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7736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5备考-(历史)解析分类汇编 C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二) .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C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C1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东省德州一中高三1月月考(201501)】C1J132(13分)人口政策、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荀子曰:“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材料二 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请回答:(1)材料一中体现了中国哪些传统思想观念?(3分)(2)据材料二,概括近百年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呈现出的变化趋势。(4分)结合所学

2、知识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背景。(6分)【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国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第(1)问中依据材料一中“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息从“重视孝道”的角度思考作答,材料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以归结出“重男轻女”的答案,从“水深而回,树落(则)粪本。”可以归纳出“安土重迁”的信息。第(2)问属于解读表格信息题,第一小问结合表格中“迁出总人数变化”“迁出至城镇、国外”以及“谋生方式”的信息去归结答案;第二

3、小问结合所学从“自然经济解体、近代民族工业产生、西方思想传入以及外国列强的入侵”等角度来说明背景。参考答案:重视孝道;重男轻女;安土重迁;(3分)(2)趋势:外出谋生的人数增多;迁出地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国外;谋生手段由传统农业转变为手工业或者商业。(4分)背景:自然经济解体;近代民族工业产生;西方思想传入;外国列强的入侵,uo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分)。【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借助材料和表格并结合所学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要是围绕所给的材料进行归纳回答。【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二诊(201501)】H1 C114(28分)历史的精彩之处,不仅出

4、现在稳定时期,更出现在新旧交替时期。阅读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井田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公元前685年齐国“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初税亩”。围绕着“争霸”战争的需要,春秋以至战国的整个历史阶段内,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摘编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材料二:“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吕氏春秋审分(1)材料二中的“公作”、“分地”各指什

5、么?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中政治和经济之间的关系。(10分)材料三:(18401842年)这场现在看来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华夷之战无异。朝野上下“剿夷”“讨逆”一类的词语风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在震惊与恐惧中认识到英夷的强大,照会中对英国的称呼也由夷转变为“贵国”。天津条约(1858年)明文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至186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并由一个临时“专办外交及通商事件”机构逐渐扩展为“策富强总汇之地”。至此,“夷务”变为“洋务”,并成为大清国第一要务,。 节选

6、自马嘉利变“夷”“洋”与“洋”之变华章2012年第29期(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10分)材料四: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大陆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台湾史学界主张把1911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

7、代史的分界线,请阐述他们各自的理由(4分),谈谈你对历史分期的认识。(4分)【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答案:(1)“公作”指井田制下奴隶的集体劳动。“分地”指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4分)概括:相互推动和促进(2分)说明:以铁器牛耕为代表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动摇了旧的统治基础,推动了政治的变革;新的生产方式建立又是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4分)(2)变化:对外国人从称呼“夷”到“洋”的变化,对外洋事物从称为“夷务”变为“洋务”的变化。(2分) 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显

8、示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强大,中国人开始认识到自身的落后;中国人开始改变夜郎自大的观念,对西方国家的认识趋于理性。(4分)影响: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的看法由蔑视转变到平等,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思想的藩篱,推动了中西交往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深入。(4分)(3)大陆学者着眼于社会性质的变化,近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代是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2分)台湾学者着眼于政治体制的改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认识: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其发展特点及规

9、律;从不同角度或以不同标准可对历史进行不同的分期;科学地进行分期对于研究历史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4分。)解析:(1)材料二中“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作”是指井田制下奴隶的集体劳动;“分地”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出现的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生产;“关系”结合材料一关键信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物质生产、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卿族甚或平民贵族势力增强,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和相关史实可分析出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促进经济发展,从而推动

10、了政治变革;新的生产方式的建立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2)“变化”可从材料中“在当时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华夷之战无异。朝野上下“剿夷”“讨逆”一类的词语风行”“洋务一词也取得正式的地位,泛指一切与西方各国打交道的事务”可分析出变化的内容;“评析”可结合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发展的状况来分析出变化的原因以及变化的影响。(3)大陆分界线的理由,根据材料四中“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可分析出答案;台湾分界线的理由是辛亥革命的影响。“认识”本问是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归纳。 【原创精

11、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二诊(201501)】9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投资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时间(年) 18401895 18951911 19111927 19271937 19371945 19451949 国家 英国 美国 日本 数量(万元) 8026 33955 69627 11969 262096 47918 所占比重(%) 825 281 442 373 755 681 A英国、美国、苏联 B美国、日本、苏联C英国、日本、美国 D美国、英国、日本【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

12、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近代列强在华投资的相关数据统计表”的数据可分析出,18401895年在中国投资数量最大,结合近代列强侵华过程分析出,自鸦片战争后,英国加强对中国的侵略,是英国;19111927年,处于一战前后,一战期间日美加强对华侵略;19451945年处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的统治时期,蒋政府是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的政府,美国在华投资的数量应该是最大的,是美国。故选: 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表格数据信息的准确分析,并对近代中国列强对华侵略的历程准确的把握。 【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201501)】3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

13、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 B 解析: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三个环节反映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直贯穿的主题是独立,反对外来侵略;在反侵略过程中,同时出体现了三个环节中向西

14、方学习的过程,如18401864年新思想的萌发、18641901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19011919年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的准确把握,并对近代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响准确把握。【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宜宾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201501)】3史学家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中从时间上能够衔接起来的三个环节是: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应该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反抗外来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

15、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外来侵略与建立民主政治的统一【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 B 解析:18401864年、18641901年、19011919年三个环节反映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直贯穿的主题是独立,反对外来侵略;在反侵略过程中,同时出体现了三个环节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如18401864年新思想的萌发、18641901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19011919年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故选:B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的准确把握,并对近代列强侵华对中国的影

16、响准确把握。C2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重庆一中高三一诊模拟考试(201501)】22. 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新军攻占武昌 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 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 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知识点】C2 D2近代中国 现代世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答案】D 解读图片信息,“新军攻占武昌” 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 所代表的历史事件是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

17、产阶级临时政府,A项错误;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B、C项错误,两次革命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故选:D【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201501)】C2 I1 E1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

18、主义(注: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里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中国是那样贫穷,衰败,任人摆布,仿佛已奄奄一息,濒临灭亡的边缘。有些傲慢的西方人把中华民族看成“劣等民族”。“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立起来,迈开大步前进,过上小康的生活,满怀信心地面向未来。摘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怎样看待民族主义思潮?西方学者中有一种看法,认为在整个世界越来越连成一片、多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

19、相互影响日益加强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而成为一种逆时代潮流而动的、甚至只是具有很大破坏性的消极现象。当某个或某几个自命优越的民族从自身的狭隘私利出发,在“一体化之类的名义下对其他民族实行控制、压迫和掠夺时,这种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发展到十分尖锐的地步。那些被压迫民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的斗争无疑是正义的。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摘编自金冲及中国百年历程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前后民族主义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想和民族

20、政策。(6分)(3)简要评析材料三中关于民族主义的观点。(11分)(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知识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时期的民族政策【答案】答案:(1)变化:19世纪中期前:争取人民主权和争取民族独立和富强;19世纪中期后:民族主义成为对外扩张和争霸的工具。(4分)原因: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列强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要求瓜分世界;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德意志统一的影响。(4分)(2)思想和政策:孙中山:民族主

21、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主张全国各民族团结成一个坚强的集体,以抵御列强欺凌,以求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新中国:党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3)同意第一种观点:民族主义已失去积极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民族主义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恐怖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问题。同意第二种观点:民族主义仍发挥正义作用。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仍然存在;世界上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民族之间发展的特性和差异;

22、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解析:(1)“变化”:从材料一中“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可分析出答案。“原因”从材料一中“其原因在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在于俾斯麦用马基雅维里式的外交手腕和他所称的铁血战争成功地统一了德国”和19世纪中后期的世界发展形势:工业革命的开展和列强的殖民扩张可分析出答案。(2)“思想政策”可从材料二中“当二十世纪开始的时候救亡”成为千千万万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苦心焦虑关注的中心问题”“到这个世纪快要结束时,中华民族已经站

23、立起来”可分析出二十世纪开始的民族思想与政策是“救亡”,赢得民族独立;二十世纪中期,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思想与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三大政策。(3)本问是开放性设问,从材料三中“民族主义似乎已失去它曾有过的积极意义”“只有各民族之间建立起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才能真正和睦相处,充分发挥互补和相互促进的作用”可分析出材料三的观点是“民族主义是否存在在积极作用”。评论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民族主义的评价”相应的史实,进行认证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归纳,并对民族主义的相关内容的准确分析、理解。 【原创精品解析】历

24、史卷2015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二次(淮安、宿迁、连云港、徐州四市第一次)调研测试(201501)】C2R1R2R322(14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和思想文化演变相互促进、交替进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已经说过,同、光时代李鸿章所领导的自强运动限于物质方面,是很不彻底的。可是李鸿章的物质改革已遭时人的反对,倘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 一个国家,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而空言改革所能济事。则当时除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亦更无比此再好的意见。惜乎当时已届学绝道丧之际(根本就拿不出所谓“中学”来),学术之培养舆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

25、。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捺,於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钱穆国史大纲材料三 就是没有西力东渐的事实,中国社会,慢慢儿的也要生根本上的变动的;不过变得慢些,又不是现在这种变法罢了至于具体的办法,要提出的方案,却不是一时办得到的事情。恰好这时候,西力东渐,和西洋人的社会渐渐地接触多了,关系密了;始而认识它的社会,和我们的组织不同;继而认识它的那种组织,我们实在不得不仿效。于是改革之事,就起了轩然大波。吕思勉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作者对洋务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评价有何异同之处并说明理由。(4分)(2)对待改革,材料一中的“时人” 与材料二中的“一

26、般人”态度不同,原因何在?(4分)(3)材料三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的“轩然大波”对中国社会的政治和思想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6分)【知识点】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中体西用; 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思想;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辛亥革命。【答案】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属于比较类型题,相同点从材料一中“倘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可以比较出是“基本认同”,理由从适合国情的角度概括;不同点从材料一和二中评价的的角度不同来

27、回答,理由从材料二中“绝非可以一切舍弃其原来历史文化、政教渊源”来归结答案。第(2)问中要求据材料一和二判断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一中“倘再进一步的改革政治的态度,时人一定不容许他”可以概括出顽固派的反对,依据材料二中“,理由依据材料二中“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可以概括出是民族危机深重的答案。第(3)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中“就是没有西力东渐的事实,中国社会,慢慢儿的也要生根本上的变动的”的信息可以归纳出答案;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并结合20世纪初历史事实政治上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总结答案,思想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学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思路概括。参考答案:(1)同

28、:基本认可;理由:都从国情出发。(2分)异:评价视角不同;理由:后者兼顾了历史文化和政教渊源。(2分)(2)原因:“时人”代表顽固派,封建守旧思想根深蒂固;(2分)民族危机加深;政治腐败严重。(2分)(3)因素:中国社会自身发展的趋势;西力东渐的推动。(2分)影响:政治: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科学思想起到了启蒙作用;马克思主义传播。(4分)【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借助材料并结合所学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主要是围绕所给的材料进行归纳回答。【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201501)】C2 J1 P1 P2 39(26分)离

29、异与回归是人类文化史上经常交替出现或相互伴生的两种趋势。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开创新制度的思想先驱对于传统文化大都曾有离异与回归两种倾向。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西欧是一种类型。那里的离异,主要表现为对中世纪千年黑暗的批判与背离;那里的回归,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章开沅离异与回归材料二 就东方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的一般情况而言,在早期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即初遇西方文化时,各个民族基本上对西方文化持反对、拒绝、鄙夷的态度;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比思考之后,先后有一部分人出现对固有文化的离异,主张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

30、但等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之后,又必然出现整体性的对固有文化恢复自信。罗福惠寻绎传统与现代的对话(1)列举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主要成果。(4分)(2)据材料一,指出反映西欧“离异与回归”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10分)(3)试从材料二中“离异”这一角度,概述18401919年间的中国历史。(9分)(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离异与回归”的认识。(3分)【知识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答案】第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从古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人文主义角度回答。第二问,依据材料“主要表现为从希腊、罗马古代精神

31、文明中寻求人文主义的力量源泉”可得出相关事件如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启蒙运动等。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三问,从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所学的历程概括,可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角度回答。第四问,按照参考答案的提示组织答案即可。参考答案:(1)古希腊民主政治,罗马法,人文主义思想。(4分,答出1个2分,2个3分,3个4分,不超过4分)(2)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启蒙运动。(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影响:促进了思想解放,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开展,确

32、立并逐步发展、完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发展。(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3)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9分,每点3分。评分建议:应扣紧“离异”这一角度,阐述“离异”的具体表现及影响。每点3分,其中事件1分,具体内容1分,影响或意义1分)(4)认识:按以下两个层次给分,本问总分3分。第一层次:能作出简单、表面的描述。(1分)(如:在东西方近代化转型过程中,都有过文化离异与回归的现象。)第二层

33、次:能作出恰当的、概括性的评述。(2分)(如:在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文化的离异与回归都是不可避免的,但离异不等于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吸收外来文化,回归也不等于全面复古。)【评分说明】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思路点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三大特征一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连、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二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三是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如新思想的萌发、洋务运动

34、)到主动选择(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山东省莱芜市莱芜一中高三1月自主考试(201501)】B1 C2 26(16分)民主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民主政治又各具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英美民主政治建立发展简要进程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在继承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基础上,明确了议会主权,国家主权的重心从国王转到议会。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183

35、2年、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美国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体现了“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1791年10条宪法修正案,规定人民享有言论自由等权利。美国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材料二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

36、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1)概括材料一英美两国在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出的特点。(6分)(2)革命需要勇气,政治讲究策略,据材料二回答,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4分) (3)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有人认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据此,请你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6分)【知识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近代中国反

37、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答案】答案:(1)英国: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发展是基于传统政治制度之上和平渐进变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民主政治逐步完善。(3分)美国:美国的民主政治建立发展是通过独立战争实现民族独立,进行制度创新;通过“三权分立”,进行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3分)(2)原因: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方式进行;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政权得以和平转移;协调了各方利益,避免流血冲突和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4分,两点即可)(3)评价: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

38、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6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备注: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评价,如笼统答促进了中国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发展、改易风俗等,则不给分。)解析:(1)“英国特点”从材料一中“1688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在继承大宪章限制王权的基础上,明确了议会主权,国家主权的重心从国王转到议会”“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1832年、1867年和1884年英国三次议会改革,民主制日趋完善”,可分

39、析出英国是通过渐进式改革,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使国家主权的重心向议会过渡,并不断完善的特点。“美国特点”可从材料一中“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想”“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可分析出美国民主政治的特点是通过独立战争和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确立了权力制约与平衡的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2)“光荣革命”是指不流血的宫廷政变,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可分析出辛亥革命是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3)本问结合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影响进行分析作答

40、即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归纳。 C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调研测试(201501)】17右图为某时期的漫画,在一张“国民政府”的餐桌上,摆放着几个佐料瓶,瓶上分别贴有“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和“妇女”等标签。从中可知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B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基础 C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知识点】C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国民大革命【答案】B 解析:瓶上分别贴着“苏俄”、“工人”、“学生”、“军人”、“妇女”等标签,显示出新式革命道

41、路在外援、动力等方面的特点和优长之处。ACD项俱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本题选B。【思路点拨】2015年高考复习应注意关注主干:列强侵华的重大史实及其对中国的双重影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尤其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近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原创精品解析】历史卷201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二诊(201501)】O1 R1 C3 13(24分)中国历史上,无论中国传统思想还是西方传入的思想,都有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以“礼”和“仁”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

42、,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材料二:“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于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思想中的“保守”方面及其理由。(2分)结合上述材料,依据董仲舒、梁启超的主张和时代背景,说明材料一的观点 (8分)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

43、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取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2)有人认为孙中山三民主义是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请用材料三予以论证。后来孙中山又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回答后者与前者相比,最大的变化是什么?(6分)材料四: 会议时间中共一大(1921年)中共二大(1922年)革命目标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最低纲领:打到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革命对象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3)马克思主义传

44、入中国后,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经历了照抄照搬到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转变。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和评价这一转变。(8分)【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变法思想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的十年对峙中共成立【答案】 答案:(1)保守方面:“礼”的主张。理由:在新旧交替时期主张恢复奴隶制等级秩序。(各1分,共2分)董仲舒: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制度和社会的稳定。利用了孔子“礼”的思想,提出了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思想,以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45、。(背景和主张各2分,共4分)梁启超:随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剧,中国社会的变革即将到来,梁启超认识到孔子思想缺乏民主思想,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背景和主张各2分,共4分)(2)论证 继承:继承了西方启蒙思想中的民权思想。(2分) 发展:将政治民主和解决民生问题相结合,二者同时进行(2分) 民族主义发展为反对帝国主义(2分)(3)中共一大对中国国情缺乏正确的判断,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将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对象;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4分) 中共一大将领导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以后一直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斗

46、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将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4分)解析:(1)“保守方面”从材料中“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可分析出答案,“理由”从材料一中“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材料二中“归结于君权”“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可分析出答案。“董仲舒和梁启超的主张和时代背景”则结合董仲舒、梁启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发展状况和董仲舒的新儒学的产生、梁启超的唯新思想产生的相关内容分析、归纳即可。(2)“继承和发展”则是分析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西方民主思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结合材料三中“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取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分析出孙中山欲将政治民主和民生主义一起进行。相同点则是强调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对西方民主思想的继承。“新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变化”结合所学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可分析出答案。(3)从材料四中可分析出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在革命目标和革命对象上的认识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结合20世纪20年代中共发展的历程可综合分析归纳出答案。【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综合分析、归纳。 C4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 -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