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9148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一章教案:国共十年对峙.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教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永川区双石中学陈能介世界历史阶段特征:1、资本主义世界由相对稳定发展向大危机过渡;2、法西斯国家加紧对外侵略,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新的世界大战迫在眉睫;3、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进行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4、共产国际七大制定“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策略。阶段特征: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线索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经济:资本、商品输出,美国取得了优势。(2)政治:扶持新军阀混战,操纵国民政府;伪满洲国;华北自治。(3)军事:日本侵略-“九一八”、“一二八”、华北事变等。线索二、国民政府的统治:1、建立:1927.4 南京政府;8 月宁汉

2、合流,国民党一党专政开始。2、统一:1928 年底,东北易帜,形式上统一中国。3、内政:政治-独裁,内战;经济-恢复经济,确立官僚资本统治;4、外交:依附英美,改订新约;对日妥协,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联共抗日。线索三、中国人民的抗争:1、反对国民党反动派;2、反对日本侵略。线索四、救国探索:主要力量:无产阶级;内容: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成就: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对国共十年对峙的正确理解】各有相当的武装力量和实际控制区域。虽经不断斗争,各有胜负,但并不能消灭对方。国共双方代表中国两大政治势力,不仅指两政权。对峙状态历经十年之后,因民族矛盾的上升而共赴国难,联合抗日。【国

3、共对峙时期的社会矛盾】国共为代表的阶级矛盾 阶级或集团的内部矛盾 中共内部先后有左倾和右倾矛盾;国民党内部争权夺势和抗日态度上的矛盾;新军阀和旧军阀的矛盾;帝国主义在侵华权益上的矛盾。中日民族矛盾 第一节国民党前期的统治北京政权张作霖武汉国民政府汪精卫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三个政权并立宁汉合流国民政府改组1928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统一全国国民政府北伐日本制造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 本章引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国内关系发生变化,出现了国共对峙的局面。那时候,美国和日本是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美国采取经济扩张的手段,在中国处于有利地位。日本加紧推行“大陆政策”,1931 年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并继续南下侵略

4、,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一、国民政府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1、“宁汉合流”。(1)时间:1927 年秋。(2)概况: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3)影响: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的建立。2、南京国民政府的“北伐”。(1)时间:1928 年 4 月。(2)目标:讨伐奉系军阀。(3)经过及结果: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止“北伐”,制造济南惨案;奉军退回东北,“北伐”部队占领北京;日本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3、“东北易帜”。1928 年底,张学良身负国耻家仇通电全国,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样,国民政府 基本统一了全国。二、国民政府前

5、期的统治 1、政治上:颁布“训政纲领”,就是国民党一党专政,就是蒋介石 独裁专制。2、军事上:新军阀混战,重要战役有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规模最大)。3、经济上:(1)措施: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经济特点:民族工业显著发展;官僚资本迅速膨胀;美国在华经济势力急剧增长。4、对外关系:(1)实行反对苏联,亲近帝国主义的外交政策。(2)掀起“改订新约运动”。内容:实现关税自主权;废除领事裁判权结果:基本上实现了关税自主,废除领事裁判权双方未能签约。【重点难点问题解析】一、“宁汉合流”的根本前提是什么?双方在反共问题上立场一致。二、怎样理解南京国民政府“

6、北伐”的性质?其实质是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旧军阀之间争夺统治权与地盘的战争,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并非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行动。同时“北伐军”在济南受阻后,蒋介石命令绕道北伐,表明其对日妥协的软弱外交。三、“东北易帜”后,为什么说国民政府只是“基本”统一了全国?因为:国民党内新军阀蒋、桂、冯、阎拥兵自重,称霸一方;帝国主义割占中国领土,在中国建立租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实现了“工农武装割据”。从国民政府宣告统一全国到国民政府统治的垮台,中国大陆从未真正统一过。四、官僚资本有哪些基本特征?官僚资本与国民政府有何关联?官僚资本形成后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特征:官僚资本与

7、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与帝国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与封建主义相结合,具有封建性。关联: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建立是官僚资本形成的前提条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又成为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影响:在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摧残下,民族工商业日益萎缩,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五、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请结合课文里的有关史实和观点加以说明。特征:对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一党专政、独裁统治,“围剿”红军,镇压人民,经济上残酷掠夺人民,建立起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对国民经济的统治。对外,依附英美帝国主义,激起人民强烈不满,为安抚人心,制造对外“自主”形象,发动要求帝国主义支

8、持的“改订新约运动”。学习检测(学习历史贵在“应用”,请你应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检测题,评价学习效果。)1、1927 年,蒋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权,其性质是否(D)A地主阶级政权 B官僚资产阶级政权 C资产阶级政权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权 2、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的实质是(D)A是 1926 年北伐战争的继续 B统一国家的战争 C推翻封建军阀的斗争 D新旧军阀争夺地盘的斗争 3、1928 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主要维护了(A)A中华民族的利益 B南京政府的利益 C奉系军阀的利益 D日本在华的利益 4、下列关于 19271936 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9、(A)A轻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B民族资本受益最大 C官僚资本对金融的控制削弱 D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政策支持 5、据统计,1936 年全国工业总产值比 1927 年增加 80,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D)A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发展 B西方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关税自主政策 D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6、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同北洋军阀政府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有(C)代表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以政党作为统治工具 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 以帝国主义为靠山 A B C D 【课堂小结】宁汉合流之后的南京国民政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得到美、日帝国主

10、义支持的蒋介石依靠其经济、军事实力击败各个对手,取得了统治地位。南京国民政府的阶级属性决定其政治上的反动、独裁政策,处在白色恐怖下的中国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然而,在这期间形成并迅速膨胀的官僚资本,连同原有的封建势力及帝国主义势力,都成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改订新约运动”虽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但是它没有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依然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革命对象,除原来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之外,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为了推翻三座大山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国民政

11、府前期的统治:政治上: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宁汉合流、国民政府继续北伐、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经济上: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官僚资本形成。外交上:改订新约运动。基本上实现了关税自主。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复习提问 (温故而知新)1、大革命的起讫时间及标志性事件2、大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3、为什么说大革命失败了?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从而得出中共本阶段的任务(反帝反封建,纠正自身右倾错误)【知识结构】(“识记”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并识记相关知识点。)一、工农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领导人: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

12、来、贺龙、叶挺、朱德 、刘伯承 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了。2、八七会议: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意义: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3、秋收起义: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文家市决策,由于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夺取长

13、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学习提示:继南昌起义攻取大城市未能立足之后,秋收起义攻占长沙受挫,再次说明中国革命不能照搬苏联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模式)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队,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4、工农武装起义的意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归纳:三次起义一个会议 名称 背景 时间 领导人 主要经过及特点 意义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二、井冈山的星火 1、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经过半年艰苦努力,创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

14、地。2、井冈山会师:1928 年 4 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工农武装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3、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学习提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核心思想是“1+3”: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4、到 1930 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

15、布在 十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 10 万人,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1、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从 1930 年底到 1931 年秋,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况,采取“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方针,胜利地粉碎了国民党三次“围剿”。2、红色政权的建立:1931 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学习提示:中华苏 维埃共和国的性质是工农民主政权,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境内红色政权与国民党政权对峙局面的正式形成,

16、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四、土地革命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1、土地革命路线:1931 年春,毛泽东制定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2、土地革命意义: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积极参军参战。3、经济建设:为了粉碎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党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兴办一批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小结 中共怎样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八七会议三大起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燎原)南昌起义失败秋收起义失败其它起义失败巩固发展井冈山根据地十多块根据地纠右决定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秋收起义上

17、井冈山(上山点火)游击战土地革命工农政权转战湘南朱毛会师大革命失败【重点难点问题解析】(学习历史不仅要“识记”,还要深入“理解”,请你认真思考下列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1、八七会议主要解决了哪两方面的问题?在八七会议上中共是否已经找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学习提示:八七会议确立开展土地革命是为了配合夺取城市的斗争,而秋收起义只是在秋收时节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同时,八七会议在反对右倾错误的时候,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路线。2、秋收暴动歌(节录):“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请讨论:你对

18、“秋收起义成了功”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说明理由。第一种答案:这句歌词不符合历史史实。因为起义军攻打长沙严重受挫。第二种答案:这句歌词含义正确。因为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3、阅读教材 P101929-1932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这一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在地理分布上有什么特征?其主要原因是什么?大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及农民运动的开展,群众基础良好,成为党领导民主革命继续前进的开端。学习提示:识记地图,要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可采用“三三四”方式记忆,即三大主力红军诞生的根据地(中央、鄂豫皖、湘鄂西)、以江西为(赣)为中

19、心的三块根据地(湘赣、湘鄂赣、闽浙赣)、东西南北四块根据地(海陆丰、左右江、琼崖红色娘子军的故乡,以及后来红军长征到达的刘志丹领导的陕北根据地),这样就可一目了然。4、(2000 年上海)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内部对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存在着两种不同认识。如果当时你是其中一员,你认为哪一条道路是正确的?为什么?学习提示:本题意在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目要求把自己放到历史之中,去体验历史、认识历史、解决历史的具体问题,从而获得正确的历史观点。本题表面上看是开放型题目,其实答案是唯一的,因为中国革命的正确地道路只有一条。本题首先强调表态,问的是“为什么”,其实就是找原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0、的道路是正确的。敌人在城市中力量强大,在农村中力量薄弱。我党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建立并不断发展。敌我力量对比发生转化。5.为什么要开展土地革命?因为,农民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他们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发动农民,武装农民,建立红色政权,进行土地革命,变革土地制度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取得革命胜利的有力保障。6.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中,我党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六句二十四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请例举有关史实,说明井冈山精神

21、“坚定信念”、“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是如何体现的。“坚定信念”: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剩余部队进入井冈山,继续革命,并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对革命充满信心;“敢闯新路”:抛却城市中心论,开创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反封建的因素。学习检测(学习历史贵在“应用”,请你应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检测题,评价学习效果。)1、八七会议前后,中共多次发动以夺取大城市为目标的武装起义,这表明(B)A中共在城市拥有强大的革命力量 B中共尚未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C中共受王明“左”倾错误的影响 D中共还

22、未认识到农民是革命的动力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突出的教训是(B)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将斗争重心从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建立人民军队 D必须建立人民政权 3、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著名论断,主要是吸取了(A)A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广州起义失败的教训 C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 4、下列对“八七会议”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C)A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正确方针 B在危急关头稳定了党的组织和思想 C错误地反对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 D成为以后“左”倾错误的一个源头 5、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必须坚持(A)A武

23、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B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 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6、“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C)A坚持武装斗争 B建立苏维埃政权 C开展土地革命 D建立农村根据地 7、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割据的本质区别在于(B)A手段不同 B性质不同 C前途不同 D内容不同 8、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的方式主要是游击战争,最主要原因是(A)A敌强我弱 B农村适合进行游击战 C红军武器落后 D红军分散活动便于发动群众 9、我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大多分布在南方的主要原因是(C)A北方是军阀的统治中心 B近代革命战争是从南方开始的 C

24、国民大革命的影响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人大多是南方人 10、经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 (B)分到了田地 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 摆脱了封建剥削和债务 摆脱了政治压迫 A B C D 11、课后练习三材料解析题:方法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把握材料。材料一反映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材料二则是错误的“城市中心论”。解题关键是运用国情观和结合材料观点回答问题。相同点:都认为应该采取武装斗争的形式,都认为应建立根据地和争取红色区域的胜利。不同点:材料一认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半殖民地农民

25、斗争的最重要因素,要依靠农民,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材料二认为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在反革命力量极其强大的情况下,中国革命单纯地依靠无产阶级,希望靠城市的暴动去争取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革命必须进行武装斗争,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进行武装斗争必须建立根据地,没有根据地的存在和建设,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采取流寇式的武装斗争必然走向失败。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藉以发展的战略基地。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没有土地革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就不会支持根据地政权,也不愿参加红

26、军,革命根据地一天也不能存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12、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的?学习提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从领导工农运动为主的逐渐转变为开展工农武装割据为主。回答此题要准确概括具体史实,作为论据,以证明题目的论点。主要史实如下:“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

27、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到 1930 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达到 10 万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概念解释 1.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工农群众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前提:党的领导 内容:土地革命(中心内容)根据地建设(依托)武装斗争(主要形式)意义:理论说明 结合典范“工农武装割据”这一思想是怎样产生的呢 在井冈山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毛泽东通过三篇文章概括出来的。(实践理论

28、实践)为什么要进行“工农武装割据”?1、蒋介石用反革命的暴力统治人民,我们只有用革命的暴力才能推翻它。2、中共从失败得到教训:敌人在城市里的力量过于强大,革命必须转向农村,来对抗反革命。为什么能够进行“工农武装割据”?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群众基础。革命形势继续发展。有红军武装力量的存在。(必要条件)有中共的正确领导,有群众基础,得到了民心。中共怎样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 回忆归纳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不断侵略中国的事实,以加深对“九一八”事变发生原因的理解。1894-1895 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1897 年参与瓜分中国的狂潮,划福建为势力范围.(不属于高考范围

29、)1900 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定辛丑条约19041905 年,在中国境内发动日俄战争,击败俄国,将势力扩张到东北地区。一战时期,借口对德国宣战。出兵中国山东。.1915 年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暂时独霸中国。1925 年,制造顾正红血案。(不属于高考范围)1928 年制造济南惨案。(不属于高考范围)导入语1931 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同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对峙局面。正当国共双方在南方围绕农村革命根据地鏖兵不已的时候,在东北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有着巨大影响的事件,这就是九一八事变。课前预习(“识记”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请你

30、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并识记相关知识点。)一、九一八事变1、原因.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日本侵略者为独霸中国而精心策划的,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历史原因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1927 年的“东方会议”确立了分裂我国东北的侵略方针,这也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内部原因是:1929 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战争来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外部条件是: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是:蒋介石政府正在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以可乘之机。2

31、、过程。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路轨,炮轰北大营,并攻占沈阳。3、反应。蒋介石“不抵抗政策”.(为什么不抵抗见重难点解释)国联:主张“国际合作”。把东北三省变为变为帝国主义列强共管的殖民地.中共:发表抗日宣言,但并没有提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4、结果和影响。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1932 年日本建立伪满洲国;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1、中共抗日宣言。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抗日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提出“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

32、击”的号召。2、东北抗日义勇军。由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自发组成;1931 年 11 月 4 日,原东北军爱国将领马占山率部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3、东北抗日联军。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 年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4、民主人士的救亡斗争。1932 年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宋庆龄任主席,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5、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日反蒋斗争。1933 年春,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同共产党员吉鸿

33、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血战五昼夜,收复多伦;1933 年 11 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等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蒋抗日,与红军签定抗日停战协定。课堂互动(学习历史不仅要“识记”,还要深入“理解”,请你认真思考下列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重点难点问题解析】1、有人说,“九一八事变是偶然事件。”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学习提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意制造的侵华事件,它与近代以来日本的对外扩张历史密切相关,也与中国当时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分不开。要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其原因。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侵略者为独霸

34、中国而精心策划的,有着极其复杂的历史背景:历史原因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1927 年的“东方会议”确立了分裂我国东北的侵略方针,这是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内部原因是,1929 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战争来摆脱国内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外部条件是,国际上,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忙于应付本国经济危机,无暇东顾;中国内部,蒋介石政府正在集中重兵“围剿”红军,无心北顾。这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以可乘之机。2、“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为什么实行不抵抗政策?他是怎样为自己辩护的?阅读教材 P17课后练习三的四则材料

35、,并讨论所提问题。学习提示:回答本题要注意逐条分析把握信息要点,并结合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阶级本质,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思考问题。蒋介石认为中国在装备训练、工业基础处于劣势的条件下进行武装抵抗,结果必然是迅速亡国,因此只能是放弃抵抗;要依靠国际联盟公理裁决,迫使日本从东北撤兵;有条件地让出东北保全局;之所以实行不抵抗政策,其核心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政权的本质决定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当亡国奴,以求侵略者允许其政权苟延残喘。3、历史的发展往往会有多种可能。假如若东北军坚持抗战,结果又会怎样?下面提供若干观点,以启发思考、各抒己见、分组讨论:如东北军坚持抗战,必将粉碎日军进攻,使

36、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的计划无限期搁置起来。如东北军坚持抗战,可能迟滞日军侵略计划,但不可能改变历史的结果。这场战争是旷日持久的战争,无论是东北军保有东北,还是日军占领东北,东北都将成为一片废墟。战争将超出东北范围,全民族的抗战提前到来。战争将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战争将在客观上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4、中共对九一八事变的态度和方针政策是什么?党在当时的态度是“抗日反蒋”,虽然提出发动群众反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方针,但并没有提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5、为什么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成立及其活动作为抗日救亡运动兴起的重要表现?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的宗旨是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而当时人民的最大要求是进行抗

37、日斗争,而执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政府却对人民的抗日运动进行破坏和镇压,因此说,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就是保障人民的抗日权利和行动,就是反对国民政府的投降、卖国行为。6、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组织者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而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了抗日停战协定,这说明了什么?他们的斗争最后都失败了,其共同原因是什么?说明国民党内的爱国力量要求与共产党合作,共同抗日。其共同原因都是遭到蒋介石反动军队及日伪军队的夹击而失败。总之,国民党内爱国力量与中共合作抗日的情况说明了中日民族矛盾正在上升,日本帝国主义正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而蒋介石对抗日力量的态度决定了当时抗日与反蒋是结

38、合在一起的。知识建构(此处无法正常显示,暂略)学习检测(学习历史贵在“应用”,请你应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检测题,评价学习效果。)1、20 世纪 20 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A)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到 100 天占领了相当于日本本土面积 25 倍的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官兵死伤仅 1199 名,导致这种战况的主要原因是(C)A日本闪电战的威力B中日力量对比悬殊 C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D国际帝国主义的绥靖政策3、1931 年 8 月 16

39、日,蒋介石密电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导致蒋介石作出这一决策的根本原因是(A)学习提示:“根本原因”是指对事物发展方向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A集中力量“围剿”红军B寄希望于国联的合理解决C中国军事力量的落后D英美对日本的绥靖政策4、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调查团提出“国际合作为最善之解决”,其实质是(D)A承认日本占领中国东北B要日本与国联的调查团合作C恢复事变前东北原状D把东北变成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5、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C)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B它使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

40、化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6、1933 年,国民党部分爱国将领举起抗日反蒋旗帜的原因有(A)中共抗日主张的影响 民族危机的加深 国民政府的退让 一二九运动促进中华民族的新觉醒ABCD7、1933 年 11 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这表明(D)A红军与抗日反蒋力量结成了统一战线B中华民族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C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尚未全面推行D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并存8、1931 年至 1936 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主要特点是(C)A涉及华北、东北、福建等地B参加者都是自发的群众与国民党将领C抗日与反

41、蒋相结合D都有中国共产党领导9、(2004全国22)1927 年日本“东方会议”通过的侵华方针是(B)A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分裂中国,控制中国东北C扶植国民政府内部的亲日势力D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10、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和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表明(C)国民政府对日政策引起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的不满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举起抗日反蒋旗帜民族矛盾引起国民党内部分化爱国将领受到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ABCD【课堂小结】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政治形势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日本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的首要敌人,抗日

42、斗争正在成为中国各阶级、各阶层人民的主要斗争。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抗日号召,并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为以后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中坚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以后全民族的抗战奠定了基础。第四节 红军长征【学法指导】以长征为中心,把握原因、过程、意义三个环节,使本节内容形成有机整体。分析其原因(外因: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内因:根本原因是“左”倾错误领导,直接原因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过程抓“转折”遵义会议(召开背景、内容、意义),总结长征胜利的意义。导入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43、尽开颜。”毛泽东 1935 年 10 月七律长征 从 1934 年 10 月到 1936 年 10 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英勇的红军将士斩关夺隘,击退千万追兵;艰苦卓绝,跨越雪山草地,显示出无坚不摧的战斗力和无比顽强的生命力。那么,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红军为什么能够胜利地完成这一伟大壮举?课前预习(“识记”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并识记相关知识点。)一、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红军长征的背景)1、“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提出。九一八事变后,面对国内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其实质是继续推行对日本妥协、对红

44、军“围剿”的反动方针。2、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那时,王明、博古已掌握中央领导权,“左”倾错误在中共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周恩来、朱德抵制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1933 年初,“左”倾错误,特别是军事指导方针上的错误在根据地得到全面贯彻,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三、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1、1934 年 10 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主要是指革命中心的转移),开始长征。2、项英、陈毅率领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战争游击战争,掩护主力红军突围。3、遵义会议:(1935 年

45、1 月)(1)内容: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4、长征的胜利。(1)遵义会议后的战斗: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2)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3)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5、长征胜利的意义: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中

46、国革命保存了主干力量。广泛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课堂互动(学习历史不仅要“识记”,还要深入“理解”,请你认真思考下列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重点难点问题解析】1、阅读教材 P22 课后练习二,并增加问题(3):其具体表现有哪些?(1)“不抵抗政策”。指的是蒋介石对共产党和红军的诬蔑之词。“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九一八事变以后,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全国各界爱国人士愤怒谴责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不抵抗政策”已无法实行,蒋介石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在庐山“清剿”会议上正式抛出了其对内对外关系的基本国策。目的是以“安内”为借口,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压制人民的抗日

47、民主运动,排斥国民党内的抗日民主力量,继续推行对日妥协的反动政策。(2)前后两个政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体现了蒋介石以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为敌,对内残酷镇压革命,对日本侵华妥协、退让的反动本性。(3)“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表现: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先后发动第四次、第五次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破坏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抗战;勾结日本镇压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等。2、阅读教材 18 小字内容和图片,思考:王明“左”倾路线的思想根源是什么?“左”倾错误形成主要是不正确分析中国国情,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经验的结果。1927 年的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48、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会议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是后来“左”倾错误发展的重要历史因素。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是“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得以全面贯彻的主要原因之一。3、结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的战略特点,简析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有哪些重大错误?由此可见,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重大错误:蒋介石以 50 万强大兵力“围剿”红军,采取“步步为营,稳打稳扎”的碉堡推进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军事策略应是诱敌深入,牵制敌人,在运动中消灭敌人;而博古、李德实行“御敌于国门之外”,全线出击攻打敌

49、人的坚固阵地,如同拿鸡蛋碰石头,犯了冒险主义的错误;进攻受挫以后,应该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的策略;而博古、李德实行“分兵把口”,处处设防、节节抵抗,同敌人打阵地战、消耗战,恰好是以自己的短处对付敌人的长处,犯了保守主义的错误。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敌强我弱;主观原因:“左”倾错误(根本原因)。4、遵义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但还不是党的总负责人,为什么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首先,党的领导从根本上说是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实际上就是肯定了毛泽东的思想路线;其次,从会后的中央工作实践来看,毛泽东在作为最高统帅部的

50、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中居于核心地位,掌握着最高军事指挥权,关系到当时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具有决定性意义,是重中之重。因此说遵义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5、阅读教材 P21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什么遵义会议没有从思想上纠正“左”倾错误?因为“左”倾错误在中央长达四年之久,而对思想政治路线的认识和解决需要一个过程,当时的战争环境也不允许长期讨论和争论思想认识问题。中共中央根据当时形势的需要,采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既解决了当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问题,又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这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6、为

51、什么说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前,中共的重要会议和决策都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表明中国共产党已能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的重大问题,这种成熟是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不断斗争和总结实现的。这次会议后,红军长征的局面、党中央的领导出现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提示:抓住规律,巧记年代:1933 年 10 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开始。1934 年 10 月,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 年 10 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 年 10 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

52、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2006 年 10 月是红军长征胜利 60 周年。学习检测(学习历史贵在“应用”,请你应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评价学习效果。)1、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实质是(D)A既要抗日又要反共 B先安内以便抗日 C安内是抗日必要条件 D以“攘外”为名,行“剿共”之实 2、1933 年,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最主要的原因是(C)A毛泽东对红军的正确领导 B“左”倾错误在共产党内未占统治地位 C周恩来、朱德对“左”倾错误的抵制 D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艰苦奋斗 3、遵义会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C)A 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和党的作风 C组织问题

53、和军事问题 D组织问题和思想路线 4、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B)A 中国革命性质发生转移 B革命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C中国革命任务发生转移 D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5、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D)A在危急关头挽救了红军 B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 C确立了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路线、方针 6、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是指(A)由幼稚走向成热 由依赖共产国际走向独立自主 由“左”倾错误转到正确路线上来 由面临危机转向不断胜利 A B C D 7、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相同点在

54、于(B)会议都从政治、军事、思想上全力纠正错误 毛泽东都参加了会议并提出正确主张 在危急时刻挽救了党 党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问题的开始 A B C D 8、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主要理由是(C)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C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最高负责人 9、在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在六盘山上写了一首展望未来的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是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里的“何时缚住苍龙”表明红军要(C)A在西北建立新革命根据地 B彻底粉碎国民

55、党的“围剿”C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D打倒蒋介石夺取全国政权 10、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在于(C)A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B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C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D它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 11阅读下列材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 1935 年 10 月七律长征 请回答:(1)七律长征的写作背景是(C)A遵义会议召开 B红军巧渡金沙江 C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D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2)七律长征诗中反映了哪些具体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

56、识说明,长征过程中哪一事件最能体现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此诗写后一年,关于红军长征又发生了什么事件?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等;四渡赤水;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甘肃会宁,宣告红军长征的胜利。(3)七律长征诗中的“三军”是否仅指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不是,应指所有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例如还有红二十五军。(4)“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你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长征精神:长征胜利是毛泽东正确路线的胜利;革命英雄主义的胜利;革命乐观主义的胜利;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胜利。12、20 世纪 20 至 30 年代,中国革命出现过两次严重失败或挫折。请回

57、答:(1)指出这两次严重失败或挫折,并从客观、主观两方面概括其基本原因。大革命失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客观原因:反动势力相对强大;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2)面对严重失败或挫折,中国共产党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第一次措施: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逐步探索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第二次措施:召开遵义会议,及时结束了“左”倾错误领导,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课堂小结 九一八事变后

58、,由于全国人民抗日要求的高涨,蒋介石继“不抵抗”政策之后,又抛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围剿”。由于“左”倾思想的错误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了对长征、对红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都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长征的胜利,揭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它特有的魅力,不仅成为中国人民无穷的精神力量,而且超越时代和国境,成为世界历史上广为传颂的英雄史诗。长征11934年十月红一方面军开 始 长 征1 9 3 5 年 1月遵义会议 召 开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渡过金沙江爬雪山过草

59、地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一与红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赤水渡口太平渡赤水渡口太平渡泸定铁索桥泸定铁索桥终年积雪的夹金山茫茫水草地陕北吴起镇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城甘肃会宁城 第五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导入语 1936 年 12 月 12 日,古城西安的一声枪响震撼了世界,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对蒋介石发动“兵谏”,迫使他做出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承诺,国共两党由对峙内战走向合作抗日的序幕由此拉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学法指导】从总体上把握华北事变、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的内在联系,进而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

60、步形成。(1)根本原因: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2)重要的政治原因:瓦窑堡会议,中共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3)社会基础:一二九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4)关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课前预习(“识记”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填空,并识记相关知识点。)一、华北事变 1、“何梅协定”。1935 年,大批日本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国民政府派何应钦同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梅津美治郎达成“何梅协定”,中央军队撤出河北省境,取缔一切抗日活动。华北危机日益严重。学习提示:“何梅协定”使日本实际上控制了河北省

61、的政治、经济、军事;使华北门户洞开,极大地刺激了日本侵华的野心。2、“华北五省自治”。日本得寸进尺,又策划所谓“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民族危机加深了。二、瓦窑堡会议 1、中共“八宣言”。1935 年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宣言”,号召停上内战,一致抗日。2、瓦窑堡会议。1935 年底,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学习提示: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这是自土地革命以来政治路线转变的关键。3、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内容:形势特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党的任务:

62、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党对统一战线领导:这个统一战线必须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党和红军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起人,要成为抗日政府和抗日军队的台柱子。(2)意义: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推动了全国各阶层爱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三、“一二九”运动。1、发生。在华北危急、民族危亡的形势下,1935 年 12 月 9 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中心口号),国民党派军警镇压。2、意义。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揭露了日本吞灭中国的阴谋,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四、西安事变。1、事变发生:1

63、936 年 12 月 12 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臣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实行“兵谏”,逼蒋抗日。学习提示:“逼蒋抗日”与“反蒋抗日”是有区别的。“逼蒋”不等于“反蒋”,也可以说仍拥蒋,仍希望蒋介石能领导抗日。2、和平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为实现全民族的抗日,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派周恩来等赴西安参加谈判,使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3、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课堂互动(学习历史不仅要“识记”,还要深入“理解”,请你认真思考下列问题,积

64、极参与课堂讨论。)【重点难点问题解析】1、什么是华北事变?华北事变与九一八事变相比较,日本侵略方式有何不同?华北事变是:1935 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华北而蓄意制造的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件”。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东北的一个开始点,而华北事变则反映了日本侵略华北的一个过程。侵略方式: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东北进行的是直接的武装侵略;而华北事变中,日本则采用武力威胁、外交讹诈、扶植汉奸等手段迫使国民政府屈服,以达到其侵略目的。2、华北事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危机,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和服从地位,构成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历史

65、背景。3、从甲午战争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间,民族忧患意识始终笼罩在国民心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便是这种意识的集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创作于 1935 年,它的原名是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从这首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看,歌词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指的是华北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高涨。4、华北事变发生时,红军长征尚未完全结束,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发表“八一宣言”。请阅读教材中“八一宣言”的引文,你认为它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文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是何含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不计前嫌,希望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抵御外敌侵略。学习提示:“八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66、对国民党的政策有了明显转变。5、1936 年 9 月,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指出,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怎样理解这一观点?学习提示:1927-1936 年,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是国共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社会最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逐渐让位于民族矛盾。因为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已退居次要地位;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国民党军队有参加抗战的可能;蒋介石走上抗日的道路也是可能的;美英等国为各自的利益也会要求蒋介石抗日,所以不能将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学习提示:“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和毛泽东的报

67、告,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八一宣言”(提出要求)瓦窑堡会议(确定方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理论基础),三个环节的联系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系统化。6、一二九运动爆发前,北平学生悲愤地呼喊“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据此回答一二九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华北存亡危在旦夕,北平爱国学生首先发出抗日救亡的怒吼。根本原因是:深重的民族危机;直接原因是:国民政府适应日本要求,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7、一二九运动有何特点?它与五四运动有何根本区别?特点: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学生运动。它宣传了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

68、救国运动的新高潮。一二九运动还为中国青年运动指明了方向,即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区别:五四运动和一二九运动都是在国难当头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但五四运动是学生自发掀起的,一二九运动自始至终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8、(教材 P27 课后练习)西安事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为什么说它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学习提示: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事变发生的多种原因。中日民族矛盾的尖锐是根源,张杨的民族大义是内因,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两大动因,蒋飞临西安威逼张杨是诱因。因此,西安事变的发生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背景:第一、日本加紧侵华,民族

69、危机日益严重,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第二、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红军与东北军、十七路军实现了团结抗日、停止内战;第三、蒋介石不放弃“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威逼张、杨执行“剿共”计划。关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9、西安事变为什么能够和平解决?首先是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指出了事变可能导致的两种局面,一是爆发大规模内战;二是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共努力实现第二个局面,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下,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得到广大抗日爱国力量

70、的拥护和支持,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其次是国民党内部的矛盾和斗争的发展导致了事变的和平解决:一是张杨的目的就是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所以力主和平解决;二是亲英美派坚决主张和平解决;三是当时在南京的国民党左派从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避免内战,共同抗日。学习检测(学习历史贵在“应用”,请你应用相关知识,完成下列检测题,评价学习效果。)1、1935 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的直接目的是(D)A为全面侵华做好准备 B逼迫蒋介石作出更大让步 C排挤英美在华北的势力 D变华北为第二个伪满洲国 2、华北事变引起的政治后果有(C)中共开始调整政策,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出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71、直接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进一步加剧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A B C D 3、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做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C)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4、奠定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是(C)A“八一宣言”B瓦窑堡会议决议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5、一二九运动最重要的意义是(D)A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 B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的阴谋 C宣传了中共抗日救亡的主张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6、西安事变发生后,若置蒋介石于死地,在当时最有利于(D)A中国国民党

72、 B中国人民 C中国共产党 D日本帝国主义 7、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的序幕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A B C D 8、即将公布于世的张学良回忆录,引起了海内外史学界的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张学良曾经是(C)A北洋军阀少帅 B东北易帜的领袖 C西安事变的主角 D抗日前线的英雄 9、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D)中共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日本侵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 张学良、杨虎城同红军停战 A B C D 10、1927 年至 19

73、36 年,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依次是(C)武装反抗 逼蒋抗日 联蒋抗日 反蒋抗日 A B C D 11、阅读教材 P24 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多田骏的声明,请回答:概括材料所述史实的本质内容。以反共和经济独立为借口,把华北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分析材料所述史实出现的原因及影响。原因:国民政府的妥协投降政策,助长了日军的侵略气焰;中共坚决抗日的影响;日本侵占东三省得逞。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概括本材料的作用。揭示了华北事变的本质;是日本侵华的铁证;是驳斥日本否认侵华的有力证据。12、试从福建事变和西安事变发生的时代背景、领导者身份、主张及策略和影响等方面分析

74、两者的异同。都是在日本加紧侵华和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发生的。领导者都是国民党内的爱国将领。两者都采取了与共产党合作的策略。福建事变主张“反蒋抗日”,建立了反蒋政权;西安事变主张“逼蒋抗日”,实行“兵谏”。福建事变被蒋介石勾结日军镇压,十九路军瓦解;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课堂小结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将侵略目标转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华北事变后,突出反映全国人民抗日要求的历史事件,一是 1935 年底的一二九运动,二是 1936 年底的西安事变。正是由于全国抗日救亡

75、运动的迅速高涨,使日本的侵华阴谋不断破产,于是在 1937 年 7 月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历史随即转入了八年抗战时期。共:反蒋抗日 逼蒋抗日 联蒋抗日国: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后不久初步形成,伟大的全民族抗战即将开始了。小 结 高考回顾 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 228(1998 全国)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B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开始的标志C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端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229(2000 全国)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使中国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

76、地B它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开始发生变化C它促使中共立即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张D它冲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30(2001 全国)下列关于遵义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B彻底清算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C在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D取消了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231(2001 上海)1927 年到 1930 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A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B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全国C纠正“左”倾军事冒险D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232(2002 上海)“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

77、自毛泽东 1927 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A上海工人起义B南昌起义C湘赣边界起义D广州起义233.(2002 上海)即将公布于的张学良回忆录,引起了海内外史学界的关注,这主要因为张学良曾经是A北洋军阀的少帅B东北易帜的领袖C西安事变的主角D抗日前线的英雄234.(2002 上海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原地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235(2002 广东、河南、广西)下列事件与何梅协定直接有关的是 A“九一八”事变B“

78、一二八”事变C伪满洲国成立D华北事变236(2002 全国春)下列关于 19271936 年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A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B民族资本受益最大C官僚资本对金融的控制削弱D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政策支持 237(2003 全国)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238(2003 天津)经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分到了田地 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 摆脱了封建剥削的债务 摆脱了政治压迫ABCD239(2003 上海)遵义会议就红军未能粉

79、碎敌人的第五次“围剿”,损失惨重的主要原因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多数与会者认为是由于A敌我力量对比悬殊B红军尚无作战方针C军事指挥严重失误D敌军采用碉堡战术240(2003 全国春)官僚资本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是在A洋务运动期间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241(2003 全国)官僚资本的根本特征是A凭借国家权力实行强制掠夺B通过币制改革控制金融C在工业领域实行垄断D推行商业专卖政策以获取巨额利润 242(2004 北京)1935 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捐前嫌,抵御外侮,是因为A党个性了民主革命的纲领B中国需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C抗日战争全

80、面爆发D党重新认识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43(2004 上海)20 世纪 20 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A九一八事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44(2004 江苏)下列毛泽东的著作中,主要论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A井冈山的斗争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C论持久战D论联合政府245(2004 全国)1927 年,日本“东方会议”通过的侵华方针是A发动全面侵化战争B分裂中国,控制中国东北C扶植国民政府内部的亲日势力D建立包括中国在内的“大东亚共荣圈”246(2005 全国)毛泽

81、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A北伐军进军湖南B八一南昌起义C湘赣边秋收起义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247(2005 江苏)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A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C美蒋勾结,发动内战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48(2006 四川)中国近现代女革命家、社会活动家宋庆龄的主要事迹有 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领导一二九运动 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ABCD249(2006 北京)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确立于A中共“二大”

82、B南昌起义C三湾改编D遵义会议250(2006 广东)有学者认为,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农村合作社迅速增多的原因,是南京国民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植政策和乡村建设运动的发展。这一看法忽略了A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B抗日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C解放区的土地改革D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251(2006 上海)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伟大传奇”是指A秋收起义B井冈山会师C第五次反围剿D长征252(2007 广东)“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A国民革命时期(1924 一 1927 年)B土地革命时

83、期(1927 一 1937 年)C抗日战争时期(1937 一 1945 年)D解放战争时期(1946 一 1949 年)253(2007 上海)针对党内“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撰写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述,作出了肯定的回答。毛泽东所说的红色政权,最先建立的是A中央革命根据地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川陕革命根据地D川陕甘革命根据地254(2007 天津)“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A同情农民疾苦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C抑制贫富不均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30231232233234235236237238CADAABACBDCCDDDAB239240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251252253254255CCABAABCBCCADBBDB256257258259260261262263264265266267268269270271272CCBDCDBCBDACABDDD273274275276277278279280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BCBCDDDCDCBBCAC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