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二 现代文阅读信息推断与分析二轮复习真题回顾与模拟训练真题回顾一、(2020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社会是由众多家庭组成的,家庭和谐关乎社会和谐。要在家庭中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就需要有家庭伦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维护家庭关系的种种伦理规范,它们往往体现在各种“礼”之中。从礼记中可以看到各种礼制的记载,如婚丧嫁娶,这些都包含着各种家庭伦理规范,而要使这些规范成为一种社会遵守的伦理,就要使“礼”制度化。在中国古代,“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说“孝”是“天道”常规,是“地道”通则,是人们遵之而行的规矩。为什么“
2、孝”有这样大的意义?这与中国古代宗法制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基本上是宗法性的农耕社会,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而且是生产单位。要较好地维护家庭中长幼尊卑的秩序,使家族得以顺利延续,必须有一套维护当时社会稳定的家庭伦理规范。这种伦理规范又必须是一套自天子至庶人都遵守的伦理规范,这样社会才得以稳定。“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必有其哲理上的根据。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君子以“天道”常规处理君臣、父子、夫妇伦理关系,社会才能治理好。所以,“人道”与“天道”是息息相关的。“孝
3、”作为一种家庭伦理的哲理根据就是孔子的“仁学”。以“亲亲”(爱自己的亲人)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基于孔子的“仁学”,把“孝”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它体现了孔子“爱人”(“泛爱众”)的精义;另一方面,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因此,“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社会在发展,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变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
4、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对长辈的爱敬,对子孙的培育,都是出于人之内在本心的“仁爱”。鲁迅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中批评抹掉了“爱”,一味说“恩”的“父为子纲”说,提出:“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仍具有某种普遍价值的意义。(摘编自汤一介“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1(论证分析题)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
5、释是一致的。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的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解析“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文章第二段引用孝经中孔子的话,是为了说明孝的重要;文章第三段引用郭店楚成之闻之中的话,说明理顺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是“天道”的要求;文章第五段引用鲁迅作品中的话,则批评了“父为子纲”说,肯定了“孝”之核心理念“仁爱”作为家庭伦理具有普遍价值的意义。答案A2(文意推断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6、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解析“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的推论错误,文中无信息支持此观点。答案C模拟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材料一:艺术的发展与人类整个发展进程紧密相关,这方面,科技也是如此。科技和艺术的发展也一直如影随形,比如,达芬奇的绘画里就涉及解剖学,他用一种美术的概念让人们对解剖学获得认知;照相机的出现导致
7、了印象派的出现,印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雷诺阿,他的很多创作都参考了照片。这也导致西方的绘画在某一段时期内,一直跟科技的东西有一种反向思维,艺术家们希望绘画艺术离照片尽可能远一些,画家在创作时更多的是从照片里找到他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但形成的绘画作品还是希望寻找艺术本体的价值。AI的出现无疑会给人类发展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需要对其进行重新认知。艺术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非常明显的影响,甚至会是颠覆性的。事实上,每一次新科技的出现,都会颠覆人类原来的认知方式。今天我们探讨未来AI在艺术创作方面会不会超越人类,这也就牵涉到精神的东西能不能和人本身分离开?艺术创作和精神到底是什么关系?在我看来,艺术
8、创作和精神是不能分离的,无论是诗歌还是绘画,目前我们了解到的AI的创作实际上都是把不同艺术家的风格进行数据输入和分析,最后呈现出一件新的“艺术作品”。这件新的“艺术作品”其实分享的还是人类艺术家的经验和知识。AI的“创作”经验和知识的更新,也必须经由人类对它们的数据更新来完成。关于AI时代的艺术创作有没有边界?我觉得艺术跟别的领域一样,它的边界也是处于不断地被提出和不断地被打破的过程中,艺术发展的边界也一直在不断拓展。所以,今天我们关于“AI时代的艺术边界”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无限的讨论,艺术与科技的相互影响还会继续发展,我们的认知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的提升。(摘编自张子康艺术发展的边界在不
9、断拓展)材料二:艺术与科学,都是深入现实,源于现实,超越现实,反映客观世界及其真实性、唯一性。艺术、艺术品、艺术家的概念有着本质区别,同样,科学、技术、科学家的概念也有着本质区别。艺术是“提炼”的“神似”,而AI“艺术品”是“模仿”的“形似”,“提炼”与“模仿”有着本质区别。“提炼”是有生命力的,而“模仿”没有生命力。人乃万物之灵,有与生俱来的直觉、灵感、感情与智慧。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独创的拥有最高智慧的艺术,因此都具有唯一性。如无唯一性,我们的“人脸识别”技术便无法应用。如此说来,AI颠覆艺术的可能性便不存在,包括生物学上的克隆人,也不是真正的人类。在我看来,凡可被AI取代者,均不能称之为艺术
10、。如今的AI也只是技术上的应用创新,而非科学创新,如今的智能机器人科学理论仍然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提出的。诚然,智能机器人会淘汰大部分工作,其中包括大量简单重复的、高危的工作。但智能作诗机器人的出现,只会淘汰无独创性的、应制的、与时代脱节的诗作,高水平的、独创性的、蕴含诗人丰富情感的、紧跟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诗作仍然会存在,而且生命力会很强。同样,智能绘画机器人的出现,只会淘汰无独创性的、应制的、与时代脱节的画作,具有独创性的、蕴含人类创作者丰富情感的画作永远有生命力。纵观艺术史,历史对艺术作品的自然淘汰不也是如此吗?我们能读到的经典诗作、画作,必是代表当时最高水平的诗作、画作,而大部分普通的
11、诗作、画作被历史淘汰了,当然这个淘汰的时间很长。因此,AI的出现,也可以认为是人类主动应用自己的智慧,把自然淘汰的时间缩短。我相信,未来,艺术会借助科技的手段,放射出更耀眼的光芒,科技手段可以开拓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同样,艺术家的想象力也会推动科学的不断发展。(摘编自韩倚云AI时代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材料三:近年来,随着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为代表的科技高速发展,更多的新技术和新应用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周边,同时,这些科技也逐步与艺术融合,为艺术创作、收藏、传播、展示等提供更多元的形式和手段,激发各类主体艺术创新活力,创造出更多艺术和科技融合的创新性成果,为高质量艺术供给提供强有力的支撑。AI时代,
12、不少科技企业都在持续探索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更多可能性,依托各自的技术积累以及在人工智能、艺术大数据领域的应用探索,构建数字艺术物联网生态,打造了一些和传统体验完全不一样的数字艺术欣赏与交易平台,并通过与传统艺术机构和艺术创作者合作,提供优质艺术及衍生的产品与服务,让大众能随时随地接受艺术和美学的熏陶,甚至欣赏到一些原本遥不可及的艺术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当然,AI时代,数字化艺术品标准也亟待确立。数字化艺术品标准的确立,有助于使未来艺术呈现形式更加丰富,也有助于更多数字艺术馆的打造。让大众的艺术欣赏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美术馆、博物馆中的艺术品可通过标准化的数字化形式呈现,借助互联
13、网进入千家万户。(摘编自罗娇科技为高质量艺术供给提供支撑)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体系无疑会受到AI时代非常明显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影响,但艺术不会被AI取代。B材料一提到的“反向思维”指某一时期西方绘画希望避开科技的影响,而追求艺术本体的价值。C艺术与科学都反映客观世界,但有着本质区别,艺术有生命力,而AI “艺术品”则没有生命力。D智能机器人只会淘汰无独创性、感情贫乏、脱离时代的艺术作品,不会影响艺术史的自然淘汰。解析:选D。D项,“不会影响艺术史的自然淘汰”错,原文是“AI的出现,也可以认为是人类主动应用自己的智慧,把自然淘汰的时间缩短”。2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
14、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不管是科学家还是艺术家,都需要超乎寻常地去观察、去发现、去捕捉、去挖掘有价值的瞬间和现象。B当今的艺术早已不仅仅承载于纸上、布上或墙上,它还存在于屏幕之中、光电之中、虚拟现实之中。C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不仅使得科技有了伦理考量,而且也让科技的发现和创新成为无限可能。D如果AI艺术突破了既有的艺术边界,那也不是AI艺术的突破,而是人类运用AI的突破与延伸。解析:选B。就本题而言,首先应知晓材料三的中心观点:科技为高质量艺术供给提供支撑。然后比对每项,看其与观点是否相符。其中,A项,说的是科学家、艺术家应该具有独具的观察视角、敏锐的洞察发现能力;B项,说的是科技为艺术
15、提供了新的载体,符合此观点;C项,说的是艺术对科技发展的作用;D项,说的是AI艺术发展边界的问题。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材料一:今天,人们对疫病的认识更为明晰,但几千年积攒下来的中医经验仍是抗疫“利器”。中医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中医治疗针对寒和湿,注重调节机体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对抗“疫”之气。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针对临床治疗期确诊患者推出了中医治疗通用方“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用于改善患者发热、乏力、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使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阻断病情进展,大大降低了重症转化率、病亡率。对于重症患者,西医呼吸
16、支持、循环支持等技术对抢救生命来说必不可少,中西医深度结合,携手开展临床治疗,使大批患者因此受益,推动患者救治形势积极向好。医学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去照料和护理身体不适的人,让他们身心各方面与环境、社会相适应。中医、西医采用的手段不同,但都是在“照顾”患者,目的一致。在我国,将中医与现代西医结合,对症选用,优势互补,往往能产生“112”的效果。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相较人口数量始终比较紧张,中西医结合将有利于缓解资源紧张局面,用较低的成本实现高效的“照顾”。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在医学上的重大优势,也是宝贵财富,不应有孰高孰低、孰优孰劣之分。(摘编自李红梅用好中医瑰宝,人民日报2020年3月4日)材料二:中医
17、在治病和防病二者之间,重视以防病为主。中医说:“养之不素则病生。”这个“素”,是人生命的根本,也就是人生命的平衡态。中医是奉行中道的医学,和谐是它防病治病所奉行的至高原则。中医预防医学首先强调人体在能量摄入上的平衡。没有能量,人的生命将无法维持。但中医并不鼓励过分地摄取能量,中医提出“饮食有节”的思想,强调适度地获取能量,因为能量的过剩,不仅不能给身体带来好处,身体内还需要分解出另外一种力量来消化这些能量,过分的能量摄取成了身体的负担。中医还强调能量消耗的适度。中医提出“不妄作劳”的观点不要过分劳累。中医重视“固本培元”,注意身体内部根基的培植。人生病往往与对自身能量无节制的消耗有关,入不敷出
18、,最终破坏了身体的内在平衡,形成疾病。中医认为,防病的关键还在于人与自然的平衡。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人的生命来自自然界,自然界的变化对人的身体会产生影响。中医主张人要注意契合自然的节奏,实现人与外在世界的和谐。如春天气温上升,人的身体也渐渐形成外张的态势,气血由内部浮向体表,皮肤松弛,汗腺舒张,容易产生湿症,必须防湿;夏天天气燥热,此时人容易急躁不安,要有所抑制;秋天是收缩的季节,人的气血由外部而潜向内里,皮肤紧缩,汗腺收紧,这时要注意水的补充,食物要清淡;冬季多有寒症,如伤寒、关节疼痛,由于室外活动少,长期封闭,容易消沉,必须注意调节。中医预防医学最重要的方面,还在于保持精神的平衡。病从心起
19、,养生重在养心。人不是机器,也不是一般的动物,人是具有复杂情感和精神的动物,人的精神性因素是内在平衡的根本。精神平衡被打破,容易引起疾病。如人遭受精神刺激,疾病往往也会跟着到来,人心胸狭窄,患得患失,性情暴烈,盲目攀比,心情长期处于不平衡之中,或者是消极郁闷,或者是孤独无依,或者是偏执独断,等等,都是不良的心理状态,都容易带来疾病。中国人有“仁者寿”的说法,长寿的人,往往是待人和善、精神平衡的人,也就是心理比较健康的人。(摘编自叶朗、朱良志寻求整体平衡的中医,中国文化读本普及本)材料三:中华医道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核心,形成了天人感应、顺应自然、整体关联、阴阳平衡、调和致中、五行生克的阴阳五行学说
20、和脏肺经络学说相结合的整体医道观,构建起一整套“治未病”的养生之道和望、闻、问、切诊断,针灸、按摩推拿、经方等“治已病”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整体论的指导下,中国医学形成了“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的疾病生成观;形成了“医之上者,理于未然,患居虑后,防处事先”“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冬不养藏,春必病温”“介疾有喜”的疫病防治观;形成了防微杜渐,治病求本,适时为度,辨证施治,扶正祛邪的医疗观;形成了“病从心起”,故“治心”“修养”的修心养性观和
21、“饮食法地道,居处法天道”“制喜制怒”的养生观;形成了驱邪避毒、斋戒沐浴、打扫庭院、掸尘扫房,强身健体的卫生健康观;形成了“悬壶济世”“大医精诚,仁心仁术”“医者仁心,医德为先”“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的医德观。“上医治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和医道观结合起来,发展创新,使其成为现代疫病防控观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智慧和力量。(摘编自李伟天道、人道、医道与疫情防控,光明日报2020年3月16日)1.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医养生讲究“起居有常”,就是提倡人作息中规,活动合节,与外在世界保持和谐。B中医养心与中国文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
22、一脉相承的,如“妙手回春,杏林春暖”。C“冬要养藏”是冬季养生秘诀,有些年轻人因为爱美,冬天穿着单薄,这不利于养生。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提到中医“病从心起”的观点,说明中医早已关注人的心理健康。解析:选B。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B项,“中医养心与中国文化重视人的德行修养是一脉相承的,如妙手回春,杏林春暖”说法错误。“妙手回春,杏林春暖”是指医术高明。故选B。2.下列中医谚语,不能够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冬忌生鱼,夏忌狗肉。B贪吃贪睡,添病减岁。C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D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项,“冬忌生鱼,夏忌
23、狗肉”体现的是人要做到与自然平衡;B项,“贪吃贪睡,添病减岁”体现的是能量摄入要平衡;C项,“吃药不忌嘴,跑断大夫腿”强调的是吃药时要有所顾忌,注意药性相冲的问题;D项,“情急百病生,情舒百病除”体现的是要保持精神平衡。故选C。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材料一:当科学家们放弃现有理论而支持一种新的理论时,我们该做如何解释?最新的科学理论在客观性上是否就比先前的更好?大多数关于这些问题的现代讨论都源于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一部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它无疑是过去几十年中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哲学著作。库恩是一位训练有素的科学史家,他尤其对科学革命感兴趣,每一次革命都导致了科学世界观的根本变化,一
24、系列现存的思想被另一些完全不同的思想推翻。当然,科学革命还是相对较少地发生的大多数时间任何特定的科学都不处于革命状态。库恩创设了“常规科学”这一术语,来描述当科学家所属的学科没有经历革命性的变化时他们所从事的每天平常的科学活动。库恩对常规科学进行解释的核心概念是范式,一个范式就是对科学的总体观点联结科学共同体并且允许常规科学发生的一系列共享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主要是一种解惑的活动。无论一个范式多么成功,它都将遇到特定的困难那些它无法涵盖的现象、理论预见和实验事实之间龃龉,等等。常规科学家的工作就是试图消除这些较小的困惑,同时使得对范式的改变尽可能少。最重要的是,库恩强
25、调常规科学家并不试图检验范式。如果一位常规科学家得到了一个有悖于范式的实验结果,他通常会假定实验方法有误,而不认为是范式错了。常规科学的时期一般能持续几十年,有时甚至是几个世纪。在此期间科学家们逐渐地阐释范式,解答越来越多的困惑,扩大范式的适用范围,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反常那些不论常规科学家们如何努力都无法与范式的理论假设相一致的现象。当反常累积得越来越多时,一种逐渐增强的危机感就笼罩着科学共同体。对既存范式的信心瓦解了,常规科学的进程也暂时趋停。这标志着库恩所说的“革命的科学”时期的开始。在此时期,主要的科学观念都处于公开竞争的地位。各种对旧范式的替代方案被提出,最终,一种新的范
26、式就被确立。大约需要一代人的时间,科学共同体的所有成员都转而信奉新范式这标志着科学革命的完成。来自科学史上大量的例子恰好符合库恩的概括。例如,当我们考察从托勒密到哥白尼的天文学变化,或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物理学变化时,库恩关于旧范式怎样被新范式取代的解释相当准确地得以适用。也有一些科学革命并非如此精准地符合库恩模型,例如近来生物学上的分子革命。然而尽管如此,大多数人都赞同,库恩对于科学史的描述蕴含着重要的价值。 为什么库恩的思想能引起如此的风暴?因为除了对科学史纯粹的陈述外,库恩还提出了一些相当有争议的哲学命题。库恩认为,接受一种新的范式是科学家出于信念的一种特定行为。如果一种特定的范式拥有强有
27、力的倡导者,它就更有可能赢得广泛的认同。库恩对于范式转换的解释,似乎很难与实证主义者眼中作为一种客观、理性活动的科学相容。一位评论者写道,按照库恩的解释,科学中的理论选择就是“群众心理学的事”。(摘编自萨米尔奥卡沙科学哲学)材料二: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系统地提出了他关于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该书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激烈的争论。库恩的科学哲学观点,在认识论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这主要表现在承认知识的相对性时,却否认了科学的客观真理性,从而陷入相对主义。在库恩看来,科学范式不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真理性的知识,而是科学家集团在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心理条件下的信念、约定的规则、方法。这只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使用的工具
28、,即一种用以解除科学难题的工具,并没有什么客观真理性可言,不同范式没有什么真理与谬误之分。在科学革命的结构最后一章,他写道:“为了更加精确,我们也许必须放弃这种明显的或含蓄的观念,规范的改变使科学家和向他们学习的那些人越来越接近真理。”在库恩看来,由于不同科学共同体中的范式不同,他们心目中的世界也就不同;知觉的变化是随着范式的不同而不同的。他说:“两组科学家在不同的世界里实践着,当他们从相同的问题出发按相同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而且那不是说他们能看到他们喜欢的任何东西。两个都在看这个世界,而且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并没有改变。但是在某些领域里他们看到了不同的东西,而且他们是在不同的相互关系
29、中去看这些东西。”可见,库恩把认识限制在主观经验的范围内。他所说的拥护不同规范的科学家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并不是反映客观世界,而是科学家们主观约定的世界,这就远离了唯物主义,而陷入了约定主义。(摘编自李国秀评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库恩认为分别信奉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两位物理学家会因范式不同而缺乏共识。B材料一结尾提到的“群众心理学的事”与材料二对库恩的批评有不谋而合之处。C材料二通过对库恩原文的引用,论证其学说陷入了相对主义和约定主义的误区。D库恩的研究借用了哲学的方法,因此其影响也主要在哲学界,材料二即是反映。解析:选D。D项,“其影响也主要
30、在哲学界”分析错误,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虽是一部哲学著作,但它系统地提出了关于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来自科学史上大量的例子恰好符合库恩的概括,这一理论在整个科学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故选D。2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库恩认为,科学家们放弃现有的理论而支持一种新的理论时,其态度未必是理性的。B科学革命会带来世界观的根本变化,而常规科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关系不大。C新范式要被普遍接受,关键在于拥有一位强有力的倡导者,并对其他科学家构成压力。D库恩的科学史可以描述为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推动科学向更高程度发展的过程。解析:选A。B项,“常规科学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关系不大
31、”说法错误,库恩对常规科学进行解释的核心概念是范式,一个范式就是对科学的总体观点联结科学共同体并且允许常规科学发生的一系列共享的假设、信念和价值观。因而,常规科学的范式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重大。C项,“关键在于拥有一位强有力的倡导者”说法错误,库恩认为,接受一种新的范式是科学家出于信念的一种特定行为。如果一种特定的范式拥有强有力的倡导者,它就更有可能赢得广泛的认同。分析可知,这个关键是“信仰”,“拥有强有力的倡导者”只是提供了被广泛认同的更多的可能性。D项,“库恩的科学史可以描述为的过程”说法错误,库恩是一个科学史家,但科学革命的结构是一部哲学著作,不仅仅是一部“科学史”,他提出的“范式”理论指出,“新老范式”的更替,推动科学向更高程度发展。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