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20分析文本特色:句段作用题和表现手法学案略语分析文本特色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其命题角度有二:一是常见的句段作用分析,二是文本主要表现手法作用分析。这两个角度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在一篇文本中考查,不过,二轮复习有必要对这两种题型进行全面的强化训练。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单田芳:品评天下的曲艺泰斗晨曦“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语句曾经红遍中国,“单田芳评书”亦曾是彪炳数十年的文化符号。他的新老评书作品总共100余部,覆盖面达到全国530多家电台,收听人数将近7亿。作为中国当代极具代表性的曲艺大家,单田芳以其独特的言语品评天下、指点江山,也精彩演绎着
2、自己80年的智慧人生、60载的艺术人生。单田芳六岁念私塾,七八岁即学会了一些传统书目。上学后,他边读书边帮助父母抄写段子、书词,评书中丰富的社会、历史、地理和生活知识及书曲协作、表演技巧都使他获益匪浅,十三四岁时他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1954年,刚进入大学不久的他就辍学拜师学评书,取艺名为“田芳”。家庭的熏陶,加上天资聪颖,年仅22岁的单田芳在鞍山市曲艺团迅速走红,当时他说书的茶馆常被书迷们挤得水泄不通。书到用时方恨少,深感自己史学、文学知识不足的单田芳,1957年报考了辽宁大学历史系函授班,学习深造了3年。多年以后,他谈起这个决定时仍感叹:“正是当时的学习为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
3、础。”当风华正茂的单田芳逐渐走向艺术成熟时,“十年浩劫”开始了。耿直的他因为说了几句真话被认为是“现行反革命”。在一次批斗中,他的满嘴牙齿被打掉了,后来又连急带气,嗓子发炎变肿,原本清亮浑厚的嗓音也毁了,这对一个评书演员来说意味着什么啊!后来单田芳全家又被遣送到农村接受改造,一呆就是好几年。铲地、送粪、割草、积肥干着沉重的农活,单田芳还在心里默默地背着书。他背三国,背水浒,背聊斋,背学过的诗词歌赋。古书背完了背新书,新书背完了就背学过的课文,实在没得背了,就从头再背。他还在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够再说自己热爱的评书。1978年11月,单田芳终于得以平反。他回到了鞍山市曲艺团,又举起了心爱的惊堂木,说
4、起了评书。已过不惑之年的单田芳由衷地感叹:“再没有比失去自由和政治地位更痛苦的了,也没有比彻底解放获得幸福更痛快的了。”格外珍惜重上舞台机会的他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从1979年到1994年的15年里,单田芳仅同鞍山电台合作就录制了评书43部,共3 500多段。隋唐演义明英烈三国演义等传统评书和百年风云平原枪声等现代新书,在全国各地的100多家电台、电视台播出。一时间,单田芳的评书“说”遍全国,每到中午、晚上,大街小巷、胡同院落,成千上万的人守在收音机、电视机旁听他讲评书。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刚出访美国,在华盛顿一家华人商店里竟然也听到了单田芳说的封神演义,令他又惊又喜。(有删改)1文
5、章第一段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何作用?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撒贝宁回归宋平曾经,他是优秀的法制节目主持人,是各类主持人大赛的奖牌得主;现在,“当红小生”则是他当之无愧的称号,因为在法制以外,他还耕耘着另一片快乐的土地。1994年撒贝宁北上研习法律,毕业那年,中央电视台到北京大学招聘主持人,在已延迟一周的情况下,他凭着讲故事的才能最终闯进了中央电视台,并参加筹备即将开播的栏目今日说法。但事情并没有想象得顺利,不少人认为,把一个日播栏目交给一个没有任何电视从业经验、没有接受过正规播音主持训练的二十二岁学院派,风险太大。当时栏目内部在撒贝宁的去留问题上有两种不同意见:一是先作为记者留下来,慢
6、慢培养;二是觉得镜头感不错,有可塑的潜力。当时正值撒贝宁研究生第一学年,学业压力很大,每一天对他来说都是煎熬:是坚持还是放弃?每天一早他从学校赶到中央台,早上8:00到晚上9:00都钉在了录播室,回到学校时,人就成了一摊烂泥。即便发着高烧他也咬牙扛着,觉得自己代表着北京大学法学院,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正是年轻人不服输的那股劲支撑着他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那时候的他还带着幼稚的气息,但这样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最终成了节目组的“元老”,而在那里一待就是十几年。2010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型综艺情感类栏目我们有一套,撒贝宁又一次成为新一档节目的“元老级”人物。但这次“元老级”人物的重头戏不仅仅是主持
7、,更是他与嘉宾人物的同台竞技。他敢于与著名歌唱家比唱功,敢于现场走秀;相对法制节目中的严肃,他似乎一反常态。看他在综艺节目里这样游刃有余,不禁让人为撒贝宁“叫屈”:这么多年,他得被压抑多少天性呀?我们有一套的综艺节目让撒贝宁的形象活跃了不少,而他主持的首席夜话也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小撒校园演讲的爆笑视频更让人们见识了他的娱乐功夫。大概是这样的原因,中央电视台才敢让这样一个严肃类节目的主持人站在2012年龙年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三十几载,撒贝宁的人生已很精彩,他可以理性思考,他也可以感性狂欢。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节目组为撒贝宁编过这样一段话:撒,就像一股狂热的洪流;贝,深藏在海滩上的贝壳,里面
8、到底藏着多少宝藏;宁,在宁静中寻找喧闹。就是这样“动静结合”,撒贝宁游刃有余。从法制节目的严肃到综艺节目的活泼,撒贝宁实现了他的本色转身。严肃是节目赋予他的特质,活泼则是他天生的秉性。曾经他很幸运,被保送进北大,被保送上研究生,被推荐给中央电视台;现在他依然很幸运,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立之年却也能回归天性。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历史,能够为外人所知道的仅仅是那些独特的印记,而这些绝对会是撒贝宁的独特印记。(选自世纪人物2012年3月刊,有删改)2文章第四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答:3阅读忆夏志清(原文见学案19“自我诊断”),回答问题。文中多处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答:问
9、题反思1做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句段作用题有什么特别之处?答:2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的常见表现手法有哪些?如何答好这方面的作用题?答: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题目文中多处直接引用他人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原文忆夏志清见学案19“自我诊断”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得分剖析现场失分答案该答案把论述类文本中的引用与传记中的引用混为一谈,缺乏紧扣文本的答题意识。0分该答案分别答出了三处引用的具体作用,但缺少一个起总结性作用的要点,像这种题干未指明是“分别”答还是“综合”答的题,可以有“分”有“合”,最好有“综合答”的内容。2分该答案从表现传主、作者和文本三个角度说明了引用的作用,但仍存在答题点不全的
10、问题,如“立体”一词,如能具体说明其含义会更好。4分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得分解读现场满分答案该答案虽有过度答题之嫌,但能多角度思考,很难得,尤其是能从说话人的身份、内容甚至引用的方式(直接引用)、所用的手法(侧面描写)等方面对引用的话全方位分析,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值得学习,很有参考价值。满分6分完善你的答案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一、分析实用类文本中的句段作用分析句段作用题对应的阅读是先整体阅读,后局部阅读,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实用类文本结构相对固定,顺序清晰,只要浏览一遍,勾画圈点出重要词语,对全文内容和思路的把握不成问题。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再读相关的局部文字。读这些局部文字,仍要细读。
11、划分层次,把握中心,思考与上下文的联系即可。句段作用题是在散文、小说及论述类文本阅读中都有的,而要答好实用类文本中的句段作用题,既要从句段在结构中的一般作用(如引起、过渡、照应、总结等)入手,又要在答内容作用时紧扣文体特征。如传记,内容作用一般指向表现传主和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科普文则指向要说明的对象;访谈则指向被访者及营造对话氛围方面。另外,术语使用不可混乱,如为下文某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升华主题等小说术语不可用于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当然,最好用一些通用术语,如引出下文、照应开头、承上启下等;再适当突出一下实用类文本术语,如“传主”“访谈”“说明对象”之类。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文后题目。汤一介:儒者的光芒(节选)陈志明离教师节只差几个小时,中国失去了一位大师。9月9日晚8时56分,北大哲学系终身教授、儒藏总编纂汤一介先生告别了我们。随着汤先生的离开,落寞的学术星空,如今越发显得黯淡无光。汤先生一直拒绝承认自己是国学大师,但他从未否认过他是国学大师的儿子他的父亲汤用彤先生是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他在中、西、印度文化与哲学思想研究上,都有独到的造诣和重大的贡献。早年留学时,就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汤用彤先生为儿子取名“一介”,希望他做汤家的一介书生。也更是希望汤一介长大成人后,既要保有芥子微尘的谦卑胸怀,还要有包罗大千世界的阔大气象。汤
13、一介从魏晋玄学上开始了学术突破。这是他熟悉的领域,也是父亲汤用彤的未竟之志。1983年,汤一介又提出“真、善、美”的问题,认为可以用“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来对应和说明中国对真、善、美的看法。上世纪90年代,针对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论”,汤一介提出了“和而不同”,他认为孔子的这一思想可以为文明共存提供某些思想资源,他主张未来世界的潮流是文明的融合,而非冲突。汤一介曾在他的学术自述中说:“我是最早提倡国学的,但我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提倡国学,即在全球意识观照下提倡国学孤立地、盲目地提倡国学,很可能使中国文化再次游离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之外。”一直到生命最后阶段,他还在思考文化中
14、的“普遍价值”的问题。如果说让中国哲学从传统走向现代是汤一介的毕生之志,那么儒藏就是他晚年最后的梦想。自上世纪90年代起,汤一介就希望编纂儒藏典籍。儒藏全本将收录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学文献3 000余种,330册,约10亿字,计划于2025年完成,规模将超四库全书,目前已完成100册。有学者曾质疑,清代纪晓岚编纂的四库全书,除去佛、道、韩、墨等内容,其实就是一部儒藏,何必劳民伤财去编新的?汤一介认为,四库全书错漏不少、体例不符、使用不便、收录不全,所以四库全书是清代学术一个标志性的成果,但绝非终点。当代国际上通常用的儒藏是日本人排印的大正藏。一贯谦虚低调的汤一介曾自信地宣称:“我的标准是,我编了
15、儒藏之后,世界上通行的儒学研究的本子就是我这个本子。”2003年,76岁高龄的汤一介发起并主持儒藏工程,组织协调国内外20多所大学400多人的庞大编撰队伍,排兵布阵,躬耕亲为,白发老儒,竟然奋蹄不倦,其乐陶陶。请分别说明文中两处画线文字的作用。(1)他的父亲汤用彤先生是中国著名哲学史家、佛教史家、教育家、著名学者。他在中、西、印度文化与哲学思想研究上,都有独到的造诣和重大的贡献。早年留学时,就与陈寅恪、吴宓并称“哈佛三杰”。答:(2)有学者曾质疑,清代纪晓岚编纂的四库全书,除去佛、道、韩、墨等内容,其实就是一部儒藏,何必劳民伤财去编新的?答:二、分析文本表现手法分析文本表现手法题对应的阅读应是
16、整体阅读与局部品读。当题目涉及全文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这时需要整体阅读,不过,这时的整体阅读是一种筛选性阅读,只在全文内对涉及的文字品读。分析实用类文本表现手法更多的是考查局部文字,这时需要的是局部品读,只要能联系全文,尤其是局部文字的上下文思考即可。每一种实用类文本都有自己的文本特点和一些独特的表现手法,每一具体文本更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分析某一种文本独特的表现手法在具体文本中的运用效果时,则要把这种手法在具体文本中的“特殊”作用与它在这种文本中的一般作用结合起来。因此,考生要想准确分析其作用、效果,首先要铭记各种实用类文本独特的表现手法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再重点突破它在文中的特殊作用、
17、效果。如:科普文在平实之外具有“文艺性”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传记从描写手法看,有对照、衬托、渲染、场面描写和细节勾勒等,从修辞手法看,有引用、比喻等;新闻往往采用记叙、描写,穿插议论;报告一般采用平实的语言,不夸饰,力求准确、客观、简洁。(它们的一般作用可参见“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部分)边练边悟(2015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目前为止所谈的发芽行为,精巧程度都还不及格。种子还能从其他线索得到更精确的讯息,以决定什么时候发芽。许多像莴苣一类的种子,对光很敏感,在黑暗中不会发芽,即使温度和湿度都很恰当。这样的机制可以避免那些被埋得很深的、没有机会到达土壤表层的种子发芽。而只要
18、一丝阳光,就能让种子自休眠中苏醒。替菜圃翻土会让阳光传递讯息给土壤中许多对光敏感的杂草种子,让它们知道接近土壤表层了。很多种子的招数更了不起。植物可借由远古演化而来的光感受体(即光敏素分子)感知光线。光敏素分子有两种形式,可彼此转换。一种称为Pr,吸收红光后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称为Pfr。Pfr吸收远红光后再转回Pr型分子。Pr对Pfr的比率是由接收多少这两种不同波长的光而定。这种Pr对Pfr的比率提供了地方环境的讯息,对植物来说极为重要。未被遮蔽的日光,红光/远红光的比率为1,然而,阳光穿过树叶后,大部分红光为树叶吸收,这时比率远小于1。植物透过Pr对Pfr比率能侦测到光的改变。由此,植物利用
19、光敏素察觉邻近植物的位置,调整自己的生长以避开邻近植物。同样,种子如果暴露在透过叶子照射的阳光中,就不发芽。与其在其他植物的遮蔽下发芽、长出难以存活的幼苗,还不如维持休眠状态。(节选)2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程开甲:令人陌生的“核司令”2014年1月10日,96岁高龄的程开甲走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这位老科学家在不少人眼中还是十分陌生。有人开玩笑说,程开甲可能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公开学术成果最少的一位了。一个直观的数字是,在他参加核武器研试的20多年中,其发表论文数量为零。就像一个历史声音的回响。1964年10月16日,我国自主研制的
20、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近半个世纪后,习近平总书记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颁给了这位曾主持我国首次原子弹爆炸试验、“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称为“核司令”的物理学家。1960年,钱三强亲自点将,将他调进了我国核武器研制队伍。自此,已在学术研究上建树颇丰的程开甲在学术界销声匿迹几十年。从第一次踏入“死亡之海”罗布泊,到回北京定居,他把一生中最好的20多年时光献给了茫茫戈壁。他参与制定了我国原子弹研制、试验等工作最早的一份纲领性文献,依据国情否定了苏联专家的空投建议,提出采用地面方式;他设计了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铁塔爆炸方案,确定了核爆炸可靠控制和联合测定爆炸威力的方法;他还前瞻性地谋划了核武器试
21、验研究所的性质、任务、学科、队伍、机构等。虽然参加核武器研试的20多年中,程开甲隐姓埋名,没发表过论文,但他一生在学术研究上始终创新不辍。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时,他与导师玻恩共同提出超导电的“双带模型”;回国后,他率先在国内开展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教科书;离开戈壁后,他进一步发展、完善了高温和低温超导普遍适用的超导电性的双带理论,提出并建立了系统的“托马斯费米狄拉克程开甲”电子理论核试验研究所成立之初,从全国抽调了一批专家和技术骨干。程开甲对他们给予充分信任,作出了许多挑战性的工作安排。他相信,雄鹰的翅膀是在同暴风雨的搏击中铸成的。第一次核试验中,测量核爆炸冲击波
22、的钟表式压力自计仪立下大功,这是当时程开甲鼓励林俊德等几名大学生因陋就简研制的;同样,我国第一台高阻抗电子束加速器的研制工作,也被程开甲交给了年轻的邱爱慈。后来,林俊德、邱爱慈都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对此,邱爱慈说:“决策上项目,决策用我,这两个决策,都需要勇气,程老就是这样一个有勇气、敢创新的人。”对于年轻人的培养,程开甲还坚持言传身教。尽管担任过多种职务,但程开甲称自己从没想过“权力”,只服膺“权威”“能者为师”的那种权威。因此,他可以非常诚恳地对年轻的技术员说:“我向你们道歉,上次的讨论,你们的意见是对的。”走进程开甲的家,你无论如何也不会把这里的主人,与现代物理学大师玻恩的弟子
23、、海森堡的论战对手、中国“两弹一星”元勋联系起来。这里陈设简单、质朴得令人难以置信。有意思的是,他的家里有一块茶几大小的黑板,他喜欢在上面演算大课题。他办公室里也放着一块黑板,后来搬了家,还专门在新居留一面墙装黑板。灵感迸发时,演算公式、分析方案,他都爱在黑板上写写画画。但这些学术结论外界都很难看到,因为这些书写在了中国核研试的阵地上。面对自己获得的很多荣誉,程开甲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对整个核武器事业和从事核武器事业团队的肯定。我们的核试验,是研究所、基地所有参加者,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他
24、说,自己还要“努力不懈,不老长青”。(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3严格的真实性是通讯的基本特征,这篇人物通讯是如何体现这一基本特征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答:大二轮专题强化练与考前增分练定点练20分析文本特色:句段作用题和表现手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科学家在路上张伟地质学家翁文灏的科学生涯,多半是在路上。上世纪20年代,甘肃发生8.5级特大地震,他带着病,坐上骡车,完成了中国科学家对地震现场的第一次考察。作为中国地质科学的开创者,这个来自浙江的小个子经常手足并用,“爬过从没有路的路”。他在野外考察时,不是步行,就是骑毛驴。在人烟稀少的矿区考察,随身背的柳条包里还总带着凿子和矿石。当
25、时的知识分子,许多埋头于书斋做学问,翁文灏却把“担斧入山,披荆斩棘”当成科学研究者的本分。他和同时代的一批先行者,将这一传统深深植入当时的中国科学界。直到不久前,北京大学一名年轻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实地考察的技巧时,仍然忍不住一边感叹浮躁时代里践行者越来越少,一边怀念起翁文灏。而此时,“翁文灏”在哪里?北京市兵马司胡同15号院的2层小楼,一条昏暗嘈杂的走廊里,搬开积满厚厚灰尘的垃圾和纸箱,在一面斑驳的黑板上,依稀看得见刻有“翁文灏”三个字。这里曾是翁文灏担任所长的“地质调查所”办公地点。离小楼不远,就是热闹的西单市场,与陈寅恪、梁思成并称为当时三大国宝级人物的翁文灏,和他领导的中国最早的科
26、研机构,在热闹中保持着静默。而就在约90年前,这个人曾参与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道奇观”。当时,很少有人知道地质学到底是干什么的,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就曾因招不到学生而停办。翁文灏却于1913年奋而发起成立地质调查所,并将其办成“中国第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研究机构”,成为中国现代科学的源头。翁文灏领导的地质调查所,被称作在1949年以前的岁月里“中国人伟大的骄傲”。这个骄傲似乎渐渐被埋没。“文革”前期,一户姓郑的普通人家,搬到已成为招待所的地质调查所办公楼。曾经的黄色小楼被刷成青灰色,房间被隔断,变成住宅。而如今,这里的楼道潮湿肮脏,院子里种满葡萄和柿树,甚至在大白天,也能看见黄鼠狼来回奔跑
27、。关于翁文灏的记忆也越来越稀少。当人们意识到他的重要,试图再现他的风采时,除了他的一篇篇论文和种种科学成就,关于这个“人”的描述,很难见到。能找到的描述,处处显示出这位科学家钟情山野。其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在老家宁波时,翁文灏往往孤身一人,身着长衫,徘徊在田间阡陌之中。(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1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茅以升茅青茅以升,字唐臣,1896年1月9日出生在镇江。1916年,茅以升从唐山路矿学院毕业,这四年中茅以升总平均分为92分,在唐校为空前绝后。同年夏天,北京的清华学校第一次招考各大学校的优秀毕业生,资送美国念研究生,名额只有十人。因
28、清华决定由各学校保送报考,唐校自然保送了茅以升去清华考试。考试完毕,茅以升回到南京,家人都问他考得如何,茅以升摇摇头说,恐怕希望不大,大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考题太简单,人人都能考取,家人只好等着结果下来。过了两个星期,茅以升接到唐校的信,不知是喜是忧,他拆信的时候手颤抖得几乎拆不开,母亲在旁边也替他紧张。信拆开一看,原来是好消息,茅以升被录取了,全家欢呼雀跃。在办入学手续时,康奈尔大学一名负责人对茅以升说,他们学校从未接收过来自唐山路矿学院的学生,不知这些学生的水平如何,因此需要考试后再决定是否录取他们。考试结果茅以升比其他几校的学生都好,从而顺利进入康奈尔研究院。茅以升为唐校挣足了面子,
29、康奈尔学校从此规定,唐校毕业的学生今后不用考试,可直接入校。茅以升选了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当时与他同一专业的还有罗英、郑华,他们三人成为专攻桥梁专业的第一批中国人。钱塘江大桥与茅以升的名字紧紧相连。其实,茅以升在造桥前与造桥后还做过教师,且对教育事业充满热忱。他喜欢讲课,喜欢与学生交流,教书期间他不断改进创新教学方式。他的妻子戴传蕙一直认为,其实茅以升最适合的职业是教书。他去了唐校教书,他曾经试行的一个教学方式叫作“考先生”。每天上课开始的前十分钟,先点某一个学生的名,问他有无问题,如果有问题就请他把问题提出来,老师根据这一问题判分数,如果这个问题连老师都回答不上来,学生就得满分。如果该名学生
30、没有问题就请下一个学生,下一个学生提的问题要前一个学生回答,如果前一个学生回答不上来就得零分。这套方式非常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节选自我们家的人和事儿,有删节)2“钱塘江大桥与茅以升的名字紧紧相连”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闻一多:终身维护五四传统1919年5月5日清早,僻处城郊的清华大学。前一天晚上才听说天安门前掀起风潮的清华学生惊奇地发现:食堂门口贴出了一张大红纸,用工楷整整齐齐地抄着岳飞的满江红。这一下,平静的清华园也沸腾起来了。贴这张满江红的,是高等科二年级学生闻一多。当时的闻一多,在旁人眼中并不是个激进的人。他不大关心外界事物,到了五四前夕,他还在读清诗
31、别裁,写明城考,对清华学报准备改用白话文仍然持保留意见(闻一多年谱长编)。这样一个人,居然会率先响应学潮,实在是件出人意料的事。其实也不意外,闻一多在爱国的问题上是从不含糊的。1917年段祺瑞政府参加“一战”后,英国招工局来招收华工译员,清华学生视此为报国之途,钱宗堡、吴泽霖等报名被录取,但临行事泄,钱、吴被学校强制带回,并拟给予记大过处分。闻一多为之大呼:“爱国无罪”“爱国的权利,不容剥夺!”被传扬一时。(吴泽霖老友一多二三事)5月4日清华召开57人会议,讨论是否参加五四时,闻一多说:“清华住在北京,北京学生救国,清华不去参加。清华,清华,难道你真的不算是中国人的学校了吗?”(闻立鹏血土)此
32、次会上,闻一多当选为学生代表。7日,学生代表团正式成立,闻一多任职于秘书部。闻一多在5月17日的家信中,叙述了对五四运动的看法:“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全国懵然如梦,或则敢怒而不敢言。卖国贼罪大恶极,横行无忌,国人明知其恶,而视若无睹,独一般学生敢冒不韪,起而抗之。虽于事无大济,然而其心可悲,其志可嘉,其勇可佩。”并告诉父母,暑假不回家,在学校参加爱国活动:“男在此为国作事,非谓有男国即不亡,乃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何人?”他的同学这样记述他在运动中的表现:“闻一多则埋头苦干,撰通电、写宣言、制标语,做的是文书的工作。他不善演说,因为他易于激动,
33、在情绪紧张的时候满脸涨得通红,反倒说不出话。”(梁实秋谈闻一多)最能体现闻一多的热情和勇气的是6月4日的游行。前一天,北京学生恢复了一度中断的街头演讲,立刻遭到政府的严厉镇压,清华大学进城的百余名学生全部被捕。但第二天仍然有160多名清华学生进城,执行市学联上街演讲的决议。闻一多本来被分配做文书工作,但这天也和大家一起出发了,而且行前也带备了水壶、干粮和洗漱用具,做好了坐牢的准备。闻一多一度拥护国民党是因为他“爱国”,他后来反对国民党是为了要求“民主”和“进步”。这种种态度无不与五四精神息息相关。他在1944年5月3日的五四晚会上说:“在一个没有民主的国家,埋头搞学问有什么用?学生是国家的主人
34、,有权过问国家大事,如果认为一个国家要学生耽误学业来过问政治就是不幸,那么,造成这种不幸的原因,还不是因为没有民主?”“五四的人物是没有完成五四的任务的。五四要科学,要民主,而靠五四起家的罗家伦、段锡朋之流,都堕落成反民主的人物了。”(萧荻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做出这一切的批评,闻一多依据的都是五四的标准。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闻一多虽然在很长时间内专心治古典,以至于足不出户,但由五四点燃的尊尚爱国、民主、科学的火焰,从未在他胸中熄灭。罗隆基曾说闻一多从拥护国民党到反对国民党是“变”,其实只不过是他一直遵奉着五四精神罢了!闻一多政治上的识见可能不见得高明,但他却是一个坚持自己信念的人,在青岛大学时
35、劝阻学生运动时如此,在昆明时支援学生运动亦复如此。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幼稚的,但要不是幼稚的话,当时也不会有五四运动。(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陈平原/夏晓虹编,有删节)3试分析文章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答:4文章大量引用闻一多的原话及其同时代人的书信、文章,有何作用?答:学生用书答案精析学案20分析文本特色:句段作用题和表现手法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1内容:介绍“单田芳评书”的特点,指出单田芳所说评书的数量以及影响。作用:概括介绍了单田芳在评书方面的贡献,照应文章标题;引出下文对单田芳智慧人生和艺术人生的叙述。2前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撒贝宁比作狂热的洪流、蕴藏丰富宝藏的贝壳,
36、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充满激情、多才多艺的特点;“在宁静中寻找喧闹”体现了他既严肃又活泼的性格。这句话总结前文中的传主形象。把撒贝宁三个字拆开解释,巧妙新颖,能引起读者的兴趣。(答“表达了节目组对他的充分肯定”也可)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夏志清治学、性格、人品等方面的情况。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趣味性。评分建议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边练边悟1(1)看似可有可无的闲笔,实则突出了汤一介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亲的言传身教对其日后走上治学之路有不小的影响。也为下文写其从魏晋玄学上开始了学术突破做铺垫。那也是其父的未竟之志。(2)学者的质疑恰恰衬托出汤一介
37、所主持的儒藏之意义非凡,相比经典的四库全书,是一种历史的超越。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红光/远红光比率的变化准确而具体地说明光的改变。3(1)直接引述人物自身或别人的评价话语,增强真实感。一是程开甲的自述。如程开甲面对自己获得的很多荣誉时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二是相关人物对程开甲的评价。如邱爱慈对他的评价。这些自述和评价客观真实,突出了程开甲的优秀品质。(2)运用真实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如否定苏联专家的建议,设计第一颗原子弹百米高铁塔爆炸方案,出版教科书,鼓励林俊德、邱爱慈开展研制工作等,真实具体地突出了程开甲有勇气、敢创新的可贵品质。大二轮专题强化练与考前增分练答案精析定点练2
38、0分析文本特色:句段作用题和表现手法1描写翁文灏孤身徘徊于“田间阡陌”的情景,突出他一直“在路上”的科学探索精神,回扣标题。以细节描写结尾,使文章意蕴悠长,引人深思。2凸显茅以升在桥梁建筑上的巨大成就,照应上文茅以升在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学习的内容,引出下文他在教书方面的才能的相关内容。3承上启下,点明是闻一多张贴的满江红,引出下文对传主闻一多的叙写。突出敢张贴岳飞的满江红这件事不同寻常,强调闻一多的勇敢无畏与爱国热忱。4引用闻一多的原话,能够直接展示闻一多的精神,印证作者观点,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引用同时代人的书信、文章,能够使传记对闻一多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也能从侧面塑造闻一多的性格,有助于读者全面、深刻地了解其精神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