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中华民国成立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121927年),主要处于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61927年)两个阶段。阶段民国前期的中国(19121927年)政治(1)五四运动:这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这次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3)国民革命开端: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革命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革命在全国蓬勃开展
2、起来高潮: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党右派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1)背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文化(1)民主与科学思想:新文化运动前期,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儒家思想的
3、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社会主义思想:十月革命后,激进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3)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作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4)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国民革命时期,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开展社会生活(1)社会习俗服饰更加西化饮食中西结合婚丧仪式进一步变革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
4、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2)交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1920年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序幕时段特征政治上:(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接受日本“二十一条”,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2)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混战,国共合作北伐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1928年东北改旗易帜,北洋军阀退出历史舞台。(3)共产党开展革命斗争,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短暂繁荣局面,随后陷入萧条,社会物质、习俗生活快速发展变化。思想文化上: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开展,马克思主义传播并逐步中国
5、化。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8卷,29;17卷,41;15卷,29;12卷,31;11卷,302.民国前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及思想理论18卷,29;18卷,29;17卷,41;17卷,29;14卷,30;14卷,29;13卷,40考向一北洋军阀的统治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北洋军阀统治的概况(1)袁世凯实行独裁专制统治,进而复辟帝制。主要事例有:控制内阁,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议会和国民党,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修改总统选举法,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复辟帝制,接受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与俄国签订中俄声明,导致外蒙古实
6、际上成为俄国的殖民地。(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为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动一系列革命运动。主要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3)帝国主义趁中国政权交替之际,大肆侵略中国,主要有俄国对外蒙古的侵略、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日本侵占山东并欲独霸中国。(4)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直、奉三派,交替控制中央政权,出现了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5)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斗争,但都以失败告终。如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以及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发动的新文化运动等。(6)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通过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北洋军阀活跃于历史舞台的三大因素
7、(1)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2)从国内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清廷在连年“内忧外患”的形势下,把“筹饷练兵”作为救命符,袁世凯及时抓住晚清政府编练新军的时机,发展了北洋军阀的势力。(3)从国际形势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侵华政策发生了改变:由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给袁以有力支持。于是袁世凯依靠外国势力的支持,并运用封建权术,由军而成阀,由军阀而成集团,稳操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政局。3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1)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反对巴黎和会出卖中国利益的社会运动,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
8、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的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列强对于日本侵略中国的要求予以满足的做法使接受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终于忍无可忍,最终以火山爆发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政治运动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论是提倡文学革命,还是提倡思想启蒙,无论是提倡社会风俗变革,还是主张个性自由,都触及了西学东渐下的中国文化改造命题。时空观念:本阶段历
9、史可以从多个时空纬度理解。19121927年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其中,1912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是民国前期,19121916年是袁世凯统治时期;19161927年是军阀割据混战时期;19191927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期;19241927年是国民大革命时期。1命题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军阀混战(2015课标全国,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抓题眼题干材料中的“皖直交
10、斗”表明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找错点申报创刊于1872年,“太平天国”时期与题干材料不符;“义和团运动时期”无“分裂”的时局;辛亥革命时期无“皖直交斗”。答案D2命题点:孙中山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反思(2018课标全国,29)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抓题眼孙中山吸取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教训,主张效法俄国,强
11、化革命的领导核心。找错点“走苏俄革命道路”是中共的选择;“资产阶级”共和国仍是孙中山追求的目标;“反封建”是当时国共两党的共同目标。答案C1命题点:五四运动时期的爱国主义(2018资阳二模,28)1919年5月7日晨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国民外交协会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岛、山东是“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见当时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A借传统文化深化爱国意识B促使民主思想进一步扩散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强的理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齐鲁名邦”“孔孟之圣迹”“文明吐露之源泉”,强调青岛、山东与中国的历史渊源,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A项正确;材料不能反
12、映民主同专制的斗争与扩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1919年”,结合所学,中国正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反对传统的儒家文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19年5月7日”,文章写于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五四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之下,故D项错误。2命题点: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政治影响(2018乌鲁木齐一模,4)1926年1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明确要求中共必须使正在挺进的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发展到工农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农村要进行到土地革命,城市要准备没收外国在华大企业,并将铁路、交通等收归国有。这一指示()A为国共两党的合作埋下隐患B推动了国民
13、革命向农村发展C使中国革命重心发生了转移D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直接失败答案A解析共产国际指示中国革命“超出资产阶级民权范围”同与国民党合作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相矛盾,为国共两党合作埋下隐患,故A项正确。考向二民国前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及思想理论1民国前期中国近代经济法制体系的初步建立(1)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实业,开始着手经济法制的建设。(2)北洋政府成立后,经济法制体系的建设得到继续。袁世凯当政时期,尽管在政治上倒行逆施,但是在推动民族经济发展方面还是推行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政策。顺应工商界的要求,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经济法规。据不完全统计,北洋政府颁布的主要经济法规有76项之
14、多,内容涉及工商矿业、农林牧渔、交通运输、银行金融、权度、税则、经济社团等方面。如著名的公司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矿业条例森林法等。这些法规体系颁布后成为北洋政府时期经济法制体系的基本框架,虽然未必各项法规条例都得到完全遵照执行,但是毕竟使工商实业的发展有了法律的保护和规范。(3)总体而言,民国成立后的经济法制体系建设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在法制管理下的现代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也较多地考虑和保护了资本所有者及从业者的利益诉求。对于当时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还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些法规条例有些还为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修订沿用。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新曙光传统观点认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5、19121927年)是我国近代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然而这一时期又是新的进步力量孕育发展的时期。(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民主革命胜利果实,发动了一系列革命运动,但未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出路。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革命转型奠定了阶级基础,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经济上:北洋军阀政府奖励实业,列强放松侵略等,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奠定了经济基础。(3)思想文化上: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实业救国”以及民主科学思潮兴起,
16、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3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比较比较项前期后期不同点领导力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指导思想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马克思列宁主义主要内容追求民主和科学,提倡新文学、新道德等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作用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给专制主义以沉重打击,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准备相同点都通过著书立说开展文化宣传,同时都经过了长期激烈的争论;都是当时社会先进思潮的主体成分,都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17、提高了人们的认识民国前期中国的“传动”性现代化:这一时期外国现代社会因素的注入引起了中国人的学习和效仿。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即是学习和效仿的结果。但中国人民因外国的民族压迫而激起的谋求自强自立的动机更为强烈,从模仿学习外国到引进西方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新文化运动中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从引进民主与科学到马克思主义传播和国民大革命的开展反映了这一特点。3命题点:民国初年商品广告中的新思想(2017课标全国,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
18、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抓题眼广告要迎合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申报广告号召“思想日新”,这反映出追求新思想是当时社会时尚。找错点“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开始的;题干材料是“精神”不是“社会习俗”;广告助推的是产品销售而非“文明”。答案B4命题点: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
19、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抓题眼这场争论让更多的人接受社会主义,为中共成立准备了条件。找错点当时中共未成立,“道路”也未确定;材料未涉及“欧美社会制度”;“消除”一词过于绝对化。答案C3命题点: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2018云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31)在近代机器生产和工业品大量输入的冲击下,江南农村部分传统手工业逐渐陷入困境,相关的市镇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或被迫转型。进入20世纪前期,亦即清末至20年代,随着近代工商业进一步向内地扩散,江南市镇的经济结构和产业形态变革进一步展开,部分
20、市镇开始由传统乡村经济中心向近代工商业城镇转变。这种变化说明()A江南经济区域分工加强B近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阐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是区域分工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两个变化属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故B项正确;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0世纪20年代,西方列强一直对华资本输出,并且一直在加强,故C项错误;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从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与题干的时间不相符,故D项错误。4命题点: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思想解放(2018襄阳高三一模,27)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各种社会思潮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其中
21、有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近代中国保守主义、近代中国无政府主义、近代中国民粹主义、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近代中国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科学主义、近代中国实用主义、近代中国改良主义。这种现象反映了()A各种政治势力角逐使中国政局动荡B政党政治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流C社会主义成为民主革命的必然选择D中国国民的民族国家意识日益觉醒答案D解析各种社会思潮出现的背景都是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思潮的着眼点都力争解决当时中国的社会问题,爱国与挽救民族危亡是主旋律,故D项正确。全国卷大题命题分析近七年来,全国卷高考对本讲内容一共命制了两道大题:近代中、法两国的民族主义(17卷,41);20世纪初期中国的爱因斯坦热
22、(13卷,40)。本部分虽不是高考大题的高频分布区,但2019年备考仍需关注先进中国人在这一时期反侵略、求民主的探索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等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摘编自
23、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材料二1924年11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
24、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14分)指导语“大一统”的理念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由先秦到秦朝大一统的内涵不断发展。注意阅读材料,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先秦时期:“天下共主”“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秦朝“制度层面”“中央集权体制”。“原因”要从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等方面分析思考。试答:(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在我国现代和当代国家统一中的表现。(11分)指导语“国家统一”的思想是孙中山思想的宝贵遗产。注意根据材料从阻碍统一的因素和统一的方式等方面概括。孙中山“国家统一”思想在当代的表现主要体现在台湾问题上。试答:答案(1)变化:由
25、土地和心理层面的统一到制度层面的统一;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认同感的增强;中原文化传播的影响;法家思想的影响;秦的统一和中央集权体制建立的推动。(任答4点)(2)思想:军阀割据是国家统一的主要阻力;帝国主义势力破坏着国家统一;坚持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相结合(或以武力统一为主、和平统一为辅)。(言之成理即可)表现:新中国一直致力于国家统一;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反对分裂,和平统一,不放弃武力。(任答2点)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近代中国最重要的启蒙是国家观念的变化。国家观在两个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外在性关系的变化,即传统“天下观”的
26、破灭,二是内在性关系的变化,即个人与国家关系的改变。领土、人民、主权是构成国家的三要素;主权则是近代国家观念的核心,它包括对外捍卫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内实现主权在民。近代中国社会严重的内忧外患促使中国人逐渐觉醒,是中国近代国家观念形成的条件。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演进,与全民族紧迫的救亡图存同步发展。民族灾难愈深重,国家观念愈强烈。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犹如孪生兄弟,成为最能凝聚人心的精神支柱。救亡图存的神圣使命,一方面对外强化了捍卫国家主权独立的奋勇抗争,另一方面对内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主权在民的理念与实施。近代国家观念的形成大致经过了传统国家观念的打破、近代国家观念的产生及确立等阶段。(20
27、18桂林、贺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请从以上时间轴中任选三个以上事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12分)(要求:先摘录三个关联事件,再明确写出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指导语注意审题:要先“摘录事件”再“拟定论题”。仔细分析这些事件,寻找其关联性。例如:1914年、1915年3月、1917年、1922年这四个时间段发生的事件都与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关;1914年、1915年9月、1917年11月、1919年1月、1921年这五个时间段发生的事件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关。试答:答案示例一:事件:1914年一战爆发,1915年全国兴起抵制日货运动,1
28、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获利。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基本上卷入到了战争之中,因此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5年初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由此激起了全国民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此外,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些因素共同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如: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获利达到76万两白银。示例二:事件:1914年一战爆发,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19年1月巴黎和会。论题:第一次世界大
29、战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因此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变为了现实,先进的中国人也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一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由此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也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16)1912年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斗争,先
30、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年政治的缩影。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B立宪与共和斗争激烈C国民政治参与热情高涨D民主形式已荡然无存答案A解析袁世凯统治时期,内阁更迭频繁,说明民国初年政治不稳定,侧面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艰难,故A项正确;各派为争夺内阁而斗争,不能等同于立宪与共和的斗争,故B项错误;各派争夺内阁的斗争与一般国民无关,故C项错误;各派为争夺内阁而斗争,说明内阁这种民主形式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2(2018滨州高三期末,12)1919年6月,陈独秀在题为我们究竟应不应该爱国的文章里写道:自从山东问题发生,爱国的声浪更陡然高起十万八千丈,似乎“爱国”这两字
31、,竟是天经地义的了。有时竟全然不合乎理性,爱国就是害人的别名。由此可知()A陈独秀反对学生的爱国行为B爱国主义成为那一时期的主旋律C山东问题激发爱国主义产生D五四运动的浪潮阻碍了社会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中陈独秀说“自从山东十万八千丈”,爱国“天经地义”,这直接体现了在当时爱国是社会的主旋律,故B项正确。3(2018北京海淀高三期末练习,1)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期间“新知识分子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到十字街头,大庭广众之间与商人、店员、都市工人、工业家以及职业政客相往来”。这说明五四运动()A促进新文化运动兴起 B知识分子是运动的主力军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答案C解析1915年新
32、文化运动兴起,与材料中“五四运动期间”的1919年不符,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主力军是工人阶级,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与商人、店员、都市工人、工业家以及职业政客相往来”表明具有广泛性,故C项正确;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4(2018承德联校高三期末,13)1927年6月30日,有外国驻上海领事报告说:“近期在上海,每天都有新的受害者被捕,都在捐献了不同数目的现金之后获得释放,这是对有产阶层的恐怖统治。”这表明当时()A北洋军阀统治残暴 B西方阻碍民族企业发展C三民主义思潮流行 D南京政府统治秩序尚不稳定答案D解析北伐战争后,上海处于蒋介石的控制下,故A项错
33、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关系破裂,蒋介石在上海进行白色统治,故B项错误;材料与三民主义无关,故C项错误;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上海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管辖,材料中“每天都有新的受害者被捕,都在捐献了不同数目的现金之后获得释放,这是对有产阶层的恐怖统治”,反映出南京政府统治秩序尚不稳定,故D项正确。5(2018绵阳二模,30)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A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B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C直接推
34、动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D为反帝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方向答案A解析中共二大的民主革命纲领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需要的指导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实现民主共和国为目标,没有涉及建立共产主义事业,故B项错误;直接推动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的是中共三大党内合作方针,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故D项错误。6(2018咸宁重点高中高三联考,12)1923年中共三大接受了共产国际的指示,通过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这一决定()A实现了各阶级的联合 B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C避免了党派间的斗争 D扭转了军阀割据的局面答案B解析
35、“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无法实现中国各阶级联合,故A项错误;“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有利于国共两党的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运动,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即使两党合作后,党派间的斗争也不可避免,故C项错误;“1923年中共三大”只是为国共合作奠定基础,还没有达到消灭军阀的效果,故D项错误。7(2018佛山一模,28)下表为近代中国工人罢工(部分)的状况时间地点企业原因1868上海耶松船厂反对工头克扣工资1883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反对延长劳动时间1912汉口俄商砖茶厂反对俄国策划外蒙“独立”1915上海、长沙码头、日资企业反对日本与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1916天津(北京等地工人支援)法
36、资企业(各业工人组织“工团”领导斗争)反对法国强占天津老西开,扩大租界下列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工人阶级逐渐成熟B中华民族的民族民主意识不断觉醒C列强侵略不断加剧D马列主义推动了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中国近代工人罢工从最初反对克扣工资、反对延长劳动时间等经济要求上升到反对俄国策划外蒙“独立”,反对“二十一条”及反对法国强占租界等政治要求,说明工人阶级逐渐成熟,故A项正确。8(2018天一大联考,12)据统计,1920年我国市场交易的国内生产商品总值为80.58亿元,其中农业产品39.09亿元,手工制造业产品29.75亿元,近代制造工业产品8.83亿元,矿冶业产品2.91亿元;进
37、口的商品总值为11.88亿元。这一统计结果说明当时()A输华商品无法销售 B政府重视工业发展C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D传统产业仍居主导答案D解析材料中手工业和农业产品的产值在国内生产商品总值中仍然占据较大比重而且进口商品总值远低于国内商品,反映了我国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9(2018梧州、柳州高三摸底,29)下表是1894年1920年间中国产业资本的估计情况,由此可得出认定的史实是()中国产业资本估计年份资本额(万元)比重(%)私人资本国家资本合计私人资本国家资本合计1894年722.52 796.63 519.120.5379.471001913年15 498.714 887.5
38、30 386.251.0148.991001920年42 987.427 097.870 079.261.3438.66100A.国家大力扶植私人产业资本B国有企业已经走向全面衰落C民国政府鼓励发展产业经济D近代工业化的力量不断增强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894年1920年间中国产业资本、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的总量在增加,近代工业化的力量不断增强,故D项正确。10(2018怀化高三期末,19)据记载,1916年上海一家并不显赫的运输洋行,在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之内,就收到了铁路、面粉厂、纺织厂等工业行业的订单20多张。此现象说明()A中国工业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B重工业已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C民族
39、工业获得了较大发展空间D“实业救国”已经开始变为现实答案C解析根据时间“1916年”“订单20多张”可知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近代民族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故C项正确。11(2018广州模拟)著名学者任鸿隽在1915年创刊的科学发刊词中指出:“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据此可知,任鸿隽主张()A民主制度必须与科学思想相结合B科学救国是近代中国的唯一出路C科学革命比政治革命更显得重要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开始发生转移答案A解析“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可见其强调民主制度与科学思想相结合,故A正
40、确。12(2018兖州期中)1923年1月,京报副刊举行了一次征求“青年必读书”的活动,开列书目者有78位,每位推荐10本书。统计结果,按得票数计算前五位的分别是史记资治通鉴孟子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著)。这表明()A教育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各界共识B新文化运动儒学批判不彻底C民主与科学思想不符合中国需要D国人对国学的认知趋向客观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出现对西方文化全盘肯定和对东方文化全盘否定的弊端,1923年在“青年必读书”书目上出现孟子等中国传统文化典籍,表明国人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故D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
41、淮南二模,41)(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的倡兴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忧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中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于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出在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的中国化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
42、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材料二在民族主义的感召和激荡下,英、法等民族国家先后建立。到19世纪前期,民族主义在西欧、北美取得了辉煌胜利,并为传播到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奠定了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迅猛进展,欧美各国原有的民族国家内的市场已容纳不下急速膨胀的生产力。于是,这些国家利用人民的民族主义情结,狂热地宣扬本民族优越论,打着“传播文明”和为本民族“谋福利”的旗号,进行野蛮的殖民侵略和掠夺,建立起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程人乾论近代以来的世界民族主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并概括
43、其特点。(1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12分)答案(1)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主动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特点:立足国情,借鉴西方;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2)影响:促进欧美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西方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促进亚非拉美民族意识的觉醒;为殖民侵略和掠夺提供了借口。认识:民族主义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利益;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促进国家发展,另一方面易
44、演变为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应该发挥民族主义的积极作用。(如有其他认识,言之有理亦可)14(2018贵阳一中高三月考,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下表是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部分)18401842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19世纪40年代起开眼看世界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9世纪6070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形成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898年戊戌变法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1915年开始新文化
45、运动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内容,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中国经济近代化发展历程阐述:随着列强侵华不断加剧,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社会不同阶级不约而同地以经济强国来挽救民族危机,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可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等方面进行阐述)示例二论题: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阐述:随着列强侵华不断加剧,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和封建统治的腐朽导致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不断加深;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先后领导了反侵略、反专制、求民主的政治近代化历程。(主要围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方面进行阐述)示例三论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阐述: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爱国官员开始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