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组合强化练(八)组合组化练第87页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胄。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峘府为偏将。又从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表澄滑州刺史。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澄遣卢融间道奉表诣行在。德宗嘉之,署帛诏内密丸,授澄刑部尚书、汴滑节度使,澄未即宣,乃行勒训士马。希烈疑,以养子六百戍之。贼急攻宁陵,邀澄至石柱。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以告,希烈不能诘。贼遣将翟崇晖率精兵寇陈州,未还,汴军寡,澄度不能制己,又中官薛盈珍持节至,封澄武威郡王,赐实封,乃燔贼旗节自归。希烈既失澄,而崇晖复败,由是奔
2、汝南。澄引兵将取汴,屯其北门不敢进,及刘洽师屯东门,贼将田怀珍纳之。比澄入,洽已保子城矣。澄乃舍浚仪,两军士日争忿,未能安。会郑州贼将孙液送款于澄,澄遣子清驰赴。先此,河阳李芃使偏将雍希颢攻郑,数残剽,液拒之。及纳清,希颢大怒,急攻郑。清助守,杀河阳兵数千,希颢焚阳武去,澄遂如郑。诏授清检校太子宾客,易名克宁。贞元初,迁澄检校尚书左仆射、义成军节度使。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二年卒,年五十四。澄之丧,克宁门必不发;阅旬日,欲自领事,其行军司马马铉不许,克宁杀之,加卒婴城,将为乱。刘洽以兵屯境上,遣使谕止,遂自戢,然道闭者半月。诏以贾耽代镇,克宁乃护丧归,悉索府中财夜
3、出,军士从剽之殆尽。澄柩至京,犹赐克宁庄一区、钱千缗、粟麦数千石云。(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六十六,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勉走走:逃走。B.希烈不能诘诘:追究。C.数残剽数:多次。D.遂自戢戢:自尽。答案:D解析:D项,戢:停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养子六百戍之不赂者以赂者丧B.澄乃舍浚仪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澄之丧,克宁门必不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加卒婴城,将为乱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答案:C解析:C项,全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介词,凭借/介词,因为;B项,副词,于是/副词,才;D项,动词,作
4、/连词,因为。3.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B.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C.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D.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答案:B解析:这句话的正确标点为:澄始封陇西公,后乃进王爵,每上章,必叠署二封,士大夫笑其野。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澄多次封官加爵,开始时做江淮都统李峘幕府的副将,最后被封为武威郡王,后还被加封王爵。B.兴元元年,李澄在得到德宗亲手书写的帛诏时,他没
5、有立即宣布,而是先集训兵马,为反叛李希烈做准备。C.李澄被叛乱分子李希烈任命为尚书令,却派人向朝廷表明心意,李澄被封为武威郡王,后又归顺朝廷。D.李克宁杀马铉,将要作乱,后来皇上让贾耽代任节度使,克宁才护丧而归,进入京城,朝廷还赐给他财物。答案:A解析:A项,“最后被封为武威郡王”错。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澄密令焚营伪惊遁者,养子辈果乘以剽掠,澄尽斩之。(2)清助守,杀河阳兵数千,希颢焚阳武去,澄遂如郑。参考答案:(1)李澄悄悄派人焚烧军营假装惊逃,李希烈那些养子果然乘机抢劫,李澄全部斩杀了他们。(2)李清帮助守护,杀了几千名河阳兵,雍希颢焚烧阳武后离去,李澄便前往郑州。
6、解析:(1)注意“伪”“遁”“乘”“尽”的翻译及句子通顺。(2)注意“助”“定语后置”“去”“如”的翻译及句子通顺。参考译文:李澄,辽东襄平人,他是隋蒲山公李宽的远世子孙。李澄因勇敢剽悍隶属江淮都统李峘幕府任副将。又跟从李勉到永平军节度使幕府,李勉为汴州节度使,上奏推荐李澄任滑州刺史。李希烈攻陷汴州,李勉逃走,李澄举城投降叛贼,李希烈任他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李澄派遣卢融带着奏表抄小路到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德宗嘉奖他,亲手写了帛诏藏在密丸内,授任李澄刑部尚书、汴州节度使。李澄没有立即宣布,而是先集训兵马。李希烈起了疑心,派养子六百人防范他。贼军急攻宁陵,邀令李澄到石柱。李澄悄悄派人焚
7、烧军营假装惊逃,李希烈那些养子果然乘机抢劫,李澄全部斩杀了他们。并将此事报告,李希烈不能追究。贼军派遣将领翟崇晖率领精兵进犯陈州,还没返回,汴州贼军的兵少,李澄估计他们不能控制自己,又有宦官薛盈珍持节来到,封李澄为武威郡王,赐给实封,手是李澄焚烧叛贼旗帜符节归顺朝廷。李希烈已经失去李澄,而且翟崇晖又失败了,因此逃奔汝南。李澄率领兵将攻取汴州,驻扎在北门不敢进攻,等到刘洽军驻扎东门,贼将田怀珍接纳他。等到李澄进入时,刘洽已经占据子城了。李澄于是驻军在浚仪,两军士兵每天忿争,不能安宁。适逢郑州贼将孙液投降李澄,李澄派遣儿子李清快马前往。先前,河阳李芃派副将雍希颢进攻郑州,多次残酷抢掠,孙液抵抗他。
8、到这时孙液接纳了李清,雍希颢大怒,急攻郑州。李清帮助守护,杀河阳兵数千,雍希颢焚烧阳武后离去,李澄便前往郑州。皇上下诏授任李清检校太子宾客,改名叫克宁。贞元初年,升任李澄检校尚书左仆射、义成军节度使。李澄开始封陇国公,后来又进封王爵,他每次呈上表章,必定连着签署两个封爵,士大夫讥笑他粗野。二年去世,终年五十四岁。李澄去世后,李克宁秘不发丧,过了十天,想要自己统领军镇事务,而行军司马马铉不同意,李克宁杀了他,增加士卒据城固守,将要作乱。刘洽派兵屯驻在边境上,派使者劝阻,于是停止,但道路断绝了半个月。皇上下诏使贾耽代任节度使,李克宁才护丧而归,他索取府库中的全部财物夜晚出发,军士跟随几乎将城中财物
9、抢夺光了。李澄的灵柩运到京城,朝廷还赐给李克宁一区庄园、一千缗钱、敷千石粮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日子里的黄河秦岭“日子,就是一担水。”从黄河儿女的这句口头禅里,我闻到了烟火味儿。小时候,我不懂。“黄河远上白云间”,那滔滔的黄河水,该是多少担水啊!把黄河与日子联系起来,我总是想到扁担、木桶和黄土高坡上的羊肠小道。一位长满花白胡子的老人说:“其实,咱和黄河天天见哩,咱都是女娲蘸着黄河水抟着黄土造出来的,都是黄河的娃哩。”至今想来,这句话意味深长。中国的乡村,到处都有龙王庙。求水的日子里,成千上万的人高举火把,在苍天之下、大地之上跪成一种无与伦比的虔诚和渴望。在红烛的火焰和紫香的缭绕
10、中,庄重、慈祥、平静的水龙王,俯瞰众生,目光里蓄满了母亲才有的表情,她身上倾注了芸芸众生对河流的崇拜和念想,她是龙,也是水。当一担水挑回家,炊烟袅袅升起,日子里所有的滋味儿都有了。喝一口黄河水,一种宗教般的庄严,在我内心驻留、伸展、蔓延。我有理由断言,黄河的文化源头早已超越了地理意义上的故乡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超越了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的文化空间,同样超越了黄河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身长所辐射的疆域。黄河用上百万年的耐心和胸襟,轻轻拥揽了西北、中原、华北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后,苍生尽在她温情的怀抱里。沿着黄河走,我发现,黄河对人类精神的浸润和人类心灵对黄河心悦诚服的接纳,早已
11、成为一种双向力量。假如,百万年前中国西部的地质变化没有为黄河的诞生提供可能,那么,谁来给我们提供一担水的意义?黄河流域的掌心里,到底还有多少超越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遗存,至少当下无从得知。也许,我们真的只是领受了黄河文明的一角。置身历经千年风霜的殿堂和古柏,耳闻经久不息的钟声,我们只知道,历史刚刚从史前向殷商走来,从秦汉向唐宋走来,从明清向当下走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荀子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条又一条黄河的支流,跨越时空,奔流不息。每一条支流都是每一担水的合计,都是去黄河那里“赶集”。在黄河沿岸的乡村,你侧耳谛听,一定能听到这样的声音:“滴答,滴答,滴答。”那是屋檐水的声音,也是黄河的
12、声音,更是父老乡亲血管里的声音。她最终在华北汇入苍茫的大海,带去的,是这片土地的表情。少年时代,我一度迷恋西方哲学,但有一位外国朋友告诉我:“我不敢轻视中国哲学,因为有一条河,它叫黄河,是一首叫哲学的诗。”诗?我的耳畔,顿时响起先秦以来黄河两岸的低吟浅唱:“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每一句艺术的经典,都是日子的投影。在我心灵崖畔的视野里,古人和今人的艺术联系、传承,根脉如此密不可分。那史前人类遗址中陶罐、陶瓶、陶盆上镌刻、描绘的符号,那用简单的线条、笔画对河流、鱼虾、白云、牲畜、狩猎、祭祀的表达,那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
13、中的雕塑、壁画那一刀又一刀,一笔又一笔,一画又一画,分明是一支支反复吟咏的民谣,民谣里蓄满了所有关于日子的歌。这些歌,伴随着黄河的涛声,经久不息。当艺术融入人们的日子,那不就是一曲几千年的黄河大合唱吗?一直在想,在中国,每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为什么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也许,社会学家给出的答案是母亲,哲学家给出的是精神,政治家给出的是人民,美学家给出的是气质,历史学家给出的是传统一位农民却这样回答我:“风水。”我的理解是,黄河流域的气候、土壤与地貌,体现了农耕文明更多的特征,“河东河北”密不透风的高粱,既给黄河儿女以
14、日子,同时也为黄河儿女抗击外来侵略提供了天然屏障。“黄河在咆哮”,那是对敌人的怒吼,也是对儿女的召唤。毋庸讳言,近百年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创造时代文明的步伐要远远比黄河流域快,这得益于现代工业、海洋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源头不会变,风水轮流转”,这不光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生态问题。变与不变之间,人与自然的作用力,可以海枯石烂,也可以沧海桑田。我们一定不会忘记这样一段歌词:“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一条时常干涸的小河,依恋在小村周围”我在黄河流域考察农村饮水现状的时候,再次看到了农民肩膀上的一担水,那,还是我小时候见过的清冽的水吗?那分明是稠泥浆。有个不争的事实是:黄河瘦了,近几
15、十年来,曾频频断流。一条条排污管道,像罪恶的大炮一样伸向黄河。“保卫黄河”,半个世纪前的黄河儿女面对敌人发出的呐喊,犹在耳畔,只是,如今黄河的敌人隐藏在哪里呢?要我说,就在我们自己的日子里。信不信,一担水的日子里,什么都看得出来。(选自2015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6.作者为什么认为花白胡子老人的话“意味深长”?参考答案:黄河作为母亲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儿女;黄河文化所代表的农耕文明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解析:理解这句话的含意要结合下文作者对黄河的赞美态度。“意味深长”是作者对老人说法的赞同,下文的联想抒情正是这意味深长的表现,可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哺育和影响角度理解。
16、7.请简要分析第段表达上的特点及其效果。参考答案: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突出了黄河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的重要意义,展现了黄河慈母般的胸怀与深情,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由衷的赞美与深深的眷恋。解析:这段文字是一个抒情性语段,在表现手法上采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根据这些手法描写的具体内容和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分析。8.文中第段罗列了众多艺术作品,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展现了先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高超的艺术才能,也是灿烂辉煌的黄河文化的一个缩影,表现了作者的骄傲和自豪。引出下文有关保卫黄河的思考和议论。解析:这些艺术作品实际上是黄河文明的象征,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来分析黄
17、河灿烂的文化,给下文写作者的骄傲和沉思作铺垫。符合这个意思即可。9.作者在文章结尾说“一担水的日子里,什么都看得出来”。请谈一谈你从本文中看到了什么。参考答案: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黄河水的滋养,表现了黄河儿女对黄河的崇拜与依恋。先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展现了黄河文明的博大,抒发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和歌颂。我们当今的生产生活方式严重破坏了黄河的生态,表达了作者对此现状的痛心和忧虑。解析: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要注意从全篇的角度思考,从文章的前文看,是对黄河的依恋与感恩,中间部分是对黄河文明的歌颂与赞美,结尾部分是对当今黄河遭到污染和生态遭到破坏的沉痛与忧心。这些都是从“一担水的日子里”作者的体会。分析时要紧扣此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