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3 ,大小:100KB ,
资源ID:246940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6940-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说 明:(1)本场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卷面总分 150 分;(2)请诚信答题,并用规范文字书写,注意卷面整洁;(3)所有题目答案请看清题号、按要求做在答题纸上,超出答题黑框区域的部分不给分;(4)在年级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清晰上传各部分答案,超时上传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1)仰观宇宙之大,_。( )兰亭集序)(2)鱼我所欲也体现孟子“性善论”思想的句子是“_,_,_”。【答案】 (1). 俯察品类之盛 (2). 王羲之 (3).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4). 人皆有之 (5). 贤者能勿丧耳【解析】

2、【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俯察、羲、丧。2.按要求选择。(1)下列句子

3、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A.来信收到,拜读数遍,内情尽知,本想当日赐复,只因琐事缠身,一直拖到今天。B.现在的大学生一职难求,还望先生鼎力帮助,能得一枝之栖,晚生也就深感大德。C.今天惠临贵公司参观学习,确实学到了不少先进的技术,为此特表示诚挚的谢意。D.您老不在府上不要紧,只要您的舍亲在就行,我们此行,就是想一瞻府第的风貌。(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是一种艺术的再创作。 。这首诗创造了“象外之境”,即在画面所描绘的景象之外,我们可以感受和领悟到许多画面上所没有写出的丰富的内涵。就是说,他既没有离开原画画面的景象,又创造了新的意象

4、和意境。既有所凭借,又有所创造和拓展。这思想感情是画家的,也是诗人的,但主要是诗人的。通过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感受,我们能领会到蕴含在画面之中的意兴情韵和思想感情。A. B.C. D.【答案】 (1). B (2). A【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

5、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A项,“赐复”,敬辞,用于请别人给自己回信。此处用于自己给别人回信,“赐复”使用对象不当。B项,“一枝之栖”,谦辞,泛指一个工作岗位。此处指工作岗位,“一枝之栖”用在此处符合语境。C项,“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此处指自己到对方那里去,“惠临”使用对象不当。D项,“舍亲”,是谦辞,指自己的亲戚。此处指对方的亲戚,“舍亲”使用对象不当。故选B。(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

6、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首先要分析语段的内容,从语段来看,这是对苏轼的题画诗惠崇春江晓景在艺术上的再创作进行简要的分析。观察需要进行排序的四句话,首先,相互照应,中的“没有离开原画画面的景象”“创造了新的意象和意境”分别与中的“有所凭借”“有所创造和拓展”相照应。而且,中的“就是说”,表明是对其他内容的进一步解释。结合的内容联系,可以判断出是对的解释,应该放在前面。再分析两句,都提到了“思想感情”,很显然,这两句应该放在一起。其中,中的“这思想感情”指代中的“思想感情”,由此可以判断出应该放在前面。同时,又与中的“意象和意境”相照应,在内容上是对中的“意象和意境”进行解释,应该排在后面。至此

7、,即可排出各句的顺序:。故选A。二、阅读(70分)(一)(14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学者,请告别“文人”角色黄裕生学术有学术的语言与规范,这本是一个无庸置疑的问题。但是,在太多“文人”冒充学者的时候,在太多没有学者使命意识的人占据着学者职位的时候,学术应不应该有学术的语言与规范,却成为大问题。于是,在一些学者呼吁学术规范的同时,另一些“学者”理直气壮地大喊:“学术应当随笔化”,学术应当向日常语言靠拢。就时下而言,相对于前类学者的“刻板”呼吁,后一类“学者”更有市场。的确,当学术单纯成了为稻梁谋,单纯成了博名取利之器,那么这样的“学术”再有市场,也绝不意味着学术的弘扬与胜利,倒恰恰意味着学术的

8、衰败。正如学术不迁就任何人一样,学术也不迁就日常生活与日常语言;也正如学者不是散文作家,学者不可用创作散文的方式从事学术研究,不可像写散文那样来传达他的学术研究,否则就不会有数学、物理学、哲学等诸多严格的科学。谁也不会怀疑,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熟知各门学术研究的成果,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来传达、解释学术成果,这是完全必要的科普工作。但是,学术成果有必要普及化,绝不等于学术研究与学术著作本身要放弃自己的语言与规范。迄今为止,已经有不少科普工作者用非常生动有趣的语言向一般读者解释、介绍过相对论,使许多非物理学专业的人也能理解相对论的基本观念,难道能由此断言,物理学作为一种学术研究应当“随笔化”?

9、物理学再也不能用它那套数学化的语言?数理科学不能随笔化,人文科学同样不能因为有必要普及化而放弃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后,曾有一些读者批评其语言晦涩难懂,康德于是写了任何一种未来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试图用通俗、简捷的语言来表达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基本内容。但是,即使这本“通俗化”了的著作对于读者来说,也绝不可能象读一本所谓“学术随笔”那样轻松。相反,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它甚至依然是一部不知所云的天书。对此,康德只好善意地劝告说,请这部分读者不要在哲学这门学术上浪费时间,而把精力花在自己能胜任的其他事情上。这一劝告隐含的另一层意思是: 。作为学术,它们不可能通俗化

10、为“学术随笔”这样一种“好东西”,以致于只要认够字的人就能享用。只要为了在学术层面上讨论问题,只要想对自己的思想负责,因而只要为了给自己的思想提供坚实可靠的根据,那么,我要说,任何学术都不可能用随笔化或散文化语言来表达。真正的学术需要有自己严格的、尽可能纯粹的语言来传达。因为真正的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只追求超越于一切私家利益与私人情感的真理;学术对于天下人来说,是一个中间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永远是学术的最高宗旨,也是学者的最高使命。这种学术不仅需要有自己严格的、尽可能纯粹的语言来传达,而且要有一个不同于“文人”的学者阶层来承担。这种学者必须超越私人情感、超越任何权力话语,必须还思想

11、以自由、还人格以独立,换句话说,他必须告别传统的“文人”角色。“文人”之不适合于学术在于,“文人”可以无立场地思考说话,或者用许多立场思考说话,一句话,“文人”的话语完全是利益的言说。但是,学者不为任何私人利益服务,他只为每个公民的绝对权利与绝对尊严服务;学者永远有一个立场,这就是公民的立场,也即自由的立场。学者只站在这个立场上说话,因此,学者的语言必须尽可能纯粹化,也即必须尽可能排除诸如私人情感利益等等私人际遇因素,而只听从事物本身的存在的引导,只听从自由理性展开的问题的引导。“文人”可以信口开河,随笔成文,但学者必须每言谨慎有加,笔重如山。真正的学者不可能也不敢用随笔、散文来写他的学术著作

12、。这里,无意否认随笔也可以是学术的一种普及方式。但正如科普工作本身并不是科学研究一样,学术的普及方式本身并不就是学术。笼统地倡导学术或学术著作随笔化、散文化,不仅无益于学术的健康发展,甚至将瓦解学术本身,而那种以为随笔就是学术工作厚积薄发的最好形式的“意见”,只能被视为不知学术为何物的信口开河。我们的学者要负起自己的使命,要把持住自己维护学术与思想的独立自由,彻底告别“文人”角色,学术由此也才能保持为学术。(有删改)3. 第段加点词语“中间者”在文中具体是指_。4. 根据文意,第段空格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学术专著阅读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B. 哲学或其他人文科学的通俗化是有限度的

13、。C. 人文科学的语言最能体现严格性、严肃性。D. 哲学特有的表达方式只有专业者才能读懂。5. 简析第段“永远、必须、完全”用词的严密性。6. 纵观全文,作者将“文人角色”作为“真正的学者”的对立面进行批驳,你认为作者的驳斥是否有说服力,简述理由。【答案】3. 天下人为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最高宗旨和最高使命而借助的工具。 4. B 5. 这三个词语都体现了用词的严密性。“永远”一词说明学术的最高宗旨和学者的最高使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亘古不变的,说明作者阐发的道理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必须”一词用强硬的语气说明“真正的学者”不可避免地需要完成一些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称为“真

14、正的学者”,才能保证学术的纯粹性;“完全”一词将“文人”的话语置于利益言说的地位,给“文人”的话语定下绝对性的论调,侧面表现了作者坚定的语气和信心,也表达了作者对“文人话语”的鄙视和不满。 6. 没有说服力。第一,作者对“文人”和“学者”的范围界定得过于狭窄,从广义来看,“真正的学者”也属于“文人角色”;第二,“文人”和“学者”都追求语言的严格性和严肃性,只是两者追求的程度有所差别,但还不至于处于对立面。【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词语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对

15、文章中具体词语含义的理解必须把词语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语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语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本题要求解释第段加点词语“中间者”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第段加点词语“中间者”所在的句子是“学术对于天下人来说,是一个中间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永远是学术的最高宗旨,也是学者的最高使命”。根据这个句子的内容,可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学术的最高宗旨,是学者的最高使命,而为了追求这个最高宗旨和最高使命,天下人要借助“中间者”,也就是“学术”。由此可见,“中间者”就是天下

16、人为追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最高宗旨和最高使命而借助的工具。【4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分析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本题要求根据文意,选择“第段空格处推断正确的一项”,这就

17、要求我们在把握全文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第段的内容,从而推断第段空格处的内容。纵观第段,全段主要是承接上文“数理科学不能随笔化”,来论述“人文科学同样不能因为有必要普及化而放弃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并且举了康德的事例。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后,曾有一些读者批评其语言晦涩难懂,康德于是写了任何一种未来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试图用通俗、简捷的语言来表达纯粹理性批判一书的基本内容。但是,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任何一种未来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形而上学导论一书依然是一部不知所云的天书。可见,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读懂通俗到一定程度的人文科学著作仍然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对此,康德没有将自己的哲学

18、著作继续加深通俗化程度,变成所谓的“学术随笔”,而是善意地劝告,这部分读者不要在哲学这门学术上浪费时间。由此可见,在康德的心目中,哲学著作不能为了让大多数读者能够读懂而无限制地进行通俗化处理,言外之意,哲学或其他人文科学的通俗化是有限度的,不能为了某个目的而无限度地通俗化。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议论文用词的严密性。分析用词的严密性,也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具体分析。分析用词的严密性,可以试着考虑是否能去掉该词,或者换成其他词语效果如何。一般来说,解答此类试题,要先给词语进行定性,明确词语是否具有严密性,然后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具体分析该词语的严密性。本题要求简析第

19、段“永远、必须、完全”用词的严密性。第段只有一处使用了“永远”,即“学术对于天下人来说,是一个中间者,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永远是学术的最高宗旨,也是学者的最高使命”,这句话意在强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永远是学术的最高宗旨和学者的最高使命,这是亘古不变的,同时“永远”一词的使用,说明作者阐发的这个道理具有普遍性和通用性,不会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也不会随人物的改变而改变。“必须”一词在第段出现了很多次,每次出现都是用来修饰“学者”,来表达“真正的学者”需要做什么,不可避免,不可选择地需要做什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学者”。“必须”一词表明了作者的强硬语气,也表明了作者的坚定态度。“完全”一词

20、在第段出现了一次,即“文人的话语完全是利益的言说”,这句话将“文人”的话语置于利益言说的地位,给“文人”的话语定下了一个绝对性的论调,表达了作者坚定的语气和信心,也表达了作者对“文人论调”的鄙视和不满,意在告诉我们“文人论调”的不可取,“真正的学者”必须拒绝“文人论调”。【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文本、提出自己见解的基本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探究的题目,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针对文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

21、看法,实际是对文章的内容的提炼的过程,答题方式是观点+原文例证。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和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题目要求对作者将“文人角色”作为“真正的学者”的对立面进行批驳这一做法发表评论,并简述理由。对于作者将“文人角色”作为“真正的学者”的对立面进行批驳这一做法,考生可以表示赞同,也可以提出异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二)(14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母亲与字徐海蛟母亲不识字,如她自己说的是一个瞎眼的人。一个瞎眼的人看不到这世界的大部分精彩,也找不到进入外部世界的钥匙。小时家

22、中拮据,她是长女,下面六个弟妹。外祖父认定女儿不必读书,母亲的少女时代像一枚落在墙角无人问津的苦涩杏仁,除了劳作,除了担心饿肚子,也并没有太多时间感伤读书识字这件事。做姑娘时帮家里分担家务,抚养弟妹;嫁人后为丈夫生儿育女,会种地,打柴,烧炭,熟稔各样农活。在她的生活里,有风雨,有汗水,有种子,有果实,唯独很少遇见字,她的生活似乎与字无关。我三十三岁那年,在省城杭州动了手术。母亲夜以继日守在病榻旁,替我喂饭,擦身体,帮我翻身她永不疲倦。有一天,其他家人恰好不在,剩下母亲,她要返回酒店取我的一本病历卡。那家我们预订下来作为家人休息的酒店位于医院西北角路口。这是一家巨大的医院,母亲要穿过好多栋大楼,

23、绕到北门,再沿北面主马路往西走半里左右,才能到酒店。住院楼、门诊楼、医学试验楼、肾病大楼、消化科大楼每一栋楼都有冷灰的外表,相似生硬。水泥路,连廊,地下通道母亲穿行其间,像走在一个巨大丛林里,可她不认得任何标识,我无法跟她谈及路名,只能以虚弱的声音反复告知母亲酒店的名字。母亲很沉静,她说让我别担心,她记得酒店的路。我知道母亲拿话安慰我,酒店到医院,我前些天也迷路过。母亲于四十多分钟后返回病榻旁,额上沁出了汗,她说,走错好几次,问了好多人,总算找到了。我躺在床上,心重新落进胸膛,冲着她疲倦地笑了。不认得字,给母亲带来的缺失无可弥补。字的伤害让母亲对我们的学习无比在意。大部分时候,当我们捧起书读,

24、母亲绝不会来打搅,她知道读书为第一要事。只有一回,我初二那年,母亲去开了一次家长会,她看不懂老师发到手里的成绩单,当然也没好意思向别的家长询问,她说这样丢脸的。班主任老师还是口头点到了我的成绩,大概说了我那段时间成绩动荡,要把心思收到学习上之类的话。那段时间为了在繁重学习外找到一丝自由,我课余都在折腾写作,仿佛那是呼吸,我在如痴如醉地读诗,读小说母亲起先并未见出异端,只当我认认真真念着教科书。家长会上老师的话令她醍醐灌顶。有一天回到家,我发觉那个三夹板组合起来的简易书架上一格书剩下半格,那可都是我最最珍爱的书,是一块一块午餐的钱省出来买的。我愕然地跑到母亲面前责问,以为她擅作主张,将书借出去了

25、。母亲起先不语,但经不住我的脾气,说了实话,说三舅舅来过了,她跟他提了家长会的情况,请三舅舅看了看我的书架,把那些不该看的,不健康的书籍都给收了。母亲向舅舅的救助让我哭笑不得。在我央求之下,那些书自母亲放衣物的木箱里被一本一本拿出来。它们逃离了短暂的阴影,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回来了,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也回来了,我站在书架上重新审视它们,不禁哑然失笑,舅舅是将战争与和平当成了一本打仗的书,简爱书名里有个爱字,则是一本谈情说爱的书了,我不知道舅舅如何跟母亲描绘我的书的,这事一定让母亲心里紧张得很。写作之后,我有时多么希望母亲认得字。我不会忘记十五岁那年,她陪我去小镇上破败的邮局,让我将90元钱汇给

26、一个全国征文比赛组委会。该组委会通知我的文章得了奖,会被收入书中,但须购书20册,否则不予评奖,我激动不已,全然没想到90元是母亲以半个月劳作换来的工资。后来收到一堆品相粗劣,里面编排了数百篇征文的作品集。多年以后,我才确认这是当年最流行的骗局,但不可否认,这份虚荣依然在我写作路上起到某种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让我恍然以为自己是能写作的。我常常想,我认得的字,我能写下的字,不都是母亲的恩赐吗?如果母亲认得字,那该多好。在命运变故面前,她或许能减少惊恐。她不会只看见暗面,她会在另一个由字结构的世界里,找到新的光亮。如果母亲认得字,那该多好。她的生活就不会仅仅只是丈夫、儿子、女子的生活。她会有自己的

27、寄望和探求,会有自己的方向,她会成为一个拥有内心花园的女人。如果母亲认得字,那该有多好。在我们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后,母亲的心不会因落寞而桔寂,她不会坐在那把旧竹椅上苦思冥想,不会在内心压抑的时刻,倍感沮丧。她没有邻居可以谈心,她甚至也不喜欢打牌搓麻将,她不跳广场舞。如果母亲认得字,我就不必害怕她大把大把的时间该如何消磨。她可以看电影,可以读书,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她会在文字里见到和她相似的命运,仿佛拥抱了同病相怜的人,书会让一个人的日子由寂寥里挣脱出来,让日常保有生动的模样。可是,我知道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奢望呢,过去所有的时光里,甚至写这篇文章之前,我都不敢有过这番奢望。我的母亲不识字,这已经

28、成了我和母亲都无法更改的宿命。母亲不识字,但我仍然将我写的每一本书都献给她,我固执地相信我认得的字,我能写下来的这一个一个的字都是母亲给我的。当我的新书出版了,我有时候会送给母亲一本,她捧着我的书,用手摩挲着封面,充满歉意地说:“给我没用,我又看不懂。”但我知道她心里一定很骄傲,她的儿子成了一辈子写书的人,她的儿子认得这么多这么多汉字。(有删改)7. 以下关于第段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运用插叙,补充交代了母亲不识字的原因。B. 体现母亲默默照顾家人、承受重压的常态。C. 为后文母亲全力支持“我”的写作做铺垫。D. 用比喻委婉表达了母亲对命运不公的抱怨。8. 鉴赏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9、9. 本文以“母亲与字”为题,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加以赏析。10. 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答案】7. D 8. 画线句描写了从医院到酒店之间困难繁琐的路程,侧面反映了不认识字的母亲独自一人从医院往返酒店的艰难过程,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的爱。 9. 文章以“母亲与字”为题,暗示了母亲与字有关的故事,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以“母亲与字”为题,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文章以“母亲与字”为题,实际上母亲却不认识字,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作者对母亲不认识字的遗憾,也点明了本文的主题:不认识字的母亲对子女深沉的爱。 10. 本文通过叙述母亲与字之间的几件事情,揭示了不认识字

30、的母亲的伟大:即使不认识字,即使不懂得爱,也可以表达出伟大的爱。本文的思想对我们而言具有借鉴价值,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启示我们伟大的爱是不能被隔绝的,我们也可以用我们的爱来温暖别人。【解析】【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分析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

31、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D项,“表达了母亲对命运不公的抱怨”错误,第段简要叙述母亲与字无关的生活,没有表达母亲对命运不公的抱怨。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句子含意,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深层内容。但是作者所附加的情感与应用的写作方法所表现出的深层含义决不可忽视,这也是得分点。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词语,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题目要求鉴赏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第段画线句描写了从医院到酒店所要经过的具体的困难繁琐的路程,作者不惜笔墨

32、地描写这些困难,是为下文不识字的母亲独自一人回到酒店,又来到医院作铺垫。在作者的眼中,母亲不认识字,难以从医院往返酒店,但出乎意料的是,母亲最后成功返回医院。通过对医院到酒店之间困难路程的描写,侧面反映母亲在路上的艰难困苦,进一步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深沉的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的对象是文章的标题。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如下:先由表及里理解标题的含义,然后从内容、人物、主旨等方面分析作用。标题的含义,可以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等方面去分析,理解标题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看其有无象征意义、深层含义,并联系文章的主题或作者的创作意图作答。标题的作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内容:概括

33、主要内容。很多文题是对文章所叙之事的概括,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2)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文题直接揭示或形象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有的文题含蓄地传达着作者的思想感情。(3)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主要人物,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表明写作对象。有的以人或物作为文题的文章,其题目里指出的人或物就是文章的写作对象。(4)标题本身就是行文线索的。(5)兴趣: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生动形象、新颖含蓄、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起阅读兴趣。本题要求结合全文对标题“母亲与字”加以赏析。从全文来看,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母亲与字之间发生

34、的几件事,这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母亲与字”的题目简要概括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文章以“母亲与字”为题,不禁让人思考母亲与字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和故事,文章通过标题就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后,文章以“母亲与字”为题,而实际上母亲却不认识字,一正一反,形成强烈的反差,暗含作者对母亲不认识字的遗憾。最后,文章通过描写母亲与字有关的几件事情,也进一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不认识字的母亲依旧可以表达对子女深沉的爱。【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 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然后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再结合例子对

35、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进行评析。答题格式一般是文章内容+思想主题+感悟体会+自己事例。本文叙述了母亲与字有关的几件小事,揭露了作者对母亲不认识字的遗憾,表达了母亲与子女之间深沉的爱,重点表达了不认识字的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启示我们母爱是伟大的,是文字所不能隔绝的,即使不认识字的母亲依旧可以表达对子女深深的爱。这是本文的主题所在,也是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本文的思想对我们而言具有借鉴价值,也具有现实的教育性意义,启示我们伟大的爱是不能被隔绝的,即使不认识字的母亲生活缺少乐趣,对子女依旧可以表达伟大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是人类母亲所共通共有的。推及到我们自身,我们可能有不认识字,不懂得爱为何物的亲人

36、,但他们仍然会在关键时刻,对我们表达出他们最深沉的爱。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无论我们认不认识字,懂不懂得爱,我们也可以表达我们的爱,用我们的爱来温暖别人。(三)(8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泊舟严滩(宋)真山民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滩上系孤蓬。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注严滩:即严陵滩。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朝遗民,痛遭国亡,隐姓埋名,而以山民自呼。此诗即作于归隐时。11. 从题材看,本诗属于( )A. 咏史诗B. 田园诗C. 行旅诗D. 赠别诗12. 对本诗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首两句叙事,紧扣题意,点明泊滩的时间

37、地点。B. 颔联明月高照,对月怀人,是对诗人的莫大慰藉。C. 颈联翻进一层,清亮笛声,更添加了此刻的愁思。D. “休望”二字,语气决断,写出心情的绝望沉痛。【答案】11. C 12. B【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题材分类。按照题材,诗歌可以分为写景抒情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边塞征战诗、行旅诗、闺怨诗、送别诗等。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和区分。从标题“泊舟严滩”来看,作这首诗的时候,诗人正停船于严陵滩,很显然诗人正处于行旅之中。同时,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主要写诗人泊舟严陵滩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现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的感情,特别是诗中的“孤蓬”“天涯”

38、等词刻画出了诗人孤苦漂泊的形象。由此可见,这首诗是一首行旅诗。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情感。B项,“是对诗人的莫大慰藉”错误,颔联“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既渲染出严滩冷寂的夜景,又衬托出作者凄苦的心境。明月高照,对月怀人,本来是一件给人莫大慰藉的事情,然而这一轮皎洁的明月,有谁可以和作者分享呢?这两句诗写出了严滩四周的孤寂无依和作者的一片沉郁之思,真切动人。故选B。【双调】折桂令荆溪即事(元)乔吉问荆

39、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栏杆,数尽啼鸦。注样:应作“漾”,抛、弄之意。13. 与这首小令语言风格最接近的一项是( )A. 登高杜甫B.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C.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D. 寿阳曲远浦帆归马致远14. 下列关于本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巧用设问定基调B. 托物寓情有曲折C. 对偶和比喻兼用D. 虚实结合揭真意【答案】13. D 14. D【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语言风格的能力。语言风格,又称语言特点,泛指一切语言相别于其它语言的风格特点。一般来说,语言风格

40、有以下几种: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绚丽飘逸、婉约细腻、幽默风趣、雄浑豪放、沉郁顿挫、慷慨悲凉等。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对语言风格的积累和体会。题目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与这首小令语言风格最接近的一项”。乔吉的折桂令荆溪即事前六句作者询问溪上人家为何不种梅花以及眼前荒凉景象,末五句作者再言荆溪所见以及内心的感受,反映了在民族压迫和官僚地主压榨下被贱称为“南人”的江南人民的穷困生活,表现了作者对“狐狸样瓦”“乌鼠当衙”的黑暗现实的痛恨。从语言风格上看,全曲语言平实质朴而又辣味十足,作者对官府的抨击是直接而大胆的。A项,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

41、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此诗语言精练,风格沉郁顿挫,可以说是杜甫典型风格的典型代表作品。B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抚今追昔,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C项,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登临所见挥发,由写景进而抒

42、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虽然出语沉痛悲愤,但整首词的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D项,马致远的寿阳曲远浦帆归描画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画面疏朗闲淡,颇为宁静,并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表现了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全曲写景不刻意浓墨重彩去铺陈,而是淡描勾画,才会取得自然朴实的语言效果。由此可见,乔吉的折桂令荆溪即事在语言风格上最接近马致远的寿阳曲远浦帆归。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艺术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写作特色。指作者在艺术创造过程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现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较为常见的有比喻、夸张、象征、烘托、渲染

43、、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排比等。艺术手法与内容有着密切的互为依存的辩证关系,因为手法运用的终极目的在于使艺术作品的内容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乔吉的折桂令荆溪即事前六句作者询问溪上人家为何不种梅花以及眼前荒凉景象。曲一开始,作者不直写荒凉景象,却巧用设问,问荆溪溪上人家为何不种梅花。更重要的是,梅花花枝俏丽,笑傲霜雪,是美好的化身,是品格高洁的象征,寄寓作者高洁脱俗的向往和追求,这是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末五句作者再言荆溪所见以及内心的感受。“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栏杆,数尽啼鸦。”这是作者就其在荆溪上所见进一步所写,可见景象是何等荒凉。作者用神庙不灵验,狐狸

44、摔瓦胡来比喻长官不问事,使得吏役当权作恶,直接把矛头指向宫府,揭露元朝统治者的暴虐、昏庸和腐败,是使人民贫穷、大地一片荒凉的根本原因。同时,“寺无僧”对“官无事”,“狐狸”对“乌鼠”,“漾瓦”对“当衙”,对偶整齐,颇有韵味。结末对荆溪黄昏景色的描写,作者处处流露出凄凉、忧伤、愤懑的心情。总之,乔吉的折桂令荆溪即事综合运用了设问、托物言志、比喻、对偶等艺术手法。故选D。(四)(10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熊概,字元节,丰城人。幼孤,随母适胡氏,冒其姓。永乐九年进士。授御史。十六年擢广西按察使。峒溪蛮大出掠,布政使议请靖江王兵遏之。概不可,曰:“吾等居方面,寇至无捍御,顾烦王耶?且寇必不至,戒严而

45、已。”已而果然。久之,调广东。洪熙元年正月,命以原官与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初,夏原吉治水江南还,代以左通政赵居任,兼督农务。居任不恤民,岁以丰稔闻。成祖亦知其诬罔。既卒,左通政岳福继之,庸懦不事事。仁宗监国时,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知其贤,故有是命。是年八月,干还,言有司多不得人,土豪肆恶,而福不任职。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浙西豪持郡邑短,长为不法。海盐民平康暴横甚,御史捕之,遁去。会赦还,益聚党八百余人。概捕诛之,已,悉捕豪恶数十辈,械至京,论如法。于是奸宄帖息。诸卫所粮运不继,军乏食。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乃闻于朝。帝悦,谕户

46、部勿以专擅罪概。概用法严,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劾概与春所至作威福,纵兵扰民。帝弗问,阴使御史廉之,无所得。由是益任概。明年七月赐玺书奖励。概亦自信,诸当兴革者皆列以闻。时屡遣部官至江南造纸、市铜铁。概言水涝民饥,乞罢之。五年还朝,始复姓。亡何,迁右都御史,治南院事。行在都御史顾佐疾,驿召概代领其职,兼署刑部。九年十月录囚,自朝至日宴,未暇食,忽风眩卒。赐祭,给舟归其丧。(选自明史)15.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 )A.代理 B.布置 C.办理 D.签名(2)奸民惮之,腾谤书于朝( )A.宣扬 B.发送 C.传递 D.发布16. 下

47、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 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B.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C.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D.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17. 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B. 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C. 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D. 宣宗召福还/擢概大理寺卿/与春同往巡抚/南畿浙江设巡抚自此始。18. 下列选项中不是“(帝)由是益任概”的原因的一项是( )A.

48、 不畏强暴,敢于执法,驯服犯法作乱之人。B. 敢于决断,勇于担当,发赎罪米赡军及时。C. 直言上书,体恤百姓,上奏应当兴废之事。D. 执法严格,廉洁自律,奸民诬告查无实证。【答案】15. (1)A (2)C 16. D 17. D 18. C【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1)“尝命概以御史署刑部”的意思是(仁宗)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其中,署:代理。故选A。(2)“奸民惮之,

49、腾谤书于朝”的意思是奸民很害怕熊概,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其中,腾:上传,传递。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A项,“概以便宜发诸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赡军”的意思是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其中,便宜:古义是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今义是价钱低、实惠。B项,“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的意思是我们之所以远离亲人而来侍奉您的

50、原因,是因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其中,所以:古义是的原因;今义是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C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意思是长江朝东流去,千百年来,所有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滚滚的波浪冲洗掉了。其中,风流:古义是才华出众;今义是放荡不羁,无拘无束。D项,“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的意思是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其中,以为:古今都是认为的意思。故选D。【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

51、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叙述的是宣宗任命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起巡视安抚南畿、浙江,可以翻译为“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第一,“擢”为动词,作谓语,主语承前省略,其前面应该断句,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第二,“南畿浙江”为地名,作“设”的主语,其前面应该断句,据此可以排除A项。故选D。【18题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

52、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分析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选项中不是(帝)由是益任概的原因的一项”。“(帝)由是益任概”位于文章第三段,第三段主要讲述了有关熊概的三件事:一是熊概不畏强暴,敢于执法,惩治浙西不法豪强;二是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赎罪米供给军队;三是熊概执法严厉

53、,遭到奸民诽谤诬告。从文章来看,这三件事就是“(帝)由是益任概”的原因。而熊概体恤百姓,上奏兴废之事发生在“(帝)由是益任概”之后。故选C。【点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

54、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参考译文: 熊概,字元节,是丰城人。他幼年成了孤儿,随母亲改嫁至胡家,于是假托姓胡。永乐九年,熊概中进士。后被授予御史的官职。十六年,熊概升为广西按察使。峒溪蛮人大规模出动劫掠 ,布政使谋划请靖江王的军队来阻止他们。熊概不同意,他说:“我等担任地方长官,贼寇来时不能保卫抵御,反而烦劳王爷吗?况且贼寇肯定不来,只需警戒而已。”后来贼寇果然没来。不久,他调任广东。洪熙元年正月,命他以原官的身份和布政使周干、参政叶春巡视南畿、浙江。当初,夏原吉在江南治水回京后,朝廷让左通政赵居任代替他,且兼管农业方面的事务。赵居任不体恤百姓,每年都上报说丰收。成祖也知道他欺骗。

55、赵居任死后,左通政由岳福继任,岳福平庸懦弱,不做事情。仁宗代理国政时,曾命熊概以御史之衔代理刑部事务,仁宗知道他贤能,因此有这个任命。这年八月,周干回京,说有关部门多任用非人,当地豪强肆意作恶,而岳福又不管事。宣宗召回岳福,升熊概为大理寺卿,与叶春一同前往巡视安抚。南畿、浙江设巡抚之职自此而始。 浙西豪强握有郡县官员的短处,长期做不法之事。海盐县百姓平康非常残暴,御史要逮捕他,他逃掉了。正赶上大赦,他又回来了,还聚众八百余人。熊概将他逮捕诛杀,过后,又把几十个罪大恶极的豪强全部逮捕,加刑具押送至京城,依照法律判处。于是奸民驯服。各卫所的运粮不能为继,军队缺粮。熊概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发放各府

56、赎罪米四万二千余石供给部队,然后再上报朝廷。皇上很高兴,传谕户部不要给熊概治以擅作主张之罪。熊概执法严厉,奸民很害怕他,便将诽毁他的书上传朝廷。宣德二年,行在都御史弹劾熊概与叶春所到之处擅用威权,独断专横,放纵士兵骚扰百姓。皇上没有过问,只暗中派御史去调查,但一无所得,由此更加信任熊概。第二年七月皇上赐玺书奖励他。熊概也很自信,应当兴废的事他都列出上奏。当时朝廷屡次派出部官到江南造纸、买铜铁。熊概说洪水积涝,百姓饥馑,请求停止这种行动。宣德五年,熊概回到朝廷,才改回原姓。不久,他升为右都御史,掌管南都察院事务。行在都御史顾佐有病,朝廷通过驿传召熊概代管他的职务,兼代理刑部。宣德九年十月,省察记

57、录犯囚的案卷,熊概从早到晚,都没有空闲吃饭食,突然他感到晕眩,然后便去世了。皇上令使者前往祭奠,派船送他归葬。(五)(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将军王去荣以私怨杀本县令,当死。上以其善用炮,敕免死,以白衣于陕郡效力。中书舍人贾至不即行下,上表,以为:“去荣无状,杀本县之君。易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若纵去荣,可谓生渐矣。议者谓陕郡初复,非其人不可守。然则他无去荣者,何以亦能坚守乎?陛下若以炮石一能即免殊死,今诸军技艺绝伦者,其徒实繁。必恃其能所在犯上复何以止之,若止舍去荣而诛其余者,则是法令不一而诱人触罪也。今惜一去荣之材而不杀,必杀十如去荣之材者,不亦其伤益

58、多乎!夫去荣,逆乱之人也,焉有逆于此而顺于彼,乱于富平而治于陕郡,悖于县君而不悖于大君欤!伏惟明主全其远者、大者,则祸乱不日而定矣。”上下其事,令百官议之。太子太师韦见素等议,以为:“法者天地大典,帝王犹不敢擅杀,是臣下之权过于人主也。去荣既杀人不死,则军中凡有技能者,亦自谓无忧,所在暴横。为郡县者,不亦难乎!陛下为天下主,爱无亲疏,得一去荣而失万姓,何利之有!于律,杀本县令,列于十恶。而陛下宽之,王法不行,人伦道屈,臣等奉诏,不知所从。夫国以法理,军以法胜;有恩无威,慈母不能使其子。陛下厚养战士而每战少利,岂非无法邪!今陕郡虽要,不急于法也。有法则海内无忧不克,况陕郡乎!无法则陕郡亦不可守,

59、得之何益!而去荣末技,陕郡不以之存亡;王法有无,国家乃为之轻重。此臣等所以区区愿陛下守贞观之法。”上竟舍之。资治通鉴第二百一十九卷19.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上以其善用炮,敕免死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B. 悖于县君而不悖于大君欤 不拘于时,学于余C. 王法有无,国家乃为之轻重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得一去荣而失万姓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0.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上下其事”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B. 籍吏名,封府库,而待将军C. 项伯杀人,臣活之D.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21. 下列句子中与“何利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60、)A. 古之人不余欺也B. 蚓无爪牙之利C. 覆之以掌,虚若无物D. 甚矣,汝之不惠22. 第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必恃其能所,在犯上复,何以止之!B. 必恃其能,所在犯上,复何以止之!C. 必恃其能所在,犯上复何,以止之!D. 必恃其能所在犯,上复,何以止之!23. 下列有关两位大臣劝谏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至引用易经的原话,增强说服力。B. 韦见素巧用类比法,让说理更生动透彻。C. 两人都未从合适角度切入,故谏言未果。D. 两人都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增强思辨性。【答案】19. A 20. B 21. A 22. B 23. C【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理

61、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A项,“上以其善用炮,敕免死”的意思是肃宗因为他善于使用石炮,下敕书免其死罪。其中,以:介词,因为,表原因。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的意思是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其中,以:介词,因为,表原因。B项,“悖于县君而不悖于大君欤”的意思是逆乱于县令而不逆乱于天子呢。其中,第一个“于”:介词,对于。“不拘于时,学于余”的意思是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习。其中,第一个“于”:介词,表被

62、动。C项,“王法有无,国家乃为之轻重”的意思王法的有无,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其中,乃:副词,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的意思是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其中,乃:文言副词,竟,竟然。D项,“得一去荣而失万姓”的意思是保全了一个王去荣而失掉天下的百姓。其中,而:连词,表转折。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意思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其中,而:连词,表递进。故选A。【20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上下其事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

63、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和用法。“上下其事”的意思是皇上把这件事下达给百官。其中,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下达。A项,“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的意思是这座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雨水也一直向下流。其中,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B项,“籍吏名,封府库,而待将军”的意思是对官吏百姓登记造册,封闭了府库,而等待将军的到来。其中:籍,名词作动词,登记造册。C项,“项伯杀人,臣活之”的意思是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其中,活: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活,救活。D项,“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的意思是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其中,第一个“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故选B。【21

64、题详解】本题考查判断和理解常见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句子中与何利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特殊句式现象设题,然后根据文言句式的归类确定选项。“何利之有”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有何利”,意思是有什么利益呢!其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A项,“古之人不余欺也”是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古之人不欺余也”,意思是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B项,“蚓无爪牙之利”是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蚓无利爪牙”,意思是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其中,“之”是定语前置的标志。C项,“覆之以掌,虚若无物”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以掌覆之,虚若无物”,意

65、思是用手掌去罩住它,手心空荡荡地好像没有什么东西。D项,“甚矣,汝之不惠”是主谓倒装句,正常语序是“汝之不惠,甚矣”,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故选A。【2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首先通览语段联系上下文,明晓文段语意。第段画线部分叙述的是中书舍人贾至劝谏肃宗不要赦免王去荣的一项理由,可以翻译为“这些人必定依仗他们的技能,在各地犯上作乱,又怎么制止他们呢?”。第一,“所在”为所字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据

66、此可以排除A项。第二,“犯上”指触犯长辈或上级,旧也指冒犯或违抗朝廷,为固定搭配,中间不应该断开,据此可以排除D项。第三,“何以”是文言特殊句式中的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以何”,中间不应该断开,据此可以排除C项。故选B。【23题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分析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三个

67、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有关两位大臣劝谏的说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将军王去荣因为私仇杀了本县县令,按罪应当处死。肃宗因为他善于使用石炮,下敕书免其死罪,让他作为一名普通战士在陕郡效力。为此,中书舍人贾至和太子太师韦见素上书肃宗,劝谏肃宗不能因一人而废了国家法度。综合来看,在劝谏中,两人都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从正反两方面论述肃宗下敕书免王去荣死罪可能产生的后果。其中,中书舍人贾至还引用了易经关于“臣子杀死君主,儿子杀死父亲”的论述的原话,增强了上书的说服力,以求改变肃宗的做法;而太子太师韦见素则巧

68、用类比法,用母亲管教儿子、皇帝重赏将士的例子作类比,增强了上书的生动性,使说理更加透彻易懂。两个人的上书选用角度合适,说理透彻,有理有据,有力有度,但最后肃宗固执己见,还是赦免了王去荣。故选C。【点睛】为了增强文言功底和文言阅读的内力,考生需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做好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二要注重平时积累。文言知识点很多,考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随时随地、一点一滴地积累,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三要注意复习以前学习过的课文,因为做高考题许多就是对平时学习过的课文知识和能力的迁移,甚至有些考查的知识点就直接来自学习过的课文。因此要回归课本,尤其是对于文言文阅读能力较弱的同

69、学;四要多练习,通过练习来掌握500字左右的文言文段的阅读套路,培养文言语感,增强解题能力。参考译文: 将军王去荣因为私仇杀了本县县令,按罪应当处死。肃宗因为他善于使用石炮,下敕书免其死罪,让他作为一名普通战士在陕郡效力。中书舍人贾至没有立刻颁下敕书,上表认为:“王去荣行为不端,杀死本县的长官。周易说:臣子杀死君主,儿子杀死父亲,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而是长久演变的结果。如果赦免了王去荣的罪,就是放纵此种行为,使恶人萌生这种邪念。有人认为陕郡刚刚收复,没有王去荣难以坚守。然而其他的郡县没有王去荣这样的人,为何也能坚守?陛下如果因为善于使用石炮这一种技能就免除一个人的死罪,那么现在各军中有绝技的

70、士卒实在太多了。这些人必定依仗他们的技能,在各地犯上作乱,又怎么制止他们呢?如果只是赦免王去荣的罪而杀掉其他的人,那就是法律没有准则而诱人犯罪。现在如果怜惜一个王去荣的才能而不杀,以后必定要杀掉十个这样像王去荣一样有才能的人,那样伤害的人不是更多了吗?这个王去荣实在是一个逆臣贼子,怎么能够在这里为逆而在那里恭顺,在富平作乱而在陕郡治安,逆乱于县令而不逆乱于天子呢!真诚地希望陛下作为贤明的君主能从长远和大处考虑,那么祸乱不久就可以平定。”肃宗把这件事下达百官,让他们发表意见。太子太师韦见素等人认为:“法律是天下的根本大法,作为帝王都不敢随意杀人,而王去荣竟敢擅自杀人,这是臣下的权力超过君主。王去

71、荣既然犯了杀人罪而不处死,那么军队中凡是身怀一技一能的人都会自认为无所顾虑,在各地横行为暴。那些做郡县官的不就很难治理了吗?陛下作为天下的君主,对人的爱应当没有亲疏之分,如果那样做,保全了一个王去荣而失掉天下的百姓,有什么利益可言呢!按照刑律,杀本县县令属于十恶之罪。而陛下却要加以赦免,致使王法不能施行,人伦道德不能伸张,我等奉行诏书,实在难以服从。国家要以法律来治理,军队要严格执行军令才能取得胜利。如果只用恩惠而无威权,就是慈祥的母亲也不能说动他的儿子。陛下重赏战士,但每当作战时却少能取胜,难道不是因为执行军法不严吗?现在陕郡虽然要紧,但也没有执行国家的法令急迫。如果有法必依,则天下不愁不能

72、够平定,何况一区区陕郡!如果无法无天,就是陕郡也难以守住,得到它又有什么益处呢!何况王去荣不过有一点雕虫小技,陕郡不会因为有他无他而存亡。而王法的有无,才是国家的根本所在。我们都衷心地希望陛下遵守贞观年间制定下来的法律。”但肃守竟不听臣下的意见,赦免了王去荣。(六)(6 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夏梅说(明)钟惺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

73、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注 在告:官员在家休息。24. 填入第段方框内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A. 焉B. 也C. 矣D. 乎25. 根据文意,推断第段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之梅,属于( )时节A. 仲春B. 仲夏C. 仲秋D. 仲冬26. 对第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梅之冷”既指花开时冰天雪地的气候

74、,也指梅花冰清玉洁的品格。B. “极热时也”既写花事“繁花粲粲”盛况,也指“雅俗争赴”观赏盛况。C. “而梅始冷矣”不再指梅花的品格和气候的寒凉,而是指梅花受人冷落。D. 由“极热”而“始冷”而“冷极”,每况愈下,其原因是观赏之人不同。【答案】24. A 25. A 26. D【解析】【24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本题要求选出“填入第段方框内虚词恰当的一项”。结合全文来看,第段“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的意思应该是“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处

75、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名利和权势仍在手里”。其中,方框内虚词有“在这”的意思。A项,“焉”用于句末作兼词时,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B项,“也”用于句末时,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C项,“矣”用于句末时,表示感叹或肯定语气,与“了”相同。D项,“乎”用于句末时,表示疑问或者作形容词、副词后缀。故选A。【2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分析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

76、,不可凭空去想。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本题要求根据文意,推断第段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之梅,属于什么时节。根据第段原文“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意思是“唐代诗人张谓的诗官舍早梅里头所歌咏的梅,是花快要凋谢,而梅子才刚要生出来的时候”,可知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之梅是“花之终,实之始”时候的梅花。结合第段原文“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意思是“冬春

77、之际,冰雪之中,梅花开得繁多而又灿烂鲜明,雅人俗人纷纷抢着去欣赏,这就是它非常热闹的时候了。三四五月时,梅子结实繁多而串联,和风吹,甘霖降,这时候的梅开始冷了”,可知“花之终,实之始”时候的梅花是介于“冬春冰雪,繁花粲粲”和“三、四、五月,累累其实”之间的梅花。由此可以推断,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之梅是仲春时节的梅花。故选A。【26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

78、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D项,“其原因是观赏之人不同”错误,梅由“极热”而“始冷”而“冷极”的原因主要在于有花与无花。故选D。【点睛】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参考译文:梅花冬天开放,是人们容易知道的事情,然而它也有被人们关注的时候。冬春之际,冰雪之中,梅花开得繁多而又灿烂鲜明,雅人俗人纷纷抢着去欣赏,这就是它非常热闹的时候了。三、四、五月时,梅子结实繁多而串联,和风吹,甘霖降,这时候(来赏梅的

79、人)开始冷清了。当花朵凋零,梅子熟谢时,时间已经进入了炎炎的夏日,只剩树叶与树干相依相守,和烈日相互对抗,而这时(来赏梅)真是非常冷清了。所以一般人欣赏梅,歌咏梅,从来没有在它不开花的时候。唐代诗人张谓的诗官舍早梅里头所歌咏的梅,是花快要凋谢,而梅子才刚要生出来的时候。歌咏梅而能涉及到梅子,已经是很难了,何况是梅叶呢!梅树到了叶子茂盛时,已经过了开花期很久了。董崇相廷尉,在南京当官,目前正在休假,他写了夏梅诗,才开始在诗歌里涉及到叶子。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梅叶,那也就不称其为夏梅了。我替梅感念这份情谊,就吩咐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写诗唱和,并画一幅图画来送给他。这世间本来就有处在非常受冷落的时间和地位

80、,名利大权却握在手里的人。奸巧的人会利用机会去亲近他们,既能够得到实际的名利,又不会有趋炎附势的讥讽;这些奸巧的人就像是在冬春之际,冰雪之中跑去欣赏梅花的人,他们才是真正趋炎附势的人,假如真是“热”(权势)所在的地方,即便他是处在非常冷的时间和地位,也一定要分辨清楚。这就是我歌咏夏梅的真正意思哪!(七)(6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送权秀才序(唐)韩愈伯乐之厩多良马,卞和之匮多美玉,卓尔瑰怪之士,宜乎游于大人君子之门!相国陇西公既平汴州,天子命御史大夫吴县男为军司马,门下之士权生实从之来。权生之貌,固若常人耳。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和,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阅之累日

81、而无穷焉。愈常观于皇都,每年贡士至千余人;或与之游,或得其文,若权生者,百无一二焉。如是而将进于明有司,重之以吴县之知,其果有成哉!于是咸赋诗以赠之。27. 填入第段方框内虚词恰当的一项是( )A. 乎B. 欤C. 耳D. 也28. 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宫商音律相应和,如金石调和,短章空旷高远,长篇悠闲端庄。B. 宫商音律相和谐,如金石相击,短章简单明了,长篇从容迂缓C. 音律音调相应和,如金石调和,短章空虚无形,长篇悠扬洪亮。D. 宫商音调相和谐,如金石相击,短章篇目稀少,长篇从容迂缓29. 以下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以良马归于伯乐之厩,美玉来自卞和木匣,

82、暗示像权生这样有才之士,宜破格录用B. 权生相貌平平,与常人无异,喜好阅读文章辞句,引类喻物,读上好几天也不觉得累。C. 作者常年居住在皇都,每年观察贡举的士人多达千余,但是学问水平都比不上权秀才。D. 权生才华出众,若经举荐给贤明的官员,再加上吴县男的知遇之恩,他一定会有成就的。【答案】27. D 28. D 29. C【解析】【2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一要积累、熟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二要利用语法知识等帮助判断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本题要求选出“填入第段方框内虚词恰当的一项”。结合全文来看,第段“伯乐之厩多良马,卞和之匮多美玉

83、,卓尔瑰怪之士,宜乎游于大人君子之门!”的意思应该是“伯乐的马厩里有很多良马,卞和的箱子里有很多美玉,与众不同、资质优秀的士子,应该在德才兼备的人家里来往。”。其中,方框内虚词有“表示判断”的意思。A项,“乎”用于句末时,表示疑问或者作形容词、副词后缀B项,“欤”用于句末时,表示感叹、反诘、疑问语气。C项,“耳”用于句末时,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相当于“了”、“啊”。D项,“也”用于句末时,可以作为判断句的标志,表示判断或肯定语气,相当于“啊”、“呀”。故选D。【2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

84、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结合语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本题要求选出“对第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这是通过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对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进行考查。根据语意,第段画线句是对权生的文章进行介绍和评价,而“寂寥”修饰文章篇章时,有稀疏、稀少的意思。结合选项,“宫商相宣,金石谐和,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的意思就应该是宫商音调相和谐,如金石相击,短章篇目稀少,长篇从容迂缓。故选D。【2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

85、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A项,“暗示像权生这样有才之士,宜破格录用”错误,本文开篇以良马归于伯乐之厩,美玉来自卞和木匣作喻,暗示像良马、美玉这样的有才之士需要伯乐、卞和这样的识人之士去发现,去赏识,权生也不例外。B项,“喜好阅读文章辞句,引类喻物,读上好几天也不觉得累”错误,原文“其文辞引物连类阅之累日而无穷焉”是说权生的文章引类

86、喻物,读上好几天,意韵也没有穷尽。D项,“再加上吴县男的知遇之恩,他一定会有成就的”错误,原文“重之以吴县之知,其果有成哉”的意思是依照吴县对他的了解来重用他,他最后肯定有所成就。故选C。【点睛】判定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字多义的实词到底是哪个义项,文言句式是如何选用的,怎样准确断句,意译如何进行,这些都要依托上下文。离开了一定的语言环境,句子往往很难准确理解,也就很难能翻译好。参考译文: 伯乐的马厩里有很多良马,卞和的箱子里有很多美玉,与众不同、资质美好的士子,应该在德才兼备的人家里来往。相国陇西公平定汴州之后,皇上任命御史大夫吴县男为军司马,吴县男门下士子权生跟着他一起来到京城。权生的相

87、貌,本来就像平常人罢了。他的文章引类喻物,抒发性情,不拘一格,宫商音调相和谐,如金石相击,短章篇目稀少,长篇从容迂缓。像这样的文章,读上数日,也觉得韵味无穷。我经常在京城观察读书人,每年推荐的士子有一千多人。有时我和他们来往,有时我阅读他们的文章,像权生这样的人,一百个当中也没有一两个啊。这样的人推荐给明察的官员,按照吴县男对他的了解重用他,他最终必定有所成就。于是我写诗作赋都赠送给他。三、作文(70分)30.有人说,时代的一粒沙,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这句话启发了我们思考个人与时代的关系。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 800 字。【答案】例文:勇立

88、时代潮头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当人类迈进新千年之际,我同千万个“世纪宝宝”一起出生在中国。时至今日,我深觉有幸能够目睹祖国二十年来的沧桑巨变,见证祖国日益走向繁荣富强。但往日的辉煌只属过去,时代的浪潮已向我们滚滚而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唯有勇立时代潮头,方能继往开来。忆往昔,一百年前当积贫积弱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屡受屈辱之时,北京的学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国土不可丧失,人民不可低头。铿锵誓言,音犹在耳。虽历经百年,仍能让人热血澎湃。在民族危难之际,是当时的青年一代用他们的满腔的爱国热忱,给黑暗的旧中国带来了曙光。看今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中华民族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已一

89、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的先辈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让中国在几十年里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一座座桥梁横跨大江南北,一列列高铁驰骋神州大地,一艘艘战舰保卫万里海疆。我不曾忘记“蛟龙”入海,“天宫”遨游之际每一个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我仍然记得汶川地震来临全国人民的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时代的脚步在我心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要挥洒青春的汗水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准备着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添砖加瓦。展未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十四岁的周恩来曾有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如今崛起复兴之路,征途未尽,我们唯有用知识武装自己,才有可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当今时

90、代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发展。未来应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硕果和荆棘共生。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缺少了汗水的浇灌。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的鲜血激励着我们,改革时期开拓创新的先锋引领着我们,中国梦熔铸于每个青年人的梦想之中,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和祖国母亲心脉相连,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我们将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贡献出我们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可以说每个青年人生价值的实现都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份助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未来国家的中流砥柱,我们应以不屈的品格迎接挑战,以包容的心态拥抱时代。我相信一个有梦想、能实干的青年一代,未来定当是勇立潮头,中

91、流击水,乘大鹏而翔九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要先分析材料的类型,接着分析材料表述的观点。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命题方式:材料作文审题要点:材料作文的审题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此题可通过分析材料关键词句和材料主旨进行立意。具体过程:材料关键词句: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分析材料主旨:作文要想准确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题目给我们提供了一句话作为材料,并且告诉我们这句话启发了我们思考个人与时代的关系,然后要求我们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从这个方面来看,这道作文题的立意还是

92、很明显的,即论述自己关于个人与时代关系的思考和感悟。关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材料提供的一句话实际上也是关于个人与时代的关系的一种看法,即认为时代的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对于个人来说,也是一件重如泰山的大事。当然,题目提供了这种观点,但没有要求我们局限于这种观点,而是要我们自己思考和感悟。不可否认的是,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十分密切,个人要在祖国发展中成长,就要了解时代并认识时代,就要了解时代的发展体现在何处,就要了解时代对个人的要求和希望。个人的所有发展都要服从于时代的需要和祖国的发展需要。脱离时代的个人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个人要选择依从时代的发展,在时

93、代的发展中,实现个人的发展需求。在作文时,需要把自己对时代的认识、思考和感悟,化为具体的画面、场景和情境。参考立意:1、勇敢立于时代的潮流之上;2、个人的发展永远离不开时代的发展;3、与其盲目蛮干,不如顺应时代潮流;4、时代的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前提。素材:1、当我们回顾往昔,那一代代追梦者的身影仿佛仍烙印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用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奋斗为我们叩开了今日的时代大门。百年前,当容闳、詹天佑、茅以升等人携梦归国,六十年前,当钱学森、邓稼先等留学归来,他们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浇灌了曾经积贫积弱的土地,于是我们看到,京张铁路蜿蜒延展,蘑菇云在空中升起圆的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梦,更是让中国在世界的目光中

94、站了起来。老一代的追梦者用他们的理想与奋斗让梦想绽放得无比绚烂,这才有了中国近代化的奠基与发展。时代匆匆,但无论社会的浪潮如何改变,始终不变的便是青年人追梦的心,新时代的追梦者与圆梦人背后肩负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梦,更是一个国家的强国梦。2、每个人生来都带着一份特殊的历史使命,而他是否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完成,则需要综合各种因素和条件。而时代的大趋势和个人的小宇宙定然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天时地利的大环境,再生猛的人也无法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这是机缘未到;相对应的,如果这个人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自然也无法驾驭时代的大趋势传递给他的力量。3、广大青年应当认识和把握时代,在时代的大潮中把握自己。中华民族实现了从

95、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青年一代赶上了新时代,赶上了好时代,要坚定信仰,适应新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了解新时代课题;要坚守初心,作励志的青年人;要坚定理想,磨砺意志,努力奋斗,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要调整心态,正视困境,提升自我,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在新时代中,成就更美好的人生。4、在这样一个时代里,我们就应背负相应的使命。顺应时代使命的人成为了王者,违背时代使命的人被称为愚人或者是英雄。个人的前途命运是与时代息息相关的,尽管它有时候显得如此苍白无力。在当今的新时代下,个人更需要将前途理想与时代发展紧紧相连,由此实现更大的人生意义。5、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为重要的新

96、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呼声,展现应有的责任担当,在追求发展道路上矢志不移,在团结合作历程中携手奋进,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发展。参考结构: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此题可采用并列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并列的方式进行论述,并列式注意分论点的提取,如此题可围绕“勇敢立于时代的潮流之上”这一中心论点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点睛】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