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52MB ,
资源ID:25225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225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练习:板块三 世界史 第12讲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大二轮总复习与增分策略配套练习:板块三 世界史 第12讲 WORD版含解析.docx

1、总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41945年)是世界现代史的第一个阶段,两种社会制度并存是这一时期的典型特征政治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经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文艺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科学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

2、科学诞生,预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条件(1)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2)客观:俄国具备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2进程(1)“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新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2)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3)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4)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二、列宁的探

3、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追随“理想”的实验(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4)评价: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

4、: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三、“斯大林模式”1形成的原因(1)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2)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2新政权内容(1)优先发展重工业。(2)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3)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20世纪3

5、0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经济价格规律,单一公有平均分配,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5评价(1)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3)启示: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从本国国情出发,保证国民经济比例稳步健康协调发展。要注意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1十

6、月革命的四大特点(1)革命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革命道路:开创了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展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3)革命历程:十月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紧密相连、急剧发展的不同性质的阶段。(4)革命方式: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武装暴力夺权。2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政治上:苏维埃体制。(2)经济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最后确立斯大林体制。(3)文化上:无产阶级文学的诞生。3苏联农业方面的三大举措对农民的影响(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从劳动人民手中取走

7、的太多,强行近乎无偿地收集农民的粮食,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后期引起农民的不满。(2)新经济政策的粮食税制度规定,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这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是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3)斯大林模式下的农业集体化,基本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过度牺牲农民利益以支援重工业发展,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短板1史料印证史论的统一意识不足例1(2016江苏单科19)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在各地组建了数千个拖拉机站。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农业并没有明显

8、增产。造成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是()A农村缺少机械操作员B农业正在进行集体化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D农庄没有土地所有权查短“一五期间苏联农业机械先进,产量不升”是材料核心信息,据此可马上联想到苏联农业集体化对农民的掠夺,联想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补短史料印证相关史论时,要有史论结合、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析选项A项表述与“每个站配备一批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不符,排除;B项表述无法反映“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大提高”的现象,排除;在斯大林模式下,国家片面发展重工业,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导致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这与材料信息“农业并没有明显增产”相

9、符,故C项的表述正确;D项的表述与苏联的土地归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史实不符,故排除。答案C针对练1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时指出:“我们比谁都更彻底地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们完全是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社会主义革命迈进,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二月革命的完成非常有助于十月革命的展开B二月革命是一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随时转为社会主义革命D两场革命都充分体现了列宁高超的领导艺术答案A解析列宁提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二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即十月革命,据材料中“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

10、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分析可知,二月革命的完成非常有助于十月革命的展开,A项理解正确。短板2理解时代特征的史证意识不足例2(2014江苏单科1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查短由“19211924农业农民税赋”信息马上就能联想到新经济政策与粮食税,至此答案还用为难吗!补短熟练运用阶段特点解读相应史料是备考必备能

11、力要求。析选项在19211924年间,苏俄(联)农民的年平均税款呈逐年下降趋势,结合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内容可知原因是固定粮食税的实行,B项正确;1921年余粮收集制已被废除,故排除A项;实物配给制的废除与农民年平均税款的下降无必然联系,C项不符合题意;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B针对练2刘继峰在斯大林模式的几点思考中提到:“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应该区分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层面下斯大林模式的不同。”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斯大林模式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

12、B斯大林模式后期阻碍苏联经济发展C斯大林模式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模式D斯大林模式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答案D解析“斯大林模式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后发先进的现代化模式,它的产生有历史必然性”表明斯大林模式是适应苏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符合社会主义制度,A项解读正确,D项解读错误;斯大林模式后期日益僵化,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所以“改革斯大林模式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B项解读正确;西方现代化是从轻工业到重工业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是从重工业开始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项解读正确。因此D项符合题意。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

13、对过剩。(2)具体原因:贫富差距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3影响:国际上,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国内局势上,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已无法适应时代发展。4道路的选择: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德国、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对外侵略扩张之路。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1)经济大危机加深。(2)胡佛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14、挽救危机失败。(3)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2内容(1)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2)复兴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力图消除生产过剩,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3)调整农业政策: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的价格。(4)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增加了就业,缓和社会矛盾。3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4影响(1)直接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2)间接影响: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政治的统治。(3)深远影响: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凯恩斯主义

15、,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1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两次变化(1)自工业革命时代自由主义兴起至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前,推行“自由放任”模式,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生产、自由竞争”。(2)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国家改变了国家管理经济的模式,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5070年代初,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干预经济的程度减轻,但各国仍旧实施。2两种工业化模式的特点(1)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具有渐进性,经历了从原始积累、轻工业到重工业的过程,基础较扎实,体系较健全,但时间长,速度慢,并伴随血腥残暴的对外殖民扩张。(2)社

16、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斯大林模式):集中国内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时间短,速度快,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失调,以牺牲农业为代价。3四大史观认识罗斯福新政(1)近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2)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3)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了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4)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

17、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短板3让数据说话的意识运用不熟练例3(2015江苏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查短将预算、结余的数据趋势与具体史实联系脱节是失分主要原因。补短让数据直观说话是应考

18、无法回避的能力要求。析选项1929年爆发经济危机表明A错,1933年以后政府才开始全面干预,故B错,1935年预算低于1934年表明C错。答案D针对练3下图是18601970年间美国移民情况变化的曲线图。其中两个时段分别是移民的最高峰和最低谷,其原因分别是()美国每年移民人数(18601970)A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一战的影响B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大危机的影响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冷战”的影响D美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二战的影响答案B解析是移民的最高峰,所处时段是20世纪初,而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是在二战后,A、C两项错误;是移民的最低谷,所处时段是1930年左右,与

19、经济大危机有关,B项正确,D项错误。短板4读不懂材料信息例4(2014江苏单科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由此可知()A罗斯福新政体现了第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B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另一种”关于“自由”的观念C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政府应当保障公民的政治自由D大多数美国人认为“自由代表着从物质的无保障中得到解放”查短本题失分大多数原因是考生未真正读懂材料,材料中实际上介绍了三种自由概念

20、,一为自由主义、二为财富平等、三为政府保障经济安全的福利制度。补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读懂史料,避免盲目急切下结论是应对材料题的重要原则。析选项由材料信息“大多数美国人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可知,他们主张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保障人民的物质生活,D项符合题意;第一种自由应在罗斯福新政之前,A项不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未实现对财富平等的分享,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方面,与政治自由无关,C项排除。答案D针对练4关于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原因,从20世纪30年代至今,从外国到中国,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我国学者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去寻找原因,近年来则侧重于从20世纪2030

21、年代美国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寻找,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当时的财富过于集中、经济过热、疯狂的股票投机等具体的经济问题上。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大危机的原因分析不可能取得定论B社会制度分析方法已无法解释经济危机C历史研究需要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D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接近于历史真相答案C解析材料中“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说明对于经济大危机的原因难以定论,但A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社会制度分析方法也是研究方法之一,“研究重点”的变化不等于“无法解释”,B项说法不合理;“人们都有不同的解释以往多从社会制度上去寻找原因,近年来则侧重于从经济运行的具体状况和特征上去寻找,将研究重点更多地放在等具体的

22、经济问题上”表明研究视角的多样化,尽可能做到客观全面,但这并不能说明研究成果更接近于历史真相,C项说法合理,D项说法不够合理。一、现代科学的诞生1相对论(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受到挑战。(2)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3)意义: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2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诞生:1900年,德国的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2)发展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丹麦的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3)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构

23、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现代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二、现代文学艺术的诞生1背景(1)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危机。(2)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2成就(1)现代文学特点:内容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成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2)现代美术特征: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代表作:毕加索的格尔尼卡。(3)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的主流是摇滚乐。(4)影视艺术电影艺术的发展:1927年,美国首次拍摄成功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片时期,1935年,世

24、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电视的出现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出现;20世纪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影响:影视艺术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广泛。三、苏联文学1地位:被誉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文学奠基人以及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2代表作:散文诗海燕、小说母亲和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1近现代史上文学艺术的四大流派(1)古典主义:强调形式,注重理性,颂扬革命。(2)浪漫主义:重点描绘人的情感和理想,是对古典主义的反叛。(3)现实主义:批判现实,客观反映社会,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4)现代主义:反传

25、统、反理性,追求人类精神的彻底解放。2现实主义流派与现代主义流派的区别项目现实主义流派现代主义流派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暴露,社会问题日益突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危机、世界大战等社会问题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普遍的危机感特点侧重于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强调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侧重于表现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在艺术手法上反传统3.科技中心形成的条件一般规律(1)经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是其物质基础(保证有足够的科教资金投入)。(2)思想: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积极探索自然。(3)政治:政局稳定、政府重视(科研环境)。(4)对外:交流学习,积极引进外来先进科技。(5)人才:

26、拥有一支优秀人才(科学家)队伍。例如:美国在20世纪成为科技中心的条件:19世纪末,美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两次世界大战的推动;政府重视科技教育;政治相对稳定,民主制度比较完善;采取移民政策,吸引大批欧亚科学家;积极引进外来技术等。短板5基础史实未夯实例5(2013江苏单科17)“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A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B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C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

27、不足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查短探讨空间与时间相对关系的科技成果集中呈现为牛顿经典力学及相对论,二者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由此答案还用迷惑吗!补短近现代科技、文艺的命题立意,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是主要形式。析选项由“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可以断定,“这一理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A项是伽利略的成就,B项与牛顿的经典力学有关,D项是量子理论,A、B、D三项均可排除。相对论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物质存在的形式,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它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因此,答案为C项。答案C针

28、对练5某一画派在绘画时,把打字的信和数字弄到画里去,并把纸、标签、扑克牌、仿木纹、大理石花纹等杂七杂八的东西粘在画布上,表达他们否定一切、批判一切的态度。这个画派是()A浪漫主义画派 B现实主义画派C印象画派 D现代主义画派答案D解析浪漫主义画派在绘画上主张有个性、有特征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使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A项排除;现实主义画派主张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B项排除;印象画派强调捕捉光和色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C项排除;现代主义画派把自然形体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将它们互相重叠,极力夸张变形,任意组合或同时展现无数个

29、面,与材料信息相符,D项正确。短板6论证问题的方法、思路不明晰例6(2015新课标全国卷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查短失误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部分考生时空混乱,乱套公式

30、。题目中明确要求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但有部分考生答古代中国科技史内容,有的乱套公式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有的把洋务运动或者苏联斯大林模式抄一段上去。,部分考生观点表达不清,论证方法不明确。没审清题意,将公式中某一点写出,没论证“科技与要素之间的关系”,有的对公式有增减,却不论述,导致观点不清遗憾失分。(2)论点论证脱节,史料欠缺,角度单一。部分考生论证与观点不一致,如观点是“生产力科技劳动工具”他用中国一五计划证明。有的考生只列出观点,论证空谈,缺少必要的史料支撑。如科技推动劳动工具进步,用了工业革命却没有具体史料,泛泛而谈。部分考生引用工业革命史料是仅用蒸汽

31、机,缺少电动机等。(3)基本知识落实不到位,考生历史学科素养整体较低。历史知识整合不到位,考生表达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与史实不符,错误表达较多。补短牢记注意事项,规避风险,稳答稳扎(1)就材料中自己掌握史料最充分、最熟悉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2)尽量不论证逆向思维观点或轻易否定材料中的顺向思维观点。(3)注意史论的时空限制,准确表述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点。,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对学者观点进行合理的解读是一个较“讨巧”的得分手段。否定式的作答应谨慎使用,除非学者观点有明显瑕疵,且你的论据确凿。答案略针对练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随着19世纪的推进,科学中存在革命并且

32、科学因为革命(也许是一系列不间断的革命)而进步的观点被人们接受了,但人们也逐步认识到这种革命可能是长期的而不像一场政治革命那样持续几年的比较短的时间。而且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科学革命的概念:一系列的事件传播了也许一个世纪或更多的时间,从哥白尼一直到牛顿;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产生了近代科学。在这一世纪的最后25年中,人们开始希望科学革命能够避免,并且在某些学术团体中人们相信根本就没有什么科学革命。著名的科学家马赫、玻尔兹曼、纽康、爱因斯坦论证了科学中的重要突破不过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什么革命。摘编自美伯纳德科恩科学革命史对科学中发生革命的历史思考评析材料中关于科学发展的观点。(要求:

33、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一:科学发展是一场革命。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效的科学理论之一;从18世纪中期以来,世界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观点二:科学发展只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伽利略研究基础上,牛顿提出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相对论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

34、的不足;细胞学说的确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早期进化论思想的出现,对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产生了积极影响;后人的科技成就是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结果。1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阶段特征(1)经济方面: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及危机之后的持续萧条,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集权的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实现了工业化。(2)政治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应对危机:一种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

35、自由主义改革运动,一种是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一阶段的典型特点则是高度集权,一党专政。(3)从国际关系上看,这十年可被称作“走向大战的十年”,一方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幌子疯狂侵略扩张,另一方面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2资本主义的三种主要经济思想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适用时代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海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等方面干预经济3.西方福利国家发展的四个阶段(1)起源:罗斯福新政中开始实施社会救济。(2)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福利

36、措施从零星的、局部的社会保障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单个的社会救济发展成了一种公民的“权利”。(3)完善:20世纪六七十年代,福利国家制度逐渐完备,范围已涉及生、老、病、死、教育等各个方面,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及其在政府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4)缩小: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危机,动摇了福利国家的基础。英、美等国家的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福利国家制度”进行调整或“改革”,竭力控制和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三次重大探索政策特点根本目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与共产主义特征相结合,共产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全面运用战胜国内外敌人,同时从战时共

37、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政策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量,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针对训练1(2016新课标全国卷文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

38、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

39、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的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解析第(1)问,“共同目的”

40、依据材料从社会稳定、巩固统治、人道主义等角度组织答案,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其不同之处,依据材料可知,救济方式上中国与传统儒家思想有关,英国的救济法带有惩戒的性质。第(2)问,主要是考查近代西方福利制度的内容与特点,答题时要注意题目要求“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主要是从相比于近代所呈现的新特点回答。2(2013新课标全国卷文综,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

41、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对科学的重视;相对论的提出是科学领域的重大革命;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大战的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学生阅读史料,阐述、列举、

42、说明历史问题以及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第(1)题可提炼材料中“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并结合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的背景、内容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等相关内容予以说明。原创押题热点追踪押题1(考向:理解新经济政策的实质)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这说明新经济政策()A目的是在俄国恢复资本主义B实质是调整社会主义经济结构C挽救了苏俄的社会主义制度D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某些弊端答案B解析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经济,并不是要恢复资本主义,故

43、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主张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说明这一时期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故B项正确;当时苏俄处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阶段,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确立是在20世纪30年代,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押题2(考向:斯大林模式成就的史料实证)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他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基于()A对斯大林背弃列宁新经济政策做法的赞赏B对美国与苏联经济发展状况巨大反差的反思C对苏联即

44、将遭到德国法西斯侵略的同情D对斯大林高度集权政治体制问题的担忧答案B解析新经济政策在1928年已经结束,故A项错误;1934年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二次到苏联正值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肆虐的时候,苏联则正处于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经济迅速发展,正是这种对比促使他对两国发展状况产生反思,故B项正确;苏德战争爆发于1941年,故C项错误;此时维尔斯是欣赏斯大林体制的,故D项错误。押题3(考向:逆向思维认识苏联工业化成就)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这一惊人的激增,究其原因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实行农业集体化D爆发世界性经济

45、大危机答案D解析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1921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实施新经济政策是19211928年,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与工业化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项错误;19291933年正是西方世界经济大危机的时候,造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幅度衰退,苏联通过一五计划经济迅速发展,故D项正确。押题4(考向:应对经济危机模式的探索)面对经济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富裕的社会,而绝对尊重个人自由则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如果经济危机是社会为了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这并不是一个过于昂贵的代价。为此,该总统采取的对策是()A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B延续

46、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C援助西欧以摆脱经济危机D推行针对苏联的冷战战略答案B解析材料中总统认为经济危机作为自由的代价是值得付出的,也就意味着他会选择尊重自由,那么就不可能去干预经济,故A项错误;按前述分析,该总统强调自由高于危机,必然采取传统的自由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援助西欧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出现苏联,也没有提及冷战,故D项错误。押题5(考向:探究美国经济发展的时段特点)全球通史:“(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促成当时西方“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五年计划使人民富裕B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无法克服C急于摆脱经

47、济危机的困境D计划经济是医治经济危机的良方答案C解析苏联五年计划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限,故A项错误;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成就表明,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是可以克服的,故B项错误;当时西方国家正遭受大危机的困扰,自由市场调节的失灵使得西方“态度转变”,关注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故C项正确;计划经济有其弊端,不是医治经济危机良方,故D项错误。押题6(考向:对罗斯福新政评价的时代性差异)所谓新政,是指对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革新的运动。比较著名的如中国清朝末年的新政、美国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新政等,这些新政均对当时以及其后的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阅读关于研究罗斯福新政

48、的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列是研究罗斯福新政的著作20世纪中期以前的部分书目21世纪初的部分书目塔格韦尔的为民主而战;伊克斯的新民主;华莱士的新边疆;埃诺迪的罗斯福革命;戴格勒的超越我们的过去;比尔德与史密斯合著的未来的到来;珀金斯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时代;戈斯奈尔的竞选者的冠军:罗斯福;麦克唐纳的复兴的威胁;托马斯的法西斯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等。摘自胡国成罗斯福新政研究状况简介托马斯迪洛伦佐的资本主义如何救了美国;阿米蒂什莱斯的被遗忘的人:大萧条的新历史(简介:19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年代。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渡过难关这是我们熟知的历史。但那些“被遗忘的人”、那些新政下的牺牲者,他们的

49、故事,诉说的,全然不是这么回事);H.W.布兰茨的本阶级的叛徒;伯顿佛尔森的新政还是苛政:罗斯福的经济遗产如何伤害了美国;伯顿W.小福尔索姆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等。摘自凤凰网美国涌动经济政策反思潮“衰落”情绪笼罩美国仔细阅读目录,指出从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初关于罗斯福新政主流评价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答案变化:20世纪中期以前对新政的积极或正面评价占主流,21世纪初对新政的负面评价占主流。原因:20世纪中期以前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破坏巨大,人们希望尽快摆脱困境,对新政寄予深切希望;新政通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或政府全面干预经济)来缓解和摆脱经济危机,推动经济发展;巩固了

50、美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开创了美国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初期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模式,人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对战后美国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改革产生深远影响。一、选择题1(2016江苏苏锡常镇3月16)苏联问题专家郑异凡指出:“粮食征收制一般译作余粮征集制,不过俄文本身并无余粮的意思,而是指征收(摊派)粮食。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国家先确定所需要粮食数量,然后分配给各省、县和村。”据此作者认为()A“余粮”指农民口粮之外的多余粮食B政府“征收”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C政府“征收”措施在苏俄一直延续D政府“征收”考虑

51、了农民的基本生活答案B解析“所谓余粮实际上由国家和军队的需要确定”表明政府“征收”没有考虑农民的基本生活,且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A、D两项错误,B项正确;该政策并非“一直延续”,后被粮食税取代,C项错误。2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许多人死于饥饿。粮食、原料和能源的短缺,使得大批工厂无法开工,大量工人被迫到乡下谋生,无产阶级队伍涣散。为解决这些困难,苏维埃政府的政策()A利用军事手段管理经济B利用市场货币关系恢复经济C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D开展垦荒运动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和情景,此时解决危机的办法应该是新经济政策,利用军事手段管理经济,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

52、特点,故A项错误;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恢复经济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故B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在农业方面的政策,故C项错误;开展垦荒运动是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故D项错误。3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这些措施的实施均有利于苏联(俄)()A加快工业化进程B商品经济的发展C改变所有制结构D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答案B解析工业建设上采用非国有化措施可以促进工业化发展,但不能促进工业化进程,故A项错误;材料中“固定的粮食税”“非国有化措施”“商业上允许恢复自由贸易”的措施均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故B项正确;苏俄经济结构仍属公有制为主,故C项错误

53、;上述措施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但不能说牢固的,故D项错误。41919年2月14日,俄共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的措施的决定,之后大力宣传成立公社和协作社。许多地方当局通过决定,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这些决定()A促进了农业的迅速恢复和持续发展B直接导致苏俄经济政策发生根本变化C体现了牺牲农业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导向D反映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迫切心态答案D解析据题干时间信息“1919年2月14日”可知,此时苏俄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可能促进农业的迅速恢复和持续发展,A项错误;关于社会主义土地整理和过渡到社会主义农业

54、的措施表明苏俄经济政策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B项错误;C项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1919年2月14日颁布决定,之后大力宣传成立公社和协作社。规定在1919年春过渡到集体耕种土地”反映了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迫切心态,D项正确。51924年12月,在俄共“十四大”上斯大林首次给新经济政策下了一个定义:“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在经济命脉掌握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的条件下,容许资本主义存在,预计到资本主义成分同社会主义成分的斗争,预计到社会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增长而资本主义成分的作用日益削弱。”斯大林的这一定义()A认识到利用资本主义的重要性B强调了同资本

55、主义成分作斗争C促进了新经济政策的发展完善D直接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的建成答案B解析“新经济政策是无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一种特殊政策,它预计到资本主义成分同社会主义成分的斗争”强调了同资本主义成分作斗争,B项正确。6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 800人,其中约有1 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表明()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B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C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D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倾销市场答案C解析“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说法明显错误,

56、故A项错误;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早已建立,故B项错误;1931年正是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而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人才、技术设备,故C项正确;苏联主动向英美购买机器设备,故D项错误。7“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为此,苏俄(联)推行了()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C集体农庄制 D义务交售制答案B解析材料“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表明推行的是固定粮食税,即农民纳税后的粮食可“自由地支配”,

57、B项正确。8从1929年11月15日起,胡佛召开了一系列由企业界人士和劳工领袖参加的白宫会议,要求工商界、各社团劳工领袖、地方政府官员尽可能用正常的办法,协助联邦政府改善经济局势。这表明,胡佛政府()A倡导民间团体自愿联合渡难关B极力协调中央和地方矛盾C重视协调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D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答案D解析倡导民间团体自愿联合渡难关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体现协调中央与地方矛盾,故B项错误;重视协调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是罗斯福新政措施,故C项错误;材料中“要求工商界、各社团劳工领袖、地方政府官员尽可能用正常的办法,协助联邦政府改善经济局势”说明胡佛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9

58、1931年9月,英国率先放弃金本位制,英镑汇率自由浮动,与黄金脱钩。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这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B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C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D英、美、法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答案A解析材料中“几乎所有国家都放弃了金本位制,逐渐形成英镑区、美元区和法郎区”说明传统的英镑世界货币体系瓦解,故A项正确;各国开始推行贸易保护政策说法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能说明金融领域经济危机最为严重,故C项错误;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和苏联属于世界强国,英法逐渐滞后,故D项错误。10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19

59、32年出版的国际事务概览首页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伟大、古老、一直是成功的社会的成员们正在自问:西方生命及其成长的长期历程,是不是在他们的时代很可能将到终点?”这种思考和议论主要是基于()A经济大危机的影响B对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怀疑C苏联实力壮大带来的威胁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度发展答案A解析注意材料时间“1932年”正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作者质疑资本主义制度是否能够生存下去,这主要是由于大危机造成的,故A项正确。11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受两次世界大战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凡高的向日葵A B

60、C D答案A解析创作的背景是18531856年克里木战争,创作于19世纪后半期。12(2016洛阳联考)湖畔派是1819世纪英国的一种诗歌流派。该流派在诗歌题材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下列同湖畔派创作风格相似的是()A百年孤独 B摇滚乐、爵士乐C等待戈多 D自由引导人民答案D解析“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发挥诗人的想象力”说明是浪漫主义文学风格,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主义,故A项错误;摇滚乐、爵士乐属于现代主义,故B项错误;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故C项错误;自由引导人民是浪

61、漫主义绘画,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佃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列

62、宁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而且仅仅在于:要找到我们用很大的力量才能建立起来的那种新经济同农民经济的结合点。”“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以外,就不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摘自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材料二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政府与有关农场主个别签订自愿缩减耕地面积的合同,停耕的土地作为国家的租地,付给农场主租金;停耕地部分所减少的产量,由政府付给农场主货币作为补偿。政府通过同农产品加工商签订销售协议,并以19101914年的工农产品价格水平(称为平价)作为农产品支持价格的标准,以维护农产品价格。据统计

63、,19321935年,美国政府直接拨款支付给农场主的费用高达15亿美元,政府同时缩减了数千万英亩耕地。摘自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对苏俄农业发展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答案(1)影响:减轻农民负担,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使用权,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允许土地转让和雇佣劳动,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集约化(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加强工农业生产联系,有利于推动城乡经济互动,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2)相同:都尊重经济规律的客观作用;都注重了工业和农业之间

64、的协调发展;都有效缓和了农业生产危机。不同:背景和目的不同:前者是基于粮食产量不足,目的在于增加粮食产量;后者是因为粮食生产相对过剩,目的在于压缩生产规模,稳定农产品价格。手段不同:前者主要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引导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后者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财政支持,干预生产规模和产品价格。性质不同:前者维护小农经济的利益,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巩固了工人阶级政权;后者维护大农场主的利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召开,根据列宁的提议通过了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决议。当这消息被共产国际的各国代表得知时,有

65、些外国革命者痛惜地哭叹道:“晓得今天是这样,我们错不该参加十月革命了。”还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却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 材料二“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那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材料三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指标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

66、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也曾说过,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许多革命者对新经济政策感到“痛惜”的原因。西方人士为什么说“俄国的这一招,是痛击我们的”呢?(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记者对罗斯福的质问。 (3)据材料三,说明法国政府对经济是如何进行干预的。你认为材料中“自由的缺点”是指什么。(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决定围绕上述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为他们拟订一个恰当的题目。答案(1)原因: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发展经济。原因: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最终目的是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手段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2)理解:罗斯福新政中保障了劳工的一些基本权利,触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罗斯福新政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方式违背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原则,不被人们所理解。(3)说明:制定经济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缺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能调整资本主义市场的自身矛盾。(4)题目:计划与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