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54.50KB ,
资源ID:2502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5026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十月革命的胜利.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十月革命的胜利.doc

1、版权所有,盗用必究!本作品版权由金波老师所有,授权予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任何机构或个人均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本公司热忱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有意者请登录高考资源网()教学内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课前复习】问题思考:1俄国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特点,被称为_。到20世纪初,俄国还是一个落后的_。2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_、_、_、_相继投入战争。1917年_参战,协约国阵营增加到_个国家;俄国爆发_和_;推翻了_和_。31917年4月列宁作了_报告;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了苛刻的_。4新生的苏维埃政府为巩固政权陆续实行了

2、一系列被称为_的非常措施。答案提示:1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农业国2德、俄、法、英;美国;27;“二月革命”;“十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3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布列斯特和约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学习目标】1记忆目标(重点记忆)历史事件: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罗曼诺夫王朝覆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临时政府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通过了列宁提出的关于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接着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1918年3月俄德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

3、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英、法、美、日武装干涉苏维埃;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红军击溃白军、外国干涉军;1922年底苏联成立。历史人物:列宁;克伦斯基。历史现象: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封建军事色彩明显;还保留着浓厚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对外国资本依赖;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俄国有政治上比较成熟的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二月革命后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大战的持续,使俄国局势继续恶化,人民群众掀起了新的革命浪潮;苏维埃领导权逐渐掌握到布尔什维克党的手中,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

4、响下,各国共产党纷纷成立;1921年的苏俄,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国内经济进一步恶化;有些地区发生了农民暴动;国内经济危机发展成为政治危机。2理解目标(重点理解)历史概念:工兵代表苏维埃;布列斯特和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历史结论: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已在俄国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俄国已具备了帝国主义的各种基本特征;在世界范围内,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四月提纲提出了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

5、障军事上的胜利;但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它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是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它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推动;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基础知识精讲】本节内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学习时首先要结合本章的内容概要,弄清世界现代史的总体轮廓;明确基本矛盾,把握其特征和发展趋势。这样在以后学习中才能够将重大历史事件给予很好的定位,总揽其要领。其次要注意弄清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客观条件和物质前提,即20世纪

6、初,俄国是一个开始进入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只有确认了俄国已具备了社会主义的各种基本特征,才能够找到俄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依据。另外再结合俄国的具体国情,一方面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另一方面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这些都决定了统治阶级已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一、教材全解(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条件(1)客观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已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已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俄国帝国主义具有明显的军事封建色彩,对国外资本依赖性很大,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在俄国表现得特别突出,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

7、的薄弱环节。如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等。总之,当时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参加世界大战,使沙俄的国民经济陷入了全面崩溃,全国各地革命运动不断。(2)主观条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无产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至1917年初俄国工人阶级的人数为1500多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0%。俄国无产阶级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双重压迫,革命性强。工人集中程度高,大多数工人集中在几个大城市的大企业中,便于组织和发动。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而且以

8、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能够根据俄国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正确的革命策略。这是俄国能够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另外,俄国无产阶级还有革命的同盟军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贫苦农民。总之,20世纪初的俄国,既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定客观物质条件,也具备了较成熟的主观实际条件。这些因素的结合,就使无产阶级革命能够首先在俄国爆发并取得胜利。2十月革命的胜利(1)“二月革命”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拖垮了俄国的经济。1500万壮丁被强征入伍,饥饿席卷全国,沙皇统治力量削弱;国际上,有力量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三国正厮杀得难解难分。这样,就造成了对俄国革命有利的国内外形势。1917年爆发了二月(俄历)革命,

9、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统治。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十月革命前夕爆发的二月革命是一场全民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布尔什维克党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的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因此,这次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不是建立起单一的资产阶级政权,而是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发动和成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2)“二月革命”后的复杂形势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政治形势的基本特点是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彼得格勒的工兵代表苏维埃,是武装起义的领导机关,革命后是革命的权力机关。它得到

10、了武装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的支持,管理国家事务,这表明它是革命新政权的萌芽。但在工兵代表苏维埃中占多数席位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反对社会主义革命。他们支持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是主要政权,只是一时还没有掌握足以镇压工农革命的武装力量。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只是暂时的过渡现象,不可能长期维持。名词解析:四月提纲二月革命后,在两个政权并存的形势下,俄国究竟朝什么方向发展?在俄国革命的紧要关头,1917年4月16日列宁从侨居地瑞士,排除了种种困难,回到了彼得格勒。受到了数千工人和革命士兵的热烈欢迎。第二天,列宁先后在布尔什维克的代表会议上和布尔什维克代表同孟什维克代表的联席会议上,宣读并讲

11、解了他的题为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提纲,会后又将它发表在真理报上。这就是著名的四月提纲。在提纲中,列宁回答了在革命转折关头党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和紧迫的问题:关于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向社会主义阶段的过渡;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待帝国主义战争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态度问题;关于党在苏维埃中争取多数的途径问题;关于建立苏维埃共和国的问题;关于经济改造问题;关于召开新的党的代表大会和发起建立第三国际的问题等等。从而为党制定了争取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路线、方针和计划。四月提纲是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是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具体化和新发展。(3)七月流血事件正

12、当布尔什维克党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继续推进革命形势发展的时候,临时政府却于7月1日驱使士兵在前线向德、奥匈进攻,妄图以战争消灭革命,但这次冒险进攻遭到了惨败。消息传到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游行示威,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临时政府从前线调回军队镇压示威群众,当场打死56人,打伤650人。制造了“七月流血事件”。七月流血事件,宣告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和平发展已不可能。在白色恐怖的形势下,布尔什维克党秘密地举行了第六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准备武装起义的方针。(4)十月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使国内局势不断恶化。10月,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确认武装起义的条件

13、已经成熟,决定在近期举行武装起义。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上午革命的工人和士兵夺取了几座桥梁。下午,占领了中央电报局和电报通讯社。一夜之间,起义队伍以优势兵力占领了市区所有桥梁、火车站、邮电总局、国家银行及其他国家机关。至翌日晨,除临时政府所在地的冬宫等个别据点外,几乎整个首都均已落入起义者手中。克伦斯基仓惶逃出彼得格勒。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上午10时,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列宁起草的告俄国公民书,郑重宣告:临时政府已被推翻,国家政权已转到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的机关。下午起义队伍完成了对冬宫的包围。晚上“阿芙乐尔”巡洋舰一声炮响,数万名武装的工人和士兵潮水般冲进冬宫

1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接着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到1918年春,各地苏维埃政权相继建立。(5)苏维埃政府的革命措施政治上: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初步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制度。经济上: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到1918年年中,绝大部分大中型企业均已收归国有,政府掌握了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在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无偿地分配给农民耕种。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对外政策:对外政策最迫切的任务是结束同德奥集团的交战状态,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为此,苏维埃政府于1918年3月忍痛同德国

15、签订了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6)共产国际的成立成立条件:第二国际的破产,帝国主义建立反苏反革命的国际联盟;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各国共产党纷纷成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组织来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思想理论和组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共产国际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成立: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成立大会。大会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在第三国际的旗帜下联合起来”。大会通过了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共产国际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受它的领导。(7)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对俄

16、国的影响: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对世界的影响:它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它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它把国际无产阶级的斗争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连为一体。标志: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1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背景(1)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不断发动叛乱。(2)协约国组织兵力从三面进攻苏俄。(3)经济困难。到1918年夏天,苏维埃共和国已被战火包围,红旗只在四分之一的国土上飘扬。粮食、原料和燃料的主要产地已被武装干涉者和白匪

17、叛乱分子夺去。(4)反革命恐怖和破坏活动猖獗。1918年8月30日,社会革命党的恐怖分子刺杀了彼得格勒肃反委员会主席乌里茨基;同一天在莫斯科又刺伤列宁。这些史实在电影列宁在1918里都有表现。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为了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击退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革命势力的联合进攻。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全国为军营,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战斗口号,并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把国家生活完全转入战时轨道。(1)实行义务兵役制,组建工农红军。(2)在经济上实行了一系列非常措施。这些措施后来被列宁统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

18、(原因)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使苏俄的经济濒于崩溃,加上1921年天灾造成的饥荒,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生活必需品奇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加剧了国内经济的进一步恶化。1919年春余粮收集制实行后,1920年播种面积减少约8%,农民生产积极性受挫,并出现赶征粮队和农民暴动的事件。工人群众对工厂里的军事制度和供应异常困难也日益不满。更为严重的是,1921年2月28日发生了喀琅施塔得水兵暴动。这些表明苏俄国内的经济危机已发展成为政治危机。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及主要内容1921年3月8日至16日,俄共(布)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决议标志着

19、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历史性转变。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有:(1)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佣劳工。(2)在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在流通方面,由国家垄断贸易和实物配给改为自由贸易和商品交换。(4)分配原则:按劳分配。3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意义(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得到缓解,生产得到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受到了广大工农民众的欢迎。(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

20、到了一条小农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3)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内,行之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4苏联的成立(1)成立: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碎了民族压迫的枷锁。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自决”的原则,和1917年11月15日苏维埃政府宣布的俄国各族人民权利宣言,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了自己独立的国家或自治共和国。在国内战争期间,为了抗击共同的敌人,建立了

21、军事联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开展,就提出了各苏维埃共和国进一步联合的问题。1922年12月30日,苏联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开幕。大会代表根据各共和国人口比例选出,大会批准了苏联成立宣言和联盟公约。大会规定了各苏维埃共和国自愿加入和自愿退出联盟的权利,大会宣布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邦四个加盟共和国第一批加入苏联。1924年初,苏联第一部宪法生效,宪法规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联邦制的社会主义国家。(2)意义:苏联成立后,其国际地位不断提高。1924年与英国、意大利、挪威、希腊、瑞典、丹麦、墨西哥、法国先后建立了外交关系。1924年5月31日与中国签订了中

22、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并建立了外交关系;1925年1月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至此,除美国外,苏联已同世界上的主要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苏联已经以大国的身份重返国际舞台。二、课堂小结【学习方法指导】1记忆方法时间排序记忆法:历史事件的发生离不开历史时间。我们在记忆历史事件时,将它们按照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在一起,找出其特点和规律就很容易记住,且不易忘记。例如本节内容中的重大事件,我们将其排序为:1917年3月(俄历二月)二月革命发生,沙皇统治被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灭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4月,列宁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7月,临时政府镇压示威群众,政权完全转到

23、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10月,布尔什维克中央会议通过了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11月7日,彼得格勒工人、革命士兵起义。11月8日,攻占冬宫,取得胜利,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1918年3月,苏俄同德国签订了苛刻的布列斯特和约;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改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19年3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成立。1921年3月苏俄国内的经济危机发展成为政治危机;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定,标志着苏俄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1922年底,苏联成立。通过上述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排列,很容易找出其特点和规律。(1)1917年3月,1918年3月

24、,1919年3月,1921年3月均发生过重大事件。我们首先把这些发生在“3月”的重大事件按顺序记住。(通常称定时记忆法)然后我们再观察发生在1917年的事件:3月、4月、7月、10月、11月。其规律是:“大事共八件,首尾月相连,中间月隔三”。(2)我们从上述历史事件发生的疏密程度上也可以找出其变化规律。如1917年俄国是一个“革命年”,所以其发生的重大事件就特别密集,其他年份则相对次之。(3)上述重大事件的发生历时六年,只有1920年空白,其他的事件从1917年3月始至1922年底止连续发生。(这种记忆方法通常也称作“动时记忆法”)记住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非常重要,2003年全国高考历史卷就考查

25、了四月提纲、两个政权并存、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先后顺序。2理解方法因果联系理解法有些新知识如果单从一方面去理解比较困难,我们可用因果联系法来解决。如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十月革命前夕爆发的二月革命是一场全民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党力图领导并直接参加了群众的革命斗争,但尚无足够的力量使自发的革命洪流完全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因此,这场革命的结果,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围,不是建立起单一的资产阶级政权,而是形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为十月革命的发动和一举成功,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条件。对于二月革命后的复杂形势,我们也可用因果联系的方法理

26、解。由两个政权并存,到临时政府独揽大权;由列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到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决定发动武装起义的方针;由临时政府继续参加一战的政策,到人民革命新浪潮的掀起。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分析,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了。对于十月革命胜利后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也可从十月革命的过程中找到原因。十月革命抓住了有利的时机,以较小的代价,通过城市武装起义在很短的时间里夺取了政权。但是,国内外的反动势力并没被彻底的消灭。故又经过了近三年的时间,打败了国内外反动势力,才巩固了新生的政权。用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理解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变化原因,在于俄国在十月革命前

27、是一个经济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经济政策正是基于这一国情而提出的。3解题方法例题(2000年全国高考题)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上交国家后剩余的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在农村推广合作制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现象和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题目通过比较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某一方面的共同点,从而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认识,同时也暗含了对这两种政策的评价。题目的巧妙之处在于考查了这两个政策的共同点。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更多地强调二者的不同之处而忽略其相同点。我们应该知道,一个政府其政策的连续性是一种客观的必

28、然,也是判断其性质所依据的一个方面。学会这一点,对认识历史现象是大有裨益的。以上两点也正是本题的主要立意所在。测试结果表明,本题难易适中,区分度高。题目所设三个干扰项中,B、C两项比较容易排除,D项因为考生对合作制比较陌生,对它推广的时间不明确,具有一定干扰性。但解题的关键是在如何确定A项正确上。多数学生认为余粮收集制拿走了农民的全部农副产品,而不是部分农产品,从而导致判断失误,放弃了正确选项。答案:A【知识拓展】1罗曼诺夫王朝:教材中提到:“1917年爆发了二月(俄历)革命,俄国人民推翻了沙皇统治。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覆灭。”那么罗曼诺夫王朝是怎么回事呢?1613年1月,罗斯托夫总

29、主教菲拉列特的儿子米哈伊尔费多罗维奇罗曼诺夫(15961645)被俄罗斯贵族、大商人和高级僧侣等推举为沙皇,开始了罗曼诺夫王朝在俄国的统治。在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304年中,共经历过17个沙皇,其中著名的是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和亚历山大二世。彼得一世在位43年,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为俄国进入欧洲大国之列奠定了基础;对外,进行侵略扩张,打败瑞典,夺得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成为“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时期,对内竭力巩固贵族地主土地占有制,被称为“贵族的女皇”;对外,不断扩疆拓土,三次参与瓜分波兰,通过两次对土耳其战争,夺得黑海出海口及北岸地区,

30、还把扩张的触角伸到远东,并在北美占领了阿拉斯加。她的扩张给俄国奠定了争夺欧洲霸权的基础。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废除了俄国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农奴制的残余。罗曼诺夫王朝统治时期,俄国经济迅速发展,19世纪8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但是由于封建农奴制的残余势力很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由于历代沙皇几个世纪的强取豪夺,20世纪初,已经成为一个拥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殖民大帝国,成为俄国各族人民的大监狱。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国家,战争激化了

31、国内各种矛盾,终于在1917年爆发了“二月革命”,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迫退位。1918年7月17日沙皇一家在叶卡捷琳堡(今斯维尔德洛夫斯克)被处决。2从彼得格勒到莫斯科苏俄的迁都教材在讲述十月革命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有过一段这样的表述:“11月7日,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赤卫队员和革命士兵占领了首都的重要据点,又攻占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首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接着,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据此,我们可以认定:十月革命前的俄国首都是彼得格勒(即现在的圣彼得堡),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维埃俄国首都也是彼得格勒。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前苏联和现今的俄罗斯联邦的首都却是莫斯科。那么,何时由彼得格勒迁都莫斯科的呢?1918年2月26日,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通过迁都的决议,3月11日苏维埃政府从彼得格勒迁移到莫斯科。”至今俄罗斯的首都仍在莫斯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