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7.61KB ,
资源ID:252602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260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烛之武退秦师》阅读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烛之武退秦师》阅读训练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 WORD版含解析.docx

1、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阅读训练一、阅读烛之武退秦师、齐桓晋文之事片段,完成下面小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囚,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

2、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选自齐桓晋文之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

3、项是()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B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C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A以乱易整,不武易:容易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种植D老者衣帛食肉衣:穿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者B是寡人之过也C邻之厚,君之薄也D未之有也4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B

4、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D秦晋之好代表的是政治上的联姻,是国家之间的联合,但后来渐渐将男女之间的婚姻也称作“秦晋之好”。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

5、,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赏赐,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D孟子主张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使他们能够养家活口,安居乐业,然后再以“礼义”来引导民众。6翻译下列句子。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6、,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左传)(二)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7、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节选自战国策)(三)天下之事以利而合者,亦必以利而离。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烛之武一言使秦穆背晋亲郑,弃强援、附弱国;弃旧恩、召新怨;弃成功、犯危难。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选自吕祖谦东莱左传博议,有删改)7下列对文段(三)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B烛之武出

8、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C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D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8下列对(一)(二)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执事:指办事的官吏。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主要记载了战国前期二百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

9、和言论,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C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臣子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的敬称。D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这里指边远地区。9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烛之武和荆轲都是令人尊敬的爱国者的形象,烛之武是一个才华横溢、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荆轲是一个英勇无畏的悲剧英雄。B烛之武很懂得攻心战术,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很容易说服对方。C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伯是一个善于决策、善谋利益的

10、君王形象;荆轲刺秦王中的秦王,是一个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的暴君形象。D烛之武之所以能成功,因为他虑事周全,又具有辩才;荆轲刺秦王所以失败,是虑事不周和因秦武阳“色变振恐”而给荆轲带来的内心慌乱。10把文言文阅读(二)(三)则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3)非利害深中秦穆之心,讵能若是乎?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

11、位补借奉职。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事下中书,宰相初不知也。弼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弼与范仲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弼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

12、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制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帝微觇知之,以语学士欧阳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顿首贺。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六年八月,薨,年八十。(节选自宋史富弼传,有删改)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佐才也佐:

13、辅佐B殊妻以女妻:妻子C听流民擅取听:听任D凡活五十余万人凡:总共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子当以是进以小易大B人人为尽力庖丁为文惠君解牛C帝微觇知之然后驱而之善D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以若所为,求若所欲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B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C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D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

14、/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弼目光敏锐,见识卓越。他认为给与归降之人的赏赐过于微薄,不利于规劝其他人降服,并对宰相反应的迟钝表示不满。B富弼尽职尽责,勇于革新。宋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诏书进行督促,富弼顺势进言,力图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C富弼敢于担当,解民危困。河朔发生水灾,富弼完善前人的救灾方案,合理安置灾民,其方法简便周到,天下以之为样板。D富弼才能卓著,百官推崇。他被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士大夫互相庆贺。富弼人气之高,令仁宗心生嫌隙。15课内翻译:(1)居则曰:

15、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郑伯克段于鄢左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

16、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17、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注】初:当初,从前。故事开头时用语。郑武公:名掘突,武为谥号。申: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阳,姜姓。武姜:武,指其丈夫武公的谥号,姜,指其母家之姓。繄:句首语气助词,不译。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

18、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B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C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D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武公是郑桓公的儿子,武姜是郑武公之妻,“姜”是她娘家的姓,“武”是她丈夫武公的谥号。B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C“缮

19、”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在此文中,“缮”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D伐,指的是公开宣战,有时还伴有礼乐。古汉语表示宣战的字词还有“侵”“征”“袭”,“征”是天子随从作战,一般指的是正义的战争。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公寤生,惊姜氏”为后文埋下了伏笔。即姜氏对其的厌恶,以及姜氏与共叔段串通一气,共同攻打庄公。B大夫祭仲以及公子吕都曾告诫过庄公:共叔段的种种做法都有害于庄公。但是庄公始终没有采取什么措施防范,只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不义不暱,厚将崩”。C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写出了郑庄公的阴险与狡诈、姜氏的偏心溺爱、共叔段的贪得无厌,突出了庄公的无为、姜氏的不亲、

20、共叔段的不本分。D在颍考叔与庄公的对话中,庄公幡然醒悟,于是“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这一事件体现出颍考叔的大爱,可以推广孝道,影响他人。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2)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20认真阅读文本,请概括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佚之狐,郑人,佚之俅之子也。狐少善思辩,多才识。为幕僚,常得郑君宠之。晋侯、秦伯围郑,郑危在旦夕。狐求见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武使秦,秦晋师还,郑遂安。郑伯欲厚赏武。狐闻之,言于郑伯曰:“武,舌辩之士,以口舌退师,功高莫大

21、,厚赏,理也;然,武终为隐者之徒,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窃以为当赏者,臣也。”郑伯愕然,赏之。异日,村夫有拜于郑廷者,郑伯迎之。问之,乃烛之武之兄文也。文曰:“君恩四海,天下惠之,万民之幸也。武以口舌还军秦晋,三军不能敌,厚赏以利郑也。然,家有老母,八旬又三,日必侍之。武往说师,老母系之,臣昼夜侍母,目不交睫,亦宜赏之。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郑伯赏之。未几,宫廷左右及三军将士上书求赏者络绎不绝,郑哗然。晋闻之,复攻之,郑危矣。史臣曰:“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2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

22、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B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C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D郑危而遂安者/君明而士贤也/郑安而复危者/赏功之过欤/抑邀功妒贤欤22下列对古代文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作,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B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孟子;也用以尊称对方,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中的“子”。C三军,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后为军队的通称,如“三军可夺帅也,匹

23、夫不可夺志也。”D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烛之武劝退秦师有功于国,郑伯打算重重地奖赏他,可是这一奖赏刚有动议,就引起了来自各方面的连锁反应。B佚之狐凭借自己是老臣,德高望重,平时对郑伯尊重有加,觉得这次举荐烛之武有功,要奖赏,首先应该奖赏自己。C烛之武的哥哥烛之文认为自己在侍奉老母亲、劝说烛之武面见秦君退秦师有功,应该得到奖赏;其他大臣也想分功。D史臣认为,导致郑国从安定陷入危局的原因并不是郑伯设立奖项,而是郑国上下抢夺别人的功劳嫉贤妒能的风气。24翻译下列句子

24、。(1)非臣举之,终老亦未见其名,何功之有?(2)况武本不欲说秦,臣数劝方为之也!”六、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

25、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乙)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自献公为太子时,重耳固已成人矣。献公二十二年,献公使宦者履鞮趣杀重耳。重耳逾垣,宦者逐斩其衣袪。重耳遂奔狄。狄,其母国也。重耳居狄凡十二年而去。至秦,缪公以宗女五人妻重耳。重耳不欲受,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缪公大欢,与重耳饮。缪公曰:“知子欲急反国矣。”赵衰与重耳下,再拜曰:“孤臣之仰君,如百谷之望时雨。”晋惠公十四年秋,惠公卒。晋国大夫闻重耳在秦,阴来劝重耳、赵衰等反国。於是秦缪公乃发兵与重

26、耳归晋。晋闻秦兵来,亦发兵拒之,然皆阴知公子重耳入也。秦送重耳至河。咎犯曰:“臣从君周旋天下,过亦多矣。臣犹知之,况于君乎?请从此去矣。”重耳曰:“若反国,所不与子犯共者,河伯视之!”乃投璧河中,以与子犯盟。壬寅,重耳入于晋师。丙午,入于曲沃。丁未,朝于武宫,即位为晋君,是为文公。晋文公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节选自史记晋世家,有删改)2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

27、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B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C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D司空季子曰/其国且伐/况其故妻乎/且受以结秦亲而求入子/乃拘小礼/忘大丑乎/遂受2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侯、伯、子、男,是自从周朝就开始沿袭的古代爵位,天子以下,公爵最大。B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员,可翻译为“您”,表示对对方的恭敬。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按其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褒扬,如晋文公。D丙午,古代纪时法。以干支纪时

28、,即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搭配组合,循环纪时。27下列对两个文段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他年少时就喜欢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拥有赵衰等五位德才兼备的好朋友。B重耳被晋献公所派宦者履鞮一路追杀,被砍掉了袖子,重耳最终逃脱,去了母亲的国家狄国。C咎犯认为自己在重耳流亡时有很多过错,担心重耳回国后报复自己,便请求离开,重耳对河盟誓,以此打消其担心。D重耳在流亡中主动请求联姻,结秦晋之好;后秦晋两国攻郑,秦缪公被郑说服,放弃攻郑,与郑结盟,秦晋联盟瓦解。2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郑恐

29、,乃间令使谓秦缪公曰:“亡郑厚晋,於晋得矣,而秦未为利。”29这两段文字都叙述了秦晋放弃攻打郑国的过程,试简要概括左传和史记对此在叙事特点方面的不同之处。七、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0、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选自左传)(二)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囤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之君,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

31、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为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回:“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

32、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选自淮南子人间训)3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B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C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D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3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战国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B淮南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

33、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属于杂家作品。C侯,西周春秋时期爵位名称,当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D执事,掌管事务的人。此处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对对方尊敬的称呼。3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段(一)烛之武说秦伯而退晋师,可谓一箭双雕,文章最后一段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机智与出色的辞令。B文段(二)趁着智伯军队混乱之机,韩军和魏军从两翼攻打过来,赵襄子又率领军队从正面出击,杀死智伯,又将晋国分成了韩、魏、赵三国。C两文中主要人物烛之武、张孟谈都是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缨,挺身而出,一个夜缒而出,一个涉水出城,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D烛之武、张孟谈

34、两人都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有胆识,有智慧,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令人尊敬。3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参考答案1D2A3D4C5C6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当作(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事情。重视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7C8B9D10(1)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2)侍立在殿上的臣子们,不能带一点兵器。(3)要不是其中的利益迎合了秦穆公的心思,怎么能达到呢?11B12B

35、13B14D15(1)平日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打算怎么做呢?(2)尊敬自己家的老人,从而推及到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及到别人家的孩子: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运转。(3)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和谐一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16A17D18C19(1)姜氏怎么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旦滋长蔓延,就难办了。(2)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孝敬她,唉,唯独我就没有!”20庄公:老谋深算、薄情寡义、虚情假意。21D22A23B24(1)要不是我推荐,他终老一生也不会显露名声,有什么建立功

36、劳的机会呢?(2)再说烛之武本来不愿意去劝退秦国军队,是我多次劝说他才去退秦军的!25A26C27D28(1)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2)郑国害怕了,就暗中派使者对秦缪公说:“使郑国灭亡,增强了晋国(的国力),对于晋(而言)有收获了,秦国却得不到什么好处。”29左传对史料取舍详略得当,通过细节塑造人物形象;而史记则简略述之,重在叙述事件。30B31A32C33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况且相同情况的人应该互相成全,有相同利益的人应同生共死。请两位君王还是仔细考虑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