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二章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下图为某市三个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1、2题。1三个区域中()A工业污染最严重的是aB常住人口最多的是bC地价最高的是c D商业最为繁荣的是b2以下地理事项最有可能位于a区域的是()A大型批发零售市场 B高级住宅区C疗养院 D中心商务区答案1.B2.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区域商业用地比重最高,接近50%;其次为办公室用地,比重约占20%;住宅用地比重最小,由此可判断出该区域为中心商务区,地价最高,商业活动最为繁荣;b区域住宅用地的比重最大,为住宅区,常住人口密度最大;c区域工业用地的比重最大
2、,为工业区,工业污染最严重。下图示意我国中西部某地区的地租等值线分布,三地分别为三个城市的商业中心且地租相等,相邻等地租线的差值相等。读图,回答3、4题。3当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时,H点地租可能()A小于E点地租 B等于E点地租C大于F点地租 D等于F点地租4从地租变化的一般规律看,G地最可能是()A住宅区 B工业区C交通用地 D农业用地答案3.C4.D解析第3题,三地地租相等,则由中心向外变化幅度应相同,即M与F地租相等。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则H点地租大于M点和F点,也大于E点,C项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G地离商业中心远,地租低,且面积大,最可能是农业用地。(2018海南)某单中心城市,
3、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分布过于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下图示意该城市某个方向的土地价格(P)变化。据此完成5、6题。5为优化城市中心附近的功能布局,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A公园 B工业园区C住宅 D物流园区6乙地附近比例最大的用地类型可能是()A仓储用地 B公共绿地C工业用地 D居住用地答案5.A6.D解析第5题,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应合理规划,既应做到土地的合理利用,又应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城市中心附近且地价较低,如果增建公园绿地不但可以缓解材料中所述“该城市中心附近人口和产业过分集中,交通拥堵,人居环境较差”的现状,而且征地成本
4、也相对较低,故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甲地宜增建公园,A项正确。 工业园区占地面积大且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不适宜建在城中心附近,建住宅区会导致城市中心附近人口更加集中,物流园区一般建在城郊交通通达度较高的地区,若建在城市中心附近,会加剧交通拥堵。 第6题,材料显示:该城市为单中心城市,且各方向发展比较均衡,因此城市空间结构最可能为同心圆模式。一般而言,在同心圆模式中从城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其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广。图中乙地附近地价仅次于市中心,且占地范围广,因此最可能为住宅区。仓储用地一般位于靠近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且地价相对便宜的城郊;乙地附近地价较高,因此不适于建设公共绿地;
5、工业用地一般位于城郊。下图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19982006年年间,该市()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8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答案7.B8.C解析区别图例所表示的指标是解题的一个关键,在此基础上,判读四条曲线变化趋势。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市建成区面积、城镇化水平、市区人口一直呈增长状态。第8题,该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城镇化水平以及人口的变化幅度,可能会造成土地资源
6、的浪费。下图为不同年份我国两城市人口分布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城市的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小于乙城市B甲城市的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小于乙城市C甲、乙两城市远郊区人口数量大致相同D甲、乙两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均增大10图示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的()A初期阶段 B中期加速阶段C后期成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答案9.D10.B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19922012年,甲城市的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大于乙城市;甲城市的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也大于乙城市;图中只显示了甲、乙两城市不同年份人口分布的比重变化,无法进行人口数量的比较;甲、乙两城
7、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均增大。第10题,读图可知,19922012年,甲、乙两城市近郊和新城区的人口比重增长幅度大,郊区城市化现象显著,故甲、乙两城市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用地在变化,外部扩展可增加面积,而内部更替则有三种表现:一是内部更替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增加,表示有其他类型的用地转变为这类用地;二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减少,表示这一类的用地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用地;三是引起的某类城市功能用地的用地类型不存在变更。下图为20032012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结合材料并读图完成1113题。11图中显示,20032007年该城市外部扩展
8、与内部更替用地类型的面积()A居住用地工业用地B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居民用地C工业用地变动最小D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大体相当1220032012年该城市工业用地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主要原因是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较重 土地价格较高远离消费市场 基础设施落后A BC D13十年间,该城市四类功能用地变动表明,该城市()A功能用地以向城市中心集聚为主B发展规模以向外扩展为主C空间形态变化不大D功能用地以均衡分布为主答案11.D12.A13.B解析第11题,图中可以看出,20032007年居住用地面积小于工业用地,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小于居民用地,工业用地变动最大,商业服务设施用地变化不大,故D项正确。第12
9、题,图中显示工业用地向外扩展较多,内部则是工业用地转换成其他用地类型,即工业区外迁,主要原因是工业区环境污染较重,且城市内部土地价格较高,工业成本高,因此为了降低成本工业区向外部迁移。第13题,20032012年该城市用地的变化,可以看出四类功能用地主要以向外扩展为主,内部则以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商业服务设施用地为主,功能区出现明显的分化,故B项正确。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时,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步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中国、日本、韩国和世界平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统计及预测图。据此完成14、15题。14读图可知()A
10、1950年前后日本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B2001年前后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C韩国老龄化程度始终高于世界平均水平D目前中国老龄化程度超过韩国15下列不属于中国快速老龄化原因的是()A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改变B全面放开二孩C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D长期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出生率低答案14.B15.B解析第14题,1950年前后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小于7%,说明其未步入老龄化社会,故A项错误;2001年前后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达到7%,说明中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故B项正确;韩国老龄化程度在1999年之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C项错误;目前中国老龄
11、化程度低于韩国,故D项错误。第15题,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改变,导致出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长期实行控制人口的政策,出生率低,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医疗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会导致老龄化现象加剧;全面放开二孩,新生人口数量增加,老年人口比重会下降,减轻人口老龄化程度,故B项符合题意。女性劳动参与率是指女性求职者及就业者在各年龄层中的占比。在主要发达国家中,日本被认为是女性劳动参与率M型曲线特征较明显的国家之一。读日本女性劳动参与率M型曲线统计图,回答16、17题。16关于日本女性劳动参与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5564岁年龄层女性劳动参与率最低B受老龄化因素影响,3544
12、岁年龄层女性劳动参与率低于2534岁和4554岁年龄层C20042014年3544岁年龄层女性劳动参与率加快增长D80%以上的1524岁年龄层女性还在读书,劳动参与率较低1720042014年,日本5564岁年龄层女性劳动参与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本原因是()A女性在育儿期离开职场的人数逐年增多B育儿行业快速发展,寄放幼儿变得更加容易C女性人口受教育程度高,生育率降低,就业率增加D日本人口增长率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答案16.C17.D解析第16题,本题主要考查劳动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关知识。日本女性在育儿期大多数会暂时离开职场,因而3544岁年龄层女性劳动参与率低于2534岁和4554岁年龄层,B
13、项错误;图中3544岁年龄层女性劳动参与率,2014年与2009年间距明显大于2009年与2004年间距,说明20042014年3544岁年龄层女性劳动参与率加快增长,C项正确;1524岁年龄层女性劳动参与率最低,约为45%,说明该年龄层女性约有55%未参加工作,这部分女性可能在校读书,因而A、D项错误。第17题,读图可知,20042014年,日本5564岁年龄层女性劳动参与率明显上升,根本原因是日本人口增长率低,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工作年限延长。下图是据“上海市2012年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调研报告”绘制的上海市各项指示人口容量的估算值(万人)统计柱状图,读图回答18、19题
14、。18对上海市综合常住人口影响最密切的指标是()A土地资源 B淡水资源C经济发展水平 D垃圾处理能力19下列提升人口容量的措施中,有利于提高上海市今后人口容量的合理措施有()减少人均建筑面积,提高人口密度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改变居民生活方式,将居民迁往郊区A BC D答案18.B19.B解析第18题,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且是资源中的最短板;上海人口容量影响因素中,淡水资源是最少的,也就是影响最密切的指标,故选项B项正确。第19题,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等;资源越多、经济发展水平
15、越高,则区域的人口合理容量越大;所以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的升级可提高当地的人口容量,故选项B项正确。城市综合承载力是指城市在不产生任何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是指城市的资源赋存、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及经济社会活动的承载能力,是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的有机结合体。城市综合承载力的高低可以用综合承载力指数表示,其数值越大,代表相关指标的承受压力越大。下图示意北京市2000年2010年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读图,完成2022题。20下列现象,与北京市20002010年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图所反映状况吻合的是()
16、冬季雾霾天气增多 公共交通乘用比例上升绿地面积扩大 社会公共资源相对减少A BC D21北京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资源开发力度过大 B环境破坏程度加大C经济发展速度过快 D城市人口数量剧增22下列做法能降低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的是()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 建设城市立体交通网推进垃圾分类回收工作 加快城市工业化进程A BC D答案20.B21.D22.A解析第20题,据图可知,北京市20002010年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北京市的资源状况、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压力增大。会增加生态环境和资源赋存所承受的压力,而可以提高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会使生
17、态环境得到改善,故会降低相关指数所承受的压力。第21题,北京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剧增。其他三项均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与人口的迅速增加关系密切。第22题,的做法可以降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给城市中心区带来的压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这些都可以降低城市综合承载力指数。而的做法可能会导致资源的大量消耗,生态环境恶化。二、综合题(共56分)23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石,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方法。比较又分“比同”和“比异”。请你结合不同的人口学家对世界人口增长阶段的划分示意图(如图1、图2、图3),回答下
18、列问题。(14分)(1)尽管人口学家对“世界人口增长阶段的划分”并不完全一致,但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仍可归纳人口学家们对“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的共同成果。纵观世界人口的发展历史,从数量上看,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_。从人口学家们的研究中发现,从历史过程来看,人口增长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即:人口增长大致经历“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_”,再到“_”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口增长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根据人口发展过程的特点,不同的人口学家将人口增长划分为“三个”或“四个”或“五个”阶段,尽管划分不相同,但我们通过比较发现,他们的划分依据是相同的,即依据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_、_和_的变化规律。(2)人口
19、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根据你的理解,请用你自己的语言说明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_(3)综合比较上述“三种人口增长阶段划分”,请你说出三种“人口增长阶段”划分的具体不同之处。_答案(1)不断增长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反映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3)划分阶段的细致程度不同,具体是:“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阶段,即“四分法”的“原始低增长阶段”或“五分法”的“高位静止阶段”。“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阶段,有的是根据死亡率和出生率的变化,再细分为两个阶
20、段,即“四分法”或“五分法”中将“三分法”中的“传统型”再细划分为“加速增长和增长减缓阶段”或“早期扩张和后期扩张阶段”。“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阶段,有的根据增长率的变化再细分为两个阶段,即“五分法”还将“三分法”或“四分法”中的“现代型”或“低速增长阶段”再细划分为“低位波动和低位下降阶段”(还包含对人口发展的预测)。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总体而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死亡率不断下降,而到了后期由于生产力高度发展,出生率出现了下降。第(2)题,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反映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长率变化的规律。而“人口增长模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即社会经
21、济发展水平的发展。第(3)题,图1只体现人口变化的速度,图2除了体现人口变化速度还体现了人口总量的变化,图3则进一步细化了中间的两阶段。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年2010年流动人口统计图。材料二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 年份 比重(%)地区20052010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11.9713.22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6南部沿海地区28.
22、7020.91(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_(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_(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_,原因主要有哪些?_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大,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加。(2)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加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住房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增多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占全国人
23、口比重的变化。第(2)题,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时间早,经济发展迅速,对劳动力需求量大,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生活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增多,主要是因为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政策的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等。25阅读四国城市化发展图表(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在18501992年间,英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间段是_,日本快速城市化发生在_年。(2)英、
24、美、日等国按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目前属于_国家,目前这些国家的城市化速度_,但是城市化水平很_,以英国为典型代表,不少人口离开各大中城市,不断流向中小城市、小城镇,甚至流向农村地区,称为_现象。(3)我国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划分属于_国家,1980年以前城市化发展十分缓慢,改革开放以来速度明显加快,这说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_。(4)列举我国上海、北京等城市目前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至少两个),并提出对应解决措施。_答案(1)1850189019501970年(2)发达慢高逆城市化(3)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经济发展或生产力发展)(4)问题:就业困难;解决措施: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
25、机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解决措施: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绿化美化城市环境。问题:交通拥堵;解决措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等)。解析第(1)题,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间段的曲线最陡。第(2)题,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目前进程慢甚至出现逆城市现象。第(3)题,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快的原因是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第(4)题,此题为开放性试题,答题时要注意提出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向要一致。26下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简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分别是零售商业区和批发商业区,其主要考虑的区位因素分别是_、_。(2)该城市拟建一大型仓储物流中心,A、B、C、D四处最合适的是_,原因是_、_、_。(3)该城市早期火电厂建在E处,后来搬迁到F处,其主要原因是_、_。答案(1)市场交通(2)A交通便利位于城郊,地价较低靠近批发商业区,市场广阔(3)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对城区的污染少解析第(1)题,处位于市中心,接近消费人群,符合市场最优的原则;处交通便利,符合交通最优的原则。第(2)题,仓储物流中心占地广且对交通要求高。第(3)题,E处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F处则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另外E处地价相对较高,交通条件较差。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