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背景,简述两政策的内容,归纳其特点,理解其作用。说明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知道成立苏联与1924年宪法是对十月革命以来斗争经验的总结和成果的肯定。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异同,提高自己的比较能力;阅读列宁的论粮食税等历史文献,学习运用原始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教材116页的学习思考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联系中国目前改革开放的现实,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历史地位。通过对以列宁为首苏维埃政权克服重重困难巩固新政权的事实的学习,
2、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信心和决心;通过了解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作出有益探索的事实的学习,坚定求真、务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加深对革命导师的敬仰之情。认识苏维埃政权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背景和目的:十月革命胜利后,成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与德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帝国主义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和苏俄境内的反革命势力互相勾结,从四面八方向苏维埃俄国发动疯狂进攻,使“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苏
3、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人教版的表述为: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反革命势力活动猖獗,资本主义列强不甘心失去在俄国的原有利益,企图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扼杀在摇篮里,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采取一系列非常措施;而岳麓版则写到:俄国十月革命以后,英、法、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了武装干涉,支持俄国境内的叛军,妄图把刚刚诞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使苏俄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为此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2.有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三个版本都是从农业、工业、商业和产品分配四个方面介绍的,但叙述又略有差异。在
4、农业方面,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不允许私人买卖,农民必须按规定的价格向国家交售粮食,后来,国家的粮食垄断政策变得更加严厉,规定国家所需要的粮食数额就是必须征集的“余粮”数,农民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数额把全部余粮按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人教版)征集对象扩大到肉类、马铃薯等各种农产品,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以极低的价格(岳麓版)甚至是无偿地交给国家。(人教版)在工业方面,不论企业大小,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岳麓版说是“普遍实行国有化政策,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在这一体制下,企业没有自主权,也不搞经济核算,从生产计划的安排、原料调
5、拨、生产过程,直到产品的分配,完全根据国家的指令进行。(人教版)在商业方面,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在分配方面,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强制劳动,(岳麓版)规定16岁到50岁的有劳动能力者都必须参加劳动(人教版)“不劳动者不得食”。人教版在介绍该政策内容的同时,还对每项政策的作用作了一一分析。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它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人教版)但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岳麓版)4.教材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作用作了客观的评价,既肯定它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
6、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稳了脚跟,到1920年底,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人教版)又实事求是写了这一政策的许多弊病和错误,如以极低的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粮也予以征收,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5.七年战争使国家经济极度困难,19201921年的旱灾,更导致粮食十分匮乏,许多人死于饥饿,而且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俄国共产党的许多领导人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种手段,认为可以在战争结束后继续使用这一非常政策,把陷入经济灾难的国家拯救出来,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因此,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
7、农村实行的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得到了强化,这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城市工人也纷纷罢工,工人阶级队伍涣散;军队士兵甚至喊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危险口号,1921年2月,彼得格勒附近的喀朗施塔得发生反政府的兵变, (人教版)表明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岳麓版)很明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于是,1921年的俄共(布)十大开始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6.新经济政策是不断丰富的,其内容也包括农业、工业、商业和产品分配四个方面: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
8、食,粮食税的数额大大少于余粮收集制,(岳麓版)政府还允许农民有条件地出租土地,使用雇佣劳动力;(人教版)工业上,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并允许开办私人企业,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允许国内外资本家投资开发;(人教版)商业方面,改变国家垄断的做法,由产品交换转为自由贸易,(岳麓版)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人教版)允许商品买卖;在分配方面,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以工人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为依据的按劳分配制,(人教版)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人教版在介
9、绍该政策内容的同时,还对其作用一一作了分析。7.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私人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的存在,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人教版)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它表明俄共(布)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是列宁对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这就是确立与落后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岳麓版)它的实施,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了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1925年,国民
10、经济已基本得到恢复;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的好转,它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俄国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教训之后找到的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人教版)新经济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且俄共和后来的苏联领导人对实施这一政策的必要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以至后来过早地终止了该政策的执行。(人教版)8.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建立了俄罗斯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其它一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苏维埃一大召开,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11、国联盟(简称苏联),1924年的苏维埃二大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这是对十月革命以来斗争经验的总结和革命建设成果的肯定。 训练:基础与巩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18年,苏维埃政权陷入层层包围,当时在经济上最紧迫的难题是A. 石油 B.棉花 C.煤碳 D.粮食 2.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A.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 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贫富分化现象出现 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扰乱市场 D.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3.以下
12、选项不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的是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粮食税 C.工业国有化 D.实物配给制4.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政治危机的迫使 B.掌握经济命脉的需要 C.工作重心转移的要求 D.工人农民对现实不满5.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最主要措施是A.用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从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向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废除实物配给制,允许商品买卖 D.由国家掌握涉及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 6.1922年12月苏联成立时,下列哪个共和国没有加盟?A.俄罗斯 B.白俄罗斯 C.乌克兰 D.拉脱维亚7.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由国家控制经济命脉 B.
13、由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有限度地恢复资本主义以发展经济 D.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8.从十月革命到20年代,苏俄、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从中可以得出的基本结论是A.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要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D.要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相结合 9.新经济政策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其根本原因是A.充分发挥了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 B.采取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C.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调控经济发展 D.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10.苏俄新经济政策能够实行的根本前提是A.国民经济已经得到恢复 B.国家掌握了一切经济命脉C.工农联盟已经完全巩固
14、D.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11.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对工业采取的措施是A.全部没收由国家统一经营 B.收归国有让资本家经营C.允许资本家继续自主经营 D.允许国内外资本家合营 12.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B.是巩固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措施C.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特殊政策 D.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这一特点 13. 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这一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15、材料中提到的经济政策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14.在苏联各加盟共和国中,面积仅次于俄罗斯的是 A.乌克兰 B.哈萨克斯坦 C.白俄罗斯 D.乌兹别克斯坦 15.列宁在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经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说明列宁认为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B.新经济政策不符合当时生产力水平C.俄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必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政策16.余粮收集制实施后,苏俄农民瞒报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拥护
16、 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C.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 D.该项政策严重损害农民利益 17.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 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18.新经济政策实施的重大意义在于维护了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加速了社会主义集体集体经济建设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 B. C. D.探究:提高与超越谁能极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二、材料解析题1. 阅读下列材料我们当时不这么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
17、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 列宁:论粮食税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列宁为什么认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过哪些弊病和错误? 综合以上问题,你怎样理解列宁的这段话?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3年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项目 年份1913年1920年1925年1925年/1913年农业总产值(%)10067112112种植业(%)10064107107畜牧业(%)
18、10072121121粮食(万吨)765045197247947牛(万头)6060525062101025猪(万头)2090175021801043材料二:1913年1926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工业生产情况项目 年份1913年1920年1925年1926年总产值(按1926/1927年度价格计算)(亿卢布)102511410773911083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100)1001387551081此栏是1925年与1913年对比的百分比。 材料摘自人民版教材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第117页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表明,1920年工农业生产情况同1913年相比,倒退了许多。其原因有哪些?1
19、925年工农业生产情况同1920年相比,有了明显提高。其原因又有哪些?有何意义? 从以上数字的变化,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二、 问答题3.从背景、目的、内容、作用等方面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4.对于苏俄1918年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功不可没;另一种观点认为该政策利大于弊;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该政策的实行弊大于利。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按照自己的理解阐述其理由。(说明: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允许发挥个人见解,答案不强求一律。)5. 1921年苏俄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决定巩固农民经济,对中农、力量单薄的农民减免税收。如按余粮收集制,1921192
20、2年应征收粮食4.23亿普特(1普特约为16.38公斤),改行粮食税后,实际征收2.4亿普特。试分析粮食税较余粮收集制的进步之处和历史意义。答案详说一、选择题 1. D 2. D 3. B 4. A 5. A 6. D 7. C 8. A 9. C.10. B 11. A 12. A 13. B 14. B 15. C 16. D 17. A18. A二、材料解析题1. “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苏维埃政权实行的。苏维埃政权在当时不这么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这么做取得了胜利。以极低价格强行征粮,甚至连农民必需的口粮、种子粮也予以征收,遭到广大农民的反
21、对。列宁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帮助苏俄政权渡过严重危机方面发挥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强调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政策,是一种临时性的办法。说明列宁已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2. 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使经济遭到巨大破坏:严重的自然灾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农民暴动、工人罢工影响生产。苏俄(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国家资本主义。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俄共(布)的领导是
22、正确的。三、问答题3.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新情况,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实现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实施新经济政策是为了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以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包括余粮收集制、企业国有化、实物配给制和劳动义务制;新经济政策包括固定粮食税、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时需要,集中了
23、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4. 答案一:功不可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质极度匮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带有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实施余粮收集制,不仅保证了红军、工人和城市居民获得最低限度的粮食需求,而且体现了无产阶级在特定形势下同农民结成的军事政治联盟;企业国有化,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
24、壮大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实物配给制可以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需要;劳动义务制不仅发展了生产,而且使剥削阶级在劳动中得到了改造。因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为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提供了保证。 答案二:弊大于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但并不是唯一可行的措施,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从理论上看,这些措施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撇开市场,采取纯军事行政的手段,急于超越阶段直接实行共产主义,实行通过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来组织生产和分配,违背了经济规律,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
25、过渡的正确途径。从实践上看,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工农联盟濒于瓦解;企业国有化致使不少企业减产或破产;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影响了日用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正常供应,所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虽然暂时起到巩固政权的作用,但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它使苏俄的国民经济濒于崩溃,还使苏俄在1920年底到1921年初发生了全国范围的严重的政治危机。 答案三:利大于弊。参照答案一,适当结合答案二。 5.进步性:实行粮食税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劳动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率;纳税后剩余粮食归农民支配,对勤劳的经营者实行优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降低税额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意义:有利于加强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和巩固苏维埃政权;有利于发展生产,增强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