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1.40MB ,
资源ID:2520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207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专题一 第3讲 明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学案:专题一 第3讲 明清时期 WORD版含解析.docx

1、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继续发展的时期,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时期。明朝(13681644年)政治(1)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废丞相,由皇帝掌管六部内阁制度形成: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出现选官制度: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又设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百官(2)地方:废行省,设三司设承宣布政使司,分管地方行政设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和司法设都指挥使司,分管地方军事明朝(13681644年)经济(1)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2、,加上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手工业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一些行业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制瓷: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为著名,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3)商业工商业市镇:明朝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市镇大量涌现。商帮: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势力雄厚,形成了大商帮。外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大量外销;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货币: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4)经济政策明朝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明朝实行“海禁”,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文化(1)思想王阳明“心学”:思

3、想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和理,主张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李贽主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认为人皆有私,主张个性自由(2)科学技术本草纲目系统地总结了中国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成就,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农政全书系统地总结了历代经验,达到传统农业科技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3)文学艺术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戏曲:明朝时,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绘画:文人画代表作品有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朝前中期(16441840年)政治(1)清朝初年: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权受到限制(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

4、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了君主专制经济(1)手工业:制瓷业进步(瓷窑、品种、技术);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2)商业:晋商和徽商(3)外贸: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很大;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4)经济政策: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由政府特许的商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文化(1)思想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工商皆本。顾炎武: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主张,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注重实学。王夫之: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

5、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2)文学艺术小说创作的兴盛:儒林外史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绘画和书法: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的文人画成就突出,如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京剧:形成于道光年间,发展于同治、光绪年间,成为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时段特征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朝废除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严重阻碍了新经济、新思想的发展,反映了封建制度正在走向衰落。经济上: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总量仍然处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潮流。文化上:承古萌新

6、。一方面,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小说繁荣,京剧形成并发展,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进行猛烈抨击;西学东渐,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中国。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和地方(边疆)治理18卷,41;17卷,40;17卷,27;16卷,27;14卷,27、40;13卷,41;12卷,282.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18卷,27;16卷,40;16卷,27、40;15卷,27;14卷,27;13卷,26、40;12卷,26;10卷,273.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世俗文化和传统科技18

7、卷,27;18卷,26、27;14卷,17、40;13卷,27、28;12卷,27;11卷,264.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和中西比较(关联)17卷,27、42;17卷,41;16卷,27、40;14卷,27;13卷,41考向一明清时期的君主专制和地方 (边疆)治理1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和认识(1)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清延明内阁,而军机处则体现了发展。专制范围空前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和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专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认识明朝废丞

8、相、设内阁是专制皇权空前加强的表现,本质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畸变;清朝设军机处使皇权专制达到顶峰。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了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2明代的地方管理体制(1)发展演变明初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合称三司。三司鼎立,互不隶属,各自听命于朝廷,以加强皇权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明朝中期,为进一步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开始设立巡抚和总督。巡抚本为临时差遣带有监察性质,后兼地方军政,也有了相对固定的治所,遂成为一级地方官员。总督因军

9、事需要而设,后成为一级地方官员,但巡抚与总督都属于中央系统。(2)作用三司的设立,削弱了元代行省过大的权力,避免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但严重影响了地方行政管理的效力,并且过于分权与钳制也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督抚在抑制武臣之专横、维护中央集权、整饬武备、巩固边防等方面曾经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督抚制度的确立,不仅在地方政治体制方面出现了新的制衡关系,而且由于督抚的“双层性”,从而使中央和地方之间也出现了新的权力制衡机制。3明代宦官专权的原因(1)皇帝的政治需要。明成祖朱棣任用宦官,委以权力,是因为当年在靖难之役中,燕王朱棣就是与宫内的太监里应外合取得了胜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2)皇帝懒政腐

10、化。明代的皇帝们趋于腐化,沉迷享乐,不问政事,权柄往往被委以亲信宦官。(3)牵制内阁的需要。宦官参政以牵制内阁,服务于皇权专制。家国情怀:明清王朝加强了对地方和边疆的行政管理,进一步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初统治者奠定了汉唐都难以比拟的辽阔疆域。这些史实都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1命题点:明朝中枢机构的调整(2017课标全国,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

11、掌握决策权力抓题眼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的政治意图是让宦官参政,势必会影响到权力中枢议政决策的过程。找错点皇权不是“衰落”而是不断强化;“内阁议政功能”未“丧失”而是服务于皇权不断强化;“决策权”属于皇帝。答案A2命题点:明代地方行政管理(2016课标全国,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抓题眼三司由直属六部到巡抚统领,减少了地方处理事务的环节。找错点三司由“直属六部”到不直属,在这一变

12、化中,六部“权限”未“削弱”,“地方行政权力”未“扩大”;“对立”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答案B1命题点:明代的监察制度(2018厦门高三质检,5)洪武年间,朱元璋罢御史台,在中央设都察院,与六部同级;罢谏官,设置独立的机构六科给事中,长官为正七品,分别有权对六部奏请及实施之事进行审查、驳议和纠正。这些举措()A表明当时官员贪腐严重B有利于分割六部的行政权C导致了官僚机构的膨胀D有助于全面监察官僚机构答案D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官员的贪腐情况,且朱元璋时期厉行重拳治贪,官吏不敢贪,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监督六部,非分割六部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涉及了两个机构都察院、六科给事中的设

13、立,故C项错误;材料中都察院、六科给事中“有权对六部奏请及实施之事进行审查、驳议和纠正”,故D项正确。2命题点:清朝对台政策的调整(2018宿州一模,26)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清政府对赴台湾的移民实行禁止携眷的政策。官员蓝鼎元建议:“欲赴台耕种者必带有眷口,方给照载渡,编甲安插。台民有家属在内地,愿搬取赴台完聚者,许县呈给照赴内地搬取,文武汛口不得留难。”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实行凭照携眷入台政策。清廷对台政策的变化()A反映清廷全面解除了海禁政策B发挥台湾地区的海防前哨作用C有利于中央政权对台湾的管控D传播了中原地区先进生产方式答案C解析清政府对赴台湾的移民实行禁止携眷的政策,

14、原因在于害怕移民在台湾安家落户,以台为家,与祖国大陆分离,不利于清朝政府控制台湾。雍正帝时清廷又实行凭照携眷入台政策,是因为此前的政策造成台湾男多女少,引发了社会问题,此举是为了稳定台湾秩序,更好地管理台湾。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此政策变化与海防没有直接关联,排除B项。这种政策和传播先进生产方式也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考向二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1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经济发展的特点(1)“夹河而市”是江南市镇的共同特点。内河行船是江南交通运输的重要手段,因此绝大多数市镇都是在河道畅通的地方。(2)市镇大多分布在农业、手工业比较发达和经济作物种植地区。(3)出现了一些带有行

15、业特点的市镇。如:吴江的同里,既是大米的市场,又是造船的地方;常州宜兴的张渚镇是茶叶的产地。(4)工商业市镇的出现是明清江南市镇发展的重要特点。如苏州的盛泽,湖州的乌镇等地。(5)众多江南市镇的交易都有日市、早市、晚市和夜市之分,样式繁多。2明清时期的白银流通(1)由民间流通到合法化明朝中期,一直流行于民间的白银,终于取代了明朝政府原来法定的“大明宝钞”,成为通行的主要货币,市场上的商品,无论大小都以银两作为计价的标准。白银之所以成为主要通货,是商业繁盛,尤其是棉布、粮食、食盐等日常生活用品的远距离贩销的结果。反之当白银成为合法通货之后,对于这种远距离的商货贸易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明中叶以后

16、出现了商帮和江南市镇群落,就是在白银成为通货和计价标准的形式下发展起来的。(2)外国的白银流入中国16世纪下半叶,在新航路开辟的大背景下,美洲作物传入中国,与此同时,白银也流入中国,其主要渠道是中国与吕宋(菲律宾)之间的贸易。与此同时,产自日本的白银也开始输入中国。在16世纪后期到18世纪初130年的时间里,从南洋运入中国的美洲白银,加上中日贸易而运入的日本白银,总数达到两亿两的规模,这必然促进市场繁荣,加速经济的白银化。3明清朝贡贸易(1)含义: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也就是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物答赠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2)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3)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

17、效益,而是政治上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以满足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4比较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比较项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实施时期开始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衰落时期目的维护封建统治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御外来殖民势力入侵,维护封建体制内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严格控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

18、的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对“康乾盛世”的思考: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中国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是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最富强的时期,被称作“康乾盛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盛世?和少数民族统治全国有必然联系吗?这种盛世也被称作“日落前的辉煌”,其隐含的危机是什么?3命题点:明代江南市镇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2016课标全国,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抓题眼雇工待遇的变化

19、反映的是明清手工业者地位的上升,这与市镇经济及手工业发展密不可分。找错点“重农”与材料主旨不符;“矛盾尖锐”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强化”不符合史实,随着一条鞭法的实施,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答案A4命题点:明朝的朝贡贸易(2018课标全国,27)下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抓题眼明朝君臣对外国使臣的贡品认识不是很清楚,遂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解读。找

20、错点题干材料中的绘画并非“新的类型”;材料反映的是官方贸易,“海禁”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麒麟”仍属于“传统观念”,观念未“更新”。答案B3命题点:明代外国白银的流入(2018榆林一模,3)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白银成为官方认可的合法货币B新航路开辟导致国际贸易大发展C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D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求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在明朝,当时商品经济发达,中外贸易兴盛,这是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故选C项;A、B两项

21、仅是该现象出现的条件,不是根源,排除。明朝中后期虽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白银的大量流入是因为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不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使然,且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亦是根源于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故D项错误。4命题点:明清江南市镇的特点(2018山东、安徽名校高三大联考,10)明清时期的江南市镇,农民上街带着自己的农副产品,在桥头、茶馆店前现卖换钱,再买回所需物品回乡,甚至还通融用实物顶钱买回所需物品有的街道仅一根扁担的宽度,有的宽至三米;有的一河一街,有的一河二街,有的两河交织呈十字街,有的东南西北还有小市;以开设的商铺计,有的仅数十家,有的数百家、近千家。这表明当时的江南市镇()A形态不

22、一,功能不同 B因地制宜,自然生成C名不副实,多为草市 D统一规划,特色鲜明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江南市镇形态各异,但都根据各自的特点来发展商品经济,这表明当时的江南市镇因地制宜、自然生成,故B项正确。考向三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世俗文化和传统科技1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对传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1)黄宗羲继承先秦民本思想,批判程朱理学“君为臣纲”的伦常观,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和君臣平等。顾炎武继承了先秦儒学经世的传统和孔子“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思想,批判程朱理学的空谈和脱离实际,提倡经世致用。王夫之继承“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思想,批判程朱理学唯心主义的天命论、生知论,构建了新的唯

23、物主义思想体系。(2)明清儒学在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中发展了儒家思想,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从而使得儒学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早期启蒙性质和民主色彩,影响了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其未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原因(1)特点科技内容: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实验。科技使用:主要服务于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推动科技进一步发展的意识。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与农业有关的农学、天文历法及医学等领域。成就:全面繁荣,多项成就领先世界。

24、(2)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统治的肆虐,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科技人才短缺。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是导致古代科技未能发展成为近代科技的重要因素。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1)对主流思想的冲击:明末工商业地位日渐突出,“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受到挑战,进步思想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发展商品经济的要求,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2)对书法的影响: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25、,明代书法呈现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的趋势。(3)对绘画的影响:明清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传统社会秩序松动和价值观念变化。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风格独特、不拘成法的画家和画派。(4)对文学的影响:明清时期,一大批新兴工商业市镇兴起,这为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民队伍的壮大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读者队伍扩大。(5)对文化教育:江南地区科举状元人数明显多于北方,小说等文学形式的成就,南方更为显著。早期西学东渐和中西文化的交融:16世纪中期开始,耶稣传教士在来到中国传教的同时,也传入了大量西方科学技术和人文社会学术。中西方文化出现了一种交融的趋势。中国文化对西

26、方社会转型起了何种作用?西学为什么没有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这一时期,中西文明有没有产生碰撞?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5命题点:明清时期的昆曲(2018课标全国,27)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抓题眼题干材料表明明清时期的昆曲流行于社会上层,属于士大夫文化。找错点“陆王心学”与昆曲关系不大;昆曲流行于“京剧”之前;昆曲流行于社

27、会上层,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答案D6命题点:中国古代药学的发展(2018课标全国,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抓题眼题干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朝廷(政府)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找错点药学发展源于社会生活而非“政治体制”;材料不能体现“药学”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宋代以前“理学”还未产生。答案B5命题点:黄宗羲眼中的君臣关系(2

28、018榆林一模,5)黄宗羲认为,为臣者,是“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这番话表明黄宗羲主张()A天下为主君为客B臣子要帮助国君管理人民C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D君臣关系应是完全平等的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黄宗羲新的君臣关系观,即臣为“君之师友”,这是一种平等的君臣关系,D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并没有否定君主制存在的必要性,C项错误,排除。6命题点:清代绘画的特点(2018宿州一模,27)清代乾隆年间,画家李方膺在题画梅中写道,“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29、”。作者的创作()A体现了当时写意画的艺术价值取向B寄托着画家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抱负C反映了文人士大夫变态的审美情趣D折射出当时士大夫孤芳自赏的心态答案A解析材料中“梅花最可人”;作者希望“门巷尽成春”,寄寓作者的美好愿望,并没有其政治抱负,故B项错误;这种愿望不是孤芳自赏,故D项错误;也不是变态的审美,故C项错误;这是当时文人追求意境的一种价值取向,故A项正确。考向四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和中西比较(关联)1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比较项中国英国政体形式封建君主专制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权力中心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君主意志即国家法律,臣民必须绝对服从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

30、法机关政府机构内阁和军机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没有决策权,对皇帝负责英国实行责任制内阁,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国家的决策中心历史影响君主专制强化,阻碍历史发展,是中国落后的政治根源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明清时期督抚制度的演变(1)明代:明初置督抚,主要是从中央监察地方,是从补“三司”不足的角度出发的,但督抚在行使监察权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干涉地方政务,并日益常态化与制度化,在事实上成为地方“三司”的上级,最终完成了其地方官化。(2)清代前期:清朝建立之后,全面继承了明代督抚制度,并通过不断的调整,使其日趋完善,总督、巡抚遂成为总掌地方军政要务的封疆大吏。(3)晚清:在镇压太平

31、天国起义的过程中,逐渐得以长期掌握地方军政大权的督抚,在洋务运动中,其政治、经济、军事的权力又进一步膨胀。晚清时期的督抚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中央的权力。3明朝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的深刻变化(1)农业方面通过土地买卖广占田地的现象日益普遍,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佃制普及到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货币地租代替实物税,实行赋役征银。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普遍种植,农副产品也成为商品的组成部分。(2)手工业方面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雇佣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和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

32、。(3)政治方面: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4)思想文化明清时期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小说作品第一次把商人作为歌颂的对象加以描写。思想领域出现李贽、黄宗羲等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5)对外关系:明朝中后期开始,采取“海禁”政策,中国逐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4新航路开辟对明清社会的影响(1)政治方面: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我国。一方面中国被迫开始了反侵略的战争,捍卫国家主权,如郑成功收复台湾;另一方面为抵制西方殖民者在东南沿海海盗式的骚扰,清政府设置了广州十三行,实行“闭关”政策,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33、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是近代中国逐渐落伍的根源之一。(2)经济方面: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甘薯与玉米的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有更多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客观上为清朝人口的迅速增长创造了条件。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推动了“一条鞭法”等赋税改革。(3)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西学东渐”开始,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东来,传播了一些先进的西方文化,如坤舆万国全图。徐光启等人开始注意吸收西方科技成果,如在农政全书中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与工具。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

34、筑又作用于经济基础。明清时期的中国正处于近代社会的前夜,但农耕经济并未实现向近代化的变革。其阻碍因素从上层建筑方面思考有以下几点: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二是“重农抑商”政策、“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三是以“农本”为立国的经济思想。7命题点: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对等级观念的冲击(2017课标全国,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抓题眼使用玉制器皿是身份的象征,明中后期,等级不高的人也可以使用,说明

35、旧的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找错点“专制”“加强”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题干材料显示“等级秩序”受冲击而非“传统伦理”(核心是“三纲五常”);“奢靡风气”是脱离题干材料的主观臆断。答案B7命题点:18世纪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在18世纪的北京周边,煤矿的经营者发展出一套财务制度,与现今的普通买卖非常相似。在四川南部经营盐矿的商人通过宗族资产筹集资本,建立大规模且具有弹性的合伙关系。这些实例都体现了中国社会转型时期()A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健康发展B股份制成为企业资金主要来源C明清时期完成了社会的转型D一些企业财务经营制度的革新答案D解析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国一部分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得到发展,

36、但由于小农经济模式和政府管理模式的制约,并不能健康发展,A错误,排除;四川地区出现资产筹集不能说明整个中国的企业都通过股份制筹集资金,B不准确,排除;C与题意不存在对应关系,排除。答案为D。8命题点:明代农村生产关系的新现象明代闽浙一带有一种别具特色的“寮主经济”模式: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作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了当时()A经济作物大量入市 B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雇佣关系开始出现 D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答案D解析结合史料对“寮主经济”的解释可知这是明朝社会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新生事物

37、,资本、劳动相分离的状况体现了农业生产中生产关系的调整,D正确。A、B与题意无关,排除;C中的“开始”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全国卷大题命题分析近七年来,全国卷高考在本讲内容一共命制了十道大题:明清时期的乡约制度(18卷,41);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同一时期的比较(17卷,42);清代的矿业政策(17卷,41);郑成功收复台湾(17卷,40);清代人口问题(16卷,40);明清时期社会救济与近代英国的比较(16卷,40);宋应星与牛顿的比较(14卷,40);清朝与近代前期的移民问题(14卷,40);古代及近代中国前期的海洋利用(13卷,40);明清君主专制与近代英国代议制的比较(13卷,41)。由

38、此可见,明清时段是全国卷高考最“青睐”的命题区域。试题基本上是中西对比(关联)或古代史(明清部分)与近现代史贯通进行考查。2019年备考要特别关注明清时期的制度改革、地方(边疆)治理、市镇与乡村经济、明清时期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的关联互动等内容。(2018许昌、平顶山一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初在地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都指挥使“三司”,互不隶属,虽是强化中央集权之举,但事权不一,不利于弹压地方。于是相继出现了巡抚、总督的设置,以节制三司,统一协调地方权力,消除牵制、扯皮、效率迟缓之弊。有明一代,地方上先后设立巡抚30余处,总督10余处,但设置尚未完全固定,辖区大小不均,

39、如内地巡抚通常兼治一省之事,而边地巡抚辖区却小于一省。摘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在清政府致力于实行立宪政体之后,它处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行政制度的改革。在义和团事件之后不久,政府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改革,包括整饬吏治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但是这种努力遇到了很多困难。造成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官僚制度落后过时的原因被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存在着“捐纳”制度,特别是卖官鬻爵。以前当政府需要额外收入时,它就临时求助于卖官鬻爵的办法,但是自从太平军战争以后,这个制度就成了一项长期措施。结果官场中有很多人是以金钱或军功获得他们的官职的。人们认为这种做法造成了大量的贪污腐化。此外,有很多官署几乎没有职守。在中国,子

40、女们被认为应遵循由父母规定的成例行事,因此,由历代皇帝设立的衙署即使在时移世易和需要改组时,仍然被保持了下来。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的原因及其特点。(12分)指导语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逐句寻找材料的关键词语并围绕关键词语概括表达,如关于“原因”的关键词“互不隶属”“效率迟缓”,反映的是行政效率;“不利于弹压地方”“统一协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关于“特点”的关键词:“辖区大小不均”“统一协调”反映出明代地方改革的因地制宜和对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重视。试答:(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行政制度

41、改革与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目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3分)指导语注意把握两段材料的主旨,材料一是明代地方行政管理改革,材料二是清末行政改革,据此可以判断改革围绕着“行政效率”和“与时俱进”而进行。但二者有所侧重,材料一侧重于中央与地方关系,材料二侧重于“新政”的需要。“原因”要从材料二中寻找。试答:答案(1)原因:明初三司事权互不隶属,存在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问题;保证地方行政长官既拥有相对集中的权力,又不违背中央集权原则。特点:注重调节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因地制宜设置地方行政长官的辖区。(2)相同:改组过时的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不同:明代是加强中央集权;清末是着眼于新政

42、改革的需要。原因:清政府“捐纳”制度长期存在,贪污腐化现象严重;官僚制度落后过时;政府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的“变”与“不变”“变”:地方行政区划的层级逐渐增多,由两级制到三级制或四级制;州、府等中级行政区域不断缩小,其行政权力不断萎缩;监察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元朝至明清新增省级地方行政单位;明清设巡抚、总督管理行省。“不变”:中央对地方层层的严密控制不变;在地方行政机构内分化事权,使其相互制约的指导思想不变;县级行政单位基本稳定,加强对最基层地方的控制不变。(2017课标全国,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时间中国外国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

43、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废除丞相制度。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茶叶大量输往欧洲。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郑成功收复台湾。英国入侵

44、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上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12分)(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指导语解答好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好合适的论题。注意审题,题目要求的是提取“表中”信息,而且是“中外相互关联”,不能仅仅是中国或西方的。因此,本题拟定论题的角度是中外关联或中外比较。在此角度下,考生答题的自由度是很大的,可以分别论述1415世纪、16世纪、17世纪三个阶段的中西比较(或关联)的相关问题,亦可以整体论述1417世纪这一阶段的相关问题。论

45、题的角度可以是:(1)中国对西方的影响;(2)西方对中国的影响;(3)中西之间的相互影响(中西文明的交流和交融);(4)中西之间的相同之处;(5)中西之间的不同之处(例如可以是中国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崛起)。试答:答案论题:1417世纪中外交流及影响阐述:1415世纪,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哥伦布到达美洲,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文明开始汇合交融。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美洲农作物由此传入中国,利玛窦到达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17世纪,由于对中国丝织品、瓷器等需求,西方殖民者从美洲掠夺的白银流向中国。英国在印度和北美殖民扩张;荷兰侵占台湾,郑成功收复台湾。中国

46、的朱子学说在日本成为显学,影响很大。综上所述,中外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发展,但西方新航路开辟后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也给亚非拉等地带来了灾难和破坏。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上饶一模,27)明初,朱元璋在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A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B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C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D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明初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不必凡事都向丞相汇报,这省去了行政权力的运作的一道程

47、序,既有利于加强皇权,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并不能保障皇帝决策的正确性,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六部只是地位提高,并未扩大权力范围,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加强了皇权,不会缓和君相矛盾,排除D项。2(2018石家庄一模,27)朱元璋立国不久即下令重修乡饮酒礼,并颁布到全国乡里等基层组织,将“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和睦邻里,教育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的“敕谕”作为乡饮酒礼上宣讲的重要内容。其意在()A提高官员道德水平以整顿吏治B改变前朝宗族秩序混乱的局面C借助乡规民约以强化人伦秩序D稳定社会秩序以维护政治统治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朱元璋将乡饮酒礼颁布推行到全国基层的原因是“和睦邻里,教育

48、子弟,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即稳定社会秩序和维护明朝封建统治,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提高官员道德水平,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并不能体现,亦排除。C项“借助乡规民约”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3(2018韶关一模,27)明朝中后期,福建巡抚许孚远在奏疏中说“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主张“开禁”。两年后,明穆宗决定开放月港(今福建海澄)。依材料得出()A明政府放弃了海禁政策B民间走私得到有效控制C海商海盗斗争初见成效D明朝开禁促进白银内流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经过福建巡抚许孚远的建议,“明穆宗决定开放月港”,但仅仅是开放这一处地方,明朝并没有放弃实行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这种有选择的

49、开放港口并不仅仅是因为许孚远的建议,更主要的原因是“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现状,故C项正确。B、D两项在材料中并不能体现,排除。4(2018合肥一模,10)明代苏州府嘉定县种棉多于种稻,征输的漕粮即以售布收入折银征收。这主要缘于当时()A种棉技术的进步 B货币作用的增强C赋税制度的变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折银征收”反映出白银作为货币流通的普遍,这反映出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A、C两项不是“折银征收”的原因,排除。B项亦是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现象不是本质,亦排除。5(2018蓉城名校联盟高三联考,31)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

50、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反映了()A明代法律存在等级观念B小农经济滋生性别歧视C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D理学思想影响婚姻观念答案D解析题干主要论述夫妻关系和寡妇守节的法律条文规定,没有谈及等级观念,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不是性别歧视,故B项错误;题干只是政府倡导寡妇守节,并不是禁止寡妇改嫁,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影响到了人们的婚姻观,故D项正确。6(2018宁夏育才中学高三月考,10)下图为王阳明在其著作传习录全书卷一中说的话。这表明()“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即

51、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A“心即理”构筑起陆王心学的体系B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藩篱C“性即理”成为陆王心学的根基D陆王心学继承程朱理学核心理念答案B解析“心即理”是陆王心学的思想,但这不能完全概括材料中王阳明说的话,片面,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王阳明的话可知陆王心学依然强调忠君、孝亲的伦理纲常,说明陆王心学没有冲破程朱理学的藩篱,故B项正确;“心即理”是陆王心学的根基,故C项错误;程朱理学的核心理念是三纲五常,材料中陆王心学没有完全继承,故D项错误。7(2018北京海淀区高三期中,17)清初,内阁是协助皇帝办事的最高中枢机构,设大学士、学士若干名。军机处建立后,皇帝常调大学士办

52、事,形成“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的惯例,内阁不过“秉成例而行”,办理日常公务。这表明()A内阁大权旁落,名存实亡B内阁成为军机处下属机构C内阁仅负责处理例行事务D内阁通过军机处行使职权答案C解析由“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办理日常公务”可知,内阁并非名存实亡,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是说内阁大学士常被调到军机处办事,未提及内阁成为军机处下属机构,故B项错误;由内阁不过“秉成例而行”,办理日常公务可知内阁仅负责处理例行事务,故C项正确;材料是说内阁大学士被借调到军机处,不是说内阁通过军机处行使职权,故D项错误。8(2018衡阳高三联考,4)下面是清朝部分年代军机大臣人数统计表。据

53、此推知,清代军机处()皇帝军机大臣人数乾隆多则十人少则一人,70%的时间六至七人嘉庆、道光、咸丰88%以上的时间四至六人同治五到六人光绪76.5%的时间四至六人A.权力稳固 B机构健全C精干高效 D保密性强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中军机处人数不断变化可以看出皇帝可以随时决定军机处的权限,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反映军机大臣人数的变化可以推断机构设置和人数并不确定,故B项错误;综合材料可知历朝军机大臣人数都在六人左右,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军机大臣人数变化而不是保密的程度,故D项错误。9(2018博文雅道高三全国质量测评,8)清代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不同于常人:秀才在冠帽上别一枚纯银簪;举人或进士则戴纯金簪

54、;进士出身的官员擢升到高级官位时,他的金簪会添上花纹,镶嵌珍珠、宝石。这反映出清代()A科举制度造成社会等级森严B理学思想决定社会价值取向C科举出身者具有荣耀的地位D社会阶层固化削弱思想活力答案C解析科举制度本身与社会等级森严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理学思想也只能影响社会价值取向而不能决定,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有科举功名者通过服饰与常人区别开来,以表明他们的功名身份,说明当时科举出身者具有荣耀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有科举功名者服饰与常人不同,没有体现社会阶层固化,故D项错误。10清代曾侍从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从政多

55、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C对皇权有一定的约束力D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答案D解析张廷玉作为军机大臣,“从不留片稿于家中”“从政多年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军机处官员小心谨慎说明其仅仅是君主集权的工具,需要时时提防君主的猜忌。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黑暗和残酷,不能说明军机处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君主专制的黑暗和残酷,与欧美民主制度完全不同,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对于皇权没有制约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军机处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故D项正确。11(2018佛山一模,27)清入关前,实行军

56、民合一的八旗制度,军国大事由满族王公共同讨论决定。皇太极于天聪五年(公元1631年)仿明朝制度设立六部,天聪十年(1636年)仿明制度将文馆改为内三院。入关后,顺治帝将内三院改为内阁,设大学士,行使原先明内阁的职责。这一政治制度的演变()A提高了政府决策科学性B有利于君主专制C加速了满族的汉化进程D有利于社会稳定答案B解析材料中体现了清朝中枢机构的变化,在议政王大臣会议之外,增设六部和内阁,这一转变与政府决策科学性无关,故A项错误;六部及内阁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有利于皇权的集中,故B项正确;材料中皇太极仿明朝制度的做法可以体现清政府的汉化,但顺治帝的做法则出于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不能体现

57、加速满族的汉化进程,故C项错误;材料中清朝中枢机构的变化仅涉及皇帝与官员权力,与社会稳定无关,故D项错误。12(2018唐山期末,26)乾隆时期,北京百姓“所好为秦声、罗、弋,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辙骤然哄去”。这说明()A文字狱造成文化界百花凋零B昆曲曲高和寡日益脱离群众C秦声、罗、弋艺术价值更高D北京百姓艺术欣赏品位较低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吴骚”指昆曲,百姓厌听,说明昆曲不受大家欢迎,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百姓“好为秦声、罗、弋”并不一定说明其艺术价值高,更多的是因为其适合百姓欣赏口味,故排除C项。不喜欢听昆曲并不一定表明北京老百姓欣赏品味低,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

58、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厦门高三期末质检题,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清廷中持中国“居天下之中”的看法相当普遍。康熙帝说,“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之长城,更为坚固”。乾隆帝说:“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所有疆域,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

59、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据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以后,清政府开始放松对东北、蒙古地区的“封禁”,逐步解除各种“边禁”。同时,通过向东北、内外蒙古移民实边,使移民垦殖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并直接介入边疆的文化和教育事业,以期“开启民智”。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进行设省治理。翌年,台湾亦升格为省。嗣后,清政府又在东北改将军体制为行省建制,在西藏东部设立具有行省性质的特别行政区。在内蒙古,伴随着内地移民的增加,州、府、县逐次设立,盟、旗的地盘渐渐被压缩。据冯建勇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变迁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期边疆

60、治理的特点及积极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后期边疆治理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5分)答案(1)特点:维护领土的完整性;对开疆拓土持谨慎态度(“守中治边”);侧重军事管辖和边防稳定;陆疆与海疆并重;因俗而治,采取多种形式的管理;一定程度上实行民族自治。(任答4点)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敌入侵,维护了边疆稳定;密切了民族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边疆开发。(任答2点)(2)变化:解除边禁,移民实边;中央直接介入文教事业;实行与内地基本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任答2点)原因:西方列强入侵加剧了民族危机;清廷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传统治边政

61、策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促进边疆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洋务运动的开展;清廷对国际事务的了解逐渐增多,国家意识有所提升。(任答3点)14(2018济宁一模,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西方1385年,明朝在南京鸡鸣山建立观象台,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善的天文台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带来自鸣钟、三棱镜、浑天仪、天球仪等,西方天文学与科学仪器传入中国1607年,李之藻著浑盖通宪图说,将地心说引入中国,西方托勒密地心说渗入东方天文学1629年,开历局,以徐光启为监督,开始编撰崇祯历书1634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监制“窥筒”,是为中国的第一台天文望远镜1634年,崇祯历书

62、历时五年成书,是一部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1645年,中国采用西方的数据,修订宪时历,即夏历,是我国历法的第五次改革。1542年,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认为恒星天层不动,地球每天绕其轴旋转一周,并每年绕太阳运行一周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1572年,第谷发现仙后座超新星(银河系第二颗新星)1572年,西欧许多国家实行格里历,即现行公历的前身1584年,布鲁诺论无限性、宇宙和各个世界出版,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16091619年,开普勒根据第谷观测行星位置的数据,发现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1632年,伽利略出版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论证了哥白尼“太阳中心

63、说”林言椒等著中外文明同时空上表为明清之际中国与西欧天文学的发展概况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论题:1617世纪中西天文学发展的趋势迥异1617世纪,中国传统天文学发展渐趋停滞,西方天文学取得突破性发展。明清时期的中国农耕文明发达,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受重道轻器等传统思想影响,科技成就多为传统实用技术的总结,在天文学领域的研究已滞后于西方;近代西欧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崇尚科学和理性,在天文学等科学领域逐渐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神学束缚,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奠定基础。总之,科技发展受社会和时代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又转而影响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