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鉴赏A组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1.(2015河南中原名校一模,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后游杜 甫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注杜甫于上元二年(761)春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第二次即写了这首后游。其时,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而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1)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5分)答:(2)从全诗看,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要分析。(6分)答:2.(2015湖北重点中学联考,14,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经梧州唐宋之问南国无
2、霜霰,连年见物华。青林暗换叶,红蕊续开花。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注槎:木筏。流芳:诗中指南国的美好景象。(1)请简要分析“青林暗换叶”一句中“暗”字的妙处。(3分)答:(2)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3.(2015安徽江淮名校二联,89,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贺圣朝留别宋叶清臣满斟绿醑注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注绿醑(x):美酒。(1)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两句有何妙处?(4分)答:(2)这首词写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请结合下片作
3、简要分析。(4分)答:4.(2015河北邯郸模拟,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念奴娇吴 渊我来牛渚,聊登眺、客里襟怀如豁。谁著危亭当此处,占断古今愁绝。江势鲸奔,山形虎踞,天险非人设。向来舟舰,曾扫百万胡羯。追念照水然犀,男儿当似此,英雄豪杰。岁月匆匆留不住,鬓已星星堪镊。云暗江天,烟昏淮地,是断魂时节。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注牛渚:在今安徽马鞍山市长江东岸,下临长江,突出江中处为采石矶,风光绮丽,形势险峻,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危亭:就是“然犀亭”,与下文的“照水然(同燃)犀”,是同一典故,东晋温峤“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
4、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晋书温峤传)。后人常用“燃犀”来形容洞察奸邪。胡羯:指金兵。(1)简析“客里襟怀如豁”中“豁”的妙处。(5分)答:(2)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6分)答:5.(2014河北石家庄一模,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和王中丞闻琴谢 朓凉风吹月露,圆景动清阴。蕙风入怀抱,闻君此夜琴。萧瑟满林听,轻鸣响涧音。无为澹容与注,蹉跎江海心。注容与:徘徊犹疑。(1)这首诗是怎样描写琴声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答:(2)诗人听了琴声后产生了怎样的感慨?请简要分析。(5分)答:6.(2014天津十二区县一联,14,8分)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
5、作答。南乡子刘秉忠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1)分析上片作者的情感。(2分)答:(2)“灯”的意象耐人寻味,请结合词句分析其作用。(3分)答:(3)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有何异同?试作分析。(3分)答:B组20142015年模拟提升题组1.(2015吉林一模,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采桑子欧阳修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注欧阳修从被贬谪外郡到重新起用、历任
6、要职(担任过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高级军政、行政职务),到再度受黜,最后退居颍州(今安徽阜阳)。朱轮:古代太守乘朱轮车。辽东鹤:用搜神后记中丁令威化鹤归来的传说,喻久别重归而叹世事变迁。(1)词的上片“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6分)答:(2)请结合这首词的下片,分析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答:2.(2015河北名校联盟一检,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浣溪沙苏 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注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木。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古时农具)并肩而耕。使君:指作者自己
7、。(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答:(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6分)答:3.(2015河南八校二联,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异梦陆 游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凄凉鸣赵瑟,慷慨和燕歌。此事终当在,无如老死何!注这是陆游家居浙江山阴时所作,其时陆游已经84岁高龄。(1)这是一首写梦的诗,作者的梦有什么“异”处?请简要分析。(5分)答:(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尾联对表达这种心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4.(2015山东潍坊期中,14,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东马塍注朱淑贞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注东马塍:地名。(1)第二句中“暗”字用得最传神,请简要赏析。(4分)答:(2)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答:5.(2014河南郑州二模,89,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旅夜怀远客许 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1)“竟晓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意?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答:(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答:6.(2014山西太原一模,89,11分)阅读下面这
9、首词,完成问题。临江仙元好问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作者写此词前三年曾与李辅之两次畅游济南大明湖。(1)上片是如何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5分)答:(2)从上下片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6分)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鉴赏A组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1.答案(1)(示例1)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作者将寺、桥、江山、花柳拟人化,用“忆”“怜”“待”“无私”描写
10、山寺之景,山寺仿佛忆起“我”以前的游览,溪桥对“我”的再渡感到高兴,花绽开笑脸,柳舞动腰肢,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江山有情,好像在等待着“我”再度登临。(2分)生动形象,别具情味,表达了作者再次游览此地的喜悦之情。(2分)(示例2)运用了反衬(或“乐景写哀情”)的手法。(1分)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暄暖,(2分)作者以此美景来衬托自己的“客愁”,以喜写悲,益增其哀。(2分)(2)作者通过描写寺桥有情、花柳无私、原野浸润、沙地暄暖等,表现了景色的美好,从而表达了自己再度游览时的喜悦之情。(2分)在美好的景色中游览,暂将客愁忘却,表达了作者希望摆脱愁绪(或强作豁达)的情感。(2分)作者
11、流落西南,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作者满腔愁愤,难以排遣,只好寄情山水,表达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2分)解析(1)需要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几个方面一一筛选,确定一种最明显的手法名称。不管回答“拟人手法”,还是回答“反衬手法”,都要说明是怎么用的,有何种效果。(2)依据诗句的内容,比较容易概括出“喜悦”和“希望摆脱愁绪”的情感;结合注释和作者“忧国忧民”的形象,也不难概括出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担忧的情感。2.答案(1)一个“暗”字,把春天来临,青叶就在不知不觉中一次次生出新叶的情景凸现出来,生动地表现出梧州的气候特征。(2)一是用乐景写哀情,面对着令人喜悦的美景,
12、触目伤情,流露出无可奈何的伤感;二是卒章显志,结尾发出了“流芳虽可悦,会自泣长沙”的无可奈何的叹息;三是用典,“泣长沙”用的是西汉贾谊的典故,表明自己无奈伤感的情怀。(答出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解析(1)除了注意“暗”字本身的含义外,还要把字回归诗句,结合诗句和情感来阐明其表达效果。注意题目是“经梧州”,故写景句表现的都是梧州的气候特征。(2)首先要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几个方面一一筛选,确定手法名称后,结合相应诗句分析。由于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最后又运用了抒情议论性诗句,所以不难回答出“以乐景写哀情”和“卒章显志”的手法,而“用典”这一手法,则需要靠平时的积累。3.答案(1
13、)运用了以景写情的手法。(1分)作者设想三分的“春色”总体为“二分愁”与“一分风雨”的集合体,明写风雨暗写愁,离别之际的“风雨”象征着纷乱的、充满整个空间的离愁别绪和不忍分别的眼泪。(2分)故作者眼中的三分春色都是愁,作者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别时的离愁别绪,可见友情之深,离别之难。(1分)(从数量词使用的角度来分析也可酌情给分)(2)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最后怅惘伤感。(2分)“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且高歌休诉”句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变为高亢旷达,表达对友人的劝慰。可是一想到别时容易会时难,明年此时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
14、见波折。(2分)解析(1)可以从“寓情于景”的手法和内容两方面考虑,准确解说两句句意,紧扣“留别”的主旨组织答案。(2)先概括出这首词如何体现出了“写情曲折”,然后结合概括,逐句分析词句所表达出来的跌宕起伏的情感。4.答案(1)内容上,形象地展示了作者目游万里,描写了水势汹涌湍急,山势雄伟险要,说明此地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作者登临怀古,面对山川险要的形势,往事千端,遥想当年激战的壮烈场面,抚念昔日抗金的英雄业绩,壮怀激烈。(4分)结构上,统领以下七句。(1分)(2)叹息岁月流逝、壮志未酬。“鬓已星星堪镊”,说明自己已经两鬓斑白,难以有所作为了。忧国忧民,报国无门。作者对深重国难满怀隐忧之情,报
15、国无门,满腔忧愤无处发泄。强烈的爱国热情。作者借酒浇愁不能自已,最后凝铸成一个将栏杆捶碎、忠愤发狂的爱国者形象。(每点2分)解析(1)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思考作答。内容上要结合上下片,作者所“眺”的具体景物和情感。由于这句词出现在开头,所以结构上的妙处,首先要想到“统领”的作用。(2)作者的情感主要体现在下片,结合“英雄豪杰”“鬓已星星堪镊”“断魂时节”“栏干捶碎”“酒狂忠愤俱发”等词句,分点概括即可。5.答案(1)前四句为侧面描写。通过清幽宁静的秋夜景色,烘托了琴声的美妙。(3分)(如果答最后两句,通过琴声产生的效果来描写音乐,也可得分)五、六句为正面描写。运用比喻手法写“琴声”,写琴声如满
16、林传遍的飒飒秋声,又如涧水发出淙淙作响的轻鸣,给人如临其境的感觉。(3分)(意思对即可)(2)诗人听到琴声后,产生了不要迟疑犹豫,赶快归隐江湖的感慨。(3分)因为琴声把诗人带到一个远离尘嚣,林静水清的境界,所以使人产生了隐逸之意。(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1)这首闻琴诗,重点不在具体细致地描摹琴音,而是着意渲染“闻琴”的环境气氛,和诗人的主观感受。前两句写对秋夜凉风月露的视觉、听觉与触觉感受,透出心理上的清润与宁静,这正是“闻琴”的适宜环境气氛与心理状态。第三句写秋夜中弥漫的香气,表现了诗人的愉悦感与陶醉感。第四句正面点题。前三句已从不同角度将秋夜的清凉、静谧、芬芳描绘得极富诱惑力,有未闻琴
17、而心先谐适、陶醉之感,第四句只轻轻一点,就能使人对如此良夜闻琴产生美好的联想。五、六句正面写“闻琴”,着重传达琴声所给予自己的主观印象和它的神韵意境,将摹声、造境与传神结合起来,不仅使人对琴声的萧瑟清雅有真切的感受,而且由此产生林泉幽胜的美好联想,写得极富画面美、音乐美和诗歌意境美。最后两句是“闻琴”引起的感慨,也是全篇的归结。(2)琴音古雅清澹,在诸乐中俨然有高士林泉风致。最后两句写“闻琴”引起的感慨,琴声把人们带到一个远离尘嚣,充满林下风致、山水清音的境界,使人神远心驰,更增隐逸之想,因此告诫自己不要再容与迟延,以致耽误了归隐江湖的时间,消磨了隐逸的意兴。6.答案(1)作者不仅有无休止的漂
18、泊(行役、羁旅)之苦,(1分)更有一种老大无成(功业无成、年华老去)而生命虚耗的憾恨。(1分)(2)灯照亮了羁旅中的孤舍,(1分)灯下读书给整个凄寒的词境增添了几分暖意,(1分)慰藉了作者孤寂愁苦的心。(1分)(3)同: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或都营造了凄清之境)(1分)异:李词借梧桐表达的是国破家亡的愁苦之情,(1分)本词借“君子竹”传达出不惧孤寒的高洁志向。(1分)解析(1)这首词所写实为作者数十年鞍马劳顿、漂泊天涯的生活感受。刘秉忠才学出众,十七岁即为节度使府令史,未几弃去。不久又从天宁虚照禅师剃度为僧,后随海云禅师入见忽必烈,开始了他随元世祖南北征战、四处奔波的生涯。词中的情感全由作者
19、这种真实的生活经历中来。“南北短长亭”写羁旅漂泊之意,“行路”漫漫不尽,令人生愁,因此作者谓之“无情”。第三句写“年去年来”的羁旅之苦。一语“何成”,已见作者憾恨之深;几许“雪茎”,更衬出其悲愁之重。长路漫漫,归期遥遥,匆匆行旅间,鬓丝已染霜雪而事业却无所成游子漂泊的愁苦、憾恨与困惑就这样一层层地被推向了极致,弥漫于词中。(2)下片着重描写游子漂泊中孤清之怀。首二句述其寒夜读书的情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诗“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句似为作者所本,不过词中所写当为作者生活实情的描述。其中“灯”的意象是耐人寻味的。它照明的不仅是羁旅中的孤舍,实际上还有作者那颗孤寂的心。在漫漫旅途上,也只有“
20、书”能给他以慰藉,让他得以超脱那难忍的孤独和愁苦。有了这“一檠灯”,整个凄寒的词境也顿然增添了几分暖意,同时,这灯下夜读的情节也向人们展示了作者清高雅逸的襟怀。(3)“窗外几竿君子竹”象征了作者清高雅逸的襟怀,“凄清”一词很准确地道出了竹子那身处孤寒之境却不失清雅风韵的品质。作者在此直道“君子竹”,其深意便在于表达对不为时困而凛然有节的古君子之风的仰慕与追求。煞尾处“时作西风散雨声”又从听觉感受上来写竹:西风飒飒,竹叶簌簌,好似风吹雨散一般。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君子竹”那潇洒无畏的品质,传达出的是作者不惧孤寒不夺雅志的精神。B组20142015年模拟提升题组1.答案(1)富贵浮云,运用了比喻(
21、用典,孔子语“富贵于我如浮云”;夸张,二十年)的手法,(2分)指从政为官、功名富贵就好似变幻莫测的浮云一样难以把持。(2分)作者知颍州再到被罢黜,宦海沉浮,几起几落,世事难料,表达出作者不再看重这些,并视为身外之物的复杂情感。(2分)(2)作者重回颍州退居后,却发现所见到的一切都已发生变化,城中人民似乎没有人认得自己这个当年的颍州太守。(2分)借此突出世情变化之大,也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与悲凉之感。(3分)解析(1)回答手法时,可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几个方面一一筛选,确定手法名称,结合词句释义分析,并阐明其表达效果。阐明表达效果时,既要结合典故本义,又要结合注释,明确作者视功名富贵为身
22、外之物的情感。(2)把下片词句展开释义,结合“辽东鹤”的注释和最后一句议论性词句概括情感。2.答案(1)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作者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2分)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熏,作者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3分)(2)比喻。“光似泼”“气如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熏”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情景交
23、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解析(1)对雨后清新环境的描写,显然表达了作者的愉悦和惬意;还要注意词中议论性的词句,“何时收拾耦耕身”“使君元是此中人”更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田园的希冀。作答时结合相关词句分析。(2)解答此题,需要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几个方面一一筛选,确定“比喻”“对偶”“情景交融”的手法后,结合相应词句阐明表达效果。3.答案(1)作者梦的“异”处主要有三点。梦中的形象:虽已84岁高龄,作者却梦到自己身穿铠甲,手握雕戈驰骋在战场之上。作战的地点:大西北
24、和北方燕赵,这些地方都被金人占领。梦中的心态:内心虽有些凄凉,但是为了统一大业,作者慷慨激昂,义无反顾。(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2)这首诗通过叙述奇异的梦境,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的迫切愿望和为国奋战的决心。(2分)尾联写的是梦醒以后作者的感慨,作者一方面感慨自己的年迈,另一方面坚信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大业总有一天会完成。(4分)解析(1)题目虽然问的是梦的“异”处,实际上就是要求结合注释阐释梦的内容,应从“异梦”后面的诗句逐点概括并分析。(2)陆游此诗表达“收复失地的愿望和为国奋战的决心”,结合对陆游的了解和诗歌的主要内容,前一问很容易作答;尾联直接抒情,把诗句展开,
25、其作用也比较明显。4.答案(1)“暗”字有“默默地”“悄悄地”之意,(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描绘出东马塍芳草碧芊,繁花满目,活水穿流其间,静静地润泽农田的景象。(1分)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1分)(2)运用了衬托(对比)手法,(1分)以浓浓春色无人欣赏来衬托蚕事的“忙”、农事的“急”,(1分)巧妙地渲染了农村一派繁忙、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1分)既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的热爱,又有对辛勤劳作农人的赞美。(1分)解析(1)按照释字、释句、表达效果的顺序作答。由于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所以也必须在释句时明确指出。(2)回答手法时,要从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等几个方面一一筛选,确
26、定手法名称,结合诗句释义分析,并阐明其表达效果。回答情感时既要结合前两句生机勃勃的景色描写,更要揣摩这两句的议论所透露出来的赞美之情。5.答案(1)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2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1分)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2分)(2)“情”包括: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对时光易逝
27、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答出一点给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解析(1)诗人于异乡旅夜,贫病交加,面对暮春残景,“今夜月同孤”,辗转难眠;独对晓月,自然心怀远客,“明月千里寄相思”,无限思念,欲借明月来传达。“作用”一问,可从结构(与“梦断”呼应)和内容(表现孤独与思念)两方面,结合诗题及相关诗句作答。(2)首联写诗人客居异乡,孤愁难眠;颔联写诗人深陷贫病交加的困境;颈联写花落春去,时光易逝;尾联写诗人于旅夜思念远行的故人,可谓客中思客,其羁旅愁思
28、更见深重。注意分点作答,每点可先概括,后分析。6.答案(1)选择了初秋季节大明湖上的荷叶、荷花、木兰舟等意象来突出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2分)然后用比喻的手法把荷花比作“红妆”,把荷叶比作“翠盖”,色彩鲜明。(3分)(2)上片是回忆与李辅之游大明湖时的得意情景,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2分)以美好回忆反衬今之离愁,(2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2分)解析(1)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上片写初秋的大明湖,“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红妆”“翠盖”则呼应开篇的“荷花”“荷叶”。在红绿掩映之间,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惬意。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之感。(2)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惆怅。上片反复提及景致之美,可见对两次游湖仍记忆犹新。下片与上片所写不同时、不同地,道出了对分别三年的友人的思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一尊白酒寄离愁”,表达了对李辅之的离愁别念;最后借流水寄言、寄情。全词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的抒发,以景写人,因景抒怀。乐景哀情,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跌宕,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