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背景:a.处置战败国。b.联合反苏。c.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1、巴黎和会召开(1)时间:1919年初。 (2)地点:巴黎近郊凡尔赛宫。 (3)内容:“一战”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的会议。 (4)中心议题:对德和约。(5)各大国参加和会的目的:操纵国:美、英、法、意、日;操纵者:“四巨头”美国总统威尔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因为巴黎和会为满足意大利的领土要求而回国)。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为美攫取战后世界的领导权做准备。英国:要求削弱德国海军
2、,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要求德支付战争赔款,为防止法国势力过大,又不主张过多的削弱德国。法国: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重建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除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外,要求索取尽可能多的战争赔款。意大利:希望扩大领土。日本:企图把战争中取得的利益合法化,即占有德国在太平洋上的诸群岛以及在中国山东的权利。二、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签订(1)时间:1919年6月28日。(2)内容:重新划分德国的疆界:a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b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c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准设防。d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同它合并。e承认波
3、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部分归英法等国;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严格限制德国军备:a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b海军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c不得拥有空军。 德国须对协约国支付大量赔款(未达成一致协议)。三、凡尔赛体系(1)构成:协约国对德和约凡尔赛和约连同协约国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的和约,构成“凡尔赛体系”。(2)影响:欧洲和中东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a奥匈帝国解体。奥匈分立;奥地利南部一些领土割给意大利;奥匈帝国原属地上建立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一部分领土并入塞尔维亚,成为
4、南斯拉夫;另一部分领土归还波兰。b.土耳其丧失了更多领土和属地,在欧洲仅保有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的地区。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新秩序;但隐含许多矛盾:a.加深了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矛盾。b是战胜国之间互相妥协的产物,由于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四、国际联盟维系凡尔赛体系的机构(1)时间:1920年初成立,总部设于日内瓦,至“二战”期间名存实亡。1946年联合国成立后,国联解散。(2)宗旨: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3)实质:英法控制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五、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2)参加国: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3)背景:“一战”后,
5、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日本趁机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大势力,与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发生冲突,威胁英国在东亚的利益。 美、英、日三国掀起海军军备竞赛。(4)内容:美、英、法、日签订四国条约:互相尊重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四国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19021922年)中止。美、英、法、日、意签订五国海军条约:限制海军军备,规定各自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日、中在会外签订条约,山东主权归还中国。全体与会国签订九国公约:名义上要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5)结果: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会议签订的条约,调整
6、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的美国 1917年美国看到两大军事集团实力已消耗殆尽,而它在战争的前三年已经靠出售武器而大发横财,为了得到更大利益,美国带着巨大的人力物力参战,无疑加速了德国的失败。战后美国欲凭借实力称霸世界,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和平计划和庞大的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以显示国力,但巴黎和会上没有达到目的,显示出它插足欧洲的机会尚不成熟,尽管国联为它所倡导,但后来国联却
7、操纵在英法手中。 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美日矛盾激化,通过华盛顿会议,美国打击了日本的势力,拆散了英日同盟;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抬高了美国的海军地位,华盛顿会议上美国达到了预期目的,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新秩序。由于其掠夺性,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矛盾;由于分赃不均,加剧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可能持久;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运动不断高涨,也加速了该体系的崩溃。 第二节20世纪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2、20年代的英、法(1)英国
8、:经济:a“一战”使英国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b伦敦不再是世界惟一金融中心,英镑地位受到动摇。c1924年英国工业产量超过战前水平。 政治:a爱尔兰南部一些郡脱离它的统治,成立爱尔兰自由邦,享有自治权。b1931年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的独立地位,在法律上与英国平等。 外交:势力均衡。(2)法国:经济:a.“一战”严中损失严重,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b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取得萨尔煤矿开采权,得到德国部分赔款,扩大了殖民版图等使法国经济发展速度较 快。c实行财政改革;增加赋税,减少开支,稳定法郎。 外交:主张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削弱德国。并先后与比利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结成-
9、同盟,共同防御德国。英国奉行大陆均势政策拒绝加入。3、意大利法西斯上台 (1)意大利是较为贫弱的帝国主义国家,战后初期经济危机引起革命高涨。 (2)意大利大资产阶级决定实行极权统治,1922年秋法西斯分子已控制意北部和中部许多地区。 (3)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总理,法西斯专政开始建立。4、20年代的美国、日本(1)美国:“一战”使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大发横财,战后经济繁荣。 逐渐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纽约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经济繁荣主要表现在工业;1920年工业产值比战前增长40,仍居世界首位, 被称作“柯立芝繁荣”。战后推行“金元外交”,重点依次是拉美、东亚、欧洲。美、日在东亚矛盾尖锐。(
10、2)日本:是“一战”的受益者,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战后不久发生经济危机,1923年关东大地震。1927年田中义一组阁,加紧对中国进行武装干涉,制定对华政策纲领,欲分割中国东北等地,先后制造了“济南惨案”和“皇姑屯事件”。5、德国赔款问题 (1)背景:德国支付10亿金马克后,经济陷于混乱,提出延期支付赔款的要求。英、美同意。1923年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2)道威斯计划: 时间:1924年协约国伦敦会议通过。 内容:计划未确定德国赔款总数,只规定了近期赔款数和以后每年增加的数额、赔款来源和由英美提供贷款等。 结果:鲁尔危机和德国赔款暂获解决。b是协约国在赔款问
11、题上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由“削弱德国”变为“复兴德国”。c1924年起德国从英、美获得贷款和投资,1929年德国成为欧洲经济大国。(3)杨格计划: 时间:1929年。 内容:规定德国赔款总数及年限。 结果:采纳计划后不久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1932年德国宣布停止支付赔款,赔款问题不了了之。6、洛迦诺公约 (1)背景:凡尔赛和约未能完全解决战后欧洲的安全保障问题。 (2)时间:1925年,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在瑞士洛迦诺签约。 (3)内容:德、比、法、英、意相互保证维护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德法、德比边界现状。德分别同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 法同波、捷分别签订防备德国进攻的相互
12、保证条约。(4)结果:德国国际政治地位提高,不久参加国联,取得了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席位。(5)影响:是协约国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一次较大调整,暂缓了欧洲安全问题,使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成为德国摆脱战败国地位、恢复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一步。 第三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使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市场虚假繁荣,产销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哄抬股价,金融市场
13、不稳定。(2)表现:1929年10月,纽约股价狂跌,引发经济危机; 银行纷纷倒闭; 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市场萧条; 失业人数激增; 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减少; 经济危机很快从美国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成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3)特点: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破坏性大,“大萧条”、“大恐慌”成为此次危机专用代名词。(4)影响: 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层出不穷;游行罢工不断;法西斯分子兴风作浪。 加剧世界局势的紧张。各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争夺国际市场;各国间矛盾磨擦日趋尖锐;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抗。二、美国罗斯福“新政”(1)背
14、景:面对危机,胡佛政府仍奉行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无力扭转经济颓势。民主党侯选人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了广泛支持,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2)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下令银行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通过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调整农业政策: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积极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生产和消费。(3)性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4)作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
15、会生产力的恢复。 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资本主义统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1、新的政策和理论:摒弃了自由主义运用凯恩思国家资本主义思想。2、尽力避免国有化的形式,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度。3、对农业的调整。4、新的起点: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三、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1)背景:现实原因:面对经济萧条,社会动荡,魏玛政府软弱无能,统治阶级倾向建立独裁政府,对内稳定统治秩序对外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直接原因:希特勒和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危机积极扩张势力,骗取广泛支持,并与统治阶级勾结。历史原因:缺乏民主传统,巴黎和会埋下了德国人民复仇种子。(2)
16、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2年夏,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从此德国走上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3)法西斯独裁统治:政治:a.纳粹党上台不久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共,进而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b.1934-年,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成为国家元首。扩军备战:a1933年退出国联。b.1935年开始,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同时疯狂扩展陆军,重建空军,建造军舰。c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赛和约。d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文化思想:控制文化教育,钳制思想。四、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17、1)背景: 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危机的打击使失业人数猛增农民破产,阶级矛盾尖锐。历史原因:缺乏民主传统,武士道精神与军国主义结合,华盛顿体系的压抑。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2)特点:以军部为核心力量。军部要求在天皇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3)军事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法西斯分子制造了一连串暗杀政变等恐怖事件,一步步走上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道路。 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1936年一批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二二六”兵变,企图建立军部法西斯政权,军部势力大大加强。 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措施:a对内禁止罢工,限制言论
18、、结社、新闻出版自由;加紧扩张备战。b对外制定侵略扩张的基本国策,积极扩大侵略战争。 至此世界大战(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第四节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一、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1)1935年7-8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2)背景:a. 在世界受到法西斯侵略和战争威胁的情况下。b.反法西斯斗争不断高涨。(3)内容:季米特洛夫在大会报告中号召在实现工人阶级团结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在内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4)意义: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政策和策略指导了各国共产党在本国反法西斯斗争中的活动,推动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
19、斗争。二、亚非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1)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1935.10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原因:战略位置重要,资源丰富。1935年,意大利军队对埃塞俄比亚发动进攻。埃军民英勇顽强,粉碎了意军速胜的企图。 西方大国对意大利采取了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企图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满足法西斯侵略的欲望求得自身一时太平):国联宣布对意实行经济制裁,却不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英国掌握的苏伊士运河仍供意军使用;美国实行“中立”政策,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双方运送武器。这都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陷。 1936年5月,意军攻陷埃首都,不久吞并了埃塞俄比亚。(2)中朝抗日战争: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
20、争。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抗战。 朝鲜人民也开展了英勇的抗日斗争,许多流亡中国的朝鲜爱国者组织义勇军同中国人民一起抗战。普天堡大捷。三、西班牙内战1936-1939.31、从内战到民族战争: (1)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人民阵线成立了共和国政府。(2)法西斯军官佛朗哥等发动叛乱,挑起西班牙内战;政府军很快打退叛军,控制了局势。(3)德意法西斯派兵援助西班牙叛军,进行武装干涉,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的民族战争。原因:西班牙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丰富,为检验自己的军事实力。2、各国际势力的态度: (1)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拒绝援助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 (2)苏联对西班牙政府提供丁巨大援助,来自50
21、多国的3万多名共产毙员和进步人士组成国际纵队,参加了保卫西班牙共和国的战斗。 (3)1939年3月,叛军攻陷马德里,共和国政府被颠覆,佛朗哥建立起了法西斯独裁政权。四、德意日法西斯结盟: (1)在侵略扩张过程中,法西斯国家同英、法、美等国的矛盾日益加剧。(2)1936年德意签订秘密协定,决定加强在对外侵略过程中的合作,形成了“柏林罗马轴心”。(3)不久,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大利也加入协定,德、意、日三国轴心正式形成。(4)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持,肆意扩大资侵略战争,世界大战迫在眉睫。对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过程和特征作比较分析 法西斯主义是第一世界大战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德国法西
22、斯专政的建立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历史根源。德国是个具有军国主义传统的帝国主义国家,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对战败国的德国打击特别严重,资产阶级再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便企图通过建立法西斯专政和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来摆脱危机。希特勒的纳粹党利用德国的战败地位和凡尔赛和约苛刻情况,煽动复仇主义和沙文主义,鼓吹建立德意志帝国,并对广大劳动人民和小资产阶级许下诺言,骗取群众的支持。1933年希特勒组织政府,法西斯专政在德国建立。 日本是第一个发动侵略战争的法西斯国家,是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 日本是一个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国内市场狭小,资源贫乏,对外依赖性强,因此受三十年代大危机的打击特别严重。日本统治集团企图通过在国内镇压革命,建立恐怖专政,在国外发动侵略战争,寻求摆脱危机的出路。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有自己的特点:即先发动侵略战争,逐步建立起法西斯专政,后成为战争策源地,而不像德国那样,先建立法西斯专政,再发动侵略战争形成战争策源地。日本不是通过某一次“进军”、政变或任命某个人担任国家元首再建立起法西斯专政,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恐怖事件,逐步强化法西斯军人集团在政府中的地位,实现政权的法西斯化,同时加快扩大侵略战争的步伐。日本不是党一人的法西斯专政,而是军阀、官阀、天皇和法西斯势力“五位一体”的军事法西斯专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