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49KB ,
资源ID:246918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691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海市浦东新区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海市浦东新区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2016-2017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一、阅读(一)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古装剧“霸屏”背后,是历史的消隐有专家认为,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一味任由“没有历史”的古装剧“霸屏”,很可能使大众对文化根脉的情感越来越淡薄。如懿传赢天下都已开机,锦绣未央思美人等开播在即,将要汹涌而至的还有蔓蔓青萝回到明朝当王爷等剧。种种迹象表明,近年来屏幕上掀起的这股古装剧热潮正在继续。古装剧高烧不退的现象,引发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所谓古装剧,是将时代背景设定为古代的电视剧的统称,包括历史剧、架空剧等类型。有专家注意到,一方面,是当下电视荧屏和视频网站古装剧数量巨大

2、;另一方面,却是尊重历史、重现历史的创作态度日趋弱化,历史素材更多服务于美术、场景、服装、道具等视觉呈现的需要,历史正剧正从荧屏上消失。换句话说,古装大热的背后,是历史的消隐。这让不少研究者和评论家感到担心。在他们看来,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一味任由“没有历史”的古装剧“霸屏”,很可能使大众对文化根脉的情感越来越淡薄。毫无疑问,古装剧已经成为当下电视和视频网站上重要的电视剧类型之一。仅去年以来,就有女医明妃传青丘狐传说芈月传等多部作品相继播出,且成为收视大户。然而有学者注意到,古装剧大热荧屏的同时,作为一个曾经非常重要且主流的古装剧类型,历史剧正日益从荧幕上淡出“康

3、雍乾”三部曲、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作品,早已成为一种稀缺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认为,眼下这波古装剧与历史正剧最大的区别在于,历史正剧是先有历史再有剧,而古装剧没有历史只有剧,把历史逐渐淡化、虚化。事实上,对历史的淡化和虚化不仅表现为历史剧的缺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郭必恒研究了近年来热门的古装剧,发现尊重历史、重现历史的创作态度,也正在这一类作品中日趋弱化。剧情设置距离真实的历史越来越远,史学素材主要是为电视剧的美术、场景、服装、道具等视觉层面的追求服务,而不是为整体的叙事和历史故事的呈现服务。他以女医明妃传为例,指出尽管主创看似煞费苦心钻研了中医药学著作,却把女医谭

4、允贤生活的时代搞错了;芈月传号称尊重历史,人物关系却是“拉郎配”。古装盛行而历史隐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艺创作现象。对此,张德祥分析说,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历史剧很容易被观众拿来与真实的历史相对照,而概念相对模糊的古装剧,将故事放置在一个虚化的历史空间里,从而降低了创作难度,避免了被对照的可能。郭必恒则认为,当代视觉文化中有强烈的奇观化倾向,极度依赖营造奇异景观提供感官震撼的场景。而历史元素恰恰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当历史演变为空想的场域后,环境、服装、饰品乃至武器,都变成了驰骋想象的景观构件。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媚娘。也有专家指出,导致古装剧“霸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眼下愈演愈烈的影视剧网

5、络IP改编热;也正是这些热门网络IP,决定了古装剧的样子。有人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无论是此前热播的花千骨芈月传等,还是即将开机或播出的蔓蔓青萝长相思东宫紫川回到明朝当王爷赢天下等,无一例外均改编自网络IP。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说,与传统文学创作相比,网络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频道定制或类型定制;而架空历史恰恰是网络小说中特别热门的一个类型,因为套路多,好复制,易上手。一位以写架空小说起家的知名网络作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你写10万字的时候别人说你抄袭;当你写50万字的时候,别人就不再说了。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彼此之间的仿制,是这一类型创作中“心照不宣的秘密”。杨俊蕾说:“于是你会发现在网络小说里

6、,矛盾类型不分朝代,都是一样的。”在许多专家学者看来,历史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体现了当代的历史观,发掘和传播了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而眼下古装剧持续大火,背后是电视剧的创作正日益娱乐化和短视化;娱乐风不仅刮进了历史领域,甚至左右着历史题材文艺创作。这一现象令人担忧。有学者直言,时下在这类影视剧中,历史内容让位于场景安排与情节追求,这一现象已经有全球化的趋势,国产剧只是这个趋势中的一脉。这就更加值得我们警醒。以指环王为例:作为古典文学教授,托尔金写作指环王,初衷是为英伦文化补上神话一环。但是小说被拍成电影之后,很多英国学生误认为远征的甘道夫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将领纳尔逊将军,以至于在考卷

7、上直接写上了甘道夫的名字。【注】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1第段加线的“历史的消隐”在文中的意思是2文中引述专家的观点,指出古装剧“霸屏”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认为,古装剧中历史消隐导致的后果是什么?4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电视和视频网站上古装剧数量巨大,这个现象引发了专家学者和观众们的关注。B.在当今的古装剧中,历史素材沦为美术、场景、服装、道具等视觉呈现的配角。C.古装剧中历史素材为整体的叙事和历史故事的呈现服务,体现了当代的历史观。D.中国当前古装剧淡化、虚化历史的做法符合世界潮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5第段列举指环王例子的用意是什么?【答案】1

8、古装剧不尊重和重视历史,历史逐渐淡化、虚化。或:古装剧没有历史只有剧。2(1)古装剧将故事放置在一个虚化的历史空间里,从而降低了创作难度。 (2)古装剧淡化历史有助于营造环境、服装、饰品乃至武器等奇异景观。(3)很多古装剧根据流行的网络IP改编。3(1)真实历史被驱逐出场,将导致历史的空心化(或:会误导观众,使他们对历史的认知出现偏差);(2)使大众对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情感越来越淡薄。4B5(1)(补充论述全文观点,)指出淡化、虚化历史的古装剧的危害;(2)古装剧淡化、虚化历史是一个世界潮流,应该引起警惕。【解析】1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考查“历史的

9、消隐”在文中的意思,这就需要对出现该词的上下文进行重点理解。由前后文内容可知,“霸屏”的古装剧“没有历史”,“历史素材更多服务于美术、场景、服装、道具等视觉呈现的需要”“没有历史只有剧,把历史逐渐淡化、虚化”,由这些可以正确理解“历史的消隐”,即古装剧创作中淡化历史,虚化历史,甚至是没有历史的现象。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古装剧“霸屏”的原因可以从不同专家的表述中找到。张德祥认为古装剧“将故事放置在一个虚化的历史空间里,从而降低了创作难度”,大量出现的剧本是其热播的一个原因;郭必恒则认为,历史元素可以满足当代视觉文化中强烈的奇观化倾向。观众喜欢看古装剧中的奇异景观,获得

10、感官震撼的感受。也有专家指出,导致古装剧“霸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眼下愈演愈烈的影视剧网络IP改编热”。3本题考查把握文本中心内容的能力。概括古装剧中历史消隐导致的后果,一方面是古装剧热播导致的“大众对文化根脉的情感越来越淡薄”。概念相对模糊的古装剧淡化、虚化历史,使人们无从对照,从而远离了真实的历史,也远离了文化根脉。一方面是“电视剧的创作正日益娱乐化和短视化;娱乐风不仅刮进了历史领域,甚至左右着历史题材文艺创作”。这直接导致的是人们对历史的误解,文中列举的“很多英国学生误认为远征的甘道夫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将领纳尔逊将军”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4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11、息的能力。A项“引发了专家学者和观众们的关注”范围扩大。原文只提到了“有专家注意到”。C项“为整体的叙事和历史故事的呈现服务,体现了当代的历史观”错误。原文表述是“而不是为整体的叙事和历史故事的呈现服务”。D项“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错误。虽然有专家指出,“时下在这类影视剧中,历史内容让位于场景安排与情节追求,这一现象已经有全球化的趋势,国产剧只是这个趋势中的一脉。”但这种趋势是令人担忧和警醒的,不应该成为“必然趋势”。5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列举指环王拍成电影之后误导了学生的例子,一方面说明了这样的影视作品,淡化、虚化历史,会导致观众产生错误的历史认识。一方面也说明了没

12、有历史的古装剧不只是在中国流行,国外也流行。“历史内容让位于场景安排与情节追求的现象已经有全球化的趋势。”(二)阅读下文,完成问题。苏轼向南他曾在岛上凿过井,当然不是自己动手,而是查找到泉眼,让人凿开,果然泉水汩汩奔涌。那时他刚到达海南,还与儿子苏过一起暂且歇息在琼郡城东的一个驿站里,见当地无洁净的水可饮,于是绕着城墙低头细查。起先没有人相信这个老夫子有这能耐,以为装腔作势,以为装神弄鬼。不料,他手指某处说有泉,再指一处说也有泉。居然真的有,一下子就凿出两口井,清澈而甘甜。这是他献给这个岛的第一份礼物。奇怪的是他竟然也通医术。岛上无医无药,病倒了,当地人唯一的办法是到庙里祷告,并把从大陆运来的

13、牛杀掉祭祀神明。“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富者至杀十数牛。死者不复云,幸而不死,即归德于巫。以巫为医,以牛为药。间有饮药者,巫辄云神怒,病不可复治。亲戚皆为却药禁医,不得入门,人牛皆死而后已。”在给友人的信中叙述这些时,他也许后背发凉,很着急,他必须以一己之力有所改变。热带丰沛的阳光与雨水之下,植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兴旺生长。群山上、野地里,人们看到这个姓苏的高个子,穿着短衣短衫终日忙忙碌碌。他采草药,也研究草药,甚至发现一种古医书里曾提及却没有人发现的一种药材,幸甚至哉,恨不得歌以咏志。以他的智力,做到这些都不困难,难的是如何说服不知药为何物的当地人。他做到了吗?居然真的做到了,他给人看病,他采

14、药让他们服下,他治好他们的病。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他这样形容自己:“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以这样的虔诚善意待人,没有人不为之所动。从刚开始的半信半疑,到后来的踏破门槛,在一个个有力的事实面前,当地人终于相信,这个说着一口奇怪四川话的汉人,是上苍派来拯救他们的神仙。已经多少年了,恶意曲解与无端诬陷如影随形,虽时时如履薄冰地小心翼翼,大祸也仍然如此密集地接踵而至。而在这里,在这个天远地阔的海岛,刹那间紧紧捆绑得他难以呼吸的绳索一下子挣脱了,他整个人猛然一松。真是畅快啊!黄发垂苕都可以在阡陌交通间嬉笑自如、滔滔交谈,不必提防出言不慎被告发,不必担心言

15、语出格被治罪。早在汉武帝元封元年,这个岛就已经设郡建县,纳入中央行政管辖。但是岛太远了,涛涌浪打,虽汉人渐多,汉文化的精髓却迟迟不能抵达。苏轼有事可做了。摇身一变,他不再是狼狈不堪的遭贬之人,沐着椰风,顶着烈日,他已经有一个很光鲜的角色:教书先生。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书香顿起,憋了一肚子的墨水猛然间开了闸。他需要倾泻,他也有充足的资本滔滔不绝。父亲苏洵多么才情飞扬,母亲程氏也绝非等闲女子,从小他就与弟弟一起被父母引领向众多书本中,默读背诵,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仅仅拿九牛一毛,都足以让那些求知若渴的年轻人眼界大开了。日子不再难捱,从来缺少四季变化的海岛,没有寒冬与冷秋,眨眼间一天天就飞快逝去了。他

16、做得很投入,或许也已经冉冉涌起几分陶醉了。偶尔抬眼北望,烟雾迷蒙,除了亲情的牵挂尚且割舍不下之外,他不再有其他丝毫念想。他没有想到有一天居然要离开岛,因为旧皇驾崩了。旧皇的弟弟端王赵佶坐上了龙椅,那是一个喜文善画的天才,一即位就大赦天下,竟赦及到了他。他有一阵回不过神来,要走吗?不走似不近常理,何况他不走,年纪轻轻的儿子苏过也必定留下来陪他终老,这对苏过是不公平的。可是,一旦走,真的要走,他又是多么的不舍!已经三年,三年的时光里他在这个岛上共写诗一百二十七首、词四首、各种表、赋、颂、碑铬、论文、书信、杂记等一百八十二篇。真不算少,垒起来都快等身了。人家让他死,他却好好地活着,活得越来越好,已经

17、饮惯这里的水,喝惯这里的椰,习惯了这里年初的湿潮和年中的炎热。他长得不够好,脸可能偏长了,眼距可能偏宽了,但他已经用事实证明自己一身傲骨林立,谁都别想轻易打败他!公元一一零零年五月,他终于还是动身了。在他离去后的第九年,他的弟子符确赴京城会试,登已丑科进士,填补了自隋朝科举设考以来海南岛从无进士的空白。这只是一个起点,之后士子蜂起,接二连三,有宋一代,岛上共出了十二位进士这算是苏轼献给海南的又一个礼物吧?当初向南,再向南,他心灰意冷过,但岛安慰了他,于是他也回馈了岛。只是没有料到,终于北归时,他却在途中病倒了,那么突如其来与猝不及防。三年的呼吸吐纳,他已经成为地道岛民,一旦回到曾经的故土,老迈

18、的身体却无法再适应,千汤万药都挽留不住,最终仍撒手西去。他的老家四川曾流行一个传说:当年山川草木以所有的精华竭力打造了绝世才子,他一出生,当地老彭山便秃了,直到他去世,草才重新发芽,树才重新长叶。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在海南岛上看到植物纵横交错遍地疯长,每一寸绿都绿出明亮而蓬勃的油光。忽然想,会不会正因为苏轼目光抚过这些树木、双脚踩过这片土地,于是万物才获得更多的生机?(有删改)6第段加线的“回馈”具体指那几件事情?7分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8结合全文,解析标题“苏轼向南”的内涵。9以下对文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查找到两处泉眼,让当地人认为他是上苍派来的神仙。B.第段苏轼给友人的信,体现了

19、他对当地民风民俗的好奇。C.第段列举苏轼的作品篇目主要是为了说明他创作勤奋。D.第段写海南岛出了12位进士,是侧面烘托苏轼的贡献。10评析第段引述传说在全文中的作用。【答案】6(1)查找并让人凿开两口井,为当地人民解决了饮用水问题;(2)为当地人民采药治病;(3)在海南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传播汉文化的精髓。7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苏轼在海南岛解脱了束缚,得到了精神自由,表达了他的畅快之情。8“苏轼向南”写出了苏轼被贬到海南岛的经历,表现了苏轼一身傲骨,绝不屈服的坚强意志,寓意深远,形象生动。9D10烘托苏轼拥有绝世才华,照应前文苏轼在海南岛传播汉文化的精髓的功绩,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解析

20、】6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回馈”具体指的事情应该从前文进行筛选。“回馈”即回报,是苏轼在岛上做出的贡献,这样就不难理解上文提到的挖井取水、采药治病和教书育人这些事。7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理解句子要关注句子使用的修辞,句子中表达的情感。“刹那间紧紧捆绑得他难以呼吸的绳索一下子挣脱了”显然是比喻的修辞。“紧紧捆绑得他难以呼吸的绳索”的本体应该是“恶意曲解与无端诬陷”。这海南岛,这个大宋版图上最南边的岛屿,没有诬陷和中伤,苏轼在这里可以自由呼吸,当然也可以自由活动。这个句子表达了苏轼精神上获得自由的愉悦。8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

21、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题目是“苏轼向南”,从内容上分析,写苏轼被贬海南的经历。从人物形象上分析,来到海南的苏轼并没有颓废懈怠,而是用自己的知识积极回馈这个丰饶的岛屿,活出了自己的潇洒,更证明了自己一身傲骨林立。9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让当地人认为他上苍派来的神仙”理解错误。“是上苍派来拯救他们的神仙”是当地的老百姓在苏轼用草药为他们治病之后所认为的。既不是苏轼让人挖井之后,也不是苏轼让人这样认为的。B项“体现了他对当地民风民俗的好奇”错误。苏轼这样写,是为了解释他找草药为岛民治病的行为。C项“说明他创作勤奋”错误。文中列举苏轼的作品篇目是为了强调苏轼在海南岛自

22、由的环境里收获很多,并由此表现他的一身傲骨。10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分析引述内容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文章结尾引述“当年山川草木以所有的精华竭力打造了绝世才子”。这样的传说,一方面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一方面则是为了用山川草木的精华烘托苏轼的绝世才华。从结构上来看,和前文苏轼在海南挖井采药,传播汉文化的精髓等行为相照应。(三)默写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三山半落青天外,。(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3)把吴钩看了,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黄沙百战穿金甲,。(王昌龄从军行)(5)俶而远逝,似

23、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6),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7)玉不琢,不成器,。(礼记学记)【答案】(1)一水中分白鹭洲(2)落木千山天远大(3)栏杆拍遍(4)不破楼兰终不还(5)往来翕忽(6)山气日夕佳(7)人不学不知道【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要求学生对古代散文诗歌进行理解记忆,因此学生不但要准确记忆相关内容,而且要在回答问题时准确表达,不能出现错字。尤其是注意繁难字和易错字。本题中出现的“白鹭洲、翕忽”是较难写的字。(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朱仙镇李梦阳水庙飞沙白日阴,古墩残树浊河深。金牌痛哭班师地,铁马驱驰报主心。入夜松杉双鹭宿,有时风雨一龙吟。经

24、行墨客还词赋,南北凄凉自古今。【注】水庙:指朱仙镇岳飞庙。墩:土堆。南北:指南边的西湖岳飞墓和北边朱仙镇的岳飞庙。12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七言诗。1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眼前所见实景,岳飞庙前的景色生机勃勃,令人欣喜。B.颔联触景生情引出的对历史的追忆,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C.颈联有感于岳飞含冤屈死,设想岳飞冤魂有时会发出龙吟。D.尾联传达出岳飞精神久已被世人冷落、遗忘的悲恸与感慨。14选择一个角度分析朱仙镇的艺术特色。【答案】12律 (或:近体今体)13A14借助意象(飞沙、古墩、残树、浊河、风雨等)表达思想感情(悲愤、无奈等);虚实结合、想象、情景交融等。【解析】12本题

25、考查识记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本题问题设置比较宽泛,从体裁上看,可以把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包括古诗、楚辞、乐府等。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如此本诗属于律诗,或者宽泛而言属于近体诗。13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景色生机勃勃,令人欣喜”错误。“水庙飞沙白日阴,古墩残树浊河深”岳飞庙前阴云四合,风沙飞扬。庙前的景色,古墩残树浊河深。一派荒凉,令人感伤。14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要逐句进行,结合诗人的情感分析。首联,使用“飞沙”“白日”“古墩”“残树”“浊河”这些意象,营造出岳飞庙前凄楚荒凉的气氛,表达诗人内心的悲愤。属于借景抒

26、情。颈联虚实结合。“入夜松杉双鹭宿”写眼前实景,夜晚双鹭来宿,可见香火冷落,古庙凄凉。“有时风雨一龙吟”诗人想象在风雨天里,不甘于功败垂成的冤魂,有时会发出龙吟。(五)阅读下文,完成问题。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

27、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5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舞幽壑之潜蛟正襟危坐下江陵举匏樽以相属16下列句中加线词语不同类的一项是A.倚歌而和之B.此非曹孟德之诗乎C.固一世之雄也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17翻译下列句子。(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18从情感的角度看,第段写,第段写。19选文部分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答案】15使起舞端坐攻占通“嘱”,劝人饮酒16A

28、17(1)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唱和。(2)这(地方)不是曹操被周瑜所困的地方吗?18乐(或:喜)悲19运用赋体的传统手法,整散结合,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等,使文章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之美。【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文言实词要通过句中意思进行判断。句“舞幽壑之潜蛟”意思是“使深沟中的蛟龙起舞”;“舞”为使动用法。句“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可见“危”的含义是“端正”。句“下江陵”攻占江陵。“下”理解为“攻占”。句“举匏樽以相属”举起酒葫芦来相互劝酒。“属”通“嘱”,意思是“劝酒”。16

29、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之”为代词,他。BCD三项“之”都是助词,的。1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翻译文中句中要先确定考点,要注意联系前后文进行语意补充,要调整特殊句式的语序。本题涉及的考点有(1)“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句。吹洞箫的客人。“倚”按照,“和”唱和。(2)“非乎”不是吗?“孟德之困于周郎”被动句,曹操被周瑜围困。18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本中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进行概括。第一段,“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情感基调是“乐”;第二段,“苏子愀然,正襟危坐”,情感基调是“愀然”,即“悲伤的样子”。19本题

30、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文是赋体文,赋体文是一种以对偶、用典、声律、辞藻、意境、言志、抒情、形式等为特范的语言文学现象、抒情方式。具体包括丰富多采的辞藻、骈散结合的句式、回环和谐的声律、贴切得体的典故。如此可以回答本文语言的特色,即整散结合,回环和谐。如“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等具有的音乐美。(六)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北山独游记余读书马迹乡之山寺,望其北,一峰崒然高,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遂一日奋然独往,攀藤葛而上,意锐甚;及山之半,足力倦止。复进,益上,则涧水纵横草间,微径如烟缕,诘屈交错出,惑不可辨识。又益前,闻

31、虚响振动,顾视来者无一人,益荒凉惨栗,余心动,欲止者屡。然终不释,鼓勇益前,遂陟其巅。至则空旷寥廓,目穷无际,自近及远,洼者隆者,布者抟者,迤者峙者,环者倚者,怪者妍者,去相背者,来相御者,吾身之所未历,左右望而万有皆贡其状,毕效于吾前。吾于是慨乎其有念也。天下辽远殊绝之境,非先蔽志而独决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有能诣其极者乎!是游也,余既得其意而快然以自愉,于是叹余向之倦而惑且惧者之几失之,而幸余之不以是而止也,乃泚笔而记之。【注释】抟(tun):聚集。蔽:断、定。泚(c):以笔蘸墨。20可填入第段方框中的虚词是A.也B.哉C.矣D.乎21第段划线句的作用是。22下列与第段划线句意思最

32、接近的一项是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C.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D.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23下列对本文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段写“虚响振动”,巧妙借助心理活动表现山路险峻崎岖。B.登山过程一波三折,作者身心感受可概括为“倦”“惑”“惧”。C.作者以亲身经历证明独游更能体会到登临绝顶的得意快然之情。D.本文以游踪为线索,用简练的语言写景,写出了境界的变化,引人入胜。24本文和游褒禅山记都是前半部分记游,后半部分议论,但是两文作者从

33、游览中得到的启发略有不同。请比较两文主旨的不同。【答案】20C21无人陪我登山暗示山路艰险,与后文写独游相呼应(或:铺垫)。22B23C24游褒禅山记:要想达到目的,必须同时具备志、力、物三个条件;北山独游记:要想达到目的,必须具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决心。【解析】20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补充虚词要注意句意,本处前文是“益荒凉惨栗,余心动,欲止者屡”,可见此句末尾是感慨语气,比较选项给出的四个虚词,“矣”是最合适的。“也”表判断,“哉、乎”表疑问。21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分析句子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答。“尝心欲至焉,无与偕,弗果”一句,写

34、作者想去而无人陪伴,结果最终没有去。这样写,一方面可以说明北山险峻,无人愿意去攀爬;一方面为下文作者独有北山之乐做铺垫。22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的能力。回答本题先要了解本句话的意思,“天下辽远殊绝之境,非先蔽志而独决于一往,不以倦而惑且惧而止者,有能诣其极者乎!”可以理解为“天下辽远与世隔绝的地方,如果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坚定的决心,不因为疲倦而迷惑,害怕而停止,有能到达终点的吗!”由此可以和游褒禅山记中的“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观点相契合。23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C项“独游更能体会”的说法不准确。本文作者要证明的是凭借坚定不移的意志和

35、决心登临绝顶,一览风光,是一件得意快然之事。24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段落是“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这一段。作者表达了要到达奇伟的景观,需要坚定的志向,足够的力气和外物的帮助。本文作者表达自己观点的段落在最后一段,作者认为要到达终点,需要独立解决问题的坚定的决心,并且不能因为疲倦而迷惑,害怕而停止。【备注】翻译我在马迹山的山寺里读书的时候,望山的北面,一座山峰险峻高耸,曾经心里想去,但没有人同行,就没有实现。直到一天振作精神一人前往,攀着葛藤而上,精神振奋。到了半山腰,没力气了累了停步了。又一会再前进,登上更高的地方,就看见溪水在草丛

36、中纵横流淌,小路像青烟曲折交错,迷惑不能辨别路的方向,又更向前,听到虚空中的声响振动,看看四周没有一个人,更是荒凉怪诞,我心里害怕,更是几次想要停步。但是终于不放在心上,鼓足勇气向上攀登,终于登上顶峰。到了山顶,空旷寂寥能看见无穷远的地方,由近到远,洼地隆起之地、散布着的,聚集的,倾斜的、直立的、环绕着的、倚靠着的、怪诞的美丽的、远离我而去的、靠近我迎接着的。(这些)我平生从未领略过的风光,左右望去所有的山峰都展示出各自奇美的形态,在我的眼前一一呈现。我于是感慨起来有了想法,天下辽远与世隔绝的地方,如果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坚定的决心,不因为疲倦而迷惑,害怕而停止,有能到达终点的吗!这次游玩,我满

37、足了自己的愿望又十分愉悦,于是感叹自己先前因为疲倦、迷惑和惊惧,差点丧失独游北山的快意,庆幸自己没有因为这些原因而止步不前,于是动笔记下这些。二、写作2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1)面对磨难,巴尔扎克在他的拐杖上刻下“我将粉碎一切障碍”的誓言。(2)河流之所以能够到达目的地,是因为它懂得怎样避开障碍。以上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你认为应该如何面对障碍?为什么?请针对这个问题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700字左右。【答案】略【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则材料提供了两种处事态度。第一种,面对磨难,“我将粉碎一切障碍”,即勇敢面对,一往无前。第二种,面对障碍,河流的智慧是懂得避开。这两种观点无所谓对错,都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学生在处理的时候,不可否定一方而支持一方,只需要选择符合自己气质的处事态度即可。写作要求是议论文,因此学生可以先明确自己的中心论点,之后举出大量事实进行论证。如勇敢面对磨难,想尽一切办法去战胜困难的有巴尔扎克、塞万提斯、苏轼等。懂得避开障碍,一样可以到达目的地的有勾践、韩信、周恩来、邓小平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