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5年高考广州市编选择题精选历史部分 l、下列关于西周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 B镐京与东都洛邑由周王统辖C周王是天下诸侯的共主 D诸侯国是西周地方政权的组织形式2、西周时期,我国形成了: 统一的局面 多民族的国家 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制度A B C D3、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社会性质的变化C王权的加强 D土地所有制的变化4、古书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主要指商朝 : A疆域空前辽阔 B都城已成为商业都市C经济发达、城市遍布全国 D都城建筑宏伟华丽5、“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对井田制的
2、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 井田制实质上是一种私有制 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 随着井田制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 B c D6、与西周的灭亡情形较为相似的王朝是:A商朝 B秦朝 C东晋 D北宋7、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汉初年的分封制都: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C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D随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8、下列关于夏、商、西周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物品种增多,后来习称“五谷”都已种植 B牛耕开始出现并逐步推广 C青铜铸造业发达,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D商周时期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9、商朝的奴隶主常常驱使奴隶在田野进行集体耕作,其根本原因
3、是: A奴隶的地位底下 B奴隶主极其残忍C当时的畜牧很少 D当时工具和技术落后10、从夏商两代的覆亡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重视教育 B勤政爱民 C发展经济 D增强国力 ll、下列有关夏、商、西周三代交通与商业发展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夏朝交通工具已有车、船 B商民善于经商,后来经商之人被称作商人 C西周都城镐京交通发达D夏朝已设旅舍与邮驿传递制度12、我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确立于先秦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形成了全国性的商业市场掌握了先进的耕作技术 集中了所有手工业中心 全国性的政治中心所有地 A B C D13、“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
4、A促进了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转变c加快了新兴封建制度的确立进程 D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14、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有重大发展,其突出标志是: 青铜农具的普遍使用 铁制农具的出现和推广 棉花种植的逐步普及驭牛耕地的产生和推广A B c D15、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其主要途径是通过:A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统一战争 C变土地国有制为土地私有制 D变法运动16、战国时期,“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 士”的主张,打击了:A新兴地主 B奴隶主贵族 c商人 D农民17、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
5、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铁农具的使用 牛耕的运用 水利灌溉的发展封建制度的确立A B c D18、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但也有利于结束分裂混乱局面,实现统一,因为: 出现了区域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变法后秦国强大人民渴望统_A B c D19、战国七雄中,修建水利工程最多的是:A 齐国 B楚国 C魏国 D秦国20、战国七雄中位置处于最南边的是 A秦国 B楚国 C齐国 D赵国2l、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反映了: A春秋时采用铁器和牛耕技术 B私田主人的土地私有权得到承认C私田数量急剧增加 D封建生产方式比集体耕作井田进步22、“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
6、帷,举袂成幕,挥汗如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昂。” 的记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城镇人口的增长 B手工业的发达B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商业城市的繁荣23、战国时期,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诸侯割据混乱封建城市的兴起商鞅变法中的农本政策度量衡的混乱A B c D2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冶铸业的重要发明是:A 青铜造型艺术 B百炼钢技术和灌钢法 C金银错技术 D铸铁柔化处理技术25、下列成语典故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 围魏救赵退避三舍田氏代齐 卧薪尝胆纸上谈兵楚王问鼎A B c D26、“诸子百家”中,最有实力的是:A 法家、道家 B儒家、法家 C儒家、墨家 D法家、墨家27、主张“明主悄其法而
7、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A荀子 B墨子 C韩非子 D赢政28、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 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29、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日: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难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剥削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30、“任法而治国矣”、“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此材料应出自:A商君书 B论语 C孟子 D庄子3l、孔子
8、日:“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日:“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3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日:圣人不易民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A 遵循先代旧制 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专制统治33、“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一思想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 B墨家主张节约的思想B 道家消极倒退的思想 D法家实行法制的思想34、战国大儒荀子主张唯物主义,批驳唯心迷
9、信,其主要论据是: A“列星随旋,日月递照”都是自然现象 B“制天命而用之” C“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主张性恶论D“凡人之有鬼也,必以其感”,即错觉假象3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论述应当出自春秋战国的:A 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36、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科技技术的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运行情况 B春秋时,我国历法已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 C墨子里记载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C 扁鹊四诊法:望即望气色,闻即闻气味,问即问病情,切即按脉搏37、我国下列天文成就,产生于先秦时期的有: 最早记录太阳黑子 最早记录
10、哈雷彗星 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对月食的科学解释 A B c D38、下列关于楚国历史与文化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春秋时期,楚庄王称霸中原 B春秋后期,越王勾践攻破楚都C战国时期,楚都郢商业繁华 D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出土于长沙39、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最主要是因为: A他在文学上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 B他主张政治上要变革C他的抗秦事迹 - D他的爱国爱民精神40、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朝的大臣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实质的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
11、的斗争异常激烈D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41、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是在: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42、秦朝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是: 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 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A B C D43、为革除东周以来政治弊端,秦始皇作出的重要决策是: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以法治理国家44、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废分封,立郡县”的决策,其主要目的在于: A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巩固统一的封建国家 D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45、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
12、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C地方实行郡县制 D中央政府设三公等官职46、下列有关秦汉监察制度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B汉高祖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 C西汉刺史级别不高,但巡察时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E 东汉刺史执掌州的军政大权,失去监察官的作用47、秦统一中国后颁布了秦律,它集中体现了: A奴隶主贵族的意志 B小生产者的意志B 秦始皇个人的意志 D地主阶级的意志48、秦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林及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百姓犬入禁苑中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反映出我国古代人民
13、很早就知道:A 用犬进行狩猎 B不乱砍伐林木 c保护自然资源 D垄断自然资源 49、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仪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50、汉书食货志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 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表明“轻田租”的直接原因是: A阶级矛盾尖锐 B生活动荡不安C经济破坏严重 D封建统治不稳51、关于西汉休养生息政策的解释,最准确的是西汉政府: A暂停对农民的剥削 B废除秦朝的沉重赋税 C
14、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D奉行宽舒政策,把剥削放到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52、下列不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 A强化法制,打击豪强地主 B盐铁官营,国家垄断产销C出兵匈奴,改变被动地位 D崇儒抑法,创办中央太学53、西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C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C 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54、两汉政治经济制度的核心是 A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C恢复与发展社会经济 D保护豪强地主的利益55、汉代的编户制度说明: A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很严
15、B商品经济很发达C土地与财产是主要的征税标准 D农民对封建国家的负担很轻56、汉代实行编户制度的主要在于: A控制人口增长 B组织丁男练兵D 按编户征赋税 D维持地方治安57、两汉的察举制度: A承袭了秦朝的相关制度 B是全国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员制度C促进汉武帝时期统治的繁荣 D有效防止了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58、东汉时期,察举选官的制度逐渐变为以门第望族作依据。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宦官把持选官大权 B丞相垄断举荐官吏大权C地方豪强势力强大 D地方官吏回避本籍任职59、以下关于中国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而亡的重要原因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16、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 B c D60、下列有关刺史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是汉武帝以后实行的 刺史的职能是履行监察权,因而超越百官的权力 东汉初年,刺史的监察权进一步加强 刺史制度加强了皇权A B c D6l、汉武帝时西汉得以打败匈奴的原因是: 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强盛解决了王国问题使中央政权巩固 匈奴分裂、势力衰弱 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军事才干A B c D62、关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域归属中央的开始 B了解到西域的概况c开辟了丝绸之路 D有利于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63、汉唐对外交往的共同之处有: 和日本、朝鲜交往频繁陆路、海路并重传
17、播了中国的先进技术采取对外 开放的政策 A B c D64、下列各项中,与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巩固发展有关的是: 汉初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设立西域都护实行独尊儒术A B C D65、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是: A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张骞“凿空”西域B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D甘英到达了波斯湾66、两汉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A 孟加拉湾沿岸 B红海沿岸 C印度半岛南端 D波期湾地区67、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A促进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直接帮助西域各民族摆脱匈奴的控制B 促进中国同西亚、欧洲的友好往来 D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了贡献68、
18、“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无丝漆,不铸铁钱。”这一状况开始改变是在:A 秦朝 B“新”朝 C西汉 D东汉69、西汉文学成就中,最为突出的是A散文、诗歌 B赋和乐府诗 C小传、传奇 D戏剧、传记70、两汉时期,我国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A纸张 B泥版 C帛 D简牍71、对我国古代历法成就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张衡发明地动仪比欧洲人早一千七百多年 B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 C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D“太初历”的问世表明我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72、既通天文,又擅文学,其发明创造保持世界记录长达1700多年的我国科学家是:A张衡 B祖冲之 C僧一行 D郭守敬73、下列对华佗的
19、介绍,错误的是; A他是东汉末年人 B以擅长外科手术而著名B 他发明了麻沸散 D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74、东汉名医张仲景对中医发展所做的最大贡献是 A开创中医传统的“四诊法” B最早提出了病理学说C最早采用分科治病的方法 D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7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深刻批判了: A董仲舒新儒学“君权神授的思想 B“天人感应”的神学思想C精神依存于形体,人死不为鬼 D阴阳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由元气构成76、下列史实,史记和汉书都记载了的是:A焚书坑儒 B张骞通西域 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大秦77、下列不属于秦汉文化特征的是: A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c思想领域流派纷呈、百花竞
20、艳 D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气势恢弘78、关中地区作为黄河流域的中心区,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但从东汉起它的优势逐却渐丧失, 其人为原因在于: A自然环境严重恶化 B作为政治中心,位置偏西 C战乱频繁,破坏严重 D西北少数民族威胁日益严重79、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地理条件的巨大差异 B三国相对独立的区域发展形成均势C赤壁之战结局的影响 D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延续80、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其原因有: 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南迁的农民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一些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等政策A B c D81、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A各族人
21、民的长期经济文化交往 B中原统治者推行民族友好的政策C少数民族领袖的汉化政策 D不同民族之问建立通婚关系8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相同点是: A增强了综合国力 B加速了民族融合C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D改变了各民族的生活方式83、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实际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杂居过程 B社会封建化过程D 民俗汉化过程 D南下开发过程84、下列古代发明按先后顺序列正确的是: 曲辕犁 铸铁柔化技术 灌钢法 活字印刷A B c D85、东晋南朝古墓中出土的瓷器大多是:A白瓷 B黑瓷 C青白瓷 D青瓷86、下列评论,不适合北魏均田令
22、的是: A官僚地主土地并末受到触动 B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C农民并未从中得到实际好处 D土地占有不均的现象依然存在87、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发展状况,总的趋势是: A环境状况恶化 B环境状况良好C环境破坏缓解 D环境破坏加剧88、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点是: A江南农业得到开发 B广泛引进并种植农作物新品种C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 D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89、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取得成就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南朝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比外国早近一千年 B齐民要术不仅是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还记载了大量的商贾之事 C水经注对我国河川地貌、风俗人情作了全面系统介绍E 我国
23、北方出现了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的农用工具翻车90、下列著作中,不属于“建安文学”代表作的是:A蒿里行 B七哀诗 C悲愤诗 D采桑度9l、以下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文化发展特点的的表述不正确是: A重祝学习和吸收汉族文化 B北方各少数民族先后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C佛教对思想文化和艺术具有突出的影响 D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经验得到了系统的总结92、范缜发表神灭论的背景主要是: A玄学兴盛,崇尚老庄的思潮泛滥 B道教流行,妖怪神鬼毒害百姓 C佛教盛行,统治者利用其控制人们的思想C 两次灭佛运动,推动反佛思想发展93、下列关于范缜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比较系统地批判了神学迷信 B人的精神与形体相互
24、分离,人死精神不死 C形体好比刀刃,精神好比锋利,二者相互结合D 人的精神与形体不可分离,人死精神亦死94、东晋葛洪对道教发展的突出作用表现在: A著太平经 B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C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D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95、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大肆宣扬佛教的根本目的是: A麻痹人民 B发展石窟艺术 C扩大寺院势力 D维护封建统治 南朝齐 佛寺200多所 僧尼3万多人 南朝梁 佛寺2800多所 僧尼8万多人 北魏中期 佛寺6400多所 僧尼77万人 北魏末期 佛寺3000多所 僧尼200万人96、上述统计表明此时文化思想领域出现的现象是: A佛教盛行 B儒家学说消亡C石窟艺术精湛
25、D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阶级而尊崇佛教97、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 社会战乱,人民痛苦,容易接受 统治者用佛教麻痹人民 佛教本身有欺骗性 建筑艺术的提高A B C D98、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其实质是: A佛寺和僧尼大幅度增加 B我国北方地理条件比南方更适合建筑佛寺 C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加强统治而不断发展佛教E 当时中国经济发展为佛寺建筑提供了有利条件99、隋文帝实现统一的经济基础是: A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B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c南北方商贸联系日益加强 D南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00、下列有关隋炀帝活动史实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率军灭陈,统一南北 B开凿大运河,主要用于巡游 C三征高丽
26、,兵役繁重 D推行暴政,部将反叛101、隋唐时起,从洛阳出发沿大运河到江都,途经的河段依次是 A邗沟、江南河 B永济渠、通济渠、邗沟c通济渠、邗沟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102、隋初大兴土木兴建了两都,它们分别是: A大兴城和咸阳 B大兴城和洛阳 C咸阳和洛阳 D扬州和南京103、属于隋朝开凿大运河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适应洛阳商业发展的需要 B适应国家统治中心逐渐东移的需要C江南地区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D为镇压北方农民起义提供运输通104、对古代水利工程兴修表述错误的是: A秦汉时期是古代兴修水利工程数量最多的一个时期 B古代水利工程的修建都是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C战国时期的一些水利工程
27、至今仍在发挥作用C 南方的水利工程以防洪为主,北方的水利工程以灌溉为主105、唐以前,黄河流域能够成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中心的主要原因是 A开发较早,农耕发达 B战乱较少,社会安定C建都较多,地位重要 D人口密集,劳力充足106、下列表述中,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A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B进一步完善、革新制度C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D加强边防,设置节度使107、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伐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这段话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以民为本,与民休息 B以农为本,重农抑商C以
28、民为本,号召人民建功立业 D以农为本,加强农业生产108、中国古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为此,唐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旖是 A减轻田租,十五税一,甚至十多年不收税 B实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 C将北方旱作物推广到江南地区D 奖励垦荒和实行“摊丁入亩”109、“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描述的生产工具应是 A春秋战国时期的桔槔 B两汉时期的水排C曹魏时期的翻车 D隋唐时期的筒车1 10、史学界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因为她 A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打破关陇士族把持政权的局面C重视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破格用人,发展科举
29、制度111、下列各项内容中与唐玄宗有关的是: A戒奢从简,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宝 B虚怀纳谏,知人善任,量才受职C限制佛教,裁汰僧尼,禁建新佛寺 D破格用人,创立自荐求官制度1 12、唐玄宗开元年间任用的贤相是 A房玄龄、杜如晦 B姚崇、宋碌C狄人杰、姚崇 D李林甫、杨国忠113、隋唐时期,圩田普遍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A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 B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C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E 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1 14、茶叶成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政府征收茶税始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南宋 D元朝1 15、汉代始铸五铢钱和唐代始铸开元通宝钱的皇帝分别是: A汉高祖、唐高祖 B汉武帝、唐高祖C汉高祖
30、、唐玄宗 D汉武帝、唐玄宗116、唐朝时期,我国农业有了较快发展,与此相符的包括: 江南地区土地进一步开发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政府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创制了筒车、曲辕犁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开始征收茶税A B c D117、对唐朝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对外商业交往频繁,是亚洲各国经济交流中心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雏形邸店 对商业活动时间、区域有较严格的规定代表了我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最高水平 A B C、 D118、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因为它 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得以参与政权 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 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了中央集
31、权A B c D119、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根本原因是它有利于 A选拔人才 B巩固专制统治C发展学校教育 D提倡儒家思想120、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B统治者注重选择人才c封建制度日趋成熟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121、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举措有: 开始设置进士科首创武举和殿试以高官主持科举考试实行糊名法以防止舞弊 A B C D122、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 A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B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C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 D加强了皇权 123、下列有关三省六部制的评述,正确的是: 分散
32、相权以加强皇权形成严密的封建官僚机构 有利于减少中央政令的失误三省六部一直被后世历朝沿袭 A B c D124、比较图A和图B,最能说明的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C唐代尚书省权利最大 D太尉的权利下放到了兵部125、唐朝中期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买卖的频繁 B土地兼并的严重C政府无荒地可分 D.封建经济的发展126、“虽有此制,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汉成、哀之间。”中的 “此制”是指A租庸调制 B均田制 C两税法 D科举制127、唐代的陆贽在谈到租庸调时说:“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这说明租 庸调制: 以丁计税实
33、行实物租税和劳役相结合 反映了商品关系不发达的生产方式反映了国家基本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A B c D128、唐初调整统治政策的措施中,最能反映儒家“仁政”主张的是实行: A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B租庸调制、科举制 c均田制、科举制 D均田制、租庸调制129、两税法与以往的税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A统一了税制 B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E 一年分夏秋两季收税,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130、唐朝实行两税法产生的作用是: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缓解了均田制破坏造成的财政困难C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D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131、唐朝中期改变征税标准,实质是反映
34、了: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旧的赋税制度与生产能力发展的矛盾C 封建国家和地主阶级的矛盾132、对府兵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源于西魏,军民异籍 B隋朝改革,军人户籍入州县,兵农合一c兵将分离,不易拥兵自重 D唐朝后期,随着均田制瓦解而崩溃133、对唐玄宗实行募兵制的评价包括: 是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 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提高当时军人的社会地位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容易导致军阀割据A B C D134、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A市舶使 B柜坊 C布政使司 D理藩院135、唐朝时期下列人物、封号和民族搭配不正确的是: A骨力裴罗一怀仁可汗一回纥
35、 B大祚荣一渤海郡王一靺鞨C皮罗阁一云南王一南诏 D骨力裴罗颉利可汗一突厥136、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建设活动有: 任命东突厥的贵族做都督管理本部人员 建立行政机构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建立最高的行政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开凿了敦煌莫高窟 A B c D137、唐朝前期,生活在今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A鲜卑族 B突厥族 C回族 D吐蕃族138、公元8世纪接受唐玄宗册封的少数民族首领有: 颉利可汗 骨力裴罗 大诈荣 皮罗阁 松赞干布A B c D139、最能体现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种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 在东突
36、厥建都督府,突厥人自己管理 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 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A B c D140、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三位中国高僧是 一行 义净 玄奘 法显 鉴真A B c D141、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反映了唐文化的显著特征是: A影响巨大 B高度繁荣D 领先于世界 D兼容并蓄、对外开放142、与唐和东南亚、西亚、欧洲的交往相比,唐和日本、朝鲜交流的内容最主要的是: A政治制度 B生产技术C宗教 D建筑143、隋唐时期,中国和东亚、中亚、西亚等国交往的主要方式是: A互派使节 B派遣留学生C文化交流 D双边贸易144、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己知最早的雕版
37、印刷,可追溯到: A汉代 B魏晋南北朝B 隋唐 D五代十国145、下列关于隋唐文化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刷书隋朝著名建筑师李春主持修建了大兴城 莫高窟最精美的壁画,大都是隋唐时期的作品由隋入唐的书法家创立了“颜体”和“柳体” A B c D146、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唐朝首创的有: 提出对月食最早的科学解释 创立计算日月运行的新方法 火药用于军事 编修最早的国家颁布的药典A B C D147、据旧唐书记载:唐玄宗“敕一行考前代诸家历法,改撰新历”。这部历法就是:A太初历 B大衍历 C授时历 D十二气历148、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完成的时间是: A东汉 B
38、唐朝 C北宋 D元朝149、下列关于北宋“枢密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吸取前代教训而设置 B为分割宰相军权而设置 C枢密使直接统领军队 D枢密使拥有调兵大权150、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与纠正这一弊端有关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王莽改制C 王安石变法D张居正改革151、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主要的政治影响是 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 B消除了中央的财政危机C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经济条件 D使朝廷有足够的“岁币”议和152、宋太祖实行重文轻武政策,但北宋兵额却渐增,建国初22万人,真宗时912万人,这 说明: A边患日趋严重 B立国政策改变C军人地位上升 D藩镇拥兵自重153、
39、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A减轻徭役 B提倡农桑 C加强军事 D整顿吏治15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王安石变法内容的是:A更戍法 B募役法 C保甲法 D市易法155、王安石变法的各项内容中,限制官僚大地主特权的措施是: 青苗法 募役法 农田水利法 方田均税法 A B C D156、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城市商业繁荣最突出的变化是: A设置榷场 B出现“夜市” C打破了“坊”“市”界限 D出现纸币157、1013世纪民族大融合进一步加强,与26世纪民族大融合相比较,其最突出的特点 在于: A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B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D 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D内地与边疆地区经济交流频繁158、契丹建国后,其
40、实力迅速增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统一了契丹各国 B当时北宋势力弱小C夺得幽云十六州 D接受中原先进文化159、下列各项表述,与西夏皇帝元昊有关的是: A夺取幽云十六州 B实行蕃汉分制 C推行科举制 D高粱河战役160、北宋统治者认为:“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疾深自忧”。这表明北宋政策的重心是: A防范割据势力死灰复燃 B镇压农民的反抗斗争 C害怕节度使与契丹勾结 D恢复封建的统治秩序161、元昊与耶律阿保机的政治活动的共同之处是: A在五代十国时建立的政权 B曾接受宋朝册封 C官职分为汉制和本族两大系统 D与宋朝达成和议162、对“番汉分治”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阿保机称帝时
41、开始设立南面官和北面官 B辽境内的一国两制B 南面官用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D适应了辽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差距163、金朝统帅阿骨打推行的猛安谋克制有利于: A缩小南北经济文化的差距 B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C军事和地方行政的统一管理 D加强民族融合 164、辽宋、夏、金时期最突出的政治特点是: A战乱长期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割据势力强大 165、我国古代曾经出现过“兵民合一”制度的有: 府兵制 募兵制 猛安谋克制 八旗制度 A B c D 166、从中原传入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技术中,对其生产力水平提高作用最大的是 A牛耕技术 B凿井技术 c冶铁技术 D纺织技术 167、我国古代
42、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管理政策,政策不同,中央政府 对其管理的程度不同。请按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由松散到紧密的顺序排列下列 各政策: A和亲册封会盟设立都督府设立都护府 B会盟册封和亲设立都护府设立都督府 C和亲会盟册封设立都督府设立都护府C 册封和亲会盟设立都护府设立都督府168、从辽、宋、夏三者关系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汉族与少数民族: A民族间相互冲突不可避免 B政权的强弱取决于军事力量的强弱C民族隔阂在增大 D相互交流是历史发展的主流169、公元12世纪中后期,我国境内并立的政权除吐蕃诸部与大理等以外,主要有: A辽、北宋、西夏 B辽、北宋、西夏、金C金、南宋、西夏
43、 D金、南宋、西夏、元170、下列各项中,与元朝有关的是 A中央设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B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C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 D各省设总督、巡抚或将军171、元朝开凿大运河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对南方的统治 B南粮北调供应大都C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D便于蒙古贵族统治172、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其职能与唐朝的哪一机构相似:A尚书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173、元朝时,中央最高监察机构是A中书省 B御史台 C御史台 D宣政院174、下列地区在历史上归属于中央政权管辖的先后顺序是 新疆西藏广东黑龙江A B c D175、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A辽阳行省 B
44、岭北行省 C黑龙江省 D中书省直辖176、元朝时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地区是: 西藏西域台湾辽东A B c D177、元朝疆域与唐朝疆域相比,变动方位最大的是: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南部 D南部178、与隋唐文化相比,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 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中国科技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 C传统科技开始衰弱 D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179、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杰出词人是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180、北宋时期,科举制度更加完备,其主要内容包括: 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实行糊名法增加录取的名额,扩大地主阶级的仕途首创武举A B c D181、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45、: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宇宙之间,一理而己” D“天,有形之大者也”182、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西传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A日本的“谴唐使” B意大利的传教士 C阿拉伯商人 D中国的航海家183、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培根所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我国古代的:A印刷术 B造纸术 C古典文化 D儒家学说184、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外传最早的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罗盘针185、四大发明是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因为它: A特别受欧洲人青睐 B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C
46、发明的过程比较艰难 D领先西方的时间最长186、我国人民掌握下列技术的顺序是: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火药制作技术 制瓷技术 战舰制造技术 指南针航海技术 A B c D187、下列关于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政权对峙 B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C汉族先进的封建文化向边疆地区扩展D 文化达到高度繁荣水平,科技走在世界前列 188、今天的南京在古代的名称主要有: A建康、集庆、金陵、天京 B建业、建康、中都、应天 C建业、建康、集庆、应天 D建康、集庆、应天、天京189、明朝的紫禁城是指:A 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190、明朝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不属于三
47、司的是: A管理财政的三司使 B承宣布政使司C提刑按察使司 D都指挥使司191、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元太祖设置行中书省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 B c D192、明太祖与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之处是: A设立由皇帝控制的特务机构 B改变和分散地方机构的职权 C加强由皇帝控制的禁军 D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193、对大明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思想 B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C增加了经济立法,对贪污贿赂罪严惩不贷D“谋反”罪判决“陵迟处死”,祖孙三代也要株连斩首19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
48、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弱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195、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削弱相权,加强君权A B c D196、明朝科举考试采取八股取士,答卷文体必须是“八股文”,这种做法最严重的后果是: A阻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B使权势家族把持了选官c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D使明清政治更腐朽黑暗197、与唐宋相比,明朝科举考试的主要变化有: 试卷仅从四书、五经中命题严格限制答卷文体开始将殿试列为定制首次使 用糊名
49、法,防止舞弊A B c D198、明朝出现过雄才大略的皇帝,也出现过昏庸不堪的君主,其中不属于昏君的是:A明成祖 B明英宗 C明武宗 D明熹宗199、明末农民战争把中国农民战争的斗争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因为起义军: A推翻了明朝统治 B活动范围非常大C提出了均田免粮 D建立了农民政权200、我国封建社会各朝都有文字狱,但最厉害的是:A秦朝 B西晋 C明朝 D清朝201、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其主要标志是: A废丞相,权分六部 B设立特务机构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202、一条鞭变法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是: A废除了人头税 B以田亩数计征C赋税折银征收 D按照资产
50、纳税203、1669年,康熙帝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耕种人所有,称“更名田”,这实际上是: A封建赋税制度的一次变革 B封建国家减轻对农民的剥削B 承认农民战争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204、清朝前期改革赋役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其积极意义是: A有利于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 B遏制了土地兼 C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D减轻了农民的负担205、清初,奖励垦荒、实行“更名田”和实行“摊丁入亩”,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调整生产关系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加强经济掠夺 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206、对地丁银制度的正确表述包括: 其目的是保证国家税收和缓和阶级矛盾 使劳
51、役税和实物税最终转化成了货币税 是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发展的最后总结 其体现了按资纳税的原则 , A B C D207、下列赋税制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税法的作用是缓解了均田制破坏造成的财政危机 B方田均税法遭到地主阶级的极力反对 C一条鞭法结束了人丁收税标准 D“地丁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208、下列制度体现了我国古代赋役“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有 租庸调制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制度A B c D 209、下列的赋税制度中有纳银代役规定的是: 西汉的“更赋”隋唐的“庸”北宋的“募役法”明朝的“一条鞭法”A, B c D210、明清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表现有: 棉花种植
52、由江南推向江北 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一些专业生产区域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A B c D211、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农村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商品经济发展212、史料记载:明朝时,苏州、扬州、临清等地“从事于商贾技艺、游手游食者十而五六”。这一现象反映出: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 B北方人民大量南迁C人们就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D战乱带来社会经济凋敝213、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
53、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c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D 一些城市成为棉纺织业的中21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条件不包括: A农业生产发展 B手工业生产的提高C商品经济繁荣 D对外贸易不断扩大215、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上)”中有曹兵啃玉米棒的镜头。你认为: A合情合 B符合历史原貌 C不符合故事情节 D不符合历史事实216、康熙年间,废除了“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这项决定有利于: A解决政府财政困难 B实行推广植棉的措施c扩大棉纺织品的出VI D资本主义萌芽
54、的发展217、下列是关于“八旗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建立于清朝具有行政管理、军事征战、组织生产三项职能对满族的壮大和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A B c D218、清朝前期领导平定回部反动贵族叛乱的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219、下列关于乌里雅苏台的叙述,正确的是: 明朝省级行政区 清朝五个将军辖区之一 管辖范围包括河套地区 当地居民以蒙古族为主A B C D220、清朝前期设置的乌里雅苏台将军: A确保了对整个新疆地区的管辖 B重新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C直接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统治 D使天山南北首次与内地联成一体221、下列史实与康熙帝有关的是: 实行“更名
55、田”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册封“达赖 A B c D222、下列措施的实施,没有起到防止地方割据的是A设立转运使 B募兵制 C改土归流 D废行省设三司223、明清两朝实施“改土归流”,其正确的含义是 A开垦土地,兴修水利 B对地方官员实行“三岁一易”的流动制度C 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员代替土司长官 D设宣慰官、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224、与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结果不相符的是: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区的统治 B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状态 C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周和发展225、下列省区最早改土归流的是:A广西 B广东 C云南 D贵州
56、226、清朝为加强和巩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统治,进行了多次平叛战争,下列不属于此范匪 的是:A 雅克萨之战 B平定“三藩之乱”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227、明朝政府为宣扬国威,决定A重修长城 B派遣郑和下西洋 C肃清倭寇 D营建、迁都北京228、下列对郑和下西洋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 B是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C是明朝前期国力强盛的反映 D期间对外贸易的性质是贡赐贸易229、郑和下西洋的影响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推动了华侨开发南洋C引发葡萄牙对中国的资本主义侵略 D是明朝推行海禁政策的丰要因素230、下列不是明清对外关系中出现的新现象的是: A开始遭
57、受西方国家的殖民侵略 B开始接受西方的一些先进科技C开始与非洲的一些国家交往 D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231、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对外关系的新变化不包括 A开始遭到西方殖民侵略 B中外贸易渐趋主导地位C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 D由对外开放趋向闭关锁国23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设立台湾府相同的历史作用是: A驱逐殖民势力 B加强边疆管理C巩固海防 D维护国家主权 ,233、1683年,康熙帝命清军进入台湾,对此事最正确的评价是: A坚持了国家统一的立场 B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势力 C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区域 D驱除了外来势力的入侵234、17世纪侵占我国边疆地区的有: 倭寇葡萄牙沙俄荷兰A B C
58、D235、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反对“人治”,提倡“法治”的进步思想家是: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236、明清时期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237、明清之际,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批判,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思想家是: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238、商鞅“重农抑商”和黄宗羲“工商皆本”主张的共同点: A反映了自然经济的性质 B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C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239、黄宗羲和顾炎武思想的共同点是都 A、反对重农抑商 B、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主张政治上
59、要“趋时更新”240、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与法家这一思想最为相近的思想家是A王充 B范缜 C李贽 D王夫之241、下列对明朝思想家李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B他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C他揭露道家“被服儒雅,行若狗彘”D 他是早期的资产阶级的代表242、清朝官方组织编篡的最大一部丛书是:A永乐大典 B古今图书集成 C四库全书 D天下郡国利病书243、明朝后期涌现出的一批具有总结性的科学巨著是: 本草纲目 四库全书 农政全书徐霞客游记 天工开物 A B c D244、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
60、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 霞”是指: 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245、下列医学专著由少数民族名医编著的是:A四部医典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方246、下列关于四库全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乾隆时纪昀主编 B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C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 D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247、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关于“萌新”的解释正确的是: 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思想应运而生 市民文学兴起,小说成为主流 西方传教士东来,带来外来文化 A B c D参 考 答 案一中
61、国古代史部分1A 2C 3D 4B 5A 6D 7B 8B 9D 10B 1 1D 12C 13B 14B 15D16B 17D 1 8D 19D 20B 21D 22D 23B 24D 25C 26C 27C 28C29D 30A 3 1B 32A 33C 34A 35A 36D 37B 38B 39D 40,C 41B42B 43C 44C 45A 46B 47D 48C 49D 50C 5 1D 52D 53D 54B55A 56C 57C 58C 59C 60B 61C 62A 63A 64D 65B 66C 67B68C 69B 70A 71D 72A 73D 74D 75B 76B
62、 77C 78C 79B 80A81A 82C 83B 84B 85D 86C 87C 88A 89B 90D 91B 92C 93B94B 95D 96A 97C 98C 99B 100B 101C 102B 103C 104B 105A106D 107A 108B 109D 1lOC 111C 12B 113B 114B 115B 116A117C 118D 119B 120A 121B 122B 123A 124B 125D 126A 127A128D 129C 130B 131D 132D 133C 134A 135D 136D 137B 138C139A 140D 141D 142A
63、 143A 144C 145C 146C 147B 148B 149C150C 151C 152A 153D 154A 155D 156C 157C 158D 159C 160B161C 162A 163C 164C 165C 166C 167C 168D 169C 170C 171B172A 173B 174B 175A 176B 177C 178B 179B 180D 181C 182C183A 184A 185B 186B 187B 188C 189B 190A 191A 192B 193A194B 195D 196C 197A 198A 199C 200D 201C 202C 203C
64、 204A205A 206A 207C 208C 209D 210A 211D 212C 213B 214D 215D216D 217C 218D 219C 220C 221B 222B 223C 224A 225D 226A227B 228B 229B 230C 23 1B 232D 233A 234D 235,B 236B 237A238C 239C 240D 241D 242C 243C 244A 245A 246C 247B一 中国现代史部分选择题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是: A、制定共同纲领 B、实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C、讨论新中国成
65、立的问题D、建立新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2、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和中国人民面临的严峻考验从根本上说是 A、解放区的土改是否完成 B、帝国主义的威胁是否解除C、新的解放区剿匪能否胜利 D、人民民主专政能否巩固3、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方列强都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威胁的做法,共同原因是: A、新成立的政府与西方列强制度不同 B、列强在中国的权益被取消C、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D、本国反动势力的要求4、新中国成立初期,既减轻了国家财政压力,又保卫了国家安全的历史事件是: A、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B、镇压反革命运动C、“三反”、“五反”运动 D、1953年,抗美援
66、朝战争的胜利结束5、建国初期土地改革与以往的土地改革相比,在目的上的显著不同点是() A、保存富农经济 B、发展农业生产c、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解放生产力,为工业化建设开辟道路6、以下事件使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秩序得到前所未有的安定的是: A、抗美援朝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镇压反革命运动 D、没收四大家族和国民政府财产7、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中,最关键的一项是: A、在工矿企业,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 B、稳定物价,统一财经C、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D、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8、人民政府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这一措施 A、属于社会
67、主义革命性质 B、兼有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 C、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9、毛泽东认为,平定物价斗争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这主要是由于这场斗争: A、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B、沉重地打击了投机倒把的活动 C、有利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使人民政府在经济上开始站稳脚跟10、建国初期曾对私人资本主义进行合理调整,其中对“合理”的正确理解是: A、剥夺资本家对资本的所有权 B、使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C、使私营工商业接受国家计划的指导D、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1l、建国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
68、义改造的根本原因是 A、小农经济导致两极分化 B、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发展c、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农业生产协作的客观要求12、对”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1)初步建成东北重工业基地 (2)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4)存在着农轻重比例失调的现象 A、(1)(2)(3) B(2)(3)(4)C、(1)(3)(4) D、(1)(2)(3)(4)13、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该计划体现党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 B、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
69、协调发展 C、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 D、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制度建设14、1 9 5 3-1 9 5 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其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全国政协成F_D、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15、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时下人们关注的重点。下列内容比较符合协调发展的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 B、八大制订的经济建设方针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16、形成中共八大正确决议的历史背景是: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3)、总结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4)、
70、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A、(1)(3) B、(2)(4) C、(1)(2)(4) D、(1)(3)(4)17、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应是: A、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c、处理敌我矛盾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8、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项 目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在总产值 1957年 43.3 31.2 25.5中的比例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A、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C、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
71、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19、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我国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 (1)制定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社会主义建设规模速度问题 (3)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4)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A、(1)(2)(3)(4) B、(2)(4) C、(1)(2) D、(3)(4)20、十年建设时期,给国民经济和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是: A、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整风运动2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A、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 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C、三大改造过急过粗 D、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22、下图是195
72、8年8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出的一则新闻,它反映出 :A、食的高产和农业的丰收 B、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C、瞎指挥和“共产风” D、高指标与浮夸风 23、1958年,有人说:“我们的方向,应该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一个大公社,从而 构成我们的基层单位。”这个提法违背了 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关系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D、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24、毛泽东同志曾在1966年断言:“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个论断实际上 A、是对党内
73、阶级斗争的正确预言 B、否定了党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 c、揭穿了林彪抢班夺权的阴谋D、否定了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的精神25、下列推论盛行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大前提: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小前提:1 7年来,资本主义正在各个领域全面复辟 结论:所以,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这个推论: A、大、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与结论错误c、小前提正确,大前提与结论错误 D、大、小前提与结论都是错误的26、以下对于“文化大革命”后果的认识,正确的是: (1)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 (2)严重破坏我国国民经济,人民生活得不到
74、改善 (3)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被毁弃,国民的素质下降 (4)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发达国家差距加大A、 (1)(2)(3)(4) B、 (1)(2) C、 (1)(2)(3) D、 (1)(4)27、中国要避免“十年文革”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在于: 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28、“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9、中共党内从1958年至1978年出现了连续20年之久的“左
75、”倾错误,其原因是: (1)背离了“八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论断 (2)为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而始终盲目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3)残余的封建思想影响,民主法制不健全和个人崇拜盛行A、(1)(2) B、(2)(3) C、(1)(2)(3) D、(1)(3)30、1978年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广泛讨论,讨论的焦点是: A、是否进行改革开放 B、是否要纠正冤假错案C、是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D、是否在全党开展思想解放运动3l、粉碎“四人帮”以后,思想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下列关于这次讨论的重大作用历史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
76、形成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 c、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基础3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改革开放 D、民主集中制33、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井冈山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根本的共同点是: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始终不渝地贯彻党的最高纲领 C、把反“左”作为革命进程中的重要任务D、实是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3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
77、提下”进行的,其基本含是 A、大力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B、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废除了“一大二公”的旧体制 D、坚持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35、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同结果是因为 A、两者所处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两者对生产关系调整的内涵不同 C、所处时代农民的思想觉悟不同 D、中国共产党执政水平不同36、1953年,我国开始通过农业合作化的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下列对这两项政策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前者发展 C、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D、都是为了调整
78、农村生产关系,发展农业生产力37、在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的深远影响主要是: A、改革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 C、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克服了过于集中、单一的经营管理方式3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措施是 A、发展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B、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 c、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克服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39、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国家坚持放在首位的是: A、 农 B、高新技术产业 C、重工业 D、商业40、城市经
79、济体制改革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较建国初期增加了几种,出现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D、政治体制改革的开展 4l、1980年1月,邓小平说:“现在,特别是在青年当中,有人怀疑社会主义制度,说什么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这种思想一定要大力纠正。”他说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A、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B、强调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C、强调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D、要求清除“左”倾思想流毒42、中共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其中第二步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A、人民生活摆脱贫困 B、人民生活实现温饱 C、人民生活达到
80、小康水平 D、人民生活比较富裕43、党的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定为改革开放的目标,主要是因为: A、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B、建设社会议的经验积累 c、现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要求 D、苏东剧变教训的启示44、对建国五十多年来中国所实现的历史性跨越,表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B、实现了由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c、完成了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 D、由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45、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护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
81、、中国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46、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一个法宝,历次统一战线的共同点是 A、坚持反帝反封建 B、坚持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 C、坚持社会主义正确方向 D、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47、在新中国外交史上,与当今中国积极促进“朝核问题”和平解决的外交活动相似的历史事件是: A、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签署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C、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8、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其中“存异”主要针对:
82、A、外国敌对势力对中国的敌视 B、美国利用台湾问题制造紧张局势 C、与会各国反对共产主义 D、各国间的分歧4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历史任务是: A争取民族独立,国家统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统一祖国 C完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D密切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50、既体现“发展是硬道理”,又是我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最重要因素是: A、新中国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D、“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5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A、重点发展与民族主义国家的关系 B、重点发展与社
83、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C、发展与邻近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D、中日邦交正常化52、20世纪70年代,中国改善同美国关系的出发点不包括: A、改善中国的国际生存环境 B、牵制和对付来自于苏联的威胁 C、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D、谋求与美国同等的政治利益53、现阶段我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B、保障国家经济主权与经济安全 c、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54、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 A、继续发展同第三世界的关系 B、建立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C、实行“一大片”的对外方针 D、实行不结盟
84、政策55、大国关系是国际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恰当处理大国关系给中国外交带来重大突破和转机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成立之初,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B、20世纪70年代与美国关系的缓和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56、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根本原因是: A、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B、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C、是为了维护中国外交政策的连续性 D、是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的要求四三共和国史参考答案 l、C 2、D 3、C 4、D 5、D 6、C 7、D 8、C 9、D 10、B 11、B 12、D 13、A 1
85、4、A 15、B 16、A 17、D 18、C 19、B 20、B 21、D 22、D 23、A 24、B 25、D 26、A 27、D 28、A 29、C 30、C 3l、B 32、A 33、D 34、D 35、B 36、D 37、B 38、C 39、A 40、A 4l、B 42、C 43、C 44、D 45、D 46、B 47、B 48、D 49、B 50、C 5l、B 52、D 53、D 54、D 55、B 56、B世界近代史选择题1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 A进行海外扩张 B拓展殖民地 c回击奥斯曼的商路控制 D获得黄金以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2航路开辟后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集中表现
86、为 A资产阶级人数剧增 B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C雇佣劳动力增加 D封建主阶级衰落3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其国家性质属于 A奴隶制国家 B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 D君主立宪制的军事帝国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的开辟打破了“天方地圆”说 B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个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5文艺复兴的本质意义是 A“复兴”了西方的古典艺术 B打破了中世纪的教会的摧残 C为资本主义统治地位的确立制造舆论 D创造新的学术和艺术6促使英国资本主义兴起的主要因素包括 A
87、中央集权、圈地运动、殖民掠夺 B重商主义、海外贸易、圈地运动 C圈地运动、海外掠夺、手工工场 D手工工场、海外贸易、宗教改革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其根本原因在于 A有着共同的政治目的 B有着相同的经济利益 c彼此利用对方 D都有着反人民的一面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B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 C推翻斯图亚特王朝 D确立君主立宪9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A出现“护国公” B通过权利法案 C1688年“光荣革命” D成立共和国10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 A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 B议会的权力大为增加
88、c法律具有了至高的地位 D内阁制得以形成11恩格斯曾经称赞法国思想家“都是非常革命的”,是因为他们都 A要求实行专制君主制 B主张共和制 C反对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 D主张取消私有财产制度12启蒙运动中“自由”“平等”的要求,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的要求 C封建统治已陷入全面危机 D封建教会的权威、地位已发生严重动摇13下列关于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B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C启蒙运动强调“理性”,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性论”的继承和发展 D都是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14路易
89、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的直接原因是 A法国财政破产,举债无门 B法国社会矛盾正在迅速激化 C第三等级的强烈要求 D法国面临外国入侵的威胁151789年8月,制宪会议颁布法令:“一切公民和一切财产均应纳税。”这在当时的实际意义是 A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变成现实 B否定了特权等级不纳税的特权 C承认了财产的不平等,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D标志着君主力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的确立16在下列时期中与1689年英国政体相仿的法国政权存在于 A17881789年 B17891792年 C17921793年 D17931794年17雅各宾派专政时期为革命大局牺牲资产阶级利益的措施是 A限制物价政策 B革命恐怖政策
90、 C农民土地政策 D反击外国干涉政策18法国大革命中,下列事件没有发生在吉伦特派统治期间的是 A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B处死路易十六 c法国取得瓦尔密大捷 D外国武装干涉开始19法国1791宪法规定了积极公民的必须条件,其中最能体现其阶级性的是 A不处于奴仆地位 B生为法国人或后来变为法国人 C已满25岁 D至少已缴纳相当于3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20英国多次参与反法同盟的主要目的是 A为本国资产阶级争夺世界霸权和市场 B防止法国革命向本国蔓延 C支持法国的波旁王朝复辟 D维护欧洲封建秩序21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盛极一时,这种强盛只是表面上的,主要是因为 A占领地区太多,难以统治 B欧洲封建势力反扑
91、 C波旁往朝伺机复辟 D被占领地区的民族觉醒22美国独立战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差别是 A斗争方式 B领导阶级 C革命力量 D打击对象23关于拉美独立运动的后果,不符合史实的是 A推翻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B独立国家都建立了共和政体 C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D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24美国与拉美独立战争的背景中,相似之处有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殖民统治阻碍启蒙思想推动新的民族形成 A B c D25“不管走哪条路,在第一阶段即工场手工业时期,都不可能最后完成想资本主义过渡。” 这是因为工场手工业时期 A革命方式不适应形势 B改革方式也存在缺陷 C封建势力依旧强大 D生产水平不足以改造社会2
92、6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开始于英国,18世纪末向外扩展 B一些国家的工业革命主要是靠英国引进技术进行的 C它使各国迅速实现工业化 D英国由此成为“世界工厂”27使工业生产冲破自然条件限制,大大加速了工业革命进程的重要发明是 A珍妮纺纱机 B骡机 C改良蒸汽机 D蒸汽机车28工业革命的进程在德国也受到严重阻碍,主要因素是 A没有引进机器生产 B国家四分五裂 C对外战争过于频繁 D英德竞争激烈29工业革命中推动美国机器的普及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是 A轧棉机、缝纫机、轮船和拖拉机的发明 B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方法的采用和推广 C大量外国移民的涌入带来了先进技术 D国内资源丰富,国内外
93、市场广阔30工业革命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里“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准确含义是 A东方国家落后于西方国家 B东方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C东方国家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D亚洲国家按照西方的制度对社会进行改造3 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B无产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 C人类19世纪创造的优秀理论成果 D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天才与革命实践321857年的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开始,继而蔓延到英法等国,这一变化最能能证明的是 A欧亚大陆形成了世界性市场 B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不可调和 C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空前激化 D工业文明在逐步取代农业文明33
94、第一国际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主要是因为 A它是第一个工人运动的国际组织 B它促进了马克思与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 C它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目标 D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创立者和灵魂34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制度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B无产阶级没有将革命进行到底 C革命只无产阶级没有建立自己的政权 D革命中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35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 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 C克里米亚战争使经济更加恶化 D农民运动此起彼伏36宅地法的实施对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使美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
95、西部 B加速了西部开发,扩大了国内市场 c小农经济取代种植园经济成为社会经济成分之一 D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37普法战争对欧洲国际关系产生的最大影响表现在 A促成意大利的建立 B德国成为欧洲新兴强国 C引发“巴黎公社”革命 D德奥同盟的形成38美国内战、德意统一、日本明治维新使三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其相同政治原因是 A封建势力被消灭 B政局和地域的统一 C资产阶级政权开始对外扩张 D开始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39俄国农奴制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依据是 A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 B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D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40德意的统一最终通过王
96、朝战争的形式来完成,主要是由于 A两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 B两国关系都有一个实力强大的邦国 c两国都拥有军国主义传统 D统一前两国都处于分裂状态41马克思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之所以这样说。 是因为林肯政府 A巩固了北部地区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 B满足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愿望 C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D取消了对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42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源是 A美国打开日本大门,民族危机严重 B农民起义频繁发生,统治危机严重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教训 D幕府专制统治阻碍日本经济发展43俄日两国以改革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其最主要的共同原因是 A
97、封建统治基础牢固,没有发生社会危机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开明皇帝相互妥协 C人民的反抗斗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44明治维新中最有远见的改革措施是 A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B大力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大力发展教育,培养建设人才45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扩张和争夺导致的最重要后果是 A获得土地、原料和市场 B传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 C造成世界霸权的多次易手 D促成资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46“亚洲革命风暴”最突出的特点是 A波及东亚、西亚、南亚各大地区 B大多具有反殖反封的双重性质 C由农民领袖或王公贵族领导 D几乎都打着宗教旗号4719世纪亚洲革命风
98、暴之所以还是旧式的革命斗争,其主要原因在于 A世界资本主义处于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B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门尚未打开 C亚洲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革命仍由旧的阶级领导48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展从一国到多国 B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 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49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不同 B国家问自然资源占有的差异 C利用第二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程度不同 D开辟海外市场的规模不同50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A资本主义制度
99、在全世界形成巨大潮流 B列强的殖民争夺斗争更加激烈 C从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 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51史载,1869年法国资本输出为100亿法郎,1900年为300亿法郎,1914年600亿法郎。 这种变化反映了 A法国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B法国工业资本大多投向国外 C法国银行信贷的急剧发展 D法国国内外市场广阔52垄断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C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D资本家对企业的兼并和联合53对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英、法对外政策及其矛盾的演变趋势,叙述错误的是 A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协调与法国的矛盾,共同对付德
100、国 B德国由大陆霸权政策转到与英国结盟对付德国 C法国为重建欧洲大陆霸权与英国结盟对付德国 D德国对英国霸权地位的挑战表现在殖民地和巴尔干问题上54下列关于垄断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B其主要形式有卡特尔、托拉斯、辛迪加 C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侵略扩张 D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5519世纪晚期非洲人民反帝斗争的突出特点是 A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 B无产阶级成为反帝斗争的主力 C利用宗教号召各阶层人民参加反帝斗争 D以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为斗争目标56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掀起反殖反霸斗争的新高潮。“新”主要体现在 A农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B资产阶级领导运动
101、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是其灾难的根源57下列哪一项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A19世纪末20世纪初土耳其革命 B马赫迪反英起义 C俄国二月革命 D1911年中国辛亥革命58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兴起新型民族解放运动的决定因素是 A帝国主义侵略手段变化 B亚洲地区经济结构变化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59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早把无产阶级专政写进党纲是在 A1848年 B1871年 C1903年 D1905年60列宁主义被称为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指 A坚决地和修正主义作斗争 B坚决地捍卫了马克思主义 C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提
102、出了“垄断是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的论断6120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的最主要矛盾是 A法德矛盾 B英德矛盾 C俄奥矛盾 D英法矛盾62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B列强之间的关系是以自身利益为转移的 C意大利帮助埃塞俄比亚完成民族解放任务 D意大利背信弃义。导致三国同盟的分裂63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战胜同盟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A同盟国首先挑起战争,遭到人民的反对 B美国参加协约国作战 C协约国的总体实力强于同盟国 D同盟国的主要国家都是帝制,生产方式总体也落后协约国641895年,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要成为世界帝国。在遥远的地方,到
103、处都是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 A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B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欲控制全世界 C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D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65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 A解析几何的创立 B微积分学的创立 C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D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66在电和磁关系的研究方面,最伟大的一次飞跃是由谁完成的 A奥斯特 B法拉第 C西门子 D爱迪生五世界现代史部分 l,1917年俄国七月事件表明 A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统治 B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破灭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将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D俄国必须摆脱帝国主义战争 2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104、表述不正确的是 A列宁希望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B有利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C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D取消一切商品贸易3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与新中国成立初期合理调整工商业政策相比,相同的是 A调整产销关系 B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有限度地恢复资本主义经济 D进行生产改革和民主改革4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 A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基本适应 B前期存在弊端,后期克服纠正 C其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D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5联共(布)“十五大”规定党在农村的根本任务是 A实行农业集体化 B使小农走上集体化道路 c为工业化的实现创
105、造条件 D彻底改变农村经济的所有制形式 61936年苏联新宪法之所以标志着社会主要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主要依据是 A它宣布了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 B它规定了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C它规定了公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D它规定了苏联的政治基础是各级劳动者代表苏维埃7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这条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相互尊重各自在中国的权益 B列强打着“友邦”的名义侵害中国人民的利益 C列强形成侵华的军事同盟 D反对一国独霸中国,列强共同侵华8国际联盟实质上是 A促进国际合作的组织 B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组织
106、C美国想独霸世界的工具 D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提倡建立国联,但后来又拒绝参加国联,国联的实权被英法所操纵,这实质上表明 A美国并不希望建立这个组织 B美国无意驾驭国联以谋求世界霸权 C美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及英法 D美欧争霸,当时世界格局的中心仍在欧洲10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主要是指 A重新确立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原则 B美国攫取了日本在中国的特权 C.美国海军力量与英国等同,并抑制了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膨胀势力 D美国挽回了在巴黎和会上丢掉的面子,与欧洲列强和日本并驾齐驱11美、英、法、日、意在巴黎和会上都 A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战败国 B根据
107、自身实力提出利益要求 C分得了战败国的殖民地 D赞同限制战胜国陆海军军备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原奥匈帝国领土上新成立的国家是 A捷克斯洛伐克 B罗马尼 C波兰 D保加利亚 1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对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相对稳定的局面 B恢复了欧洲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的地位 C加强了美国对欧洲各国事务的影响D激化了战胜国、战败国之间的矛盾14E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相似之处有 由少数国家操纵 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指挥反苏战争的指挥部 损害了中国的主权A B c D15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同1825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相比,最
108、大的不同点是 A首先从美国开始 B波及到资本主义世界c使社会矛盾激化 D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16罗斯福新政中的措施中直接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 D兴办公共工程17罗斯福新政能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全面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B以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D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18下列对德国法西斯政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靠采用政变、恐吓的手段取得政权 B使用国家政权全面干预经济 C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D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19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有 产生于战后严重的经济危机中
109、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 鼓吹领土扩张和战争政策 通过成立法西斯政党上台执政A B c D201936年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根本意图是 A欺骗英法等国准备新的战争 B反对共产党 C镇压德日两国的无产阶级革命D号召资本主义国家对抗乃至消灭苏联21日本“二二六”兵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力量的反击 B天皇的反对C军阀集团的内讧 D劳动人民的反抗22在西班牙内战中,英法对德意侵略西班牙的行径采取不干涉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德意在西班牙的侵略并没有损害英法的利益 B西班牙人民阵线得到了苏联和“国际纵队”的援助 c害怕卷入战争,避免引火烧身 D与德意签有反对进步力量的协议23西班牙内战演变为民族战争
110、的关键因素是 A佛朗哥发动叛乱 B德意法西斯进行公开的武装干涉C德意法西斯全力援助西班牙叛军 D英法推行绥靖政策2420世纪30年代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反法西斯民族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有 法西斯势力相对强大 孤立作战,缺乏国际援助 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美国推行“中立”政策 A B c D251935年lO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之后,国联迫于国际舆论,宣布意大利为侵略国,并对它实施经济制裁,但没有把石油等重要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这说明 A国联能伸张正义 B国联已成为法西斯操纵的工具C国联成了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D国联是一个软弱无力的机构26面对30年代的社会主义运动和国际形势特点,共产国际“
111、七大”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 B决定加强对各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 C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反法西斯斗争D沉重打击了法西斯势力27德意两法西斯国家在地域上连成一片的军事行动是 A军队开进莱茵不设防区 B吞并捷克斯洛伐克C占领苏台德区 D吞并奥地利28促使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直接原因是 A需要时间进行备战 B与德国瓜分东欧C构筑集体安全的努力归于失败 D利用德国打击英、法、美29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内容是 A重新划定德国东部和西部的边界 B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D英法将绥靖政策推向高峰30二战开始后,德国之所以未先进攻苏联
112、,而是先进攻英法的主要原因是 A受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约束 B苏德矛盾尚未激化 C苏联强大而英法比较软弱D德国与英法的矛盾激化31“二战”时波兰灭亡和法国溃败的共同原因是 A希特勒的突然袭击 B英法推行纵容侵略的政策 C意大利趁火打劫 D武器陈旧战术落后321940年德国在西线占领的国家有 A奥地利、捷克、卢森堡、丹麦、挪威 B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C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比利时 D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苏联33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是 A德军空袭英国 B德军进攻苏联 C。日军偷袭珍珠港D德军突袭波兰34珍珠港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B
113、日本为取得战争主动权 C美国对日本实行绥靖政策D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35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 A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正义战争 B、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c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变D德军主力部队被歼灭36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A共产国际“七大”的召开 B美国放弃“中立”政策C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371943年德黑兰会议 A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B规定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C决定在战后成立联合国 D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38两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C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114、及其扩张 D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需要39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标志是 A希特勒自杀身亡 B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C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D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40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B削弱了所有帝国主义国家 C促使世界格局发生变化 D社会主义越出了国范围41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 召开于法国光复前夕 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 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战胜日本法西斯 A B c D42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美苏两分天下 B美苏结成同盟 C美苏和平共处 D美苏争霸天下43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不包括 A处置战败国 B成立布雷顿
115、森林体系 C成立联合国 D确立战后欧亚政治版图 44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 A“金元外交”政策的延续 B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C引诱东欧各国摆脱苏联控制 D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45二战后“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北约”组织的成立 C分裂德国 D发动侵朝战争 46国联和联合国的共同之处是 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都改变了世界格局 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 织 其宗旨都宣称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A B B D 47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体系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A它体现了大国意志 B它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 c它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D它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 48造成德
116、国分裂的根本原因是 A各占领国在占领区实行不同的政策 B,国际社会需要削弱和限制德国 c英法美同苏联的矛盾加剧 D德国东西部经济的巨大差异 49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由一个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D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50关于战后对德日法西斯国家处置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国的法西斯分子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B对两国都实行军事占领 C彻底摧毁了两国原有的政治制度 D盟军占领两个法西斯国家的目的相同 5120世纪70年代促使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因素不包括 A欧共体的成立与扩大 B日本的崛起 C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117、521967年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这表明 A西欧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政治集团 B西欧国家开始与美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c西欧国家问的联系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D西欧实现了商品、人员等方面的自由交流 53属于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进行资本输出 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发展新兴工业 加强宏观 管理 A B c D54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是A日本 B英国 C德国 D:法国55引发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经济危机的直接因素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B中东产油国大幅提高石油价格 c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货币体系崩溃 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滞胀”阶段 56战
118、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不包括 A进行资本输出,赚取巨额利润 B进行社会改革,稳定社会秩序 C注意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57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两次崛起,其相同因素有 都进行了社会改革 都注重使用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 都重视发展教育 都利用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有利条件 A B c D 5820世纪70年代,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B苏联在争霸中取得优势 C美国经济的全面衰退 D日本和西欧经济地位的极大提高 5920世纪50年代美国流行的“麦卡锡主义”主要反对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种族歧视 C共产主
119、义 D中东石油生产国提高油价 60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在美国盛行,这表明美国 A仍存在阶级矛盾 B没有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C民族矛盾尖锐 D存在极右势力 61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这表明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削弱 B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应付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制度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D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矛盾日益尖锐 6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与19世纪晚期的经济发展相比,最明显的不 同是 A充分利用科技成果 B借助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 C通过对外掠夺获取资本 D积极发展垄断资本主义 6320世纪80年代,美国扭转
120、经济颓势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 B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 D积极发展转口贸易 64二战后建立的东欧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政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专政 B无产阶级一党专政 C苏联控制下的不同党派的联合专政 D国内资产阶级掌握的政权 65二战后初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 A.高度集中的体制日益暴露弊端B.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增无减C.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D.资产阶级思想大量渗透66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东欧地区得以推广的重要原因是 A二战后东欧实际成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B东欧各国具备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条件 C苏联体
121、制完全符合东欧各国的国情 D东欧各国资产阶级力量被根除67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相继建立 C苏联及欧亚人民民主国家与新中国建交并开展广泛合作 D欧亚人民民主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68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先后进行了改革的尝试,两国经济改革措施的共同点是 A力图建立计划经济和市场的结合 B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C将生产资料国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 D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69率先摆脱苏联模式束缚,进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 A波兰 B匈牙利 C捷克斯洛伐克 D南斯拉夫70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正确的
122、指导思想 B忽视了农业的重要性 c对经济体制的改革不彻底 D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和目标71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不同点是 A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上 B对经济体制的改革不够彻底 C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最终遭到失败72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和波兰哥穆尔卡经济改革的相同点是 A将生产资料国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 B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C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D加强国家对经济计划的指导73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共同点是 A起因于国内爆发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 B为了避免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裂 C放松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迫于国内压力半途而废74赫鲁晓夫对外的
123、基本战略是 A打击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B坚持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抗 c建立苏联的军事霸主地位 D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75里根“星球大战”计划在战略上的主要目的是 A取得军事上对苏联的主动权 B在核军备的质量和技术上超过苏联 C在经济上拖跨苏联 D大力发展高新技术76尼克松进行战略收缩的表现有 从越南南方撤兵 基辛格访化 立足于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 提出“战略防御计划” A B c D7720世纪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战略的因素有 国内经济状况不景气 侵越战争遭挫折 第三世界兴起 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A B c D78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丧失对外扩张猛烈势头的根本原因是 A国内民族矛盾尖锐
124、B美国军事力量超过苏联 C国民经济困难重重 D社会主义阵营崩溃79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发展经济的措施不包括 A重视道德教育 B.经济发展五年计划来确定经济发展目标 C70年代大力发展出口工业 D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80二战后,促使韩国、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相同因素是 A采取了外向型经济经济战略 B利用本国的廉价资源吸引外国投资 C利用西方国家经济转型的有利时机D接受外国大量军事订货81印度政府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是 A重视道德教育 B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C发展外向型经济 D注重引进资金与技术82对二战后西亚国家经济发展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石油工业发展迅速 B产油国日益富裕 C发
125、展速度很不平衡 D西方垄断资本控制石油化工83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A政治陷入危机 B受到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C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D政党和经济体制发生较大变化84东欧剧变前,导致东欧各国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党内出现反动派 B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 C自身严重的经济困难 D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策略85苏联“八一九”事件的实质是 A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同反社会主义者的斗争 B共产党人内部争权斗争 C民族分离分子内部斗争 D俄罗斯同其他加盟共和国的斗争86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是 A“八一九”事件 B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 C“独联体”的成立 D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87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长期以
126、来体制上、政策上的弊端和错误的积累 B戈尔巴乔夫实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D各种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不断出现88两极格局结束以后,世界局势发展的总趋势是 A走向缓和 B和平和动荡并存 C缓和与紧张并存 D美国称霸世界89从背景上看,目前国际格局的变动相比20世纪前两次国际格局变动,最大的不同点是 A在社会主义遭到严重失败下出现 B在国际武装冲突日益减弱的情况下发生 C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 D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政治制度的对立中发生90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其根源是 A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壮大 B西欧、日本、中国、俄国等国实力增强 C苏联解体和
127、美国衰落 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9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决定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美、日、西欧经济的鼎立局面 第三世界的日益崛起 A B c D.92对当前世界形势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三世界的崛起,改变了少数大国操纵世界命运的局面 B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和美苏争霸局面结束 C当前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已经建立 D中国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建立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3“车臣危机”、“波黑战争”主要说明 A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 B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加剧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在加强 D各国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94第
128、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科学理论的突破 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普遍强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力推动 A B c D95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84年,电动机为65年,原子能为6年,晶体管为4年,这突出表明新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科技发展速度大大加快 C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的周期大大缩短 D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96下列关于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相同点的叙述,一。不正确的是 A大大加速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产生深刻影响 C技术的积累和科学的突破是工业革命的先导 D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缩短97二战后初
129、期,西欧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其最有利因素是 A美国资本的援助 B各国的社会改革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D新的国家经济秩序的建立98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为了保持科技领先地位提出了 A“战略防御计划” B“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c“尤里卡计划” D“科技立国”计划99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提供物质和技术条件的是A 20世纪初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B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二战后各国经济竞争的需要100以下各项,没有正确反映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影响的是A 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的相互渗透日益深入 B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下降 C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上升 D通过生产技术的进步来提高生产力101下列关于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三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 B战后初期美国独霸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 c20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 D目前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四世界近代史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