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8.63KB ,
资源ID:251282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128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细阅读精准表达 综合训练13 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届高考二轮复习语文(全国通用) 第五章 实用类文本阅读-精细阅读精准表达 综合训练13 WORD版含答案.docx

1、综合训练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2分)任继愈先生漫谈录张国风任继愈先生去世快七年了,我早该写一点文字来纪念我所敬重的先生。第一次去冯钟芸先生家,恰好任先生在家。面对一位大哲学家,我心中忐忑。渐渐地,见得多了,就放松了许多。再往后,比较熟悉了,就觉得非常亲切,聊起来,如沐春风。我曾经对王弼的老子指略很感兴趣。当然是不自量力,花了一个月时间,把老子指略翻译成了现代汉语。请任先生给我看一下。任先生看了以后,对我说:“翻译古代哲学家的著作,要弄清他使用的主要的概念,它的内涵和外延。光用古汉语的方法是不够的。古人抽象思维的水平,无法与今人相比,他们所用的概念,不能达到今人所达到的高度抽象的

2、水准。”我听了以后,非常惭愧。回去以后,又重读了任先生的老子新译,初步明白了任先生的方法,譬如“道”这个概念,任先生把道德经里出现“道”字的句子都找了出来,结合上下文,分析它的含义,看老子所谓“道”有几种含义。任先生家里有一副对联:“为学须入地狱,浩歌冲破云天。”我明白这副对联的意思。硕士生阶段,我跟冯钟芸先生学的是诗歌。1985年,因为林庚先生当年不想招生,我只好改学小说,报考了吴组缃先生的博士生。当时我已近不惑之年,无法等第二年再考。冯先生送了我一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词话,任先生送了我一句话:“你虽然改为攻读小说了,平时还是要读读唐诗宋词,去俗。”我想是这个道理。虽然以后主攻的方向

3、变为小说了,但还是要经常读读唐诗宋词,保持诗歌高远飘逸的境界。我的博士论文是儒林外史及其时代,分析吴敬梓对科举、对八股的批判。任先生提议我写一篇八股文,找找感觉。可是因为懒,我没有写,对八股的认识,确实是不深的。任先生说:“八股文,也是一种智力测验。”我体会到了任先生的意思,对八股和科举也不能一味地否定。超星,一个收集制作名师授课录像的公司,仰慕任先生的名声,希望采访任先生,请我去动员。任先生婉言谢绝了,说他的时间很紧:“我一年比一年衰弱,就好像银行的存款,你们的存折上还有100元,我的存折上只有5元了。我的任务很重,还有一些项目没完成。我要集中精力,把这些项目做完。”2001年,由任先生推荐

4、,我在国图文津街老馆讲了一次红楼梦。主持人是蔡萍老师。讲完以后,蔡老师告诉我:“任馆长来听讲座了。”我一惊,问蔡老师:“任先生现在在哪儿?”蔡老师说:“走了。”我说:“你怎么没告诉我呢?”蔡老师向我解释说:“任先生不让告诉,怕你紧张吧。任先生经常来听讲座。”任先生生命的最后时光,住在北京医院。我去看任先生。任先生的女儿任远在。任先生说:“医院不愿意病人长住,占着床位。”我说:“医院考虑的是收益先秦的法家,认为人与人的关系,只有利害关系。”任先生说:“只讲利益,就不能长久。”任远告诉我:“你和他谈别的,他就困。你和他谈学问,他就来精神。”我的回忆如此琐碎,不能成为一篇文章,只是一种记录,希望这些

5、琐碎的记录,能够挽留住渐行渐远的回忆。(选自中华读书报,有删改)相关链接任继愈,中国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曾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有一次,一所新成立的学校请任继愈题写校名,他在了解了学校的教学宗旨后欣然提笔。不久秘书科就收到该校送来的一笔现金,行政处长知道任先生会拒收,到他家里扔下钱就跑。没几天,这所学校的校长就收到了“母亲水窖”的捐献证书。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把王弼的老子指略翻译成现代汉语给任先生看,任先生没有明确指出翻译存在的问题,只是含蓄地告诉作者,可以看看他的老子新译。B.任先生认为写八股文也是一种智力测试,提议作者写一篇八股文,

6、但是因为懒,再加上对八股文认识不深,作者最终没有写。C.因为文章是漫谈录,所以文章选材偏重于生活、为学之小事,展现了任继愈为人和为学的风范,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大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D.本文在结构上采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并且做到了首尾呼应,既使文章结构严谨,又明确交代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答案A解析“只是含蓄地告诉作者,可以看看他的老子新译”说法错误,任先生的话没有这个意思,是作者回去以后主动读了任先生的老子新译。2.任继愈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答:_答案学识渊博。任先生涉猎很多领域,对哲学、宗教、历史等均有研究。专注于研究。任先生婉言谢绝采访,因为他要集中精力做项

7、目。关爱后进。任先生在很多方面给予“我”指导;曾去听“我”的讲座,怕“我”紧张不让人告诉“我”。淡泊名利。任先生给一所学校题写校名,校方给的现金他替学校捐赠了出去。解析解答此题,要找出相关的事件,从事件中分析传主的特点。具体作答时,可先概述传主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从“相关链接”可以看出任先生作为一位大师,在学问方面是涉猎广泛的;从“相关链接”可以看出他对名利是淡泊的。另外,从他对“我”的关爱、指导以及拒绝超星公司采访等,也可以看出任先生的为人。3.任继愈先生家中的对联“为学须入地狱,浩歌冲破云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5分)答:_答案无论做什么事,包括做学问,都需要下苦

8、功夫,要有坚强的意志,忍受很多艰辛和痛苦;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满怀激情,这样最终才可能有所成就。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抓住对联中的关键点理解意思,如“入地狱”“浩歌”“冲破云天”。然后联系对联内容和现实谈启示。阐述启示时,可以由做学问拓展到其他的事情,言之有理即可。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12分)范长江与他的中国的西北角范长江,出生于1909年,四川内江人,年轻时受大革命影响,参加反帝爱国运动。1933年下半年起,范长江开始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等撰写新闻通讯。1934年担任大公报记者,代表作有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这些通讯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历史,为后人所赞誉。范长江和中国

9、的西北角的故事要从1935年说起,当时26岁的范长江,为了深入了解红军北上抗日对于整个中国政治动向的影响,他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只身赴大西北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他一路采访,途径四川江油、平武、松潘和甘肃西固、岷县等地,两个月后到达兰州。又向西深入到敦煌、玉门、西宁,向北到临河、五原、包头等地进行采访。范长江在采访活动中,不畏艰险,穿过罕无人迹的原始森林,翻越空气稀薄的雪山。历时10个月,行程4 000公里,他沿途写下了大量的旅行通讯,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记载了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他写的报道红军长征的文章岷山南北剿匪军事之现势,最早见诸大公报上。另一篇更重要的通讯毛泽东过甘入陕之经过,刊

10、发于1935年11月23日的大公报上。范长江发的是纪行连载通讯,更能满足广大读者渴望了解红军长征北上情况的愿望,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公报的发行数量陡增。不久,当这些通讯汇编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后,出现了读者抢购潮,“未及一月,初版数千部已售罄,而续购者仍极踊跃”。接着数月内,此书又连出了七版,一时风行全国。周恩来称赞范长江的通讯说:“我们惊异你对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胡愈之赞誉他的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是一部震撼全国的杰作”。范长江的西北纪行除了在大公报上连载外,据说还在海外救国时报上刊发过。1936年12月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范长江凭着一个新闻记者的敏锐嗅觉,预感到中国

11、政局将发生重大变化。为弄清“西安事变”的真相,向全国、全世界报道这一事件,他毅然决定涉险去西安、延安等地进行采访。1937年2月14日,回到报社后,他立即找到总经理胡政之,要求次日发他关于西北的报道。胡政之权衡再三,答应了范长江的要求。次日,蒋介石主持召开了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西安事变”后的局势。会上他绝口不提在西安的经历。大公报则在显著位置登载了范长江连夜赶写的文章动荡中之西北大局,该文像一枚炮弹,冲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轰动了朝野,人们争相购阅。蒋介石看了范长江的文章,内容与自己上午所作的报告截然相反,勃然大怒,将正在南京的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狠骂了一通,并命令此后严加检查范长江的文章

12、和私人信件。毛泽东看了范长江的这篇文章后,非常高兴,亲笔致函范长江:“你的文章我们都看到了,深致谢意!寄上谈话一份,祭黄陵文一纸,藉供参考,可能时祈为发布。”大公报从2月17日起,又连续刊登范长江的宁夏进入记等三万多字的通讯。特别是相继发表的陕北之行,较详细地记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历程,介绍了陕北根据地和中国共产党的领袖,记述了陕北苏区见闻以及与毛泽东彻夜长谈的全部内容。(有删改)相关链接 1932年范长江进入了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一次上课时,他向教授提出了两个问题:全国人民要求抗日而政府不抗日,怎么办?一个人肚子饿了,自己又没钱,铺子里却堆满食物,能不能拿来吃?回答是:这不是哲学的事

13、,哲学主要是为了弄明白各学派的情况,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教授的答案让范长江对大学教育失去信心,他决定走出书斋,投入到现实的抗战中去。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开头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范长江的出生时间、籍贯、成长、任职和主要成就等,这是概述,目的是开启下文。B.第二段先正面记叙了范长江西北考察采访的行程,列举了两篇西北之行通讯发表的情况,然后突出表现了其通讯产生的重大影响。C.第四段中“胡政之权衡再三”一句内涵丰富:胡政之考虑到了发表范长江文章将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历史价值和要承担的巨大风险。D.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期间,范长江向教授提出了两个问题,

14、但教授的回答让范长江对大学教育失去信心,认为哲学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答案D解析范长江“认为哲学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教授认为哲学不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5.作为一位新闻记者,文本中范长江表现出了怎样的素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分)答:_答案不畏艰险深入采访,注重实地考察、采访的职业精神。敏锐的新闻嗅觉、深刻的分析与研究能力、快速真实而生动的报道能力。不畏权势,坚持反映事情真相的大无畏精神。解析首先要审清题干,抓住“新闻记者”“素养”等关键词。“素养”一般包括道德品质、知识水平与能力等方面。然后从文章中筛选出有关信息,进行归纳概括。从“只身赴大西北进行实地考察和采访”“

15、深入到敦煌、玉门等地进行采访”“在采访活动中,不畏艰险翻越空气稀薄的雪山”“涉险去西安、延安等地进行采访”等记叙中,可概括出这个要点。从“深入了解红军北上抗日对于整个中国政治动向的影响”“凭着一个新闻记者的敏锐嗅觉,预感到中国政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惊异你对我们行动的研究和分析”“沿途写下了大量的旅行通讯”“这些通讯真实而生动地记录了历史”等记叙中,可概括出这个要点。从范长江不怕得罪蒋介石而真实反映“西安事变”的真相中可概括出这个要点。6.文本最后一段主要进行了哪方面的对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答:_答案将蒋介石对待范长江有关“西安事变”真相的报道的态度和毛泽东的态度进行了对比。作用:突出和高度赞扬了范长江坚持反映事实的职业精神,突出了范长江有关“西安事变”真相的报道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解析文本最后一段先写蒋介石看了范长江的文章勃然大怒,接着写毛泽东看了范长江的文章非常高兴,两个人对待范长江文章的态度明显形成了对比。关于对比的作用,要从突出范长江的角度进行分析,不宜从蒋介石或毛泽东的角度进行分析。蒋介石的态度表现了范长江报道产生的重大影响,毛泽东的态度表达了对范长江职业精神的高度赞扬。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