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史(先秦-魏晋南北朝)测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8952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先秦-魏晋南北朝)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史(先秦-魏晋南北朝)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史(先秦-魏晋南北朝)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史(先秦-魏晋南北朝)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丰都中学2007级中国古代史(先秦魏晋南北朝)测试 姓名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梨2.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右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 的是 A盘庚迁殷 B牧野之战 C吴越争霸 D葵丘会盟 3.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完成下题。 春秋形势图 对比图5。从图6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A尊王攘夷 B楚王问鼎 C三家分晋 D秦修万里长城4.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

2、铸造于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5.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比如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的诗人屈原就生活于A中原 B齐鲁 C楚地 D巴蜀6.近年某地发现一座古代墓葬,出土距今5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方鼎内壁刻有小篆。对此墓葬的年代,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据玉面人的年代推算,应为母系氏族时期 B青铜器是商朝标志性器物,故应在商朝 C商朝时期出现青铜铭文,估计在西周时期 D根据文字判断,墓主最早应是秦朝人7.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A西周 B秦汉 C西晋 D隋唐中学历史8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群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9.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之理,凡百三十篇。”这“百三十篇”就是后来的A诗经 B春秋 C史记 D资治通鉴10.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11.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倭奴国奉贡朝贺: 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 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12.下列不属

4、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 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 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1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 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14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其中吸收了A.佛教教义 B.法家思想C.墨子学说D.神灭论的观点15.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A.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B.寺院经济衰落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16.右图是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的印文,该印是A.刘邦所异姓诸侯王的王印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

5、印信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17.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18.东汉明帝让西域高僧在洛阳传教,为他们建造了A.龙门石窟 B.云冈石窟C.莫高窟 D.白马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06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孔子诞辰2557周年。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广泛

6、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请回答(1)。儒家政治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8分)(2)请指出儒家政治学说在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不同地位,并说明造成这种不同地位的原因(24分)20. 最近的电视连续剧昭君出塞再现了当时的部分历史,王昭君是历史上倍受争议的人物,吴师道昭君出塞图诗曰:“平城围后几和亲,不断边烽与战尘。一出宁胡终汉世,论功端合胜前人。”王峻诗曰:“塞上香风暗度村,琵琶声急马蹄迟。美人一曲安天下,愧煞貔貅百万师。”请回答(1)从诗可以看出,西汉对匈奴采取了什么政策?(2分)(2)这一政策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各是什么?(6分)(3)这一政策的实施有何积极意义?(4分)(4)简要评述诗中观点(8分)高考资源网 2006精品资料系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