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8994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史专题(民族关系史)知识梳理一、 历史上不同时期的民族关系发展(1)先秦时期:炎黄融合,形成夏商周时期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和兼并战争,特别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华夏族和周边各族的融合。(2)秦汉时期:秦始皇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移民戍边。促进边疆开发。西汉加强同匈奴关系,在西域、西南、百越地区设置机构,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3)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不断涌进中原,冲垮胡汉界限。少数民族开始封建化,促进自身进步。(4)隋唐时期:少数民族在边疆地区建立许多政权,促进边疆地区开发。由于交通发达,汉族和少数民族加强联系。中央政府执行开明的民

2、族政策,通过战争、和亲、册封、设机构等方式加强与周边民族的关系。(5)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政权对峙,民族战争不断,民族偏见强烈,民族隔阂严重。民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各少数民族先后完成封建化。元朝统一后,逐渐形成族融合高潮,并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6)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巩固,民族构成相对固定下来。中央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版图最终奠定。各民族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7)新中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二、历代对边疆地区的行政管辖(南方凤凰台P15)三、中国古代主要少数民族发展概况(南方凤凰台P

3、16)四 汉族与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概况(1)秦朝:迁内地人民与越族杂居,中原铁器和先进技术传入越族地区,开灵渠,沟通湘水和离水。(2)两汉:西汉初年,汉与匈奴和亲,并进行贸易往来;昭君出塞,密切了汉匈关系,互市兴旺起来,文化往来增多。张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北方各族与汉族互相学习对方的生产技术;鲜卑政权学习汉族文化,采用汉族地主阶级统治制度。(4)唐朝:突厥和中原有贸易往来,是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渤海与唐朝贸易频繁;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大量手工艺品和生产技术方面、医药书籍,大大有利于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唐末契丹人逐步学会种田、

4、纺织,部分契丹人开始了农耕生活。(5)北宋: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安定,双方贸易兴旺。宋夏议和后,双方重开边境贸易。(6)元朝:黄道婆向黎族人民学习棉纺织技术,改革棉纺织生产工具。(7)明朝:鞑靼俺答汗与明互市。(8)清朝: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边疆得到进一步开发。五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指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渗透,后进民族接受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形成自然同化。其中心内容是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影响的扩大,是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封建化、经济上的农耕化。(一)民族融合的形式1、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和联系。和亲、册封促进民族融合。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

5、带珠丹,从此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回纥的首领骨力裴罗接受唐朝“怀仁可汗”封号。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2、少数民族统治者接受汉族文化,主动改革。如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速了民族融合。3、民族间的战争。4、民族迁移或人民迁移。5、民族间杂居通婚。6、各族人民友好交往,经济文化交流。7、兼并战争。春秋时在诸侯争霸过程中,大国兼并小国,诸侯国逐渐减少,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频繁。 (二)民族融合的几次高潮 第一次:春秋。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促进民族融合并形成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秦汉时我国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

6、效管辖,加速边疆开发. 第二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北魏时最为突出;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在加速自身封建化进程的同时,也促进了民族大融合。特别是元的统一,使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表现:民族迁移范围广;少数民族汉化程度高;多民族杂居通婚形成新的民族-回族;中央对边疆管辖加强。)明清时中央和边疆地区的联系空前加强. (三)对民族融合的认识:(特点) 第一、团结友好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第二、民族融合的中心是扩大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的影响,形式上是少数民族的汉化,经济上是少数民族的农耕化,政治上是少

7、数民族的封建化。第三,民族大融合促进国家统一,国家统一也同样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民族融合体现历史进步,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第四、各民族的特点、优点融合,不断充实、丰富中华民族这个统一体。第五、民族融合的作用:一是提高民族素质,二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三是推动历史进步,四是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华民族以儒家思想作为民族清神的支柱;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所同化)(四)政确认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1、表现:蒙古族灭南宋建立元朝;满灭明建清。2、认识:从性质上看,两者的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

8、斗争;从结果上看,少数民族灭亡汉族地主阶级腐败统治,统一全国,有利于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是民族融合;从战争负面影响上看,破坏生产,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从历史发展规律看,新兴民族当时正处于强盛时期,他们妈取代腐朽没落的汉族统治是历史的必然六 少数民族封建化 (1)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始于南北朝时期,以后在封建社会各阶段,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受先进民族影响,面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推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开始了我国少数民族封建化的历程。宋元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向边疆地区扩展,少数民族大多完成了封建化。 (2)少数民族实现封建化都是受汉族先进文化的影响。北魏孝

9、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不但使鲜卑族封建化,而且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提倡农耕,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逐步接受中原封建文化,契丹族封建化。党项族仿照宋朝制度,建立官制和兵制,并任用汉人担任重要官职,接受汉族封建文化。 (3)少数民族建立统一全国的封建政权,首先是自身的封建化。这是前提条件。如蒙古兴起后,使蒙古政权封建化,又通过一系列战争,灭西夏、金和南宋,建立了最大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满族的兴起和建立统一的封建政权,也是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建立八旗制度使女真族加快封建化进程的结果。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了满族在全

10、国的封建统治。 (4)少数民族实现封建化的客观作用是加快了本地区本民族的历史进程,促进了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为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七、各朝代的民族关系(一)、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1、秦与匈奴:派蒙括北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移民置县,修筑万里长城御其南下2、汉与匈奴与西汉a、西汉初期“和亲”,贸易往来。作用:暂时缓和了匈、汉关系,但未真正解除威胁b、汉武帝时“战争”。作用:匈奴受重创,被迫迁徙漠北c、汉元帝时“和亲”,昭君出塞。作用:密切了汉匈关系,经济、文化来往增多,十多年和睦相处。与东汉a、东汉初年匈奴分裂,南匈奴与汉人杂居,北

11、匈奴仍威胁中原及西域b、东汉前期“战争”,窦固、窦宪先后出击匈奴。作用:北匈奴政权瓦解,威胁解除3、汉与西域:与西汉a、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时间、概况、意义)b、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与东汉a、东汉初年无力顾及西域,西域各国重新被匈奴控制b、汉明帝时,班超经营西域,被任命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4、秦汉与越族:秦征南越;修灵渠;置岭南三郡;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九郡5、汉与西南:汉武帝设郡县(二)、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1、与突厥:唐太宗大败东突厥,设都督府管辖;唐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唐高宗大破西

12、突厥,西突厥灭亡;武则天置北庭都护府,管辖西突厥故地。2、与回纥: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回纥兵助唐平安史之乱;唐肃宗开始,几次和亲;回纥人来中原经商,部分贵族开始修宫殿定居。3、与靺鞨:8世纪前期,唐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都督府开元初,唐玄宗封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4、与南诏:唐玄宗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5、与吐蕃: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和亲;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册命”;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和亲;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长庆会盟”。(三)、宋元时期(民族政权对峙,封建生产关系传播,民族大融合)1、与契丹宋太宗两次北伐,结果失败,宋由进攻转向防御

13、,确立了“守内虚外”的政策,把主要力量转向对人民的防范与镇压;澶渊之盟(1005年)a、背景:1004年,辽军逼近东京,宋真宗亲征,士气大振,辽提出议和b、内容:宋每年送给辽“岁币”,辽撤兵;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各守边界c、影响:“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加剧了北宋的财政困难;使宋辽边境安宁,双方贸易兴旺,加强了汉族与契丹族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2、与党项:元昊称帝后与宋不断交兵,双方损失很大,元昊请和(1044年)内容: a、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册封其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b、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c、重开边境贸易。影响:从此以后,宋夏之间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3、与女

14、真: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岳飞抗金a、胜利原因:抗金是正义的战争,得到人民的拥护与支持;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较强;采取了联合北方义军的正确方针;其他抗金队伍的支持与配合b、评价岳飞:岳飞的抗金斗争,维护了中原与南方的先进封建文化,维护了人民的利益,所以受到人民的尊敬。其忠君思想体现出时代的悲剧 绍兴议和(1141年)a、内容:规定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归金朝统治;南宋皇帝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输纳岁币b、影响:确立了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c、评价:条约给南宋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但在客观上,使双方减少了战争,彼此获得一个较长时期的相对安定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南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

15、各族人民的友好交往(四)、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汉族迁居边疆、开发了边疆经济;边疆各族入居中原与江南民,加强了民族融合2、辽金时期入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在元朝时已被视为汉人3、新的民族回族开始形成4、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五)、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蒙古(蒙古族)明a、初期:相对安定,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剌接受明封号b、中期:关系紧张,瓦剌骑兵曾直抵北京,明修缮长城抵御c、后期:和平友好,鞑靼首领俺答汗接受封号,恢复封贡互市清a、粉碎准噶尔部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南北,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参赞大臣b、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1

16、771年,渥巴锡)2、新疆(维吾尔族回部)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统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3、西藏(藏族):明a.在乌思藏设立卫所;b、任用藏人担任官吏;c、建立僧官制度; d、西藏各教派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清: a、确立册封制度,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b、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管理西藏事务c、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加强清朝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4、西南 明朝a、实行土司制度;b、永乐年间,开始改土归流清朝大规模的改土归流a、条件: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b、意义:加强了清朝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

17、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5、东南(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六)近代: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七)解放后:(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繁荣)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康藏、青藏、新藏公路,沟通了西藏与各地的联系。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党在西部和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1958年后

18、,西部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西部地区建成成昆铁路和兰新铁路。西昌和酒泉成为我国著名的卫星发射中心。在西藏、新疆、宁夏、蒙古、广西成立省级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99年,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八 中国历史区域专题复习 东北地区 (一)、古代史 1、西周时,辽东半岛的少数民族称为肃慎。 2、秦朝时,在辽东半岛设辽东郡。 3、唐朝:靺鞨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以渔牧为生。粟末靺鞨受中原封建文化影响较大(考虑地理位置)。7世纪末,大祚荣建政权,713年玄宗封他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后以渤海为号,渤海正式划入唐版图。8世纪前期

19、,唐在黑水靺鞨地区设都督府,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4、金:北宋中后期,黑水靺鞨发展而来的女真族的一部,完颜部强盛,统一各部。1114年,完颜阿骨打反辽,1115年建金朝,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创猛安谋克制,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此后迁都。 5、元朝:在东北设辽阳行省。 6、明朝:设奴儿干都司,管辖今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流域等地和库页岛。 7、清朝:明后期,努尔哈赤以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为据点,统一女真部,创八旗制度,1616年称汗,誓师攻明,迁沈阳,加强对明的攻势。皇太极联合蒙古各部继续攻明,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顺治入关:1644迁都北京。 在东

20、北设三个将军辖区:盛京(辽宁)、吉林、黑龙江。1685年、1686年,康熙时两次反击沙俄侵略军,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二)、近代史:(纵向联系) 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天津条约规定开牛庄,后改为营口作通商口岸。 2、19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沙俄吞并中国领土,其中涉及东北的有: 1858年爱珲条约,割占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多万平方公里。 3、甲午中日战争:辽东战役:日军从花园口登陆,占领大连、旅顺,制造了旅顺大屠杀(约2万

21、人,仅存36人)。旅顺-东北第一要塞。马关条约要求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引发了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中国为此付出了3000万两的赎辽费。 4、19世纪末20初:19世纪末在瓜分狂潮中,俄国在东北强筑铁路,主要的是中东铁路,1893年强租旅顺和大连湾,把东北划为势力范围。 5、中华民国时期:辽宁省称为奉天。 1928年,张学年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政府形成了统一了全国。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东方会议,宣称把满州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置于日本势力之下。1931年,日军攻占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2年扶植溥仪成立伪满州国。国联不承认日本独霸东北,提出在国际合作的名义下,把东三省变为帝国

22、主义列强共同管理的殖民地。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了抗日义勇军。中共派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组成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主要领导人。6、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林彪、罗荣恒指挥东北解放军首先攻占锦州,截断敌军退路,进而解放东北全境。(三)、现代史:(纵向联系) 1、1950-1953年东北人民大力支持抗美援朝战争。 2、一五计划的重点工作工程项目建在东北。主要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工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等。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建成大庆油田,出现了艰苦创业

23、的王进喜。 4、1984年,辽宁省大连市作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5、1985年,国家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西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 (一)、古代史: 1、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修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2、春秋战国时期,四川的井盐得到开发。 3、四川成都出土的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刻画着宴乐、采桑、狩猎、攻战等多种场面,表现出了春秋战国时期精湛的艺术技巧。 4、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在今广西兴安县内兴修灵渠,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便利了中原文化与岭南的经济文化交流。 5、秦始皇西南设桂林、象郡、南海进行管辖。 6、两汉时: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九郡、汉武帝设郡县)西南

24、地区分布着十个不同语言、风俗的少数民族,如夜郎,统称为西南夷。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曾赐滇王之印。西汉末年,夷人反抗。东汉初,西南夷重新并入汉朝版图。东汉成都的说唱俑,造型生动活泼。成都是当时的五都之一。 7、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63年为曹魏所灭。蜀国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加速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8、魏晋南北朝时期,成都平原是重要的产粮区。蜀汉所产蜀锦,遐迩闻名,行销吴魏。临邛的天然气井深六十余丈,益州的一些城镇、商贸活动较为兴盛。 9、隋唐时,成都是西部的商业城市,有扬一益二之称,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性。 10、7

25、世纪前期,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的六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其中南诏强大, 8世纪前期,皮罗阁在唐玄宗支持下,统一了六诏,被封为云南王。 11、北宋时,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2、13世纪,忽必烈攻占大理,元在西南设四川行省和云南行省。 13、明朝:在今西藏东部、青海西南部、四川西部设朵甘都司管辖。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沿袭元朝统治的办法,实行土司制度。永乐年间,设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这称为改土归流,但实行地区有限,西南大部分仍然实行土司制度。 14、清朝: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1726年,雍正帝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大规模改土归流。

26、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5、清朝在西南设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四个行省,加强管辖。 (二)、近代史:(纵向联系) 1、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天京变乱后,石达开率部出走,在四川大渡河陷入清兵包围,全军覆灭而被害。 2、20世纪初,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黄兴领导的镇南关起义影响较大。 3、1911年爆发的四川保路运动,给武昌起义的成功创造了有利条件。 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滇系唐继尧在英、美支持下,割据云南、贵州。而桂 系陆荣廷则割据广东、广西。

27、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邓小平在今广西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6、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红军在遵义会议后,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冲破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终于到达了陕北。 8、1937年12月,国民政府迁往重庆,重庆成为战时陪都。 9、抗战期间,国民党在贵州成立了息烽集中营,重庆中美合作所,从事残害共产党员、抗日群众和民主人士的罪恶活动。 10、1945年8月,国共两党进行了43天的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194

28、6年初,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习惯上称为旧政协。 11、1945年12月1日,国民党特务和军警在昆明西南联大校园,制造了一二一血案。1946年2月,又在重庆制造了较场口血案。1946年7月,在昆明连续杀害了李公朴和闻一多,史称李闻血案。 (三)、现代史:(纵向联系)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进行了挺进大西南的军事行动,相继和平解放了云南、西藏的广大地区。 2、一五计划期间,在西南建成了宝成铁路,从而结束了蜀道难的历史。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在西南新建成昆铁路,1966年成昆铁路主体工程完工。文革时期,建成了贵阳到湖南株洲的湘黔铁路。 4、20世纪60年代-7

29、0年代初,中国援越抗美。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安徽、四川首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1984年,广西北海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对外开放。长三角地区 一、古代史: 1、西周时,在今江苏苏州封国为吴。 2、春秋时期,吴越先后在南方称霸,分别定都于今江苏苏州和浙江绍兴。吴王夫差时开凿了连结江淮的运河-邗沟,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运河段。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的霸主。 3、秦末,项羽在今江苏苏州率众起义。 4、两汉时,浙江温州一带的越人称为东越。 5、222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王,后称帝。317年司马睿以建康(同前)为都城,建立东晋政权。此后的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

30、权先生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史称南朝。 6、三国时,孙吴政权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使其生活方式与汉族差别不大。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 7、六朝时期,特别是东晋南朝,三吴地区农业经济最发达。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8、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9、隋炀帝时开通江南河,连接邗沟,从而沟通了江淮的三大水系:长江、钱塘江和淮河。 10、隋唐时,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圩田普遍,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成为粮食重要产地。安史之乱后

31、,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 11、隋唐时期,越州盛产青瓷,尤以秘色瓷最为名贵。扬州是长江流域东端最重要的商业城市,尤其是唐后期,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称之为天下之盛,扬为首。造船业、铜镜业等部门较为发达。有繁华的夜市。扬州也是与韩国、日本进行双边贸易的重要港口。明州(今浙江宁波)是造船业中心。 12、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称帝,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人口曾达到百万。 13、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由北移到南方,江浙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之说。 14、南宋时棉纺

32、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元朝黄道婆从海南将黎族人民的先进棉纺织技术带回松江,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江南一批小镇地因此而迅速发展。 15、元朝时,杭州是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是最主要的粮食北运港口,大规模的海运起点。 16、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以应天为南京。 17、郑和下西洋出发地主要在刘家港(今江苏太仓)。 18、明朝戚继光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 29、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制造尤工,擅绝海内。分工细密,江南织造尚松江,桨染尚芜湖。明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区的纺织业发展成为手工工场,如苏州地区。这

33、说明稀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清康熙年间,南京出现拥有五六百张织机的丝织工场。南京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清朝设江苏和浙江两个行省管辖长三角地区。上海属江苏行省。(二)、近代、现代史:(纵向联系) 1、鸦片战争中,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在浙江定海,裕谦在浙江镇海,陈化成在上海吴淞。海龄在江苏镇江英勇抗击英军入侵。 2、南京条约开放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3、鸦片战争后江苏松江、太仓一带的棉纺织业首先受到冲击,松太布市,销减大半。东南地区成为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地区。 4、上海是外国侵略者最早在中国建立租界的地方。 5、天津条约增开了南京

34、、镇江为通商口岸,至此长三角地区的通商口岸达到了四个。 6、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名天京。1856年天京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7、洋务派在上海兴办企业:李鸿章成立江南制造总局(军工)、上海轮船招商局(民用)。 8、民族工业:1866年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1912年荣宗敬兄弟在上海创力了福新面粉公司,此后又经营纺织业,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业资本家。 9、梁启超在上海担任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了变法通议等论文。指出实行变法才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10、20世纪初,上海成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之一。 11、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定

35、都南京。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 12、1919年6月后,上海工人罢工,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13、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14、192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五卅惨案,引发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五卅运动。中共领导成立了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15、1927年,为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上海工人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起义由陈独秀、周恩来亲自指挥取胜。 16、1927年,蒋介石在上

36、海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17、1932年底,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 18、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史称八一三事变。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要抵抗暴力,随之组织了抵抗日军侵略的淞沪会战。 19、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20、1938年12月,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21、1947年5月20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区的学生齐聚南京,联合举行示威,遭反动军警镇压,史称五二0血案。 22、文革期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23、1984年,国家开放上海、南通、宁波等。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

37、洲地区。1991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建成了上海宝山钢铁公司。西藏地区 (一)、古代史: 1、战国到东汉、西羌的几个农业部落陆续进入西藏地区,与当地游牧和狩猎部落融合,成为吐蕃人的祖先,也是今藏族人的祖先。 2、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拉萨),仿唐官制,设置各级官制,建立军事组织,制法律,创吐蕃文字。 3、唐贞观年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大批精美手工艺品和生产技术、医药书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发展。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两百年间,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天子册命。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尺带珠丹。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相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4、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

38、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5、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称为宣政院辖地。元政府封西藏地区佛教首领八思巴为国师,忽必烈请八思巴创制了蒙古文字,称为八思巴蒙字,密切了蒙藏的联系。 6、明朝设乌思藏都司管辖今西藏地区,设立卫所,任用藏人担任各级官吏;建立僧官制度。整个明代,西藏各教派势力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 7、清:清入关前,黄教领袖五世达赖统一了全藏。清入关后,顺治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雍正时,(1727年)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39、,标志着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乾隆年间,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清中央政府对达赖、班禅转世的监督和任授权力。 (二)、近代史:(纵向联系) 1、1888年,英军进攻西藏南部边境,藏族军民坚决抵抗。但清政府求和,规定了西藏地方和哲孟雄(今锡金)边界,后强迫清开放西藏的亚东为商埠。 2、1913年,中英两国和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西姆拉开会,企图分裂西藏,遭中方代表拒绝。英国背着中国代表,擅自与西藏地方代表秘密制造了一条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把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妄图造成既成事实。然而当时的北洋军阀政府和以后历届中国政府,一直没有承认这条非法的边界线。 (三)、现代史:(纵向联系

40、) 1、1951年,中央同西藏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2、1953年我国政府同印度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谈判时,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一五计划期间,建成了青藏、康藏(今川藏)公路,另建有新藏公路。 4、1965年西藏建立自治区。中央人民政府历来重视发展西藏地区。涌现出了杰出的援藏好干部孔繁森。改革开放后基本已建立起电力、建材、采矿、毛纺、制革等许多现代工业企业。 西北地区 1、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这是新疆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2、东汉:重设西域都护,汉明帝时,曾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管辖西域。 3、唐朝: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4、元朝:察合

41、台汗国在今新疆西部和中亚地区,窝阔台汗国在今新疆、中亚及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一带。 5、清朝:平定了噶尔丹势力和大小和卓叛乱,设乌里雅苏台和伊犁将军,其中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6、1878年左宗棠在民众支持下,收复新疆,粉碎了俄英分裂中国的阴谋,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收回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加强了新疆国同内地的联系。 7、新中国成立之后,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新藏公路,1955年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年建设时期修建了兰新铁路。 台湾地区 1、元世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2、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3、1683年,清朝施琅

42、进军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天津条约把台湾、淡水两地作为通商口岸 5、1874年,日本在美国支持下,侵犯台湾,勒索清政府白银50万两 6、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军民支持下英勇抗击法军。 7、1885年,清政府鉴于台湾在国防上的重要地位,设台湾行省,加强管辖。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 8、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日本统治台湾长达半个世纪之久(1895-1945年)。此间,台湾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割台斗争。著名的爱国志士有:丘逢甲、徐骧。刘永福的黑旗军也作了英勇抗击。 9、1943年,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签署开罗宣言,明确规定

43、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抗日战争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的精神,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10、解放战争时期,台湾人民举行了英勇的二二八起义。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退台湾。 11、新中国成立后,美帝国主义敌视新中国,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12、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统一方针,试图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统一。海峡两岸关系有所发展,但仍有曲折九、中国历代疆域商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秦朝疆域图: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南到南海(注意:灵渠、长城起止点、南方四郡)唐朝疆域图:东到大海

44、,西到咸海,东北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到南海(注意:主要邻国、周边的主要少数民族、对外交通路线等)元朝疆域图:北至阴山以北,南至南海诸岛,东北到今库页岛,西北达到新疆、中亚地区(注意: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之内)清朝(前期)疆域图: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包南海诸岛, 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注意:我国封建王朝的疆域东部、东北部的变化相对较小;西部变化最大,西部疆域达至最远是在唐朝,已到咸海,最近是在秦朝,仅达陇西(今甘肃临洮南)民族关

45、系史专题训练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秦以来,统一和民族融合是主流。据此回答15题。1.张骞通西域,使得西域 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逐渐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几大文明的汇聚地 生产技术有较大进步 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 A B C. D2.唐朝对待突厥的民族政策不包括 A. 战争征服 B“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C设置都护府管辖 D和亲3.下列制度和政策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有 郡县制度 行省制度 僧官制度 “改土归流” A B C. D. 4.下列对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战略方针 B首先针对香港和澳门问题而提出 C首先

46、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是一项大胆、创造性的战略决策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造,主要采取了 A.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B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封建制度 C. 实行民族团结、平等、共同发展繁荣的制度D派出大批干部、技术人员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许多杰出的人物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过贡献。据此回答69题。6.一位古代诗人在题昭君出塞图中写道:“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从诗中可看出作者肯定昭君主要是因为 A. 昭君出塞是为了个人幸福 B昭君不畏艰险 C昭君出塞是为了国家利益 D昭君出塞加

47、强了汉与匈奴的关系7.铁木真一生中最主要的功绩是 A. 领导蒙古部落反抗金的统治 B率领蒙古骑兵西征取得胜利 C建立统一的蒙古政权 D结束辽宋夏金并立的局面8.下列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中与康熙帝有关的是 反对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 赐给西藏五世班禅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设台湾府 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的叛乱 平定三藩之乱 A B C D9.对开发我国东北地区作出贡献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 大祚荣 B皮罗阁 C元吴 D骨力裴罗10.汉朝时我国西南地区统称为“西南夷”。对于这一地区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汉朝在这一地区设置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 B张骞“凿空”,沟通了与这一地区的联系 C

48、这一地区分布着数十个语言不同、风俗各异的少数民族 D这一地区部族众多,总称百越11.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中央政府 A在西藏设立行省 B以宣政院为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 C在西藏设置卫所 D设驻藏大臣12.明清两朝在西南地区实施“改土归流”政策 A规定按田亩多少纳税,允许人口流动 B在当地推广土司制度 C. 康熙时为平息三藩之乱而加以大规模推行 D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官员实施直接统治1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在西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废除剥削制度 消灭阶级压迫 统一国家财政经济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 A. B C D14.西藏和平解放50年来

49、,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200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都保持在不少于10亿元人民币。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是为了 A. 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大家庭是历史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据此回答1520题。15.秦征服越族地区和张骞出使西域产生的最深远的进步影响是两者都 A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B扩大了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 C. 促进了民族融合 D扩大了铁器的使用范围16.秦朝之所以被认定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主要依据是 A确立了皇权至高无上 B开创了具有深远影

50、响的政治、经济制度 C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D统一了文字17.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保障。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C. 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18.元朝统一后,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 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 人居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与汉族相融合 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A. B C D19. 元朝时,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51、。这个新民族的形成不包括原来的 A波斯人和阿拉伯人 B蒙、汉民族 C. 吐蕃和大理人 D畏兀儿族20.元朝和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中,相同之处是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抗击外来殖民侵略 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设专门机构管理宗教和少数民族事务 A. B C D21下列史实中最能突出反映中华民族具有巨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C元朝设置宣政院 D土尔扈特部的回归22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说:“即使在鲜卑人、契丹人、女真人统治半个中国的时期 ,在蒙古 人、满族人统治整个中国的时期,汉人依然在中国史上起着主导作用。”汉人在中国史上始 终起着主导作用的原因是() A汉族的

52、人口最多 B汉族代表当时最先进的文明 C汉族的历史最悠久 D汉族建立政权最多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国家统一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回答36题。23秦朝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其中以秦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颁行全国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A加强了各地区经济的交流B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影响D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国家统一24我国在元明清三朝历经了长达600多年的大一统时期,而且多民族国家也不断发展。出现这种局面的历史必然原因有( )各民族经过长期的交往,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封建经济的不断发展,南北方经济联系密切 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 自然经济不断发展AB

53、CD25 1999年12月20日中国 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在此之前,葡萄牙己占据澳门 A150多年 B近400年 C400多年 D500多年26下列各项中,体出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这一道理的有(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美国南北战争中北方胜利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ABCD宋元明清时期,我国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回答711题。27. 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际上是少数民族 A. 内迁过程 B. 汉化过程 C. 农业化过程 D. 封建化过程28. 元朝时,“西域之士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

54、;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元朝大一统,疆域辽阔,幅员广大 元朝时,边疆和内地的联系得到加强 元朝各民族交往密切,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中原文化向边疆地区扩展 A. B. C. D. 29.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历世达赖、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教的管理 B.团结了宗教人士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部的种图谋30.2005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40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已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都保持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

55、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是为了 A.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31我国历史上多次出现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A各族人民的长期经济文化交往 B中原统治者推行民族友好的政策C少数民族领袖的汉化政策 D不同民族之问建立通婚关系32汉武帝时西汉得以打败匈奴的原因是: 休养生息政策使国力强盛 解决了王国问题使中央政权巩固 匈奴分裂、势力衰弱 卫青、霍去病等人的军事才干A B C D33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南下与汉人杂居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34宋金议和后,金将都城迁到燕京;元建立后,忽必烈定都燕京。其共同之处在于 A

56、准备进攻南宋,力图完成统一大业 B民族矛盾尖锐,镇压各地反抗 C统治中心转移,以中原为统治中心 D燕京商业繁华,统治集团追求享受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流。回答15-16题。35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是在 (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36清朝前期设置的乌里雅苏台将军 ( )A.确保了对整个新疆地区的管辖 B.重新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 C.直接加强了对蒙古各部的统治 D.使天山南北首次与内地联成一体2005年是新疆维乌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据此回答17-21题:37关于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西域归属中央的开始 B了解到

57、西域的概况c开辟了丝绸之路 D有利于汉朝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38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对新疆地区的建设活动有: 任命东突厥的贵族做都督管理本部人员 建立行政机构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建立最高的行政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开凿了敦煌莫高窟 A B C D39唐朝前期,生活在今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A鲜卑族 B突厥族 C回族 D吐蕃族40清朝前期领导平定回部反动贵族叛乱的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41清朝为加强和巩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统治,进行了多次平叛战争,下列不属于此范围的是:A 雅克萨之战 B平定“三藩之乱”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我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在发展过程中

58、都重视制度建设。据此回答22-27题:42下列各项表述,与西夏皇帝元昊有关的是: A夺取幽云十六州 B实行蕃汉分制 C推行科举制 D高粱河战役43契丹建国后,其实力迅速增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统一了契丹各国 B当时北宋势力弱小C夺得幽云十六州 D接受中原先进文化44元昊与耶律阿保机的政治活动的共同之处是: A在五代十国时建立的政权 B曾接受宋朝册封 C官职分为汉制和本族两大系统 D与宋朝达成和议45对“番汉分治”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阿保机称帝时开始设立南面官和北面官 B辽境内的一国两制C南面官用唐以来的官制统治汉人和渤海人D适应了辽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差距46金朝统帅阿骨打推行的猛安谋克制有利

59、于: A缩小南北经济文化的差距 B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C军事和地方行政的统一管理 D加强民族融合47下列是关于“八旗制度”的特点和影响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建立于清朝 具有行政管理、军事征战、组织生产三项职能 对女真的壮大和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A B C D48我国古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了多种多样的管理政策,政策不同,中央政府 对其管理的程度不同。请按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由松散到紧密的顺序排列下列 各政策:A和亲册封会盟设立都督府设立都护府 B会盟册封和亲设立都护府设立都督府 C 和亲会盟册封设立都督府设立都护府D册封和亲会盟设立都护府设立都督府49元朝疆域与唐朝疆域相比,变动方

60、位最大的是:A东南部 B东北部 C西南部 D南部50最能体现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种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业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 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突厥人自己管理 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 接待渤海人来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A B c D51中国古代管辖边疆地区的机构,设立的先后顺序是( )在西南设立郡县设置西域都护设置澎湖巡检司设置墨水都督府设立桂林郡ABCD52清朝和元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相同之处是( )A通过会盟加强与西藏联系B设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C设理藩院管理西藏事务D委派官吏进行有效管辖二、非选择题:53( 8分)阅读材料,回答

61、问题。中国疆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下面三幅图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疆域变化的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一(辽阳行省)、图二(奴儿干都司)、图三(乌里雅苏台)(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为哪三个朝代的疆域?(2)图一中的中书省主要包括现在哪些省、市等地区?(3)上述三个朝代的疆域及行政区划有何共同特点?(4)从以上三幅图中看出,我国疆域哪一地区变化最大?引起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4读下图:(宋金对峙时期)回答:(1)上述图例反映了我国哪一时期的什么政治形势? (2)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3)从经济和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一局面的形成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55(16分)概述汉

62、、唐、元朝中央政府和西南地区的关系,并分析明清时期对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的原因和意义。56 (15分)以下三幅地图的阴影部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少数民族在不同时期的统治区域,结合该民族自身的发展及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并谈谈你的认识。57.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史记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资治通鉴唐记 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及)元。 材料四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请回答:(1)写出材料一中皇帝的姓名及他并

63、一海内的时间。(2)材料二是谁说的话?中华应是指什么?夷狄指谁?(3)材料三将宋与汉、隋、唐并提,请结合材料四谈谈你的看法。(4)材料四反映了中华民族怎样的共同心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参考答案:01-05 DBDCB 06-10 BCDCA 11-15 ACCCB 16-20 CABBD 21-25 ACDCA 26-30 CCCCA31 (1)元朝、明朝、清朝。(2)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山东省。(答出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部分地区也可给分。)(3)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4)北方(或西北、北方、东北)。环境相对恶劣,地广人稀;中原政权统治力量相对薄弱;民族矛盾与冲

64、突较激烈;外国特别是沙皇俄国的侵略。32(1)宋金对峙(2)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宋金和议;双方势均力敌。(3)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促进南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1.【评析】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闭关,严禁人民出海贸易,因而禁海令成为明清两朝的主要政策之一。统治者闭关的直接原因是防止外来势力与沿海人民联手为患,根本目的是巩固自己的统治,但这种消极政策不可能从根本上维护其统治,相反都严重阻碍了自身的发展,最终导致落后挨打。【答案】(1)禁海令,不许民船出海贸易。(2)防止沿海居民与外敌联系,形成倭患。没有达到。因为东南沿海的奸商与倭寇勾结,倭

65、患愈演愈烈。(3)阻止沿海居民与东南抗清势力相联系。依据:清初东南沿海人民坚持抗清,如郑成功。(4)明清的闭关政策只能暂时防止外来敌患或人民的反抗斗争,但不能从根本上维护其统治,且严重阻碍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导致中国近代落伍的原因之一。32.【评析】本题时间跨度大,涉及汉、唐、元、明、清各时期,落脚于一点,即西南地区,要求考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掌握各个王朝统治时期对西南地区(云贵)的管辖情况,同时要明确改土归流的含义,理解这一制度的作用。【答案】(1)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地区设郡;唐玄宗支持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并封他为云南王;元朝在云南设行省,并在西南边远民

66、族地区设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进行管理。(2)改土归流的原因:明:永乐年间西南地区两个宣慰司叛乱;清: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三藩之乱)。根本原因是两朝要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意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3.【评析】本题考查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主要考查再认、再现和归纳史实的能力。第二问要根据史实进行归纳和概括,最后一问关于原因要结合当时中日双方的具体情况来分析。33.【答案】(1)中日关系主要史实:秦汉时期,日本积极与中国通使,先进的中国经济、文化输入日本,如倭奴国奉贡朝贺,中国的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隋唐时期,唐文化对日本的政

67、治、经济、技术、文化影响都很大,如遣唐使、大化改新、都城建筑、鉴真东渡等。明朝时,日本倭寇经常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2)发展趋势:一是由以经贸往来为主发展为以学习政治制度和先进文化为主,二是由以友好交往为主发展为侵略与反侵略的敌对斗争。(3)原因:一方面,中国由秦汉到隋唐,封建社会逐渐发展并繁荣昌盛,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吸引日本及周边国家积极来中国学习;另一方面,日本在大化改新后,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迅速崛起,而中国的封建社会到明清时期却日趋衰弱,封建专制主义越来越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34.【评析】本题关键是判定出这是哪一个少数民族的势力发展状况。仔细浏览三幅图的阴影部分,可

68、判断出图1是唐朝时期黑水靺鞨部,图2代表的是南宋时期金统治区域,图3反映的是清的疆域形势。这样可以断定是黑水靺鞨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这样再从民族自身的发展和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两个角度出发思考,便容易得出答案。34.【答案】图1:唐朝时期,靺鞨族的黑水靺鞨部强大起来,向唐朝纳贡;唐在此设黑水都督府,任命其首领做都督,统治黑龙江下游两岸。图2:黑水靺鞨在契丹建国后,被称为女真;其中的完颜部发展起来,首领阿骨打建立金朝;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攻南宋;南宋军民抗金,腐朽的南宋王朝向金议和,双方划定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图3:明朝后期,建州女真强大,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推行八旗制度,建后金政权,同明朝争夺辽东;皇太极继位,改女真为满洲,建立清朝,清朝打败明末农民军,逐步统一全国;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平定少数民族反动贵族的叛乱;抗击沙俄入侵,维护多民族国家,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认识:(1)祖国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2)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