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5220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云南省三校生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云南省2016届三校生第四次语文模拟试卷及其答案一、单项选择题(20分 ,每题1分)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驰骋聘请 饶恕夙愿 塞翁失马敷衍塞责B瑕疵遐想 遏止摇曳 是否臧否C诽谤磅礴 洗涤嫡亲 累积劳累D渗透掺杂 俯仰辅导 屡见不鲜鲜为人知考点:词语(包括熟语)答案:A试题解析:A读音分别是chngpn,shs,sis;B读音分别是xixi,y,fup;C读音分别是bngpng,dd,lili;D读音分别是shnchn,ff,xinxin2. 下列各组文字中,造字方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日、月、下、木 B 材、菜、一、鲤 C从、男、苗 、采 D武、桂、爬、鸥考点

2、:常用规范汉字答案:C试题解析:A项“下”是指事字,其余是象形字。B项“一”是指事字,其余属于形声字。D“武”是会意字,其余的是形声字。C项都是会意字。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山阴道上,目不暇(xi)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址(zh)吗?B孟子开始游说(shu)的时候,也正是商鞅受刑,苏秦、张仪提倡合纵连横之季。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s)杀。C但他即然有错,为什么大家又仿佛格外尊敬他呢?这可难解,穿凿(zo)起来说,或者因为阿q说是赵太爷的本家,虽然挨(i)了打,大家也还怕有些真,总不如尊敬一些稳当。D霍塞阿卡

3、迪奥布恩地亚的社会创造精神不久就烟销云散了,他被磁铁热、天文计算、炼金梦以及想认识世界奇迹的渴望逮(di)住了心窍(qio)。考点:常用字的字音常用规范汉字答案:B试题解析:A项语音全对,字形错在“福址”应为“福祉”;C项字形错在“即然”应为“既然”,语音错在“挨打”的“挨”应为i;D项语音错在“逮”应为di,字形错在“烟销云散”应为“烟消云散”。4.下列各词语中字的解释和判断词语意思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著名举世闻名解释:“名”有“名声”的意思。判断:“著名”指有名声;“举世闻名”指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声很大。B.情境身临其境解释:“境”有“境地”的意思。 判断:“情境”指情景、境地;“

4、身临其境”指亲身到了那个境地。C.期盼不期而遇解释:“期”有“一段时间”的意思。判断:“期盼”指盼了一段时间;“不期而遇”指没过一段时间就相遇了。D.惩罚惩恶扬善解释:“惩”有“处罚”的意思。判断:“惩罚”指严厉的处罚;“惩恶扬善”意思是惩戒恶行,显扬善举。指处罚有恶行的人,表扬有善行的人。考点:词语(包括熟语)答案:C试题解析:C“期盼”的“期”含义是“盼望,希望”。“不期而遇”的“期”含义是“约定时间”。5.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文人对审美具有_感知力,他们可以再安然怡悦中_鸟翼几乎无声的浦东,还有灰板簌簌飘落的声音,他们喜爱“_”那种让静寂更显清幽的氛围。 A.精

5、细 用心倾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B.精细 凝神谛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精确. 凝神谛听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D.精确用心倾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考点:词语(包括熟语)答案:B试题解析:精细:楕美细膩;精明能干;精密细致。精确,指极准确;非常正确;精密而准确。题中侧重“细膩”而非“准确”。谛听,动词,意思是仔细地听。凝神谛听就是聚精会神地仔细听。倾听:就是凭助听觉器官接受言语信息,进而通过思维活动达到认知、理解的全过程。题中强调的是听到鸟翼震动的声音,侧重仔细听。“明月松间照,凊泉石上流”是清幽的氛围,“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状阔的场景。6. 下列各组句子中标点符号的

6、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与动物不同,人的注意具有随意性质。即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注意。B我不知道进行这种报道的记者和编辑的主观意图是什么?是为了取得轰动效应,扩大报刊的销路呢?还是确信有这种事?C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D总理指出,当前中德关系发展良好,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考点:标点符号答案:D试题解析:A第一句号改为逗号;B第一个问号改为句号,第二个问号改为逗号;C第三个分号改为冒号。7.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

7、故态而不改头换面是不能济事的。B欣赏诗歌,期望能通过诗人的启迪以引起共鸣式的感性的燃烧。所谓诗的作用和诗教,主要是指此而言。所谓诗的教育,也全在感情的潜移默化中进行。C这个意志坚强的女人身材瘦小,好动而严肃。在她的一生中,从来没有听到她唱过歌。每天从清晨到深夜,她无所不至,好像到处能听到她那印花布裙的柔和的窸窣声。D但赵太爷以为不然,说这也怕要结怨,况且做这路生意的大概是“老鹰不吃窝下食”,本村倒不必担心的;只要自己夜里警醒点就是了。考点:词语(包括熟语)答案:A试题解析:A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变形式,不变内容。含贬义,本句形容孟子的认识,感情色彩和语意使用均不恰当。8. 下列各句中,加粗

8、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B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C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D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考点:词语(包括熟语)答案:A试题解析:A项,弥足

9、珍贵,形容十分珍贵、非常珍贵。含褒义。B项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望文生义。C项蒸蒸日上,一天天地向上发展。形容发展速度快。多指生活和生意。适用对象错。D项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不合语境。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洪水可以冲走我们的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但它冲不走我们的意志和决心。B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国人民是不陌生的。C陈述句、疑问句、判断句和主谓句的特点一定要搞清楚。D卡特林原先学的是法律,后来改学肖像画,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北美洲的印第安人中生活并学习。考点:辨

10、析并修改病句答案:D试题解析:A“房屋、庄稼和各种财产”种属概念不能并列。B主客倒置。C分类标准不统一。前三者按句子的语气和用途分类,后者主谓句是按句子的结构特点分。10.对下列句子的修辞判断无误的一组是:(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在工作中,有的人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 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 C.(1)夸张、比

11、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 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考点:修辞格答案:A试题解析:第一句是一幅对联,使用的修辞首先是对偶,排除C项。第二句,“闭塞眼睛捉麻雀”是比喻,排除D项。B项中“讽刺”不属于修辞手法。如此可以判断A项判断正确。11下列各句没有运用通感修辞的一句是( )A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B这一天,我像是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C“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啊,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D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

12、名曲。考点:修辞格答案:C试题解析:C项使用的是拟人和比喻的修辞。A秋天是感受,属于触觉;“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属于听觉。触觉和听觉相通。B“交响乐”是听觉;“飞翔”是触觉。听觉和触觉相通。D“光和影”是视觉,“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是听觉。是视觉和听觉的相通。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文学、教育等各方面,是了解儒家学说最直接、最宝贵的资料。B记录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墨子一书,由墨子的弟子整理而成。墨子宣传“非攻”与“兼爱”,其学说与孔子的儒学在战国时期影响极大,与儒学并称为“显学”。C道

13、家经典老子由老子所著,以其“言道德之意”,所以又称“道德经”。老子,姓李名耳,为道家创始人。D道家学派的另一著作庄子,是庄周所著,其文语汇丰富,多用寓言,想象丰富,形成一种汪洋恣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独特风格。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考点:文学常识答案:C试题解析: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编辑而成,主要记录孔子言行及孔子应答弟子时的对话,也有弟子互相谈论他们所听到的孔子的话;墨子一书由其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庄子一书非庄周一人著述,由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13. 选出对下面复句的第一层次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 ( )只有虚心地承认错误、缺点,从错

14、误、缺点中学会新的知识、本领,才能使认识不断深化,从而逐步掌握规律,取得胜利。A B C D条件 假设 转折 递进考点:语法答案:A试题解析:句是条件,句是结果。第一层应该条件关系的复句。14. 下列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B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C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考点:名句默写答案:B试题解析:B项“只缘身在最高层”应该写为“自缘身在最高层”。15.在古诗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称。以下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15、月亮被称为“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等。 B雪被称为“琼玉”、“碎玉”、“碎琼乱玉”、“冰花”、“六出”、“梨花”等。 C信被称为“鸿”、“尺牍”、“尺素”、“函”、“札”等。 D酒被称为“琼浆”、“玉液”、“玉醴”、“杜康”等。考点:文学常识答案:B试题解析:B项“梨花”不是雪的代称。16.下面四首古诗都含有我国民间的传统节令,诗中所表示的节令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16、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A元宵、七夕、重阳、春节 B春节、中秋、端阳、除夕 C元宵、中秋、清明、元旦 D元旦、七夕、重阳、元宵考点:文学常识答案:A试题解析:句由“元夜”“灯如昼”可知是元宵节。句由“牵牛织女”可知是七夕。句由“黄花”“登高”可知是重阳。句由“爆竹声”“屠苏”“新桃换旧符”可知是春节。17.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中,“风骚”一词源自 CA.九章、离骚 B.楚词、九章 C.诗经、离骚 D.诗经、楚词考点:文学常识答案:C试题解析:“风骚”一词源自诗经在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18. 下列作家作品完全对应的一项是( )A.

17、叶圣陶倪焕之林家铺子刘心武班主任钟鼓楼B.巴金激流三部曲稻草人郁达夫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C.茅盾蚀三部曲、包身工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警察与赞美诗D.老舍骆驼祥子茶馆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考点:文学常识答案:D试题解析:A项林家铺子作者是茅盾。B项稻草人的作者是叶圣陶。C项包身工的作者是夏衍。19. 下列成语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 杯盘狼藉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五十步笑百步 完璧归赵 A.赤壁赋史记孟子史记 B.史记赤壁赋 史记 孟子 C.赤壁赋孟子史记史记 D.孟子资治通鉴史记 赤壁赋考点:文学常识答案:A试题解析:“杯盘狼藉”出自赤壁赋“肴核既尽,杯盘狼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出自史记“鸿门宴

18、”的故事。“五十步笑百步”出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部分。“完璧归赵”出自史记“鸿门宴”的故事。20.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珠算算盘结构简 单,操作方便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 B C D考点:语言表达答案:B试题解析:从前

19、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的对应解释,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是算盘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1分)21.音节是由一个或几个 组成的语言单位。22.在多音节注音中,音节界限有可能混淆时,必须用上 。23.一个汉字有多个读音,读音不同,字义也随之不同的汉字,叫做 。24.词是语言里最小的、 的单位。25.被高尔基称为“俄罗斯文学之始祖”的作家是 。26.鲁四老爷是鲁迅的小说 中的人物形象。2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28. ,巫山巫峡气萧森。29. ,秋水共长天一色。30. ,哀民生之多艰。考点:名句

20、默写答案:21语素22隔音符号23多音多义字24可以独立运用的25普希金26祝福27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28雨露凋伤枫树林29落霞与孤鹜齐飞30长太息以掩涕兮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包括了基本概念和文学常识,名句默写。学生要掌握这些基础,才能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回答问题时,概念需要准确记忆,文学常识要扩展知识面,默写要注意不写错字。三、判断题(10分,每小题1分。正确的答,错误的答X)31. 绝大多数汉字都是形声字,“庭”“阁”“匡”“衷”都是外形内声的字。( )32.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33. 罗贯中的水浒传是一部以描

21、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34. 郭沫若先生写过一副挽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上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为辛弃疾写的。( )35. 孔雀东南飞和西洲曲都属于南朝乐府民歌。( )36.在“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先帝”翻译为“先前的皇帝”,“卑鄙”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 )37.说明文的今本结构包括引说部分、主题部分、总结部分。( )38.文学作品一般包括小说、诗歌和散文。( )39.戴望舒的雨巷和巴金的灯都用了象征手法。( )4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照在睡床之前的地上,地面上便好像撒了一层白霜。( )考点:文学常识答案:31, 32X,3

22、3X,34,35X,36X,37,38X,39,40X试题解析:本题要求对基础知识进行判断。32题考查的是普通话的概念。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33题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35题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36题“先帝”的“先”是对过世之人的尊称。38题文学作品一般包括散文或诗歌或小说或戏剧等形式的作品。40题“床前明月光”中的“床”指的是井栏。四、现代文阅读(一)(10分,每小题2分)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

23、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

24、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41对这三节描写的景物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院落秋花北国槐树秋蝉残声院落秋色槐树落蕊秋蝉残声院落秋花北国槐树北国秋蝉院落秋色槐树落蕊北国秋蝉42联想一般分为四种:相似联想,相关联想,相反联想,因果联想。下列各句联想类型和其他不同类的一项是(

25、)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字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43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对之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这充分说明作者对色彩的研究也颇有造诣,也反映了作者对颜色的看法。这与文眼一致,从视觉效果上突出了北国秋的“清、静、悲凉”,恰当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四种颜色里,确确实实是蓝

26、、白色最好,不浓不淡,不妖不艳,恰倒好处。作者仅仅是为了表达一家之言,未必可信,实际上,淡红色的牵牛花还是蛮不错的。44选文中,两次写到声音:一是“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一是“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对这样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两种声音的描写,巧妙地告诉读者,北国的秋天有“清、静、悲凉”的一面,也有生机勃勃的一面。两种声音的描写,其实没有什么可探究的,就是写实而已,这两种声音那时那地确实有。两种声音的描写,很好地写出了北国秋天景色的多样性,不然,就显得单调而乏味。两种声音的描写,以声写静,更能让读者感受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45对三节文字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在这三节文字里,作

27、者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了北国的秋景,表达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之情。三节文字,一一对应地表现了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虽然各自互有渗透,但还是各有侧重的。在写北国之秋的时候,作者时不时地提及南方的秋天,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更加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故都秋的喜爱。三节文字,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使得行文活泼不呆板。考点:文学类答案:41B42D43B44D45A试题解析:41这三段写北国的秋,要概括住秋天的特点。所以第一段,作者抓住院子里的诸多秋色;第二段,作者抓住的是“落蕊”传递的秋意;第三段,作者抓住的是蝉的残声。42D项属于相

28、反联想,其余几项属于相关联想。43作者认为牵牛花的色彩“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是和作者的情感相通的。作者认为北国的秋,来的“清、静、悲凉”,而这蓝色或白色是和这种气氛相一致的。红紫之色浓烈,和这样的秋天不匹配。44作者不管选取那些意象,都是为了突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这一主题的。所以,包括“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和“秋蝉的衰弱的残声”在内,作者通过声音描写,突出北国秋天的“静”。45B“一一对应地表现”,C“每一节都将故都之秋和南国之秋进行对比”,D“每一节都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这些表述不准确。(二)(10分)高处的灿烂关 瑞初秋

29、的风掠过原野,掠过树林,也掠过了路边那株向日葵。它泛着太阳的光芒,用向上的姿势迎接那风,那光,那淡淡的水一样流淌的白云。脚下的野菊正在绽放,一只蚂蚁在草的密林中孤独地跋涉,还有热烈振翅的蜜蜂或者蜻蜓,正试图靠近向日葵高昂的花瓣。高远的阳光,透亮的雪峰,原野起伏如鸟雀飞过的痕迹。天空在白云之上,那种湖泊般优雅的宁静,从一棵树浓密的枝叶间洒下来。这是一个下午。所有的行走在此停顿,疲惫并且沉重的躯体在此怀念或者回望,然后开始努力寻找内心的出口。那样的过程,在幽暗的路上纷纷飘落。一株向日葵,就像一个出口,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打开。只需要一种颜色一种姿势,就足以释放所有深藏内心的柔弱的花朵。我曾经置身一大

30、片向日葵中间,看着难掩喜悦之色的农人带着宽沿的草帽,高扬起尖利的弯刀,一刀一刀割下向日葵硕大的花盘。那些花盘纷纷扬扬,在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渐渐堆积成金色的山峰,也渐渐消隐了生命中最后一滴无以复加的灿烂。农人收割的喜悦感染了我,但隐隐的疼痛穿越那些弯刀冷色的光芒,直抵我的皮肉甚至骨头。在藉以为生的农人的眼里心里,它们的一生都以果实的形态开始,以果实的姿势存在,然后以果实的功用结束。它们被种植,被宠养,最后被收割,整个过程无一不充满了对黯淡未来一目了然的悲情色彩。真正的向日葵,正绽放在现在的原野上。它以花朵的名义,在干干净净的天空下自由地盛开着。它的叶片舒朗而不张扬,它的花瓣孤独而不自卑。在所有的花

31、朵里,这株向日葵在高处的风中安静地灿烂着。它是一个出口,释放着一生当中沉积久远的激情,也释放着那些暗藏内心的珍贵的生命片段。在繁花之中或者荒野之上,在黑夜深处或者白昼边缘,我们行走,然后驻足。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出口,需要一次真正的释放。无数朵顾影自怜的野菊花,不足以点燃心头微醺的憧憬。无数只没有痕迹的飞鸟,也不足以勾勒出目力所及心神向往的方向。于是,我们不得不基于本能地寻找。尽管我们依旧是那个提着灯笼在暗夜里哭泣的孩子,泪水里荡漾着漫天的星子,我们仍然要找到一朵饱满的深刻的花朵。在我们一生必经的路上,那些沉淀的安静的灿烂无疑会是我们全部的阳光。我站在秋天。我站在风带不走的向日葵的身边。我不由

32、自主抬起头,仰视它的光芒。在它的光芒里,我看到了果实以外的、朴实健康的花朵。我相信它是孤独的。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明证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只是在秋天到来的那个清晨或者午后,安静地高昂起它的质朴的花盘,交付于蓝天白云。我更相信它是灿烂的。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在它舒展的花瓣里,灿烂如铺满阳光的河流,静静地在远离假象和伪饰的旷野闪烁着耀眼的跃动的光芒。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46文章第一节是如何描写初秋原野景物的?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3分)47文章第四节写眼前

33、真正的向日葵,那么,为什么还要在第三节写农民种的向日葵?(2分)48文章最后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孤独的灿烂”,请结合文意理解“孤独的灿烂”的含义。(2分)49结合文本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向日葵作为象征物来阐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3分)考点:文学类答案:46(1)第一节的景物描写以路边那株向日葵为中心,用拟人手法,形象行动地描摹了景物的生机与活力;抓住景物的色彩,描写景物的神韵;动静结合。(2)突出了以向日葵为主体的景物安闲,自由,孤独,宁静,又不失生命蓬勃热烈的特点。47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第三节中向日葵以果实的姿态存在、以果实的功用结束的悲情色彩,与第四节中真正向日葵自由的盛开作对比,突出

34、了真正的向日葵的生命意义。48孤独指的是向日葵拒绝迎合和证明,它的生命呈现出独立和超然的姿态。向日葵以开放的花朵自由而热烈地释放着生命的激情。只有在没有遮掩、没有牵绊的情况下,生命才能表现出它真正的本质。49向日葵绽放在原野上,其身上体现出的孤独的灿烂引起了作者的共鸣。原野中的向日葵是作者释放内心情感的一个“出口”。向日葵是一种人们常见而熟悉的植物,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们理解并接受作者的思想观点。试题解析:46本段文字描写初秋景物,有主有次。以“路边那株向日葵”为主,以野菊、蚂蚁、蜜蜂、蜻蜓为辅。“孤独地跋涉”“试图靠近”“向上的姿势”拟人的修辞,突出了这些景物的蓬勃的生命力。向日葵是静的,阳光

35、、雪峰、原野和天空是静的;风的动的,野菊、蚂蚁、蜜蜂和蜻蜓是动的。整幅画面,动静结合。突出了这些景物既宁静又蓬勃的生命形态。47第三节农民种的向日葵,它们的一生都以果实的形态开始,以果实的姿势存在,然后以果实的功用结束。它们被种植,被宠养,最后被收割,整个过程无一不充满了对黯淡未来一目了然的悲情色彩。它们被种植,不自由,不能表现出生命的真正意义。第四节写眼前真正的向日葵,正绽放在现在的原野上。它以花朵的名义,在干干净净的天空下自由地盛开着。它的叶片舒朗而不张扬,它的花瓣孤独而不自卑。在所有的花朵里,这株向日葵在高处的风中安静地灿烂着。对比之下,突出真正的向日葵展现出来的自由的生命意义。48理解

36、“孤独的灿烂”的含义,要联系前文解读。“我相信它是孤独的。在原野上在路边,它无需迎合什么,也无需明证什么,世间的一切悲喜与它无关。”可见“孤独”的含义在于向日葵生命的独立和超然。“它的灿烂在高处,在远处,在时光和心灵纷繁交错的出口处。它的灿烂,源于高处的自由飞翔的阳光的明净,源于远处的不为风尘蝶虫打扰的安详。”可见“灿烂”的含义是向日葵表现出的生命的自由和安详。这种独立和自由,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49向日葵是常见的事物,以它作为情感的寄托,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要抒发的情感。原野上的向日葵身上展现出来的自由独立的精神品质,和作者要抒发的对生命意义的感悟不谋而合,因此作者把它作为一个出口,“释放着

37、一生当中沉积久远的激情,也释放着那些暗藏内心的珍贵的生命片段。”五、文言文阅读(10分,每小题2分)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也。

38、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桐城姚鼐记。

39、50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 历:经过B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C崖限当道者 当:挡住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弥漫5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余之力尚足以入B古谓之天门溪水 蚓无爪牙之利C其级七千有余 其孰能讥之乎D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

40、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53将上面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2分)答: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2分)考点:散文类答案:50D51D52B53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不到一半路,翻过中岭,再顺着西边的山谷,就到了泰

41、山的顶峰。等到已经登山泰山,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试题解析:50D“其远古刻尽漫失”大意理解是“这里的远古的石刻都磨灭了”,可见“漫”的含义是“磨灭”。51D项“至于”都是“到达”之意。A项前句是介词,在;后句是连词,用来。B项前句是代词,这;后句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C项前句是代词,它的;后句是副词,表反问。52B项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这三个时间段的景色。53文言翻译要先确定句子考点。本题涉及的考点有“循”沿着,顺着;“越”翻越;“及、等到”;“烛”映照,照亮。动词。再在补充省略成分的基础上把考点串联成句。文言译文:泰山的南面,汶河向

42、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那些台阶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不到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

43、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

44、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

45、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桐城姚鼐记述。六、诗歌鉴赏(10分)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处,烟火渐相亲。54.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2分) 55.“边烽不过秦”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2分) 56.尾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57.结合全文看,作者内心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考点:诗答案:54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55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

46、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56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57诗的开局以“寒水”“少四邻”写起渲染荒凉景象,给人以寂静清冷之感;三四句以“怪禽啼叫”、“落日恐人”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给人以恐惧不安之感;五六句写初月高悬,烽火不过秦地,描绘了山区的寂静平安,给人以平静心安之感;七八句隐隐约 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1分),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试题解析:54从听觉形象写起。一个秋天的黄昏,诗人路过一座山村,远远便闻到山涧的潺潺流水声:“数里

47、闻寒水”。在“数里”的范围内能清晰地听到细微的水声,可见山区的寂静凄冷。而映在眼帘的是稀稀落落的人家“山家少四邻”。这一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互衬托,生动地渲染出山村的萧索而冷落的氛围。55边烽,指边境的烽火。唐代边烽有两种:一种是报边境有事的紧急烽火,一种是报平安的烽火。秦,指今陕西南部一带。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初升的月亮高悬天空,烽火点燃起来,没有越过秦地,表明这一地区平安无事,山区更显得阒静,安谧。表现出诗人对这样安宁生活的热爱。56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诗人经过萧疏荒凉的山区旷野,终于隐隐约约地看到山村人家宅边常种的桑树柘树和茅舍上升起的袅袅轻烟,内心不

48、禁感到无比的温暖与亲切,先前的惊惧心情渐渐平静下来,转而产生一种欢欣喜悦的感情。结句“烟火渐相亲”,写得极富生活情趣与韵味。与前文一起形成了一幅温暖安宁的图景。57首句点题,作者用淡墨勾勒出一幅荒凉的山村远景。让人感觉萧索冷落;颔联,重点描摹山区萧瑟阴森的景象,孤单的行人此时此刻自然更加感到不寒而栗。颈联写诗人逐渐走近山庄,感受到山村的安宁温暖。尾联即写接近山村时的喜悦感受。七、作文(40分)58. 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40分)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

49、,所有人都沉默了。要求: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考点:材料作文答案:略试题解析:这道试题,材料短、事件小,可是能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也能够较好地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材料中,最后写乘客们都沉默了,这足以能表现出宽容、同情、关爱,展示了亲情的可贵、宽容的宝贵、等待的珍贵,真正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温暖,渗透着时代的正能量,宣传着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层面。本材料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做多维立意:(1)乘客角度。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是宽容精神。他们停止抱怨,从材料中的美好结局,可以看出,所有的乘客内心都有着一种宽容的“善心”和“爱心”,这是当下社会最需求的。(2)男孩角度。亲情是最关键的,孩子央求司机的行为恰是母子拥有爱的家庭的写照。(3)生命角度。任何人的生命是平等的,包括残疾人,其生命,都应当得到尊重、爱护、敬畏。(4)道德角度。人活着,应当有怜悯之心,保持对善良的渴望。(5)和谐角度。这个材料从侧面揭示了和谐的重要性,提醒生活中的人们,要注重和谐,促进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