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5 ,大小:3.52MB ,
资源ID:246858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2468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11 古代中国思想科文-三年高考(2015-2017)历史试题分项精析版(解析版) .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11 古代中国思想科文-三年高考(2015-2017)历史试题分项精析版(解析版) .doc

1、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17年高考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D【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儒家思想演变孔子思想和朱熹思想比较【名师点睛】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中书省和尚书省是两汉时期基本形成,东汉废除中书省,只设尚书省,三国时恢复中书省,门下省是晋朝首先建立的,南北朝依然沿袭

2、,晋朝时期三省制度基本建立起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三省在各个时期的的历史作用和地位不同,在封建社会末期实行封建专制,基本废除了三省制度。02(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二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最后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卷)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A. 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 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C. 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 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答案】B【解析】“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表明孟子主张知识分子担任官职,参与政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故B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D与材料无关。【名师点睛】抓

3、住关键信息“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说明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排除无关选项即可。03(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由此可知A. 法家思想力图以变法推动社会进步 B. 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C. 法家思想阻挠变法以维护自身利益 D. 法家思想重稳定而不重变革【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可以排除A选项,并

4、看出韩非子中含有一定的民本思想,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C选项错误,法家主张的就是变法图强;D选项错误,法家不是不重变革,而是要精简变革。04(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孔子:“君子义以为质”,孟子:“舍生而取义”,董仲舒:“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由此可知,“义”的提出,目的在于确立A. 行为规范 B. 施政之术 C. 人伦秩序 D. 价值准绳【答案】D05(湖南省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卷(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

5、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C.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材料“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体现了孔子积极入世的人生追求;材料“重视天人关系”“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因此两人不同天人观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故C项正确,BD项错误;两人都生活在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06(安徽省合肥八中2017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科综合试题历史试题)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

6、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A. “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B. 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C. 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D. 儒家和法家有洲源关系【答案】A2016年高考01.(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12)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 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A BC D【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儒家思想主张“道德自觉”,另外“善人”是先秦儒家思想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即一种兼具道德与

7、地位的人物,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善良之人,故正确;墨家学派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的思想,在题干中无体现,故错误;斯多亚学派主张所有的人都同样具有理性、“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等,“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故正确;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忽视了道德,故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斯多亚学派【名师点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试题时古代中外的思想对比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运用与理解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学生快速的理解题干中的要求,即“古代中西思想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8、”,其次是理解后面相接近的大意,最后回顾所学知识,对儒家思想、墨家思想、斯多亚学派、智者学派等思想主张进行回顾,获取正确答案即可。0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4)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子的“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反对礼教的束缚以及主张反抗专制制度等

9、,这些主张属于明清之际思想家们的主张,故B项、C项和D项错误。03.(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韩非对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述,材料中观点的大体意思是:上古中古人口稀少,条件简陋,可以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因此就不可以行仁义,而需要用法治。每一时代的世情事态都不一样,一切政治政策都要以当时的世情事态为出发点。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这种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也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反应,因此选择

10、进步史观。B选项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与材料不符;C选项强调循环,而材料强调发展进步;D选项材料中没有出现英雄。【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名师点睛】对于历史史观,我们比较常见的有唯物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较细致的史观也体现在历史材料中,如本题的进步史观,循环史观。此外还有发展史管,时代史观等等。每一种历史史观都有自己的意义,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优劣之分。04(2016届山西太原高三下期模拟试题(一)文科综合历史卷)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

11、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A社会分化加剧 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C民本思想盛行 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答案】A【解析】05.(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0)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25分)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12、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 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1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

13、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7分)【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6分) 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8分) 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4分)(2) 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7分)【解析】第(1)问 “共同目的”的解答,只需要结合材料,从救济对象、维护统治和社会稳定方面进行思考。第(1)问 “救济方式的异同”的解答,需要结合材料,从中英两国国情角度进行比较。相同点:需要抓住材料里的关键

14、语句“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就能得出答案。不同点:需要抓住材料里的关键词“政府财政”“设养济院”“教养院”“明律”“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从政府、机构、法律、救济对象上思考作答。第(2)问“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关键是转化成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特点”就很容易作答了。做此题要做到“两个结合”结合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依据材料“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贫穷儿童、流浪者、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等信息可归纳出单纯的救济。依据所学知识,二战后,政

15、府把人民的生存状况纳入政府职能里边,可以得出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再依据所学知识“福利国家”的含义,可以得出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再依据所学知识“福利国家”涉及内容更广泛,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领域;可以得出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年高考01(年山东卷文综13)尚书酒俈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关键要注意对材料含义的理解,材料的意思是“人,不要把水当作镜子,而应当把人民当作镜子”,体

16、现了作者强调统治者制定统治措施要把“民”的反映作为政策好坏的借鉴,即“当于民监”,反映的是儒家的主张。分析选项,A是墨家的主张;B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C符合题意;D是到家的思想。所以应选C。【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分析与掌握,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对诸子思想特点的认识与掌握。依据所学分析选项,“兼爱尚贤”是墨家的主张;“主权在民”是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以民为本”是儒家的主张,体现了题干内容“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的要求;“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主张。02.(年

17、安徽卷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背景士阶层的崛起【名师点睛】本题以情景史料的方式命题,角度比较新颖,突显了高考试题的人文化的特点,重在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能够高效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首先通过阅读史料,提炼出有效信息,然后结合已学知识综合判断即可。因此在备考复习过

18、程中,需要考生加强在史料解读方面的训练,不断总结归纳,提升解题的能力。03.(年四川卷文综历史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战国中后期”、“最能体现”,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克己复礼”,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儒学思想,C项“民贵君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儒学思想, D项“选贤举能 ”战国时期墨家的思想,三个选项都没有体现题干“思想领域融合”。进一步可知,“礼法兼用”是战国末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思想主张,该思想即体现儒家与法家观点相

19、融合,符合题干“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主张【名师点睛】本题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作为切入点,考向把握准确。百家争鸣前期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而儒法合流成为战国中后期(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此时期的总体特征)一个基本的思想融合趋势。本题考向明确,题目简单,但涉及范围广(必修一、三与选修一“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思想文化”兼顾考查),考点较细,具体考查荀子的思想主张。平时在复习中要加强对春秋战国时期相关重要史实的把握,注重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04.(年海南卷历史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

20、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强调制度与秩序 C厚古薄今 D重视道德与人伦【答案】B【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名师点睛】解答相同之处或共通之处类的题目,注意运用排除法,把选项中确定的只符合其中之一的、二者都不符合的排除掉。另外,比较二者的共通之处,要抓住比较问题的角度。复习诸子百家思想,要注意总结儒墨道法在治国方面、个人修养和哲学认识方面的主张,从人性认识、治国理念共通、价值观等角度比较共通和相反之处。05.(年新课标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

21、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据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

22、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分)(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

23、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解析】(1)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对比。从材料一中“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可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是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从“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可知孟子的观念是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孟子的主张体现传统的中国式思想,忠孝很重要,因此在不能违背法律的同时要注意孝行,因此才会有放弃天子地位来救父亲的行

24、为。从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可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是守法是正义行为。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是源于民主政治的法治理念,是城邦政治的产物。主张大义为先,因此不会违背应有的“大义”,法律至上。(2)本题考查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回答社会背景时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来回答背景。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牵涉到两个小问,因此本问具有较大难度。针对他们的不同要分别分析背景对他们的作用。对于历史价值的评判,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社会价值和对后世的价值来谈。要充分肯定他们思想的重要意义,给出最中肯的评价。0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

25、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分)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

26、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案】(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4分)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分)(2)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2分) 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2分)(3)共同点:强调社会责任感。(2分) 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4分)根据材料二关键信息“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结合所学知识,解

27、读材料二,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即为社会现实服务,经世致用。关于第二小问的“意义”,要结合当时时代背景来审题和作答,重点把握以下层面:顾炎武对理学的空谈义理进行了批判,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2) 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可知,孔子和顾炎武两位思想家都强调个人应该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比较容易入手,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8、孔子的思想、顾炎武的思想【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对比孔子和顾炎武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意在考查学生比较、综合材料的能力。材料选择合理,内容不多但具有代表性,问题的设置难度适中,既是对教材内容的考查,也是对历史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在联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体现了试题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特点。建议教师在讲解思想史时注意时代背景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历史的客观的评价一种思想主张。07.(年上海卷历史40)“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25分)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29、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篇材料二 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逆自天演之说性,竞争之义视为至理。说鸣, 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百事万业,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而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以为优胜劣败乃天则之自然。康有为大同书.材料三 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发其拗。而我孔孟之说本末渐灭,我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遍世界,此奈天下不丧新文之一征也。刘绍宽厚庄日记1925年材料四 虽然儒家所教导的世界和谐与和平将是渐远的美梦,但是我们不应该丧失更高更好目标的信念,因为没有信念,我们的努力便无目标,这个世界的历

30、史也无意义。傅郎克(ouo Franke)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概括材料一中“大同世界“的特点。(2分)(2)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8分)(3)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15分)【答案】(1)水平1:能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2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天下为公其他答案:无法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或仅能大段复述材料内容(0分)(2)水平1:能将材料中的信息与所学史实结合解释问题(8分)康有为、刘绍宽等反对“天演”竞争的主要原因有:对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质疑。对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愤慨,对以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为核心的“天演”竞争学说

31、的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水平2:仅能根据材料信息或所学史实进行解释(4分)康有为对强国优胜劣败的“天演”思想产生了反思,刘绍宽则是受到了一战的刺激。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0分)(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水平1:能注意到近代以来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的辩证互动关系(4分)近代以来中外竞争世界的形成催生了中国古老大同理想的复兴,两者的互动构成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儒学中大同理想的复兴既源自于近代中外竞争世界的压力,又为近代中外竞争世界造成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反思的资源与救弊的药方。水平2:仅强调近代以来竞争世界的形成与扩张,

32、或儒学大同理想的现代意义(2分)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0分)评分项二:史实水平1: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中西相关史实建立联系(4分)水平2: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而没有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2分)水平3:没有使用材料信息和史实(0分)评分项三:论述(5分)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5分)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3分)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1分)水平4:回避问题(0分)评分项四:组织(2分)水平1:叙述成结构(2分)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1分)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0分)第(2)问反对的理由。关键在于解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关

33、键信息。康有为的理由可从材料二中“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的信息可得出对不平等条约的质疑,对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愤慨;刘绍宽的理由可从材料三中“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觉其谬”等信息可得出。第(3)问如何看待“竞争世界”和“大同理想”。本问是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解答时要注意史论结合,注意“竞争世界”和“大同理想”的关系,如近代以来中外竞争世界的形成催生了中国古老大同理想的复兴,两者的互动构成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儒学中大同理想的复兴既源自于近代中外竞争世界的压力,又为近代中外竞争世界造成的种种问

34、题提供了反思的资源与救弊的药方等。【考点定位】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先秦儒家 “大同之世”;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思想潮流的演进 进化论的输入;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的关系【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材料处理以及历史阐释的历史思维能力,即提取材料信息、运用叙述的方法表述历史以及对历史事物作恰当的评价的能力。本题通过设置四段材料,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传统儒家思想、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以及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难点在于对“大同世界”和“竞争世界”关系的认识。获取和解读信息、对历史事物的评价是考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

35、,也是全国各地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平时复习备考时我们也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此类解题方法的训练。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017年高考01(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5月全程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两汉三国学案卷九记载:“夫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这表明A. 儒学统治地位的已确立 B. 儒学运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C. 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 D. 儒家理念成为日常行为规范【答案】B【解析】由材料“汉家以经义断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说明儒学运用于国家的政治生活,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儒学统治地位的已确立的信息,排除A;材料无关汉代社会秩序,

36、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儒学与日常行为规范的关系,排除D。02(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公孙弘擅长“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被汉武帝欣赏重用,成为史上第一位封侯拜相的儒生。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公孙弘最先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传统C. 武帝时期儒学定于一尊成为士人晋升之阶 D. 汉武帝宏图大略不拘一格选才【答案】C0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7届高三6月高考热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

37、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C. 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儒学既吸收了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又吸收了道家老子的宇宙观,即当时儒学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自身正确但也不是材料所强调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是强调继承而是强调融合其它家的学说,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04.( 河北省

38、武安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考考前保温测试文综历史试题)王莽建立新朝取代西汉,仅遭到朝野人士的零星反对;东汉末年既有割据一方的豪强,更有权势滔天的权臣,却大都不敢称帝。东汉末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权臣豪强对中央集权的畏惧B. 当时社会对君权神授的尊崇C. 儒学忠君思想进一步理论化D. 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恢复【答案】C2016年高考01.(2016年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39、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五经”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儒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没有背离,所以B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以D项的

40、说法错误。【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02(2016届四川宜宾县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文综历史试卷)某书以“崩溃与重建”为题,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学术发展变化,结合下面书影分析,这里的“崩溃”是指 A孔孟儒学 B汉代经学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汉代经学崩溃03(2016届四川成都高三第三次诊断文综历史试卷)董仲舒在评论一件寡妇改嫁的案例时指出,依春秋大义,“夫死无男,有更嫁之道也”,故寡妇改嫁“皆无罪名,不当坐”。这折射出汉代A司法判案“重情轻法” B妇女的整体社会地位较高C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 D妇女拥有婚姻自

41、主的权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汉代丈夫去世,妻子是可以改嫁的,这说明当时婚姻受礼教束缚相对较小,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错误,与“皆无罪名,不当坐”不吻合;材料中没有说妇女的地位,B项不选;D项中的“婚姻自主的权利”材料中没有提及。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对婚姻的影响04(2016届湖南常德高三模拟文综历史试卷)清末学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写道:前汉武、宣之间,经学大昌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治一经得一经之益也。由材料可知前汉武、宣年间 A儒者治经学重在阐发义理 B儒学获得了独尊的地位C儒

42、学发挥了经世致用作用 D仅以儒学为据选拔人才【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05.(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37)“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

43、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材料二 严复认为:“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1912年,蔡元培批评清政府的教育宗旨说:“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同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的教育宗旨规定:“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

44、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国近现代教育目标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此进行分析。(10分)材料三 人文教育是欧洲教育的传承。19世纪,英国知识界对教育的内容展开争论。一派认为,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应该是教育的主体内容,它是文明的基础和核心,是国家富强之所在。教育不能只培养绅士,而是要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但科学在教育中几乎没有获得应有的分量。另一派别认为,古典人文科目(语言、文学、哲学、历史、数学等)仍然应该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人文教育不仅追求纯粹知识,还是人类实现美、快乐、自由和道德的途径。类似的争论在近现代

45、很多国家都发生过。(3)概述这一教育争论在英国出现的时代背景。(6分)教育内容既受限于历史时代,又对历史发展产生影响。你如何看待上述教育争论中的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2)特点: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分析:清末思想家提出,人才培养的标准以西方的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这一主张一度成为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方针强调培养社会主义的劳动者

46、;改革开放后,强调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全面发展的人。(3)时代背景: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的发展;理性主义的发展。观点及论述:(略)(注:开放型试题,答案不唯一,官方正式答案注明“略”)【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阅读理解材料以及依据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和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够从材料中找准有效信息。由“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和“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可以看出他们的教育对象不是全体民众;由材料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和材料中“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8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可以概

47、括出两个人都是重视学校教育的;由“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可以概括出两个人都重视品德教育;由“以天下为忧”的君子”和“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可以概括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由“将教育者,其实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注意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编之,更以

48、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可以概括出将德、智、体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准;由民国时期的教育宗旨、1957年的教育法和1995的教育法的变化中可以概括出不同时代对教育目标都有所补充、发展。第二问结合“西之教平等,故以公治众而贵自由”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概括即可。(3)第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可以从工业革命兴起、科学的发展和理性主义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第

49、二问本题是开放性论文撰写,对学生要求较高,既需要阅读理解材料摆出自己的观点,又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做此类题目首先注意把观点摆出来,如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要相结合,相互补充。然后可以结合两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重要性及科学可能带来的危害性进行论证即可。【名师点睛】本题作为学科内综合性最强的试题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第(1)问阅读汲取信息后的概括综合,以及分析共同之处,第(2)问历史知识的灵活调动,相关历史知识的分层分类分角度的阐释。第(3)问对历史问题的全新解读等都从不同角度对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逻辑分析和问题阐释能力。特别是第(3)问的第二个小问题全新的解

50、读,其要求除逻辑清晰表达明确等要求与以往一致之外,解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另外,仍需强调的是,在阐释历史问题的过程中,知识点的罗列不再成为评价试题优劣的唯一标准,更多的侧重于历史思维逻辑的完善与周密,这样的完善周密重点体现在观点的准确与论据的充分。许多问题不要求考生面面俱到而是要观点与史实的逻辑一致性,这仍是近年北京文综考试历史命题非选择题的突出特点。年高考01(年新课标卷文综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5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通过叙述古代儒者借古讽今,借古代帝王的贤明来批判现实,以达到自己的政治诉求。儒者的这种做法目的就是以此希望君主贤明,社会安定和谐,因此C选项正确。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现实政治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因此A选项错误;B选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儒者主张复古不是他们的真正目的,仅仅是一种政治手段,因此D选项错误。02(年重庆卷文综历史14)(34分)材料一 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

52、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摘自【明】梅鼎祚编两汉文纪材料二 1942年5月22日八路军将领左权在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写道: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我也种了四五十棵洋姜,还有二十棵西红柿,长得还不坏。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痛快极了。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二十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编抗战家书材料三 194

53、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优秀的战士可以分为两种:不莽撞的与莽撞固执的。我是后者。人必须选择自己的一种方式,然后坚持下去。武器在更新,但使用武器的人并没有改变。你要客观地读历史,多读些人物传记,你必须知道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要赢得战斗,你绝对不能怀疑你有能力做个好士兵。我所取得的成就在于,你一直相信我对军事的判断是正确的。摘编自【美】安德鲁卡洛尔美军战争家书(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高祖对太子的要求及其原因。(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54、“秦禁学”的具体表现。(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封家书的主要内容。(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2分)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何?(4分)(3)根据材料三回答,为了让儿子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巴顿提出了哪些建议?(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军事行动”的名称及历史意义。(4分)(4)结合以上材料,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对家书的认识。(6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答案】(1)要求:勤奋学习;自己写奏章。(4分)原因:汉高祖对读书无益的反思。(2分)表现:焚书坑儒。(2分)(2)内容:部队的生产与生活;对妻子、女儿的思念及夫妻间的相互鼓励。(

55、4分)地位: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2分)意义: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4分)(3)建议:坚持自己的选择;客观地从历史中学习;要有充分的自信。(6分)名称:诺曼底登陆(或“霸王战役”)。(2分)意义: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2分)(4)【评分参考】略(6分)。(注:这是开放性试题,没有提供高考官方统一答案,意即: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第一小问内容,材料二“此间一切正常,惟生活则较前艰难多了,部队如不生产则简直不能维持”可知向妻子介绍自己在部队的生产与生活情况;“想来太北(女儿名)长得更高

56、了,懂得很多事了。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真是快乐”“愿在党的整顿之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可知对家里妻儿倍加思念,同事期望夫妻双方努力慰藉彼此;第二小问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成为全面抗战时期的主战场;第三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可知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3)第一小问建议,材料三“人必须选择自己的一种方式,然后坚持下去”可知坚持自己的个人抉择;“你要客观地读历史,多读些人物传记,你必须知道历史上的人们是怎样做出反应的”可知力求客观地从历史中学习

57、他人;“要赢得战斗,你绝对不能怀疑你有能力做个好士兵”可知内心必须要充分自信;第二小问行动,材料三“1944年6月6日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结合历史史实可知是二战后期的诺曼底登陆;第三小问意义,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4)第四问,这是一道主观性很强的题目,学生可以依据一定的原则来回答,这个原则是要依据家书写时的背景来确定,回答本题时要注意要结合世界反法西斯这个大的背景,不要仅仅依据中国抗战的一个背景来分析即可。这是开放性试题,没有提供高考官方统一答案,此问学生还是比较容易入手。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

58、学成为正统思想汉高祖对秦朝“焚书坑儒”的反思;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协同作战考点三:宋明理学2017年高考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答案】D【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相违背,故D项正确。朱

59、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在孔子思想的发展,故C项错误。0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2)“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家齐国治天下齐”体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说明了修身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项反映的是专制

60、思想,故排除;C项强调向善的思想,故排除;D项强调的是个人的责任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个人修养的重要想【名师点睛】本题契合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热点,考查考生对个人修养重要性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在享受科学主义带来的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也遇到很多严重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核威胁、能源危机、精神危机,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被高度物质化。而儒家思想恰恰在人类社会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身心和谐方面有着独到的理论基础和经验,特别是儒家思想在个人

61、的修身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家国情怀”基本内涵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其实现路径强调个人修身、重视亲情、心怀天下,既与行孝尽忠、民族精神、爱国主义、乡土观念、天下为公等传统文化有重要联系,又是对这些传统文化的超越。03(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2017届高三5月全程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王阳明认为:“凡看经书,要在致吾之良知。取其有益于学而已,则千经万典,颠倒纵横,皆为我之所用。据此,王阳明A. 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 B. 指出发现良知的主要途径C. 认为儒学可激发内在情感 D. 主张用儒学经典指导实践【答案】A04(江西省临川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5月

62、底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在宋代理学兴起的过程中,出现了尊孟排荀的思潮,宋代学者,特别是理学家对荀子多持否定态度。这是因为A. 理学家以孔子儒学为正宗 B. 两者对人性的认识不同C. 佛教思想影响了理学形成 D. 荀子主张把握自然规律【答案】B【解析】据材料“尊孟排荀理学家对荀子多持否定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两者对人性的认识不同,而理学家主张天理即儒家伦理道德,主张致良知,人性本善,故B选项正确;荀子和孟子都是儒家,故A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佛教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是否把握自然规律不是理学家尊孟排荀的原因,故D选项错误。故选B。05(山东省青州市2017年高考

63、热身训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这反映出A. 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 专制主义日益强化C.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 史官思想日益僵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忠”是忠君的意思,“忠”所占的比例不断增长也就反映了君主专制主义日益强化,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忠”字的增多和专制主义日益强化无关,选项A错在“忠”理解的错误,“忠”不等于伦理教化,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思想控制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是官方在强化忠

64、君,这和史官自身的思想无关,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06(河北省衡水中学2017年高考猜题卷(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史载,清乾隆皇帝推崇两汉经学,多次在经筵讲学(大臣为皇帝讲解儒家经典的活动)中对程宋理学提出质疑;在刊印儒学经典时,更重视五经而冷落宋儒推崇的四书。这反映出乾隆时期A. 皇帝推动儒学复兴 B.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C. 思想领域渐趋保守 D. 君主意图控制思想【答案】D2016年高考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

65、成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关羽的个人品德对民众崇拜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故A项错误;历代皇帝的好恶对民间崇拜起到一定作用,但也是决定意义,故B项错误;从材料可知,关羽“神”的地位的不断提升是政府适应民众需求而不断加封的结果,也就是说民间对关羽信仰符合官方的需要,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排除D项。【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思想民间崇拜【名师点睛】本题以对关羽崇拜现象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中国古代统治策略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通过现象

66、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古代中国在意识形态上注重对民众的驾驭和引导,焚书坑儒、儒学独尊、八股取士、文字狱以及对民间信仰的利用等都起到了加强统治的作用。本题A项和B项都有“决定”一词,说法绝对,所以排除;D项的逻辑不符合材料,所以排除。历史选择题的排除除了关注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材料信息外,要高度关注设问中的程度词,关注与材料的的逻辑关系。02.(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

67、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如果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道题很容易就答出来了。这首诗是宋代朱熹的一首诗作,朱熹是宋明理学中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因此选择D选项。如果不知道作者是谁,我们就要从诗句的意义来解释,诗句的后两句能发现含有很强的哲理性,这是宋诗的典型特征,因此受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B选项是道家思想,首先排除;A选项过于笼统,没有具体的表述;C选项时间错误,是宋代不是汉代,因为汉代还没有绝句。【考点定位】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诗歌最早是源于诗经,在汉代发展为汉乐府和汉赋,隋唐时期格律诗考试出现并盛行,这直接影响了后代文学的发展。唐诗主要讲求的是对个人感情的描摹,而

68、宋诗则主要讲求哲理和情感的深至,把情感写到极尽,因此显得很饱满。03(2016届山西太原高三下期模拟试题(一)文科综合历史卷)宋代学者研究儒家经典,往往撇开旧注,自抒新意,有很大胆的见解,虽经典本身,也有人怀疑。这一现象表明A商品经济勃兴带动文化繁荣 B私学教育发展培养思辨精神C民族矛盾尖锐影响学术风气 D程朱理学推动儒学实现复兴【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代教育04(2016届广东肇庆市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卷)朱熹曰:“盖闻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圣贤教人为学,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但为科名爵禄之计,须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而推之

69、以至于齐家、治国,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当学问。”由此推知朱熹认为治学应该( )A使学生追求科举功名 B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生C为现实统治服务 D使学生造作文辞【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朱熹的主张是通过研究获取真知,重视道德修养,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与追求科举功名无关,故A项错误;完善自我、成就理想人生与朱熹的主张一致,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为现实统治服务,故C项错误;使造作文辞与材料“非是使人缀缉言语,造作文辞”的意思相反,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年高考01.(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70、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 C D【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与阳明心学比较【名师点睛】当今中国对传统主流文化的重视,突出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而其中的很多内容可以从宋明理学中找到源头,所以这是在隐性考查社会热点问题。同时宋明理学是必修三中的一个知识难点,很多同学不真理解,所以还是易错易混知识点,提醒大家复习备考时要重点关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在最近几

71、年的备考中都有必要多加关注。02.(年浙江卷文综12)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陆九渊 塞内卡 王守仁 泰勒斯A. B. C. D. 【答案】C【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宇宙便是吾心”是陆九渊的观点,“万物始于水”是泰勒斯的观点,“心外无物”是王守仁的观点,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塞内卡反对奴隶制度,主张“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的”,其实本题非常简单,就是直

72、截了当考查著名思想家的典型的主张,便于学生入题,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与古希腊、古罗马哲学思想的对比【名师点睛】本题继续延续浙江试卷自身的特点历史第一题仍然是考查中外思想家的思想成果。从命题的角度来看仍然是采取对比的方法,考查中外思想家的典型的思想观点,本题的难度是非常小的,重视基本知识点的考查,这就意味着考生们在以后的备考中一定要加强杰出思想家的“标志性的”思想观点的记忆、理解。03.(年海南卷历史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

73、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答案】A【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三教合流【名师点睛】中国传统文化是强大的,任何传播到中国的外来文化都不得不进行中国化,与中国现有文化相融合,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又向外来文化学习,这使得中国文化富有极大的包容性、开放性。另外,学生不仅要明确古代主要朝代的顺序,各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也要有所掌握。从唐朝开始,儒、佛、道开始出现合流,宋明理学正是三教合流的产物。04.(年新课标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

74、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

75、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7分)【答案】(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5分)发展

76、: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2)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8分)(3)应历史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7分)第(2)问“共通之处”可以理解成“共同之处”,依据材料“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康有为认为汉代以来儒学是伪造的,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等信息可归纳出两人都主张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

77、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依据所学知识,从两人的目的来看韩愈希望对儒学进行改造,而康有为则希望减少变法的阻力,也就是两者都希望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第(3)问态度,此问是开放性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容易入手。从本材料题总体立意来看,本问实际上考查“以正确态度对待孔子及其儒学”。结合两则材料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看待孔子和儒学,既不能盲目肯定或否定,也要区分开真实的孔子和神圣化的孔子,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等角度解答即可。其他言之成理者,也可酌情给分。【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78、的演变宋明理学宋代理学;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的思想05.(年山东卷文综38)(16分)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10 北宋东京(开封)内平面示意图(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10分)(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答案】(1)现象: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4分)联系: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

79、,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2)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2分)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佛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4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现象,首先要分析历史图片,结合材料的图10可知,反映的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图片,可以从城市布局、商业发展、社会观念等角度分析;结合材料二中的“近岁士庶之家侈靡相尚”以及“衣冠更易”可以得出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第二小问联系,再结合所学的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联系程朱理学的思想主张,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80、,追求功利,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造成冲击,因而儒学家把封建伦理道德上升到“理”的高度,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并规范社会秩序。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归纳历史问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宋明理学兴起的多方面原因。审题和作答时候,要仔细,即要注意“是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同时,要阐明已补充材料的理由。故,要回忆、再现宋明理学兴起的诸多原因,找出材料中没有揭示的内容,补充并阐明理由。【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两宋时期城市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认识、06(年江苏卷历史21)(12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

81、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

82、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有利于中国稳定和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是按照出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所涉及的制度。(6分)(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4分)(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2分)【答案】(1)因素:充分保留传统;合理

83、选官;实行德政;汉字文化延续功能强。(4分)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分)(2)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2分)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2分)(3)特质:延绵不断(尊王传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2分)【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因素”,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保留了帝国的传统”即可得出“充分保留传统”的结论;由材料一中的信息“皇帝.按才干选拔.官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即可得出“制定合理的选官制度,实行德治”的结论

84、;由材料一中的信息“中国的文字.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即可得出“汉字延续功能强”的结论。第二小问“制度”,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按照出身.选拔.官僚”可知此应为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按才干选拔.官僚”可知此应为注重才干的科举制。第(3)题,本问需要从宏观上和微观上两个层面把握两则材料信息,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据材料一“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留了帝国的传统”、“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文化上的连续性”得出延绵不断(尊重传统),据材料二“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得出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特点。【考点

85、定位】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古代选官制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宋明理学影响【名师点睛】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其实这是不可取的。更明智的方法应该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这样做使得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了目的性。在有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处理材料”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 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

86、。考点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2017年高考01(安徽省郎溪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王夫之说其父严于取与,即使对于已成年的儿子,涉及财产,也界限分明,并不以享用其子的供奉为当然。其父这样做的理由是:“其人则吾子也,其物则非吾有也。”材料表明A. 保护私有财产观念受到重视 B. 传统儒家伦理观念受到质疑C. 王夫之思想深受其父的影响 D. 追求物欲的观念在民间盛行【答案】B02(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7届高考模拟试卷(二)文综历史试题)明末清初反理学思潮高涨的社会原因是A. 民间抗清斗争的迫切需要 B. 士人集中总结明亡的教训C. 理学束缚人性和思想发展 D. 西方

87、民主政治思想的传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明末清初反理学思潮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理学束缚人性和思想发展的弊端愈发突出,故产生李贽、黄宗羲等思想家对理学进行批判,故C选项正确;抗清斗争与反理学思潮没有直接联系,故A选项错误;明朝灭亡的原因不是理学思想导致,故B选项错误;当时还没有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在中国传播,故D选项错误。故选C。03.(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

88、强调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B. 政治改革的条件C.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 D. 社会教化的作用【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顾炎武认为道德教化有利于政事国家,所以正确选项为D项;风俗关乎国家命运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所以A项错误;材料并未提及政治改革以及君主专制的黑暗。所以B、C项错误。04(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5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明朝思想家李贽说:“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李贽A. 反对以君主言行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B. 倡导“农商并重”的新经济理念C. 认为社会发展中没有统一的是非标准 D. 主张“

89、与世推移”的时代发展观【答案】D【解析】李贽的观点主要体现在“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上,他认为,没有固定的标准,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不够准确,李贽主要强调的是变化,而不是针对皇权;B选项与材料无关;C选项错误,李贽并不是认为没有标准,而是说标准随着时间发展而变化。05(山西省孝义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训练文综-历史试题)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A. 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 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C. 加剧了思

90、想专制和文字狱 D. 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塑原始儒家的礼乐秩序体现的是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心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重塑礼乐秩序不是思想专制,也不是文字狱,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程朱理学也是儒学,重塑原始儒家不会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06(安徽省芜湖市2017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高考模拟)文综历史题)清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费密说:“欲不可

91、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A. 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 B. 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C. 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 D. 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思想【答案】B【解析】由“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人欲正当处即是理”“欲不可纵,亦不可禁”可以看出三个人是要求正当地把握人欲和社会秩序的关系的,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中的“彻底打破”说法错误;C项错误,程朱理学是主张“存天理、灭人性”的,与题干描述不同;D项错误,题干描述的三人的思想不是新思想的表现。2016年高考0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

92、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文化交流东学西渐儒家思想的外传【名师点睛】本题是从东学西渐的角度考查儒家思想外传对欧洲的影响。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穌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对于文明的交流复习过程中除了知

93、道儒家思想对西方产生的影响外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西学东渐,即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02.(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才,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有德才可骇,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反映了清代女性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A项说法错误,故排除;B项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94、03.(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李贽思想【名师

95、点睛】本题通过史料形式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仍然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因此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04(2016届山东潍坊高三下期4月模拟训练(二)文综历史卷)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奉顾炎武为考据学的开山大师,道光、咸丰时期的学者则推崇他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学风的变化折射出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削弱 B清朝后期社会危机加剧C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巨变 D政府文化专制政策松动【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

96、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政治、时代变迁对思想界的影响。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导致知识分子远离政治、不问政事,于是考据学兴盛;但鸦片战争爆发以后,社会危机逐渐加深,御辱强国成为知识分子关心国家命运的主题思想。因此答案为B。A中消弱说法错误;C中考试内容此时没有变化;D中文化政策是加强。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顾炎武思想05(2016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

97、的是( )A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李贽06(2016届江苏清江中学高三考前一周双练冲刺模拟卷(二)历史卷)炎武说:“今之君者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薄日多一日,而又设之监司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这反映出A.制制度强化导致事务繁杂 B.构膨胀导致地方负担过重C.央权重地方官责任心缺失D.员之间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顾炎武看来,“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原因,在于地方和社

98、会未得到充分发展;而地方和社会得不到充分发展的原因,在于君主有私心,要把一切权力收归己有,所以中央的权力过重。材料中还提到“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给,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可见在中央集权下,地方缺乏自主性,官员不肯为民争利,也就是责任心缺失,故选C。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排除A项;题干没有提到地方负担重,故排除B项;题目也没有将官员之间的推诿,故排除D。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解放局面顾炎武 【名师点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有了早期的民主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但是并不但对君主制。学生应该准确的把握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内涵。与此相关的明末清初批判思想出现

99、的背景也需要掌握。1、经济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2、政治专制统治腐朽,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频繁发生;3、思想八股取士,因循死板,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年高考01(年福建卷文综17)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名师点睛】本题是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材料”来源广泛,同时形式多样,分为文字材料(诗词歌赋

100、、名人名言或文言典籍等)和图表材料(如地图、漫画、照片或统计图表等),前者往往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后者往往考查学生对图表或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一是考生切忌不要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而脱离材料本身,如看到“顾炎武”就想到是经世致用,错选A项;二是注意局部和整体的关系,BD项都是突出教化,但只是涉及材料的部分意思,从程度上看历史选择题往往是要选择一个最佳选项。02.(年上海卷历史10)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A、沈括 B、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徐光启【答案】C

101、【解析】本题考查早期西学东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地名信息以及“大地是球形的”的概念,是新航路开辟的成果,因此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明清时期来华的西方的传教士,所以本题正确答案C项。沈括是北宋科学家,故A项错误;马可波罗是元代来华的意大利商人,故B项错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是这些地理名词的接受者,故D项错误。【考点定位】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早期的西学东渐西学的传入【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史实理解和材料处理的历史思维能力。本题以明清来华传教士利玛窦的活动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早期西学东渐的认识。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依据材料关键信息判定阶段特征,材料中的地名以及“大地是

102、球形的”等信息说明此时是新航路开辟以后。西学东渐是上海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我们在复习备考中要高度重视,并要培养学生材料处理的能力 。03.(年上海卷历史34)清末的文章狮子吼中说:法国革了几次命,终成一个民主国,都是受这民约论的赐。明末清初我中国亦有一个卢骚(卢梭)黄宗羲,他写的书已包含民约之理,比民约论出书还要早几十年哩。以上情形体现了()A、卢梭的思想受到黄宗羲的深刻影响 B、民约论是法国革命的思想源头C、以中学比附西学是清末西学东渐的常见现象 D、卢梭与黄宗羲的思想有类似之处【答案】C项3分,B、D项1分,A项0分【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时空意识、史实理解、材料处理以及历史

103、阐释的历史思维能力,即了解主要历史事件、获取材料信息以及运用比较的方法理解历史事物的能力。本题以卢梭和黄宗羲的比较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近代西学东渐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并进行比较鉴别:材料体现的现象是清末有人认为黄宗羲的民约思想比卢梭的民约思想早几十年,这实质上反映了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经常以中学比附西学,借此为当时的政治运动寻找依据。最佳式选择题是高考上海卷命题的亮点,典型的体现了上海卷在全国高考中的导向性和探索性。这类试题的特点是选项具有程度性,较好的考查到了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很好的区分了考生的水平。最佳式选择题解题技巧是反复比较,所选选项要全面反映材料主旨信息,建议平时

104、复习备考时对这类题型要反复训练,掌握历史概念或事件要完整、全面。04.(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极为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分)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已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教之。近世,

105、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案】(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4分)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分)(2)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2分) 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2分)(3)共同点:强调社会责任感。(2分) 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

106、强的重任。(4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已、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可知,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两方面的品质:一是注重自我修养,二是具有经世济民情怀。孔子生在春秋末期,一个政治动乱、礼乐破坏的时代,他的政治抱负就是要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归纳、概括,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二中“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可知,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为社

107、会现实服务,经世致用。顾炎武对理学的空谈义理进行了批判,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对比孔子和顾炎武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意在考查学生比较、综合材料的能力。材料选择合理,内容不多但具有代表性,问题的设置难度适中,既是对教材内容的考查,也是对历史能力的考查,需要学生在联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概括,体现了试题出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特点。建议教师在讲解思想史时注意时代背景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历史的客观的评价一种思想主张。05.(年安徽卷文综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

108、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顾炎武1613-168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害也。海国图志陈独秀1879-1942本志主旨,固不丰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丰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12分

109、)(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14分)【答案】(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民革命,提倡思想启蒙。(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以及调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根据材料(提供的内

110、容和范围)”,实际上考生要善于利用第一问,因为第一问的题目本身事实上就已经说明了材料主要反映的线索,接着“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其实就是要考生在材料主线的引领下进行知识整合,概括性地表达明清到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演变方向,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进行表达,这里尤其要注意题目设问是“趋势”,不要把各领域的具体史实一一罗列,那就偏离设问本意了;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综合思考,可以从有识之士的社会责任感、顺应时代潮流、善于反思现实的具体做法、兼容并蓄的研究方法等方面归纳。【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魏源

111、、陈独秀06(年广东卷文综38)(25分)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据外国教育史材料二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癸卯学制1904年颁布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壬子癸丑学制19121913年颁布取消读经讲经课壬戊学制1915年开始酝酿,1922年颁布修身课改为公民课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思潮

112、?这一思潮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读经讲经课”讲授的是那个学派的经典?经学在明清备受尊崇,其原因是什么?(6分)(3)结合材料二,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13分)(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答案】(1)思潮:人文主义。(2分)背景: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中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运动兴起。(4分)(2)学派:儒家。(2分)原因:儒学已经发展到理学阶段,更加适应封建统治者的需要;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4分)(3)变迁及说明: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分量仍很重

113、。(5分)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4分)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4分)(【评分说明】要求考生将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建立合理联系,并围绕问题进行准确地、逻辑清晰地解读,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有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解析】(1)第一问结合材料描述和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即可。第二问由“中世纪后期,神学在西欧学校教育中的统治地位发生变化”可以分析出中世纪西欧教育长期被教会垄断;由“一些新的学校特别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的教育。古典文学和自然科学课程的地位明显提高。”结合所学可以从资本主义

114、萌芽和文艺复兴兴起角度来回答。(3)由表可知1904年的教育内容“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只是必修课程中的两门,但份量仍很重。”结合所学可以看出当时中国虽进行改革但坚持“中体西用”;由1912年“取消读经讲经课”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由19151922年“修身课改为公民课”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由于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推动的。解答本题时一定要注意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之间的合理结合,逻辑分析。【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明清时期受重视的原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

115、育变迁变迁原因【名师点睛】本题主要中西方不同时期的教育变迁为核心史料考查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材料题是考试中学生最头疼失分最多的题型。实际上解答材料题也是需要讲究技巧的。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其实这是不可取的。更明智的方法应该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带着问题读材料。这样做使得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了目的性。在有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处理材料”的过程。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间、

116、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07.(年上海卷历史40)“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25分)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篇材料二 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逆自天演之说性,竞争之义视为至理。说鸣, 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人与人讥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百事万业,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而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以为优胜劣败乃天则之自然。康有为大同书.材料三 自达尔

117、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发其拗。而我孔孟之说本末渐灭,我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遍世界,此奈天下不丧新文之一征也。刘绍宽厚庄日记1925年材料四 虽然儒家所教导的世界和谐与和平将是渐远的美梦,但是我们不应该丧失更高更好目标的信念,因为没有信念,我们的努力便无目标,这个世界的历史也无意义。傅郎克(ouo Franke)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概括材料一中“大同世界“的特点。(2分)(2)康有为,刘绍宽等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8分)(3)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的“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15分)【答案】(1)水平1:能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2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118、;天下为公其他答案:无法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或仅能大段复述材料内容(0分)(2)水平1:能将材料中的信息与所学史实结合解释问题(8分)康有为、刘绍宽等反对“天演”竞争的主要原因有:对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质疑。对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愤慨,对以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为核心的“天演”竞争学说的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水平2:仅能根据材料信息或所学史实进行解释(4分)康有为对强国优胜劣败的“天演”思想产生了反思,刘绍宽则是受到了一战的刺激。其他答案:回答与问题无关(0分)(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评分项一:观点水平1:能注意到近代以来竞争世界与大

119、同理想的辩证互动关系(4分)近代以来中外竞争世界的形成催生了中国古老大同理想的复兴,两者的互动构成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儒学中大同理想的复兴既源自于近代中外竞争世界的压力,又为近代中外竞争世界造成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反思的资源与救弊的药方。水平2:仅强调近代以来竞争世界的形成与扩张,或儒学大同理想的现代意义(2分)水平3: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0分)评分项二:史实水平1:能提取材料中所提供的信息,并能与中西相关史实建立联系(4分)水平2:仅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而没有与所学知识建立联系(2分)水平3:没有使用材料信息和史实(0分)评分项三:论述(5分)水平1:能够进行深刻的论述(5分)水

120、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3分)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1分)水平4:回避问题(0分)评分项四:组织(2分)水平1:叙述成结构(2分)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1分)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0分)第(2)问反对的理由。关键在于解读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康有为的理由可从材料二中“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的信息可得出对不平等条约的质疑,对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愤慨;刘绍宽的理由可从材料三中“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觉其谬”等信息可得出。第(3)问如何看待“竞争世界”和“大同理想”。本问是分项评分方法,

121、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解答时要注意史论结合,注意“竞争世界”和“大同理想”的关系,如近代以来中外竞争世界的形成催生了中国古老大同理想的复兴,两者的互动构成了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儒学中大同理想的复兴既源自于近代中外竞争世界的压力,又为近代中外竞争世界造成的种种问题提供了反思的资源与救弊的药方等。【考点定位】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先秦儒家 “大同之世”;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思想潮流的演进 进化论的输入;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竞争世界”与“大同理想”的关系【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旨在考查考生材料处理以及历史阐释的历史思维能力,即提取材料信息

122、、运用叙述的方法表述历史以及对历史事物作恰当的评价的能力。本题通过设置四段材料,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传统儒家思想、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以及西学东渐对中国的影响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阅读和获取材料信息,难点在于对“大同世界”和“竞争世界”关系的认识。获取和解读信息、对历史事物的评价是考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也是全国各地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平时复习备考时我们也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此类解题方法的训练。考点五:(古代中国)科技成就2017年高考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全面提高”不符合史实,材料仅反映医学,A错误。“全社会关注”

123、说法错误,材料仅反映统治者,B错误。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的传统戏剧,电影是近代科技的成果,C正确。“成功解决了”不符合事实,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D错误。02(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八)文综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了古代科技发展A. 具有儒学化特征 B.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 为封建统治服务 D. 受益于儒学的推动【答案】A【解析】从“以经命名”,以及“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来看,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故答

124、案为A项。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儒学对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推动作用,排除D项。03(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适应性考试(5月)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明朝时对数学理论的研究处于停顿乃至衰退状态,但实用数学普及程度却超越以前的任何一个朝代。民间出现了大量内容浅显、切近实用的数学书籍,书中将公式和法则编成口诀,使之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和推广。材料中明朝数学的演变A.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C. 推动古代数学向纵深发展 D. 表明明代数学成就落后于西方【答案】A04(辽宁省大连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

125、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A. 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C. 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 D. 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答案】B【解析】“唐末渐有印书”、“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等信息可以看出是印刷的书籍逐渐传播到各地,而唐代没有出现活字印刷术,故选B而排除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点睛:“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选项只有在材料中体现的内容才可以是正确的选项,凡是材料没有体现的选项,即使是正确的说法,也是不能作为正确答案的,比如

126、CD就是这种情况,需要排除;还有就是本身不符合史实的选项,也要果断排除,比如A项就是这类。2016年高考01.(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4)除四大发明外,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船尾舵、马镫等器物,菊花、柠檬、柑橘等水果和植物。柑橘至今在荷兰和德国还被称为“中国苹果”。这些东西传到欧洲主要通过A中国商人 B阿拉伯人C马可波罗等欧洲人 D奥斯曼土耳其人【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四大发明外传。【名师点睛】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

127、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可以说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02.(2016年上海单科卷历史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 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B 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C 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D 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首先我们来看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3-14世纪。这段期间中国处于宋元时期,排除C选项。13世纪末给出了马可波罗的经历,说明这件事情发生在这之前。此事件又发生在造纸术传入境外之后,因此可以排除B选项。材料中出现了造纸、印刷

128、术、指南针,说明和四大发明有关,因此选择与火药有关的,而且与时间相符合。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03(2016届山东蒙阴县一中高三二轮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卷)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一书中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比现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自然系统早了一个半世纪。这一成就A其定现代生物分类学基础 B借助西学东渐的科技成果C体现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 D反映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主要阐释了本草纲目“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但并不能说明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础,故A项排除;材料中主要阐述了中国的比西方早一个半世纪,并没有涉及到借助西学的内容,故B项排除;李

129、时珍的本草纲目首创了按药物自然属性逐级分类的纲目体系,这种分类思想是现代生物分类学的重要源泉之一,据此分析可知体现了承古萌新的文化特色,故C项正确;题干中主要阐释了古代中国科技的先进成就,与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无关,故D项排除。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本草纲目。04.(2016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

130、书、字典等大量印行。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6分)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131、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6分)(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4分)【答案】(1)(1)作用:促进了学术的复兴;满足了教育的需要。(4分)关系: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2分)(2)理论张仲景的伤寒病理论。(2分)新发展:创立温病学说。(2分)实践效果:运用温病学说治疗传染病,挽救了许多人生命。(2分)(3)相互作用:社会需要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推动社会进步。(4分)【解析】(1

132、)第一小问根据“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归纳回答。第二小问根据“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归纳回答。(2)第一小问根据“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回答。第三小问根据“疗效显著”“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 “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回答。(3)综合上述材料,可见社会的需求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反过来推动了

133、社会的发展。05.(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134、。(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与交流;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四大发明【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抓住的就是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所以把握的主线就是对比两者的主要共同点,得出来相应的结论。本题主题很多,可围绕着中国文化的贡献或者中国与外国

135、的往来来谈,只要符合材料所叙述的基本内容,符合基本含义即可。在论述的时候要注意有理有据,做到言之有物。能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样才能让人信服,拿到高分。年高考(年高考未涉及)考点六: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2017年高考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答案】C【考点定位】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艺术成就文人画【名师点睛】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其作品,托物

136、言志,抒发情怀;在艺术上他们大都有自己的独特追求,体现着自己的个性风格;文人画的作者们大都是些超脱世外的高人雅士,他们游心翰墨、寄情山水,不贪恋金钱名利,不为权术降格。这种特殊的身份以及作画的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特点,成为人们醉心于其中的主要原因。02. (2017年新课标卷文综历史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从图片上可以看出前一个文字的笔划比较繁琐,后面的比较简单,这是因为战国时期私学的不断兴起,同时各诸侯国间的交流不断加强。使用文字的机会也越

137、来越多,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方便而造成的笔划的简省。,所以出现了这种现象。它是主要因素。D项是秦统一后推行的,它是干扰项,其他两项是无关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争霸战争服务的,变法并未涉及文字的演变问题,所以排除C项。西周到战国时期书写材料是有些变化的,但这种变化并不是字体简化的原因,它对字体由繁到简的变化影响不大,并不是字体简化的主要原因。0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全真模拟(第四次)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中国山水画的整体面貌有一个明显的审美特征,那就是呈现出一种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之美,极少有浮躁不安、剑拔弩张的火气与刚猛之感。这表明中国山水画A

138、. 营造纯真温馨的氛围 B. 注重写意甚于写实C. 表达文人政治追求 D. 体现鲜明的儒道思想【答案】D【解析】静穆、含蓄、玄淡、浑芒和中庸柔和,这些词体现了我国古代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内涵,故选D;C不是在说山水画,而是在说政治,故与题意无关;中国山水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不重形似,有着突出的内在精神美,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说山水画的绘画风格,而是说其审美特征,故B也排除。04(安徽省芜湖市2017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测(高考模拟)文综历史题)汉画题材重经史故事和人物,至汉武帝,更反对艺术,而独对绘画予以重视,搜罗天下法书名画,设黄门之署,置尚方画工,从事绘图,以备应诏。可见汉画A. 为政治

139、教化服务 B. 其理论已经成熟C. 深受汉武帝推崇 D. 艺术感染力极强【答案】A【解析】由“汉画题材重经史故事和人物”“至汉武帝,更反对艺术,而独对绘画予以重视,搜罗天下法书名画”可以看出政府主要是利用绘画进行教化服务,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汉画的理论发展;C项错误,汉武帝不是推崇汉画,而是为了维护自身统治;D项不选,题干没有体现艺术的感染力。05(四川省凉山州2017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诊断性检测文综历史试题)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A. 汉字重意境

140、的特征 B. 各地文字完全一致C. 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 中华文化的内聚性【答案】D【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汉字的作用而不是特点,排除AC;B项“完全”说法太绝对;根据“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知汉字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内聚性,D正确。2016年高考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2)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A.隶书 B.小篆 C.楷书 D.行书【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古代书法艺术【名师点睛】本题以小篆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秦朝统一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141、的能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作用,文化的统一可以巩固政治的统一。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大力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政策以巩固统一。本题考查了历史长效热点国家统一,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不能偏离主干知识,特别注意把握历史长效热点。02.(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图3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汉子体系的发展

142、【名师点睛】汉字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便基本定型。所谓的“书同文、车同轨”就是这个含义。文字的统一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语音容易发生改变,但书写方式不变,这样才有利于提升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统一。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是陶文,但是他并不成系统,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甲骨文,后来发展到金文,大篆。秦统一后使用小篆,民间后期产生隶书。汉代之后又出现了行书,草书和楷书。书法艺术也逐渐地形成。03.(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

143、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书法艺术,探讨书法家地位的确立原因。首先要看他的书法作品艺术水平,还要符合时代需要。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他博采众长、自成一家,“飘若游云,矫若惊蛇”,被历代书法家公认为“书圣”。它适合了初唐清新雄健气象,经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犯了绝对化错误,应该排除ABD。【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汉字

144、与书画艺术.王羲之【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本题以王羲之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反映的逻辑现象是“个别原因-综合原因”,解题思路是不能以“个别原因”代替“综合原因”,犯以偏概全的错误。这启示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加强对考生的解题能力的训练,一定要掌握原因类试题的解法。04(2016届四川绵阳高三第三次诊断考文综历史试卷)清代书法家翁方纲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他所评论的书体是( )A小篆 B楷书C草书 D行书【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的艺术书法05(2016届浙江

145、宁波高三第二次模拟文综历史试卷)法国法兰西学院终身院士朱德群(1920-2014)先生,是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以下对其作品特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艺术风格B.中国画的笔墨神韵与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融合C.西方现代主义美术表现形式D.中国画的借物抒情与古典主义美术的有机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朱德群(1920-2014)先生,是当今著名海外华人艺术家之一,结合知识可知,其画作体现了中国画的笔墨神韵与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融合,故B项正确。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艺术风格,过于片面,故A项排除。西方现代主义美术表现形式,也过于片面,故C项错误。作品无法体现古典主义美术特

146、点,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书画06(2016届江西赣州市十三县(市)高三下期中联考文综历史)近代有学者说:“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这一认识的主旨是( )A西方画作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C文人画有形似的不足 D文人画与立体派都重精神表达【答案】D【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绘画艺术文人画;世界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状况立体派绘画年高考01(年广东卷文综12)有古代学者论述某字体的形成时说:“(官员)奏事繁多,篆字

147、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据此推断,该字体是( )A小篆 B隶书 C行书 D草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由材料描述可知:因为篆体难写故让胥吏修改。在结合所学知识隶书是由小篆演化而来的,故,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A是该字体形成的背景,C和D都与材料无关,故不选。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隶书【名师点睛】本题主要以材料解读的角度考查了古代中国的书法这一知识点,“篆字难成,即令隶人(即胥吏)佐书”是本题解题的题眼,然后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就相当

148、简单了。书法的书写形式分为篆、隶、草、行、楷五大类书体,这些书体都是根据时代的需要形成和发展的。小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匀逼齐整、笔划圆转流畅,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隶书基本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划。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可以说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笔势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复习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落实。考点七:(古代中国)文学成就2017年高考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4)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

149、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唐宋时期,我国的思想和文学领域相对活跃,思想文化领域成就突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远没有明朝高,到了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程度较高,对思想文化领域控制加强,C正确。A说法夸大了明代通俗文学的影响。B说法中的“决定”说法错误。D说法中的“更加全面”不符合史实。02(【天府高考】2017

150、届全国高考大联考信息卷(1)文综历史试题)南宋陆游曾作诗云:“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闻黄鹂,幼妇悯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这说明A. 农业发展与传统历法结合 B. 文学创作与生活相联系C. 文学作品呈现贵族化趋势 D. 农业生态环境开始关注【答案】B【解析】依据陆游的诗内容可知诗人熟悉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并将它们引入文学创作之中,可以说明文学创作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密切。A项不符合题意,与“野人无历日”相违;C项不符合题意,陆游这首诗是反映农人的生产和生活,而非贵族化;D项在题文中没有表述。03(宁夏银川一中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

151、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材料体现作者的思想内涵是A. 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B. 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 D. 提倡经世致用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说明作者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故答案为A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D项。04(北京市大兴区2017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

152、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A.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答案】C04(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质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明朝中后期,传统的经典读物越来越少,以戏曲、小说和日用类书籍为主的通俗读物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大部分图书都有很多注释和注音。这一变化折射出A. 商品经济助推大众文化传播B. 士人价值追求发生改变C. 刻印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D. 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答案】A【解析】“通俗读物所占

153、比重越来越大”反映了大众文化的发展,是文艺世俗化的表现,出现文艺世俗化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BC与材料无关;材料无法体现“通俗文化成为主流文化”,排除D。2016年高考0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2)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图8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图8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结合图片可知此作品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再结合图片中各个封国的名称可以判断出来是西周时期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答案选A项,因为A项出自于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

154、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与图片所含信息吻合,故本题答案选A项。“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指的是东晋时期,B错误;“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说明是汉代,C错误;“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说的秦朝史实,D错误。02(2016届浙江杭州市高三下期中联考文综历史)下图为我们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图,该图能反映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诗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诗人豪迈的精神气质A B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借图片为辅助,实际是对屈原身上所体现的爱国主义情感、其诗人的身份、及投汨罗江而死的精神的考查。在屈原的诗歌中代

155、表的是中国古代的浪漫主义风格。中豪迈的精神气质与屈原不符。故A项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时代特征楚辞屈原03(2016届江苏扬州市扬州中学高三下期中历史卷) 张炎在词派中评价宋词中的某流派时说:“簸弄风月,陶写性情盖声出于莺吭燕舌间稍近乎情可也”这表明该流派词作A.构思深细缜密,意境婉媚轻柔 B.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C.视野雄奇广阔,气象恢弘奔放 D.题材狭隘空虚,缺乏意境创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簸弄风月,陶写性情”,判断该宋词流派为婉约派。“意境婉媚轻柔”符合婉约派的特点,故A项正确;B项符合豪放派的特点,故B项错误;C项

156、符合豪放派的特点,故C项错误;婉约派“意境婉媚轻柔”,并非“缺乏意境创造”,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宋词04(2016届湖南省张家界市第一中学高三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中国古典文学成就辉煌,名作迭出。下列作品与其作者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楚辞屈原 B将进酒李白C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 D水浒传罗贯中【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B将进酒李白、C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和D水浒传罗贯中符合所学。楚辞只是一种文学体裁,并非文学作品。故选A。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楚辞年高考01(年福建卷

157、文综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会单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流。曲中唱到:“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A显示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答案】C【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曲【名师点睛】本题涉及的内容是课本没有出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参照法,参照法就是通过找一个“参照对象”,如题干材料、选项(题肢)、政治原理、历史结论等进行“拓展解题思路、缩小选择范围”的处理,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解答的一种方法。如本题可以参照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分析

158、出两者都具有豪放风格,因此排除D项;AB项也不难排除;C项实际上张冠李戴(以相关的知识作干扰题肢),把关汉卿的另一作品窦娥冤移植过来。02.(年四川卷文综历史3)“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 B C D【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可知:项“对仗工稳,句式齐整”属于唐诗的特点,明显错误,故,排除含有的选项。进一步可知

159、,体现了宋词“节奏感强、形式自由、市民气息和变革创新”的四个基本特点,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宋词及其特点【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从选材上看,从属于古代中国文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重要脉络。“对仗工稳,句式齐整”,明显属于唐诗的特点,故,排除项。所以在复习和备考进程中,对古代中国文学艺术,包括科学技术,应该有一个总体认识,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对其脉络要熟练掌握。03.(年重庆卷文综历史2)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

160、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杜牧 B孟浩然 C杜甫 D白居易【答案】C【解析】本题首先要确定材料内容中唐诗的特点,然后再依据四位唐朝诗人诗风特点来排除错误项,最后再依据诗人生活的时间来确定正确的答案。杜牧是晚唐诗人,在时间上与材料内容不符,所以排除。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而材料内容是史实的真实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诗的特点,在时间上也相符合。白居易在时间不符合,他出生在安史之乱后。故答案选择C项。04.(年江苏卷历史3)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

161、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答案】C【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技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成就汉赋【名师点睛】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 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与备考进程中,要注

162、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相关特征。05.(年海南卷历史26)(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如“桃园三结义”“大闹天宫”等。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摘编自

163、周先慎明清小说(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5分)【答案】(1)唐宋元文学发展,留下了大量的素材;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小说通俗易懂,接近日常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7分)(2)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有一定教化功能;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5分)【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据材料第一句可得出明代小说受唐宋文学发展的影响;据材料第二句,可知,当时的小说创作贴近生活,人民容易接受。另外结合所学知识,从小说

164、的创作者和读者两方面分析,一边是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另一边是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扩大,市民的需要。(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材料中“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说明小说满足了大众的文化需求,得到了他们的认可;材料中“增长人们的知识,开阔眼界”可知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知识水平;据材料中“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得出小说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功能。【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明清小说考点八: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2017年高考01.(2017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

165、关系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全面提高”不符合史实,材料仅反映医学,A错误。“全社会关注”说法错误,材料仅反映统治者,B错误。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的传统戏剧,电影是近代科技的成果,C正确。“成功解决了”不符合事实,世界粮食短缺问题还在解决过程中,D错误。【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医学成就;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大众传媒的发展电影;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科技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袁隆平杂交水稻【名师点睛】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

166、的历史。京剧定军山拍摄成电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近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02.(2017年海南卷单科历史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答案】A【考点定位】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古代文学的发展元杂剧【名师点睛】本题以古代杂剧砖雕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学艺术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到了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图片资料来源于河南偃师县宋墓杂剧砖雕拓片,都城纪胜中说:“杂剧中,末泥为长,每四人或五人为一场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角发乔,副末色打

167、诨,又或添一人装孤。”据此记载,与雕像砖五个角色形象相印证,可以看出宋代杂剧艺术中的角色装扮及其演出的大致情况。03(辽宁省葫芦岛协作体2017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6月)历史试卷)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元杂剧“其句则采街谈巷议,即有时偶涉诗书,亦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虽出诗书,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这说明元代杂剧A. 缺少精练的艺术特色 B. 为民间艺术家所创作C. 实现了诗书的平民化 D. 具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答案】D【解析】据材料“系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实与街谈巷议无别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元代杂剧具有浓厚的世俗化、生活化特征,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精练的艺术

168、特色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是否由民间艺术家所创作,故B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元代杂剧的生活化,不是诗书的平民化,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和分析材料关键信息“耳根听熟之语,舌端调惯之文”,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分析能力,据此即可判断元代杂剧的生活化特征和世俗化特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04(重庆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说:“今有人焉,聚徒讲学,禁民为非,人无不笑且诋也。伶人献俳,喜叹悲啼,使人之性情顿易,善者无不劝,而不善者无不怒。”其意在强调A. 理学正统地位的动摇 B. 戏曲艺术的批判现实性C. 戏曲

169、艺术的教化作用 D. 世俗文化源于大众生活【答案】C05(广西钦州市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A. 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B. 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C. 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 D. 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乾隆后期,京剧并未形成,且京剧艺术并不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故A项排除;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材料中无法体现出来,故B项排除;据材料“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

170、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可得出清廷的上述做法客观上为京剧的产生提供了空间,故C项正确;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与材料内容不一致,故D项排除。2016年高考01(2016届陕西渭南高三上期教学质检(一)历史试卷) 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国家政策的影响 B.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 D.科考功名的需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171、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信息强调“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才对戏曲这种文娱形式下工夫”,这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A项正确;B项是原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CD与元曲兴盛无关。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曲02(2016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高考调研历史试卷)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即唱、念、做、打、舞为一体、通过程式的表演手段叙演故事,刻画人物,表达喜、怒、哀、乐、惊、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属于这种艺术形式的是A杂剧 B南戏 C黄梅戏 D京剧【答案】D 【解

172、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唱、念、做、打、舞为一体”“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是京剧的行当,故D项正确;杂剧是元朝,A 错误;南戏是宋代的杂剧,错误;黄梅戏是安徽剧种,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与文学艺术成就书画艺术京剧03(2016届河南许昌新乡平顶山高三第二次调研文综历史卷)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以市民()A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B自然本色为主C凝重与沉郁特征为主 D浪漫主义风格为主【答案】B【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曲04(201

173、6届浙江省温州市普通高中3月选考科目模拟历史试卷) 有一副对联“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车行步,马行步,步亦行步,三五步四海五洲。这说的可能是下列哪种艺术形式( )A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B浪漫主义的丰富想象C中国书法的出神入化 D中国绘画的写意追求【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一二人千变万化”、“三五步五湖四海”才是本题的题眼,正常情况下“一二人不可能千变万化,三五步不可能五湖四海,只有在 “虚拟”、运用夸张的手法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所以答案选A,因为京剧表演的是虚拟艺术。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京剧年高考(年高考未涉及)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