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专题08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 训练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247007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8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 训练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专题08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 训练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专题08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 训练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专题08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 训练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专题08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 训练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专题08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 训练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专题08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 训练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专题08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 训练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专题08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 训练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专题08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 训练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专题08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 训练题--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08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一、选择题1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资政新篇2魏源在海国图志对英国有如下描述:“大事则三年一会议,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会)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表明海国图志A主要是介绍西方政治制度 B推动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C借以表达反君主专制思想 D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

2、时代前列3关于“师夷长技”魏源等人提出了具体方案,“置造船厂一、火器局一我有铸造之局,一则人习其技巧,一二载后,不必仰赖外夷”。这反映出当时A士大夫的华夷观念尚未摒弃 B发展军事工业以挽危局的紧追性C中体西用思想受到广泛推崇 D人才培养是“师夷长技”之关键4.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认为“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下列选项能论证该观点的是A天朝上国的社会观念开始受到冲击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不断发展C顺应时代潮流的求变思想日益增多 D学习西方的观念成为国人一致选择51866年,清廷

3、发生“同文馆之争”。奕诉奏请在京师同文馆中添设“天文算学馆”,拟在科举制名下的秀才、举人中招生,之后引发倭仁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倭仁强调“西学”可以由外省的俗人去讲,京城的士大夫、官宦和皇帝千万不能讲。这场争论A反映出人们渴望新社会 B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契机C促使西学深入人心 D动摇了传统思想的正统地位6晚清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其课程内容既有西方科学知识,也包括中国旧学。对此,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奏折中说:“今日之事,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这体现的思想是A君主立宪 B中体西用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7盛宣怀主张“实业与人才相表里,非此不足以致富强。”由此,

4、他创设商务学堂,专教以信义为体、以核算为用的理财之道。创办上海医学堂、南洋公学高等学堂、天津电报局、湖北矿务学堂、上海图书馆等。由此可知,盛宣怀实业教育的思想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B与维新派的思想主张相一致C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D兼具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特点818731875年,英华书馆、得利洋行英文书馆等15所外语补习学校在申报登载招生广告。它们除教授外语外,有的学校还教授商业实用知识。这反映出当时A近代教育适应社会转型需要 B中体西用思想受到抑制C外语教育推动中西文化融合 D政局变化影响教育水平9康有为在自编年谱中指出:强学会曾得到英、美两国公使的支持,他们“愿大助西书及图器”,但是事

5、实上,强学会只是得到了英美民间人士的帮助和支持,并没有得到英美驻华公使的支持。据此,康有为此举意在A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B借助列强提升宣传效果C坚定社会改良的决心 D提高自身的政治地位10梁启超在1896-1910年间相继撰写了波兰灭亡记、日本之朝鲜、朝鲜亡国史略、越南小志、越南亡国史、朝鲜灭亡之原因、日本并吞朝鲜记等历史论著。其主要意图是A总结各国灭亡的原因 B营造戊戌变法的舆论C激发国人的危机意识 D擎起史学革命的旗帜11梁启超认为,议院虽然创立于西方,但“实为吾五经诸子传记随举一义,多有其义者”,“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梁启超的论述A使西

6、学更容易被国人接受 B宣传了中体西用的理论C强调了政治革命的必然性 D揭示了西方议会的起源12有人把中国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自我疗伤”拉开了改良政治制度的序幕 B“温药慢治”促使近代中国由衰败到振兴C“猛药重治”对中国革命起到了先驱作用 D“开颅洗脑”指找到正确的救亡图存之路131914年太原乡绅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逆臣袁世凯趁势共和,逼君退位嗟乎,逆臣篡位,业经三年,我皇上退居深宫不知何日方能复辟?”而有相近思想的人在当时不在少数。这反映了A辛亥革命得到民众普遍支持 B袁世凯因复辟丧失民众拥护C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D君

7、主立宪制具有历史偶然性14陈独秀指出,科学与民主“若舟车之有两轮”,缺一不可,为此向青年陈述了“六义”: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提出民主与科学意在A反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B抨击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C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D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15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胡适认为文言文束缚人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自由。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文学革命”意在A实现文学的创新发展 B以文学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C摆脱旧文学体裁

8、限制 D变革文学形式扩大社会影响16胡适在白话文学史指出:“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民间的村夫农妇、痴男怨女、歌童舞妓,弹唱的、说书的,都是文学上新风格的创造者”;“国风、九歌、乐府诗等都来自民间词起于歌妓舞女,小说起于街上说书谈史之人。”据此可知,胡适强调A新文学具有平民化特点 B新文学应与工农相结合C新文学是旧文学的异化 D新文学利于文化的下移171916年,新青年杂志开辟了“女子问题”专栏,援引欧美女权运动的思想提出了女性解放、家庭革命等口号。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两者对妇女解放的认识都A致力于政治

9、革命目标的实现 B受到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影响C得益于思想解放潮流的发展 D促进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转型18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彷徨苦闷的孙中山以极大的振奋,尤其是苏俄政府承诺放弃殖民地的特权后,更让他感到了希望。1923年,他派出代表访问苏联,向苏联学习。这表明A民主革命的内涵不断丰富 B孙中山希望在中国实现人民民主C反帝的国民革命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接受了马列主义191923年,孙文与苏联代表越飞联合发表宣言,第一条是:“孙逸仙博士认为共产组织甚至苏维埃制度,均不能引用于中国,因中国无使此制度可以成功之情況。越飞完全同感,认为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在民国统一之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

10、这说明A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实现 B宣言较合理地分析了中国国情C苏联对国民政府倾力支援 D三民主义的基本原则已丧失201939年,毛泽东指出:“在当前形势下,不应过分强调民主民生。而要强调反投降,民主民生在国民党区域只是宣传口号,而不是行动口号。”毛泽东这一论述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突出宣传团结抗战的重要性C抨击国民党投降卖国行径 D阐明建设民主民生的必要性211942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分离起来,是一点也不懂国际主义的人们的做法,我们则要把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材料中毛泽东的言论A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11、形成 B强调了应该坚持全面抗战路线C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D确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221947年1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阐述了党的经济纲领,强调要“保护民族工商业”,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消灭的对象,只是封建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只是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这一论述A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的需要 B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表明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 D旨在挽救国统区的民族工业二、非选择题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是理学。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存天理,灭人

12、欲”。明朝时期,王阳明更是继承宋代思想遗风,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发展为主观唯心主义的心学。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也从不同角度批判了理学。龚自珍、林则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引导人们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人直接打出民主和科学的旗帜,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否定并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张召宁、吕耀鹏儒家思想的变迁及其认识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

13、表述清晰。)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的“天下”秩序中,“华夷之辨”一直是区分中原群体和周边有待“教化”群体的重要概念。1643年钟始声编纂的辟邪集则直接把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称为“夷族”“夷类”,指责传教士们包藏祸心,妄图“以夷变夏”。鸦片战争前后,“夷”的用法更是成为中英交涉争议的焦点之一。1858年签署的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朝廷文书中原来使用的“夷务”随后也改称为“洋务”,但直至,895年,邓华在上光绪书中仍称列强为“外夷”。 摘编自马戎西方冲击下中国的话语转变、认同调整与国家重构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致,彻底击

14、碎了国人的民族优越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华夷之辨”的观念,从而发出了解西方的强烈愿望。但在很长时问内,绝大多数国人仍然只承认西方不过是自然科学和军事技术略比中国高明,而不愿正视清王朝上层建设的落后。 杨理沛严复话语中的“西方形象” 材料三 中国的西方形象是中国时西方的形象诠释,也是中西关系的晴雨表。晚清西方形象背后包含的文化心态和文化观念代表着晚清国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未来民族国家的设计,它预示和启迪了后来的一系列的重大的社会变革活动,规约了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走向,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摘编自罗爱华晚清西方形象研究导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初期清政府对西方称谓由“夷”变为

15、“洋”的本质及其原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就近代前期先进国人的西方形象提炼观点,并从特征、成因及影响等方面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9年8月17日,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联合主办了以“近代中国的关键词和主义话语的多元性”为主题的学术会议。 通过会议的深入交流,与会学者初步总结出有可能对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和思想影响最大的十大关键词:“革命”、“民主”、“科学”、“民族(国家)”、“进化(进步)”、“自由”、“平等”、“文明”、“社会主义”、“变法(改革)

16、”。 从上述十大关键词中任选两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对该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该书让王公、大臣、宗室学习的目的是“知夷”、“御夷”,并且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而19世纪6090年代发生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师夷长技”,即学习西方的科技。四洲志仅是一部历史地理著作,A不符;天演论主要宣传的是进化论的思想,主张中国变法图强,而且编写时间在洋务运动结束后,C不符;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著作,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不符;海国图志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技,由此可见此书

17、为海国图志,故选B。2【答案】D【解析】材料中提及议会以及“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说明魏源对于君主专制的反思,D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主旨目的,排除;魏源思想起到思想启蒙作用,不是推动民主思想传播,排除B项;反对君主专制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外夷”是对西方国家的蔑称,从材料中“一二载后,不必仰赖外夷”可以看出,当时士大夫的华夷观念尚未摒弃,A项正确;创办军事工业是洋务运动时期的内容,B项排除;“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主张,并非以魏源为代表的抵抗派,C项排除;“人才培养”并非材料主旨,D项排除。故选A项。4.【答案】C【解析

18、】本题的解题关键是“1860年”“社会观念”等词。1860年的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先进分子都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C项正确;鸦片战争前后天朝上国的社会观念开始受到冲击,排除A项;B项反映的是1860年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不属于社会观念,故不能用其论证,排除B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故选C项。5【答案】B【解析】“同文馆之争”,其实是朝廷内部的新旧“话语权”之争。它牵连出深一层次的科举制“合法性”之争,而表现为洋务派和保守派的“利益”之争。其影响是反映旧势力对新思想传播的阻碍,客观上也促进了西学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与渴望新社会的说法无关,排除A项;当时西学并未深

19、入人心,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B【解析】根据“以中国之心思通外国之技巧可也,以外国之习气变中国之性情不可也”可知沈葆桢认为只能学习外国的技术,外国的社会制度和风气是不可学习的,体现了鲜明的中体西用的思想,B项正确;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都属于制度的内容,是沈葆桢反对的,排除AC项;沈葆桢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非进行实业救国,排除D项。故选B项。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盛宣怀主张“实业与人才相表里,非此不足以致富强”,并且把这种思想付诸实践创设商务学堂,创办上海医学堂、南洋公学高等学堂、天津电报局、湖北矿务学堂、上海图书馆,

20、说明盛宣怀实业教育的思想兼具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特点,D项正确;从材料“专教以信义为体、以核算为用的理财之道”可知仍然在肯定中体西用思想,排除A项;维新派主要是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学习,二者的主张并不一致,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A【解析】由材料“英华书馆、得利洋行英文书馆等15所外语补习学校在申报登载招生广告。它们除教授外语外,有的学校还教授商业实用知识”说明当时受到维新思想影响,民族工商业发展,所以当时的教育机构不仅教授外语而且教授商业知识,以适应社会转型需要,A项正确;材料体现维新思想的发展,中体西用思想受到控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维

21、新思想的发展,并非强调外语教育推动中西文化融合,排除C项;材料体现了维新思想的发展,并未涉及对教育水平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9.【答案】B【解析】康有为此举的目的是借助列强提升宣传效果,扩大维新思想的影响,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此举并不能有力影响反对派,排除A项;康有为并非要通过英、美两国公使的支持来坚定的改良决心,排除C项;康有为此举是为了整体的维新事业,并非提高自身政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10.【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梁启超相继撰写了波兰灭亡记、日本之朝鲜、朝鲜亡国史略、越南小志、越南亡国史、朝鲜灭亡之原因、日本并吞朝鲜记等历史论

22、著,说明的是变法改革的重要性,主要是为了激发国人的危机意识,C项正确;总结各国灭亡的原因是表现,非原因,排除A项;此时戊戌变法早已失败,排除B项;材料与擎起史学革命的旗帜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议院虽然创立于西方,但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中早有上议院和下议院的记载。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强调“西学中源说”,使西学更容易被国人接受,意在减少向西方学习的阻力,A项正确;“中体西用”反对西学西方政治制度,排除B项;材料与政治革命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西方议会的起源,排除D项。故选A项。12.【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猛药重治”是指推翻清政府

23、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对中国革命起到了先驱作用,C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我疗伤”应指洋务运动,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拒绝变革政治制度,排除A项;“温药慢治”是指中产阶级改良方案,没有改变中国衰败现状,排除B项;“开颅洗脑”应指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还没找到正确的救亡图存之路,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当时部分士绅将袁世凯拥护共和制度的行为称为“逆臣篡位”,说明的是当时民众思想解放的迫切性,C项正确;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排除A项;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制,非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C项。14【答案】C

24、【解析】根据“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可得出陈独秀宣扬民主与科学,目的是要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C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针对北洋军阀与袁世凯,排除AB项;材料没有体现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5【答案】B【解析】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胡适认为文言文束缚人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自由,二人意在通过新文学的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目的是反对封建思想、封建道德的束缚,促进新思想以及民主科学发展,ACD项不是“

25、文学革命”的主要目的,排除ACD项。故选B项。16【答案】A【解析】胡适强调新文学题材来自于民间,文学创作者的群体扩大,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B项错误,排除;材料所说新旧文学均来自民间,不能体现异化,也不涉及新文学的作用,C、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项。17【答案】C【解析】根据“1916年,新青年杂志开辟了女子问题专栏,援引欧美女权运动的思想提出了女性解放、家庭革命等口号。”以及“妇女解放是要伴着劳动解放进行的,只有无产阶级获得了政权,妇女们才能得到真正解放”可得出,二者都主张对女性的解放,这与当时开展的新文化运动有关,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有关,因此得益于思想解放潮流的

26、发展,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治革命的目标,排除A项;中共二大提出的主张与资本主义无关,排除B项;1922年已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存在转型,排除D项。故选C项。18【答案】A【解析】孙中山学习并吸收了苏俄的经验,使得民主革命有了更丰富的内涵,A项正确;B项中人民民主专政是后来毛泽东提出来并付诸实践的,排除;向苏俄学习本身并不能体现中国群众的态度,C项错误;孙中山吸收了马列主义,但他本身仍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并未全部接受马列主义,D项错误。19【答案】B【解析】根据“越飞完全同感,认为中国最要最急之问题在民国统一之成功,与完全国家的独立之获得。”可得出该宣言提出要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的统一,这

27、符合当时的国情,B项正确;国共第一次合作是1924年,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苏联的支持,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三民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20【答案】B【解析】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应该要强调反投降,即防止国民党投降卖国,其主要目的是突出宣传坚持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1937年,排除A项;毛泽东并非抨击国民党投降卖国行径,而是防止国民党投降日本,排除C项;D与材料相违背,排除D项。故选B项。21【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毛泽东主张将国际主义的内容同民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反对将其分离,说明的是马克思主义同国情的结合,C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

28、9月就已经形成,排除A项;材料与全面抗战路线无关,排除B项;D项是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排除。故选C项。22【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1947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肯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及政策,对其要进行保护,非消灭,该论述显然有利于丰富新民主主义革命论,B项正确;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此时党的工作重心并未转移,转移是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排除C项;材料与挽救国统区的民族工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23【解析】本题考查了从宋代到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的变迁及其评价。首先,阅读材料,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选择某一时期或多个时期进行整体阐述,紧扣评论对象,提出明确的论题。

29、如根据“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结合其对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态度可以提炼出论题一“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带有偏激情绪”;如根据“龚自珍、林则徐等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提倡经世致用”,结合其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可以提炼出论题二“林则徐提倡经世致用迈出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一步”等。其次,根据自己提炼的论题,结合相关所学知识,合理引用史实,对论题进行多角度阐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据充分。如论题一“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带有偏激情绪”,可以先提出儒家思想具有的消极性,包括“三从四德”“存天理,灭人欲”等,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压抑了人性,理应否定。

30、然后提出儒家思想德积极性,如“仁”“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这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最后,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历史必然性来进行总结和升华,注意不能脱离观点,但也不要重复观点。【答案】论题: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带有偏激情绪。论述:儒家思想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既有积极因素,又有封建糟粕。封建糟粕如“三从四德”等,理学把它们上升到“天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人性,理应否定。但是,儒家思想当中也有积极因素,如“仁”“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这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

31、分,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新文化运动对儒学的全盘否定在当时是必要的,有利于资产阶级新思想的发展,但也存在绝对化的倾向,不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总之,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带有偏激情绪,在当时是必要的,但是从长远看,应发扬儒家思想当中的积极因素。(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有理也可。)24【解析】(1)第一小问本质,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得出清政府对西方称谓由“夷”变为“洋”的本质是思想观念的变化,从传统的“天下观”,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到近代的世界观,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得出来自英

32、国的外交压力,结合所学知识和当时的世界形势得出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 (2)首先明确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就近代前期先进国人向西方学习,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角度提炼观点,得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然后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结合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的史实进行论证。从林魏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派的君主立宪、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他们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证。【答案】(1)本质: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

33、观”。原因:西方坚船利炮的冲击;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英国的外交施压。(2)参考示例: 论点:近代前期先进国人的西方形象的演变,折射并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剧变。 论证:19世纪中后期,受西方“船坚炮利”冲击及传统文化影响,先进国人构建出西方科技发达而文化落后的形象,“师夷长技”、“中体西用”的提出及洋务运动的开展,折射出其内涵,井推动了中国最初的近代化。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及甲午战争的失败,先进的国人在西方制度先进的新形象刺激下,开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并大大深化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反思辛亥革命的失败,先进的国人又增添了西方文化先进的新形象,遂发起了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

34、想的统治地位,引发了国人思想的解放。25【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选择两个关键词十分关键,我们一定要选择自己熟悉、擅长的关键词,以更好地论述。例如,我们可以选择“民主、科学”两个关键词,之后结合所学知识思想解放的潮流等,得出主题:民主、科学两个关键词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进步。之后,联系时代背景,用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等重大事件进行阐述。再例如,我们可以选择“民族、民主”两个关键词,之后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等史实,得出主题:民族、民主两个关键词,体现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之后,我们可以联系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两条主线的

35、大事进行阐述。【答案】示例1: 主题:民主、科学两个关键词体现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进步。阐述: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君主立宪,进行百日维新,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历史巨变,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民主科学思想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示例2: 主题:民族、民主两个关键词,体现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阐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其后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在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反抗外来侵略。并通过变法、革命等方式积极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综上所述,中国人民反抗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反抗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并最终完成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