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舜耕中学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
2、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称:称道。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赋:铺述,这里指创作。C.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责任。D.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诚:确实,实在。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B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C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
3、得通其道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D近自托于无能之辞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3选出加点的词活用方式和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 )A孙子膑脚。 B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C以污辱先人。 D左右欲刃相如4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司马迁列举了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孙膑、吕不韦、韩非等人受辱的事例,说明受辱者能在逆境中发愤图强,获得成功。B司马迁“就极刑而无愠色”,身受腐刑却能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C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同时又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D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隐忍坚强的性格和沉郁悲痛的感情,进而想
4、见他的为人,理解他,敬佩他,并为他一掬同情之泪。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不复与言。5.下列对加
5、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 枯稿:枯瘦B新沐者必振衣 新沐:刚洗完澡C而能与世推移 推移:推进移动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高高举起。6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父莞尔而笑 (连词,表修饰)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连词,表因果)C何不其泥而扬其波 (连词,表承接)D涵淡彭湃而为此也 (连词,表因果,因而)7.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B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道变通。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8
6、. 下列陈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屈原和渔父的回答,表现出两种对立的人生态度和截然不同的思想性格。B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开头写屈原,结尾写渔父,简洁而传神;中间采用对话体,用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富有哲理。C在本文中渔父是一个懂得与世推移,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隐士形象。他看透了尘世的纷纷扰扰,但决不回避,而是恬然自安,将自我的情操寄托到无尽的大自然中,在随性自适中保持自我人格的节操。D渔父是作为屈原的对面存在的,面对社会的黑暗、污浊,屈原则显得执着、决绝,他始终坚守着人格之高标,追求清白高洁的人格精神,宁愿舍弃生命,也不与污浊的尘世同流合污,虽然理想破灭了,但至死不渝。三
7、、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8、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迨主父异爨 迨:等到B往往而是 往往:到处 C大母过余曰 过:走过D大类女郎也 类:像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母立于兹 B呱呱而泣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C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D他日汝当用之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久之,能以足音辩人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A多可喜,亦多可悲 B何竟日默默在此 C书不能悉意,故略陈固陋 D渔夫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12.下列叙述
9、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段文字开头“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是全文的结构脉络,“多可喜”小结上文,“多可悲”引起下文,本段转入轩中可悲之事的追叙。 B 这段文字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与破落,二是对乳母的回忆和深情怀念,三是祖母对自己的期许牵挂和期盼。 C这段文字选择了极其平常的生活细节来写,“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不言感慨而感慨自见,“事细而情深”也是这篇散文的最大特点。 D这段文字将大家庭日渐破落的感慨,对亲人深深怀念以及怀才不遇、功名未就之喟叹巧妙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动人的魅力。四、阅读兰亭集序选文,完成文后题目。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
10、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毕:全部B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期:注定C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曾经D俯仰之间,以为陈迹
11、陈:陈旧14.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仰观宇宙之大B吾其还也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D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1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A群贤毕至,少长咸集。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D一觞一咏,亦足以畅抒幽情。16下列各项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
12、“欣”,谈“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五、阅读陈情表选文,完成题目。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
13、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14、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门衰祚薄 祚薄:福分浅薄。B.沐浴清化 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C.察臣孝廉 察:考察。D.形影相吊 吊:安慰。18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A.相同,不同。 B.相同,也相同。C.不同,相同。
15、D.不同,也不同。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A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B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C谨拜表以闻 D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20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表文围绕一个“孝”字,以“愿乞终老,肆不赴命”为主旨,悽恻婉转。溢情于词,表现了一个孝孙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B. 全文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情的依据。继则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同情。再则抬出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更表明自己心迹,排除了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C. 李密的陈情表,不事雕琢,
16、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造语平实,但词意恳切,发自肺腑,兼之行文简练畅达,因而历久不衰,光彩照人。D.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有所顾虑。所以,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的借口。报任安书1.C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2.D(A通晓四通八达B于是却C思想观念说D的)3.C(.辱,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4.B(从文中“则仆偿前辱之责”可知,“不以为辱”的说法是不恰当的。)渔父5A 点拨:B项 洗头, C项 变化,D项 行为高出世俗。 6B
17、点拨:连词,表转折。7C 点拨:凝滞:今指停止流动,不灵活;凝聚8.B项脊轩志9.C 10.A 11.D12.B兰亭集序13.C(曾:竟然。)14. A(定语后置的标志。B表商量语气,还是;代词。C介词,因为;介词,用来。D介词,对;介词,在。)15B(B与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A形容词作名词;C数词用作动词;D名词作动词。)16. D陈情表17C(察:推荐,“察臣孝廉”即推荐我为孝廉。)18D(的,主谓间;介词,因为,介词,凭借)19B(例句和B均为名词作状语。A名词作动词,喂养。C使动用法,使知道。D为动用法,为而死。)20D(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5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