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2765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田家炳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理(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玉龙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考高一历史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1. 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主要说明A. 传统农户男耕女织,基本可做到自给自足B. 家庭成员从事各行各业,一切生产生活所需均自己解决C. 农民思想保守,不愿外出D. 农村物质丰富,农民生活富足【答案】A【解析】材料中“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故选A;B中“一切”,排除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中“生活富足”不符合实际,排除。2.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

2、,这项水利工程是。A. 都江堰B. 郑国渠C. 灵渠D. 芍陂【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此水利工程可以用来防洪、灌溉,并且三国时期诸葛亮曾进行过治理。据此判断,此项水利工程应位于四川,结合所学可以知道,是都江堰,故A项正确。郑国渠在关中地区,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白渠,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故D项错误。3. 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封建统治者实施

3、愚民政策D. 耕作技术的进步【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农业国,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铁犁牛耕是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牛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有关,故选A;材料信息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无关,排除B;民间风情画很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无法体现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耕作技术的进步,排除D。4. 二郎神杨戬,是关羽之前的“武圣人”,传说其原名李二郎,是秦国蜀守李冰之次子,从秦以后,人们在全国各地为他广立庙宇,长年供奉香火,这是因为他协助其父A. 修建了都江堰B. 修建了郑国渠C. 治理了黄河D. 发明了高转筒车

4、【答案】A【解析】【详解】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故选A;郑国渠是工匠郑国主持修建的,排除B;李冰父子没有治理国黄河,排除C;高转筒车出现于唐代,排除D。故选A。5.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 刀耕火种B. 个体牛耕C. 机械化生产D. 且渔且猎【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牛耕的信息,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刀耕火种,无法体现机械化生产,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且渔且猎的信息,排除D。6. 鸦片战争后时人记载“近日洋布大行

5、,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这则材料反映出:()A.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B. 松、太的棉纺织水平下降C. 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 中国手工棉纺织价格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提出洋布量大价廉,导致以纺织业为主的村落生产萧条,棉花经营生产者纷纷破产等,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出中国人投资近代工商业,A项错误;松、太“布市”消减大半,是生产的亏损,不是生产水平的下降,B项错误;棉花客“折本”是棉纺织业者的破产不是

6、棉纺织品的价格下降,D项错误。【点睛】鸦片战争后,东南沿海地区手工棉纺织业的破产,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7.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是A. 贸易中心的转移B.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C. 高度发达商品经济D. 买办和买办化商人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冲击了中国自然经济,这是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故B项正确;AD项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故错误;商品经济对自然经济解体的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不是最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的关键信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解题时考虑两点:一是因果逻辑,AD不是因果关系;

7、二是程度性,C项是次要原因。8.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于A 沿海地区B. 内陆地区C. 东北地区D. 沿江地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出现于东部沿海地区,故A项正确;内陆地区、东北地区和沿江地区不符合史实,故BCD错误。9. (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 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C. 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D. 民族工业的举步维

8、艰【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可知,中国传统的棉纺织业在不断衰败,这说明自然经济在逐渐解体,故选A;实质是指某一对象或事物本身所必然固有的性质或事物的内在含义,BC反映的均是表面问题,不是实质,排除;材料描述的是传统纺织业的艰难发展,而不是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排除D。10.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帝国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清政府鼓励资本主义发展受马关条约的刺激,一批爱国人士兴办实业,挽救民族危机A. B. C. D. 【答案】C【解析】

9、【详解】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大向中国的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正确;清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但还没有鼓励资本主义发展,正确,错误;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一批爱国人士兴办实业以挽救民族危机,正确。综上所述,故选C,排除ABD。11. 下列关于19271936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民族资本受益最大B. 轻工业得到发展C. 官僚资本对金融业的控制削弱D. 完全没有得到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支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ABD都不符合1927-193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

10、济发展;所以答案选C。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2. 中华民国十一年通商海关各口全年贸易总论载:“厦门一口,本年年船运之利便,人为加增,进口贸易,精神焕发,其由外国进口者尤甚,美国面粉,与上海厂家所出面粉为敌,已操胜算,故上海面粉,进口锐减。”该材料可以反映A. 厦门被开辟为通商口岸B. 上海面粉行业受到美国冲击C. 上海航运业落后于厦门D. 厦门对进口面粉的依赖减弱【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华民国十一年”,即是公元1922年。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欧美列强重新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题干中

11、可知:厦门进口量增大,以美国面粉尤为突出;“美国面粉,与上海厂家所出面粉为敌”,厦门来自上海生产的面粉锐减,冲击了上海面粉业的发展。故选B。考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点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一个迅速发展的短暂春天。但战后欧洲列强又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13. 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A. AB段B. BC段C. AB段D. DE段【答案】D【解析】【详解】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19491952年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合理调整工商业,允许私营

12、工商业的发展,因此不是一直呈下降的趋势。DE段明显错误,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和C三个阶段均是正确的阶段特征,排除。【点睛】梳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形成。原因:洋务运动诱导;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本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清政府为了扩大财源税收放宽开办厂家的限制2.19世界末20世界初,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原因: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上台,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众自发的爱国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家的实业救国思想;最重要的是,一战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忙于内战,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入侵。3.1927-1949(国民政府前10年-新中国

13、成立)曲折发展。原因:国民政府前10年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抗战时期,日占区对当地企业实行“军统治”,国战区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主义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与与美国签订卖国条约,美货涌入,挤压国货,国民党实行苛捐杂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4.1953-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正式退出历史舞台。14. 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对粮食、矿产、税收、金融、交通、物价等实行全方位的管制。其影响是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使民族资本主义陷于绝境加速了官僚资本的膨胀为坚持抗战提供了

14、物质条件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1938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时期国统区实行战时体制,这是出于抗战的需要,为坚持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但国民党官僚阶层却借此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因此正确,故选C项。项错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是在1937年前,排除A;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D。15. 张謇说道:“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工业A. 应大力发展

15、重工业B.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C. 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D. 注重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天地之大德曰生”“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等信息可知,张謇关注老百姓生活,即关注民生,因此从这一角度看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B项正确;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张謇关注民生,因此发展轻工业,而不是重工业,A项错误;材料内容中只是提到儒家的一句名言,没有强调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近代民族企业注重民生,没有强调其救亡图存的意图,D项错误;16.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

16、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A. 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B. 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 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D. 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都在一定程度上瓦解着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C项正确;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一直比较薄弱,没能根本上动摇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A项错误

17、;直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才逐渐兴起并成为了进步思潮的主流,B项错误;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发展的“短暂春天”才得以出现,D项错误。17.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是A. 西方的殖民扩张B. 东西文明的交汇C. 工业革命的兴起D. 世界人口的迁移【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最先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稍后是荷兰和英国等西方国家马不停蹄的进行了殖民扩张,使殖民国家和被殖民国家建立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应排除;C项是殖民扩张加强

18、的条件,应排除。D项不是主要途径,世界人口的迁移是在殖民扩张中进行的,应排除。18. 荷兰东印度公司享有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的贸易垄断权,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材料表明荷兰东印度公司A. 垄断世界贸易并掠夺发展中国家B. 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C. 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 促成荷兰在十八世纪建立商业帝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还被授予开战或讲和、夺取外国船、建立殖民地、修筑城堡和铸币的权力”说明东印度公司具有殖民侵略的特征,再加上其本身的商业垄断特征

19、,便能反映出荷兰东印度公司具有商业公司和殖民机构双重性质,B项正确;,A项材料信息无法直接体现,排除;C项错误,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及意义,排除;D项说法错误,荷兰商业帝国地位是在17世纪初。故选B。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早期殖民扩张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名师点睛】关于荷兰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概况。(1)商贸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业务发展,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中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2)荷兰殖民扩张迅速发展的原因: 1、地理位置优越,具有经商传统; 2、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国家较早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

20、3、新航路的开辟; 4、造船业发达。19. 1651年,克伦威尔颁布航海条例规定:“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殖民地,所生产、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和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殖民地或领土。”这一“条例”A.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 引发了英荷两国之间的战争C. 引起了西欧“商业革命”D.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该条例的出台的目的是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遭到了荷兰的发对,引发了英荷两国的战争。故选B。A项错误,世界市场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C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项是由一系列的因素造成的,包括新航路的开辟、文艺

21、复兴和宗教改革等。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航海条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航海条例的掌握情况。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在认再现所学相关知识的能力。英国大革命时期,随着自身的实力的增长,颁布了航海条例,打击荷兰的海上贸易。荷兰在十七世纪是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是当时的霸主,通过三次的英荷战争,荷兰一蹶不振,英国逐渐发展起来。20. 如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示意图,支持至阶段的史实解读,正确的是A. 第段:葡萄牙到达好望角B. 第段: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C. 第段:法国成为“日不落”的殖民帝国D. 第段:美

22、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7世纪荷兰取代西班牙获取了海上殖民霸权,建立了遍布世界商业殖民帝国,故选B;葡萄牙到达好望角是15世纪末期,排除A;成为“日不落”殖民帝国的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鸦片战争的也是英国,排除CD。故选B。21. 1935年,罗斯福签署了社会保险法,为失业者和老年人提供了救济金和养老金。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15%的公司征收超额利润税;对5万美元以上的收入者征收超额累进税,使社会财富的再分配稍显公平。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注重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运用立法手段干预经济发展着力增加就业,扩大社会购买力

23、力求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明确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项是工业复兴的内容;应该是“以工代赈”的目的。所以排除含有或的选项。故答案选B。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措施【名师点睛】关于罗斯福新政,高考命题主要集中在:(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重大发展,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高考命题站在这一角度,要求学生联系自由资本主义、混合经济等经济政策,整理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发展史。(2)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上的不同,高考试题重视考查其本质的不同点和形式上

24、的相似点。(3)近几年高考试题大多从现代史观的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认为它本质上是一种现代化的模式,较过去的观点更加正面地评价了罗斯福新政。22. 2004年7月,美国权威杂志福布斯评出了一份“战后美国总统经济成就”的排名,克林顿排名首位。以下属于克林顿时期经济增长原因的是A. 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B. 以“伟大社会”为施政纲领C. 经济繁荣、通货膨胀与失业率走低D. 以“新边疆”为施政纲领【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宏观调控政策是经济增长的保证。克林顿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成功运用为其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运行环境。2 0世纪 90年代

25、美国实现了持续 10年的高经济增长,A正确;C中的“两低一高”是经济增长的表现特征。1964年,约翰逊发表演说,宣称:“美国不仅有机会走向一个富裕和强大的社会,而且有机会走向一个伟大的社会。”由此所提出的施政目标,便是“伟大社会”。“新边疆”是美国民主党总统肯尼迪在1960年7月15日提出的施政纲领。因此,排除B、C、D。23. 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l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A. 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B. 开始走上计划经济的道路C. 黄金储备减少,美元贬值加剧D. 经济进入“滞胀”阶段【答案】A【解析】

26、试题分析: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从材料看,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即加强了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故A 项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24. 胡佛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为此他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是A. 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B. 劳资双方自愿合作C. 销毁“过剩”商品D. 自由放任【答案】D【解析】【详解】所谓“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场条件,所以他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是自由放任,故选D;ABC中的措施都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表现,属于“看得见的手”,排除。故选D

27、。25. 下列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是A. 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B.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C. 取消商品贸易D. 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不是内容,B错误,符合题意;A、C和D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排除。26. 下列对斯大林体制评价正确的是苏联形成比较齐全的体系使农业、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有利于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斯大林体制下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计划体制,国家能够按照计划调配使用全部人力、物力

28、、财力资源,有利于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苏联形成比较齐全的体系。但斯大林体制过分注重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经济结构畸形。的评价都正确,故选D,排除ABC。27. 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 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不符合苏联实际B. 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想C. 赫鲁晓夫的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D. 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政治经济模式【答案】D【解析】【详解】赫鲁晓夫的改革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体制的政治经济模式,政治上个人专制、经济结构畸形和个人崇拜的问题依旧严重,故选D;赫鲁晓夫以农业为突破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不能说不符合苏联实际,

29、排除A;BC是他改革的失败的因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BC。故选D。28. 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A. 加强了无产阶级政权对经济的管理B.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C. 大型和重要工矿企业允许资本经营D. 目的是为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意图通过国家的计划强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引发了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所以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故选B;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管理是两个政策的共同点,排除A;新经济政策中苏俄不允许资本经营大型和重要的工矿企业,排除C;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应对

30、危机和恢复发展经济,并不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排除D。故选B。29. 2016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周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进一步保障了中国经济安全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并完善自身的竞争力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并不能保障中国的经济安全,排除;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动了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故正确。故答

31、案选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意义3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着区域集团化的方向发展,由此诞生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但不包括 ( )A. 欧洲经济共同体B. 亚太经合组织C. 北美自由贸易区D. 上海合作组织【答案】D【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诞生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是1967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89年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1994年成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是致力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的组织,是中俄和中亚四国于2001年成立,D错误,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

32、田亩之勤”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用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时期后期,人们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二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张履祥补农书总论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 (2)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的生产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二反映了土地经营中怎样的趋势? (4)材料二中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答案】(1)出现牛耕。(2)牛耕的出现促进了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出现和发展。

33、(3)租佃经营发达。(4)原因:土地私有制。影响:使土地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但租佃制的发展也有可能会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解析】【详解】(1)根据“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可知出现了牛耕现象。(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牛耕现象的出现是生产力提高的表现,有利于促进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出现和发展。(3)根据“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可知租佃经营发达。(4)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租佃制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古代实行土地私有制。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积极影响,使土地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但也带来不利影响

34、,即有可能会加剧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3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重建导致了巨大的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近50%)。欧洲经济从未有如此大的跃进。国际贸易反映了这种新局势。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自1948年起便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欧洲在其中具有特殊地位。【法】德尼兹加亚尔、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材料二 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材料三 从肯尼迪政府开始,标准的提法就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华盛顿官方一直表示希望看到欧洲成为一个单一的实体,有足够

35、的力量同美国一起承担领导世界的责任和负担。这是有关这个问题的一套惯用的辞令。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美】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材料四 事实上,美国、日本、英国等国负债都很重但是债务危机却发生在了欧元区的希腊等国。这不禁让人怀疑是美国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从而维持美国霸主地位的阴谋。王燕、赵杨欧洲债务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美国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元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的主要影响。(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概括美国对欧洲一体化的

36、真实态度,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基本特征。【答案】(1)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关贸总协定,实施马歇尔计划。(2)国际:挑战美元霸主地位;促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3)压制。在地区利益上压制欧洲;企图利用金融危机搞垮欧元。(4)扶植与控制交织,合作与竞争并存【解析】【详解】(1)美国因素:根据材料“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自1948年起便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可知,美国主导下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成立关贸总协定,促进了欧洲的经济恢复发展;根据所学知

37、识可知,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有助于欧洲的复兴。(2)影响:根据材料“欧洲人口袋里装着欧元,无论到哪个欧元区去买东西,都用欧元来计算”可知,欧元的使用挑战美元霸主地位;从“欧元区”这一称呼来看,欧元的使用促进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根据材料“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的欧洲意识”可知,欧元的使用推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3)真实态度:根据材料二、三的主旨可知,美国对欧洲的真实态度是压制。说明:根据材料“美国也没有把美欧之间在伊朗和伊拉克问题上存在的分歧看作平等伙伴之间的问题,而是看作欧洲不服从美国的领导”可知,美国在地区利益上压制欧洲;根据材料“但是债务危机却发生在了欧元区的希腊等国。这不禁让

38、人怀疑是美国借助金融危机搞垮欧元从而维持美国霸主地位的阴谋”可知,美国企图利用金融危机搞垮欧元。(4)基本特征:根据材料一可知,美欧关系是扶植合作,而材料二、三、四可以看出美欧之间存在着美国对欧洲的控制以及两者之间的竞争。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

39、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请回答:(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答案】(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

40、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发展,二者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变化: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专业化市镇。(2)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侵袭下开始走向瓦解。(3)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提出了“师夷长技”的主张;中国的社会风俗逐渐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农业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根据“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计日受值”、“王江泾镇多纸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等信息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专业化市镇。(2)根据“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可知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侵袭下开始走向瓦解。(3)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从社会性质、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进行总结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