?造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三、问答:12、19491956 年的过渡时期,在我国出现了以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但到 1

59、956 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其他经济成分被消灭。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一直到 1978 年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以后,而在我国再次出现了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据此有人认为三大改造在 19491956 年间进行,时间太早了,进行得也太快了,超越了我国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为什么?(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第五课时“天国梦、立宪梦的破碎”19 世纪中国人民的抗争【总知识结构】19 世纪中期19 世纪末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基础知识】1、前言:(1)西方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社会贫困落

60、后,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引起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人民的努力抗争是列强未能将中国殖民地化的主要原因。(2)19 世纪中国人民的抗争主要由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发动,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些抗争都因为领导阶级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而失败,但是都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2、太平天国运动(P20)(1)运动兴起的原因:A、-激化。B、-灾难。C、-严重。D、思想原因是拜上帝教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号召。(2)拜上帝教的创立:A、目的:-。B、特点:把西方-、-、-结合起来。C、主要教义的内容:皇上帝是唯一的真神,在上帝面前-;清朝最高统治者是-,号召群众-。D、意义:将千百年来-号召力。(3)

61、太平天国的过程:A、爆发的标志-。B、-,初步建立政权。C、定都天京,正式建立-对峙。D、北伐:目的-;失败的原因-。意义-。E、西征:目的-。西征的地区-。意义:巩固了天京革命大本营。F、失败的标志:-。(4)太平天国的失败原因:A、主观方面: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表现在提不出-,领导者-前程。B、客观方面:-。(5)太平天国的悲剧充分说明(教训):-。(6)运动的性质:-战争。(7)新特点:A、承担-双重任务。B、提出-方案。C、属于亚洲革命风暴。(8)主要功绩(默)。3、戊戌变法(P61)(1)变法的原因:A、政治方面: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B、经济方面:19世纪末

62、,-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运动。C、思想方面:康梁维新思想传播,推动维新运动的浪潮。(2)1898 年初,康有为呈递-这个奏折实质是-。(3)1898 年 4 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救亡团体-,以-为宗旨,这个团体具有-的性质。(4)百日维新的含义:-。(5)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略)军事方面(略)文化教育方面:开办-;废除-。其余(略)(6)对新政法令的评价(默)(7)戊戌政变:A、政变的原因:新政触犯了-反对。袁世凯-。B、戊戌六君子-,新政中保留了-,其余全部废除。(7)戊戌变法的性质:-。(8)戊戌变法的意义:A、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具有进步意义。B、戊戌变法

63、又是依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变法的首要目的是-。这对于-。C、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作用。它-觉醒。(9)失败的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群众。(10)戊戌变法失败证明(教训):-。4、义和团运动(P69)(1)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历史原因:A、19 世纪末,帝国主义势力深入山东,教会活动猖獗,传教士肆意欺压百姓,积怨成仇。B、直接原因:德国强占-进一步刺激了民众。(2)义和团运动的过程:A、1898 年秋,-,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B、“扶清灭洋”口号:具有爱国性质,口号的实质反映了-。对口号的评价:“扶清”-;“灭洋”-。C、1899年清政府任命袁世

64、凯为山东巡抚,血腥镇压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D、1900 年春,慈禧太后采用招抚办法:原因是义和团势力发展到京津,难以剿灭;招抚的目的是企图-;结果义和团纷纷涌进北京、天津。E、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的标志:义和团围攻-,不久,清政府对外宣战。F、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侵略。(3)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小字):A、义和团运动无法阻止-。B、但是中华民族-精神,教训了侵略者,使帝国主义列强认识到-,改为在中国扶植代理人的侵略政策。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例题分析】1、简要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主要功绩说明农民阶级

65、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2、19 世纪末,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作出了努力。方式不同,结果一致。简要指出方式的差异,分析结果一致的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参考答案】1、简要概括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特点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新特点产生的主要原因。结合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主要功绩说明农民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历史地位。(一)新特点: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反侵略的任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二)产生的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这种社会性质下的

66、中国革命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受外来思想的影响,太平天国领导人产生了向资本主义学习的思想。(三)历史地位:农民阶级身受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具有革命性,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小农经济的落后性决定了农民阶级的政治局限性,不能担任革命的领导力量。说明:(1)失败的原因:主观方面,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农民不能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无法指导革命取得胜利,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战略失误;客观方面,面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2)主要功绩: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对以后的中国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2、19 世纪末,中华民族出现严重

67、的民族危机,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机作出了努力。方式不同,结果一致。简要指出方式的差异,分析结果一致的主要原因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一)方式差异:农民阶级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开展义和团运动;民族资产阶级采用改良方式,进行戊戌变法。(二)结果一致都以失败告终。主要原因:主观上都存在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内部不团结;资产阶级软弱、妥协。客观上都面临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三)主要影响:(1)戊戌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促进思想解放,在社会

68、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中国人民的觉醒。(2)义和团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统治,加速灭亡清朝的灭亡;迫使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政策,由瓜分转为扶植代理人;阻止了中国的殖民地化。一、选择:1、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A、外国列强的多次入侵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C、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力2、中国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最主要原因是A、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少B、便于对海外贸易的发展C、便于依赖外国资本主义D、自然经济解体程度较深3、下列几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外贸经济官僚资本洋务经济民族资本A、B、C、D、4、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

69、领,而资政新篇则是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下列评价正确的是A、都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B、都由于受太平天国内讧的影响,根本无法实施C、前者违背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后者缺乏实施的社会条件D、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与发展5、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评价,不正确的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6、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与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相比,主要不同在于A、与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B、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C、学习西方,发展近代工商业D、发展新闻事业,听取社会舆论7、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借鉴日本,一切已足。

70、”这一主张的根本依据是A、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B、中日国情基本相同C、其他国家改革都不彻底D、日本通过改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8、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是因为论战冲击到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的变革论战双方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代表论战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论战涉及到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A、B、C、D、9、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把孔子打扮成主张变革的先师,其目的是A、改变孔子儒家宗师的形象B、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孔子C、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D、弘扬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二、材料:10、材料一、自台事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人无固志,奸人生心,陈涉(陈胜)辍耕

71、于垄上草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三年来泰西(西方)专以分中国为说,报章议论,公托义声,其分割之图,传遍大地,擘画详明,绝无隐晦。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二1898 年 6 月,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公折中奏道:“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 之,立 定 宪 法,同 受 治 焉。人 主 尊 为 神 圣,不 受 责 任,而 政 府 代 之”戊戌奏稿回答: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筹划变法的历史背景材料中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在变法中是否得到了实施?说明了什么

72、问题?三、问答:11、一部英文著作的中译本有一句话翻译为:“康熙帝曾经阅读郑观应的著作。”经核对,原文为:“Emperor Kuang Hsu had re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 Ying.”问题出在 Kuang Hsu 帝是谁。请回答:请写出 Kuang Hsu 帝的正确译名,并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理由。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代化的专著,它为什么会谈到郑观应?第六课时“追逐共和的脚步”20 世纪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总知识结构】清朝统治后期(19011911)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帝国主义压迫和封建主义阻碍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军阀混战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民

73、族资本主义春天萧条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一系列起义 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国民大革命清朝统治结束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基础知识】1、前言:(1)20 世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但是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着力追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在 20 世纪初的中国成为政治主流。(2)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浪潮不断高涨,经历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国民大革命等一系列斗争,推翻了清朝反动政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极大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但是民族资产阶级

74、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不能彻底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在五四运动后逐步向无产阶级转移,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2、同盟会的建立(P79):(1)历史条件:A、-、-、-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作了准备。B、-,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已经是十分必要和迫切了。(2)成立概况:1905 年三大革命团体-、-、-成员集会东京成立同盟会。主要领导人-。提出政治纲领-。创办-是同盟会的机关刊物。(3)同盟会的性质是-。(4)它的成立标志着-。(新的含义革命有了统一的组织领导和革命纲领,武装起义成为风潮)3、19061911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75、P81):资产阶级革命派把-、-作为奋斗目标。同盟会成立以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有 1906 年刘道一联合会党发动的-起义,它是同盟会影响下-。著名的起义还有-、-。其中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黄花岗起-。它的影响(默)(见小字)4、保路运动(P84):(1)含义是指 1911 年广东河南-四川省人民群众性维护-两条铁路修筑权的运动。(2)起因是 1911 年清政府宣布-政策企图将-粤汉川、汉等商办铁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3)概况:运动首先从-掀起。-的规模最大。四川总督赵尔丰制造的-直接促成保路运动由请愿方式转为-。吴永珊领导建立的-是同盟会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4)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是:清政府派

76、-创造了条件。5、辛亥革命:(1)发生的历史条件:A、20 世纪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但是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发展的根本原因。B、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C、19061911 年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2)经过(P85):A、爆发:1911 年武昌起义成功,各省纷纷响应,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B、南京临时政府(P88):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诞生的标志是-,宣告中华民国成立。(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P91):A、篡夺的主要原因帝国主义-,革命政权中的-,孙中山-。B 袁世凯

77、篡夺革命果实的标志是-。(4)、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意义:A、辛亥革命的性质是-。B、辛亥革命的功绩(默)。C、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6、二次革命(P96):(1)背景:A、1912 年 8 月,-改组为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引起袁世凯仇恨。B、1913 年春,袁世凯制造了“-”,直接激化了矛盾。(2)过程:-号召南方各省反袁,-在湖口誓师讨袁,随后-相继独立。(3)失败的原因-。7、护国运动(P98):(1)原因:-,遭到举国反对是根本原因;孙中山发表-、梁启超发表-是直接原因。(2)护国运动的过程:A、1915 年底,-通电讨袁,宣布云南独立。组织了-向四川、贵州、两广进兵;B

78、、各省纷纷独立。(3)结果:袁世凯 1916 年 3 月 22 日被迫取消帝制。8、国民大革命:(1)发生的历史条件(P132):A、一战后,有所发展的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在帝国主义的策动下,军阀混战不断。“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是大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推动大革命兴起的直接原因。(2)大革命的进程:A、兴起阶段(19241926 P137):1924 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影响下,一个对内-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1925 年,以五卅惨案为直接原因,掀起一个以-的五卅运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五卅运动为后来的-群众基础。

79、1925 年,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了两次-,全歼了陈炯明叛军,统一了-,为北伐-。B、发展阶段(1926.71927.3 P141):北伐战争的目的和对象-。北伐战争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的主要原因(默)。C、失败阶段(1927.41927.7):四一二政变(P147):标志着大革命局部失败。七一五政变(P148)标志着-全面破裂,-失败。(3)国民大革命的特点(P148):-的革命大革命,是-大革命。(4)国民大革命的功绩:A、基本上推翻了-,沉重-。B、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航程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基础。(5)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默)【例题分析】1、简要说明辛亥

80、革命和国民大革命前夕中国政治状况和阶级状况的重大变化。据此分析这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其失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这两次革命特点的变化体现了中国政治潮流怎样的变化趋势?2、近代前期(18401919)近代化和民族独立是中国历史的两股进步潮流。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经历了几个阶段?简要指出每一个阶段近代化的具体表现、一系列近代化实践失败的主要原因,概括阶段特点。从中可以得到什么认识?【参考答案】1、简要说明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前夕中国政治状况和阶级状况的重大变化。据此分析这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其失败的共同原因有哪些?这两次革命特点的变化体现了中国政治潮流怎样的变化趋势?(一)重大变

81、化:(1)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前是腐朽的清王朝统治中国,在辛亥革命中被推翻。国民大革命前北洋军阀在全国实行统治。(2)阶级状况:辛亥革命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在政治舞台上日益活跃;1905 年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成立,推动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大革命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成立影响着民主革命向新的方向发展。(二)主要不同:(1)斗争对象不同:辛亥革命以清政府为主要斗争对象,大革命以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列强为斗争对象。(2)领导不同:辛亥革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下进行的,大革命是在国民党共产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3)主

82、力军不同:辛亥革命主要依靠新军,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大革命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国民革命军是核心。(4)指导思想不同:辛亥革命以旧三民主义为指导,大革命以新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5)组织形式不同:辛亥革命以同盟会为组织,大革命以统一战线为组织。(三)共同原因:(1)主观上的领导者的软弱。辛亥革命中资产阶级本身具有软弱性,大革命中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2)客观上面临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辛亥革命在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镇压破坏下失败,大革命在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国民党右派镇压下失败。(四)变化的趋势: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

83、命转变。2、近代前期(18401919)近代化和民族独立是中国历史的两股进步潮流。中国在近代化道路上经历了几个阶段?简要指出每一个阶段近代化的具体表现、一系列近代化实践失败的主要原因,概括阶段特点。从中可以得到什么认识?中国的近代化分为 19 世纪中期、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一战前后三个阶段。(一)19 世纪中期:(1)具体表现:思想上 40 年代新思潮萌发、50 年代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60 年代产生早期维新思想;经济上洋务运动开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没有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3)阶段特点:以学习西方技术,经济工业化为主,主要由地主阶级推动。(二)19 世

84、纪末 20 世纪初:(1)具体表现:思想上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民主革命思想既三民主义的传播;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政治上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2)失败的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3)阶段特点: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以政治民主化为主,由民族资产阶级推动。(三)一战前后:(1)具体表现:思想上资产阶级掀起了新文化运动。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进一步发展。政治上革命派继续民主革命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2)新文化运动没有与社会实践相结合。(3)阶段特点:资产阶级推

85、动的近代化开始深入到意识形态领域。(四)认识:从失败的原因中得出民族独立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提;从阶段特征中得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不断深化。等等。一、选择:1、下列对于清末“新政”的评述,正确的是A、为了应付列强威胁和国内危机,不得不改变封建专制制度B、“新政”协调并缓和了清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C、“新政”的目的是保存和扩大清政府实力,实际却加速了清朝的灭亡D、“新政”中在各地编练“新军”,加强了维护清朝统治的军事力量2、清末“新政”与洋务运动不同之处在于A、背景是严重的危机B、主张学习西方C、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D、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

86、大思潮在实践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残余势力强大B、复古主义思潮盛行C、人民群众尚未觉悟D、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现象有所改观B、工业中心由东南沿海向北发展C、出现了中国经济的明显半殖民地化D、战后经济在外资打击下萎缩5、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暂春天”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出现由旧民族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A、B、C、D、6、革命派的民权思想比维新派的兴民权思想进步的主要体现是A、反对民族压

87、迫B、国家政权的组成形式C、国家的阶级本质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7、辛亥革命对戊戌变法的继承和发展主要体现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采取社会改良的办法达到目的 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A、B、C、D、8、二次革命爆发的原因不包括A、“宋教仁案”B、签定善后借款合同C、罢免国民党人担任的都督D、接受“二十一条”9、北伐战争胜利的最主要表现是A、完成了全国的政治统一B、工农运动蓬勃发展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0、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贡献最主要的是A、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B、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88、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材料11、材料一、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关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发展情况。简玉阶,广东南海人,现年(1936 年)50 余岁,出身于南洋华侨。光绪二十九年(1903 年)前后,携少量资金回国,注意到卷烟业前途将大有发展,于是创办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开始仅仅是小规模的经营,无异于从南洋贩运卷烟之商人,其后发展非常迅速,光绪卅二年(1906 年)投资十万元,在香港正式开办了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当时系以简照南为主体,由简玉阶、简孔昭、简英甫等兄弟投资合伙经营。开办后二、三年,由于扩充规模,以致缺少流动资金,曾一度停办。后经求助于南洋华侨,并由其叔父多方奔走设法,始得继续维持经营,从

89、此渐有发展。民国四年(1915 年)资本额增为一百万元,向香港政府正式登记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在上海、广州、北平开设了分厂,规模逐渐扩大。随后又于民国七年(1918 年)增加资本为五百万元(据说是用盈利增加的资本,股东并未缴款),大规模扩建了上海工厂,一时变成了中国卷烟业的巨子。请思考: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从 1903 年创办,到 1918 年的十几年中,哪段时期发展最为迅速?为什么?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发展为线索,谈谈你对清末及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三、问答:12、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是什么?围绕这一焦点展开了哪些斗争?斗争的实质是什么?斗争的

90、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七课时“农村包围城市的胜利”20 世纪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民主革命【总知识结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国民党对共产党屠杀、围剿日本进行全面侵华战争美国支持国民党独裁、内战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红军长征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人民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基础知识】1、前言:(1)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政治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逐步成熟,独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取得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赢得了民族独立。(2)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民主革命主要

91、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P7):(1)工农武装起义:A、发动起义的原因:从大革命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B、主要起义:1927 年周恩来等率领革命家在南昌起义,这场起义的意义是-。1927 年9 月 毛 泽 东 领 导 了-起 义,公 开 打 出-的 旗 号。在 文 家 市 作 出 的 决 策 是-。在 三 湾 改 编 中 确 立 了-。1927 年 底-发 动 了 广 州 起 义,建 立 了-。C、三大起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共坚持城市中心的道路,造成敌强我弱不利局面。D、三大起义的意义(默)(2)井冈山的星火:A、1927 年下半年毛泽东率

92、领的工农革命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其意义是点燃了-。B、1828 年 4 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和湖南的-与毛泽东领导的-会师。然后合编为-军。第一支红军形成。(3)、1930 年夏,全国建立了-,星火燎原。(据19291932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举例)(4)1930 年底到 1931 年秋中央红军连续三次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围剿的主要原因是毛泽东根据-的方针。(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A、为了-,1931 年冬-在瑞金召开。B、会议宣布成立-,制订-,选举-为政府主席,-为军事主席。3、红军的战略转移既长征(P21):(1)长征的原因:由于临时党中央的左倾错误,特别是-在革命根据

93、地的全面贯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长征的过程:A、长征的开始:1934 年 10 月,临时党中央被迫决定-。-率地方红军掩护主力突围。长征初期,由于-错误,中央红军损失惨重。B、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转折点。C、长征的胜利: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指挥下,中央红军胜利完成长征:-打乱敌人的围剿计划,-冲破敌人的包围圈,继续北上,强渡-,飞夺-翻越-穿过-进入-。1935 年中央红军同-会师,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3)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默)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P34):(1)1937 年秋中共召开洛川会议,制定了-的全面抗

94、战路线。(2)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大批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形成敌后战场。主要敌后抗日根据地有-(第一个)、-、-、-、-等。(3)-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和总后方。-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5、共产党坚持抗战(P44):(1)百团大战:A、目的-。B、含义:1940 年-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对日作战(3)其意义是-。(2)19411942 年根据地出现困难局面:A、其主要原因-。B、为了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主要有在根据地政权中实行-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原则是指抗日民主政权的机构中,-、-、-个占三分之一,这一政策的实行的意义-。经济上实行-的土地

95、政策,其意义-。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其意义-。思想上,中共开展了整风运动。内容-。意义-。实质-教育运动。(3)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历史意义(默)6、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P52):(1)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A、重庆谈判的原因:A、内战爆发前,国民党采取了-的策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和平问题。B、针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口号,派-参加重庆谈判(目的是-)。B、1945.8.281945.10.10 国共进行了重庆谈判。C、结果双方签定双十协定。内容-。D、意义-。但是在-问题未达成协议。(2)政治协商会议:A、会议围绕-争论最激烈。B、会议结果通过了政协五项协议

96、,达成协议的原因-。C、协议的内容-。D、意义-。7、人民解放战争(P53):(1)战争爆发的原因:战后美国推行-的基本政策;蒋介石坚持-方针。(2)战争的经过:A、爆发的标志-。B、1946 年 7 月1947 年 6 月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C、1947.61948.解放军的战略反攻(P61):解放军的战略方针是(材料)-。根据方针外线(国统区)。战略反攻的意义(默)。D、战略决战(既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的意义和胜利的原因(默)。E、1949.4.21 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1949.4.23-标志着-。(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默)。(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说明了-是中

97、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例题分析】1、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时期,曾经出现过三次革命危机或困难局面。简要指出这三次危难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走出危难局面的?从中可以得到什么认识?2、1927 年1937 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哪两次历史性转变?这两次转变是怎样实现的?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时期,曾经出现过三次革命危机或困难局面。简要指出这三次危难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革命走出危难局面的?从中可以得到什么认识?三次革命危机和困难:1927 年大革命失败、1934 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41

98、1942 年抗日根据地严重困难。(一)927 年大革命失败:(1)主要原因:主观上中国共产党缺乏经验和理论修养,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客观上帝国主义封建军阀联合镇压,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2)走出危难:召开“八七”会议,纠正右倾错误;发动三大起义为代表的武装起义揭开武装反抗、走向农村的序幕;创立井冈山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一系列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革命走出困境。(二)1934 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主要原因:主观上中国共产党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客观上蒋介石调集了上百万大军,力量过于强大。(2)走出危难: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确立毛泽

99、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胜利完成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三)1941 年1942 年抗日根据地困难时期:(1)主要原因:日伪军大扫荡,国民党反动派封锁,严重的自然灾害。(2)走出困难:中国共产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度过困难,如三三制政权、实施双减双交政策、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等;组织了反扫荡斗争,1944 年转入局部反攻。(四)认识: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逐步走向成熟,能够克服自身失误和客观因素造成的困难,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党。2、1927 年1937 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哪两次历史性转变?这两次转变是怎样实现的?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两次转变:北伐战争的

100、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由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到抗日战争的兴起。(一)实现:(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以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为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一条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2)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被迫长征,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及时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胜利完成长征,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掀起了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高潮。(二)意义:两次转变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开始了新局面,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

101、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并从实践中认识到毛泽东的正确性,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和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选择:1、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其中“特殊的国情”是指A、国民大革命在农村有深刻的影响B、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农民人口占多数C、中国资本主义不发达,资产阶级人数少D、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勾结占据大城市2、“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的抗日通电和“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的自卫宣言,在立场上的相似点是A、捍卫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B、维护国际公约的决定C、国共两党亲密合作D、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共同抗战3、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

102、路线的最大区别是A、采取何种战略抗日B、依靠哪些力量进行抗日C、要抗日还是要投降D、在正面战场还是在敌后战场抗日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正式签订投降书苏联对日宣战毛泽东发表反攻声明A、B、C、D、5、20 世纪 40 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A、振奋人民斗志,消灭国民党反动派B、反对美国对蒋介石的局势援助C、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D、民主党积极参与政权建设6、重庆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些有利于人民的决议本质意义是A、人民得到了一些民主权利B、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和内战政策C、再次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D、改组国民政府7

103、、解放战争第二年作战任务的特点是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B、举行全国范围的反攻C、由内线作战转向外线作战D、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同步进行8、1947 年,中国共产党决定以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代替“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巩固解放区政权的需要C、农民渴望获得土地D、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需要9、中共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是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和平民主团结将革命进行到底A、B、C、D、10、1948 年 12 月,中共中央批转陈云同志关于接管沈阳的经验,陈云还向中央建议各战略区都组织接管大城市的班子,以便依次执行接管任务。下列判断最恰当

104、的是A、这是按中共“七大”精神办事B、这是按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办事C、接管的经验由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供借鉴D、这是三大战役胜利的结果二、材料题1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侵略者从国民党政府手中相继夺取大部分重要城市,占领了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在日本侵略军的屠刀下,中国死伤人数 3500 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死亡 30 万以上。从关内骗到东北的劳工北残害致死的,不下 200 万人。此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

105、按 1937 年的比值计算,日本侵略者给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1000 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 5000 亿美元。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成为历史上最野蛮、最残酷的一页。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靖国神社是日本祭祀明治维新以后历次战争中死亡的军人的场所。根据日本“靖国神社法”,该神社具有宗教法人资格。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 250 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的东条英机等 14 名甲级战犯。神社院内有一个常设的展览馆,叫做“宝物遗品馆”。馆内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武器、

106、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 1932 年 3 月 16 日天皇命令占领中国的诏书等。北京晨报(2002 年 4 月 22 日)材料三、(新华社北京 4 月 21 日电)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今天紧急召见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奉命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今天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人民日报(2002 年 4 月 22 日)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根据材料二,靖国神社作为宗教团体,竟然供奉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牌位、遗物,这说明了什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东条英机等死刑,意义何在?为什么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07、对日本战犯的处置是不彻底的?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实质及其对中日关系代来的严重影响。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政治启示?三、问答:12、外国学者苏珊娜佩珀认为:1949 年,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最终胜利,是建立在旧社会的衰弱以及支配这个社会的政治体制衰弱的基础之上的。”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结合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关史实说明。第八课时“民主法制”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总知识结构】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十年(1957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8新中国成立和政权巩固整风运动 反右派斗争 反右倾文革开始和结束拨乱反正政协制度人大制度共同纲领

108、54 宪法【基础知识】1、前言:(1)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民主化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着力进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民主政治建设。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2)其间也经历了反右派斗争 反右倾、文化大革命等对民主法制严重践踏的挫折。2、新中国的成立(P90):(1)历史条件:A、-胜利;B、-推翻;C、-准备;D、-拥护。(2)开国大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3)新中国的成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A、国内意义:推翻了-,中国人民-,中国历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从此走上了-新时期。B、国际

109、意义:-。3、政治协商会议和共同纲领:(1)1949.9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A、会议的中心议题:讨论-。B、会议的主要内容:决定成立-。通过了-。选举-。决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C、意义(P146):初步建立了-的政治制度。代行人大的职能此后在-发挥重要作用。(2)共同纲领:A、主要规定-。B、性质:-。4、巩固政权的斗争(P92):(1)新中国成立后,政治上面临的主要威胁是 A、国内敌对势力的反对,包括大陆上残余的国民党军队和武装土匪、反革命分子、不法资本家、腐败干部。B、国际上面临着外部侵略的威胁,美国入侵朝鲜。(2)中共把巩固政权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A、1949.1019

110、50.夏人民解放军继续-,同时在新解放区进行-。1951 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标志着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B、抗美援朝运动:出兵的目的-。1953 夏美国在-签字。意义(默)C、土地改革运动:结果,到 1952 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意义(默)D、镇压反革命运动:1950.10 开始运动的内容(1)惩处-(2)取缔-。意义,我国的社会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宁。E、“三反”“五反”运动:1951 年政府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的三反运动,在私营企业中开展-、-、-、-、-的五反运动。三反五反运动的意义(默)5、1954 年一届人大和宪法的制定(P

111、107):(1)背景:随着-加紧进行。(2)1954 年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隆重举行,这次大会的首要任务是-。(3)54 宪法规定了-,-。(4)特点:体现了-,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5)54 宪法的性质是-。(6)意义是-。(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任务结束,政协作为-继续存在(政协在 54 年后的实质),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祖国统一中发挥作用。6、1957 年的整风运动(P110):(1)背景-。(2)整风的政策: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A、提出了必须-,把-的主题。B、还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3)整风

112、的内容是在全党进行-、-、-的运动。(4)整风的结果,被反右派斗争所打断。7、1957 年反右派斗争(P111):(1)必要性,在整风过程中,有极少数-进攻。(2)严重扩大化的原因-。扩大化的表现-、-、-被错化成“右派分子”。(3)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产生的影响(默)8、1959 年的反右倾斗争(P113):(1)原因:毛泽东认为彭德怀的上书实际是-表现。(2)过程:A、庐山会议是反右倾斗争的开始。B、八届八中全会开展了对彭德怀的批判。会后在全国开展了反右倾斗争。(3)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默)9、文化大革命(P118):(1)发生的原因:A、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上-。B、林彪、江青、康生-,C

113、、导火线-。(2)文革的开始:A、开始的标志:1966 年夏,中共中央先后召开-、-。B、在着两次会议上发出了两个文件-、-(即十六条)。文件提出运动的重点是-。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等。C、中央文革小组成为-。D、运动的主体是红卫兵运动。E、影响:党、国家、基层领导、文化科学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横遭迫害,正常的学习、工作、劳动停顿下来。(3)1971 年的九一三事件:A、发生的原因,九大以后林彪集团武装夺权活动的失败。B、影响:促使-,客观-。(4)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1976.10-。(5)性质-。(6)影响-。10、拨乱反正(P131):(1)背景:伴随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在全国展开

114、。(2)主要内容:A、“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平反。1980 年纠正-案是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B、党还纠正了文革前的一些错案,其中影响最大的是-。(3)为了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11、民族政策(P148):(1)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的原则,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2)民族区域自治:90 年代初,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默)【例题分析】1、概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进程和阶段特点。在民主化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次重大的挫折,是哪三次?简要分析每一次挫折发生的主要原因和

115、主要影响。从中得出什么认识?【参考答案】1、概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进程和阶段特点。在民主化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次重大的挫折,是哪三次?简要分析每一次挫折发生的主要原因和主要影响。从中得出什么认识?(一)基本进程和特点:(1)19491956 年: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 年新中国成立;1954 年一届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新中国成立后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初步建立。(2)19571976 年,1957 年发生了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9 年开展了反右倾斗争;1966 年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这个时期的特

116、点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和践踏。(3)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展了大规模的拨乱反正,政协、人大制度不断发展。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民主法制的健全完善。三次大挫折是 1957 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959 年的反右倾斗争、1966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二)1957 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1)主要原因: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把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的过于严重,把大批的人民内部矛盾当作是敌我矛盾处理。(2)主要影响:逐步导致了阶级斗争扩大化,从而改变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这是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根源。错划为右派的人,长期受委屈和压抑,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

117、挥应有的作用,是国家的建设事业蒙受损失。(三)1959 年的反右倾斗争:(1)主要原因:毛泽东认为彭德怀上书是反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是右倾的表现,开展了对彭德怀等人的批判。(2)主要影响: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延长了左倾错误的时间,给经济建设造成更大的危害。(四)文化大革命:(1)主要原因:60 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左倾更加严重,毛泽东认为修正主义正在复辟。(2)主要影响:是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加大了。(五)认识:要坚持实事求是,抓住社会的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防止个人崇拜。一、选

118、择:1.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是()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镇压反革命 D.“三反”、“五反”运动2.1942 年中国共产党开展整风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改善干部和群众的关系C.为战略反攻作思想准备 D.实现全党思想和政治上的团结3.建国后我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目标 B.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C.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4.建国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前,中共对民族工商业政策制定的依据是()A.民族资产阶级对革命有贡献 B.民族资产阶级在的近代备受压迫C.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D.民族资产阶

119、级的两面性5.1953 年中共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特点是()A.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政权同时并举B.自力更生与争取苏联援助相结合C.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D.发扬民主与加强法制建设相结合6.1958 年中共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主要教训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 B.经济建设一定要高速发展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取酬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经济规律7.最早违背八大正确指导思想的事件是()A.整风运动 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C.反右倾斗争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8.文革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这里的左倾是指()A.对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

120、矛盾判断错误 B.经济建设指导方针错误C.建国后形成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D.盲目照搬苏联经验9.1985 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C.改变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 D.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二、材料10、材料: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人民)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曦明夷待访录材料二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

121、而人主总之,立定宪法,同受治焉。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伏乞(皇)上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1898 年 8 月)材料三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 年 1 月)材料四 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

122、高。这种情况不改革行吗?所以,从一九七八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确定了我们的根本政治路线,把四个现代化建设,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主要是改革和开放政策。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1987 年 6 月)分析材料一,试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对黄宗曦的政治思想作简要评价。分析材料二,试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对康有为的政治主张作简要评价。分析材料三,毛泽东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试结合相关历史背景指出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伟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分析材料四,就材料中的第一句话来看,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邓小平的总结具有什么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结合上

123、述四则材料,从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看,上述思想主张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三、问答:11、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开创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的?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这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什么?第九课时“向西方学习”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探索史【总知识结构】19 世纪中期(1840870)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18951911)一战前后(19111919)两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扶植清政府扶植北洋军阀自然经济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资政新篇 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新文

124、化运动(民主科学)新思想的萌发 洋务派的思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基础知识】1、前言:(1)近代前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和深化,面对深重的灾难,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之道,“向西方学习”是近代前期中国思想发展的主流。这些进步思想极大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的近代化,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现状。(2)在“向西方学习”的思潮中,出现的主要思想有:林魏的新思想、康梁的维新思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近代前期中国思想发展呈现由学习西方的技术政治制度世界观的递进趋势。2、林魏新思想的萌发(P29)(1)原因:A、林魏等封建士大夫开始-奠定了新思想萌发的基础

125、。B、在鸦片战争中,-惊醒是萌发的根本原因。(2)主要表现:A、林则徐组织编译-,-。在鸦片战争中他积极仿制-,还提出-。林则徐是近代中国-。B、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书中阐述“-”的思想,是当时介绍-,对-起积极作用。(3)鸦片战争后出现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其中姚莹的-一书论及西藏问题。徐继余的-论及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3)影响:林魏向西方学习的思想,-。(3)核心和突出特点:A、核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B、特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个特点是由于他们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造成的。3、资政新篇(P31):(1)目的是-。(2)主要内容(略)(3)特点:具有-色彩。(4)评价:集中反映了-。(5)

126、没有实行的原因:-。4、洋务派(P36):(1)产生的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和-。(2)洋务派的主张-。(3)影响:推动了洋务运动,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5、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P62):(1)产生的原因: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由于-。在一些知识分子中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2)主要内容-。(3)实质反映了-。6、90 年代的康梁维新思想(P62):(1)产生的原因: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经济根源。B、帝国主义瓜分,中华民族出现严重危机。C、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2)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他的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3)他的思想影响:有力

127、地冲击了-,奠定了-的理论基础。(4)梁启超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等论文猛力抨击-,阐述-。在论文中特别提出变法在于变-。(5)1895 年春康有为领导的-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的政治运动。(把维新思想与政治实践相结合,思想运动发展为政治运动)(6)维新思想的传播:1895 年夏康有为在北京创办-。接着维新派政治团体-在北京成立。-和-分别成为南北方最重要的报纸。(7)康梁思想的主要内容:通过变法的手段,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发展资本主义。(8)评价:A、促进了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但是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脱离群众,在中国是行不通的。7、

128、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 P80):(1)产生的原因: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C、同盟会成立。(2)三民主义的内容:三民即-、-、-。其核心是-。民族主义的含义-。民生主义的含义是-。民权主义的含义是-。(3)、三民主义的性质-革命纲领-。(4)、评价三民主义(默)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P91):(1)内容(略)(2)目的:革命派企图-。(3)性质是-。(4)意义:-。9、新文化运动(P116):(1)背景:A、政治方面:-加紧侵略中国。B、经济方面:-进一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C、思想文化方面:-进一步介绍到中国,-深入人心

129、,但是-,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要分辨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A、兴起的标志是-。B、主要撰稿人-。C、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D、主要阵地是-。E、主要活动基地是-。(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A、提倡-,反对-。B、提倡-,反对-。旧道德是指-,提出“-”口号,鲁迅的-深刻揭露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C、提倡-,反对-。新文化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文学革命开始的标志是-。D、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分子极力宣传社会主义思想。-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的主要文章是-。(4)性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5)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默)【例题分析】1、概述近代前期中

130、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进程及主要原因。概括指出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和趋势。2、在反封建方面,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的思想有什么区别?与他们相比新文化运动有什么特点?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简要指出三种思想在反封建方面的不足。【参考答案】1、概述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进程及主要原因。概括指出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和趋势。(一)基本进程和主要原因:(1)19 世纪 40 年代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由此萌发。原因:鸦片战争前林则徐魏源等封建士大夫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奠定了新思潮萌发的思想基础;鸦片战争的失利直接促成了新思潮出现。(2)19 世纪 60

131、 年代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代表任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办学校学西方自然科学、有的提出革新政治实施君主立宪制度。原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19 世纪 90 年代康有为梁启超发展了维新思想,提出通过变法的手段,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经济根源,帝国主义瓜分,中华民族出现严重危机,早期维新思想奠定了基础。(4)20 世纪初孙中山阐发了民主革命思想,提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同盟会成立的影响。(5)1915 年开始新文化运动兴起,

132、大力传播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原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北洋军阀在思想上推行尊孔复古政策,引起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反对。(二)阶段特征和趋势:(1)19 世纪中期主要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为主,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2)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为主,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3)一战前后,资产阶级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观。2、在反封建方面,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的思想有什么区别?与他们相比新文化运动有什么特点?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简要指出三种思想在反封建方面的不足。(一)主要区别:(1)方式不同。维新思想主张改良,革命思想主张暴力革命。(2)政体制度不同

133、。维新思想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度,革命思想主张建立共和制度。(3)土地制度不同。维新思想不主张改变封建土地制度,革命思想主张用资本主义土地国有制度代替封建土地制度。(4)思想制度不同。维新思想主张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革命思想没有涉及封建思想统治地位。(二)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彻底否定儒家学说;确立民主、科学的世界观;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三)反封建不足:(1)维新思想没有提出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主张,把维新思想宣传同封建儒家思想结合起来,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革命思想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没有提出取代儒家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统治地位的新思想。(3)新文化运动的反封

134、建仅仅停留在思想领域,没有涉及政治、经济,没有付之实践。一、选择:1.对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A.起了国思想启蒙的作用 B.引导人们注意世界的形势C.掀起了学习外国技术的高潮 D.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2.19 世纪 60 年代,洋务派探索煌主题是“中体西用”,其含义是()A.以传统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B.以“师夷长技”为强国富民之路C.将维护封建制度与学习西方技术相结合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3.鸦片战争后,下列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的先后顺序是()通商口岸出现外资企业 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中国人创办近代商船航运企业 外国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A.B.C.D.

135、4.关于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与农民斗争的实际相脱离 B.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迫切愿望C.虽不具备实施的社会条件,但符合中国近代发展方向D.内涵比后来的洋务运动更全面、更丰富5.李鸿章在 1876 年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列强环逼,合反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这表明()A.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标是针对西方列强B.李鸿章筹办洋务的重心在于对内镇压C.建立强大海防,资之与列强妥协条件 D.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6.早期维新派源于洋务派,两派分道扬鏣的根本原因在于()A.阶级属性不同 B.政治主张不同 C.对外政策不

136、同 D.社会背景不同7.革命派的民权思想比维新派的兴民权思想进步的主要体现是()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成形式 C.国家的阶级本质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8.江泽民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辛亥革命在中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这主要是指它()有了较为明确的革命纲领 有统一的全国革命政党领导 选择了正确的斗争道路 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A.B.C.D.9.下列关于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 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 不能够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A.B.C.D.二、材料10、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137、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方面,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孔子的形象可谓随时而迁、依人而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纪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之所以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着重宣传了所谓孔子托古改制的理论。它宣称:六经全是孔子所作,六经中记载的有关尧、舜的“盛德大业”都是假托古盛先王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变革主张的。摘自中国近代史材料三“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宪

138、,势必复辟孔教与共和,乃绝对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陈独秀请回答:作为儒家学派的创造人,孔子主要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据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指出其目的和影响。康有为为什么要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结合时代背景评论这一历史现象。据材料三,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是怎样看待儒家思想的?产生了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孔子的学说,请谈谈你的看法。三、问答:11、普遍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分析 19 世纪末和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中国政治的影响。第十课时“从走俄国革命道路到走

139、中国革命道路”近代后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探索史【总知识结构】新民主革命开始时期(1927)十年对峙时期(2737)抗日战争时期(3745)解放战争时期(4549)马克思主义传播“八七”会议、“武装割据”中国共产党一大、二大、三大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洛川会议、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工人运动高潮大革命割据局面长征抗日运动 敌后战场 抗战胜利解放战争胜利【基础知识】1、前言:(1)中国无产阶级是近代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承担了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积极探索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其间由于不成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左倾”、“右倾”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重

140、大损失。(2)中国共产党思想探索中出现的主要成就有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中共七大、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作出的重大决策。在探索中逐步走出了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P125):(1)-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流。(2)传播情况:李大钊发表-比较系统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先后成为马克思主义者。(3)1919 年“问题”与“主义”的论战:A、论战的内容,胡适主张-,李大钊主张-。B、论战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之间的思想斗争。(4)马

141、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准备。3、中共“一大”(P128):(1):召开的历史条件(中共成立的条件)A、-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组织上的准备。D、列宁领导的-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了很大的帮助。(2)内容:A、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内容-共产主义)B、确定中共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C、大会还选举了-。(3)中国共产党的特点:-为指导;-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代表-的利益。(4)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光明和希望;-焕然一新。(新的领导、新的方向、新的结果)4、中共“二大”(P13

142、0):(1)背景:A、华盛顿会议后,中国仍然处于-局面,在列强的操纵下,-争夺,中国灾难深重。B、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大会在谈到中国革命时指出-。(2)大会的中心任务是-。(3)二大的主要内容:A、指出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是-。B、指出-是革命的动力。C、规定最高纲领是-,最低纲领是-。D、大会还决定-支部。(4)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为中国革命指明了-。5、中共“三大”(P133):(1)背景:A、在二七罢工后,中共认识到,-合作。B、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国民党合作。(2)内容(默)(3)评价:A、有巨大的历史功绩,推动了国共合作

143、的实现和大革命兴起。B、但是,没有-问题,埋下了大革命失败的隐患。6、中共“八七”会议(P8):(1)背景:大革命失败,革命出现严重危机。(2)会议的内容(默)。(3)会议的意义:A、-贡献。B、会议坚持俄国城市中心道路,导致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失败。7、“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P10):(1)产生的历史条件:A、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三大起义失败的教训和井冈山斗争的经验。B、正确认识了中国革命的国情。(2)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道路的主要原因(默)(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三者结合起来。(4)实质是-光辉典范。(5)意义:到 1930 年夏,全国建立了-,

144、星火燎原。8、遵义会议(P22):(1)会议召开的原因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和长征初期的失利使革命陷入失败的危机。B、红军强渡乌江、攻占遵义赢得喘息之机会。(2)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默)。(3)在遵义会议上毛泽东深刻分析第五次发围剿失利的根本原因是-。(小字)9、瓦窑堡会议(P26):(1)背景:华北事变以后,-危机。1935 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2)内容:确定了-的方针。(3)、瓦窑堡会议后,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4)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的影响:推动了全国-的高涨。10、洛川会议(P34):(1)背景:全面抗日战争爆

145、发。(2)内容:制定了-路线。(3)意义:(默)11、中共七大(P47):(1)背景:-。(2)七大的内容 A、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B、确立了-,-。(3)意义-。1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背景-(2)会议内容(默)(3)意义-。【例题分析】1、中国近代,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革命纲领?简要指出这些革命纲领的核心主张。并对这些纲领做简要评价。为什么只有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能够在实践中成功?2、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史上曾经进行了两次工作重心的调整。简要分析每一次调整的原因、内容和影响。【参考答案】1、中国近代,面对深重的民族灾难,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先后提

146、出了哪些革命纲领?简要指出这些革命纲领的核心主张。并对这些纲领做简要评价。为什么只有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能够在实践中成功?革命纲领:农民阶级的天朝田亩制度、民族资产阶级的三民主义、无产阶级的最高革命纲领和最低革命纲领。(二)农民阶级的天朝田亩制度:(1)核心主张平均主义。平均分配土地和劳动产品。(2)评价: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是由于其空想性和战争环境的影响,并没有真正实行过。(三)民族资产阶级的三民主义:(1)核心是民权主义,既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评价: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

147、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四)无产阶级的最高革命纲领和最低革命纲领:(1)核心:最高革命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评价:在中国人民面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成功的原因: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客观的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现状,是科学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2、中国共产党在近

148、代史上曾经进行了两次工作重心的调整。简要分析每一次调整的原因、内容和影响。(一)第一次工作重心的调整是从城市转向农村。(1)原因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武装起义是以城市为斗争重点,均因为敌强我弱而失败。(2)影响: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二)第二次工作重心的调整是从农村转向城市。(1)原因:解放战争即将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将面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任务。(2)影响: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确定了新的工作重心,推动了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一、选择: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

149、端,主要是因为()A.它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B.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开始发生变化C.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D.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八七会议与遵义会议的相同点是()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 毛泽东出席了会议 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党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始A.B.C.D.3.以下对八七会议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正确方针 B.在危急关头稳定了党的组织和思想C.错误地反对在农村中开展武装斗争 D.成为以后左倾错误的一个源头4.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政治前提是()A.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 B.打败日本侵略者 C.推翻国民党独裁统

150、治D.坚持马列主义5.二战后,美国为了在中国建立一个可靠的亲美政权而采取的首要措施是()A.帮助蒋介石建立民主政府 B.促成国共合作 C.由蒋介石决定中国命运D.阻止共产党控制中国6.中共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是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和平民主团结将革命进行到底A.B.C.D.7.辽沈、淮海、平津战役()A.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B.是东北、西北、中原和华北野战军共同作战C.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的结束 D.是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8.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因为()党中央由毛泽东总负责 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会议选举毛泽

151、东为总书记 把军事指挥权交给毛泽东A.B.C.D.9.全面抗战和片面抗战路线的区别实质上反映了()A.阶级性质不同 B.作战方案不同 C.战略战术不同 D.认识水平不同二、材料10、材料一 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材料二 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败兵。一直打到它崩

152、溃为止。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材料三 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1938 年 12 月 22 日)注:以上材料是 1938 年日本近卫内阁发表的三次对华政策声明的节录。回答: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据材料二,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

153、?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中增添了什么新花样?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三、问答题:11、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党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此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他们的政治立场和主张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试结合当时政治形势的发展对这一过程加以叙述。第十一课时“从苏联模式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探索史【总知识结构】过渡时期(19491956)十年探索(19571966)十年文革(19571976)新时期(1978总路线和一五计划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二大总路线七千人大会十三大 十四大十五大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大跃进经济恢复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

154、巨大成就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人民公社化【基础知识】1、前言:(1)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逐步摆脱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主要是思想成就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中国共产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作出的重大决策。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P103):(1)提出总路线的历史条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政权巩固,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就迫切的摆在党和国家面前。(2)内容-。(3)特点改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4)一五计划:A、内容-。B、特点是优先发展-。原

155、因是我国的-。(5)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意义:指导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3、中共“八大”(P110):(1)召开的背景:A、-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B、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做-报告。(2)八大的内容(默)。(3)评价:A、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探索。B、但是,八大的决策受反右派扩大化和总路线的影响没有真正长期贯彻。4、1958 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P111):(1)背景: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以后为了-。(2)特点:中心环节是-,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3)评价:-。5、七千人大会(P114):(1)背景:面对 1

156、9591961 三年严重困难。(2)内容(默)。(3)意义:鼓舞了-发展时期。6、1978 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P130):(1)背景:文革结束后,当时党的主要领导人提出-方针。(2)结果:肯定了-,否定了-。(3)意义:确立了-束缚。这是-基础。7、十一届三中全会(P130):(1)背景:A、文革结束后,由于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坚持左倾错误,出现了徘徊中前进的局面。B、-,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展开奠定了思想基础。(2)全会的内容:确定了-指 导 方 针;作 出 了-伟 大 决 策;还 决 定-。(3)意 义:-。8、十二大(P137):(1)背景:A、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

157、移到-。B、邓小平在 1979 年 的 讲 话 中 提 出:-。(2)在 十 二 大 上 邓 小 平 指 出“把 马 克 思 主 义 的-基本结论。”(3)这些结论不仅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指导思想。9、十三大(P138):(1)背景:中国共产党在认识-的基础上,召开了十三大。(2)内容: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明确概括-。还规定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0、十四大(P139):(1)内容:提出了 90 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提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2)意义:这次大会为-。这次大会形成了-。11、十五大(P139):(1

158、)背景:在-关键时刻。(2)大会主要内容:A、把-写入党章。B、提出-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建设有中国特 色 的 社 会 主 义 民 主,就 是-;建 设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社 会 主 义 文 化,就 是-。C、对 我 国-战 略 部 署。(3)意 义-。12、“一国两制”的构想(P141):(1)背景:A、结束台湾海峡两岸的-共同愿望。B、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中美建交,为实行和平统一祖国提供了有利条件。(2)形成的过程:A、1979 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方针。B、1981 年叶剑英发表-,主张-合作。C、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构想,

159、这是一项-决策。D、1984 年,-,赋予构想法律地位。(3)意义: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在-得到成功的运用,促进了澳门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和缓和交流。【例题分析】1、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领导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进行了哪些探索?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今天汲取?2、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形成了两个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简要分析着两个思想产生

160、的共同因素和主要作用。简述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参考答案】1、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领导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哪些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又进行了哪些探索?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今天汲取?(一)领导过渡:新中国成立以后,面临人民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三大任务。中国共产党采取了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土地革命、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等运动巩固了人民政权;

161、采取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农村生产互助、企业民主改革生产改革等措施促使国民经济恢复;19531956 年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编定一五计划,开展三大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社会主义过渡。(二)正确的指导思想:1956 年提出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1956 年的八大作出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任务、经济建设的方针等正确决策;1957 年提出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推动了整风运动开展;1960 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促进经济恢复;1962 年召开七千人大会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为反

162、右倾中错误批判的大多数人平反。(三)邓小平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拨乱反正等决定;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在国家统一问题中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动祖国统一。(四)两者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五)教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抓住主要矛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等等。2、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民主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形成了两个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163、理论。简要分析着两个思想产生的共同因素和主要作用。简述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一)共同因素:(1)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2)都吸取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3)都借鉴了外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4)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指挥的结晶。(二)主要作用:毛泽东思想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三)形成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拨乱反正等决定;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164、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一、选择:1.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违背了()A.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3.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 12

165、 万斤”“皮棉亩产 5000 斤”“一颗白菜 500斤”等文章,宣传全国各地大放“卫星”。这一现象发生于()A.1956 年 B.1958 年 C.1960 年 D.1962 年4.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本质上是()A.片面地强调公有制 B.不考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 C.追求农业发展的高速度D.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5.邓小平进行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为粉碎“四人帮”做准备 B.系统纠正“文革”错误 C.平反冤假错案D.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6.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小前提:17 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结论:所以,

166、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个推论:()A.大、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B.大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8.我国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改革开放的目标,主要是因为()A.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B.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积累C.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要求 D.苏联东欧剧变教训的启示9.1953 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建设任务而

167、言,所体现出的基本任务是()A.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 B.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社会生产有机统一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统一 D.发展科技教育与独立外交的统一 二、材料 10、材料 1 经济形态 1952 年 1956 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1%32.2%集体所有制经济 1.5%53.4%公私合营经济 0.7%7.3%私营资本主义经济 6.9%0 个体经济 71.8%7.1%材料 2 品种 1957 年产量 比 1952 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年产增加 粮 1.95 亿吨 19%30%棉 1.64 万吨 26%93%钢 525 万吨 296%580%煤 1.3 亿吨 96%210%

168、电 193.4 亿吨 166%320%原油 146 万吨 235%38.93%材料 3 经济形态 1978 年 1992 年 全民所有制经济 80.8%51.4%集体所有制经济 19.2%35.0%城乡个体经济 0 7.8%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 0 5.8%材料 4 项目 1992 年 比 1978 所增加 工业生产总值 23851 亿元 4237 亿元 农业生产产值 7662 亿元 1397 亿元 回答:指出 19521956 年,19781992 年我国对所有制结构作了怎样重大变化和调整?这两次所有制变革有无本质不同?为什么?从两次所有制变化和调整的结果来看,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三、问答

169、题:11、1956 年,中共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1958 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则指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始终是我国内部的主要矛盾”,1987 年中共“十三大”又指出“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落后的社会生产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试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党在上列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上分别作出上述认识的原因,这些认识分别对我国的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第十二课时“农民农村农业”近现代各阶级的农村土地政策【总知识结构】近代前期(18401919)近代后期(19191949)现代

170、史(1949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天朝田亩制度 民生主义土地革命双减双交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联产承包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辛亥革命失败 割据局面形成 抗战胜利 解放战争胜利农业发展困难农业发展【基础知识】1、前言:(1)中国近代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毛泽东指出:“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中国的农民阶级领袖、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无产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先后提出了一些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方案,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得以实施,促进民主革命走向胜利。(2)中国现代“农民、农村、农业”是困扰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中国共

171、产党在探索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在曲折中推动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2、天朝田亩制度(P22):(1)背景: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正式与清政府对峙。(2)内容:A、关于土地制度-;B、关于产品分配-。(3)目的是-理想社会。(4)性质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4)评价-。但是未能真正实行过。(5)未能实施的原因客观方面:-;主观方面-。(空想性的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5)天朝田亩制度的特点是绝对平均主义。3、“民生主义”(P81):(1)背景: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1905 年同盟会建立后,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2)

172、民生主义的内容:主张-。(3)性质是-的土地纲领。(4)评价:A、体现了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思想,是进步的。B、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无法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4、“土地革命”政策(P11):(1)背景:19271937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国共政权对峙。(2)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3)土地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指定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既依靠-。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命的胜利。(4)土地革命的意义:使广大-生产。(5)实质是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5)

173、结束: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停止执行土地革命政策。5、“双减双交”政策(P46):(1)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为了调动农村根据地各个阶级参加抗日的积极性,巩固根据地和争取抗战的胜利。(2)内容:-。(3)意义-。(4)实质是限制封建剥削。(5)结束: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停止了双减双交政策,执行土地改革政策。6、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政策(P61):(1)背景:解放战争爆发后,为了取得农民支持,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2)内容(1949 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3)实质是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建立农民土地

174、所有制度。(4)胜利实行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中,贯彻-土地改革总路线。(5)结果:-分得了土地。(6)意义-。7、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运动(P95):(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获得土地;面临恢复经济、巩固政权的艰巨任务。(2)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3)这次改革的特点是实行保护富农的政策(目的是为了-)。(4)结果:到 1952 年底,-。(5)意义:至此,-废除了。-翻身。-道路。8、19531956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即农业合作化(P103):(1)原因(小字):随着-增加。然而,-需要。(2)政策内容:采取-方针;实行-原则;方式从农业互助组、-到-

175、。(3)结果:农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4)改造的实质是变农民个体所有制为集体所有制。9、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P111):(1)原因:1958 年总路线提出以后,毛泽东和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社的-就越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因此在 1958 年轻率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2)运动的内容:扩大合作社规模,提高公有制程度。(3)影响:严重损害了-积极性。(4)实质是提高公有制程度。(5)从 19581978 年农村长期使用人民公社体制,造成农村经济的长期发展缓慢。10、1978 年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P133):(1)背景:A、必要性:农村长期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经营-,不利于

176、-缓慢。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安徽和四川首先实行“-”的方针,试行-的农村生产责任制。(3)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行以-责任制,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4)意义:调动了-,解放了-,推动了-。农村改革向-发展。【例题分析】1、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先后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性文件。简要指出他们主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这些主张实施的结果和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2、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其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参考答案】1、中国近代农民阶级、资产阶

177、级、无产阶级先后提出了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性文件。简要指出他们主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析这些主张实施的结果和造成结果差异的主要原因。主要文件:农民阶级的天朝田亩制度、资产阶级的民生主义、无产阶级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一)共同点:都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二)不同点: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制度,以户为单位,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实行资本主义土地国有;中国土地法大纲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三)实施结果和原因:(1)天朝田亩制度没有实施。主要原因是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保证分田方案;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

178、库的规定都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2)民生主义也未能实施。主要原因是土地资本主义国有,不能调动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中华民国建立后,资产阶级没有真正掌握政权。(3)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顺利实施。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正确的土地改革总路线,确保土改进行;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进攻,为解放区土改创设了有利环境。2、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其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主要步骤: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19531956 年的农业合作化、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1978 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

179、包责任制。(一)19501952 年的土地改革:(1)主要原因: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束缚着生产力发展。(2)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3)结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二)19531956 年的农业合作化:(1)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2)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3)结果是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三)1958 年的人民公社化:(1)主要原因是一些主要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越大、公有制程度越高,就越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2)核心是提高公有制程度、扩

180、大合作社规模。(3)结果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四)1978 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主要原因是人民公社体制,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平均主义严重,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2)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3)结果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的发展。(五)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一、选择:1.资政新篇说:银行准每两取息三厘,“也准富者请人雇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它与天朝田亩制度的社会理想不一致 B.它继承和发展了天朝

181、田亩制度C.是“西学东渐”的集中体现 D.说明它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2.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A.兴中会成立时期 B.同盟会成立时期C.中华民国成立初期 D.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3.1931 年土地革命总路线中最能体现中共革命任务的是()A.依靠贫农 B.保护中小工商业者 C.限制富农 D.消灭地主阶级4.1931 年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A.消灭富农 B.联合富农 C.限制富农 D.保护富农5.中共维护或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措施或行动中不包括()A.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B.在根据地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原则C.实行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

182、地政策 D.实行精兵简政的政策6.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有()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维护农民基本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B.C.D.7.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过不同的土地政策。以下各项,能够正确地反映不同时期土地政策共同点的是()A.消灭土地私有制 B.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C.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变革或调整农村生产关系8.1947 年中共决定以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政策代替减息的土地政策,其主要原因是()A.农民渴望获得土地 B.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需要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巩固解放区政权的需要9、中共十一届三中

183、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改变集中单一的管理模式分配上克服“大锅饭”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A.B.C.D.10、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天朝田亩制度相似的后果是A.所有制形式引起农民不满 B.分配形式损伤了农民积极性C.导致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 D.引起了农民的反抗和斗争二、材料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于富农,我们只消灭封建式剥削的部分,即没收其出租的土地,并取消高利贷,富农所经营的土地、商业以及其他财产则不能没收。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材料二 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交租交息,并保障富农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1942 年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改革的决定材料三

184、 旧式富农按照平分原则,土地及其一部分财产之所以拿出来分配,是因为中国的富农一般地带有很重要的封建和封建剥削的性质,还因为他们所占的土地数量教多,质量较好,亦予以保留不动。1947 年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材料四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及其财产,不得侵犯。富农所占有之出租的少量土地,亦予以保留不动。195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共在上述几个时期中对待富农的政策各有什么特点?中共在以上集合时期调整富农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中共制定政策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三、问答:12、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及结果如何?据此,你

185、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第十三课时“合则两利分则两损”近代国共关系和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总知识结构】大革命时期(19241927)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6)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用战争解放全国国共第一次合作围剿与反围剿国共第二次合作内战北伐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西安事变皖南事变【基础知识】1、前言:(1)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主革命胜利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一定历史条

186、件下,为了实现阶段革命或建设目标,同其他阶级、政党、团体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的联盟。(2)国共关系是近代后期中国政治的主要内容。经历了“合作对峙合作内战”的变化过程。对于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P132):(1)历史条件:A、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联合侵略中国,策动军阀混战。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痛苦不堪。“-”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B、二七罢工后,中国共产党-合作。C、孙中山在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D、共产国际指示-。(2)合作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3)合作的政治基础-。原因是-是一致的。(3)评价:A、合作实现后,全国反帝反封建的

187、国民革命迅速开展,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B、由于共产党放弃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导致大革命的失败。3、“中山舰事件”(P146):(1)含义:1926 年春,蒋介石借口-。(2)结果共产党员退出了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原因是由于-。(3)影响:为蒋介石夺取国民党内权利扫清了道路。(4)实质是国民党右派排斥共产党、争夺领导权的活动。4、“整理党务案”(P146):(1)含义:1926 年春,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规定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名册交国民党主席保管,共产党员不得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等。(2)结果,由于共产党的妥协,提案得以通过。(3)影响:蒋介石把共产党排挤

188、-,打击了-,蒋介石夺取了-,为以后发动政变准备了条件。“整理党务案”标志着蒋介石已经成为-代表。5、-反革命政变(P148)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6、西安事变(P28):(1)发生的主要原因:A、日本侵略的加深,民族危机严重(根本原因)。B、-的感召。C、1936 年 12 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2)含义:1936 年 12 月 12 日,-,又称“双十二事变”。(3)西安事变的实质:显示了-强烈愿望。(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A、和平解决的原因: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国民党亲英美派-奔走;中国共产党提出-。B、和平解决的标志:蒋介石被迫接受-主张。(5)、西安事

189、变和平解决的意义:-关键。7、国共第二合作的实现(P30):(1)历史条件:A、日本法西斯不断加紧侵华,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危机严重。B、瓦窑堡会议中共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推动了合作实现。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D、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直接促成了合作的实现。(2)合作建立的过程:A、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把-。B、9 月,-标志着国共合作正式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3)评价:国共合作正式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8、第一次反共高潮(P40):(1)发生的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把政策重心

190、由对外转向对内,执行一条-的路线。(2)表现:1939 年冬至 1940 年春,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边区、山西、冀南、太行等根据地。(3)面对反共高潮,中共提出“-”,目的是继续争取-;针对顽固派的军事进攻,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给予-。(4)结果:打退。9、第二次反共高潮即皖南事变(P41):(1)发生的根本原因:蒋介石集团执行积极反共、消极抗日的路线。(2)含义:1941 年初,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国民党军队对新四军军部进行包围袭击。(3)中共的政策:采取了-的方针。(宣布重新-,公布大量事实,揭露-)。(4)第二次反共高潮即皖南事变被打退的标志:蒋介石保证“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打退的原因:A

191、、中共的坚决回击。B、宋庆龄等民主人士发动的抗议运动。C、苏联严厉斥责蒋介石的行为。D、英美政府的反对。E、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依然是主要矛盾。(5)皖南事变的影响:中间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感到联合起来争取自由、民主、维护生存发展的必要,1941 年成立了-。(简称民盟)10、国共关系彻底破裂的标志(P57):1947 年春,蒋介石限令中共-,封闭-。11、建国以后统一战线继续发展:(1)(P146 前言)发展的必要性:要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建设一个-,必须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3)1982 年中共提出爱国统一战线的政策(P147):A、主

192、要力量由-、-、-三部分构成。B、特点是最广泛的统一战线。C、意义:高举-旗帜,调动-。【例题分析】1、简要分析中国近代两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历史条件。概括指出两次合作的不同特点及主要作用。为什么两次合作一破一成?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对国民党采取的不同政策,分析其历史依据和对当时政局的影响。【参考答案】1、简要分析中国近代两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历史条件。概括指出两次合作的不同特点及主要作用。为什么两次合作一破一成?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一)历史条件:(1)第一次国共合作:A、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联合侵略中国,策动军阀混战,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痛苦不堪,“打倒列强、

193、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B、二七罢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加快了同国民党合作。C、孙中山在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加速了国民党改组步伐。D、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2)第二次国共合作:A、日本法西斯不断加紧侵华,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危机严重。B、瓦窑堡会议中共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推动了合作实现。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序幕。D、七七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直接促成了合作的实现。(二)不同特点:(1)斗争对象不同:前者是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列强,后者是日本法西斯势力。(2)领导权不同:前者由国民党掌握主要领导权,后

194、者国共两党各自领导本区域的政权和军队。(3)合作方式不同:前者是采用党内合作,后者采用党外合作。(4)政治基础不同。前者以新三民主义为合作基础,后者没有共同的纲领做合作基础。(5)合作的结局不同。前者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成功,抗日战争胜利。(三)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促使大革命兴起,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第二次国共合作促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四)成破的原因:(1)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破坏合作。(2)第二次国共合作成功的原因: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领导权,采取各种

195、措施维护国共合作;客观上看民族矛盾始终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矛盾,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也深刻影响国共合作坚持到底。(五)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损;合作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独立领导地位。2、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对国民党采取的不同政策,并分析其历史依据和对当时政局的影响。(一)19241927 年,采取合作政策。(1)历史依据:A、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重新联合侵略中国,策动军阀混战,国内经济萧条,人民痛苦不堪,“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B、二七罢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加快了同国民党合作。C、孙中山在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后,加速了国民党改

196、组步伐。D、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2)影响: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开展。(二)19271935 年,采取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政策。(1)历史依据: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武装起义来回答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2)影响:掀起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把中国革命从失败中挽救出来。(三)1935 年1945 年,采取合作政策。(1)历史依据:日本法西斯不断加紧侵华,民族矛盾激化,民族危机严重。(2)影响: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四)19461949 年,采取人民解放战争的方式,

197、夺取全国胜利。(1)历史依据: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与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影响:经过曲折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一、选择: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与 1956 年年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相比,其共同点是A、肩负的历史任务相同B、组织形式相同C、团结的阶层成员相同D、高举的旗帜相同2、第一次国共合作采取“党内合作”方式的最主要原因是A、这是共产国际和党中央一致通过的决议B、这种方式最有可能有力地影响国民党C、这种方式更有利于共产党发动工农运动D、这是孙中山和国民党当时可能接受的唯一合作方式3、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8、A、都有共同的政治纲领B、均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C、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D、皆有各阶级、阶层广泛参加4、相持阶段,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根本用意是A、不准备与国民党继续合作B、以斗争求团结C、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显示人民军队的力量5、下列关于 1927 年中共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革命面临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B、经历了一个先实践后理论的认识过程C、使党的民主革命任务发生了根本变化D、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的革命道路6、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必须坚持A、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C、党的建设

199、、武装斗争、统一战线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7、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骨干作用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冯玉祥率国民革命军积极配合A、B、C、D、8、“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表明蒋介石逐步独揽大权蒋介石发动政变的时机成熟国民党内部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妥协退让政策是错误的A、B、C、D、9、党在不同时期建立统一战线的立足点A、有利于打击最主要的敌人B、有利于调动一切经济因素C、体现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10、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的相同点是A、都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B、都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破坏C、都是通过军事或强制手段实现政

200、治目的D、都得到和平解决二、材料:11、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法宝之一。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旗帜,加强全国人民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关于统一战线,回答下列问题: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发起和组织过哪几次统一战线?请分别叙述其历史作用。革命统一战线 历史作用: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作用: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历史作用

201、: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得到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是什么?它包括哪几部分力量?它的历史任务是什么?高举爱国统一战线旗帜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三、问答题:12、1935 年 12 月 25 日中共决议:“党的策略路线是在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力量去反对目前主要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1936 年 9 月 1 日中共决议:“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等同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大部分

202、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方针是逼蒋抗日。”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指出中共决议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选择15AADBB 69DADB二、材料10、(1)三国:夷周;公元 230 年;流球;琉球;澎湖巡检司;澎湖(2)葡萄牙、荷兰、法国、日本(3)台湾伦为日本殖民地的过程:1874 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侵略台湾,后向清政府勒索白银 50 万两候撤出台湾1894 年1895 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让台湾机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1895 年 5 月,日军在台湾基隆附近登陆。1895 年台湾全部沦陷,成为日本殖民地。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203、1874 年日本侵略台湾时,遭到台湾人民的顽强阻击。马关条约的签订后,台湾人民发布檄文,誓与台湾共存亡。1895 年,日本在台登陆后,台湾人民组织义军,推举丘逢甲、徐骧为首领。后义军又与刘永福黑旗军联合作战,猛烈打击敌人。三、问答11、(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 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了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后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中苏 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2)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

204、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3)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4)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武力争夺中国的领土,背着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第二课时一、选择15CBDDB 610DACBD二、材料11、(1)勾结:甲午中日战争前,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与朝鲜的助手,默许和纵容日本侵华;巴黎和会为讨好日本而拒绝中国代表团提出的要求日本归还山东主权的正义要求;纵容日本侵略东北,以求祸水东引。斗争:华盛顿会议通过九国公约,将“门户开放”原则进一不具体化,以遏制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由于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损害了英美的在华利益,

205、英美支持蒋介石政府抗日。(2)不同特点:日本以独占和最终吞并中国为目的,以野蛮的军事侵略为主要手段。美国则主要以攫取特权,扩大侵华权益,控制中国为目的,主要推行“门户开放”政策,以经济侵略为主要手段。原因: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高,经济实力强大,而日本保留有较强的封建残余,实力相对较弱,且缺少资本主义发展所缺少的资金、原料、市场。美国近代以争夺西半球霸权为主要目标;而日本则以东亚霸权为主要目标。日本靠近中国,便于大规模入侵,而美国远离中国,远侵困难。(3)1972 年 2 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1972 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了中日两国邦交

206、正常化的协定。障碍:美国不肯放弃霸权政策;日本对二战的战争罪行一直没有进行深刻的认识与反思。三、问答12、17 世纪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清朝于 1684 年设置台湾府,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海防;中法战争中,法军侵犯台湾,刘铭传率军民击退法军,战争结束后,清朝在台湾正式设立行省。甲午中日战争全清政府战败割让台湾给日本,台湾受日本长达 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1950 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支持国民党经营台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外交工作有重大突破,中美签定上海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全国人大委员会在告台湾

207、同胞书中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同时,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有利于早日解决台湾,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第三课时一、选择15ADBDD 69DDBB二、材料10、四个阶段:A.19 世纪 6070 年代产生。原因:中国本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列强侵略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商品经济发达,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提供自由劳动力和市场、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B.甲午中日战争后初步发展。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自然经济进一步破坏;C.20世纪初较迅速发展。原因:清末“新政”,“奖励实业”的客观促进作用;D.“一战”期间(或辛亥革命后)出现“短暂的春天”(或进一步发展)。

208、原因:辛亥革命的影响,欧洲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民主共和”“实业救国”的主流下,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其提不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不敢痛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不敢广泛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封建势力的绞杀和破坏。三、问答11、“器物变革”指洋务运动;制度变革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因素: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洋务运动破产,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09、。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掀起了以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的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领导以暴力为手段,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辛亥革命。中国全面进入“制度变革时期”。启示:洋务运动在甲午中日战争的炮声中破产,说明单纯的地主阶级经济改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戊戌变法运动在顽固派的反扑时归于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也行不通。综上所述,一个国家近代化进程必须要适应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必须要符合本国的具体国情。中国近代化进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缓慢发展过程。是在

210、西方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相碰撞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必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色。是在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表现出斗争水平逐渐提高,中国人民逐步觉醒的特点,对以后的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第四课时一、选择15AADBA 610DADBC二、材料11、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基本不变。原因:国民经济发展采取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特别是在“左倾”路线指导下,1958 年开始的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六五”时期后国内生产总值表现出成倍增长的特点。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11、作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国家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三、问答12、同意:新中国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当时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是适合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三大改造完成后公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则超越了当时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强化了当时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从长远看这种体制不断僵化,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正因如此,才要进行改革开放,并再次出现了公有制占主导地位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

212、目的成就。总之,三大改造是必要的,但进行得太早太快了,实质是一种“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不同意。到 1953 年,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任务便提上了日程。同时以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已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也急待解决,因此在 1953 年1956 年进行三大改造是必要的;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极大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便是证明。我们今天改革的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尽管再次出现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但和

213、过渡时期相比决不是历史的简单重复,并不能说明三大改造是错误的。第五课时一、选择15DDCCD 69BDBC二、材料10、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国内人民的反抗正在酝酿之中;帝国主义的关粉阴谋日益明显。政治上主张实行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并制定宪法。没有实行。说明了维新派脱离群众、软弱妥协和变法遇到了巨大的阻力。三、问答11、“光绪”。郑观应与康熙处于不同的时代。(或与光绪处于同一时代)郑观应是(甲午战争浅)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宣传变法,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兴西学,而且是早期资本家等。第六课时一、选择15CCDCD 610

214、BBDCC二、材料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年)发展最为迅速。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同志,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郭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有力推动;实业救国和民主共和思潮下,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认识:从该公司 19031906 年发展较快。曾与 1909 年左右因缺少资金而停办;一战期间发展最为迅速的线索可知: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十分薄弱,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因素,不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

215、得到正常发展。三、问答12、焦点:民主共和与封建专制独裁的斗争。斗争: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最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成果,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参议院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宋教仁组建的国民党准备重组内阁以进一步限制袁世凯权力。二次革命,结果被镇压。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国会,废除了临时约法,思想上大搞尊孔复古,政治上复辟帝制。护国运动,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反对中失败。张勋复辟,革命派发动了反复辟斗争,复辟再次失败。段祺瑞重新掌握政权后,拒绝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实行封建专制独裁,革命派掀起了护法运动,结果又失败。实质: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说明:A.

216、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任何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行为注定要失败的。B.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第七课时一、选择15BABBC 610BDACC二、材料11、侵华战争:1874 年进犯台湾;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争夺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策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制造七七事变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滔天罪行: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屠杀残害数千万中国人,违背国际公法,发动细菌战、化学战;掠夺毁灭中国巨额财富。说明:靖国神社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和侵略者张目。意义:体现了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和胜利。不彻底:美国

217、出于己利,对一些曾经杀害了许多中国人的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还设法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问题实质:否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和犯下的滔天罪行。严重影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损害了中日关系,且有悖于和平、发展于合作的时代主流。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反映出日本政局日益右倾化和右翼势力日益猖獗,其北京在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和政治长期混乱、动荡的状况。和平于发展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当前威胁和平的隐患依然存在,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落后就会受制于人,我们必须加快发展、增强综合国力。三、问答12、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

218、因为,在政治上,蒋介石控制的国民政府,坚持反共独裁统治,发动内战,制定伪宪法,强令解散民主党派,血腥镇压群众爱国运动,积极出卖民族权益,这一切导致了蒋介石集团的孤立和虚弱。经济上,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依附英美帝国主义,采取强制掠夺的办法,聚敛了惊人的不义之财,而与此同时却使整个社会经济濒于破产。政治腐败、经济混乱必然导致军事上的失败,必然造成政权的崩溃。另一方面,这一观点也有不全面之处。中共最终能取得胜利,除了国民政府的腐败、虚弱、混乱这一有利的客观条件外,更有中共的主观努力,它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实行彻底的土地改革,实行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这些使它赢得了社会各姐姐

219、各阶层的支持,从而保证了其最终胜利,而这些恰恰是学者观点中并未涉及的。第八课时一、选择15BDBCC 69DBAA二、材料10、(乍一看,题目中四段材料有些南辕北辙,互不关联,缺乏一个明确的主题。但换一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他们以顺应潮流,适时变革为主题思想。在回答前四问时,应先简要交待相关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再多角度地进行分析、评价)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产生了以黄宗羲等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天下以人民为主,君主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办事。黄宗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和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影响。

220、19 世纪末,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惨白,中国民族的生存危机日益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于发展,促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在政治上暂露头角,康有为就是其中的著名代表。它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西方,实行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政体,这些主张及其领导的维新运动,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和思想启蒙的作用。但其企图是在不触动封建统治根基的情况下实现资本主义变革,其结果只能是以失败而告终。“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和农民革命的重要性;毛泽东通过对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等革命时间的总结,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理论意义: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

221、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实践意义: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并最终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原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致使阶级斗争扩大化,“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党的工作重心未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损失;”“文化大革命”造成十年动乱,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政治、经济挫折和损失。理论意义: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实践意义:开展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强国之路。共同点:主张变革,锐意进取,顺应时代,与时

222、俱进,富民强国。三、问答11、1927 年 8 月,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起义;中共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1927 年 10 月毛泽东建立了第一各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接着各地相继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中国革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粉碎“四人帮“后,思想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223、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农村城市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十三大上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各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了迈向 21 世纪的行动纲领。两者的共同点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九课时一、选择15BCABA 69ABDC二、材料10、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刑杀。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目的: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19 世纪末,民族危机严重,变法图存成为时代的迫切要

224、求,康有为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由于其自身的软弱性,不敢公开同封建正统思想对立,因此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目的是借空子的权威为宣传维新变法服务。同时也有减少变法阻力的策略和意图。把孔子作为共和的敌人、专制的护符加以批判。影响: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应予肯定;但对孔子的绝对否定反映了新文化运动前期认识上的片面性。孔子的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优秀部分仍然可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借鉴和利用。三、问答11、原因: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先天不足”是因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被外国侵略

225、所打断,民族工业受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而产生,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所以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列强争夺在中国的采矿权,大规模投资建厂。中国矿藏遭到掠夺,重工业无从发展。外国在中国开设的工厂规模大、产量多、成本低,产品在中国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中国只能发展纺织业、面粉业等,造成中国民族工业的后天畸形。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冲击了封建专制制度,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的推动和鼓舞,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为新文

226、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奠定了经济基础。第十课时一、选择15CDCAD 69CDDA二、材料10、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图谋另立亲日的伪政权的方针。日本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伸出诱降之手。从当时中日战争的实际看,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紧张,又由于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猛烈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日本被迫改变原来的方针。日本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项原则,作为诱降条件。在日本的诱降政策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投资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三、问答11、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建国,民盟代表和其他民主人士参

227、加了政治协商会议。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先后制造“较场口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并非法召开“制宪国大”。民盟等民主党派拒绝参加伪国大,反对其通过的宪法。全国内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于 1947 年强令解散民盟。次年初,民盟在香港重建总部,同国民党决裂,与共产党合作。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民主党派认识到,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接受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其领导人陆续到达解放区,并与 1949 年 9 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课时一、选择15BABBB 69DCCB二、材料10、19521956 年由私有制占主体地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到以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228、19781992 年由高度集中的公有制经济发展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第一次是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第二次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进行调整。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三、问答11、A.“八大”的认识:原因:当时国民经济较落后,国内敌我矛盾已基本解决;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地势、孤立新中国,同时也借鉴苏联经验教训。影响:党据此提出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失误。B.八大二次会议的认识:原因:1957 年极少数右派分子攻击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帝国主义掀起世界性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

229、党过重估计了阶级斗争形势;影响:党急于求成,提出忽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建设总路线,轻率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泛滥,促使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局面,“文革”又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致使十年内乱,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损失。C.“十三大”的认识:原因:党及时总结“文革”教训,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现代化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影响:据此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战略部署,进而在“十四大”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建立了迈向 21 世纪的行动纲领。D.启示:一方面表明,党敢于并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实事求是,因而能够领导社

230、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成功;另一方面表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决不能将阶级斗争扩大化。第十二课时一、选择15ABDCD 610CDCCC二、材料11、特点:1935 年没收富农出租土地;1942 年承认富农土地所有权,减租减息;1947 年没收富农多余土地及部分财产;1950 年建国后保护富农土地和财产。原因:1942 奶奶由于中国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调整是为了调动富农的抗日积极性;1947 年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调整是为了调动农民革命生产积极性,以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建国后,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孤立地主阶级,稳定民族资产阶级,顺利完成土地改革,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A.依据:中国社会

231、主要矛盾的变化。B.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问答12、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管理方

232、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遵循原则: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发展客观规律,把握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原理。第十三课时一、选择15BDDCC 610ACDBC二、材料11、革命统一战线 历史作用: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作用: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历史作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特点: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爱国统一战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三部分力量。历史任务:高举社会主义旗帜和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

233、旗帜,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而奋斗。现实意义: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小康社会;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三、问答12、A.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采取对日妥协退让、对内镇压人民反抗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仍然围剿红军,镇压民主运动,所以当时中共把蒋介石和日本帝国主义当作主要敌人。B.随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冯玉祥、蔡廷锴等高举起反蒋抗日旗帜,国内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主运动日益高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国民党内部也日益分化,中共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国民党中有参加抗日的可能。阶级矛盾必须服从民族矛盾,所以该抗日反蒋为逼蒋抗日。后来西安事变的发生及解决,证明党的预见是正确的,方针政策也是对的。说明:中共适时调整对蒋政策,体现了中共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反映了中共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主的正确立场。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