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上海市青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阅读80分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收藏是一种物证马未都文物兼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属性。文物收藏之所以诱人,藏品增值是最直接的原因,再加之中国文物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以个人智力财力精力与之挑战,败多胜少,刺激无穷,这就使具备一定条件的现代人执着于此,且乐此不疲。中国历史上的收藏大都形成于物阜民丰之际。我们熟知的赵宋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收藏爱好者。时隔千年,我们仍能读到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有关收藏的各类书籍。徽宗酷爱艺术,不谙政事,做了国家画院院长,却丢了国家。这让后人对这一段幽怨的历史唏嘘不已,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收藏的魅力。我们今天仍对赵宋江山
2、所遗留的书画、陶瓷等艺术珍品怀着崇高的敬意。对宋徽宗赵佶本人的艺术造诣也怀着同样的敬意。他的写生珍禽图以2300万的高价拍卖成交。2002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北京成功地拍卖出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每一个在拍卖现场的人当时都激动不已。十数人不断勇敢地举起了手中的号牌,争先恐后,轮番冲刺。我在现场,享受着那振奋人心的一刻,所有人对每一次的价格攀升发出惊呼。一位老者,尽自身全部财力,倾终生对艺术的向往,在1300万高价位勇敢地伸出了自己那只苍老却苍劲的手。我知道,那是老先生全部的财产。他用行动阐释着收藏的魅力。事后,他对我说,那东西(写生珍禽图)属于我了一秒钟。1300万与一秒钟,是老先生酷爱艺
3、术的写照,我甚至觉得他的1300万与成交价2300万相比,前者更让人感动,虽败犹荣。这件写生珍禽图虽为徽宗本人所绘,却没有落下徽宗手迹,何种原因,众说纷纭。但上面却留有另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手迹,这就是乾隆满清王朝最富魅力的皇帝。乾隆帝为十二帧画面均题有手迹并钤盖收藏章,表明他对这件神品的珍爱。我们对乾隆的了解,除去学者,大都来自赏心悦目的电视剧。这位风流倜傥的皇帝一生都是传奇。他自称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乾隆一生作诗四万八千余首,仅比全唐诗少千余首,大家可想,唐朝近300年,有名有姓、无名无姓的诗作,今存累加仅微胜乾隆一人,可惊可叹!这样一位皇帝,也同样酷爱收藏。乾隆在位长达6
4、0年,后又做了四年太上皇,当之无愧地是中国历史在位最长的皇帝。政事繁重,日理万机。但一获闲暇,他就会取天下宝物自我欣赏,吟诗作赋,倍加赞赏。清档记载着乾隆帝每一次赏古,在三希堂那半间小屋,古物向一国之君诉说着往事。那一刻,乾隆帝身心得以放松,精神获得慰藉。这有弘历赏古图为证。我们今天获得一件乾隆时期的文物已是欣喜,二三百年的时间对历史不过一瞬,但对我们已是遥不可及。在文物面前,不仅我们是过客,连鼎鼎弘历依旧也是匆匆过客。我们在文物面前走过,带着它传授给我们的文化信息。我们接受,我们享受。中华文化就这样通过一件件具体的文物一代代地传承。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太平天下,百姓衣食富足,便更加渴望精神上
5、的富足。他们需要精神物质来填补内心的空白。当我们捧着一个白瓷碗时,我们应该知道古人用了上千年的努力,才摆脱了烧瓷中的“黑暗”,同时摆脱了黑瓷碗在吃饭时给心中留下的阴影。当我们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来表达某一种决心时,我们应该了解中国人使用玉的历史。美石为玉,中华民族对玉石的顶礼膜拜,归纳为玉有五德,仁义智洁勇。还有什么理念比这五德更具魅力么?所以古人谆谆告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藏家佩玉的沾沾自喜就来自于此。历史不会停歇,一刻不停地向前,留下的是物质,带有文化特性的物质就是文物。它是一个物证,证明中华民族曾有过怎样的辉煌,证明人类进步每一步是怎样的不易,这些信息构成了文明的魅力。(1)第段
6、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是那个时代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除去材质的特性 而物质自身更多的是前人对精神的具体追求 一件文物所包含的精神是一种文化A、B、C、D、(3)对第段画线的“精神物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物证的物质。 B、物质和精神两方面。C、承载人们精神追求的物质。 D、带有一定文化特性的物质。(4)第段可以删掉吗?请简述理由。(5)比较分析文中有关宋徽宗和乾隆收藏的两个材料的作用。(6)概括文章题目“收藏是一种物证”的“物证”的内涵。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 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
7、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百日之后成仙。此后,还有人为吕洞宾和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
8、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古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
9、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
10、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
11、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1)第节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第节中首句说“我敬慕地站立着”,请联系全文概括“这棵古藤”值得作者敬慕的精神品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第节在文中的作用是。(4)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
12、者既写了古藤弯曲、枯老等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古藤坚毅、不屈等内在特征。B文章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从描写起笔,由议论收束,前后呼应,首尾圆合。C作者对古藤由衷赞美,其情感经历了一个“惊奇敬慕景仰”的变化过程。D文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赞美古藤的不凡表达对天下老人的无限景仰之情。(5)文章第节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请对此加以赏析,并说说第节在全文中的作用。3默写(1),一番洗清秋。(八声甘州柳永)(2)位卑则足羞,。(师说韩愈)(3)何时倚虚幌,。(月夜杜甫)(4),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5),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苏轼)(6)不应有恨,?(水调歌头苏轼)(7)操千曲而后晓声
13、,。(文心雕龙刘勰)(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左传宣公两年)4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注释】李煜,即李后主,为南唐末代君主。北宋灭南唐李煜被俘,这首词即作于被软禁之时。(1)这是一首词,它的词牌应是A水调歌头 B踏沙行 C声声慢 D浪淘沙令(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阕用倒叙先写梦醒时的凄凉景象和悲凉感受,后写梦中的片刻欢愉。B“梦里不知身是客”借梦境表达了词人旅居异乡四处漂泊的孤寂之感。C“别时容易见时难”化用李商隐无题诗句,叹失国
14、之易复国之难。D“天上人间”暗指今昔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中的“莫”字,全唐诗中写作“暮”。请体会各自独特的意境,比较两字使用效果的异同。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
15、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
16、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给下列句子的加点字注音终鲜兄弟 茕茕孑立(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刘日薄西山 谨拜表以闻(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5)本文陈述的“情”是(6)古文观止说:“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供祖母奉膳。”意思是说晋武帝看了李密呈上的陈情表后不仅不责备反而予以嘉奖。请说说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17、三游洞序 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 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
18、。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注释】白居易在元和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刺史。微之:元稹,字微之,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祗(zh)命:遵命。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梯危缒(zhu)滑:危险的地方架
19、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矧(shn):况且。(1)在第节中找出与第节【】中句子相呼应的句子。(2)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节写三人相会的情形,交代了相会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内容。B第节写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洞内景致特点可用险、惊、幻概括。C本文因事起意,因景伤情,景致与人的感情达到了契合无间的地步。D这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诗序作者为三人游洞后所赋诗作的序。(3)第节画双线句表达效果是(4)用“/”为第节画线句断句。诚 哉 是 言 矧 吾 人 难 相 逢 斯 境 不 易 得 今 两 偶 于 是 得 无 述 乎(5)第节中的“通夕不寐”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概述)二、写作7阅
20、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他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请根据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注意】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21、800字。2016年上海市青浦区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阅读80分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收藏是一种物证马未都文物兼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属性。文物收藏之所以诱人,藏品增值是最直接的原因,再加之中国文物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以个人智力财力精力与之挑战,败多胜少,刺激无穷,这就使具备一定条件的现代人执着于此,且乐此不疲。中国历史上的收藏大都形成于物阜民丰之际。我们熟知的赵宋皇帝宋徽宗,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收藏爱好者。时隔千年,我们仍能读到成书于北宋宣和年间的有关收藏的各类书籍。徽宗酷爱艺术,不谙政事,做了国家画院院长,却丢了国家。这让后人对这一段幽怨的历史唏嘘不已,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收藏
22、的魅力。我们今天仍对赵宋江山所遗留的书画、陶瓷等艺术珍品怀着崇高的敬意。对宋徽宗赵佶本人的艺术造诣也怀着同样的敬意。他的写生珍禽图以2300万的高价拍卖成交。2002年春季,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在北京成功地拍卖出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每一个在拍卖现场的人当时都激动不已。十数人不断勇敢地举起了手中的号牌,争先恐后,轮番冲刺。我在现场,享受着那振奋人心的一刻,所有人对每一次的价格攀升发出惊呼。一位老者,尽自身全部财力,倾终生对艺术的向往,在1300万高价位勇敢地伸出了自己那只苍老却苍劲的手。我知道,那是老先生全部的财产。他用行动阐释着收藏的魅力。事后,他对我说,那东西(写生珍禽图)属于我了一秒钟。130
23、0万与一秒钟,是老先生酷爱艺术的写照,我甚至觉得他的1300万与成交价2300万相比,前者更让人感动,虽败犹荣。这件写生珍禽图虽为徽宗本人所绘,却没有落下徽宗手迹,何种原因,众说纷纭。但上面却留有另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手迹,这就是乾隆满清王朝最富魅力的皇帝。乾隆帝为十二帧画面均题有手迹并钤盖收藏章,表明他对这件神品的珍爱。我们对乾隆的了解,除去学者,大都来自赏心悦目的电视剧。这位风流倜傥的皇帝一生都是传奇。他自称十全老人,文治武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乾隆一生作诗四万八千余首,仅比全唐诗少千余首,大家可想,唐朝近300年,有名有姓、无名无姓的诗作,今存累加仅微胜乾隆一人,可惊可叹!这样一位皇帝,也
24、同样酷爱收藏。乾隆在位长达60年,后又做了四年太上皇,当之无愧地是中国历史在位最长的皇帝。政事繁重,日理万机。但一获闲暇,他就会取天下宝物自我欣赏,吟诗作赋,倍加赞赏。清档记载着乾隆帝每一次赏古,在三希堂那半间小屋,古物向一国之君诉说着往事。那一刻,乾隆帝身心得以放松,精神获得慰藉。这有弘历赏古图为证。我们今天获得一件乾隆时期的文物已是欣喜,二三百年的时间对历史不过一瞬,但对我们已是遥不可及。在文物面前,不仅我们是过客,连鼎鼎弘历依旧也是匆匆过客。我们在文物面前走过,带着它传授给我们的文化信息。我们接受,我们享受。中华文化就这样通过一件件具体的文物一代代地传承。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太平天下,百
25、姓衣食富足,便更加渴望精神上的富足。他们需要精神物质来填补内心的空白。当我们捧着一个白瓷碗时,我们应该知道古人用了上千年的努力,才摆脱了烧瓷中的“黑暗”,同时摆脱了黑瓷碗在吃饭时给心中留下的阴影。当我们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来表达某一种决心时,我们应该了解中国人使用玉的历史。美石为玉,中华民族对玉石的顶礼膜拜,归纳为玉有五德,仁义智洁勇。还有什么理念比这五德更具魅力么?所以古人谆谆告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藏家佩玉的沾沾自喜就来自于此。历史不会停歇,一刻不停地向前,留下的是物质,带有文化特性的物质就是文物。它是一个物证,证明中华民族曾有过怎样的辉煌,证明人类进步每一步是怎样的不易,这些信息
26、构成了文明的魅力。(1)第段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藏品增值及其极大的挑战性刺激性。(2)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C是那个时代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除去材质的特性 而物质自身更多的是前人对精神的具体追求 一件文物所包含的精神是一种文化A、B、C、D、(3)对第段画线的“精神物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A、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物证的物质。 B、物质和精神两方面。C、承载人们精神追求的物质。 D、带有一定文化特性的物质。(4)第段可以删掉吗?请简述理由。(5)比较分析文中有关宋徽宗和乾隆收藏的两个材料的作用。(6)概括文章题目“收藏是一种物证”的“物证”的内涵。【考点】论述类文本
27、阅读【分析】(1)此题考查了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2)此题考查了语言的连贯(3)此题考查了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4)此题考查了语段的作用(5)此题考查了对文章选材的分析(6)此题考查了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1)分析代词“这”的内容毫无疑问要联系上文,上文有两层意思,用了“再加之”链接,概括内容时只要抓住前后两层意思的关键词语即可 (2)此题考查了语言的连贯前面一句是“文物兼精神与物质两方面属性”,下文肯定先表述“精神”后表述“物质”,排除A、D两项;“除去”和“更多的是”句意紧密相连故选:C(3)此题考查了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能力此处的“精神物质”不是并列关系,而
28、是修饰关系由此可以得出答案为:B(4)此题考查了语段的作用第段是否可以删掉,学生言之成理即可一般为不可以删去理由要结合中间语段的作用加以分析(5)此题考查了对文章选材的分析这篇文章是议论文,材料肯定是为了论述观点的文章的观点是“收藏是一种物证”分析时围绕这两则材料对这一中心论点的支撑作用即可(6)此题考查了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里的“物证”是相对于收藏而言的要筛选出文中收藏能够作为物证的原因对应范围为文章主体段落答案:(1)藏品增值及其极大的挑战性刺激性(2)C(3)B(4)不可以删掉,理由:此段内容照应上文第段现代人执着收藏及第段我们今天仍对宋徽宗的艺术造诣怀有敬意的内容,并为第段文
29、化通过文物一代代传承的主旨升华做铺垫可以删掉,理由:从上下文看没有断文气文脉,没有影响文物是物证的核心内容表达(5)相同:都为表现藏品是物证的核心内容及收藏的魅力之大不同: 乾隆的材料承接徽宗材料的写生珍禽图,还能深入表现文物“一代代传承”中华文化的特点(6)人们精神追求的物质证明;收藏者对文化艺术执着热爱的物证;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的物证;民族辉煌的物证;人类一步步进步不易的物证【点评】中间段的作用: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近三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为此类)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
30、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古 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
31、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见她去宫中,入京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百日之后成仙。此后,还有人为吕洞宾和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傅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
32、间把这藤想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古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33、。 因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
34、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
35、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1)第节叙述何仙姑与吕洞宾的传说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第节中首句说“我敬慕地站立着”,请联系全文概括“这棵古藤”值得作者敬慕的精神品质。(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第节在文中的作用是此段文字由上文写古藤转到下文写人也同古藤一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4)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作者既写了古藤弯曲、枯老等外形特点,也写出了古藤坚毅、不屈等内在特征。B文章运用
36、了多种表达方式,从描写起笔,由议论收束,前后呼应,首尾圆合。C作者对古藤由衷赞美,其情感经历了一个“惊奇敬慕景仰”的变化过程。D文章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赞美古藤的不凡表达对天下老人的无限景仰之情。(5)文章第节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请对此加以赏析,并说说第节在全文中的作用。【考点】散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方法的理解能力(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试题解析:(1)此段文字叙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形式上讲,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37、和神秘色彩从内容上讲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从结构上讲,为下文写古藤做铺垫(2)从“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一句可以看出古藤不依附于他人的独立自主从“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一句可以看出古藤不畏千难万险的勇敢坚强从“要么死亡,要么活着”一句可以看出古藤热爱生命,在生死选择面前勇敢地选择生从“有真气色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一句可以看出古藤老当益壮,老而弥坚的积极进取精神(3)此段文字由上文写古藤转到下文写人也同古藤一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起到
38、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4)D是借赞美古藤的不凡,赞颂现实生活中那些无依无靠、仅凭自己艰辛奋斗、奋勇打拼精神的可贵(5)“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用拟人和反复的手法写古藤枝条的曲折,历尽磨难痛苦生长;“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用比喻的手法写古藤外形的盘旋错落吸引读者兴趣,引出下文对古藤的颂赞答案:(1)为古藤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用美好的传说寄寓作者的赞美、欣赏的情感;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作铺垫(共,写出1条得2分)(2)不依附于他人的独立自主不畏千难万险的勇敢坚强热爱生命,在
39、生死选择面前勇敢地选择生老当益壮,老而弥坚的积极进取精神(评分说明:写出不重复的三点即可得语言表达概括的内容只要合理即可,不必一定要和参考答案完全一致)(3)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由藤及人,揭示了人与古藤的相似性经历艰难,需要勇敢面对(4)D(5)采用比喻、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古藤”外形特征:树色深褐,树形巨大,无数的枝条曲曲折折盘旋错落;极力展现了古藤历尽磨难、痛苦却依然顽强生长的不屈姿态;寄予了作者对古藤的崇敬之情(或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吸引读者凝住、思索)作用:为后文作铺垫或奠定了全文对古藤的颂赞基调1分)(评分说明:写出1点得)【点评】段落的作用(1)首段的作用如果开篇
40、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领起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就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2)中间段的作用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渡)(近三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为此类)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
41、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烘托、铺垫)如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反衬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3)末段的作用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末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4)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式单独成段句子或是倒装句,或
42、是运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这样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的效果3默写(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八声甘州柳永)(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韩愈)(3)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杜甫)(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苏轼)(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苏轼)(7)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文心雕龙刘勰)(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两年)【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字形【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本考点包括两个要素,即名言和名篇所谓“名言”,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
43、格言警句之类;所谓“名篇”,是指在人们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常见的”是为考生备考限定一个大致范围,意思是所要考的内容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日常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中常会遇到的,如中学课本所规定的背诵篇目以及所涉及到的名句名篇【解答】(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潇”易错为“萧”)(2)官盛则近谀(“谀”易错为“臾”)(3)双照泪痕干(“双”易错为“霜”)(4)何当共剪西窗烛(“剪”易错为“翦”)(5)不知天上宫阙(“阙”易错为“阕”)(6)何事长向别时圆(“事”易错为“时”)(7)观千剑而后识器(背上即可)(8)善莫大焉(背上即可)【点评】在复习课本“名句名篇”背诵时,
44、要兼顾非“背诵篇目”或“背诵段落”中的“名句”的背诵记忆“名句”,首先应该注意教材中出现过的“名句”,除古代诗词散文外,现当代作品中、知识短文中、注释中的引语,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应作一番系统梳理高考前,对课外名句适当整理也无可厚非,但选择一定要严格,不要怕有所遗漏,千万不可“多多益善”,课外名句的诵记一般控制在200条左右即可4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列各题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注释】李煜,即李后主,为南唐末代君主。北宋灭南唐李煜被俘,这首词即作于被软禁之时。(1)这是一首词
45、,它的词牌应是DA水调歌头 B踏沙行 C声声慢 D浪淘沙令(2)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BA上阕用倒叙先写梦醒时的凄凉景象和悲凉感受,后写梦中的片刻欢愉。B“梦里不知身是客”借梦境表达了词人旅居异乡四处漂泊的孤寂之感。C“别时容易见时难”化用李商隐无题诗句,叹失国之易复国之难。D“天上人间”暗指今昔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3)“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中的“莫”字,全唐诗中写作“暮”。请体会各自独特的意境,比较两字使用效果的异同。【考点】古诗词阅读;怀古咏史诗【分析】(1)此题考查了诗词的文学常识(2)此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3)此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
46、语言的能力【解答】(1)浪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28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激越凄壮之音(2)B“词人旅居异乡四处漂泊”错误,反映的是“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3)此题属于炼字题,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答案:(1)D(2)B(3)同:“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无限往事两者从表达的意思看相似异:两个字所表达的意境、情感的程度
47、是不同的“莫”的情感更强烈“莫”是为避免思见故国而勾起无限悲苦所采取的一种主动行动,是因为已经有过的切肤之痛使然这种情感的烈度是远远超越思乡怀人所以本词用“莫”更能表达作者的真实情感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独自一人在暮色苍茫时依靠画栏,遥望辽阔无边的旧日江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赏析: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
48、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
49、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
50、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点评】炼字题作答主要抓住几个切入口:一是立足情感主旨分析关键词语要着眼全篇,结合诗歌的内容,看怎样强化诗歌的情调氛围,如何体现诗歌的思想主旨二是瞄准词类活用词类的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在锤炼字眼时也值得重视,往往以形容词的活用多三是体察精当修辞辞格运用之妙全在于恰到好处地叙事状物、传情达意其中又以拟人居多风月花草,在诗人、词家眼中莫不可以被人格化5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
51、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
52、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给下列句子的加点字注音终鲜兄弟xin 茕茕孑立qing(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刘日薄西山迫近,接近 谨拜表以闻使听到(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DABCD(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53、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5)本文陈述的“情”是请求晋武帝允许他辞官不就、终养祖母(6)古文观止说:“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供祖母奉膳。”意思是说晋武帝看了李密呈上的陈情表后不仅不责备反而予以嘉奖。请说说是什么打动了晋武帝。【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
54、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解答】(1)本题考查字音,注意结合字义来确定读音“少”的意思,读作xin “茕”主要靠平时的识记,读作qing(
55、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注意“闻”这里是使动用法(3)D A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B介词,用/用来;C表转折/是;D是(4)临:到;介词结构后置句句子翻译为:州官登门催促,比星火还要急结草:指报恩句子翻译为: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德(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主要陈述两个方面的内容:辞官不就、终养祖母(6)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的说理方式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一是以理服人,一是以情动人答题时再结合文章具体能容进行分析答案:(1)xin qing (2)迫近,接近 使听到(3)D(4)州官登
56、门催促,比星火还要急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来报答陛下的恩德(5)“情”是:请求晋武帝允许他辞官不就、终养祖母(6)以理服人主要的“理”有:我与祖母是相依为命的关系,为尽孝和报恩不得不如此;本朝的立国主张是以孝治天下,我“尽孝”之举是符合国策的;我对陛下是忠诚的,对陛下是心怀感激的,定当以死相报以情动人自己、祖母、家庭的“凄惨”境遇激发读者的悲悯情怀自己从小的体弱多病,与祖母相依为命,对祖母的养育之恩充满感激之情;对陛下尽忠和对祖母尽孝不能两全而难以抉择的矛盾心情;对陛下忠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坚定决心参考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
57、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离开她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
58、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
59、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
60、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点评】通假字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表示整数后面还有零数)常在床蓐(蓐,通“褥”,垫子、草席)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向上)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像犬马一样)则刘病日笃( 日:一天天地)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在家外)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在家里)躬亲抚养( 躬:亲自)(二)使动用法臣具以表闻( 闻:使闻)保卒余年( 保:使保全)谨拜表以闻(使知道)(三)形容词作名词夙遭闵凶(闵凶
61、:忧患不幸的事)猥以微贱( 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凡在故老( 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愿陛下矜悯愚诚(诚心)(四)形容词作动词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远离)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五)名词作动词臣少多疾病 (病:生病)且臣少仕伪朝( 仕:做官)历职郎署( 职:任职)(六)动词作名词1、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指是否出来做官之事)重点虚词以:(1)臣以险衅( 以:因为)(2)臣以供养无主 (以:介词,因为)(3)臣具以表闻( 以:用)(4)猥以微贱( 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5)无以至今日 (无以:没有的办法)(6)但以刘日薄西山( 以:因为)(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是以:因此 以:
62、因为)(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以:用)(9)谨拜表以闻 (以:连词,而)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三游洞序 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 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之郡,与知退偕行。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又翌日,将别未忍,引舟上下者久之。酒酣,闻石间泉声,因舍棹进,策步入缺岸。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次见泉,如泻如洒,其奇者如悬练,如不绝线。遂相与维舟岩下,【率仆夫芟芜刈翳,梯危缒滑,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仰睇俯察,绝无人迹,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自未讫戌爱不能去。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
63、气含吐,互相明灭。昌荧玲珑,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 既而,通夕不寐,迨旦将去,怜奇惜别,且叹且言。知退曰:“斯境胜绝,天地间其有几乎?如之何府通津繇,岁代寂寥委置,罕有到者乎?”予曰:“借此喻彼,可为长太息者,岂独是哉,岂独是哉!”微之曰:“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书于石壁。”仍命予序而纪之。又以吾三人始游,故目为“三游洞”。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廞间。欲将来好事者知,故备书其事。【注释】白居易在元和九年,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因上疏请求捕杀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刺客,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江州司马任上改授忠州刺史。微之:元稹,字微之,
64、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祗(zh)命:遵命。知退: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 梯危缒(zhu)滑: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矧(shn):况且。(1)在第节中找出与第节【】中句子相呼应的句子。(2)下列有关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第节写三人相会的情形,交代了相会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内容。B第节写发现并游览三游洞的经过。洞内景致特点可用险、惊、幻概括。C本文因事起意,因景伤情,景致与人的感情达到了契合无间的地步。D这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诗序作者为三人游洞后所赋诗作的序。(3)第节画双线句表达效果是用比喻的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泉水之奇特:在高处泉水飞泻而下成瀑布,像悬挂的白絹,像绵延
65、不断的线;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4)用“/”为第节画线句断句。诚 哉 是 言 矧 吾 人 难 相 逢 斯 境 不 易 得 今 两 偶 于 是 得 无 述 乎(5)第节中的“通夕不寐”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概述)【考点】文言文阅读【分析】(1)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中句子的意思(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3)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注意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分析,点出手法、特点及作用(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和结构判断(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首先从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然后再概括【解答】(1)括号里
66、的句子主要是写地势的险峻,前文与之呼应的句子是: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嵌间(2)B “惊”错,是游者的感觉而非特点(3)注意答题的角度,首先分析句子采用的手法,然后分析景物的特点,最后点出作者的情感(4)“矧”,况且的意思,一般放在句首,其前断句;“斯境”为名词,作主语,其前断句;“斯境不易得”句子结构完整,其后断句;“得无述乎”可以联想课本“得无异乎”,其前断句所以断句为: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5)本句文中信息“迨旦将去,怜奇惜别”,可知是一是喜欢这里的美景不舍离去,二是珍惜兄弟、朋友的情谊,依依不舍;再根据第三段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可知是由三游洞的寂寥
67、委置想到自己的被贬内心忧愤难平答案:(1)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嵌间(2)B(3)用比喻的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泉水之奇特:在高处泉水飞泻而下成瀑布,像悬挂的白絹,像绵延不断的线;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4)诚哉是言/矧吾人难相逢/斯境不易得/今两偶于是/得无述乎(5)喜欢这里的美景不舍离去 珍惜兄弟、朋友的情谊,依依不舍 由三游洞的寂寥委置想到自己的被贬内心忧愤难平参考译文: 平定淮西之乱后的第二年冬天,我从江州司马改任忠州刺史,元微之(元稹)从通州司马改任虢州长史到了第二年春天,各自奉命到达任所,与弟弟白知退同行三月十日,三个人相会于夷陵第二日,微之调转船头送我至下牢关 到第二天,将要
68、别离,而依依不舍,彼此牵引着船在下牢关一段江中来回航行了很久喝酒喝到痛快的时候,听到石间有泉声,于是下船上岸,步行到了崖岸缺口的地方一开始就见到一块石头,如叠如削,怪异的地方在于像张开的翅膀,又像下垂的旗帜然后看到了泉水,如泻如洒,奇特犹如悬挂的白绢,又像绵延不断的丝线于是我们一起把小船拴于岩石下,带着仆夫割倒杂草,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连休息带攀爬了四五次上下察看,绝无人迹,只有水石相激,水清石明,跳珠溅玉,惊动耳目我们从未时直到戌时,流连忘返再过了一会儿峡山昏黑,云破月出,月华忽明忽暗,互相交替晶莹奇幻,各种美妙的景象于此地展现即便是口舌敏捷的人也无法用语言去形容 就这样
69、,我们通宵未睡,直到天明,才准备离去,既怜惜于奇景又感伤于将别离,边惊叹边说着话知退说道:“这个地方如此美丽,天地间能有几处?为什么此洞下面就和渡口相通却多年来寂寞无闻,被人抛弃,极少有人到这里来呢? ”我说:“借这件事可以说明另外的事,可以为之叹息的,难道只有这件事情吗?”元微之说:“此话对极!况且我们难得相逢,如此地方也不易遇到现在两件事凑在一起,岂能不记述一番?就请各自赋古体诗二十韵,写在石壁上”并请我写一篇序以加以记叙又因为是我们三人首先到此游玩,所以把题目(实际上这里我觉得“目为”是他们三人把这个洞取名为的意思)取为“三游洞”洞在峡州往北二十里北峰之下,两崖相衔接的地方我们希望将来有
70、人知道这个地方,所以详细地记载了这次游玩【点评】课外文言文的阅读理解题目四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
71、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概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题型选择对应的答题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二、写作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够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他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了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72、请根据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注意】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考点】材料作文【分析】这则材料揭示的道理是,真正的幸福,其实不是让我们冒着背负终身之憾的危险,刻意去剔除对方身上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瑕疵;而是要我们把握好自己手里的那一颗实实在在的珍珠,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如此,可以产生的正确立意有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珍惜拥有的
73、;要学会包容【解答】包容成就旖旎春光 漫山遍野的植物用笑脸接纳杀气汹汹的蜂群,成就了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坚而不摧的蚌用柔躯接纳硬砾,成就了晶莹剔透的珠石;坚挺如铁的树干用挺拔接纳柔藤,成就了藤树相依的奇美面对异物,用“武器”还是“笑脸”?对某些事物,包容成就旖旎春光 他,是年纪轻轻就能玩转软件的天才少年,甚至破解了数款苹果产品的程序编码;他,是桀骜不驯的苹果公司总裁,数次为那个专给他捣乱的少年头痛不已当有一天,二者相遇,面对这个玩世不恭的挑衅者,乔布斯会如何选择?它可以痛斥少年,可以控告侵权者,可以举起“武器”但是,他选择了包容乔布斯友好的态度以及他提出的优厚的条件打动了少年,最终,他成为苹果旗
74、下专管编程的程序设计师,为苹果公司的未来开辟了新的天地试想,倘若乔布斯采取另一种策略,可还会有如今强大的编程师为公司保健护航?包容,成就了企业的旖旎春光 他,是脾气火爆、行事不羁的铁相;他,是权威至尊、高高在上的国王当铁相纵横政坛,国王何去何从?面对这个兼具霸气与才气的首相,英王乔治六世选择了包容他包容丘吉尔的强硬性格,竭力维护这个坚勇果敢的首相二战时,正是君臣之间完美的搭和,才成就了战事的胜利,成就了英国崭新的时代乔治六世的包容,让丘吉尔在其逝世之际为他挥泪写下“勇者无敌”的悼词是的,乔治六世是当之无愧的勇者他从不用“武器”来应对丘吉尔,反之,用“笑脸”谱下君臣协奏的华美乐章包容,成就了国家
75、的旖旎春天 而如若用“武器”去打击本可以协调的“外来优势”,以针锋相对代替笑脸相迎,又会如何呢? 他,是风度翩翩、才华出众的将领;他,是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军师他的羽扇纶巾若能携手他的古琴空城,那该是多么美妙的图景!可周瑜只当孔明是仇敌,是利刃,他不可能战胜得了自己!“既生瑜,何生亮”的背后,有多少人扼腕叹息 他,是饱读诗书、才高八斗的学者;他,是维护专制的皇帝本可以中用于谦巩固统治的他,却唯恐此人对他不利最终,一代耆宿颠沛至死,而他的王朝,亦江河日下 也许,入侵者是一柄好剑;也许,挑衅者能助你一臂之力本可互利和谐,何必兵戈相见? 包容,成就旖旎春光!【点评】范文点评: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开篇用一组排比造势,引出总论点:包容成就旖旎春光接着用两个分论点予以支撑分论一,包容成就企业的旖旎春光;分论二,包容成就国家的旖旎春天再次用一个段落加以过度,进行反面论证正反对比,指出不能做到包容的危害最后,作者用一反问“本可互利和谐,何必兵戈相见?”来作结,发人深省结尾回扣总论点,铿锵有力 总体来看,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选材典型,语言简练明快,句式整散结合,摇曳生姿,书写工整认真,堪称考场佳作2016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