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程标准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环境问题。2.运用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一、人类与环境1人类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社会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产生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同时,环境也会把它受到的影响反作用于人类本身。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从而使人类与环境之间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
2、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与改善,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等;二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如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毁林开荒等。3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反馈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二、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的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2环境问题的表现(1)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
3、层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2)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锐减、湿地萎缩等。(3)资源短缺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短缺等。三、环境问题的分布1城市与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城市地区环境污染为主,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集中,造成污染物的过分集中乡村地区生态破坏为主,如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水源枯竭、物种减少等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地区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一般处在经济发展的初
4、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达国家消耗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资源,同时排放的污染物占世界的75%探究点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以甲为代表的所示的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造成这一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人为原因主要有_。答案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地表植被稀疏过度放牧、破坏植被、过度开垦2丙所在的地形区是_,这个地形区中的大城市由于空气污染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造成这一环境问题的气候条件是_,当地能源结构的特点是_。答案四
5、川盆地酸雨湿润多雨以燃煤为主3图中18各城市生活与生产面临的最大环境资源问题是_,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答案淡水资源短缺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降水变率大,且春季多大风,蒸发量大,河流径流量小4图中AF各城市由于能源结构以_为主,冬季采暖期长,重工业集中,所以环境污染以_污染最为突出。答案燃煤大气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主要原因解决措施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浓度不断升高,温室效应增强,森林遭到破坏,使其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全球气候出现变暖的趋势减少二
6、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的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植树造林;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臭氧层破坏人类向大气中大量排放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参与国际保护臭氧层合作酸雨污染人类燃烧化石燃料,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所致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水体污染人类生产和生活排放大量污水,污染陆地水体和海洋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建设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防止石油泄漏土地荒漠化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当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种草;
7、退耕还林还草;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管理;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控制人口增长水土流失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人口稠密、过度开垦,毁林开荒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森林锐减人为的乱砍滥伐、森林火灾、酸雨污染等,导致全球森林面积急剧减少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湿地萎缩沉积物充满湖沼;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森林被毁、草原遭破坏、环境受到污染以及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大量捕杀保护森林,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禁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水资源短缺可直接利用的
8、淡水有限;淡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水污染、水浪费严重;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世界总需水量增长很快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节流:农业: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工业: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水资源化矿产资源短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矿产资源正在面临迅速耗竭的危险加强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资源勘测,增加后备储量并积极寻找新的替代品下图中示意的是受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影响较大的地区。读图回答13题。1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A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2使图示“环境变
9、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3下列人类行动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加强台风监测预报预警C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D加强国际协作,开发清洁能源答案1.A2.B3.D解析第1题,题干说明图示为某种“环境变迁”,结合图中发生“环境变迁”各地区的共同特征,即全部位于沿海地势低洼地区,故该“环境变迁”最可能的是海平面上升,低地被淹没。第2题,全球变暖是导致该“环境变迁”的根本原因。第3题,解决全球变暖一方面要加强国际协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应植树造林增加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
10、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据此回答12题。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A生活习惯B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C执法不严D气候变迁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B先移民,后治理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D建水电站答案1.B2.A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砍伐薪柴作燃料,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B对。第2题,
11、协调人地关系的关键是解决本区广大农村的生活用能问题。有专家将季风区因地质环境特殊,又缺少水利设施而存留不住水的现象,称为工程性缺水。据此完成34题。3下列地区中,工程性缺水最严重的是()A华北平原 B云贵高原C河西走廊 D四川盆地4上述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是()A黄土地貌 B喀斯特地貌C绿洲地区 D河流谷地答案3.B4.B解析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由于温暖湿润的气候,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多孔隙和裂隙、溶洞等,地表水极易下渗,难以在地表存留,工程性缺水最严重。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甲中A、B两地出现严重的酸雨污染,其原因是_。(2)B地区的酸雨污染向东北方向扩展,其原因是_。(3)图乙
12、中我国南方C地酸雨污染比工业集中的东北地区更为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答案(1)北美和西欧地区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大量燃烧煤和石油,向大气中排放大量含硫污染物(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与水汽结合形成酸雨(2)受西南风的吹送(3)地形闭塞,空气不易流动,湿度大,多云雾,容易形成酸雨,土壤呈酸性,无法中和酸雨解析(1)图中A地位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B地位于欧洲西部工业区,两地经济发达,消耗的矿物燃料较多,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2)西欧位于北半球西风带,受盛行西风(西南风)影响,酸雨向东北方向扩展。(3)我国酸雨污染南方比北方严重可从地形、气候、土壤等方面考虑。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3、。1图中字母F、H代表的含义是()F表示资源获取F表示生产活动H表示废弃物排放H表示生活消费A B C D2E阶段可能产生的问题是()过度开发导致可再生资源遭到破坏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资源开采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A B C D答案1.B2.D解析第1题,该图表示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关系,图中E表示资源获取,G表示生产消费,F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获取物质和能量,H表示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当中去。第2题,在E表示的资源获取过程中,人类过度开发资源导致生态破坏,在资源开采过程中也会产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
14、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下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3以下关于霾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多于冬季B冬季多于夏季C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4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A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答案3.C4.D解析第3题,结合图示可看出,夏季北京霾日数最多,河北最少,差异较大。第4题,河北冬季由于取暖用煤量增加,排放悬浮颗粒物增多,导致霾日数多。(2019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月考)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
15、响程度对比表”,回答56题。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1750年1990年CO22803530.550200155氟氯烃00.000 852.2501023 40015 00024CH40.81.720.912171115N2O0.000 290.000 310.2512027065.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最大,主要原因是()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CO2的生存期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6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
16、化碳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A大量进口石油,杜绝使用煤炭B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工业、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答案5.D6.B解析第5题,从表中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氟氯烃的年增长率最大;CO2的生存期一般比其他温室气体长;氟氯烃的温室效应强度最大;CO2的浓度最高。故CO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现有贡献率最大是由其浓度高导致的。第6题,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今后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限制钢铁工业、核工业的发展,杜绝使用煤炭都会对我国经济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2019河南省安阳市三十六中月考)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
17、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最大限度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我国河西走廊水资源利用率已超过70%。读图回答78题。7河西走廊在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水资源更新速度快工业用水比例过大过度利用水资源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A BC D8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原因是()河流径流量较小城市众多,生活用水量大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水资源利用率低A BC D答案7.C8.A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降水稀少,水资源更新慢,但水资源利用率却远高于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最大限度,说明当地水资源非常短缺,存在过度利用水资源的状况。在干旱、半干旱区引水灌溉会引发
18、土壤次生盐碱化。第8题,河西走廊降水少,河流径流量较小。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区属于灌溉农业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河西走廊人口相对较少,城市并不多。(2019黑龙江省大庆市杜蒙县月考)读图,完成911题。9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达30%左右B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C哺乳动物不会灭绝D以上说法都对10下列关于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鸟类受威胁的主要原因是偷猎、栖息地的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三者比重达80%B物种灭绝只是一种偶然现象C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比重达60%D以上说法都正确
19、11该图主要说明了()A我们要保护生物资源,禁止捕猎所有野生动物B栖息地的丧失是生物受威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C外来物种入侵能使生物多样性增加,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引入外来物种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9.B10.C11.B解析第9题,注意读图分析,哺乳动物受威胁的两大原因是偷猎和栖息地的丧失,两者比重超过60%,A错误;外来物种入侵也是哺乳动物受威胁的重要原因,比重达20%左右,B正确;如果人类盲目猎杀,不注意保护,哺乳动物也会灭绝,C、D错误。第10题,鸟类受威胁的最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C正确。第11题,图示主要说明导致哺乳动物和鸟类受威胁的几大原因,其中主要原因是生物栖息
20、地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B正确。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德国气象局发布报告说,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4 。材料二可怕的全球变暖。(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3)简要回答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4)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提倡“低碳经济”,请简要分析“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及可采取的措施。答案(1)自然原因:太阳的异常活
21、动等。人为原因:人类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人类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2)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全球变暖(海水膨胀),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3)有利影响:使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有可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如高纬度地区。不利影响:使蒸发增加而加剧干旱地区缺水程度,使农业减产,如低纬度地区。(4)意义: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等。可采取的措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或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或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防止森林火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减排);提高公众的
22、节能环保意识(或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的原因可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图中可知由于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第(3)题,全球变暖,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影响不同,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高纬地区可提高农作物产量;使积温增加,生产期延长;而低纬地区蒸发增加,干旱程度加重,农业减产。第(4)题,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节约资源,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环境、控制全球气候变暖。实施措施主要包括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13下图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该区域湿地面积变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简述该区域保护湿地应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特点:湿地面积减少。原因:由于人口增长,耕地需求增加;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建设用地需求量增大,促使人类大幅度开垦湿地。(2)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应重视湿地保护;提高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解析对比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和耕地、湿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可以看出,三者变化存在如下因果关系:人口增加开垦湿地湿地减少、耕地增加。保护湿地的主要措施包括退耕还湿、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法规建设和宣传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