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7400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专题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教案全套(人民版必修3).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3教案全套 人民版课题: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整体感知本专题讲述的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中国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抉择。面对民族危亡,中国近代的仁人志士代表不同的阶级,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提出挽救危机的思想主张。地主阶级代表人物林则徐、魏源在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口号,开始了艰难的探索之路,形成了新思潮。伴随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崛起,他们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的思想,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的国家。并在政治上进行了实践,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取得了对封建

2、主义的初步胜利。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并没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独立。所以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任务的重担就落在无产阶级的身上。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的爆发,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探索过程,历史进入新的时期。教材分析 本专题系统讲述了鸦片战争至新文化运动时期,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追求思想解放和拯救民族危亡的历史。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西方国家以坚实的政治保障、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人“唯我独尊”、“天朝上国”的精神支柱受到极大冲。面对着千年未有之奇变,一些有识之士站在

3、时代的前列,睁眼看世界,深刻反省,寻求救国救民之策,涌现出林则徐、魏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等时代的弄潮儿,正是这些先进的中国人不懈地的追求推动着近代中国从器物制度思想艰难地发展,古老中国在痛苦中渐渐融入浩浩荡荡的世界近代化洪流中去。第一节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课文,认识那些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人物,了解他们的主要思想。 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进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先进人物的思想和主张并不一定被同时代的人欣赏或接受的历史事实。 通过学习课文,培

4、养学生理性地、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以前所学专题相关内容,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原因,对推动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法,认识这些先进人物的开拓精神及时代带给他们的局限性。 教师可以通过重点讲述的方法,介绍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突出他们超越自己时代的地方,引导学生准确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先进人物思想和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努力做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在先辈们努力奋斗的基础上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国家。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思想及特

5、点 他们都是为了摆脱民族危机,抵御外来侵略。但是,阶级属性的不同,社会背景,认识能力使得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提出他们自己的主张,形成自己的特点。地主阶级为维护封建统治提出的学习西方的技术,把学习限定在物质层面上;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的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提出推翻封建政府,实现民主共和。把学习放在学习制度上。二、难点:分析他们思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结合他们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他们思想产生的原因加以分析。影响要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去把握。【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 图片:紫禁城的庄严肃穆 鸦片战争的炮火纷飞19世纪上半期,当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高歌猛进的时候,古老东方的中国依然恪守着农业文明

6、。东方古老刀矛与西方近代炮舰的拼杀掀起了东西方文明、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文明与野蛮的巨大撞击。在残酷的征服面前,古老的中国渐渐低下了妄自尊大的骄傲的头颅:这“千年之奇变”是如何发生的?中国又往何处去?讲授新课一、地主阶级抵抗派(一)阅读第一目,思考: 1、分析历史背景。引用余秋雨历史的脸谱中关于鸦片战争东西方的比较,分析睁眼看世界的原因。17731782年,中国花了十年时间,编撰了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上的又一座万里长城,而与此同时西方在物质科学、精神领域方面飞速前行。“我们在收集古代文献,他们在探索现代未知;我们在注释,他们在设计;我们在抄录,他们在实验;我们在缅怀,他们在创造”鸦片战争中,天

7、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睁开眼睛去看看陌生的外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就是其中的先驱者。“诗言志”,林则徐的诗就表达了一个时代先驱者的风骨。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林则徐 (1785-1850)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戌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2、了解睁眼看世界的倡导者林则徐、魏源及其主要思想3、了解其他主要代表者及代表作。4、P42学习思考:多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在西方的冲击

8、下才开始现代化的,结合林、魏的思想,评价一下这种说法。 答案提示: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其实是中国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延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的影响,但他们力图变革的思想还是积极的、主动的。 (二)讲解1、背景: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日趋衰微,阶级矛盾不断尖锐,政府财源枯竭,统治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加紧对外扩张。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他们开始睁开眼睛去看看陌生的外部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

9、道。2、主要思想林则徐:在闭关时代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林则徐开始时跟所有封建官僚一样,有偏狭自大、不合时务的陈腐观念,对中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为了制定战胜敌人的正确策略,他努力探求西方资本主义的新知识。林则徐探求西方新知识,主要通过“刺探西事”荷“翻译西书”两个主要途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林则徐不仅是最早抵抗西方侵略的民族英雄,也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期间,注意搜集有关西方国家的信息,翻译西方国家的书报,注意研究各国情况、动态。他主持编译和审订了四洲志,介绍了世界5大洲30余国的历史、地理和政情,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华事夷言则是介绍了外国人对中

10、国人的看法。魏源:根据四洲志等书,广泛搜集中外文献资料,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备的专著,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海国图志系统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促使人们开阔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了解世界,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教学关键:把林则徐、魏源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活动放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大坐标中、放在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中,从而在巨大冲突中认识林则徐、魏源等人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大精神引领作用。3、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和姚莹的康輶纪行。二、资产阶级

11、维新派君主立宪制(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补充:早期维新思想产生的原因。2、归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各自的观点和对封建思想的冲击、近代思想解放的贡献。3、分析得出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托古改制。4、P43学习思考:康有为为什么要借“托古改制”的思想来宣传维新思想? 答案提示:近代中国,儒家的传统思想和学说已经无法应对当时的局势,但是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还是无法动摇的。为了寻求支持变革的合理依据,康有为就把孔子描述成一个主张“托古改制”的人,想利用孔子削弱反对势力。戊戌时期,梁启超因感奋国事阽危而升腾起变法自强的使命感,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以方面又小心翼翼地向传统观念

12、求助。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这是维新志士新旧杂糅的共同心理特征,梁启超也不例外。李华兴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化维新变法运动的结果和影响注重其启蒙作用。我读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记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己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甚至有的学者还说,正因为梁启超先生的存在,才使中国的士绅阶层里分化出了一个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队伍。除了知识分子队伍之外,梁启超还影响了一般的民众,只要是粗通文墨的人,在那个时代,很少有人没有受到过梁恩公他的思想的影响。所以中国尽管没有出现一个象法国或者欧洲其他国家一样的启蒙运动,但是已经有

13、了启蒙宣传家,那就是梁启超。 八千里路云和月 余秋雨旁述5、维新思想的影响 (二)讲解1、原因:维新思想的产生,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首先是因为洋务运动的影响,在“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影响下,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洋务运动真正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大门。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实践中,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其次,外国势力在中国的影响下也日益扩大,在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逐渐改变了旧有的思想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大多是通商口岸的知识分子、买办和一些经常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官员。洋务运动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

14、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入。其积极意义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和两点局限性:一是没有完整的理论;二是没有付诸行动,由此引出康梁的维新思想。5、影响:维新思想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披着传统的外衣,但对于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所起的作用还是巨大的,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起到了初步启蒙的作用,进一步扩大了资产阶级新思想的影响。进化论的引进,改变了中国人看世界的基础,打破了几千年流行的循环史观,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长久而深远;二是激发了知识分子参政议政的热情,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投入到救国救民的队伍中,改变了乾嘉时期知识分子埋头故纸堆的情况,重新激发了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心;三是维新派对封

15、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维新派虽然反对革命,但是他们对封建制度的批判,使人们认识到旧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应新的形势,既然如此,不能改革的话,那就只有走革命的道路。西学东渐的历程(1)两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为第一阶段,主要学习以“船坚炮利”为核心的西方物质文明;从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是第二阶段,主要学习以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为核心的西方精神文明。(2)三个层次:技术成果(器物层)“师夷长技以制夷”;相关社会支持系统(制度层);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想层)。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三、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制(一)阅读第三目

16、,思考: 1、孙中山为救国提出了怎样的方案?2、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点内容有哪些?实质是什么?3、这次论战产生怎样的影响?4、革命派的救国方案结果如何?5、探究:比较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同:(目的)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上发展资义的道路。主张改变封建专制制度。挽救民族危机异:(方式、政体)维新派主张实行维护清王朝统治前提下进行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二)讲解1、1894年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1905年,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2、论战内容有三点:要不要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共和;要不要平均地

17、权。3、影响:促进民主思想传播;舆论准备。4、结果:1912年元旦建立中华民国。小结鸦片战争后,从魏源、林则徐,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过程,这是一个逐步深入和提高的过程,中国的近代化逐渐从器物技艺走向社会制度的变革,并最终走向化心理,在依次递进中,中国逐渐融入世界近代化的滚滚大潮中。【板书设计】【作业】1、填充图册及练习册导与练。2、研究主题:同是资产阶级,为什么康有为要求改良,而孙中山要求革命?【课后反思】时间:_年 _月 _日 星期_ 课题:专题三 第二节 新文化运动 【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教学目标】

18、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背景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当时思想界的混乱,新型知识分子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掌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新旧势力的论战说明社会每前进步都与先进人物的奋斗是分不开的。 新文化运动不可避免地有着自身的缺陷,但它对推动中国的思想解放所做出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知识,加深对当时社会形势的理解。 教师应注重移情式教学的方法,选取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学生欣赏,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切身体会,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

19、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勇气,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只有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才能深刻理解其实质,才能从内容中完成分析与评价。才能到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当时的斗争精神和贡献;同时要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它与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等内容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一个整体。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

20、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二、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兴起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背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回顾近代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探索行动及其结果。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陷入了最黑暗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革命的道路何在?中国富强的前途何在?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又开始了艰难的探索。讲授新课一、背景(一)阅读第一目,思考: 1、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2、P46的学习思考

21、:为什么说复古尊孔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复古尊孔,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和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复古尊孔实质就是复辟帝制。(二)讲解1、背景1)政治方面: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狂反扑,妄图复辟帝制。2)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3)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昌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3)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直接原因)二、过程

22、(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归纳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主要阵地。2、思考:蔡元培的学术方针及其实质是什么?为什么新青年和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兼容并包、百家争鸣”实质是让新文化占领封建文化的阵地。原因:蔡元培的学术方针,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汇集北大,新青年迁到北大。)3、思考:“自人权平等之说兴,奴隶之名,非血气所忍受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新青年敬告青年新青年是一本主要宣传什么思想的杂志(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进步杂志)民主:指西方资产

23、阶级民主政治科学:指自然科学及看待客观事物的科学观点 (二)讲解1、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指导思想:民主与科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主要阵地:北京大学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提倡科学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科学与民主,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新文化运动强调,人们要用理性和科学的眼光去衡量一切。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原则。鲁迅指出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

24、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三、意义(一)阅读第三目,思考: 1、为什么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分析新文化运动的意义。3、新文化运动局限性是什么?4、P49学习思考: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什么关系? 5、自我测评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太激进了,完全割裂了传统,是应该否定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答案提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从历史上看,新文化运动虽然有它自身的缺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的思想解放所起的推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现实看,中国传统思想的余毒仍然时时在社会中出现,传统并没有消亡。 6、 材料阅读与思考 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之间有什么样

25、的联系? 答案提示: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为辛亥革命补课,补思想启蒙的课。(二)讲解1、答案提示: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以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为理论指导的新思想,起到了初步启蒙的作用。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为新思潮传播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使得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有了明确的思想旗帜,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为中国革命新曙光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因而是新文化运动最重

26、要的成果。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维新运动也促进了中国的新闻事业、教育事业、出版事业的兴起,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文化的起点。通过上述,我们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2、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3、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甚至把一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也当做封建文化加以否定,而把一切西方文化都看做是进步的。这种形式主义的偏向,产生了许多消极的影响。小结1、新文化运动“新”在何处前期:彻底批判封建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回顾:19世纪晚期到

27、五四运动(1919年)前后,那些阶级先后提出了哪些救国方案?3、思考:近代前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激进派对待儒家思想有什么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不同点:维新派将西方资级的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学相结合,宣传变法. 激进派,对儒家的传统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原因:(代表阶层不同)维新派代表民族资级上层.;激进派代表民族资级中下层.【板书设计】【作业】1、填充图册及练习册导与练。2、课外阅读敬告青年,思考陈独秀向青年陈述的六点希望是什么?给我们当代青年以什么启示?“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退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

28、【课后反思】时间:_年 _月 _日 星期_ 课题:专题三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课标要求】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概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比较当时传入中国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分析各种思潮的不同结局,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经过学习思考、比较分析、反复探索和实践的救国救民的真理,进而领会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联系模块I和的相关内容。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本课有关名词术语的含义;教学过程中要

29、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问题;课后设计一些探究活动,史论结合。如条件允许,可安排两课时以开展研讨交流,进行本专题的小结,联系模块I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影响。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并给予及时到位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了解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中国革命的历史选择,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及其影响。二、难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教学过程】

30、复习并导入新文化运动不仅是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运动,而且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运动;不仅主张民主和科学,而且进一步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历史经验;不仅主张白话文、平民文学,而且逐渐发展到主张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全国各地的新文化运动,一时形成为一个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包括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波澜壮阔的思想运动。马克思主义是怎样进入中国的呢?为什么会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最终选择呢?讲授新课一、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一)阅读第一目,思考: 1、通过图片和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条件2、阅读图片及文字材料 : “麦喀士(马克思),日尔曼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又说:“今之德国,有最占势力之二

31、大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二曰 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伏。” 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 “马尔克者,名卡尔,氏马尔克,生于德利尔。父为辩护士,笃于教宗。马尔克少始学,慕卢梭之为人。长修历史及哲学,始冀为大学祭酒。初马尔克在巴黎,与非力特力嫣及尔相友善。嫣及尔者,父业商,少从事焉。习知其利苦,乃发愤欲有以济之,以是深研有得。既交马尔克,学益进。马尔克既去法,嫣及尔亦从之北游,因相与播其学说于比律悉之日报间,言共产主义者群宗之。万国共产同盟会遂推使草檄,布诸世,是为共产主义宣言。马尔克之事功,此役为最。” 朱执信集上册第1011页 思考:材料中的“马尔克”和“

32、嫣及尔”分别是谁?材料主要介绍的内容是什么呢?(分别指马克思、恩格斯。介绍了他们的生平和学说。) 3、能否把梁启超、朱执信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对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所作的介绍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标志呢? (从主观方面来看,这些文章的作者无意信仰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如上海广学会在19世纪末出版的一些书刊,只是在宣传基督教救世教义的同时,介绍流行于西方的各种社会主义学说以为其补充;梁启超在介绍进化论者颉德学说时,附带提到马克思,不仅简略,而且带有批评的口吻(转引了颉德对马克思的一些评述);朱执信虽然较多地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及共产党宣言的要点,但其目的也只是为了贯彻举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毕其功于

33、一役”的政治主张。 从客观方面来看,马克思主义也没有因此传播开来。从辛亥革命以后,直到1918年,在中国报刊上很少看到介绍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学说的文章。根据以上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仍应从五四时期算起,其代表人物还应是李大钊。 人民日报1989年10月27日 )4、阅读图片关于十月革命的三幅图片及文字材料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造成了革命形势,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和推动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三天就传入中国。当时真正看清十月革命真象及其伟大意义的,首先是李大钊。早在

34、“1918年3、4月间,他就开始向朋友宣传和介绍十月革命”。戴鹿鸣五四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李大钊俄国的十月革命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欧洲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亚洲国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马克思主义通过社会主义的俄国开始广泛地传入中国。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事实中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威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齐鹏飞: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一章以上材料及图片,反复提醒和暗示了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5、李大钊号召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李大钊作为本节课中心人物,在这里作一下介绍,有利于同学们对他的热忱

35、革命情怀有较深刻的理解。阅读图片关于李大钊的两幅图片及文字材料: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把马克思主义全面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讨论:“李大钊为什么会成为我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先驱?”目的:引导学生学习历史伟人的爱国、爱民的情操;他们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学风;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精神。在对李大钊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阅读课文思考: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作了哪些重要贡献?民主主义劳工主义既然占了胜利,今后世界的人人都成了庶民,也就都成了工人。我们对于这等世界的新潮流,应该有几个觉悟:第一,须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必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第二,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

36、,不可拒的。 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 第四,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不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强盗的机会。凡是不做工吃干饭的人,都是强盗。 我们要想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呀!快去工作呵!李大钊庶民的胜利阅读材料思考:A、“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什么?“这种潮流”又是指什么?(“民主主义劳工主义”、“占了胜利”是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潮流”是指社会主义运动。)B、根据材料,分析李大钊对于“这种潮流”的态度。(首先他认为“是只能迎,不可拒的”,鼓励人们为建立一个全新的

37、社会勇往直前;其次认为建立新社会新世界,必须要“经一番苦痛,必冒许多危险”,警告人们要作好付出代价的准备。)6、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分析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在十月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有什么不同?(二)讲解1、开始传入的条件: 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队伍的,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新文化运动为各种思潮的传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知识分子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爱国心2、代表人物: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并称马克思是社会主义的鼻祖朱执信(资产阶级革命派):介绍马克思及其学说较详细无政府主义者:也曾介

38、绍马克思的学说和思想宣传的特点: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导致他们不能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3、鉴于许多同学对于该问题的分析难以这样客观全面,上述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分析方法对同学们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方法指导。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让同学们思考,真正有所思考的人对李大钊在马克思主义宣传中的重要贡献将会有更加清晰的认识。4、正式传播及其影响原因: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变化;对资本主义失望的知识分子急切寻求改造中国的新出路 李大钊号召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五四运动后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介绍:有利条件;李大钊的深入宣传和影响6、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以宣传民主

39、和科学为主,把斗争的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性质属于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而在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后,转向研究和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从而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新文化运动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运动转变为一场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二、各种社会思潮竞起(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分析新思潮竞起原因。2、归纳此时期主要的新思潮及主张。表格3、P52学习思考:为什么在五四时期的各种小资产阶级思潮中,无政府主义思潮影响较大?(二)讲解1、原因: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爱国青年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其中大多数人改变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旧观

40、念、旧思想,开始关注社会主义,出现宣传社会主义的热潮。各种刊物对社会主义思想的介绍。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2、新思潮竞起的表现:无政府主义:20世纪初进入中国;代表人物:刘师复;流行较早,影响较大新村主义:赞扬共同劳动、相互协作和共同消费的新生活工读互助团运动:“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改良主义:A、实用主义:起源于美国。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主张社会改良和阶级调和。胡适是主要宣传者。B、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想:搞阶级调和劳资合作,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专政。梁启超传入中国。3、中国是一个小生产者占优势的国家,存在传播无政府主义的土壤。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小生产者日

41、益破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深感绝望,他们反对专制,要求改变现状,而无政府主义主张个人绝对自由,反对一切强权政治,这些主张适应了这些人的思想要求。当时,马克思主义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人们把科学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相混淆,因此,无政府主义具有很大的市场。三、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一)阅读第三目,思考: 1、什么是问题与主义之争? 此处如果有时间,可以组织一场小型的辩论会。2、工读互助团实践为什么会失败?3、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之争。4、P53学习思考:如果你生活在五四时期,会不会参加工读互助团?提示:作为开放式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思考,凡言之成理,都是都属于不错的答案。5、P52

42、学习思考: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收中国的知识分子?(二)讲解1、“问题与主义之争”背景介绍:为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五四”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但胡适等人仍然停留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立场上,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了分化。改造社会的各种思潮中,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胡适等人坚持反对从根本上改造社会制度,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首先挑起论战。 “问题与主义之争”论战的实质,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问题与主义之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过程中出现的第一次论战,是社会革命论与社会改良主义的论战,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内部马克思主义者与改良主义者分裂的开始。

43、 2、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失败原因:一是因为经济上入不敷者出,二是因为内部意见不合和热情减退,但最根本是因为缺乏存在的社会条件。 影响:使许多青年认识到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于是开始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客观上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进一步传播。 3、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5、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它是指导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的理论体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他们在五四爱国运动中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阶级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了帝国主义侵略与争霸的本性,通过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俄国十月社会主

44、义革命胜利的鲜明对比,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的良方。小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后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在经历了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将它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指导中国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现在看来:救中国要靠马克思主义;要发展中国,还要靠马克思主义。【板书设计】【作业】1、填充图册及练习册导与练。2、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能不能直接用于解决中国的革命问题?为什么?3举例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从而推动革命的实践和理论取得重大发展的?4在距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约百年后的今天,中国中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思想状况有何特点?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坚定追求先进文化的信念?【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