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讲 世界近代史【高考命题趋向】近年来,世界近代史考查,突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主线和重大事件,如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英国革命、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工业革命、国际关系等问题。今后高考仍应是这一特点。尤其应注意文综考查的专题性综合特征。【阶段特征】世界近代史是指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1417世纪中期的历史,是西欧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欧洲正处在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阶段;世界由分散逐渐走向整体;东西方世界差距开始拉大;社会主要矛盾是封建教会和封建势力与各种反封建势力的矛
2、盾。在经济领域,资本主义萌芽先后在城市和农村产生,新航路的开辟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殖民扩张扩大了欧洲原始资本积累,人类从此由隔绝逐步走向联合。在思想领域,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并迅速扩展,人们的观念意识发生剧变。在政治领域,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反对教会专制主义的斗争此伏彼起。2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期的历史,是人类历史的近代化向更深广的方向发展的时期,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尽管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寥若晨星,但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已经来临,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成为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中心内容。319世纪早期到19世纪7
3、0年代前,工业革命是推动本时期历史发展的最强大的动力,它开辟了资本主义的蒸汽时代,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一时期的主流。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民族解放和统一运动,无不服从或服务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是工业革命的开展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419世纪7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经济上,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上,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走向成熟和完善,但有的国家专制主义同时存在;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得到发展,列宁主义诞生。国际关系上,帝国主义加紧对外扩张,既引起了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又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导致第
4、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学科知识体系和复习重点】一、新航路的开辟 (1)含义:指从西欧穿过大西洋到达美洲和从西欧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东方,进而渡过太平洋,完成环球航行。 (2)原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要求扩大国外市场。社会根源;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西方人渴望到东方寻找黄金,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对于掠夺财富和加剧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人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西欧商人、贵族希望另辟蹊径,到达东方。15世纪晚期,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热衷于传播天主教,成为动力之一。 (3)客观条件: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圆学说的广为流传
5、,为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客观条件。 (4)经过;15世纪末,西、葡两国选派有经验的水手探索新航路,其中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作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西班牙和葡萄牙走在海上探险最前头的原因:(1)都在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有利;(2)掌握了先进的航海技术;(3)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有能力支持和供应远航必需的装备和费用;(4)均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以使穆斯林和其他异教徒皈依天主教。 影响:(1)引起商业革命。表现为三层含义,欧洲与亚非之间贸易扩大,开始同美洲联系,欧洲市场出现各地商品就是一种体现。商路和贸易中心变化。西欧诸国商业地位变动。 (2)引起价格革命。表现在:大
6、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金银价值下降,货币贬值,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的实际收入大减,封建主衰落。货币贬值造成商品增值与物价猛涨的格局,拥有丰富商品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物价猛涨中,劳动人民贫困化。“价格革命”实际上反映了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价格体系的变动,它有力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的衰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世界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有了巨大的发展,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4)新航路开辟为殖民者掠夺开辟了道路,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造成了亚非拉的贫穷。 (5)它是世界的发现,是世界整体联系的开始,它证明了地圆学说。 二、文艺复兴的实质、核心思想与巨大的
7、历史作用 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一词的原意是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但是,当时西欧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运动包括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中主要的是:“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风格的更新,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开始发展,印刷术的应用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等等。这一系列的重大事件,与其说是“古典文化的再生”,不如说是“近代文化的开端”;与其说是“复兴”,不如说是“创新”。“文艺复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标志着一个伟大的转折。它是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新政治、新经济要求的反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思想和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起源于14世纪
8、下半叶的意大利,其后遍及西欧整个地区。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以人为中心,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反对宗教的专横统治和封建等级制度,主张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要求现世幸福和人间欢乐,提倡科学文化知识。所以,人文主义的理念,其重点是“人”,是“人”的本能的发挥,是“人”追求真、善、美的动力。 文艺复兴的历史作用: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他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
9、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首先,是人的发现。在中世纪,理想的人应该是自卑、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义不足称道。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1)重视人的价值,要求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潜力,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提倡积极冒险精神。(2)重视现世生活,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飘渺的神话,因而追求物质幸福及肉欲上的满足,反对宗教禁欲主义。在文学艺术上要求表达人的感情,反对虚伪和矫揉造作。如:彼特拉克的歌集,薄伽丘的十日谈。(3)重视科学实验,反对先验论;强调运用人的理智,反对盲从;要求发展个性,反对禁锢人性;在道德观念上要求放
10、纵,反对自我克制;提倡“公民道德”,认为事业成功及发家致富是道德行为。(4)提倡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这些不可抑制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把人们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资产阶级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创造近代资本主义世界的。 其次,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宗教改革运动,并为这个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助力。文艺复兴提倡重视现世生活,反对权威,在当代人中间唤起了对天主教会及神学的怀疑和反感。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等形式讽刺、揭露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丑恶。 第三,文艺复兴打破了以神学为核心的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
11、,为以后的思想解放进步扫清了道路,使各种世俗哲学兴起。其中有英国的经验论唯物主义(培根)。它也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马基雅维利为后来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霍布斯、洛克等一大批思想家,发展起“自然权利”、 “社会契约”、“人民主权”以及“三权分立”等理论。 第四,否定了封建特权。在中世纪,封建特权是天经地义,门第观念根深蒂固。文艺复兴则使这些东西在衡量人的天平上丧失了过去的重量。人的高贵被赋予新的内涵。彼特拉克说:“真正的贵族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在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生活中,才干、手段和金钱代替了出身门第,成为任何出身的人爬上社会高层的阶梯。 第五,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文艺复兴恢复了理性、尊严和思
12、索的价值。虽然文艺复兴在哲学上成就不大,但是它摧毁了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开创了探索人和现实世界的新风气。人们坚信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的头脑,相信实验和经验才是可靠的知识来源。这种求实态度、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为17到19世纪的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精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无价的瑰宝。中世纪,圣经传说充斥艺坛,窒息了艺术的生命。文艺复兴则不但把圣母变成人间妇女(拉斐尔),把图像化为对人体的歌颂,而且开始了日常生活和现实人的直接描写。解剖、透视等科学也第一次结合于艺术。西欧近代现实主义
13、艺术从此发端。三、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历史进步性和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启蒙运动兴起是欧洲社会发展的产物: 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当时欧洲大陆的政治却仍是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占统治地位。所以,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首先必须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以便去触犯它,否定它,摧毁它。于是强调人的价值和权利的思潮兴盛起来,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这正说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文艺复兴时期,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人们在认识自然和社会方面取得进展。科学
14、技术的突飞猛进,新的自然科学理论,使人们越来越自信人类的力量和人的理性的价值,认为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的,人类社会是可以在人的意志作用下发生改变并不断完善进步的,这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新的思想武器。 启蒙运动的历史进步性: 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他们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这场以人权对抗王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理性对抗蒙昧、神学迷信的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人性”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启蒙运动是进一步把人、社会从封建专制制度和迷信
15、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了。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不同:(1)背景不同: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刚萌芽的产物,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2)主要内容不同: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崇尚“理性”。(3)方式不同:文艺复兴时许多思想家借用宗教的外衣和古代文化的壳,启蒙运动已褪去神学的外衣,是公开直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4)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科学事业的发展,而启蒙运动是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前提下进行的。 启蒙运动的重大影响: 启蒙思想家们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蓝图,弘扬了资本主义精神和道德伦理,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启蒙思想
16、家们共同吹响了法国大革命的号角,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动员。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 启蒙运动不仅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跨越时空,在更宽广范围和很长的时间里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作用首先,它为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革命发挥了动员作用,对于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影响重大,美国独立后的政治制度实际上都是启蒙思想的实践。其次,它对19世纪亚洲的中国和日本也有深刻的影响,启蒙思想家的著作逐渐被介绍到亚洲,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促进了亚洲社会的进步。如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被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维新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17、严复译为法意,介绍到中国,在中国思想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鼓励中国的维新志士们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四、英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怎样进行对比 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国革命因为发生的历史条件有着相似之处,从而导致两国革命过程呈现出若干的相似。刘宗绪在世界近现代史三十讲中这样写道: “从英法两国革命所走过的道路可以说是惊人的相似革命开始时,英国革命者在长期国会中与王权进行斗争;法国第三等级代表在三级会议上对抗王权。斗争激化后,英国发生了两次内战,打败了国王;法国则有多次武装起义,于1792年推翻了国王。随后英国处死国王查理一世,接着就建立了共和国;法国先建立起共和国,而后处
18、死了国王路易十六。英国的共和国维持的时间很短,出现了克伦威尔充当护国主的独裁体制;法国的第一共和国也寿命不长,被拿破仑帝国的独裁制度所取代。在独裁体制下,倒退的分子有些过分,克伦威尔死后不久,斯图亚特王朝得以复辟;拿破仑战败后,波旁王朝在法国复辟。复辟王朝倒行逆施,结果英国发生1688年政变即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法国在1830年爆发七月革命,建立起奥尔良王朝即七月王朝,也实行君主立宪制。英国走完这个过程是在16401688年,用了48年。法国是在17891830年用了41年。这样对比才是合理的。” 五、如何评价雅各宾派与拿破仑 雅各宾派是资产阶级民主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他
19、们在1793年5月底6月初的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后上台,到1794年7月被热月政变推翻,领导法国革命一年多时间。在雅各宾派掌权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激进的革命措施,如通过立法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卖给农民,按照人口分配农村公有土地等;采取恐怖政策,在经济上打击投机、稳定物价,在政治上惩治嫌疑犯,镇压反革命;进行全民动员,组织武装抗击反法联盟。经过雅各宾派专政,法国封建,制度的基础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铲除,封建势力受到致命打击,法国革命进入最高潮。 拿破仑在热月党人的督政府时期登上了法国的政治舞台。1799年通过“雾月政变”推翻督政府,建立执政府掌握政权,1804年将法兰西共和国改变为法兰西第一
20、帝国,直到1814年被反法同盟赶下台。拿破仑统治时期,对内采取了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对外则进行了一系列的战争,极盛的1810年左右控制了大半个欧洲。 评论: 一、雅各宾派专政和拿破仑统治的出现都是当时历史环境的产物。雅各宾派是在吉伦特派统治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内外交困,革命出现严重危机时,巴黎人民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的情况下,被人民推上革命的领导位置的;拿破仑是在督政府政权软弱,无力应对来自国内国外的威胁,法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领导的情况下掌握了法国的政权。它们的出现反映着“时势造英雄”的道理。 二、雅各宾派和拿破仑都对法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雅各宾派的贡献在它的彻底反封建上;
21、拿破仑的贡献在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和把法国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更广的地区上。他们的活动在许多方面代表了时代的要求,从而取得了许多的成就,这些体现了“英雄造时势”的辩证法。 三、雅各宾派和拿破仑在后人的评论中都是褒贬不一,争议很大。对雅各宾派争议最大的是他们的“恐怖政策”。对此应该明确两个基本观念:恶劣的环境迫使雅各宾派采取了非常措施,恐怖政策是客观条件催生出来的,它的实践结果是积极的;在革命危机消失之后继续维持恐怖政策,不去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是严重的错误。对拿破仑争议最大的是他的战争,拿破仑的政治命运是与他的战争联系在一起的,兴亡都由此。我们对拿破仑的战争应该辩证地看,即一分为二,应该历史地看,
22、即不同时期的战争有不同的内涵。辩证地看,它有维护法国革命成果的一面,有冲击欧洲反动势力的一面,有与英国争霸的一面,有对别国进行侵略、进行奴役、进行民族压迫的一面,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共存;历史地看,早期的拿破仑战争以正义进步为主,后期战争则以非正义和反动为重要特征。六、美国独立战争为什么会发生,战争的结果有什么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 北美洲原为印第安人居住地,从17世纪初开始,英国殖民者来到北美开拓殖民地,经过100多年的时间,英国殖民者建立了13个殖民地。在北美13个殖民地上,北部殖民地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中部是农业区,农业规模较大;南部殖民地盛行使用黑人奴隶劳动的种植
23、园经济,主要种植烟草等经济作物。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主流是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在北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殖民地形成代表英国统治的总督和殖民地自己的议会结合的统治模式。 在13个殖民地的建立过程中,有大批欧洲移民涌向这里,其中大多数是英国人,也有不少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的人。这些移民中,除了少数地主贵族、特权商人和资产阶级之外,大部分都是失去土地的农民,破产的手工业者、小商贩以及在政治、宗教上受迫害的新教徒。此外,还有数十万从非洲掠来的黑奴。北美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交通的改进,邮政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各殖民地之间原已比较稳固的经济联系,使北美13个殖民地形成统一市场;在人们长期的相处交往
24、中,英语逐渐成为各地移民的共同语言;英属北美殖民地发展了文化科学,建立了自己的高等学校和图书馆,创办了自己的报纸刊物,人民的文化思想与风俗习惯逐渐融合。于是在北美殖民地开始形成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民族美利坚民族,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欧洲产生的启蒙思想传到了北美,北美出现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家,如杰斐逊、富兰克林、潘恩等。启蒙思想在北美传播,使北美人民民主和民族意识逐渐增强。 18世纪60年代,英国刚刚开始工业革命,力图独占北美市场。另,由于连年战争,特别是1756到1763年的七年战争后,使英国的财政赤字已达一亿四千万英镑。为了摆脱危机,英
25、国统治集团把这笔战费转嫁到殖民地人民身上,进行大肆搜刮。为了维护英国本土的工商业,英国竭力压制对本土工商业构成威胁的北美经济发展。英国的压制和搜刮成为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斗争由来已久。1773年底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掠夺的集中反映;1774年,北美13个殖民地的12个派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这是北美殖民地的代表第一次聚集在一起,共商反对英国殖民压迫的大计,北美人民开始走向了联合斗争。面对北美人民的斗争,英国决心镇压北美殖民地人民的叛逆行为,用武力维持对殖民地的统治。这样,英国的高压政策,使独立战争不可避免。 意义:(1)是一次民族解
26、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2)美国赢得民族独立,建立民主制度,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3)对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运动产生积极影响。七、怎样看待美国1787年宪法 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大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联合掌握着政权。1787年5月,以华盛顿为首的55名代表,在费城召开了制宪会议,最后制定出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1787年宪法的基本内容:(一)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二)规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为特征的美国政府机构及其运作的模式。 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强调中央权力的核心作用,从法律上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行政的完
27、整。其规定的政治模式,是17、18世纪英法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学说的第一次实践。 美国1787年宪法是以民族独立为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总结,是资产阶级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部进步文献。它确定美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使美国始终没有出现专制独裁政权,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健康发展;它对欧洲各国正在进行的反封建专制的革命和拉美革命来说,则是一面斗争的旗帜。 美国1787年宪法也不是无可挑剔的,如它允许奴隶制的存在,它规定,印第安人没有选举权,黑人奴隶只能算五分之三公民,妇女没有选举权,就是白人成年男子,公民权也有财产资格、纳税多少的限制,等等,
28、这些与独立宣言上规定“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显然有着距离。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是这部宪法的本质所在。八、工业革命中呈现的相互推进、不断深入特征 (1)英国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开始。 1733年,英格兰中部的钟表匠凯伊发明了飞梭。织布由手掷梭子变成脚踏踏板带动梭子往返飞动,提高功效一倍。凯伊的飞梭是手工工具的一个部件,不是机器(机器一般是由三部分工具机或作业机、传动机和动力机组合而成。飞梭不完全具备这些特征)。飞梭的使用打破了纺与织之间的原有平衡,引起严重的“纱荒”。这成为工业革命发生的诱因。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新式纺纱机,以他女儿的名字命名为“珍妮纺纱机”,
29、把一次只能带动一个纱锭的纺车改革成为能带动1618个纱锭,大大提高了功效。尽管“珍妮纺纱机”仍在使用人力,但它具备动力、传动、工具三个部分的装置,已经是一台机器了。“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珍妮纺纱机”以及后来“骡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纺纱的效率,把织布这个环节又远远地抛在了后面。1785年,英国的牧师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使织布效率提高40倍。这样,棉纺织业中纺和织两个环节连锁反应使棉纺织业率先普及了机器生产。 (2)棉纺织业中机器的使用,引发了其他行业发生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3)随着越来越多
30、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动力的问题突出出来。如水力织布机是以水力为主要的动力,但水力要受地域、季节、河流落差、水量的限制,不是一种任何地方(尤其是城市)都有或都能装置的动力机。客观需要使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应运而生。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解决了工厂的动力问题,使工厂摆脱了选址的空间束缚,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如果说纺织技术点燃了工业革命的火炬,那么如马克思所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正的狂飙时期”。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作为动力使用到工业中,工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工业从家庭中分离出去,
31、引发经济重心从农业转向工业的持续变化,导致工业与农业生产产值比重发生根本变化这是一个重大转折,也被人们称作是“第二浪潮”。 (4)随着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销到各地,人力、畜力和简陋的交通工具已经无法承担日益繁重的运输任务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势在必行。于是,以蒸汽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发明了: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汽船成功并迅速地投入商业运营,开辟了水上交通的新纪元;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1825年史蒂芬孙驾驶火车试运行,开辟了陆上交通新纪元。 (5)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先进生产力是不可抗拒的,它迅速向外扩散。
32、18世纪末,工业革命跨出了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法国、美国在19世纪中期也完成了工业革命。后来,又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在英国之外的国家开展工业革命时,它们也有着自己的发明创造,丰富着工业革命的内容,典型如美国,美国人完成的重大发明如汽船、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标准化生产方式等。 从上可见,工业革命的过程是一个相互推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从织到纺;从棉纺织业到采煤、冶金等其他工业部门;从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到动力问题的解决;从工厂的大生产和蒸汽机使用到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从英国首先工业革命到向欧洲大陆和北美等地区传播,到英国之外的国家开展工业革命时,它们也有着自己的发明创造。工业革命开展中
33、的相互推进、不断深入的特征,体现出先进生产力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工业革命是以社会需要作为动力的。 九、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力迅速提高。机器的发明和蒸汽动力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如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1770年,煤产量为260万吨,到工业革命接近完成的1836年,煤产量为3000多万吨,60多年间增加了10倍半。正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言,“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
34、力还要多、还要大”。 (2)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基础;自由(资本)主义兴起。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尤其是工业资产阶级(相对于金融资产阶级、大商人、“新贵族”、“大资产阶级”它们在封建时代形成,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主体,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中充当了重要角色,革命中带保守性)获得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它们的统治形成了坚实的经济基础。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对政府的种种陈旧的框框束缚感到非常不满。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有力量凭自己的实力在市场上一争高低,反对政府给某些大公司以特权并加以保护;另一方面,他们要求更多地政治,更直接地掌握参与政权。1776年,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
35、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一书,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奠定了为工业资产阶级服务的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基础,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到来。从英国的议会改革(宪章运动)到1848年革命,再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的兴起,资产阶级以自己的努力,逐渐建立和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对于资本主义各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工业革命功不可没。 (3)社会关系变化(社会分化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它广泛地排挤了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从而引起了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36、(“无产阶级”概念是在工业革命一课中第一次出现,之前的工人称作“手工工场工人”,是工业革命催生了工业无产阶级)两个对立的阶级。工业革命的进行,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涤荡了封建势力,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包括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资产阶级剥削本性暴露,无产阶级为改变自己的处境而展开斗争,使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工人运动逐渐兴起,社会主义运动兴起。 (4)近代城市的兴起。工业革命导致许许多多新兴的工业城市出现,人们由乡村涌向城市谋生,城市人口激增,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5)密切世界联系;改变了世界面貌。资本家奔波于世界各地,开辟市场,掠夺原料,把越来越多的国家
37、和地区纳人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中来,使成为自己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文化影响越来越深入,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加速。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物质面貌,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改变了中世纪时代的世界文化传统、格局等,世界呈现一个全新的面貌。 (6)资产阶级对世界统治的确立;英国成为世界霸主。1853年,马克思在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如果上升到世界范围看,所谓“破坏性的使命”是指资本主义的侵略掠夺破坏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原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给殖民地带来灾难;所谓“建设
38、性的使命”是指客观上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为这些地区建立西方式的社会奠定了基础。而所有这一切所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东方从属于西方。工业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最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依靠它强大的实力,战胜了它的竞争对手,把世界广大地区变成自己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中国正是在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的背景下遭到英国侵略的。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被卷入到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7)其他:近代意识的形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工业革命又是一场近代化运动,它使人
39、们逐渐形成了近代意识,如: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时间意识、风险意识、变革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如城市生活和快捷交通等等。十、独立后美国工商业经济和种植园经济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美国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飞速发展,1810年到1860年工业产值增长近9倍,成为世界第四号工业强国。美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部,这里资本主义自由雇佣劳动制度占有统治地位。 美国南部工业不发达,盛行种植园经济,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密切联系的种植园经济在19世纪中期也在迅速发展。种植园主要生产棉花等经济作物,采用黑人奴隶劳动制度。种植园经济本质上属于资本主义经济,是
40、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种形式,因为南部的奴隶制经济已被纳入商品经济的轨道,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经营是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和动力的。 19世纪中期之后,已经存在的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与南部种植园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矛盾表现在市场、原料、进出口、劳动力、自由州与蓄奴州诸问题上(见下表): 问题 北部主张或做法 南部主张或做法 从英等国买进廉 市场 工业品销往南部 价工业品 获得南部的农产 棉花等农产品大 原料 品 量运销英国 保护民族工业,提 降低关税,获得经关税 高进口商品关税 济利益 劳动 限制奴隶制发展, 维护和扩大奴隶 力 进而要解放奴隶 制度 西部 新获得的土地上 新获得
41、的土地上 建州 建立自由州 建立蓄奴州 南北方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的斗争由来已久,在19世纪上半期,废奴运动高涨,废奴主义者积极呼吁废除奴隶制,并付诸行动,解放黑人奴隶,甚至发动武装起义,成为群众性的运动,南北方矛盾日益尖锐。1860年主张废除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奴隶制受到威胁。1861年南部种植园主发动叛乱,美国内战爆发。 因此,美国内战是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形式矛盾激化的产物,是工商业资本主义为扫除自身发展的障碍而对落后的因素的斗争,通过斗争来完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十一、德国、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对比 项目 情 况 历史国家分裂;工业革命开展使资本主义 背景
42、发展;普鲁土撒丁王国都具有优势 性质以国家统一为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统一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与灵活外 相道路交相结合推进统一 同 点统一德意志以普鲁士、意大利以撒丁王国 中心为中心 领袖德意志是俾斯麦 人物意大利是加富尔 影响都保留了大量的旧的残余势力 人民意大利统一中以加里波第为代表的 作用人民革命对统一进程起了重大影响 战争意大利的统一中的王朝战争具有浓 特点厚的民族解放的色彩 不 同国际意大利统一进程与欧洲的国际斗争 点环境密切相关,充分利用了国际条件 德国统一改变了欧洲国家关系格局, 影响同时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成为欧洲最富侵略性的国家 十二、垄断是怎样形成的,怎样看待垄断
43、资本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革,其中之一就是垄断组织的产生。 垄断组织产生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企业竞争,先进的企业挤垮、兼并落后的企业,使生产和资本不断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二是新兴的工业部门需要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或者凭借专利等经济制度保护,产生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形式最早形成于流通领域,产生卡特尔、辛迪加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后来在生产领域产生托拉斯等垄断组织。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垄断是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随着垄断组织的普遍出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垄断资本出现的评价: 第二次革命使垄断经济逐渐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基石
44、,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体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首先,垄断是在竞争中形成的。在竞争中获胜的必然是设备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的企业。设备先进、经营管理完善的企业发展成为垄断组织,这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其次,垄断是新兴工业部门生产的需要。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如电力工业、化工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部门,都需要巨型设备、巨额投资,进行大规模生产,垄断组织在这些部门发展的程度较高。 一定程度促进生产进一步发展。垄断组织出现,企业的扩大,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企业管理作为科学诞生,垄断组织内企业经营管理得到改善,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垄
45、断组织有条件设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和信息网络,从而使其能更快取得新的成果,并加快新成果应用于生产的步伐。国际垄断组织的形成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生产弊端,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生产的盲目性,保护了生产力。垄断组织的产生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在生产力发展的扣动之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调整适应了发展起来的生产力,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垄断资本家、垄断集团干预国家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是金钱政治,少数垄断资本家凭借自己的金钱操纵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政权逐
46、渐成为垄断资本家、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 资本家建立垄断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独占生产和市场,国内市场是远远不能满足资本主义的大生产需要的,因此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这促使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帝国主义更富有侵略性,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造成了世界局势日趋紧张。 十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各国呈现出了各自的经济发展特点,这些特点是各国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资本主义各国站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在利用第二次工
47、业革命成果问题上,各国表现不一样。美国、德国和日本是积极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成果。美国广阔的西部、德国和日本,直接采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设备,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由于没有淘汰旧设备问题,投入成本相对较低,形成了与英法等国的对比效益。这使它们经济发展特别快。英国、法国是老工业化国家,更新设备投资巨大。英国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垄断殖民地的市场和原料,使得其生产效率低下也同样能够取得巨大的利益;英国把资本主要用去进行资本输出,在不发达国家投资办厂,利用落后国家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原料资源,获得暴利。法国金融业发达,富人众多,食利阶层庞大;法国把大量的资金主要用于世界各地放高利贷,给外国政府
48、财政贷款,获取高利贷利益,法国成为高利贷国家。英法两国的资本输出都导致国内工业发展的资金缺乏,导致工业的发展相对落后。 各国呈现出的各自经济发展的特点是各国的历史条件的产物,我们还要注意到这些重要的现象: 法国的小农经济问题困扰着法国。小农经济在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并由于拿破仑、第二帝国的保护而长期存在,早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就暴露出小农经济阻碍工业革命发展的弊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仍然如此。 日本政府在维新时期保护发展工商业,这一政策得到长期贯彻。明治政府保护培植垄断资本,对垄断资本在日本这个工业基础薄弱、起点较低的国家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相对于日本,俄国就有了相当大的距离。 美国发展经济的条件
49、得天独厚:内战前的“西进运动”是美国的扩疆和初步开发,真正大规模深层次开发是在内战以后。西部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开发提供了商品销售市场,西部开发的成果又反过来提供了发展工业的丰富的原料。西部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欧亚移民来淘金和外国资本的投资,这提供了发展经济的劳动力条件和资金条件。 德国获得法国普法战争的巨额赔款,取得阿尔萨斯、洛林的矿藏资源。日本获得甲午战争中国的23亿两白银的赔款赎金,割占台湾等地,控制朝鲜。这些对两国经济发展起到了输血作用。十四、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是怎样最终形成的 (1)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资本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随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
50、成长和发展,欧洲国家出现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在这个基册上,逐渐形成并日益扩大了统一的国际市场。1848年革命前欧洲发生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的欧洲市场已经形成。 工业革命的扩展,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市场进一步扩大。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表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初步形成。为了利润,资本家奔波于世界各地,开辟殖民地,把世界广阔地区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活动逐步把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纳入到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市场体系之中。到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列强把整个世界瓜分完毕,在政治上控制的同时,利用资本输出,牢牢地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
51、了大量财富。通过掠夺性国际贸易,殖民地牛殖民地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产地。资本输出、掠夺性贸易、海陆交通及通讯事业发展,瓦解了落后国家的自然经济,把其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轨道。20世纪初,一个无所不包的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最终建立。 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推动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世界经济体系是以资本主义经济为中心逐步形成的。 (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就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开始开辟海外殖民地。 经过400多年时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绝大部分地区都已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整个非洲被瓜分完毕。拉丁美洲除仍然是殖民地的地区
52、外,其他宣布过独立的国家,实际上也成为依附于英美等国的半殖民地。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形成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开放性和扩张的特点,它要求以全球为其活动舞台,通过向外扩张,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必然导致殖民地不断扩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垄断资本家对资本输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需求更加迫切。他们利用控制的国家政权推行扩张政策,从而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终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把世界瓜分完毕。 (3)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最终形成 手工工场时代,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上,尼德兰革命、英国革命,美国革命、法国革命等国家资
53、产阶级革命相继获得成功,这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形成奠定了基础。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工业革命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掀起了一轮大规模的革命和改革的浪潮,主要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凭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力量,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资本主义实现了对整个世界进行统治,从而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成为以强本主义统治为中心的密不可分的整体。 十五、如何理解“亚洲的觉醒” 列宁在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一文中写道;“在亚洲,强大的民主
54、运动到处都在发展、扩大和加强。那里的资产阶级还同人民一起反对反动势力。数亿人正在觉醒起来,追求生活,追求光明,追求自由。”“亚洲的觉醒”即来源于此。 首先,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列强加紧对亚洲的侵略,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第二,帝国主义的侵略,也进一步加剧了亚洲旧的经济结构的瓦解,此时,亚洲社会内部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产生。由于这样两大原因,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斗争形成了新特点,这就是在这一时期的斗争中不仅有下层
55、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起义,更重要的是成长壮大的资产阶级,乃至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发生以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改良运动或革命。这与19世纪中期发生的“亚洲革命风暴”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 传统的下层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起义,有朝鲜的义兵运动,中国的义和团运动,而更能体现亚洲社会新特点的是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印度的1905年反英斗争、1908年盂买工人政治总罢工。这些斗争的性质属于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范畴,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斗争。 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亚洲各国人民的任务依然是反帝反封建,但亚洲各国人民的斗争有了新的发展,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广泛展开并逐渐取代旧式农
56、民起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世界历史发展和亚洲社会进步的结果。十六、巴黎公社的特征和失败的根本原因特征:(1)巴黎公社是自19世纪3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运动的最高峰,也是这一阶段工人运动的一个总结。公社是唯一夺取全市政权,建立起工人政府并维持了两个月以上的工人起义。 (2)巴黎公社的本质是工人阶级政权,一切决策都以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但这些政策基本上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 (3)巴黎公社所表现出来的自发性、暴力性、政治性是过去工人运动的继续。 (4)它与过去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失败的根本原因:法国当时处在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第一次工业革命刚刚完成,第二
57、次工业革命正在萌芽状态,小生产还占绝对优势。这就表明,法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远没有进入成熟的阶段。可见,这次革命并不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而是由于第二帝国晚期的腐朽和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以及国防政府的无能,激发了巴黎工人的义愤而引起的。十七、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 (1)社会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前,农民的起义和市民的反抗斗争持续而猛烈,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身处境越来越不满,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中下级武士对现实不满增强,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而中国的封建统治危机虽然十分严重,但由于封建统治者与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 (2)领导力量
58、:尽管日本资产阶级尚未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对清除敌对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进行。中国的维新派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守旧势力的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3)政策措施: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发布命令,采取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中国戊戌变法中,尽管光绪帝也颁布了一系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变法诏书,但由于资产阶级维新势力并未掌握政权以及守旧势力的强大,根本不可能实施。 (4)国际环境: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9世纪60
59、年代末,当时世界还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夺取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开始。由于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而中国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90镭代末,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中国成了列强瓜分的对象。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也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学科综合练习例析】例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建立,这主要是因为( )。 A国王权力受到限制B议会权力大为增强C法律具有了至高的地位D内阁制得以形成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是2001年全国春季高考卷题目,旨在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解题关
60、键是明白君主立宪制的实质是用法律条文来明确资产阶级新贵族统治的国家政治体制,法律处于核心地位,是对君主专制的否定。其中,D可排除,A、B是C的表现形式,C是派生A、B的根本。应试技巧解题时能够对提供的选项进行比较,找到根本性的项目。例2(2004年上海,23)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其中“理性”的含义是( )A独立的思考与自主的精神B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C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D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解题思路因为当时启蒙思想家用“理性”反对的是君主专制和教权主义。因此“理性”应是A项。 答案A 例3(2002年
61、上海,30)阅读下列材料: 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请回答: (1)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因何而发? (2)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3)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解题思路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提供的文字所指的“意大利与法国的关系”、实际上既指出了法国对意大利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也可看出法国对意大利的消极作用。然后再根据材料所示时间“1814年”,可判断出文字应是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在此基
62、础上可推知第(1)问应答“拿破仑对外战争”。而第(2)(3)问则要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分别就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客观进步性、侵略奴役性两个角度来回答。 参考答案 (1)拿破仑对外战争(或对意大利的战争)。 (2)拿破仑战胜意大利后,破除封建制度,废除农民服徭役的陈规(或农奴制),推行拿破仑法典等。 (3)意大利摆脱了奴役。例4(2000年全国,4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健全的议会民主制度。请分别说出这时俄国和日本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与英法的主要差异是什么?从这四个国家由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所走的道路,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
63、治体制的掌握和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政治体制即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已定型,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是两种基本形式,其形式的不同是由各国的国情决定的。回答第一问时,首先根据俄、日的政治概况,分别概括出政治体制,再以英、法、俄、日的政治体制概括出各自的特点。可从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等方面,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该题的参考答案不太完整,应补充经济方面的内容。此题是与政治常识联系密切的题目,要答好此题,必须适当借助有关知识。 参考答案 (1)俄日体制;俄国为沙皇专制,日本为天皇制。(2)主要差异:英法为民主政治体制,俄日为专制主义体制。(3)历史原因:英法的过渡道路是资产阶级革命,对封建制度改造比较彻底,俄国过渡道路是1861年改革,日本过渡道路是明治维新,两者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是造成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