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4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学案略语近几年,各省市高考文言语句翻译的评分标准悄然发生了变化,即不仅强调常规采分点(如重要词语、特殊句式)的落实,更强调句意的准确、译文的通顺。也就是说,即便你把全部常规采分点都翻译到位了,而句意不正确、不准确,恐怕也很难得分,起码得不了满分。这就给考生的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翻译中句意不准、文意不通的情况有哪些?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解决?本学案就是要解决上述问题,在翻译时做到“文意准顺、满分保证”。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元行钦,幽州人。赵在礼反,庄宗以为邺都行营招抚使,将二千人讨之。行钦以诏书招在礼。在礼登
2、城谓行钦曰:“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若公善为之辞,尚能改过自新。”行钦曰:“天子以汝等有社稷之功,小过必当赦宥。”在礼再拜,以诏书示诸军。皇甫晖从旁夺诏书坏之,军士大噪。明宗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谓行钦曰:“卿等从我久,富贵急难无不同也。今兹危蹙,而默默无言,坐视成败。我至荥泽,欲单骑渡河,自求总管,卿等各陈利害。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行钦泣而对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至将相。危难之时,不能报国,虽死无以塞责。”因与诸将百余人,皆解髻断发,置之于地,誓以死报,君臣相持恸哭。庄宗崩。行钦出奔,为野人所执。刺史石潭折其两足,载以槛车,送京师。明宗见之,骂曰:“我儿何
3、负于你!”行钦目直视曰:“先帝何负于你!”乃斩于洛阳市。呜呼!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方明宗之兵变,诸将未知去就,而行钦独以反闻,至于断发自誓,其诚节有足嘉矣。及庄宗崩,不能自决,而反逃死以求生,终于被执而见杀。其言虽不屈,而死非其志也,乌足贵哉!(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有删改)(1)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4分)译文:(2)今日俾我至此,卿等何如?译文: (3)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3分)译文:话说“陛下”,本文段中元行钦称庄宗为“陛下”,它是对皇帝的特称,相当于“你”。古代臣子不能直接上宫殿见皇帝,有话要经过台阶下的侍卫传达,这些侍卫就是“陛下之士”,
4、时间一长,人们便把“陛下”作为皇帝的代称。从修辞角度讲,这是一种借代手法。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已而不雨,至于八月,菽粟死高田。畿之民诉其县,不听;则诉于开封,又不听;则相与聚立宣德门外诉于宰相。于是遣吏四出视诸县。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最后视者还,言民实灾,而吏徒畏约束以苟自免尔。天子闻之恻然,尽蠲畿民之租。余尝窃叹曰: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扶风为县,限关之西,距京师在千里外,民之不幸而事有隐微者何限!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而民之志得不壅而闻于州,州不壅而闻于上;县不壅而民志通者,令与主簿、
5、尉达之而已。(选自欧阳修送王圣纪赴扶风主簿序)(1)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译文:(2)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译文:(3)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译文:说“畿”,古代“畿”指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文段中的“畿之民”的“畿”就是指这个意思。像双音节词“畿甸”“畿服”“畿辅”都是指京城附近地区。由“京郊”义可衍生出“田野”“边境地区”两个义项,如“畿田”指方圆几千里的土地等,不过,这两个义项不大常用。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
6、行刑。时狄仁杰检校刺史,哀其诖误注,止司刑使,停斩决,飞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选自大唐新语)注诖(u)误:贻误,连累,牵累。(1)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5分)译文:(2)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译文:释“郊迎”本题中的“宁州耆老郊迎”的“郊”字,从表面上看释为名词活用为状语“在郊外”很顺当,但
7、其实它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到郊外”。为什么这样解释呢?因为古代“郊迎”是一种礼节,遇到尊重之人,官员一般要到郊外迎接,以示敬重。战国策秦策一中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问题反思做完上述题目后,你发现自己在翻译的句意准确、文意通顺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打算如何解决它们?答: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1.题目将士经年离去父母,不取敕旨奔归,追悔何及?(4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1题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得分剖析现场失分答案该答案除“经年离去父母”译对外,其余都是叙其大意,根本没有依据文字直译的精准意识。如把“取”译为“遵守”,固然无关大局,但这种译法是“不信”
8、;“奔归”是两个词,却漏译了一个字;“追悔何及”明明是个反问句,却任意变为感叹句,改变了原句语气。1分该答案失分有二:一是误把“敕旨”理解为“赦免的圣旨”,损害了原意;二是“奔归”,漏译了“归”字,影响了文意。2分该答案失分在语气误译上,“后悔不已”直接把反问语气译成了陈述语气。不注意语气的准确,是影响文意通顺的一个方面。3分解读现场满分答案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得分该答案把三个得分点“经年离去父母”“奔归”“追悔何及”译得准确,尤其是“奔归”这本该是两个词须分开翻译的词语译得好,从中能看出该考生对文言文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语言特点理解到位,对逐字翻译、不能漏译的翻译原则执行到位。再加上结合语境把“
9、敕旨”这个影响文意的点译得好,能不得满分吗?满分4分完善你的答案2.题目死之所以可贵者,以其义不苟生尔。(3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1题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得分剖析现场失分答案该答案失分在于:“所以”未译出,句式特点未译出。1分该答案把“所以”“苟生”及判断句均译出了,但可能是想把第二个“以”字落实,结果,译出的句子犯了句式杂糅的语病而影响文意分。其实,当“所以”(表原因)与“以”(表原因)共用时,灵活一下,即可。2分解读现场满分答案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得分“所以者,以尔(也)”这个句式多年出现在高中文言文及高考试卷中,问题屡屡出现,原因不在于考生未掌握准句式的特点、“以”的用法,而在于照实译
10、出的句子是个病句。解决的办法是译出“所以”,舍去“以”(必须是在“所以”“以”皆表原因的情况下),灵活翻译、不出语病也是翻译的一个重要原则。该考生对这一点理解得很到位。满分3分完善你的答案3.题目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5分)原文见“自我诊断”第3题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得分剖析现场失分答案该答案未把“耆老”“郊迎”翻译准确,尤其是把表推测的语气译成了陈述语气。2分该答案三个得分点译得很好。失分处在于未准确译出“耆老”,更主要的是把原本表推测的语气译成了反问语气。3分该答案常规采分点译得准确,失分就在于细节上,或者说在语意上。一是把“汝”译为“你”,也算改变了原意
11、;二是本是疑问句,句末却标成了句号。不少考生平时不注意问号与句号的区别,通常把问号标成句号,如果认真想想会发现:表面上看是标点不同,实际上两者原意相去甚远。4分解读现场满分答案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得分该答案让人称道的不只是“次”“活”的翻译,更在于对“耆老”的准确翻译(这体现了积累的厚实),对原句推测语气的准确把握。准确译出语气是文意通顺的一个具体体现。满分5分完善你的答案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一、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的翻译原则,追求“信”“达”“雅”的完美统一文言文翻译一般要遵循“信、达、雅”的审美标准。这个标准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我们平时所讲的“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
12、”的翻译原则。信,多就词法而言,追求规范准确,要求字字落实,忠于原文。要达到“信”,就必须直译,字字落实。直译,就是严格按照原文的词句进行翻译,有一词一句就译一词一句(个别失去实在意义的虚词除外),而且词句的次第也不能更改。直译要“一对一”地进行翻译,要竭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所谓“直译为主”,就是能够直译的词句,要尽量直译。达,多就句法而言,追求通顺晓畅,要求做到文从字顺、文理畅达;雅,多就语言表达而言,追求文采,要求优美自然、完美表达。要达到这两个标准,就要“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求信,意译求达”,就是这个道理。所谓“意译为辅”,就是适当采用意译的方法。由于文言文
13、句式灵活,省略句、倒装句较多,而且词类经常活用,有时直译会使句子不通顺或表意不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能被原文束缚,机械地采用直译,而是要采用意译,使句子语气顺畅,意思明确。意译,多用于一词或短语的翻译。尤其是使用了比喻、借代手法的词语,不便直译,若直译,意义就会发生变化,这就需要借助意译,将其准确译出。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原则。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译文:2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译文:3(2015全国)是日旦将朝,(来护儿,指传主)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
14、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选自北史来护儿传)译文:二、坚决避免硬译和漏译问题所谓“硬译”,就是在明知无法翻译的情况下强行翻译。碰到这一问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它可能是专有名词(国名、人名、官名、器物名、帝号、年号、度量衡等),另一种是它可能是疑难词。这时,只要结合一下语境就明白了。当然,还要靠平时文化常识的积累。漏译也属常见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古代汉语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理解不透。古代汉语中,常常是以单音节词为主,一个字一个词,表示一个词义。双音节词则很少,多数是指同义复词,如“以戏弄臣”中的“戏弄”就是一个同义复词,不必逐字翻译。考生有时会把两个词当成一个词(同义复词)看待,于是漏译问
15、题就产生了。再者,个别文言虚词既有实义又有虚义,考生有时会误把实义当成虚义而不翻译了。另外,粗心也是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解决漏译问题,最主要的是坚持一字一词一译的原则,碰到确实需要合译的一定要慎重,如果能对译句以词为单位进行切分,效果就好多了。如: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受/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对于个别虚词,如果真的不要译,则要慎重,看看不译会不会影响文意表达。总之,对于要合译或不译的词语一定要慎重。边练边悟请指出下面文段中画线句子的译文的硬译或漏译之处并改正。4(陈子昂)尤善属文,雅有相如子云之风骨。初为诗,幽人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文宗矣。(卢藏用陈子昂别传)译文:隐士
16、王适看到后吃惊地说:这个人一定会成为文章为世人所师法的人物啊。问题:改正:5君讳嘉(指孟嘉),字万年,江夏鄂人也。君少失父,奉母、二弟居。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女,闺门孝友,人无能间,乡闾称之。(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译文:(她)在家孝顺友爱,别人不能离间她与家人的关系,为此受到当地人的称赞。问题:改正:6秦将李信、蒙恬将二十万人伐楚,攻平舆,破鄢、郢。楚军大败李信。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楚,取际以南至平舆。楚人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御之,王翦坚壁不与战。译文:楚人听说王翦率领军队而来,就召集国内军队防御他,王翦坚守,不与楚军交战。问题:改正:三、当补必补:当补不补,表意不明,
17、文意不畅1省略句的补充省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古代语言的一个特点。省略句是翻译中的一大难点,因为省略现象普遍而复杂,而且很难找到鲜明的标志,不像判断句、倒装句那样容易判断。这些省略成分在翻译中如果不补充出来,就很难达到现代汉语表意清楚、表达流畅的要求。因此,补出省略成分是文意通顺的关键。省略句的类型复杂多样,怎样才能在阅读实践中准确判断省略句呢?怎样才能准确补充成分翻译出精确的意思呢?方法就在于勤于积累与灵活运用。(1)译出省略部分,须回归语境、把握语境,这是根本。例如2012年高考大纲全国卷译句“(郭)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颁示”的主语是谁?从该句来看,主语似乎
18、是“郭浩”,但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只兼一个永兴军路的经略使,怎能“颁示诸路”呢?这里的主语应是“朝廷”。(2)积累常见省略句型,灵活判断、运用于翻译。最常见也是最常考的省略句有:省略主语,省略动词后或介词后的宾语,省略介词“于”或“以”。边练边悟7在下列句中括号内填出省略的词语。(1)()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3)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6)私见张良,具告()以事。(7)竖子不足与()谋。(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9)赐之()彘肩。(
19、10)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8翻译下面的句子。(2014上海)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原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译文:2其他词语的补充在翻译过程中,除省略成分要补充外,还要添加、补充一些必要的词语,使句意更加明白,表达更加流畅。如翻译一些高度凝练的句式(如“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必须补充一些词语才能使意思表达清楚、明白。这样的补充,没有标志,也无规律,全凭自己对原意的精确理解。例如: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译文:先父担心(我)荒废经史(的学习),多次拿(这件事)来告诫我。边练边悟翻译下列句子加以体悟。9(钱)公先御之于石撞(地名),矢尽继以瓦石,身被一箭,倭贼遁去
20、。(戒庵老人漫笔)译文:10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公孙衍张仪章)译文:四、要保留原句语气,不可随意改变高考翻译中,总会有些问句出现。对于问句,先要分清它是哪类语气,是表反问还是表推测,在翻译时尽量保持原有的反问或推测语气,不可随意更改语气。翻译好后,千万别忘了带上问号,不要随手画上句号,因为这关系着语气甚至语意的改变。边练边悟1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奇杰之士,常好自负,使气傲物,志气一发,则倜然远去,不可羁束以礼法。然及其一旦翻然而悟,折节而不为此,以留意于向所谓道与德可勉强者,则何病不去?古之养奇杰也,任之以权,尊之以爵,厚之以禄,重之以恩。今则不然
21、,奇杰无尺寸之柄,位一命之爵、食斗升之禄者过半,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我又安可急之以法,使不得泰然自纵耶?(选自苏洵养气)(1)以留意于向所谓道与德可勉强者,则何病不去?译文:(2)彼又安得不越法、逾礼而自快耶?我又安可急之以法,使不得泰然自纵耶?译文:五、译句规范,不得出现语病或文白夹杂只要表达,就必须合乎语言规范,何况“达”是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之一。可能是基本功不过关,也可能是粗心马虎,不少考生译出的句子艰涩难懂,语病不少。对此,应苦练语言基本功。句子译好后须读一读,把不通顺之处改过来。边练边悟下面的译文均有语法问题,请改正。12羽(陆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经三卷,言茶之原、之法、
22、之具,时号“茶仙”,天下益知饮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为神,买十茶器,得一鸿渐(陆羽的字)。译文:卖茶的人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当成神供奉,(顾客)买十件茶器,(店家)就送给一个陆羽。改正:13会郭后废,范仲淹争之,贬知睦州。公(指传主富弼)上言,朝廷一举而获二过,纵不能复后,宜还仲淹,以来忠言。译文:纵然不能恢复郭后,应该让范仲淹回来,用来进谏忠言。改正:大二轮专题强化练与考前增分练定点练3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
23、,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1)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译文:(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
24、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1)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译文:(2)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译文:(3)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吾湘乡,当乾隆时,人才殷盛。邓笔山为云南布政使,罗九峰为礼部侍郎,而谢芗泉先生为御史。三人者皆起家翰林,而御史君名
25、震天下。是时和珅柄国,声张势厉,家奴乘高车,横行都市无所惮。御史君巡城遇焉,捽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世所称“烧车御史”者也。(谢)吉人,御史君之孙,将之官,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于是拜手告曰:“古人之学,莫大乎求贤以自辅。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左)青峙,子之辅也。抑吾闻江南为仕宦鳞萃之邦,或因青峙而得尽交其贤士大夫,是尤余所望也。”(选自曾国藩文集,有删改)(1)御史君巡城遇焉,捽之出而鞭之,火其车于衢。译文:(2)乃索予为序,而乞言以纠其不逮。译文: (3)小智之夫,矜己而贬物,以为众人卑卑,无足益我。译文: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孙权,字仲
26、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孝廉,此宁哭时邪?且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注,非欲违父,时不得行也。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是时,惟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然深险之地犹未尽从,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张昭、周瑜等谓权可与共成大业,故委心而服事焉。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
27、始为宾客。分部诸将,镇抚山越,讨不从命。(选自三国志吴主传)注周公立法而伯禽不师:周公制定的礼法制度,他的儿子、受封于鲁国的伯禽却没有遵守。按照古人的解释,伯禽在服丧期间,徐戎(周代居住在今徐州一代的少数民族)作乱,伯禽就停止服丧而率兵讨伐,平定了徐戎。(1)郡察孝廉,州举茂才。译文:(2)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译文:(3)宾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为意,未有君臣之固。译文: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娄师德,字宗仁,郑州原武人。第进士,调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异之,曰:“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委,讵论僚吏哉?”狄仁杰未辅政,师德荐之,及同列,数挤令外使。武
28、后觉,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谨守,贤则不知也。”又问:“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后曰:“朕用卿,师德荐也,诚知人矣。”出其奏,仁杰惭,已而叹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选自新唐书娄师德传,有删改)(1)子,台辅器也,当以子孙相委,讵论僚吏哉?译文:(2)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译文: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薛季昶,绛州龙门人也。神龙初,以预诛张易之兄弟功,加银青光禄大夫,拜户部侍郎。时季昶劝敬晖等因兵势杀武三思,晖等不从,竟以此败,语在晖传。季昶亦因是累贬,自桂州都督授儋州司马。初,季昶与昭州首领周庆立及广州司马
29、光楚客不协。及将之儋州,惧庆立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乃叹曰:“薛季昶行事至是耶!”因自制棺,仰药而死。(选自旧唐书)(1)时季昶劝敬晖等因兵势杀武三思,晖等不从,竟以此败,语在晖传。译文:(2)及将之儋州,惧庆立见杀,将往广州,又恶楚客,乃叹曰:“薛季昶行事至是耶!”译文:规范提醒考场上做文言文的时间与其总分值大致相当,为1520分钟。做题前,先整体阅读,包括正文、注释、题干等内容;做题时,要依据题干所涉及的文本范围进行细读;代入法是考场上的重要方法,几乎每一道题均可代入原句、原段中去检验,要注意此法的使用。下面的训练以两篇文言文为一组,每组用时为3035分钟。学生用书答案精析学案4文意通
30、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1(2)如今让我到了这样的境地,你们怎么办呢?(要点:“俾”“何如”。)2(1)视察的官员回来,有的说受了灾,有的说没有受灾,然而说没有受灾的占十分之七八。(要点:“视者”“或”,语句通顺。)(2)这些百姓幸运地生(活)在京城附近,遇到急难,离朝廷近,容易被知晓。(要点:“畿民”“缓急”“易知”。)(3)那些能决定百姓生存死亡、是否得到公正对待的人,就是县令、主簿以及县尉这三个。(要点:“生死曲直”、句式、语言通顺。)参考译文今年五月,连绵的大雨毁坏了麦子,(接着)黄河泛滥淹没了京城东部附近的洼田。不久,天又大旱,直到八月(没有下雨),高地里的豆类
31、、粟类等作物干死。京城附近的百姓上告到县里,没有答理;于是就上告到开封,还是没有理会;(百姓们)于是聚在一起在宣德门外站立,上告宰相。于是(宰相)派遣官吏到附近诸县四处调查。视察的官员回来,有的说受了灾,有的说没有受灾,然而说没有受灾的占十分之七八。最后巡查回来的,说百姓确实受灾了,而各级官员只是惧怕朝廷命令,为苟且保全自己罢了(才不愿说出实情)。皇帝听说这件事后很同情,全部免去京城附近百姓的赋税。我曾经私下感慨道:这些百姓幸运地生(活)在京城附近,遇到急难,离朝廷近,容易被知晓。扶风作为一个县,隔在潼关的西面,距离京城在千里之外,百姓的灾难尚且不能被察觉的情况一定会很多!那些能决定百姓生存死
32、亡、是否得到公正对待的人,就是县令、主簿以及县尉这三个。百姓的意愿能够不被阻塞,能让上级州官知晓;州官(信息)不被拥堵能让上级知晓;州县不阻塞,百姓意愿传达到上面,就靠县令、主簿、县尉来做到了。3(2)(狄仁杰)于是被张光辅诬陷,被贬为复州刺史。不久被召回担任魏州刺史,声威恩泽广为流传。(要点:“谮”,诬陷;“左授”,降职;“寻”,不久;“大行”,广为流传。)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1将士们离开家乡父母多年,没有皇帝的旨意就奔逃回家,后悔哪里来得及呢?评分建议“经年离去”,离开多年,1分;“奔归”,奔逃回家,1分;“追悔何及”,1分;句意通顺,1分。2死亡可贵的原因,是能为道义(而死)而不苟
33、且偷生。得分点“所以者,以尔”句式,“苟生”,语意通顺。参考译文元行钦是幽州人。赵在礼反叛,庄宗授予(元行钦)邺都行营招抚使一职,(元行钦)率两千人去讨伐叛军。元行钦用诏书招安赵在礼。赵在礼登上城楼对元行钦说:“将士们离开家乡父母多年,没有皇帝的旨意就奔逃回家,后悔哪里来得及呢?倘若你能说服大家,还能改过自新。”元行钦说:“皇帝认为你们有功于国家,小过必然会被赦免。”赵在礼拜了两下,把诏书给士兵看。皇甫晖从旁边夺过诏书并扯坏了它,军士大吵大嚷。明宗进入汴州,庄宗不得进。庄宗对元行钦说:“你们跟随我很久,富贵危急患难没有不一起的。现在很危急困难,但(你们)都默默无言,坐看成败。我到荥泽,想单独渡
34、河,自己去求总管,你们各说说利害如何。如今让我到了这样的境地,你们怎么办呢?”元行钦哭着回答说:“臣本是小人,承蒙陛下体恤爱护,官至将相。危难的时候,不能报效国家,即使死了也没法推托自己的责任。”就与众将一百多人,都解开发髻剪断头发,放在地上,发誓以死报国,君臣互相扶着痛哭。庄宗去世。元行钦出逃,被民众捉住。刺史石潭折断他的两只脚,把他装到用栅栏封闭的囚车里,送到京城。明宗见到他,骂道:“我的儿子有什么对不起你?”元行钦睁大两眼直视明宗说:“先皇帝有什么地方对不起你?”于是在洛阳集市处斩了他。唉!死亡可贵的原因,是能为道义(而死)而不苟且偷生。当明宗发起兵变的时候,各位将领尚不知道去留,而只有
35、元行钦上报了明宗叛变的事情,甚至剪断头发誓死,他的真诚节气值得嘉奖。等到庄宗去世,元行钦不能自杀,反而逃跑以谋求生存,最终被捉被杀。他的言辞虽然不屈服,但死并不是他的志向,哪里可贵呢?3囚犯们在宁州暂时停留时,宁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对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了你们吧?”评分建议“次”“耆老”“郊迎”“活”及语气准确,各1分。参考译文武则天准备自立为帝,对王室不利,越王李贞在汝南起兵,没有成功。当地士人和百姓因此受到牵连而获死罪的有六百多人,被抄没家产的有五千多人。监督行刑的官吏相继来到,催促执行死刑。当时狄仁杰代理刺史,同情那些受连累的人,制止了监督行刑的官吏,停止执
36、行死刑的决定,派人飞骑送奏表。(奏表上奏以后,)死囚们获得特别命令免去死罪,被刺配流放到丰州。囚犯们在宁州暂时停留时,宁州的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到郊外迎接他们,(对他们)说:“是我们的狄使君救活了你们吧?”(囚犯们)互相搀扶着在(狄仁杰任宁州刺史时当地百姓为颂其功德而立的)石碑旁痛哭,斋戒了三天然后才上路。囚犯们到了丰州以后,又立石碑来纪念(狄仁杰的)恩德。当初,张光辅凭宰相身份讨伐越王,平定(越王叛乱)后,将士依仗威势,对当地横征暴敛,毫无节制。狄仁杰一概不听。他于是被张光辅诬陷,被贬为复州刺史。不久被召回担任魏州刺史,声威恩泽广为流传,百姓为他立了生祠。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边练边悟1适
37、逢(双方有)使者车马往来频繁,元军邀请(我国)掌权的人相见。解析注意“辙”的借代义;“北”,对元军的蔑称。这两处用意译。2(我)料想元朝也还是可以凭借言辞说动的。解析“意”,料想;“可以”,可以凭借;“口舌”为借代手法。3不能肃清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解析“凶逆”,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泉壤”,代指九泉;“何言”,宾语前置。4问题:“幽人”译为“隐士”错误。改正:译为“幽州人”。解析古代称呼人名时,有一种习惯,即先言其籍贯再言其姓名。5问题:该处叙述对象应是孟嘉,而不是陶侃之女,属整体理解错误。改正:把译文中的“她”改为“他”。解析从语气看,该
38、句整个主语是“君”,而且承上省略。6问题:漏译的词有:益(扩充)、悉(调集所有的)、以(来)、壁(营垒)。改正:楚人听说王翦扩充军队而来,就调集国内所有的军队来防御他,王翦坚守营垒,不与楚军交战。7(1)公(2)廉颇(3)今日之事(4)择(5)鼓鼓(6)之(7)之(8)于于(9)以(10)之8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解析“原直”“觇报”“虽”“远方”,“达”省略的主语“物价”。9钱公先在石撞抵抗倭寇,箭射完了用瓦块石头继续(投击敌人),自己被(射中)一箭,倭寇逃走。10孟子说:“(如果)能施展自己
39、的抱负,(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实行自己的抱负;(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就)走自己的路。”11(1)而留心于先前所说的可尽力达到的道义与德行,那样,什么弊端不能去掉?(2)他们又怎么能不超越法规和礼节而求得自我畅快呢?我们又怎么可以用法规逼迫他们,使他们不能安心地自我放纵呢?解析(1)“向”“勉强”“病”,注意反问语气。(2)“逾”“急”“自纵”;“以法”,状语后置;注意反问语气。参考译文奇特杰出的人,喜欢自负,自视很高,瞧不起人,志向气概一表露就超然远离,不能用礼法限制束缚。可是等到他一旦回头骤然悔悟,改变平日所为而不像过去那样处事,而留心于先前所说的可尽力达到的道义与德行,那样,什么弊端
40、不能去掉?古代供养奇特杰出的人才,将权力交给他们,用爵位尊崇他们,用俸禄厚待他们,用恩德感化他们。现在却不是这样,奇特杰出的人才没有一点权力与职位,享有低微官食、斗升的俸禄的人超过一半,他们又怎么能不超越法规和礼节而求得自我畅快呢?我们又怎么可以用法规逼迫他们,使他们不能安心地自我放纵呢?12改正:卖茶的人用瓷土陶制出陆羽的塑像,当成神供奉,(顾客)买十件茶器,(店家)就送给一个陆羽的塑像。解析“送给一个陆羽”,表意不合逻辑。13改正:纵然不能恢复郭后的身份,也应该让范仲淹回来,用来招纳忠言。解析“恢复郭后”,动宾搭配不当。“进谏忠言”,是指让范仲淹回来进谏忠言,还是指召回范仲淹这一举动可以招
41、纳忠言,不明确。大二轮专题强化练与考前增分练答案精析定点练3文意通顺,翻译满分方有保证1(1)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竟就回家了。(要点:“疏”“举”,“自代”倒装句式,句意正确。)(2)(守仁)忽然领悟,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了。”(要点:“格物”“诸”,句意正确。)参考译文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世宗刚即位,任命守仁担任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任,请求回家省亲。守仁病重,上书请求辞官回乡,举荐郧阳巡抚林富代替自己,不等上命回复竟就回家了。走到南安病逝,享年五十七岁。守仁天资特别聪明。被贬龙场,地处
42、偏僻没书可看,每天推演以前看过的。(守仁)忽然领悟,穷究事物原理、获得知识,应当自求于心,不应当求于事物,他感叹说:“道理在这儿了。”于是深信不疑。他教育学生,专门以“致良知”为主。学者大多服从并采纳他的说法,世上于是有了“阳明学”的说法。2(1)这两种灾害(或译作“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和淫侈之俗,日日以长两种祸患”)公然盛行,没有人去制止它。(要点:“残贼”,宾语前置的句式。)(2)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如此地步了,可是皇上还不惊恐的呢?(要点:“为”“阽危”,反问句式。)(3)(有了雄厚的物质储备)使敌人(或“敌对的人”)降服,使远方的人归附,招谁谁会不来呢?(要点:“怀”“附”,使动用法
43、,句意通顺。)参考译文管子说:“粮仓充实了,老百姓就懂得礼节了。”老百姓生活不富足而能使国家安定,从古代到现在,还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古代的人说过:“只要一个男子不耕种,就会有人挨饿;只要一个妇女不纺织,就会有人受冻。”生产东西有时间的限制,而消费它却没有限度,那么社会上的财富一定会缺乏。古人治理天下,(对于重视积贮、足民致治的道理,对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了解得十分细致,考虑得十分周备,所以他们的粮食贮备能够拿来作为依靠。现在许多人背弃农业去从事工商,吃饭的人很多,这是天下的大灾;淫靡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增长,这又是天下的大害。这两种灾害公然盛行,没有人去制止它;国家命运将要覆灭,没有人去拯救它。
44、生产的人很少,浪费的人却很多,天下的财富怎么能不用光呢?自从成立汉朝以来,将近四十年了,公私两方面的积蓄还少得使人痛心。误了时令不下雨,老百姓就会产生疑虑;年成不好交不了税,朝廷卖官爵来增加收入,百姓卖儿郎来度过日子。(这些事情)已经传到皇上您的耳朵里了,哪有治理国家已经危险到如此地步了,可是皇上还不惊恐的呢?积贮粮食,是关系到国家安危存亡的命脉所在。如果粮食充足财力有余,做什么事情会不成功呢?用它来攻城,就能打得下;用它来防守,就能守得牢;用它来作战,就能够取胜。(有了雄厚的物质储备)使敌人(或:敌对的人)降服,使远方的人归附,招谁谁会不来呢?3(1)御史巡视城区时遇见他们,把他们抓出来鞭打
45、,在大路上烧了他们的车子。(要点:“捽”“火”,状语后置句及句意对。)(2)(谢吉人)于是向我索求赠序,请求我赠言来纠正他不足的地方。(要点:“索”“纠”“逮”及句意对。)(3)耍小聪明的人,自夸而看不起人,以为众人平庸不足道,对自身没有帮助。(要点:“矜”“物”“卑卑”及句意对。)参考译文我的家乡湘乡在乾隆时人才众多。如邓笔山做云南布政使,罗九峰做礼部侍郎,而谢芗泉先生做御史。三人都是翰林出身,并且谢御史名震天下。当时和珅执掌国政,声势煊赫,(他的)家奴坐着高大的车子,横行于集市,肆无忌惮。御史巡视城区时遇见他们,把他们抓出来鞭打,在大路上烧了他们的车子,被世人称为“烧车御史”。谢吉人,是御
46、史的孙子,将要赴任,于是向我索求赠序,请求我赠言来纠正他不足的地方。于是我拜手告诉他说:“古人学习,没有比寻求贤人来辅助自己更重要的了。耍小聪明的人,自夸而看不起人,以为众人平庸不足道,对自身没有帮助。左清峙,他就是你的辅助。我听说江南是官员聚集之地,或许你因为结识青峙能够结交江南的贤士大夫,这更是我所期望的。”4(1)郡里推荐他为孝廉,州里推举他为茂才(秀才)。(要点:“察”“举”。)(2)(您)竟然还要哀伤兄长,顾全礼法制度,这好比是开门迎接强盗,不可以认为是仁义。(要点:“乃顾”“是”“以为”。)(3)投奔和借住在江东的中原人士,以江东政权的安危来考虑留下还是离去,还没有结成稳固的君臣关
47、系。(要点:“去就”、“君臣之固”定语后置、句意对。)参考译文孙权,字仲谋。他的兄长孙策平定江东诸郡时,他才十五岁,就被任命为阳羡县令(不满一万的县令称长)。郡里推荐他为孝廉,州里推举他为茂才(秀才)。建安五年,孙策去世,把政事交给孙权,孙权哭泣还没有停息,孙策的长史张昭对孙权说:“孝廉,现在难道是痛哭的时候么?古时周公立法而他的儿子伯禽却没有遵守,这不是伯禽要违背父亲,而是当时不能实行。况且如今犯法作乱的奸人相互争逐,凶如豺狼的强人布满道路,(您)竟然还要哀伤兄长,顾全礼法制度,这好比是开门迎接强盗,不可以认为是仁义。”于是就让孙权换去丧服扶着他上马,让他出去巡视军队。这个时候,(孙氏)只占
48、有会稽、吴郡、丹杨、豫章、庐陵,并且深入险要的地方还没有完全服从,天下英雄豪杰分布在各个州郡,投奔和借住在江东的中原人士,以江东政权的安危来考虑留下还是离去,还没有结成稳固的君臣关系。张昭、周瑜等人认为可以辅佐孙权共成大业,所以全心服从侍奉于他。曹操上奏汉献帝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任会稽太守,驻屯在吴郡,派郡丞到吴郡管理文书等事。(孙权)用对待师长的礼节对待张昭,周瑜、程普、吕范等都做了将帅。招揽才学优秀的人才,聘请著名的士人,鲁肃、诸葛瑾等开始成为孙权属下的官员。孙权又分别部署诸将的军队,平定山越,讨伐不服从命令的人。5(1)你有宰相的才能,我应该把子孙托付给你,怎能以下属官吏来对待你呢?(要点
49、:“子,台辅器也”,判断句式;“相”,你;“讵”,岂。)(2)娄公大德,我被他宽容竟然不知道,我不及他远了!(要点:“为所”,表被动;“乃”,竟然;“逮”,及。)参考译文娄师德,字宗仁,是郑州原武人。考中进士科,调任江都尉。扬州长史卢承业认为他才能出众(或“与众不同”),说:“你有宰相的才能,我应该把子孙托付给你,怎能以下属官吏来对待你呢?”狄仁杰没有辅政时,娄师德荐举他,等二人同列(平级)后,(狄仁杰)几次排挤他任外使。武后发觉了,问狄仁杰道:“娄师德贤明吗?”(狄仁杰)回答说:“做将帅谨于职守,是否贤明我却不知道。”(武后)又问:“他知人吗?”(狄仁杰)答道:“臣曾和他同僚,没听说他知人。
50、”武后说:“朕任用卿,是由于娄师德的推荐,他确实知人。”拿出娄师德的奏章,狄仁杰感到惭愧,事后感叹道:“娄公大德,我被他宽容竟然不知道,我不及他远了!”6(1)当时薛季昶劝敬晖等人借着军队的力量杀掉武三思,敬晖等人不听从,最终因为这个事情失败,此事记录在晖传里。(要点:“因”“从”“竟”“语”,句意对。)(2)(薛季昶)等到将要到儋州(做司马),害怕周庆立杀害他,想(奏请朝廷)去广州,但又厌恶楚客,于是长叹说:“我薛季昶做事到了这样的地步!”(要点:“及”“见”“是”,句意对。)参考译文薛季昶,是唐朝绛州龙门人。神龙元年,(薛季昶)凭借参与诛除张易之兄弟的功劳,加封银青光禄大夫,担任户部侍郎。当时薛季昶劝敬晖等人借着军队的力量杀掉武三思,敬晖等人不听从,最终因为这个事情失败,此事记录在晖传里。薛季昶也因为这个多次被贬,从桂州都督贬为儋州司马。当初薛季昶与昭州首领周庆立及广州司马光楚客不和。(薛季昶)等到将要到儋州(做司马),害怕周庆立杀害他,想(奏请朝廷)去广州,但又厌恶楚客,于是长叹说:“我薛季昶做事到了这样的地步!”于是自己置办棺材,饮毒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