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205.25KB ,
资源ID:249980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998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板块大综合(三)现代史通史整合 学案.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板块大综合(三)现代史通史整合 学案.docx

1、宏观大视野下的中国和世界现代中国现代世界时间跨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当今世界特征探索中崛起的中国多极化、全球化的世界表现政治文明(1)新中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构成新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3)新中国外交走上世界舞台,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

2、趋势的曲折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文明(1)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新中国经济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19491956年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56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1)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逐步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改革成效不大,并最终解体(2)20世纪30年代,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现代化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

3、模式被普遍采纳,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也在不断调整(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思想文明(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2)新中国科技、教育、文艺事业取得重大成就(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2)现代主义文学、美术、音乐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通史阶段特征与重要史实定位一、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文明特征概述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链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

4、了序幕。一战后到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发展,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史实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选修19141945年十月革命、一战、二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列宁主义诞生、量子力学、相对论、印象主义绘画、现代立体画派列宁二、二战后的世界文明特征概述从1945年至今这是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政治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冷战共处,社会主义经历了迅速发展和重大挫折,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经济上,形成

5、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双重趋势。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思想文化上,现代主义色彩浓厚。史实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美苏冷战、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德国的分裂、朝鲜战争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美德日改革)、赫鲁晓夫改革现代主义文艺、电子信息技术、摇滚乐、乡村音乐、电视20世纪6070年代越南战争、古巴导弹危机、不结盟运动欧共体成立、日本崛起、勃列日涅夫改革、“滞胀”20世纪80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欧元的诞生、区

6、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戈尔巴乔夫改革三、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特征概述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有成功,也有失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史实定位阶段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选修建国初19491952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新中国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没收官僚资本、土地

7、改革、稳定物价。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1949年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民教育奠基,1949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毛泽东邓小平过渡时期19531956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宪法、三大政治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为科技、文艺、教育发展制定了长远规划。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5年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

8、路线、“左”倾错误泛滥、“八字”方针论十大关系、“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五”计划建设成就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袁隆平杂交水稻、北京电视台试播,“文革”中教育、文艺发展都出现了曲折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周恩来调整经济、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徘徊期19761978年1976年10月,中共中央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党和国家的经济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恢复高考四、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至今)特征概述中共十一届三

9、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时期,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为突出的时期。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周边国际环境的稳定,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史实定位阶段时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选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1992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国两制”构想、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不结盟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建立经济特区,对外开放邓小平理论形成,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邓

10、小平提出教育“三个面向”,提出“二为”方向邓小平1992现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依法治国战略提出、香港和澳门回归、新型区域合作(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中国加入世贸“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科教兴国、载人航天、互联网通史问题考向例析考向一模块贯通类问题押题1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下,世界近现代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415

11、世纪,现代化的准备或酝酿阶段;1618世纪,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18世纪晚期以后,现代化在西方国家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现代社会出现新的转型迹象。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1)指出1618世纪,英国现代化启动的具体表现。(2)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分析其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3)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变化,分析新变化出现的原因。 (4)20世纪80年代,我国史学界掀起“现代化研究”的高潮,指出其历史背景。押题2市场因素究竟

12、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经济乃至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进行了各种探索,积累了经验,也留下了不少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材料二市场是一种古老的制度。然而,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以至于整整一、两代中国人对于市场完全感到陌生。最近十几年里,对我们日常生活以及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影响最大最深刻的莫过于市场了。梁治平市场国家公共领域材料三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

13、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四十年的时间,市场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逐渐退出乃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最近十几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后秩序的制度化”方面的表现及动机。考向二中外融合类问题押题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

14、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材料二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斯大林认为,我的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自己内部来积累,内部来积累呢,那主要当然要来自于农业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以上材料均据大国崛起解说词整理 (1)指出材料一中英美两国市场经济模式的各自特点。分析美国创新市场经济模式的背景。(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列宁和斯大林是怎样探索的?概要评述斯大林时代所形

15、成的经济体制。(3)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押题4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毕业后被派到地方服务。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那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途,政府的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我们只能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摘编自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材料二1618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时间大学增设的教授席位1546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16

16、19年牛津大学萨维里几何学1621年牛津大学色德来自然哲学、萨维里天文学1663年剑桥大学数学1669年牛津大学植物学1702年剑桥大学化学1704年剑桥大学天文学材料三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1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材料四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

17、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选官制度?为什么“这样的政府,我们再也不能叫它做贵族政府”? (2)根据材料二的信息,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4)根据材料四,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经济条件。二轮专题强化练板块三现代史通史综合训练一、选择题1列宁在1920年写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指出:对于执政的共产党来说,“最严重最可怕的危险之一,

18、就是脱离群众,就是先锋队往前跑得太远,没有保持排面整齐,没有同全体劳动大军,即同大多数工农群众保持牢固的联系”。当时苏(俄)共脱离群众主要是因为()A党员干部追求享乐腐化堕落B党的政策损害群众利益C党员干部缺乏群众工作经验D党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2(2015南京、盐城一模)1928年9月,苏联领导人布哈林在一个经济学家的札记中认为:“为了使国家工业化得到实现不仅应当保证对建筑材料等需求的相应的货币,而且应当保证这种建筑材料相应的供应(无论如何)也不能用未来的砖头,建造现实的工厂”。他认为苏联应当()A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B优先发展建筑原料产业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遵循工业化建设的规律3(201

19、5韶关一模)罗斯福新政是西方国家首次以政府形式在价值观上对“社会达尔文主义”(优胜劣汰)提出回应与挑战。新政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秩序 B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C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4(2015湛江高三调研)据统计,美国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5 037亿美元,人均收入1 883美元: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高达9 741亿美元,人均收入为2 579美元,被称为“繁荣的十年”。其繁荣的原因有()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新经济”的出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A B C D5(2015荆州一模)据统计,到1988年为止,发达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水平,

20、已由20世纪40年代的54%下降到4.7%,发展中国家工业产品的平均进口关税也降为14%左右。这说明()A国际资本实现了全球自由流通B贸易壁垒制约发展中国家工业化C世界贸易中心发生了重大转移D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6(2015石景山高三期末)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说道:“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上述材料意在说明()A多极化格局致使地方主义发展B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C冷战时期已出现了多极化趋势D美苏两极

21、格局被多极化格局所取代7(2015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五)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造成20世纪50年代末两国粮食产量状况的相同因素主要是() A政策指导失误 B优先发展工业C整风运动过激 D自然灾害严重8(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西方学者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该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9(2015

22、石家庄一模)1931年11月以来,人民习惯称毛泽东同志为“毛主席”。其中毛泽东同志1954年当选的“主席”与新中国成立时当选的“主席”含义不同。这主要是基于()A政党和政府的区别 B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C执政理念的更新 D所有制性质的根本变化10(2015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雷颐年轻时当过空军,据他回忆:飞机上天之前,飞行员要报:“起飞,沿着主席革命路线前进!”地面喊:“用毛泽东思想占领天空,前进!”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毛泽东思想无所不能 B此段史料可信度较高C这肯定是在探索时期 D当时的空军实力很强11(2015广东佛山一模)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

23、产党人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基于这种认识,中国共产党()A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参加亚非会议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D改善中美关系12(2015四川“名校联盟”高三测试)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中外科技、艺术领域的一些重要现象,其中推论最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1790 年前后“四大徽班”进京 标志京剧的正式形成 B19491957 年归国知识分子 3000人为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准备了人才C达尔文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解释自然、社会现象方面得到普遍应用D莫奈创作了日出印象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由此形成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

24、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与英国订立的天津条约甚至规定,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魏源就认为西方人与中国人本质上是一样的,西方人有知识、讲礼貌、正直,不应该称之为蛮夷。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60年代之前一般称“夷务”,但此后则由“洋务”“西学”之类的褒义型概念替换了,这虽然有列强武力逼凌的因素,其中也透露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的转变。摘自齐廉允 “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的错位中国传统外交观考察 材料

25、二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材料三包容可以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张国家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坚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倡导通过和平方式和外交渠道解决分歧与争端,反对诉诸武力和干涉别国内政。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共建包容发展的美好世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对外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是如何以包容姿态融入世界的。(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关系的认

26、识。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前期)共和党人保守派从各种角度陈述继续对共产党中国实行全面贸易禁运的必要性,认为只有对共产党中国实行比对苏联更严厉的贸易禁运,才可能分化中苏同盟。正是在上述观念的指引之下,艾森豪威尔政府坚持在亚洲大陆上遏制中国,继续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在政治上策动“两个中国”。这些举措诚然阻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但同样重要的是这种政策也几乎同样地损害了美国自己。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材料二在“冷战”结束的初期,多极化曾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以来,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出现了一些反转,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上实力

27、最强大的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而且越来越奉行更倾向于单边主义的政策,甚至一些美国人认为现在是一个单极世界。倪峰关于多极化的一些思考材料三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发展道路、社会制度、指导思想表现出高度自觉和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人民日报(2013年1月29日)(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

28、年代前期美国采取了怎样的对华政策?美国对华政策的背景和造成的后果分别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冷战结束初期多极化“较好的发展势头”的表现,分析90年代以来“美国与其他多数世界主要力量的差距被拉大”的原因。(3)概括近年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背景,并用史实说明中国如何践行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学生用书答案精析板块大综合(三)现代史通史整合考向例析押题1(1)表现:政治方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开展;思想方面,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社会方面,新兴城市的兴起。(2)建国初期,我国基

29、本照搬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和严重的经济困难。(3)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盛行;工人阶级长期的不懈斗争;罗斯福新政的示范效应;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和吸收等。(4)背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双百方针”的重新实施;20世纪80年代邓小

30、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步伐加快;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及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解析第(1)问,从1618世纪英国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综合分析。第(2)问,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表现。第(3)问,从科技、国家政策、经济理论及借鉴等方面回答。第(4)问,从我国现代经济、思想、教育及世界局势等方面分析。押题2(1)“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原因:照搬苏联建设经验(斯大林模式),通过三大改造建

31、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建立: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中国开始主动融入世界市场;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3)表现:主导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关贸总协定,实行马歇尔计划,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动机:主宰资本主义世界,对抗苏联,称霸世界。解析第(1)问,可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方式、体制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须依据建国后中国的经济体制进行分析;第二小问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事件进行回答。第(3)问第一小问,抓住19451951年的时间限制,梳理与美国有关的

32、经济事件进行回答;第二小问结合美国战后的国家利益与世界政策回答。押题3(1)特点:英国自由放任(或自由、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市场);美国国家(政府)干预。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答金融危机不给分);政治危机(或法西斯威胁;社会动荡;政府信誉下降);国家干预经济思想的影响;胡佛自由放任经济思想无法解决危机;苏俄经济建设的经验。(2)探索:列宁: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斯大林模式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评价:积极:短期内取得了巨大成就,如巩固了政权、经济上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等。 消极:从长期来看,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如权力高度

33、集中、片面发展重工业等。(3)变化: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原因:国际: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国内:“文革”结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确立改革开放、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的方针(或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或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押题4(1)制度:察举制。原因:通过太学求学、政府考核,取代了贵族世袭为官。(2)趋势:以人文科学为主到以自然科学为主。原因:思想解放;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3)处境:招生困难,学生不多。背景:顽固守旧势力的

34、抵制;封建礼教的束缚;科举制度的束缚;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4)变化:内容更丰富多样;突出经济;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且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条件: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二轮专题强化练答案精析现代史通史综合训练1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0年正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露的时候,它严重损害了百姓,尤其是农民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也影响到他们与共产党的关系,因此,B项正确。A、C、D说法与史实不符,故均排除。2D3C提炼题干的主旨:“挑战优胜劣汰”,即劣者不一定遭到淘汰。整顿财政金融秩序,关停了一些小银行,也就是淘汰劣者,故A

35、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并未确立计划经济体制,而是采取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法复兴经济,故B项错误;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这使弱势群体得到救助,是对优胜劣汰的一种挑战,故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于1944年,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故D项错误。4C5D国际资本的全球流通仍然有关税障碍,故A项错误;材料中关税水平下降,贸易壁垒削减,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故C项错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税水平下降,是经济全球化的体现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故D项正确。6C东欧和西欧各国东山再起、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这些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推动多极

36、化趋势发展,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仍然主导世界,而非“一超”,故B项错误;此时还处在冷战时期,但东欧和西欧、中国等实力的上升,冲击了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故C项正确;美苏两极格局还没有被取代,故D项错误。7A中国因为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因为赫鲁晓夫改革不顾实际的过度垦荒,两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粮食产量均大幅下降,故A项正确;优先发展工业主要的可能是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与粮食产量下降没有必然关系,故B项错误;整风运动影响集中在政治领域,故C项错误;自然灾害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8D9B毛泽东同志1954年当选的“主席”是因为一届人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7、确立,通过人大选举实现,新中国成立时当选的“主席”是一届政协选举产生,其含义不同是根本政治制度确立的结果,与政党和政府的区别无关,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执政理念没有变化,代表广大人民利益,故C项错误;1956年所有制性质才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错误。10B材料反映了空军联系方式中渗透的政治路线教育,不能体现“无所不能”,故A项错误;历史上有过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这种现象完全可能出现,故B项正确;探索时期一般指19561966年这个阶段,材料中的现象更多的可能是在“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文革”时期,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空军实力”,故D项错误。11B12B“四大徽班”进京是京剧开始

38、形成的标志,其正式形成于道咸时期,故A项错误;新中国在“二弹一星”等领域取得成就,与众多归国知识分子的贡献难以分开,故B项正确;生物进化论适用于自然界,但对人类社会并不适用,否则就为极端思想提供了依据,故C项错误;莫奈是印象派绘画的代表人物,日出印象促成了印象派创作风格的形成,故D项错误。13(1)转变:从传统的华夷观(或“天朝上国”观念)和封建等级外交理念到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原因: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民族自尊心受挫,“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被打破;西方近代外交观念的传入;一些晚清官员和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2)融入:制定独立自主

39、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与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1954年倡导并确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开始步入世界舞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20世纪70年代实现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在中国主导下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和金砖国家;实行对外开放,2001年加入WTO。(3)认识:只有将“大国意识”与“世界意识”统一起来指导对外交往,才能使一个国家的外交走上良性的发展轨道,既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又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恰如其分的角色。(言之成理即可)14(1)政策:美国对中国实行包围和禁运,并继续实行“两个中国”的政策。背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

40、策,积极发展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美国继续坚持敌视新中国的立场,支持台湾的国民党政权。后果:美国的对华政策,既不利于中国的发展,也对美国的利益造成了损害。(2)表现:欧盟成立;中国的崛起;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原因: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的影响。(3)背景:两极格局结束,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广泛展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等。史实:新时期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主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加入WTO),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事务等,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巨大贡献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