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一(历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9043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一(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一(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一(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一(历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一(历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一(历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一(历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一(历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一(历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一(历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一(历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一(历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8年高考复习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题一、选择题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封建王权的强化 C、分封制的瓦解 D、土地数量的减少2、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 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 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 D、皇权不断加强3、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4、某校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

2、,就如何遏制校园内的“损害公物”行为进行讨论,产生了若干个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A、道家组的观点是:损害公物是无意识的行为,应靠自我觉悟B、法家组的观点是:损害公物是故意违纪行为,应该严惩不贷C、儒家组的观点是:损害公物是一般品德问题,可以说服教育D、墨家组的观点是:损害公物是铺张浪费行为,应以军法处置5、秦汉时,越南输入到中国的主要是象牙、犀牛、珍珠等物品,而中国向越南输出的主要是铁犁、牛耕技术和水利工程技术等。这种差别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越两地人民生活习惯的差别 B、中越两地物产的差别C、中越两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别 D、中国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6、从成语典故、日常生活用语“醍醐灌

3、顶”、“修身养性”、“三纲五常”能看出下列各教派对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影响的有( )佛教 道教 墨家 儒教A、 B、 C、 D、7、在我国石窟彩塑艺术中,飞天的演变反映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其艺术风格所受的影响主要来自于 (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8、明朝一条鞭法和唐朝两税法所体现的倡导者的理财思想是( )A、轻徭薄赋 B、无夺农时 C、平均负担 D、开源节流9、与汉、唐和北宋相比,明朝在制约和监察制度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A、进一步分割相权 B、加强对地方财政的管理 C、强化监察立法 D、采用非常手段进行监察10、宋元时期的民族整合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相比,最大的不

4、同点是( )A、民族交往的方式 B、民族交稿的内容C、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D、各世族在交往中的地位10、下列对辽宋、北宋和西夏、南宋与金三次和议的认识,正确的是两宋政权政治腐败是导致和议的主要原因 和议是以当时双方力量对比的均势为前提的 三次和议后,双方都没有再发生过战争 三次和议,客观上有利于和平局面的出现和民族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A、 B、 C、 D、11、唐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下列民族归附于中央政府的有:吐蕃突厥靺鞨 南诏A、B、C、D、12、唐朝开元年间,江南某地发生洪灾,需要修筑堤防。在唐朝的中央机构中,具体负责执行这项工作的是( )A、吏部 B、户部 C、礼部 D、工部

5、13、以下诗句描绘的隋唐经济状况中,对经济持续发展不利的是( )A、云帆转辽海,粳米东吴来 B、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C、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D、海将盐作雪,山用火耕田14、历史上改革往往因专注救治前朝制度之弊,忽视了新创制度存在的潜在危害而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以下各项突出说明这一点的是( )北宋军事改革北宋财政改革王安石募役法商鞅按军功授爵唐实行募兵制改革A、 B、 C、 D、15、辽 金 南宋西夏 金 南宋西夏 金 北宋西夏 辽 北宋在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其错误的一项是( ) A B C D16、印章是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在古代社会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

6、行使职权的工具。以下印章对加强专制中央集权起过重大作用的有( ) 滇王金印 “汉委奴国王”金印 禁军官印 锦衣卫印 A、 B、 C、 D、17、以下地区正式开始归属中央政权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应是( )西北地区西藏地区岭南地区东北地区 A B C D18、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采取的措施有:奖励垦荒,实行更名田,恢复发展农业生产 确立达赖和班禅的册封制度,设置驻藏大臣 反击沙俄侵略者,签订尼布楚条约 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A、 B、 C、 D、19、按时间先后排列中国古代历法成就的顺序( )制订出完整的历书 形成自己固定的历法系统 古代历法体系臻于成熟 编写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的

7、历法A、 B、 C、 D、20、唐朝中央政府承认周边各族政治上的“自治权”,不直接干涉各族内政,体现这一政策的是( ) A、设立机构 B、联姻通好 C、册封首领 D、会盟亲善21、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这些主张所放映出的社会背景是( )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B、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C、奴隶制开始崩溃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22、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

8、D、民主思想影响23、汉武帝时,一儿子殴伤父亲,按当时法律要处死,而且是枭首。廷尉张汤就此请教董仲舒,董却认为:此事乃父亲与人斗殴,儿子拿木棍前去救助,不慎误伤父亲,其行为并未构成违法的“殴父”罪,应判无罪。该案例反映西汉时 ( )A、已经废除严刑酷法 B、有礼刑结合立法思想C、已经具备了判例法 D、未施行同态复仇原则24、古籍记载:战国时期“孔墨之弟子徒属,充满天下。”其反映的现象是( )A、儒家、墨家垄断教育 B、教育开始普及民间C、各国推行儒、墨思想 D、私人办学现象出现25、16世纪末,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来华,随身携带一幅世界地图,因图中中国的位置偏西,遭到明朝士大夫的严厉斥责。(取自

9、利马窦中国札记)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是( )A、文化专制主义 B、天朝上国心态 C、自然经济、闭关锁国 D、君主专制影响26、下列历史情况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密切相关的是( ) 词的兴起和流行 唐朝诗歌的兴盛 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 元杂剧的繁荣A、 B、 C、 D、27、明朝时,“(嘉兴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人。一夕作,佣直二铢而赢”。该材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地( ) A、人口的大量减少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农业的衰退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28、少数民族在封建化的过程中,都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政治制度。采用的制度和“一国两制”有相似

10、性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 B、党项 C、女真 D、蒙古29、下列思想家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观点截然相反的是( )A、荀子与王充 B、王充与范缜 C、董仲舒与朱熹 D、朱熹与王夫之30、阅读下面的“中国古代人口与田亩的统计表”,有史学家认为清乾隆十八年的关于土地面积的统计数字并不符合实际,请问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年 代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人口数6 024 万10 275 万36 169万田亩数85亿亩708亿亩79亿亩人均田亩数14亩689亩219亩A、当时的官府统计数字有误 B、清朝的疆域不如明朝广阔C、清朝实施地丁银制度

11、 D、“康乾盛世”时社会经济的发展31、古代经济专题史话五谷史话中说:“新作物的引种和推广,主要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试种和扩大生产。勤劳而聪敏的农民大众,一旦看到玉米是一种适合于旱田和山地的高产作物,就很快地吸收利用。”关于玉米的栽培方法可见于 A B C D32、马克思说:“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能证明马克恩此话正确的是( )焚书坑儒秦兵马俑 隋大运河 清文字狱A、 B、 C、 D、33、中国人民早在古代就创造过世界航海壮举。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过程,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12、 B、海上交通比陆上方便C、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向南转移 D、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34、藏文史籍萨加世系史载:“元帝辖十一省,西藏之地面虽不足一省,但因为它是八思巴的住地和教法所在,故作为一省委付与八思巴。”管理这一省的中央机构是( )A、中书省 B、西藏行省 C、巡检司 D、宣政院35、2000年美国时代周刊登载了一篇题为过去一千年中人类社会之最文章,其中中国明朝的郑和居然被称为“过去一千年中最大的失败者”。以下最能反映郑和“失败”的是( )A、郑和航海糜费钱财,没有产生经济效益 B、郑和只能沿海航行,未能深入大洋C、郑和远航虽然成功,但身心却受到摧残 D、郑和生不逢时,受到专制统治束缚36、秦律

13、田律田律规定:“春二月,毋敢伐材木山林及雍(壅)堤水。不夏月,毋敢夜草为灰。百姓犬入禁苑中而不追兽及捕兽者,勿敢杀;其追兽及捕兽者,杀之。”这段材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 )A、严禁猎杀家犬 B、禁止进山伐木 C、封闭山林牧场 D、与自然和谐相处37、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38、观察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 )图1农政全书书影 图2利

14、玛窦与徐光启画像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人新的生机 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 D、开始介绍并传播西方民主思想39、下列分别是中国古代的边疆图,请辨认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第三位的是 A B C DC D 二、主观题(第51题8分、第52题11分、第53题9分、第54题10分、第55题10分、第56题12分)51、孔子倡导“仁”孟子发展为“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等思想,体现了朴素的“民本”思想。简要指出这种思想在唐初、清初的具体体现,概括说明二者相似之处,并谈谈这些思想对我们国家今后的稳定和发展有何启示。【试题答案】表现:唐初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减轻农民负担;

15、清初实行更名田、摊丁入亩,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相似之处:两朝初期的统治者都注重政策的调整和赋役制度的革新。启示:国家要保持稳定和发展,要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及时调整不合理的生产关系。5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

16、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元史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 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3分)(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3分)(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3分)(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2分)52、(1)行分封,还是行郡县。(2分)哪一个更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17、(或实现国家长久稳定)。(2分)(2)旧俗与汉法之争。(1分)文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2分)(3)行省制度。(1分)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2分)(4)中央集权逐步加强。(2分)53、有专家提出:“中华帝国中央集权及其官僚结构,从秦汉历经隋唐,而及于明清这三个历史阶段,几乎系于一根脉络,它是破除了先秦封建制而建立起来的。”(9分)(1)“先秦封建制”指的是什么政治制度?(1分)(2)请简述秦朝政治制度及其特点。(3分)(3)隋唐时期中央政治制度有什么改革?其用意何在?(2分)(4)明清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又有什么重大变革?其结果如

18、何?(3分)53、(9分)(1)分封制(1分)(2)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掌行政、军事、监察事务,(1分)地方设郡县制。(1分)从中央到地方均听命于皇帝。(1分)(3)实行三省六部制。(1分)分散相权,强化皇权。(1分)(4)明代废中书省、废丞相,设立内阁;(1分)清代设军机处(1分)专制主义空前强化(1分)54、阅读下列材料:(8分)材料一:中国古代南北人口比例对照表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

19、%材料二:中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图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据表格分析我国古代人口迁徙的总趋势是什么?(1分)其主要原因有哪些?(1分)(2)民族迁徙对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有何积极影响?(3分)(3)根据图示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有何变法?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分析民族大迁徙对我国古代南方经济产生哪几方面的影响?(3分)53、解析:本题主要考察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1)问,趋势从表中数据即可得出结论,原因主要是北方的战乱频繁和南方的相对稳定。(2)问,主要从民族迁徙对民族之间的交流所起的作用来分析,总体的作用就是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

20、发展。(3)问,主要从南方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来分析,包括劳动力、技术、城市与贸易、生产关系等诸方面。54、(1)总趋势:由北向南迁移。南方人口所占比重不断增加。(1分)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1分) (2)促进民族融合。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形成新的民族如回族。推动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任选3点,每点1分) (3)影响: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生产技术。经济重心的南移。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大部分集中在南方(长江三角洲)。最早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任选3点,每点1分)5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曾不悟资

21、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箧,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圃困仓直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寒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如此之比,其流实繁。 陆宣公奏议(1)材料所述为我国古代哪一朝代的什么赋税制度?(2分)(2)该朝早期的赋税制度是什么?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是如何评价该赋税制度的?(2分)(4)请再列举我国该朝代之后至近代以前的赋税制度一例,并简述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发展趋势及变化原因。(4分)答案:(1)唐朝;两税法。(2分) (2)租庸调制。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租庸调制无法实行。(2分) (3)利: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

22、准;以资产多少收税,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弊:资产没有估算标准,无法准确计算出来;能生利的资产和不能生利的资产同样看待。(2分) (4)列举:宋方田均税法、明一条鞭法、清地丁银制等。(1分) 趋势: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任二,2分) 原因: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相应反映。(1分)56、(16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

23、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类别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化学农学机械水利轻工兵器项数2225259257788材料二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面向21世纪的科技材料三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中记载的太阳黑子;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24、材料四“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1分)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2分)(2)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3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2分)(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4分)56、(1)与农业生产

25、有关的科技领域(或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1分)原因: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导,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有关的科技得到发展。(2分) (2)火药武装了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战胜了封建势力,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促使世界开始联为一体;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3分) (3)差异: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只局限于观测到的现象和数据的记载,对这些现象和 数据缺乏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而西欧天文学注重观测基础上的科学规律总结和严密推算。(2分) (4)原因:中国受腐朽的专制制度的束缚,而西方先进制度的确立,有利于科技发展;中国推行闭关锁

26、国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而西方相对开放,思想自由,便于广泛吸纳;中国受固有的农耕经济的阻碍,而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开发新能源与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中国长期实行科举制,重人文总结,轻自然探究,而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比较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研究风格上,中国比较注重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而西方比较重视严密论证和演绎推理。(每一点1分,答对其中四点可得4分。若仅从中国或西方一个角度答,答出四点可得3分;若答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国心理,西方文化的海洋心态”、“环境气候”、“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3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

27、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原因。(4分)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述我国古

28、代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4分)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二反映了唐朝后期我国经济格局有什么变化,图三中明朝中后期的苏州、杭州等城市又出现了什么经济新现象。(4分)33.(1)政治的需要,军事的需要,商业的发展,交通要道(或者人口聚集)。 (2)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地区发展。 (3)图二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图三中苏州等江南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或答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17. “民多”的利弊(8分)材料一: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从,所欲而必遂。 明叶适集卷二

29、材料二:(乾隆帝说)升平日久,户口日滋,物价腾涌,势所必然。然天地所生之物止有此数,昔以十人食之,今以百千人食之,米安得不贵?米既贵,诸物安得不贵?游手好闲僧道之流,且借此以糊口,设尽驱之力田,言之易而行之难,安得许多田与之乎?为今之计,补偏救弊之不暇,实无一劳永逸之法也。 国朝官史续编圣制节俭论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明初提倡“民多”有哪些益处?(2分)(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2分)乾隆帝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分)(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2分)17解析:本题主要探讨人口多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结合材料分析即可。(2)问关键在于归纳

30、出乾隆皇帝的观点:人口增长造成了物价上涨。其观点并不完全正确。(3)问一定要结合材料,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具体分析人口问题,真正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7.(1)增加税收和增强军事实力。(2分) (2)人多地少,物价上涨。(2分)不完全正确。因为乾隆帝只看到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没有意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并在实际上阻碍其发展。(2分) (3)在封建社会某些特定条件下,人口的增长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一种历史表象;但人口的骤增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以调控人口与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平衡。(2分)33新皇帝的措施(

31、7分)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下令迁徒各国的旧贵族到首都,以便监视他们;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此外。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请根据以上材料列举新皇帝巩固统治的措施。(3分)(2)“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实际上废除的是什么制度?(1分)(3)他“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

32、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事实上他在推行一种什么新制度?(1分)新旧两种制度有什么不同?(2分)33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要明确新皇帝就是统一全国的秦始皇。(1)统一全国后,为巩固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去归纳概况其措施。(2)(3)着重考察的是政治上新实行的郡县制和以前实行的分封制的区别,结合史实分析即可。33.(1)政治上:废除封建国家和王国,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地方官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负责;将六国旧贵族迁至首都,加强监视。军事上:解除六国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驻到全国各地。经济上:统一度量衡和货币。(3分) (2)分封制(

33、1分) (3)郡县制(1分) 秦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第二,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 蔡上司中国科举史话材料二 东汉沿袭西汉,在任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察举制注重孝廉一科。东汉后期,随着政治的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大族出

34、身的官吏们为了维持本家族的利益,“朋党用私,背实趋华”。士人为了做官,也投靠依托权门。 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处。 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四 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科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乃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国家之事。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之正理,乃闭门学做诗赋,乃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朝察举制度选官

35、的主要标准是什么?(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察举制度在东汉后期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3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采用什么方式取士为官,分析其积极作用。(4分)(4)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王安石认为唐朝选官制度的弊端是什么?(3分)33“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问题:(6分)(1)写出中国古代对近代欧洲文明产生积极影响的科技发明,并谈谈这些发明传到欧洲后对世界文明的

36、发展所做出的贡献。(3分)(2)为什么在近代影响人类进步的几次科技革命中找不到中国人的身影?结合你所学的知识,简述造成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3分)33(1)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火药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指南针在新航路的开辟中起了重要作用。(3分)(2)经济:固守农耕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政治:专制集权体制、封闭禁锢的社会结构,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思想文化: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科举制度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3分) 37、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古代中国以农耕文明为主,边疆地区也存在着游牧经济。阅读以下地图,回答问题。(10分)(1)、

37、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夏商周时期农耕文明的中心地带。简要说明夏、商、西周时期农耕文明发展的最大成就。(3分)(2)、结合秦汉时期的有关知识,分析地图中标识的农业区域向北方扩展的原因和影响。(4分) (3)、结合魏晋时期的有关知识,分析图中标识的农业区域向南方扩展的格局及其影响。(3分) 33千年一脉(10分) 中国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的儒家文化,对历史和现实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材料一: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材料二:欲中国之不亡,必自至诚至敬尊孔子为教主始。 摘自康有为中华救国会材料三: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

38、勇之决心。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摘自陈独秀宪法与孔教材料四: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述先秦时期中国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2分)(2)汉代儒家学说的地位有何变化?(2分)(3)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孔教(儒家学说)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结合不同时代的特点,分析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4)对于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33解析:(1)(2)问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归纳即可。(3)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儒

39、家思想的态度绝不相同,主要是两者的时代背景不同,要达到的政治目的也有所不同而导致的,但通过不同的态度,最终体现的反封建的本质是一样的。(4)问主要说明了儒家思想在维系中华文明中所起到的作用。33(1)仁和礼、仁政(或民贵君轻)、制天命而用之。(2分) (2)汉代:儒学取得统治地位;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2分) (3)康有为借助儒家学说来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陈独秀猛烈抨击儒家学说。(2分)原因:戊戌变法时中华民族还没有完全觉醒,封建思想还占主导地位,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来反对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启蒙思想和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激起了先进知识分子的强烈反对。(2分) (4)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2分)(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