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综合测评(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钱穆先生曾从地理生态学角度对人类文明进行了考察。通过对比,他得出一个结论:农耕文明所孕育的和平、包容、中庸、多样性等文化特征将是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的选择方向。农耕文明即以中华文明为标志。所以,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便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是从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大地而画八卦肇始,天水的伏羲庙里立着他的塑像,这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一个人矗立于高山之巅,头顶是浩瀚无穷、神秘莫测的星空,眼前是广阔无垠、连绵不绝的大地、山川,人是其中一个
2、既渺小又伟大的存在。它说明中国文化一开始就是道法自然,是人在广阔的生态环境中确立自身的存在。因此可以说,中国文化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文化。八卦是天地变化的八种景象,理解了这一点,人类便可以顺应自然稼穑、生养。后来周文王将其演变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就是一年中各种气象的循环,是自然规律。这便是周易的思想。根据这样一种思想,商朝时中国人确立了四季,周朝时发展为八节,秦汉时演变为二十四节。现在来看,易经不单是中国最早的生态哲学著作,也是人类最完备的生态文化的元典。孔子在编纂易经的各种文献中加入“道”“仁”“君子”“礼”等关键词,犹如在大河里扔下一块块巨石,使一部自然主义道术拥有了人道主义思想,也使天道与人
3、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老子的道德经通篇讲了一个道理,即道法自然的治世理念,应当是易经之后的第二部生态文化的元典。儒家试图树立人的伦理形象,将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开来,道家则从天地万物的变化中将人重新放置于自然界中观察,一正一反正好说明了人的存在的多维性。这种看上去有分歧的思想在董仲舒时得到了统一,他集百家之长,将旧儒家发展为新儒家,形成了“天人感应”之观念,并依循阴阳五行学说确立了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这是道法自然的社会应用。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逐渐形成。后世中国文化与西洋文化相区别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其整体观,即在天地之中确立人的关系,一方面根据自然生态的伦理构建人类社会的伦理,将
4、人伦确立;另一方面,又常常将人重新放置于浩茫的宇宙之中,使人在理解天地、效法天地的过程中与天地浑然一体,忘却自己的主体性。中国人关于生态哲学的观念,不仅仅停留在人类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以及应用在社会治理和日常生活方面,而且还深刻地体现在个体生命的本体世界中。黄帝内经是黄帝与岐伯关于养生的对话著作。表面上看,它是一部医学著作,究其实质,讲的仍然是人如何道法自然、延年益寿,因此,这也是中国人关于个体生命的生态哲学。阴阳调和、道法自然是其基本原理。雅斯贝尔斯在研究人类轴心时期的大哲学家时发现,其他的哲学家基本都是与神交往进行思想,只有中国的老子和孔子是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的思想。而这正是
5、今天人类生态文明时期苦苦寻找的生态思想。(摘编自徐兆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智慧)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钱穆认为,处于文明冲突中的人类未来选择方向是农耕文明所孕育的某些文化特征。B.天水伏羲庙里的伏羲塑像是中国人最早的文化形象,也是中国生态文化的生动体现。C.易经和道德经是两部生态文化的元典;前者重“人道”,而后者重“天道”。D.董仲舒将旧儒家发展为新儒家,其思想对于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的形成有促进作用。答案C解析“前者重人道,而后者重天道”不正确。根据原文,孔子编纂易经的各种文献“使天道与人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道德经通篇讲了一个道理,即道法自然
6、的治世理念”。2.下列对原文的论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钱穆先生的研究结论说起,自然引出“重新阐述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便具有重要意义”的观点。B.文章不仅分析了中华文明的生态思想的形成过程,也阐述了它在社会治理、本体世界等方面的体现。C.文章多次运用对比的论证手法,既有中国生态文化内部的对比,也有中国文化与西洋文化之间的对比。D.文章以解决当今人类社会的文明冲突为立足点,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明智慧的现实意义。答案D解析“以解决当今人类社会的文明冲突为立足点”分析不正确。从结尾看,本文的立足点是揭示“今天人类生态文明时期苦苦寻找的生态思想”。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
7、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季、八节、二十四节都是从易经中发展而来的,体现了天道与人道的有机结合。B.儒家将人从自然界中区别开来,而道家则将人重新放置于自然界中,两者存在根本分歧。C.黄帝内经既是医学著作,也是哲学著作,蕴含了阴阳调和、道法自然的基本原理。D.雅斯贝尔斯认为老子和孔子在道法自然基础上创立的思想正是今天人类苦寻的生态思想。答案C解析A项,“四季、八节、二十四节都是从易经中发展而来的”不正确。原文为“根据这样一种思想”说的是周易而不是易经;“体现了天道与人道的有机结合”的是易经。B项,“两者存在根本分歧”不正确。两者只是“看上去有分歧”,其实相辅相成。D项,“老子和孔子在道法自然
8、基础上创立的思想正是今天人类苦寻的生态思想”是作者的观点,而非雅斯贝尔斯的观点。(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6题。材料一“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伴随信息化时代扑面而来,人类文明及传统生活习俗已发生深刻变化。”近日,在“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上,国家教育体制咨询委员会成员的开场演讲,直击会议主旨“走向人类教育共同体”。与此呼应,某大学教授的发言,也引发了与会者的关注与讨论。“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到共享养老院,现在冠名共享的行业越来越多,这当然也影响到教育。未来,从共享课程、共享图书到共享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将形成规模。”该教授认为,“共享教育的提出
9、,更多的是希望强调如何从终身教育走向终身学习,强调个体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更多关注非系统知识、非系统能力的获得。”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知识成为一种可自由获得的生产资料,大大强化了学习者的主体性。专家断言,未来三五年,学校将发生深刻变化。“在办学体制上汇聚优质教育资源,突破校园界限,不限于固定学习场所;在教学结构上打破固定课时、跨越学科界限、围绕真实生活、重建课程体系,这些在技术上完全可以实现。在今后的智能学习过程中,定制服务不再是难题,有教无类能够真正实现。”教育的作用始终在服务人类与社会中彰显。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共担责任,倡导“全球共同利益”,应该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这没有办法
10、按图索骥,只有在未来实践进程中才能够创建。(摘编自时晓玲共享教育将引发学习方式变革)材料二未来几年,共享教育有可能成为一股巨大的新动能,然而,受诸多因素制约,如经费、设施不足等,宁夏部分地区的共享教育的成效并不显著。通过走访一些农村学校,记者发现,硬件设施都不错,但软件建设跟不上,网速慢、网络不畅通,导致远程教育课程使用率低,时常遇到那边的教师已经讲完了一个知识点,这边却因网络“卡壳”还没有听到的问题。“学校现在是10兆、50兆宽带,不能满足授课需要,希望能提高到100兆。”相关人士如是说。此外,一些城市学校仍对信息化发展缺乏认识,存在等待观望、消极被动的现象,部分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不足。
11、另外,有些学校只抓项目建设,不重视应用效果,不想用、不会用的现象依然存在。据反映,目前,宁夏各级各类学校有3 406所,进入在线课堂平台的不到十分之一。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与传统教育相比,制作网络课件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负担,应承认教师共享的劳动成果,保障他们的知识产权,鼓励优秀老师制作优秀课件。“应当建立一种激励机制,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学习资源输送到网络平台上。”宁夏教育厅副厅长说。(摘编自于瑶、杨泽一根网线撑起共享教育)材料三可以说,共享教育的前提是,如何尊重每个不同的个体作为教育主体的意愿和需求。根据“共享经济”的释义,可以对“共享教育”加以释义:共享教育具有弱化知识拥有权和强调
12、使用权的作用,在共享教育体系下,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意愿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学习手段和方法,克服囿于知识掌握与技能训练的狭隘性,表现出个人对于知识多样性、异质性发展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并使教育资源得以最大限度被有效利用与共享,即所谓“随需所获,学以为己”。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所有的学习是为了自己的持续成长。这点恰恰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相契合。共享教育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的个性化学习问题。相比正式学习,个性化学习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基于技术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关键在于从“如何教”走向“如何学”,学习者个性特征与学习环境之间达到了平衡,它强调学习是一个情境化的过程。同时,个性化学习是以个体学习为中心
13、,在任何地方和场所,在任何时间,从差异性需要出发,共享不受限制的多元的教育资源,可在在线与非在线学习平台进行混合学习,并与非正式学习整合。共享教育的提出是一种面向现实与未来的理念转化。之所以称为转化而不是转换,是因为转换具有替代的含义,而转化不是替代而是迭代。在面向现实与未来的教育理念转化中,基于信息时代的共享经济基础发展起来的极富中国实践内涵的教育观念,就是共享教育。(摘编自于钢教育需要向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教育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生深刻变化,引发人们的极大关注,在“教育与中国未来30人论坛”上,专家们对共享教育的好处进行了讨论
14、。B.教育的作用在服务人类与社会中得以充分体现,而为了发挥教育更大的作用,就应该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让其服务于全人类。C.共享教育和传统教育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只要解决经费、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共享教育的成效就会令人满意。D.尊重每个学习者的意愿和需求是共享教育的前提,在共享教育体系下,每个学习者可以“随需所获”,同时每个学习者也是“学以为己”。答案C解析C项,“只要解决经费、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共享教育的成效就会令人满意”的表述,绝对化,不合文意。由原文(见材料二)“受诸多因素制约,如经费、设施不足等”“此外,一些城市学校仍对信息化发展缺乏认识信息化应用能力
15、不足”“制作网络课件对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负担”可知,经费、设施问题不是影响共享教育成效的唯一因素。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共享教育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不是处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共享教育就无从诞生和发展。B.传统教育阶段,“有教无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进入共享教育阶段,“有教无类”能落到实处,不同的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教育。C.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制作网络课件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新的负担,为此,应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所有教师制作课件并在网络平台上共享。D.作为新生事物,共享教育未来会蓬勃发展,而在其体系下,人们对知识的拥
16、有权和使用权会被弱化,使教育资源得以最大限度被有效利用与共享。答案A解析B项,“传统教育阶段,有教无类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法于文无据。C项,“鼓励所有教师制作课件”错,不是“所有教师”,是“优秀教师”,并且是“制作优秀课件”(见材料二“鼓励优秀老师制作优秀课件”)。D项,“人们对知识的拥有权和使用权会被弱化”错,是人们对知识的拥有权会被弱化,使用权被突出(见材料三“共享教育具有弱化知识拥有权和强调使用权的作用”)。6.推进共享教育的发展可从哪些方面着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共享教育的好处,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提高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的能力;解决制约共享教育
17、发展的经费、设施不足等问题;尊重不同的个体作为教育主体的意愿和需求,促进共享教育的理念转化,倡导个性化学习;承认教师共享的劳动成果,保障他们的知识产权,鼓励优秀教师制作优秀课件;通过合作共赢、可持续发展、共担责任,倡导“全球共同利益”,推进人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写出其中三点,意思对即可)解析解答此题,要遵循“答案源于文本”的原则,题干要求回答“推动共享教育的发展可从哪些方面着力”,所以首先根据文本概括出共享教育的特点,分析共享教育的发展跟哪些因素有关,如硬件、软件,教育者、受教育者,理念和做法等,然后对信息加以转换,组织答案。(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18、79题。派克钢笔孙春平我家附近有片小花园,傍晚时常见一位老人,拄着拐杖,佝偻着瘦弱的腰身,绕着甬道一圈又一圈地蹒跚。有一天,我看老伯嘟嘟哝哝地又在绕圈子,便想凑上去陪他说说话。他女儿林慧从亭子里闪出来,对我悄声说,别打扰他,老爷子说散步时脑子好,他正构思写东西呢。我问,是不是写回忆录?林慧摇头说,好像是写诗歌。管他写什么呢,只要他高兴。林慧是我中学时的同学,毕业后我下乡,她去了工厂。记得她说过,林老伯跨过江扛过枪,还参加过抗美援朝。以前只知他离休前在工厂当领导,没想到了暮年,又想搞创作,这种生命的激情,着实让人钦敬啊!万没料到,有一天,林老伯会让女儿陪着,找到我家来。林慧说,我爸听说我的老同学
19、是作家,非要拜访你。林老伯立刻从怀里拿出一沓文稿,嚷着说,我写了点东西,作家帮我看看,行吧?林慧忙指耳朵示意,老人耳聋,以为别人也听不见。二人离去,我打开稿子,总题叫“新少年三字经”,子题目也有二十多个,仿着古时三字经的写法,爱国旗,爱劳动,爱父母,爱粮食,每章二三十句。平心而论,立意虽都不错,但质量平平,遣词用字也不甚准确,有些地方还没押上韵脚。但这出自八旬老人之笔呀,共和国功臣对祖国花朵的殷切希望,岂能用庸常的文学水准去衡量?老人写出这些,还不是想在这喧嚣的世界里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六一”后的傍晚,我拿着报纸和稿酬等在花园里。其实,此前林慧已将报纸带回家,但见了那二百元钱,林老伯仍是很激
20、动,颤巍巍地接钱在手,还大声说,我接着写,写一百首。我小声逗林慧,叫老爷子请客。林慧抿嘴一笑,说一分钱也别想。年底的时候,林老伯由保姆扶着,再次踏雪来到我家。老伯又展开了他的文稿,这次是更厚的一沓,说请作家帮我改改,再写篇序,行吧?我吃了一惊,问,要出书呀?那可得由出版社审定。老伯摆手说,不用出版社,我有个战友的儿子,在印刷厂当厂长,他说你给写篇序,他免费给我印,不多印,就五千本。林慧不肯出面,表明了一个态度。但老同学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拂老人的面子。那本薄薄的小书我见到了,是春节前林慧特意送来的。我问,听说离休干部的退休金一月好几千,医疗国家全保,你们几兄妹是不是还要啃点老呀?林慧笑说,每月工
21、资一到,老爷子只取两千,一千付保姆工钱,另一千是他和保姆一个月的伙食费,剩下的都送银行,谁也动不得。要不是我每月另偷偷塞给保姆几百元,人家早辞了。后来学校送到家里的书款,都是我拿钱请人送去的。不管老爷子怎么喜欢钱,咱也不能违背有关法规不是。要不是书里有你写的序,也不会想起送你。林慧还说,我老爸还在家写呢,这回说要写千字文,也写一百篇,再出书就能厚一点了。没想,我再没见到林老伯。老伯仙逝,终年八十六岁。安放骨灰那天,墓地上突然出现了三个人,一位律师,两位公证员。律师当众宣读老伯的遗嘱,说去世后捐出一百万元,在山村建一座养老院,但不可用他或子女的名字命名。若积蓄不足,就变卖房产,再加丧葬费,结余部
22、分统由二子一女再加保姆平均分配。遗嘱中还特别强调,他留有一支派克钢笔,是朝鲜战场上的战利品,赠予林慧的作家同学,以表感谢,也是希望。我心中震撼,手握派克钢笔,眼望高天流云,久久说不出话来。老人家的希望是什么,苍天大地都知道,还需我赘言吗?(选自中国微型小说年选,有删改)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对林老伯的外貌描写,是为了突出林老伯老当益壮,为下面退休仍不忘发挥余热做铺垫。B.老人写新少年三字经,并且要出书,是因为自己一生戎马生涯,在日暮之年,为了在这喧嚣的世界里发出一点自己的声音,“雁过留声,人过留名”。C.林老伯很重视200元的稿费,并且只给
23、保姆1 000元工资,生活也很节俭,连女儿也说老爷子非常喜欢钱,这都充分说明了老爷子的吝啬。D.小说着力表现了林老伯作为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干部,晚年仍然心系民众,他既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也关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答案D解析A项,“外貌描写”体现了林老伯年事已高,身体羸弱。B项,林老伯写书是为了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并不是为了求名。C项,林老伯并不是吝啬,他存钱是为了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去世后捐款一百万元充分说明了他的慷慨。8.小说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述,有什么好处?(6分)参考答案“我”贯串全文情节,起到线索作用。使小说更具亲切感和真实性。有利于议论和抒情。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和主题。解析这是一道考
24、查第一人称“我”的作用的题目。答题的关键是知道第一人称的一般作用,同时结合文意分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文中“我”是叙事的主体,贯串全文,借“我”表达观点,塑造形象,表现主题,同时便于抒发情感。9.小说主要表现的是林老伯,却以“派克钢笔”为标题,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从人物塑造上:派克钢笔是林老伯一生奉献精神的象征,他年轻时征战沙场,这是他的战利品;晚年仍用它从事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文学创作。从内容上:作者在结尾处写到老人赠“我”的“派克钢笔”,代表着老人对“我”的期望,即承担起一个作家的责任,多写关注民生的作品。从情节上: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从主题
25、上:文章结尾以派克钢笔突出老人的高洁情操,赋予派克钢笔深刻的寓意,能够更好地表现主题。解析这是一道分析文章标题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角度入手。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张闿,字敬绪,丹杨人,吴辅吴将军昭之曾孙也。少孤,有志操。太常薛兼进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贞固,当今之良器。即引为安东参军,甚加礼遇。转丞相从事中郎,以母忧去职。既葬,帝强起之,闿固辞疾笃。优命敦逼,遂起视事。及帝为晋王,拜给事黄门侍郎,领本郡大中正。以佐翼勋,赐爵丹杨县侯,迁侍中。帝践阼,出补
26、晋陵内史,在郡甚有威惠。帝下诏曰:“夫二千石之任,当勉励其德,绥齐所莅,使宽而不纵,严而不苛,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盖所贵者本也。”闿遵而行之。时所部四县并以旱失田,闿乃立曲阿新丰塘,溉田八百余顷,每岁丰稔。葛洪为其颂。计用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功,以擅兴造免官。后公卿并为之言曰:“张闿兴陂溉田,可谓益国,而反被黜,使臣下难复为善。”帝感悟,乃下诏曰:“丹杨侯闿昔以劳役部人免官,虽从吏议,犹未掩其忠节之志也。仓廪国之大本,宜得其才。今以闿为大司农。”闿陈黜免始尔,不宜便居九列。疏奏,不许,然后就职。帝晏驾,以闿为大匠卿,营建平陵,事
27、毕,迁尚书。苏峻之役,闿与王导俱入宫侍卫。峻使闿持节权督东军。王导潜与闿谋,密宣太后诏于三吴,令速起义军。陶侃等至,假闿节,行征虏将军,与振威将军陶回共督丹杨义军。闿到晋陵,使内史刘耽尽以一部谷,并遣吴郡度支运四部谷,以给车骑将军郗鉴。又与吴郡内史蔡谟、前吴兴内史虞潭、会稽内史王舒等招集义兵,以讨峻。峻平,以尚书加散骑常侍,赐爵宜阳伯。迁廷尉,以疾解职,拜金紫光禄大夫。寻卒,时年六十四,子混嗣。(选自晋书张闿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B.其于
28、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C.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D.其于勤功督察/便国利人/抑强扶弱/使无杂滥/真太守之任也/若声过其实/古人所不取功乎/异端/为政之甚害/答案A解析“督察”与“勤功”连用,表明二千石官员的职责,“便国利人”是阐述其作用,所以不能在“勤功督察”中间断开;断开后“督察”与“便国利人”连接语意也不通顺,排除B、C两项。“古人所不取”连接“若声过其实”意思已经完整,若连上“功乎”语意不通;“功乎”中的“乎”相当于“于”的意义,
29、与“异端”连接,意思明确,没有歧义,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视事,指就职治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后来也经常用来指官员的任职。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称阼阶,天子祭祀升阼阶,后用践阼指皇帝祭祀祖宗。C.大司农,官职名,始置于汉,掌钱谷之事,为九卿之一。由魏至明,历代相沿,或称司农。D.晏驾,本义是车驾晚出,汉以前用以讳称帝王死亡,而汉以后则讳称驾崩。答案B解析“用践阼指皇帝祭祀祖宗”解说不正确,践阼指的是“皇帝登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闿深受皇帝器重,多有升迁。张闿被
30、召来担任安东参军,皇帝对他礼遇有加,后转任丞相从事中郎,即便是丁忧期间皇帝还以优厚的任命来敦促他就职。B.张闿勤政爱民,却被免官。张闿出任晋陵内史期间,所属四县都因为干旱歉收,他就带领百姓新建水塘来灌溉田地,却因此而被以擅自兴造的罪名免官。C.张闿有操守,不贪图官位。张闿被免官后,因为皇帝突然感到后悔,就改任他为大司农,他上书陈述自己刚刚被罢黜,不适合马上就任位列九卿的职务。D.张闿有机谋,平乱建奇功。苏峻作乱,张闿利用苏峻给他的权力,组织义军、筹备粮食,后与他们一起讨伐苏峻;平定叛乱之后,他被赐予宜阳伯的爵位。答案C解析“因为皇帝突然感到后悔”分析不正确。皇帝任命他为大司农的原因是公卿为他进
31、言申辩,皇帝醒悟并认为他有忠节之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太常薛兼进之于元帝,言闿才干贞固,当今之良器。(2)张闿兴陂溉田,可谓益国,而反被黜,使臣下难复为善。参考答案(1)太常薛兼向元帝推荐他,说张闿有才干而且坚守正道,是当今的良才。(2)张闿兴建水塘来灌溉农田,可以说是对国家有益,反而被罢免官职,这使得臣下难以再做善事。参考译文张闿,字敬绪,是丹杨人,他是吴国辅吴将军张昭的曾孙。张闿从小丧父,有志向节操。太常薛兼向元帝推荐他,说张闿有才干而且坚守正道,是当今的良才。(元帝)就征召他来担任安东参军,对他礼遇有加。后又转任丞相从事中郎,因为服母丧而离开职位。安
32、葬了母亲之后,元帝要他不服母丧而继续任职,张闿以病重为由坚决推辞。(元帝)以优厚的任命敦促逼迫张闿,他只得去赴任。在皇帝还是晋王的时候,张闿就被授予给事黄门侍郎职位,并兼任本郡大中正。因张闿辅佐有功,还被赐予丹杨县侯的爵位,升任侍中。皇帝即位后,张闿出任晋陵内史,在郡中很有威望。皇帝下诏书说:“两千石官员的职责,应当勉励自己的德行,安抚整顿自己所管辖的百姓,做到宽容而不放纵,严厉而不苛刻,尽心尽力于职务督察,利国利民,抑制豪强,扶助弱小,力求不出现差错和混乱,这是太守的职责。如果言过其实,这是古人不提倡的,以异端末事为务,是为政的大害,为政最可贵的在于本。”张闿遵命执行。当时所属的四县都因为干
33、旱歉收,张闿就新建曲阿新丰塘,能灌溉田地八百多顷,每年都丰收。葛洪为他作颂。虽然一共只用了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二十工时,却因为擅自兴造水塘而被免除官职。后来公卿一起为他进言:“张闿兴建水塘来灌溉农田,可以说是对国家有益,反而被罢免官职,这使得臣下难以再做善事。”皇帝感悟,就下诏宣布:“丹杨侯张闿之前因为驱使所属百姓劳役而被免官,虽听从了官员们的意见对他进行了裁处,还是不能否认他的忠节之志。粮食是国家的大本,应该由合适的人来管理。现在任命张闿担任大司农。”张闿上书陈述自己刚刚被罢黜,不适合马上就任九卿之职。疏议上奏,皇帝不许可,他只好上任。皇帝去世,朝廷任命张闿为大匠卿,主管营建建平陵,完工后,升任
34、尚书。苏峻之乱时,张闿与王导一起入宫侍卫。苏峻派张闿拿着符节暂时督管东军。王导暗中与张闿密谋,在三吴地区密宣太后诏令,命令他们迅速发起义军。陶侃等到后,借助张闿的符节,行征虏将军令,与振威将军陶回共同督管丹杨义军。张闿到晋陵,让内史刘耽把一个地区的粮食都运出,并派吴郡度支运出四个地区的粮食,用来供给车骑将军郗鉴。又与吴郡内史蔡谟、前吴兴内史虞潭、会稽内史王舒等招集义军,一起来讨伐苏峻。平定了苏峻之乱,张闿以尚书身份被加授散骑常侍,还被赐予宜阳伯的爵位。张闿升任廷尉,因为患病解去职务,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一职。不久后去世,享年六十四岁,他的儿子张混继承了他的爵位。(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3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415题。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苏轼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注熙宁七年(1074),作者由杭州通判升任密州知州,作此诗。马耳:马耳山,因形似马耳得名。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点明时间,从黄昏绵绵淫雨写起,突出局势严峻,作者心情紧张。B.第三句重在表现天气寒冷。作者只觉被褥毫无暖意,如同水泼在上面。C.庭院里雪光反射在书斋的帷幔上,明亮而刺眼,作者误以为天将破晓。D.第六句写景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画面感,营造出明净清亮的美妙
36、意境。答案A解析A项,首联“黄昏”点明时间,天气由落雨变成落雪,没有时局暗示,也未突出作者心情紧张,属无中生有。15.本诗尾联中“未随埋没有双尖”一句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参考答案大雪之后,马耳山尖尖的双峰高高耸起,没有被雪覆盖,生动地描摹出了马耳山的形象。诗句表面上写马耳山,实际上作者是以马耳山自况,含蓄地表达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志向的坚定。解析赏析诗句,注意从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入手,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等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陶渊
37、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唯有把握当下和未来的句子是“,”。(2)庄子逍遥游中的“,”,借助朝菌、蟪蛄表明人生苦短。(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描写了有风时水面上月光浮动的样子,用“”将无风时水中的月影比喻成璧玉。答案(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的迅猛发展,广大书法教育工作者在键盘和触屏的夹缝中知难而进,推进了书法教育的逆势发展。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当下,书法的商业化和娱乐化倾向,也是时代使然,虽
38、,但不应以损害书法的文化传统和艺术价值作为代价。海内外书法界对于书法之美,在仁智互见的同时,也应当对其哲学及美学的基本内涵具有相对统一的认识,否则,既无益于获取书法理论与实践的真知灼见,亦无助于在全球各地教授书法,弘扬书艺。当前,社会上某些机构对于一些公众场合的所谓书法,蓄意炒作,。把只有幼儿习字水平、牙牙学语式的题词,吹捧为独具一格;();把医用注射器喷墨,吹嘘为现代王羲之之作;甚至把具有裸露之嫌的涂抹行为,美化为标新立异。当今社会“草书”盛行,这同许多学生书写违规逾矩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书法教育应当以启功先生为楷模,坚持对楷书教学的重视,以楷为楷,楷则近本。不应弃楷崇草,对
39、草书,视为成名成家的。在这一方面,学校加强早期楷书书法教育显得举足轻重。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我们也值得关注。B.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C.但目前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心。D.但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存在的目前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答案B解析A项,主客颠倒,“对我们”主客颠倒。C项,搭配不当,“问题”与“关心”搭配不当。D项,语序不当,“目前”应放在“在书法教育与实践中”前。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无可厚非指鹿
40、为马趋之若鹜终南捷径B.无可非议指桑骂槐趋之若鹜旁门左道C.无可非议指鹿为马争先恐后终南捷径D.无可厚非指桑骂槐争先恐后旁门左道答案A解析“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根据语境应用“无可厚非”。“指鹿为马”比喻颠倒是非。“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根据语境应用“指鹿为马”。“趋之若鹜”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多用于贬义。“争先恐后”形容争着向前,唯恐落后。根据语境应用“趋之若鹜”。“终南捷径”指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旁门左道”指不正统、不正宗的宗教派别,也借用
41、在学术上。根据语境应用“终南捷径”。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说成气韵生动B.把毫无章法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形神兼备C.把气韵生动、形神兼备说成毫无章法D.把毫无章法、街头涂鸦式的涂写夸耀为气韵生动答案D解析根据语境,从语意表达的角度是把不好的说成好的,这样可排除C项;从前后“吹捧”“吹嘘”的照应可排除A项,从句子结构可排除B项。20.下面是张华写给王老师的一则留言条,其中有五处用语不恰当,请找出并修改。(5分)尊敬的王老师:您好!时光如梭,转眼高中毕业已一年有余。今天,我登门造访,一则受家父嘱托,前来聊表感恩之情;二则您敬赠
42、给我的佳作,已经拜读完毕,前来切磋。不想老师您不在家中,特留下此便条,望知悉。学生:张华2019年9月19日参考答案“登门造访”改为“前来看望您”;“聊表”改为“深表”或“表达”;“敬赠”改为“惠赠”;“切磋”改为“请教”;删除“望知悉”。解析“造访”用于比较不熟悉的人之间。“聊表”用于自谦,略微表达,与后文的“感恩之情”搭配不得体。“敬赠”指赠送礼物表示尊重、敬意、钟爱或钦慕,用于自己;“惠赠”,称人赠予的敬辞。“切磋”,互相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用于长辈不合适。“知悉”指知晓,旧时多用于上对下,用在此处不得体。21.下面是京东机器人智能配送货品工作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
43、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6分)参考答案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APP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从箭头的指向可知配送机器人到达目的地后,顾客可以通过点击手机APP链接、输入取货验证码和人脸识别这三种方式取货,顾客收货后,机器人配送任务完成。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在他的遗体装龛时,要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材料二在日本,施工单位清理场地时挖出
44、的每一棵树,都必须及时存入“树木银行”,到工程结束时,再移栽到规划好的地方。材料三巴塞罗那建筑师高迪,从1883年开始接受建造家族大教堂的工程。他将全部心血都倾注于教堂的建造,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要使这个神圣工程尽善尽美。他造了整整44年才完成一个外立面。他去世后,他的学生继续建造。这座未完工的建筑早已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景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材料四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明)方孝孺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综合理解材料,并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和认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
45、0字。写作提示此作文题属于“组合式材料作文”,所给材料有事件,有名言,要对所给材料进行“综合理解”,并“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上述四则材料就像是四个圆,我们要找到四个圆的交集。材料一:弘一法师“怕”火化自己时伤害蚂蚁,临终叮嘱弟子的举止,表现出一个得道高僧即使对蝼蚁一样的生命也心存敬畏。材料二:日本施工单位“怕”施工时伤害树木,采取保护措施,表现出有良心的企业对草木的珍视,对环境的呵护、敬畏。材料三:建筑师高迪“怕”自己负责建造的教堂不能尽善尽美,“反复推敲,精益求精”,表现出对“神圣工程”的敬畏。材料四:方孝孺的名言是本次作文立意的触发点。是以前三则材料画圆,三圆交集的核心。“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就是说,懂得敬畏的人,内心必正直,说话有分寸,行为不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