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33KB ,
资源ID:24933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9336-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原卷版)-2022高考历史12个微专题 WORD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原卷版)-2022高考历史12个微专题 WORD版.doc

1、微专题1中国古代的法治与礼教【专题剖析】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德治(1)背景:夏商时期,君主和贵族可以殄灭生命。如“人殉”“ ”。(2)起源:西周建立起礼制,提出“ ”的思想。(3)发展: 时期,礼崩乐坏,诸侯国君寻找救国新思想。2法治(1)早期国家已经有了法律。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 。(2)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 ”,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德治与法治之争开启。3德治与法治之争(1)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德治,注重教化。孔子提出“ ”“节用而爱人”。孟子主张“施仁政、省 、薄税敛”。(2)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唯法为治。 在秦国变法,奖励耕战,军功授官;韩非子主张法

2、、术、势相结合,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儒家思想不合时宜,在当时备受冷落,后来才得到重用。 家思想适应了当时建立统一的专制集权国家的需要,受到重用。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的法治(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 “改法为律”。(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 。秦汉朝廷还发布“令”,即法律命令。(3)三国魏明帝减省律令,司马昭主政时再次减省魏律。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引礼入律)(1)原因: 帝后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学士人以经注律,魏明帝设置律博士的推动。(2)表现:以亲属之间的 为量刑原则。3唐朝:礼法结合,提倡礼治(1)唐高宗时撰成的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学体系确立的标

3、志。(2)732年颁行的 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3)社会层面,重视家训经验,强化基层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如 ;元朝在司法实践中广泛援引唐律。2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 ,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曾重修问刑条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3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 。4宋朝,理学形成,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深入到族规、家训之中。如朱熹的 和小学。5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 教化乡里。如北宋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6明朝后期,乡约改而宣讲明太祖的“ ”,并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7清朝乡约宣讲的内容是康熙帝和 的圣

4、谕,也常引用大清律例,使乡约约束力加强,并与法律合流。【高考真题】1.(2021天津卷1)孔子认为“身正”是为政者的重要品质,“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韩非子主张立法者“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他们这是倡导统治者( )A推行仁政 B以法治国 C规范行为 D监督民众 2.(2021全国卷24)老子认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孔子则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B迎合封建贵族政治诉求C主张维护夏商周制度 D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3. (2021 山东卷1) 儒家学派重视礼乐,

5、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人为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A. 文化取向的迥异B. 政治立场的不同C. 学术观点的分歧D. 生活态度的差异4.(2021北京卷1) 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 )A. 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B. 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 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D. 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5.(2021全国卷26)宋代盛行婚姻论财,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评。南宋理学家张栻认为,“婚姻结好,岂为财

6、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风俗”。还有理学家强调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继后世。这反映了当时理学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观念 B意图维护礼教纲常C背离政府对民俗的引导 D促成婚姻习俗变革6.(2021广东卷5) 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B. 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C. 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D. 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7.(2021全国卷27)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

7、、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8.(2021湖北卷4) 明代继承前代“以例辅律”的传统。律一经颁行,即成定制,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故朝廷不得不大量增补各类“例”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甚至将六部办定的“成案”提升为“现行则例”。此举A. 提升了社会治理能力B. 杜绝了司法腐败的可能C. 确保了审判结果的公正D. 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9(2022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唐代中期以来,儒学

8、的研习和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传统经学若不脱胎换骨,其发展便会遭遇很大困难。为此,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孔孟“道统”。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材料二新青年宣传的对象是男女青年。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刊文劝勉女子不要以被征服者自居,应各自奋斗,脱离附属品的地位,恢复自主的人格,特别指出“夫为妻纲”之不当。他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可以再

9、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1917年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刊登女子教育、婚姻、职业、权利的文字,希望顺应世界潮流。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根据材料一,概括“理学”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重点批判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结合所学,从“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的角度,简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5分)【高考模拟】1(2022福建名校联盟全国优质学校高三2月大联考1)管仲和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主张执法者应当“不知亲疏、远近、贵贱、美恶,以度量断之”,韩非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的思想主张。由此可知当时()A法治思想盛行 B仁政观念

10、深入人心C政府以民为本 D社会公正受到关注2(2022安徽省阜阳市高三教学质量统测24)春秋时,鲁有郊礼,此天子之礼也。季孙氏祭泰山,此诸侯之礼也。八佾舞于庭,三家者以雍(祭祀后天子撤去祭品所唱之诗)彻。这反映了()A君主专制遭到破坏 B分封制走向崩溃C贵族阶级已经堕落 D宗法制得到巩固3(2022湖南省六校高三2月联考4)唐代刑事立法已经区分公罪和私罪了,也规定老弱病残可以减免刑罚;同时还规定同一国家的人在中国犯罪,按照他们所属国家的法律判刑,实行属人主义原则,而不同国家的人在唐犯罪则按属地主义原则处理。上述唐代立法规定主要表明唐代当时()A法治思想充分践行 B对外交流较为繁荣C社会矛盾较为

11、尖锐 D立法水平较为高超4(2022湖北省圆创联考高三下联合测评5)清朝规定:死刑复核经地方秋审和京师朝审,再报皇帝批准,原则是“情有可原,即开生路”,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君主随意杀人的现象。这表明,清朝()A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B执法的人情因素增强C用法治约束君主滥刑 D对生死判决十分审慎5(2022安徽省阜阳市高三教学质量统测28)朱熹认为大学之“格物致知”是要求学子通过认识外物最终明了人心之“全体大用”;王阳明认为“格物”之“格”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据此可知,与朱熹相比王阳明的思想()A更加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B具有一定的思想

12、解放精神C更加强化封建思想统治 D具有注重实践的务实精神【答案】B6(2022湖南省六校高三2月联考1)周初统治者从维护统治集团利益的角度出发,一方面制造所谓“皇天上帝,改厥元子”的神话,另一方面又强调“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夏、商“不敬厥德”,所以“早坠厥命”。材料可以表明西周天命观()A是社会出现根本转型的产物 B具有一定道德内涵的人文性C宣告原始神意观念已被取代 D反映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7(2022河南省平顶山济源一模文综27)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李贽也公然招收女弟子。这表明当时()A程朱理学正统

13、地位动摇 B世风日下道德沦丧C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D正统思想受到冲击8(2022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4)朱熹认为通过格物致知,可以让人找到道德之善;王阳明认为通过知行合一,可以致良知。由此可知()A格物致知才能发现天理 B知行合一可实现人生理想C两者都强调人性之善 D朱熹与王阳明思想完全不同9(2022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一模21)唐代著名医家孙思邀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解释医书名称由来时强调人的生命,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为名也。由此揭示了中国传统医学()A仁术济世的医德精神 B乐学践仁的医学理念C生命至重的医学思想 D以人为本的医家风范10(2022河南省洛阳市高中三年级

14、第一次统考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宣扬礼乐文明;法家希望通过法律的手段达到至德社会,强调君臣共同守法;道家则从“法自然”的角度反对战争。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A追求有序稳定成为社会要求 B施行仁政的基础在于重德C思想领域趋同倾向日益明显 D百家争鸣推动了社会进步11(2022华大新高考联盟高三1月教学质量测评24) 据研究,睡虎地秦简中有大量篇幅涉及战国后期秦人的经济生活,但对国家大事却很少提及;也几乎找不到德、仁、义等字眼,而出现最多的是吉、凶、祸、福、贫、富、利、害等概念。这反映出当时的秦人()A关注国家命运 B宗法观念淡薄 C重视实际功利 D崇信鬼神观念12(202

15、2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29)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治国理政的需要。管窥西方法制演进,立足国情,借鉴精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希腊斯多葛学派(斯多亚学派)关于普遍人性和普世性的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产生巨大影响。罗马的法律体系里普遍包含着当地的习惯法,即便在公元212年所有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自由民都被赋予公民权之后,也依然如此。帝国境内的法官除了援引成文法,还享有遵循并建立判例的权力。通过几个世纪的实践,他们创造出一套浩瀚无边、既系统又灵活的法典,架构出大多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现代法律体系的主干与分支。引自【美】乔纳森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材料二“旧制度”下的法国法律长期被一系列疑难杂症伤害,

16、比如司法管辖权重叠,诉讼程序缓慢且昂贵。为了纠正这种状况,拿破仑任命了一个专家委员会,耗费了两年多时间讨论司法改革问题。其成果便是一部全新的法国民法典。它以6世纪的罗马法和另一些法律为蓝本,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编入法典中,在字面上将封建残余和王室特权废除了。摘编自【美】斯科特克里斯蒂安松文件中的历史材料三从形式上说,帝国是原德意志邦国王侯统治者的联盟,1871年的帝国宪法实际上是王侯之间签定的条约。按照宪法的规定,皇帝享有极大的权力,他掌管外交和军队,有十分广泛且重要的行政权力,有权解释宪法。帝国建立了两院制的议会:联邦议会作为上议院,代表各邦,成员由各邦君主任命;作为下议院的帝

17、国议会则是全体人民的代表。对于由俾斯麦一手奠定的帝国宪制,有学者评论其极为“粗拙”;有人认为它“适合1870年的德意志”。摘编自陈晓律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等(1)根据材料一,写出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名称。结合所学,概述斯多亚学派对罗马法的贡献。(5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拿破仑编纂民法典的原因,概括该法典与启蒙原则的关系。(4分)(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该“帝国宪法”确立的政体。对于“帝国宪制”“极为粗拙”的观点,请结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和“帝国宪法”的内容予以阐释。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西方法制演进的规律。(6分)15(2022福建名校联盟全国优质学校高三2月大联考18)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阮籍(210263),出身世儒之家,自幼研习儒学,有济世之才志。曹魏末年,曹魏宗室与司马氏集团的斗争日趋白热化,大批名士在司马氏的政治清洗中丧生。阮籍不满现实又恐祸患上身,于是采用“至慎”的态度,“口不臧不物”,又常以醉酒不与世事。日益崇尚老庄之学,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幻想回到没有“君德礼法”的“无君”社会。渐成玄学名士,与嵇康等人并称“竹林七贤”。他任情废礼,在司马昭举办的宴会上箕踞而坐且放声高歌,又有母丧不哭照常下棋饮酒吃肉等惊世骇俗的举动。迫于压力,先后担任司马氏父子的属官,追求“禄仕而已”,但亦有对时事的忧悲与诸多政事的参与。阮籍在母亲生前“性至孝”,母亲亡故时虽不拘孝子之礼,但接连长号吐血并以孝子闻名。摘编自高晨阳阮籍评传等材料二何晏、阮籍素有高名于世,口谈浮虚,不遵礼法,尸禄耽宠,仕不事事。 【唐】 房玄龄等晋书裴顧传材料三阮公才器宏广,亦非衰世所容。若率其恒仪,同物俯仰,迈群独秀,亦不为二马(注:指司马懿、司马昭等人)所安。故毁行废礼,以秽其德,崎岖人世,仅然后全。【南朝】沈约七贤论(1)根据材料一,概括阮籍思想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两则材料对阮籍不同认识的原因。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