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案6赏析之要,赏句为妙;赏句之妙,景情为要学案略语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其实,我们赏诗也是这样,无非是看它如何写景,如何抒情以及两者如何结合的。高考考古诗赏析,通常是以某一两个句子为单位,而这一两个句子也主要是写景句或抒情句,所谓赏析,就是赏析诗词中一两处句子的写景艺术或抒情艺术。二轮复习要突出赏析这个核心,而赏析的核心,就是赏析句子的写景艺术或抒情艺术,这就是我们要复习的方向和重点。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1(2015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2、。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答: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暮春赵长卿注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一春憔悴有谁怜?怀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见说江头春浪渺,殷勤欲送归船。别来此处最萦牵。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注赵长卿:宋代著名词人,宋宗室。这首词写在“靖康之变”后,宗室纷纷南迁,定居临安一带。赏析下片中“短篷南浦雨,疏柳断桥烟”两句
3、。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别宋常侍隋尹式 游人注杜陵北,送客汉川东。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注游人:游宦之人,指宋常侍。最后两句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的?请简要赏析。答: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日众哲馆对竹许浑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卷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和尾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5分)答:5阅读临江仙(原词见学案5“借题发挥”),然后回答问题。请简要赏析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4分)答:问题反思1平时学习中你是否能读出某诗(词)或诗(词)
4、中某句(某联)的美丽之处呢?答:2句子赏析题是什么样的题型?它与平时做的表达技巧题是否相同?你觉得做句子赏析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答: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1.题目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颈联和尾联是怎样表达情感的。(5分)原诗见“自我诊断”第4题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得分剖析现场失分答案该答案有两处失误,一是对表达情感的手法判断不准。像对仗,在律诗中一般不作为“手法”出现,而炼字则不是这种情感赏析题的主要赏析角度,优先或者更主要的是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二是对两联所含情感把握不全面。“高洁的品格”表现在尾联上,那颈联呢?这种疏忽要不得。1分该答案对手法的判定较准确,但对情感的把握不准确,只是很表面
5、化地写出对竹子的忧与爱,没有真正写出作者借竹子所言的情志。2分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得分解读现场满分答案该题是一道抒情艺术赏析题,要求考生明确运用什么手法表现什么内容或情感,即既要能准确、全面地把握情感,又能关注到诗人所借助的艺术手法。因此有一定的难度。该答案在这两方面做得很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能把两联结合起来综合赏析,有分有合,深得赏析题之妙。满分5分完善你的答案2.题目请简要赏析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4分)原词临江仙见学案5“借题发挥”现场失分答案失分剖析得分剖析现场失分答案该答案手法(赏析角度)恰当,也写出了表达效果,就是不够细致深入,没有深入地分析这个写景句内在的情感。评判
6、赏析是否上乘,一看赏析角度是否恰当,二看结合文本的赏析是否细致、深入。而后一点常是考生做赏析题的“软肋”。2分该答案显示出该考生较深的古典文学素养,不仅知道用典,还把典故出处写得那么清楚,令人佩服。而且,还会把这两句拆开赏析,并与全词思路结合起来,细致深入,难得!美中不足的是未读出“数峰青”的象征意义。3分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得分解读现场满分答案该答案规范完美,既有对手法的准确判断,又有对手法效果的分析,更对这一景语中包含的两层感情作了准确的解读。满分4分完善你的答案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一、答好句子赏析题要抓住三个关键词:角度、效果、分析句子赏析题是一种综合性强、自由度大的题型。它可以规
7、定赏析角度,如从虚实结合角度赏析该联,也可以自选角度。题干一般会带有“赏析”二字。答好这种题型要抓住以下三个关键词:1角度选择什么样的角度是答好这种题型的关键。除定向赏析外,对那些未规定角度或规定角度较笼统的题该如何切入呢?主要有内容角度和艺术(形式)角度。内容角度,主要是从句子意思、描写情境、上下文意、诗作标题、全诗意境与作者情感等方面来赏析。艺术(形式)角度主要是表达技巧角度。另外还有意象、语言等角度。正因为有如此多的可切入的角度,所以给选择带来了难度。一般而言,要从内容(句意和情感)与表达技巧有时兼及意象、语言(炼字)两个角度同时切入。表达技巧多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两个角度切入。如顾及语
8、句位置特点,可考虑结构角度。到底从哪一个或哪两个角度切入,是因诗而异的。一般而言,应从特征最明显、最突出的角度切入,类似于表达技巧中的“大中取特、多中取主”。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切入,都要求赏析角度恰当、准确、全面。2效果赏析句子,本身就含有效果的分析。有的题目明确要求专赏其表达效果,如2014年江苏卷第10题第(3)小题,“表达效果”是答题的重中之重。一般而言,古诗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具体到诗歌中的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1)内容、主旨、情感角度。这是从句子内容出发,兼顾它在全诗中的表情达意作用。这是效果分析首要考虑的。2014
9、年江苏卷第10题第(3)小题正是从这个角度答表达效果的。(2)表达技巧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能拓宽诗境,表达更为深广等。(3)位置角度。“效果”就是作用,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
10、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3分析“分析”并不能与“角度”“效果”相并列,因为“分析”是具体的答题方法,即要能对角度、效果展开分析。“赏析”,“赏”是指“角度”“效果”;“析”是指“分析”,就是把你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能否结合文本作细致、深入的分析,是评判赏析是否上乘的重要标准。边练边悟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宴散白居易小宴追凉散,平桥步月回。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将何迎睡兴,临卧举残杯。请简要赏析“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一联的表达效果。答:二、重
11、点赏析句子的写景艺术和抒情艺术1赏析句子的写景艺术这类题,有的题干中明确要求赏析写景艺术,有的虽无要求,但所给句子是个写景句。对于这类题,赏析时注意:(1)赏析角度写景艺术的赏析角度较窄,从表达方式角度看,主要是描写艺术,兼及一些与写景有关的表现手法及修辞手法。常见的角度有:描写角度与层次:远景与近景、俯瞰与仰视、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等。多种感官结合:视听结合,从味觉、触觉等入手。描写手法: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白描与细节描写。其他手法,如反衬、融情于景,使用哪些修辞手法等;其他角度,如时空变化等。(2)效果分析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写景艺术的阐释。
12、如用了动静结合手法,稍为解释一下何为“动”何为“静”,“动”“静”如何结合。二是对表达效果的分析。分析时固然要扣住手法自身效果,主要是在诗词中的效果。写景的艺术效果无非是以下几点:对景物自身的效果,如使景物生动形象;造境,营造了什么意境,渲染了什么氛围,扩大了什么意境等;抒情,抒发了什么感情,或者为抒发什么感情做铺垫。边练边悟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曲江(其二)注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注此诗写于乾元元年(758)暮春,杜甫时任左拾遗,因上疏触怒肃宗而被疏远。曲江,唐代长安城名
13、胜。请赏析这首诗颈联的艺术技巧。答:3(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答:2赏析句子的抒情艺术诗歌是抒情的艺术,对抒情艺术(手法)的赏析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热点。赏析的对象有时是全篇,但更多的是一两个句子(或某联、某片),题干一般带有“请赏析的抒情艺术(手法)”或“是如何抒发情感的”等要求。答这类题,一般是由“所用的抒情艺术(手法)所要抒发的情感”构成,关键是对所用抒情艺术的准确判断。而抒情艺术无非两种,一类是直接抒情,一类
14、是间接抒情,重点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方式主要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寓理)、即事抒怀、借古讽今(抒怀)、用典抒情等。从近年考查的手法来看,抒情艺术(手法)远非这里所列的出的,更多的是结合句子的内容及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判断,如句子本身是人物描写,则要从描写的方法(语言、动作、细节等)入手;如句子内容是议论说理,则可能是以理写情。总之,一定要读懂内容,切实从自身内容与关系上判断,而不是先入为主或者只想着那几个最常用的抒情方法。边练边悟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除夜宋陈与义 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明月岳阳楼上去,岛
15、烟湖雾看春生。注朔吹:北风。殊方:异方,远方。本诗最后一联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联系全诗加以赏析。答: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谢薖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注北宋末年,奸臣当道,谢薖由于不阿谀当权者,一生困居布衣。秋期:七夕。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间,牵牛、织女过鹊桥,相会于银河。锦楼:相传为汉武帝的曝衣楼。下阕末尾三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答:大二轮专题强化练与考前增分练定点练6赏析之要,赏句为妙;赏句之妙,景情为要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
16、回答问题。好事近凝碧旧池头韩元吉汴京赐宴,闻教坊乐,有感。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杏花无处避春愁,也傍野烟发。惟有御沟声断,似知人呜咽。注好事近:“近”与“令”“引”“慢”等均属词的一种调式。凝碧:王维为安禄山所拘,曾赋凝碧池诗。梨园:唐明皇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后泛指演剧的地方。御沟:皇宫水沟。词的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闲居注司马光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熙宁四年
17、(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本诗作于此时。试分析本诗结句的表达效果。答: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商山麻涧注杜牧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注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路过商山麻涧时所作。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其地险峻,林壑深邃。麻涧,在熊耳峰下,山涧环抱,周围适宜种麻,因名麻涧。本诗在写景状物上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请就其中一点加以赏析。答:4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蒲剑唐寅 三尺青青太古阿,舞风砟破一川波。长桥有影蛟龙惧,江水无
18、声日夜磨。 两岸带烟生杀气,五更弹雨和渔歌。 秋来只恐西风恶,削破风棱恨转多。注蒲剑:水草菖蒲叶子,其形似剑。唐寅: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29岁中解元,因受考场舞弊案牵连不得为官,依靠卖画为生,生活贫困潦倒,54岁即病逝。太古阿:古代“太阿”宝剑。砟(zh)破:穿破。棱:菖蒲叶的棱角。古人论诗云:“一篇全在尾句。”结合全篇,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赏析尾联。答: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风前断笛平韵彭芳远愁满关山,又吹得、芦花雪深。西楼外、天低水涌,龙挟秋吟。回首人间无此曲,数峰江上落余音。似断云、飞絮两悠悠,何处寻?江南路,晴又阴;声韵改,泪盈襟。自中郎去后,羽泛商沈。牛背斜阳添别恨
19、,鸾胶秋月续琴心。待醉骑、黄鹤度苍寒,霜满林。注龙吟:形容箫笛类管乐器声音响亮或低沉。羽属水,乐音柔和温婉。商属金,乐音略带悲伤却不凝重。鸾胶:据传能续弓弩已断之弦。下阕表现情感的手法有哪些?请简要分析。答:6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行香子上海道中袁通算定归程,嫩约分明。挂轻帆、江渡春申。怪伊双桨,偏泥人行。要等潮来,等潮去,等潮平。酒也庸斟,梦也懒寻。照相思、一点秋灯。拥衾深坐,谁伴深更?有雨潇潇,风瑟瑟,雁声声。注嫩约:不坚牢的信约。春申:黄浦江在上海市内部分的别称。泥:阻滞。结合作品,选取一个角度,对下片画线句进行赏析。答: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
20、疾柳边飞鞚注,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注鞚(kn):马笼头。(1)“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写得饶有趣味,请简要分析。答:(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现的?答:学生用书答案精析学案6赏析之要,赏句为妙;赏句之妙,景情为要自我诊断,找出答题能力短板1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颔联承接“忆咸京”三个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
21、,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2从听觉、视觉上写在船内听着雨打船篷的声音,看断桥绿柳如烟,来烘托凄凉心境。寓情于景。借雨打船篷、烟柳朦胧的景色表达不舍的离情。3作者运用想象(虚写),设想分手之后,自己因思念友人而失眠,由失眠得以听到静夜里如泣如诉的啼鸟声和风声。作者以景结情,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1颈联运用
22、细节描写,“卷帘”时移、“高枕”愁思,表现主人公内心的矛盾和失落,暗含失意的惆怅(1分);同时寓情于景,“秋更早”和“夜偏长”,表现凄凉孤寂的心情(1分)。尾联展开丰富的想象,“秦溪”路上万竿翠竹摇曳,清凉多姿,内心得到慰藉(1分)。两联意蕴相辅相成,借凌霜翠竹,表明自己傲视困境的品格(1分),在写景中寄托了作者坚守清正卓异的情思,含蓄隽永(1分)。2以景语作结(1分),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或“化用前人诗句”1分);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曲终之后词人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1分),体现了他刚毅不屈(高洁)的性格(1分)。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边练边悟1该联抓住时令和物候的变化特征,从听觉和视觉
23、的角度,把夏去秋来的季节变化表现得极富诗意。作者认为暑气消退是急切的蝉鸣之声催促走的,凉爽的秋天的到来是南飞的大雁引来的。作者用别致的造语、新奇的想象来深化作品的主题和意境,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2“穿花”对“点水”,“蛱蝶”对“蜻蜓”,“深深”对“款款”,“见”对“飞”,对仗工整,给人以美感。“穿”“点”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动态美,“深深”“款款”分别写出“蛱蝶”“蜻蜓”的情态美,用词精当,语句更具韵味。蛱蝶穿花“见”,蜻蜓点水“飞”,描绘了恬静、自由的画面,体物缘情,突出了春天的美好。此联为诗的转句,既与前两联的人生境况形成对比,又引出尾联的感慨,全诗圆合自然。3“谷静风声彻,山空
24、月色深”这两句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及意境。“谷静风声彻”一句,从听觉的角度,以山谷之静衬托风声之响,是以静衬动。“山空月色深”一句,是从视觉的角度,用山的空旷来衬托月色之浓厚。这两句视听兼具,动静结合,突出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特点。4尾联想象“看春生”一事,寄托着作者在“岛烟湖雾”的环境中,对冬去春来的美好祝愿和期盼。前面几联虽然有喜景,但总体上是以“喜”的场景来写作者“悲”的情感,但最后一联则能力挽狂澜,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情感是以积极、乐观为基调的。5词人通过天上与人间的对比,写天
25、上银河风平浪静,而世道黑暗,人间看似平地,却处处崎岖不平。表现了词人对社会现实不满、失望的愤懑情绪。大二轮专题强化练与考前增分练答案精析定点练6赏析之要,赏句为妙;赏句之妙,景情为要1(1)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胸中怀有黍离之悲想要抒发而又不能抒发的无限苦痛的情绪。(2)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抒发心中的悲哀。词人赋予御沟流水以人的灵性,说它之所以不流,乃是由于理解到词人内心蕴有无限痛苦,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泣。2本诗结句以景结情,融情于景,意蕴深涵。以春雨过后野草蔓生之景象描述,既流露出大好春光消尽的烦恼以及被贬退居后生活的压抑,又有对趋炎附势的故人的谴责以及对得势猖狂的变法派的愤怒。3(示
26、例一)描写景物层次分明,远近结合。写景由上到下:上景(云光、岚彩)描写空中的白云雾霭,在阳光的辉映下,折射出炫目的光彩;下景(垂柳、人家、雉、人)描写地上的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的美好生活,写得熙熙融融,生机盎然。由远及近:诗人远近结合,移步换形,一句一景,由远处的云光岚彩、垂柳人家写到近处的雉飞鹿蹿、秀眉老父和茜袖女子,让人如置身麻涧,心旷神怡。(示例二)写景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诗中描写了垂柳、人家、牛巷、鸡埘、独酌老人等静景,栩栩如生,让人如入一幅优美的山水画。诗中还写了缭绕的白云和雾霭、雉飞鹿蹿、簪野花的女子等动景,形象活泼,让人心旷神怡。动静结合,生动逼真地描绘出一幅自然风光与山村农家和美
27、的生活图景。4前三联以铺陈手法,层层渲染蒲剑的锋利神威,尾联陡然一转,写出蒲剑受到西风摧折的悲惨命运,前后对比,卒章显志,寄托了诗人怀才不遇(凄凉身世)的感叹。(将“铺陈”“对比”理解为“铺垫”“反衬”也可)5借物抒情,描写了风中笛声,如“江南路,晴又阴”“羽泛商沈”,借助笛声的特点写尽人间别离之苦。直抒胸臆,通过对笛声的内心感受的抒写,“泪盈襟”“添别恨”写出了与旧友分离心添别恨。借景抒情,“牛背斜阳”“度苍寒,霜满林”,进一步抒发写出别离之恨、孤寂思念之愁。通过想象虚写,“待醉骑、黄鹤度苍寒”,来表达此时的不舍。6(示例一)画线句运用了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为思乡而夜不
28、能寐,这时陪伴他的只有潇潇秋雨声,瑟瑟寒风声,归雁的啼叫声。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充分表现了他旅途的孤寂和思乡之情。(示例二)画线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实写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为思乡而夜不能寐,拥衾独坐;虚写潇潇秋雨声,瑟瑟寒风声,归雁的啼叫声。作者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景物描写,充分表现了他旅途的孤寂和思乡之情。(示例三)画线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首先问寒冷寂寥的夜晚,作者因为思乡而夜不能寐,谁来陪伴?然后回答:陪伴的只有潇潇秋雨声,瑟瑟寒风声,归雁的啼叫声。作者通过这种自问自答的方法,充分地表现了旅途中的孤寂和思乡之情。7(1)运用拟人和想象,描摹细腻,生动有趣:白鹭栖宿,窥视沙滩,孤影轻轻晃动,用拟人写出动态;应该是有鱼虾进入它的梦境,想象合理有趣。(2)表现了词人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与淳朴和乐生活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是通过写景来表现的,这首词全篇写景,没有一句抒情,但处处融情于景,寄意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